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1000字

经过收集并整理,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你呈上“沁园春长沙读后感”。读书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作品的写法令我记忆深刻。 写读后感要注意文章中深层次的意义。如果您需要再次访问此页面请及时收藏!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篇1)

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经常览物抒怀,激昂大方言志。特别是在簦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糊口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慨,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簦上幽州台,万端感触化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簦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举不胜举。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比拟,境界梗为开阔,气魄梗为恢宏,哲理梗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词的上段,勾画出无比壮美、布满气愤的秋天丹青。首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好似猛地推出的片子特写镜头:我站在橘子洲头,身躯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脚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既点明了时节、地点和环境,又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非常天然的垫铺。

后面的词句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眺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

这是一幅布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郁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这是主客观的同一,更是独抒性灵的个性色彩的浓重铺染!一争一击一翔,充盈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眩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透视着顽强的生命动力。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目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与鹰较量,甚至连水里的鱼也要与雄鹰比试。当然,这是词人将自己的激情注入万物,使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化实为虚,兼类而及,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闪射出哲理的光辉。文人对四季的变演极为敏感,但各人对统一天然现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式等等都千差万别,因此所发出的感触也不一样。历代文人对秋的描写大多是悲秋、伤秋的意蕴,唯独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唱出了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然而相形之下,毛泽东这首词更其壮美,更其阔大

查看更多>>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5、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6、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7、漫江:满江。漫:满,遍。 8、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9、争流:争着行驶。 1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1、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12、怅寥廓(chnglioku):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oku):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13、苍茫:旷远迷茫。 14、主:主宰。 15、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16、携来:挽,牵。来,语气词,无实义。

查看更多>>
辛弃疾 沁园春

《沁园春》

作者:辛弃疾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赏析:

辛弃疾的词,素以风格多样而着称。他的这首《沁园春》,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闲居瓢泉时。

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一仆(杯)两个角色。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此词首句杯汝来前!从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开始,以汝呼杯,而自称老子(犹老夫),接着就郑重告知:今朝检查身体,发觉长年口渴,喉咙口干得似焦炙的铁釜;近来又嗜睡,睡中鼻息似雷鸣。要追问其中缘由。言外之意,即是因酒致病,故酒杯之罪责难逃。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夸张的手法极写病酒反应的严重,同时也说明主人一向酗酒,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它说:酒徒就该像刘伶那样只管有酒即醉,死后不妨埋掉了事,才算是古今达者。这是不称杯说而称汝说,是主人复述杯的答话,其语气中,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故又叹息:汝于知己,真少恩哉!口气不但软了许多,反而承认了自己曾是酒杯的知己。

词的下片语气又转,似表明主人戒酒的决心。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弛一张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过量伤身。古人又认为鸩鸟的羽毛置酒中可成毒酒。酒杯凭歌舞等媒介使人沉醉,正该以人间鸩毒视之。这等于说酒杯惯于媚附取容,软刀子杀人。如此罪名,岂不死有余辜?然而这里只说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倒底并未确认。接着又说:何况怨意不论大小,常由爱极而生;事物不论何等好,过了头就会成为灾害。实些话表面看来振振有词,实际上等于承认自己于酒是爱极生怨,酒于自己是美过成灾。这就为酒杯开脱不少罪责,故而从轻发落,只是遣之使勿近。处死而陈尸示众叫肆,吾力犹能肆汝杯,话很吓人,然而勿留亟

查看更多>>
毛泽东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1、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2、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3、惟:只。 4、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5、莽莽:无边无际。 6、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7、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9、天公:指天,即命运。 10、须:等到;需要。 11、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12、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13、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14、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15、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16、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17、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18、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19、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20、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

查看更多>>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精选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