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月是故乡明作文
思乡诗句,月是故乡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如烟海。那么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大家都知道哪些呢?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思乡诗句,月是故乡明】思乡诗句选集,希望能帮助大家。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1、【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2、【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王恭《春雁》】

3、【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高適《别董大二首》】

4、【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关山月》经典语录】

5、【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6、【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行路难其二》】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寄南征诸将》】

9、【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2、【客舍似家家似寄。 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13、【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4、【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姚合《庄居野行》】

15、【我真的好想家乡的山水,它们是那么的美丽。家乡的山,清爽的绿色,让我难忘。多么的令人怀念!总在梦里梦见我那美丽的家乡的山,它是那么的秀美,一条一条的皱褶,让我至今难忘。但是,总爱煞风景的妈妈,如今竟然带我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这车水马龙的无棣。家乡为什么要抛弃我,难道我不够可爱?】

1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7、【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9、【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张敬忠《边词》】

20、【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杜甫《江汉》】

2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4、【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查看更多>>
月是故乡明全诗

月是故乡明全诗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1、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2、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7、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8、长:一直,老是。 9、不达:收不到。 10、况乃:何况是。 11、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诗意: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露水从今夜起显得更凉更白,月亮永远是家乡的最亮最明。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家漂泊无法打听音讯。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何况战争打了多年至今未停。

赏析: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

查看更多>>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年代: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这首诗的第一句戍鼓断人行,在一开始就点出了深夜和战时那种戒备森严、冷清的样子。第二句的边秋和雁声则更加说明了他在怀念他的手足时候的季节和地点。当时的季节正好是秋天,花草树木都开始凋谢,而自己又是身处在边境,再加上孤雁凄惨的哀叫声,就更令人觉得空虚寂寞了。

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应,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由白色这个颜色来感受出当时那种冷清的样子。最后四句,杜甫则是在描写他思念兄弟的情怀。因为战争的关系,他和自己的弟弟们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无家则让人更觉得悲哀,因为他不仅和亲人分离,连老家也都因为战争的关系而破坏了。最后两句,他则描写出因为战争的关系,又收不到家书,因此对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忧心的心情;特别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个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的完整。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

查看更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经典语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一念之慈,万物皆善。 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爱一个人,就是在漫长的时光里和他一起成长,在人生最后的岁月一同凋零。张小娴 4、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三条,人生就不会太累了。 5、不放弃,放弃的话,就当场结束了;不哭泣,哭泣的话,只会招惹别人同情你,想哭的时候,就笑;不怨恨,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再小都没关系,要追寻自己理想中的幸福;不生气,不能对别人生气,现在我的生活,全都是我自己的责任。 6、有时阳光很好,有时阳光很暗,这就是生活。 7、在爱情的江湖里打拼,你难免伤过、痛过、哭过,挣扎过、纠结过、不知所措过不管怎样,没有谁能带走你的伤痛,也没有谁能强拆你的幸福。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成为情绪的奴隶!今日雷雨阵阵,明日或许艳阳高照。头一秒不绝望,后一秒就坚强。 8、有些路注定是要孤身一人走的,想要到达繁华,必经一段荒凉。 9、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从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笑得甜甜蜜蜜,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三年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刘瑜 10、太多的为什么,没有答案;太多的答案,没有为什么。一切皆有定数,求之不得,弃之不舍。 11、保持纯真十分重要。自始至终不要失去开放的胸怀和童稚的热情,自然就会拥有无限可能。真相永远暧昧不明,而谎言却能让人很快就懂。最好的办法是依赖经验的同时,又不失去童真。凡事皆有神迹,只需用心观察。费里尼 12、不要试图去理解所有事,有时我们不需理解,只需接受。 13、我们都有伤疤,内在的或外在的,无论因为什么什么原因伤在哪个部位,都不会让你和任何人有什么不同。(经典语句 )除非你不敢面对,藏起伤口,让那伤在暗地里发脓溃烂,那会让你成为一个病人,并且无论怎样假装,都永远正常不了。《唐顿庄园》 14、人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15、生活的阴差阳错总是让人啼笑皆非。做个乐观前

查看更多>>
月是故乡明作文
月是故乡明作文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月是故乡明作文、精选月是故乡明作文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