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杜甫传记读后感
杜甫 后游

《后游》

作者:杜甫

原文: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

1、后游:重游修觉寺。 2、怜:爱。 3、暄:暖。 4、此:指修觉寺。 5、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赏析: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篇景象鲜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象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查看更多>>
登高杜甫读后感(锦集十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登高杜甫读后感(锦集十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登高杜甫读后感 篇1

《登高》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其早年所作,全篇为四十四句,描写了杜甫登高远眺时所感所想。在该诗中,杜甫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壮丽和辽阔,展现出了他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能力,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诗中所描绘的登高场景,让人仿佛能够想象自己站在高峰上,俯瞰着山脉和平原,眺望着远方的天空和云海。杜甫在诗中用了很多写景的手法,描绘了“巍峨屹立”的山峰、“远烟疑雾”的平原、“翠黛红瑶相夹映”的林木、“潺湲悬壁”、“流水萦绕”的流泉等等,这一切壮美景色,不仅仅是杜甫眼前所见,更是他灵魂的深处所想。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渴望远离俗世的愿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他通过登高远眺,使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平衡和安宁。

除了景物描写外,杜甫还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和人文的思考和感叹。他用“江东子弟多才俊,卷草私语花甲骚”来描绘儒雅士人的文化境遇,然而才华横溢的他们在乱世之中,却只能处于“一片汪洋”之中。他在诗中提到了“楚汉萧条”,暗示了两汉时期文化荣光的告别;又提到“凄怆九重城”,表现了他对大唐深深的忧虑和不安。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人类忧患感和震慑感,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作出抉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人文精神。

总之,杜甫的《登高》不仅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思辨意义的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色之余,他描绘了人文景观,思考了世情人心,表达了理想和抱负。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杜甫写诗的才华和风采,也让人对大自然和人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读过这首诗的人,一定会被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深深地打动。

登高杜甫读后感 篇2

崔颢《黄鹤楼》和杜甫《登高》读后感赏析:

崔颢还有一首《黄鹤楼》被世人所称道,据说曾被唐朝人赞为七律第一。

那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崔颢的《黄鹤楼》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所称赞。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样的诗句念起来不难,这样的想象力难得,黄鹤楼与仙人联系到

查看更多>>
杜牧传读后感推荐
杜牧传读后感 篇1

《杜牧传读后感》

《杜牧传》这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大师杜牧一生的传记,对于我来说读后感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传记详细记录了杜牧的成长历程、文学成就以及他在社会和政治变革中的角色。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谈谈我对这本传记的感受。

首先,我被杜牧的才华和智慧所折服。在这本传记中,我了解到了他早年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文学上的天赋和努力。杜牧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政治家和官员。他的才华和智慧使他在政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苦难。通过读这本传记,我对杜牧的才华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被杜牧深深的情感和家国情怀所感动。在这本传记中,我发现杜牧对他的家族和祖国有着深深的情感。他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了对家乡和故土的思念之情,也对时局的改变和社会的动荡感到担忧和忧虑。他的诗歌充满了家国情怀和对人民的关怀。通过读这本传记,我对杜牧更加了解了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为家族和祖国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让我感到非常感动。

最后,我为杜牧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所敬佩。在这本传记中,杜牧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始终保持对诗歌和文学的热爱,始终坚持为人民和社会做出贡献。他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是他能够创作出如此多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对杜牧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敬佩不已。

总的来说,读完《杜牧传》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杜牧的一生为我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的才华和智慧、深情厚意、坚持不懈的努力都是我可以追随的。这本传记通过详细生动的描述,让我更加真实地了解了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学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我相信,这本传记将继续激励着许多读者,启迪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这本传记,我学到了追求梦想和坚持不懈努力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杜牧传读后感 篇2

《杜牧传》读后感

《杜牧传》是一本生动具体的传记作品,通过对唐代杰出文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让读者深入了解杜牧的才华与个性。这本传记书让我对杜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杜牧是唐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诗歌以豪放自由的

查看更多>>
杜甫 孤雁/后飞雁

《孤雁/后飞雁》

作者:杜甫

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

1、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2、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3、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4、意绪:心绪,念头。 5、自:一作亦。

翻译: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 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 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 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赏析:

《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价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

查看更多>>
杜甫传记读后感
杜甫传记读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杜甫传记读后感、精选杜甫传记读后感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