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咏柳教案
咏柳教案汇集

接下来您可能需要编辑为您整理的“咏柳教案”。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内容丰富的文章欢迎品味!

咏柳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柳条在春风吹动下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ppt、flash课件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朗诵古诗。

活动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美丽的春天来了,在温暖的阳光下,小花、小草、树木都睡醒了,那岸边的柳树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柳树图片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柳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幼儿从树叶的颜色、树枝、树叶的形状这些方面进行观察)

师:原来春天的柳树长出了一头绿绿的、细细的、长长的头发,真好看!唐代有个诗人叫贺知章,他很喜欢春天的柳树,还写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来赞美柳树姑娘,叫《咏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课件)

二、理解古诗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碧玉妆成一树高”

(出示碧玉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碧玉?你[]发现它和柳树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我们发现它们的颜色都是绿绿的,诗人也觉得绿绿的柳树就像是一块块碧玉堆积起来打扮成的,于是就写下了“碧玉妆成一树高”这一诗句。

2、“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绿丝带)

师:这是什么?(绿丝带)以前的人把绿丝带叫做绿丝绦。这个绿丝绦和柳树又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柳树姑娘的头发是往哪个方向长的啊?于是,诗人就觉得这些垂下来的细细长长的柳条就像是千条万条许许多多的绿色丝带一样,也就有了“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诗句。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咦,那这么美丽的景色,一片片细细的柳叶,到底是谁变出来的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猜测)其实啊,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剪出了这一片片细细的柳叶。同样,我们用诗人的话来说就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朗诵古诗

1、学念古诗

师:这么优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念念看吧!(播放课件)

2、逐字朗诵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古诗中有些字我们是认识的呀!我们一起来看看!(认认简单的字)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美美的念一遍吧!

咏柳
查看更多>>
咏柳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查看更多>>
咏柳教学实践报告

相信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打开理论宝库的钥匙,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用到报告,报告有很多类型,如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等,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您想读一篇好文字吗不妨看看“咏柳教学实践报告”,欢迎阅读本文并获取参考!

咏柳教学实践报告 篇1

咏柳教学实践报告

一、引言

咏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写景方式。《唐诗三百首》中,咏柳篇目繁多,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咏柳的雅致与含义,在中国文化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咏柳已经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本次实践中,我们探讨了咏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研究了几种咏柳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实践过程

1.教学目标

(1)了解咏柳这种文学形式的诗歌背景,掌握基本的咏柳写作技巧。

(2)通过咏柳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以诗歌的形式,精准地描写自然界的万物,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3)通过咏柳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咏柳经典范文,让学生阅读,并准备一些课外读物。

(2)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视频、音乐等。

(3)准备相关的课堂展示材料,如ppt等。

3.教学方法

(1)阅读法:老师让学生阅读一些咏柳经典作品,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让学生了解咏柳的背景、特点和写作技巧。

(2)观看法:老师准备一些与柳树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等素材,让学生感性地了解柳树的神态和风采,激发他们的诗意思维。

(3)引导式写作法:老师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咏柳类诗歌的创作,提醒他们注重情感表达、形象描写和诗歌语言的优美。

(4)互相展示法:老师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咏柳作品,对彼此的作品进行修改、点评和展示。

4.教学内容

(1)咏柳的背景:咏柳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常用来写四季景色、旅行途中的感受和自然万物等。

(2)咏柳的写作技巧:咏柳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选材得当、突出主题、形象生动、情感饱满等。

(3)咏柳的创作:通过课堂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独立完成咏柳类诗歌的创作,并进行展示和点评。

三、实践效果

通过本次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大量运用咏柳这一文学形式,实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诗歌写作水

查看更多>>
种柳三咏
白居易 种柳三咏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阴。 春风为催促,副取老人心。 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 准拟三年后,青丝拂绿波。 仍教小楼上,对唱柳枝歌。 更想五年后,千千条麴尘。 路旁深映月,楼上暗藏春。 愁杀闲游客,闻歌不见人。 【赏析】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查看更多>>
咏柳教案
咏柳教案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咏柳教案、精选咏柳教案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