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教版教学计划
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13篇

伴着新的一学期的到来,新学期的教师教学计划需要制定了。写好教学计划,才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融汇贯通。如果您想深入理解这一话题不妨看看“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请注意以下建议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仍需根据您的实际需求来决定!

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苏教版国标本《科学》五年级下册是在五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周围的和自身的观察、实践”,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六个单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机械、形状与结构;人体与动物的延续;

2、教学难点:

岩石与矿物;交流与质疑。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

查看更多>>
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精品

如何制定一份优秀的学科教学计划?新学期即将开始,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作者经过精心筛选,为您编辑了《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相关内容,相信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特定问题!

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

查看更多>>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新的一学期又要来临,校园里的教师们早已开始为新一学期的教学制定计划。想要更有效地总结和归纳教学工作,编写出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至关重要。你了解如何书写一份优质的学科教学计划吗?在仔细搜索后,我们为您收集了一些关于“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的相关资料,我相信这些指导性的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成为优秀的团队领导者!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1

1、(16)加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对着月球后,人类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

2、(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吧宇航员(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人类便闯入太空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3、到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美国向月球发射了(21枚)探测装置。

4、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5、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对月球表面进行了广泛考察。 6、我国已经启动了一个以(“嫦娥”)探月计划为起点的庆大的月球探测计划。

7、(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0月1日18时)嫦娥二号顺利发射,(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8、20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有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同时升空,任务时间15天。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二、问答:

宇航员登月球前要做哪些准备?

答:乘着宇宙飞船,带上氧气、水、食品(特制的)、穿上既散热又保暖、能防辐射的宇航服,配备通信,科学考察所需要的各类仪器等。

一、填空:

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是地球的109倍(约139万千米),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2、光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20秒。

3、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气体)构成。其中主要为(氢)和(氦).太阳表面温度大约有摄氏(5500)度,中心温度高达摄氏(1500万)度。

4、为了保护眼睛,

查看更多>>
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寒假已经结束,新学期已经到来,我们不能仅依靠自己的记忆,而是应该准备一个教学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新手老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经过长时间的搜索,我终于发现了这篇详实的“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希望您能从中获益!

五年级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

查看更多>>
教版教学计划
教版教学计划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教版教学计划、精选教版教学计划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