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二首教案
《诗经》二首教案范例七篇

您想找一篇好文章吗我们推荐您阅读“《诗经》二首教案”,欢迎您来阅读本文谢谢您的支持。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

《诗经》二首教案(篇1)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二首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

【导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关雎》,第二课时完成《蒹葭》。

第一课时 学习《关雎》

情景导入:雎鸠啼鸣,荇菜差参。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 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雎(jū) 鸠(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荇(xìng)

寤寐(wù mèi) 芼(mào)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名词做动词用,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

②钟鼓乐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

(3)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

3.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成《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诗经》的 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朗读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交流点拨】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

查看更多>>
《诗经》二首教案精选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诗经》二首教案”。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此话题的内容,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教案课件是老师的必要工作之一,编写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日常都要从事的工作。编写完教案课件后,老师还能通过它们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诗经》二首教案【篇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技巧。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二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1、从内容上来说这二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查看更多>>
晴二首
杜甫 晴二首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下食遭泥去,高飞恨久阴。 雨声冲塞尽,日气射江深。回首周南客,驱驰魏阙心。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 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查看更多>>
《秋兴八首》教案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或许你需要"《秋兴八首》教案"这样的内容,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秋兴八首》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把握诗歌中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学会抓住意象解读古诗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3、学会如何赏析一首古诗。

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情感与态度:

5、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国之思。

教学重点:目标1、2、5。

教学难点:目标3、4。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一起走进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的关注之中。

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然后完成:

1、从诗体上说,这是一首什么诗?(律诗,并回顾唐诗体裁特点)

2、这首诗的韵脚是哪几个字?(林、森、阴、心、砧)

3、用笔画出诗中的意象。

三、鉴赏诗歌

接下来,我们鉴赏这首古典诗歌。那么,如何鉴赏一首古诗呢?

第一步,抓住题目。题目即诗眼,解读了题目,诗歌就理解了一半。

第二步,解读诗句的意思。

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看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基本鉴赏规律,安排学生活动:自读、讨论

课堂活动过程:

提问1:题目是什么意思?

提问2:诗句的字面意思

提问3:诗中出现的意象。

提问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提问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1、学生发表讨论后得出的意见,教师随机给予恰当点评;

2、教师明确:

题目意思: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句意思: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想之情。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诗中的意象以及其含义:

1)、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

查看更多>>
二首教案
二首教案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二首教案、精选二首教案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