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货币银行学读后感
最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通用

该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通过品鉴作者所写的作品,我对其产生了全新的看法。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递和分享书中的知识和感悟,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的一些比较有用的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篇1】

本书作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和“乘数理论”代替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并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由于本书,凯恩斯不但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而且还被置身于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家,能与亚当斯密相提并论,他也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这本书出版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世界的一个通称。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就业决定有效需求,即消费,而就业则取决于消费倾向和投资。在假定社会的消费倾向为既定的情况下则就业量的均衡水平决定于当前的投资量。

投资额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建立的投资诱因。凯恩斯非常强调资本市场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他优于后来的货币主义者。

货币主义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数量,就可以控制利率,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凯恩斯却雄辩地指出,带有投机需求的货币是促使利息率剧烈波动的主要因素,投机需求主要是出于人们对未来的主观**,这种**的变化是不可能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抵消的。**债券和其他资本市场在决定利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以美国为主导爆发的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陷入“经济学危机”。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发表了《通论》,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主张**干预经济,并被当时的美国总图罗斯福所接受,史称“罗斯福新政”,通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渡过了这次的经济大萧条。

凯恩斯认为,导致“经济大萧条”的根源在

查看更多>>
货币银行学读后感(锦集4篇)

写作品读后感时总是感觉有些困难?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 好的读后感应该从新的视角来呈现对书籍的认识和体悟,这是一篇非常值得推荐的“货币银行学读后感”文章,希望您能经常光顾我们网站的最新资讯以检视企业发展方向!

货币银行学读后感 篇1

《货币银行学》读后感800字!

货币与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现金的发行以及信用的扩张加以控制,使货币的供给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产生经济的波动和危机。

因而,货币供应量的概念以及对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也就应运而生。

货币供应量(或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由政府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

在货币供应量的构成方面,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应该包括那些在商品交易以及债务支付中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他们把货币定义为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这就是狭义货币m1。

而有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及其他短期流动资产,是潜在的购买力,很容易变成现金,阴而主张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更为广义的货币概念层次,从而形成了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m2、m3、m4等。

这种观点,已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府所接受,各国的中央银行,都用多层次或多口径的方法来计算和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由于各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法规的差异,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也不尽相同。

综合各国的情况,货币供应量指标大致划分如下:

m1=流通中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当然,各国具体的货币层次划分会比这稍微复杂一些。例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的中央银行)现在公布四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其基本内容为:

m1=流通中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如now账户,ats账户等)

m2=m1+储蓄存款(含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小额(10万美元以下)定期存款(含零售回购协议)+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最低初始投资在5万美元以下)+调整项

m3=m2+大额(10万美元以上)定期存款+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最低初始投资在5万美元以上)+所有存款机构发行的回购负债(隔夜的和定期的)+欧洲美元(隔夜的和定期的)+调整项

l=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储蓄债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短期政府债券等

查看更多>>
货币观后感

在观影过后,我们会不禁回忆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每次看完一部作品都会被心得感悟所影响。我们不妨将容易遗忘的心得感悟撰写成观后感,观后感可以将自己所看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条理化,加深印象。你写过作品名的观后感吗?无论您是谁请务必一读这篇关于“货币观后感”的文章,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会为您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货币观后感 篇1

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国际银行家通过各种途径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建立**银行体系,以控制美国等国家的经济。为了获得好收成,通货膨胀是人们最看不见的手段。在经济学理论中,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价格控制的综合性、持续性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会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和需加的经济繁荣。但是,增发货币增加的虚求不是实际需求,没有相应的商品保障,生产与需求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通胀不仅会扰乱经济秩序,还会危及社会稳定。

国际银行家施展他们的特技。首先,他们会大力分配信贷,吹大泡沫,让人们和其他行业拼命创造财富,然后踩上信贷刹车,导致大量企业和民众破产。当看到收获的季节到了,国际银行家和他们在美国的代理人携手再度收紧信贷,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这是书中多次提到的拿破仑的一句话,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

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双方在美国**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到1913年,美联储银行体系的建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的决定性胜利。

作者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不管有没有阴谋论的影子,我们不得不说,这本书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对世界金融格局。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

查看更多>>
2023货币读后感(合集四篇)

基于您的要求,编辑为您整理了“货币读后感”的资料,这里分享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每个人在阅读完一本书后都会得到一些收获和感悟,每次打开一本新书,阅读后我们都会产生新的思绪。写读后感时要有独到见解。

货币读后感(篇1)

当然,你知道,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盖茨,他的财富大约是500亿美元。但是,《货币战争》会告诉你,有一个家族,其财富超过50万亿美元,那就是在金融领域兴风作浪的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

知道为什么安得鲁·杰克逊、林肯、詹姆斯·加菲尔德、约翰·肯尼迪、里根这五位美国总统都被暗杀吗(其中只有里根幸免于死)?

知道美联储竟然是一家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吗?

知道为什么有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吗?

知道为什么一战之后紧接着又是二战吗?

知道为什么要用美元挤走黄金的国际“硬通货”地位吗?

知道中东石油为什么对美元格外重要吗?

你知道为什么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吗?

知道谁是亚洲金融危机的背后黑手吗?

一:那些控制着货币发行权的人真正控制着这个世界。

在《货币战争》中,这一切的谜中谜都有同一个答案:货币。

所有阻碍国际银行家控制货币发行的政客都将被暗杀,取而代之的是顺从的政客。这使美国总统的伤亡率“高过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货币发行者人为地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或减少,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与此伴随的是巨大的财富被银行家们抢走,这被叫作“剪羊毛”。

在《货币战争》看来,1929年的大萧条、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停滞、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甚至两次世界大战,不过是“剪羊毛”的过程而已。伴随着这些人为灾难,一些个人甚至整个国家陷入了赤贫,而另一些人则获得了惊人的利益,即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银行家。

由于黄金不像纸币那么容易控制,所以,黄金天然的“国际硬通货”的王冠被小心翼翼地,但绝对是故意地一步一步地被篡夺了。

至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其效果跟“全球化”一样,只是为了推动美元这个纸钞在更大范围的流通而已。

由于过于宏大的目标,《货币战争》在很多地方免不了给人一种“捕风捉影”的感觉。但是,如果在细节上不是那么挑剔,你也许会承认,读读《货币战争》能获得一些启发。

二:金本位制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例如,这些财团与美国官员串通,成立一个

查看更多>>
货币银行学读后感
货币银行学读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货币银行学读后感、精选货币银行学读后感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