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活里,没有很多时间进行交流,这些句子的特点即是意义浓缩,你对句子的看法是什么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寂贤法师佛学禅语50句”,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1、人生要学会吃苦,苦尽甘必来。因为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苦比乐多,能够吃苦耐劳的人成功的机会总是在等待着他。历尽艰辛万苦,光明的前程就在尽头。
2、人生的幸福最终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如果你不了解自己,那么永远谈不上也找不着幸福的。
3、你想获得幸福吗?若获得幸福首先应该从心开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信仰,认识因果关系的重要性,一切事情从因着手,一切事情从心下手,幸福很快就在当下了。
4、慈悲应该发自心灵的演译,用行动来落实,这就是真实的慈悲精神的内涵品质。菩萨都是为众生而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学习的利人精神。
5、佛教还是要提倡正信,行善,布施,放生,修行等弘法利生方式去服务社会而获得福慧,不要过份的执著外在的形式,去贪心少欲知足。
6、学佛修行最简易的下手处,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对自己的身业、口业、意业的反观自照。尽量用爱心来护自我的三个方面的用心,用慈心在这个方面和他人交流相处。尽量从自利利他下手。
7、有正信念的人生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因为你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的推动力作用。正确的人生信仰和正能量的心念。才会懂如何去创造有价值和有义意事业,发挥自我的人生智慧去为众生,为社会而努力着。
8、心若安然何处不安?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安然处事,则处处安祥自得,即能心中安然处处安祥,工作中我们如果能够安然与人相处,即能心中安然处处自在。正如六祖大所言:心空及第归之意也!
9、如果学佛者把佛法当作学问来学习和研究,而且不去行持,又不去对照生活中自我的心态心灵的动念来修观法,而不去改善自我的心态、行为、言语等善行,那么学佛永远还是学理论。离学佛修行,断除自己的日常的烦恼还是很遥远的。
10、时间都在刹那间秒秒地过去,生命的过程不在于长短,而是让我们的生命活着更有利益人类,社会的价值,应该要把自我的人生生命活出更多的精彩。才算今生的人生不狂此行。晚安!
11、身在何方?心亦在身,身心相联,即是有为。身心合一,不离不异,即是有相。
12、学佛在修心的层面要决是十分关键的,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管理好自己的的心,例如:贪心、嗔心、痴心、名利心,色心,虚荣心,执着心等心理。烦恼就会少了,观心的智慧就会增长了,心情就开朗了,快乐就多了,人生就会过了幸福多了。
13、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人群中生活,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很好历炼自我成长的意志和能力。就是修心与修身的具体表现,因此,古代大德高僧常外出不同的环境去参学、云游、吃苦、等方式来磨炼自我的心灵境界、忍辱力、定力、意志力、愿力等。来提升自己的心灵修行的功夫。
14、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心有多寛你的福报就有多大。人生学会包容心,学会忍辱行。懂得寛容别人,懂得修忍受的功夫,学会理解他人,同时也学会换位思想,烦恼早就不见。却获得在潇洒中看透一切之性空无常!
15、心似明镜映物无痕,与群相处应观其颜,与已独处应观其心。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事以真,对人以诚。无执无忧随缘自然。
16、因为有了信仰你才能更加明白因与果重要性,因为有了信仰你生活更加注重自我的行为,因为有了信仰你生活中更加注意自我的言语,因为有了信仰你生活注重自我的心念、心态。就是你把佛法的修持开始落实到了现实工作生活中来,即是说明法在世间,觉在心间。
17、无限的时空,无常的转变,一切皆是随着时光的变迁而改变。我们要以无常心念来应对无常的变化,才能不被无常事物、人际关系所缠缚,只有这样缘起缘灭观点才能更适应时光的变迁应对,去应对执着与烦恼。
18、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19、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 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20、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
21、佛法的真正意义内涵就是用作净化洗涤人类心灵世界内心的烦恼,而获得清凉自在人生,获得快乐幸福的人生,因此,用佛法智慧的法味去妙悟我们的心灵世界。犹如沙漠的草木获甘露法水般的知觉,只有如此佛法才是人类信仰佛教获得解脱的终极目标。
22、我们无能改变过去,但是有能力把握当下,和改变未来。我们应该从心开始完善每个人的心态、心理健康、心地修行而开发心智,去改变自我的善行善举,完善自我的身口意三业,这就改变自我的幸福人生开始。
23、保护生态环境健康卫生,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爱护自我心灵环保,有利于人类智慧增长。爱护心灵环保有利于心灵健康,有利于解脱心灵烦恼。心灵环保从修心,修行开始。
24、信仰的义意;是让我们的人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更加正确的把握自我的人生,与更好的服务社会。同时,也是更好的让我们提升自我的人生品质和智慧,断除烦恼和痛苦。去获得快乐和幸福的人生。否则信仰还有什么义意所言?
25、生活中竖立正见则无邪见,无邪见者对事物的真相就有客观的认知,有客观之认知就不容易迷惑,而产生的烦恼痛苦。因此,正见是学佛者十分重要的修行之一。
26、这个世界谁都无法预计未来,但是人们只要有相互的信任与真诚,才能够更好的延续未来的美好。真诚让我们更加地近距离亲信和信任,世界就会更加的和谐了。
27、心若无事处处安然,心若有事处处茫然。随缘处事事亦无,亦无碍事是功夫。
28、每个人的心力量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从举心动念开始改善自己心行迹象,其次,再从自我的口业言行开始改自己与人交往用善的言语,再次,从我们的身行迹象去修正自我的行为举动,为利益众生出发、不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佛教所修持的三善业的善行,通过修行改变自我的生命轨迹。不是听天由命!
29、何为悟性?人生要有体悟世间一切法之觉察能力,明白事情事物之本质的智慧觉知分析的正能力。指对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觉悟的能力。悟性高的人通常都是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合其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 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诗固有定体,人各有悟性。
30、慈善就在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关爱关心他人开始,言行上、身行上去关心有需要的人们,物质慈为基础,心灵慈善为解脱。让众生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31、学习佛法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在于改变我们人生在现实中世界自己的不完善行为,和不健康的心态,通过佛教育使自己逐渐走向健康完美的人格。这个就是学习佛教的本质目的所在!
32、幸福人生就要使我们的善心念念相续至未来际。所以我们的生命就是在念念之间!保持正念、善念至关重要。
33、人的生命就象花朵一美丽,每一次的绽放都象似美丽生命的延续。因此,我们的每一个心念就是生命的持续,幸福的人生需要善念的持续绵延,才能够获得幸福快乐自由的人生,如果恶念不断的绵延地延伸,那么,我们所得人生就不幸痛苦的一生。所以我们想要今生乃至未来际得到幸福的人生。
34、世俗烦恼处,心要耐得住,世间纷扰处,心要安得住,胸怀牵缠处,心要观透住,外境浓艳处,心要收得住,意气忿怒处,心要忍得住。心安之处?何事不办!
35、心随境转即是凡夫,心能转境即是如来!
36、善待天地,那是生活空间。善待父母,那是生命来源。善待家人,那是今生最亲。善待同事,那是工作伙伴。善待恩人,那是困苦救星。善待冤家,那是还债主人。善待陌生人,那是未来的因缘。善待动物,那是人类的朋友。善待植物,那是生命 的美景。善待一切,它们都因世间的大美而存在。
37、从时空上说世间确实非常无常,从因缘上说人生非常苦短,我们今生有缘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是非常的幸运。我们把握这个无常而苦短的人生去做些有益意的、自己喜欢的、尽量是自我人生理想愿望的事情,这才是叫人生如愿。
38、幸福源至于你的信念,幸福源至于你的智慧,幸福源至于你的接纳,幸福最终源至于你的放下!
39、你要怎么样的人生,这关键还是每个人自我的决择,选择对的方向,适合自己的路你才能够容易走到尽头。学习佛法修行也是如此的要领,修对的法门你的烦恼当下就能够获得断除或者降伏。
40、人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个慢慢的旅程,不要因为你的小聪明而放异努力的学习为人处事本领,更不要因为你的无能对自己没有自信退缩。人生的成长就是生活中点滴的积淀,付出一份的努力,你就可以得到一份的收获。
41、人生不是完美无缺,所以生活中我们力求完善自我的心灵世界,让我们的人生生活着快乐多些,烦恼少些。完善自我心灵的法门还得从佛法去寻找获得,才能让心灵得到自在清凉。
42、时间总是会过去的,无常的人生,生命都是在不断的流转着。但是每个人的业力还是感受着自己的果报,因此,你要怎样的人生完全在于你的自我如何来改变未来。
43、佛教修行法门无量无边,众生依法修行才能断除自我的烦恼习气,心是众生成佛的本源,依法能观心才能完善自己的善法,去除自己的恶习。因此,佛陀说法门无上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44、有一颗的清净心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45、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数,谁都是无法的否认?只有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这个多变的人生世界。用智慧来解决在我们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那些未知难题。这些未知也会逐一的解决,因此人生需要勇气、信念和智慧。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46、人生之对错,只是心念与行的区别,单纯的人也许傻,复杂的人才会蠢。单纯的人做出使自己吃亏的事,是因为轻信别人的善良,称之为傻。复杂的人做出使自己吃亏的事,是因为高估自己的精明,称之为蠢。都出了错,傻情有可原,蠢罪有应得。都有可笑之处,傻不失可爱,蠢而且可恨。
47、幸福全由你把握着: 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你要学会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生活的满足。
48、世间没有任何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皆是因缘所生之物,都离不开缘起缘灭之状态。
49、心若播种善种,恶念就无有空间,人若日日行善,恶行渐渐远离!
50、今生的生命只是我们生命线上的一个端点,不紧要演义今生,还要为未来际的生命作好铺石基础,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把握自我的身、口、意三业的行为。快乐的活在当下的正念中。
djz525.com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释净庆,字号传喜,一九六七年生于上海市。
传喜法师佛学禅语:
1、佛教里,佛像不能供在经书的上面,而要把经书供在佛像的上面,这才如理如法。为什么?因为经书是佛的妈妈。在《佛说文殊菩萨授记经》中,释迦佛陀有如是赞叹,若有众生称念十方诸佛名号,不如一念文殊菩萨的功德大。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之师,你要想成佛,还要多忆念文殊菩萨。
2、佛陀是无量劫以来舍生命布施啊,所以佛陀跟我们说:娑婆世界,地球上每一寸土地都是我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舍生命布施之处。那你就可以知道,我们脚踩的每一寸土地,释迦牟尼佛都为我们舍生命布施过,作为仅有几十岁生命的我们很难想象的,圣人的境界我们是很难想象的。
3、佛教导我们布施可以破悭贪,财施可以破悭贪;无畏施可以施与众生无畏,我们放生、救命、护生就属于无畏施;讲经说法属于法施,可以令我们从生死苦海当中登上涅槃彼岸,所以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布施可以帮助我们到彼岸。
4、有的人吃素还不习惯,看到肉很香,能够不去吃,知道肉是众生的尸体,每一个肉的来源都是自己过去的妈妈,每一个生命都不愿意被别人杀、被别人吃,所以我不能做这种损害生命的事情,不随喜别人损害生命,所以要忍住。
5、每日清晨可以如此发愿:我将学习佛菩萨的心和行为,毫不例外地对每个生命直接或间接地奉献自己所有的快乐和帮助,并以自身来取代一切众生的伤痛。如是发菩提心,这是多么伟大的悲愿!短短的祈愿,能给世界带来慈悲的正能量。
6、忍有众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菩萨所修的,有喜忍、悟忍、信忍,所以忍法里面,修行的不同境界对应忍的内涵不一样。我们现在至少要做到,不去犯能产生苦的法,这也是一种忍。
7、娑婆世界也是堪忍世界,众生忍而受苦,诸佛菩萨来教化众生,本身也要有这种忍,只不过凡夫的忍,比如说生忍、福忍;而佛有无生法忍;菩萨呢?菩萨觉悟了之后,知道心地是成佛的根本因,能够安住于心地,在时间、环境当中也能够去忍,那叫性忍,调顺忍、柔顺忍,最后也证得果地。
8、佛法所讲放下并不等于放弃,很多人以为学佛就要放弃很多,包括事业、家庭,而真正的放下应该是放下对它的执念。
9、什么叫苦呢?就是在境界当中,而不知回归我们的本源。这个心体,这个心是大方广的,这个心的宝藏、功用是大方广的、是华严、是无障碍、是解脱、是极乐。但是众生不知道这个心之后呢?就迷失在境当中,就随境流转,这就叫轮回的相,六道的轮回就是因为我们在境当中而迷失了心。
10、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皈依。我今宿植善因缘,称扬地藏真功德。
11、法无高下,对机者优。能忍辱负重的人,心里有依靠。具惭愧心,是我们的圣财,七圣财指信财、戒财、多闻财,舍财、智慧财,惭财,愧财。当自己不顺的时候,需要回光返照的。
12、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我们要和佛的愿力相应,不能和我们自己的业力相应。对凡夫而言,我执的功高我慢造了铁围山。贪嗔痴慢疑那么重,见不到佛,就是因为我们来娑婆世界是业招感来,因此要有大惭愧心。
13、地藏菩萨累劫报亲恩,虽然业障即使父子不相代受,但菩萨修法中有自他相换。孝心越大,消业障越快。可发愿替众生消业障。破悭贪心,舍外财,再勇猛精进,为了众生,不顾自己的生命。愿菩提心,行菩提心需要贯穿知母恩,念母恩,报母恩。不忍众生苦,慈心、悲心具足。修成胜义谛菩提心就能见到佛。
14、菩萨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前五度为足,般若度为目。目足集资,只有脚,没有眼睛是很危险的,是会踩空的。只有眼睛不走也没有用,光说不练,有什么用?
15、天生万物都有灵性,外形不同,本性并无大小灵愚。众生皆有亲情,鳝鱼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子,不只表现亲情的伟大,也警示世人,不可因一时口欲,让有情众生沦为刀下亡魂、骨肉分离。是否我们必须深思,爱护生命,保护生命,甚至强有力救护生命。
16、施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米、食物、好吃为食;第二层次,以施食法会的觉悟及我们的发心、大悲心等功德体为食;最圆满的第三层次,安住在报身的修法里,如果以这种高能量施食,众生一沾边就解脱。施食用的火观想成法会产生的智慧火,观想智慧火融入大悲的米,遍满大地虚空界。
17、出家人在社会当中的作用如同灯塔,即為人类社会的楷模。善知识是集三宝功德于一身,佛法的精华用善知识的口传到我们心里,拉近了我们与十万亿国土到咫尺之间距离,是对我们最有恩的人,善知识代表十方一切诸佛。
18、地藏菩萨与阿弥陀佛是一还是二?都是一样的。佛佛道统。体就是地藏,相是无量光无量寿,作用是广度一切众生,国土是极乐世界。佛国都是连成一体的,就怕去不了。懂了,千差万别一时通,不懂,以凡夫心徒然分别。
19、菩提心就是发明心地,成佛的心。行菩萨道,是因为一切众生就是我们往昔的父母。发菩提心,无边资粮就可积累,地藏菩萨发的大愿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十分感人,我们应随学大孝、大愿的地藏王菩萨,同时心中升起惭愧、策励之心。
20、脱离轮回,见境知道一切因心而显,应回归我们的心。心地宝藏需要回归返照。境是苦的,逼迫的,心是自由的。心是解脱,觉悟, 境是束缚、迷失。一切众生具足一切诸佛德相。
21、心是很奇妙的,心能造一切。相是我们心造的。佛陀悲悯我们,让我们找到心。在苦难中不知道回归本源。心是大方广,是无障碍,是解脱。众生不知心,随境轮转,在境界中迷失心。
22、我剛來寺院時,師父就告誡我:煩惱終日有,不聽自然無。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不要东打听,西打听,烦恼从中生。修行人就要避开这些无益的攀缘,转染成净,即使烦恼砸到你头上,你也要智慧地转为道用。这才是善加护念。
23、父母是有形之天地,天地是无形之父母。孝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小孝,在父母膝下承欢;第二孝为大孝,实现父母的心愿;还有一种最大的孝,就是佛弟子出家,如佛教中佛陀第一次回家就带爸爸证得法眼净,此外,为世界打开了解脱之门,造福了全世界,探索生死根本,带领一切如母有情出三界。
24、本觉又是始觉,戒恶修善,修行究竟觉。我们本觉不增不减,依本觉而起修。地藏菩萨是大福德、大智慧者,能转定业的。地藏菩萨是法身大师,代表法身佛,不生不灭。你想见到地藏菩萨,需要先见到自己心,找到本觉。地藏菩萨无量劫来依靠本觉修行。
25、《地藏经》里所讲的孝,是人最本能的一种情感。现在的人都缺这一课,大人小孩都缺这个孝。地藏菩萨的功德力能灭众生的無明之火,火焰化红莲。
26、人有身、心两部分组成,前者是物质,后者是精神。没学佛,只看到肉体的一部分,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陷入恐惧当中,然后就用贪嗔痴来填补这个恐惧,错用了因果。如果能够觉悟到精神层次的佛性,修身养性,戒恶修善,完善人格,就是你永恒的财富。
27、發心在寺院里打扫卫生,非常好。这个打扫跟你在自己家里打扫是不一样的,以前佛陀也说过,在三宝地扫一扫帚,相当于把地球扫干净的功德。那我们就好好地扫,净除自己无量劫来的罪业,为自己扫,为家人扫,为三宝多做功德。
28、幸福乃精神范畴,智慧乃生命精华。一个人要不断地增加自己智慧的境界,如果活到老都没有增加智慧,那这个生命就被浪费了。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根本。对社会来说,佛教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精神文明,这叫文化软实力。
29、對三宝应有敬畏之心,哪怕你再不信,至少你做人要有个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要有个敬畏心。恭敬心是要培养的,但是你至少要有个敬畏心吧?古话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规律是不昧的,所以要把心结打开,心结不打开,你不会珍惜佛法。
30、只要有佛法僧三宝,就有福禄寿三星,你信不信?请问你们吃不吃牛肉?不吃牛肉,好!福禄寿三星曾经发过愿:如果有人不吃牛肉,我就在他们家里。你们喜不喜欢福禄寿三星?如果你要吃牛肉,那就等于你亲自把福禄寿给赶走了。
31、你不愿自己救自己,观音菩萨也拿你没有办法。祈祷观音菩萨,眼睛看到了,都不是真实的,虽然眼睛是心灵的一部分,但是眼睛所見到的是狭隘,所以要用心灵来感受。看到真相,要关闭错误。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应该超越幻觉。
32、一个城市的建设是从蓝图里来的,蓝图是从心里来的,心是从清净法身来的。所以心灵的建设,心灵的认知,是生产力的根本。它不仅仅是一个正能量的源泉,也是一个社会的和谐,家庭上轨道最主要的一种内在的力量。
33、人如果有正确的信仰,你就会坚定地做一个好人,做好人要有点胆量的,做好人也要有点勇气的,做好人更要有点信心的。都说头上三尺有神明,相信有因果,有善业、有恶业,这是我们人类非常好的一个自律的方法。
34、出家人得到社会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尊重,因为他們是正能量的源泉,你对三宝敞开心灵,你恭敬虔诚的时候,这个正能量就自然流进你的生命里了。大家看到出家人,自然就有人会合掌,会念阿弥陀佛,去寺庙里,还会磕头行大礼。
35、你内心没有正能量,就会被负能量占据,这明暗、正负两种力量是相互的,明来暗去,阳长阴消,阳气来了,阴气就退掉;光明来了,黑暗就没有了。阳光系数越高,越幸福,幸福是生命的一种质感,这个质感就是你生命里的正能量,你正能量系数越高,你生命的质感就越强,你越幸福。
36、如果你能把眼耳鼻舌身意转识成智,那个智就是中观,智就是觉。从哪转?就从你这个识上转,识在哪?就在你眼耳鼻舌身意里,这些道理教法里都有。弥勒菩萨讲的教法,中观叫甚深见派,这是修行人的窍诀。
37、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我们是怎样用它来认识这个情器世间的?识是有分别的,有分别就有两边,有两边就是迷,我们在现象界里用的是识,所以我们有生死。
38、唯识学跟中观学哪个高?如果从学问上讲,可能觉得中观比较高,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理解的。唯识是弥勒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唯识是在世俗谛角度上讲的。中观是文殊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中观讲远离四边八戏的佛性,是在胜义谛上讲的。他们俩个归根结底讲的都是:佛性到底是什么?法无高下,对机者优。
39、以手握一块铁为理由拒绝接受黄金是一种愚痴,享受于宗教氛围而不愿深入领悟贤圣本怀也是一种愚痴的业障。学佛就是学智慧,选择一个智慧的、觉悟的途径,所以需要法,法是宝,需要依照正确的规则去行持,更需要僧宝,需要有人做我们的指路明灯,告诉我们法的真谛。
40、福德有时候还是有边际、有漏的。如果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能够安住在般若空性当中,也就是三昧光明云的状态,安住在智慧的状态里,清清净净的,智慧体坚固了之后,就可以动中帮助别人。
41、三昧是正定的意思,安住在人无我、法无我、万法空性的这种状态,从三界牢狱里解脱出来。我们现正在娑婆世界这个牢狱中,怎样从三界牢狱里跳出去呢?只有般若的智慧这钥匙,能让我们从这个监狱里出去,所以我们要常常地安住在般若的正定当中。大三昧是正定。
42、观音菩萨那种庄严,耳朵上有耳环、有项链、手镯、脚镯,那是代表他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的庄严功德,那种庄严叫十三种报身佛的严饰。这个装饰品不是有相的物质的装饰品,这是累劫积功修德,救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样所造下的生命奇迹,这种功德力称为菩萨的庄严。
43、我们在放生的时候,既在放那些众生,也在唤醒我们的佛性啊!如果我们救众生的心豁然之间跟佛菩萨救我们的心能够相应,你就擦得出火花来。这时候看到那些众生的时候,合着掌跟它念念佛,自己眼泪水会流下来啊!帮它放生时,我们自己汗毛会竖起来,原来佛菩萨救我们亦如是啊!
44、我师父告诫大家要持心、心持。不要再想着钻在钱眼里,想着发财。多念经,多打坐,祈求世界太平,多一个人定,多一个人禅定,就多一个稳定的力量,安定的力量。
45、修行人就是这样,心在道上,长养道的时候就是要道在事上,借事练心。你有什么特长,來寺院,可以跟客堂说说看,但要以客堂为主,你不能主观地怎么样。因为道场本来就是锻炼人的,是破我执的地方。
46、在佛门里做功德是舍一得无量报。大家在慧日寺也好,在师父身边也好,哪怕装一张光盘,发一张光盘;哪怕在寺院里洗个碗,扫个地,都是融入到师父的弘法事业中,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消罪障、增福报。师父有多少功德,大家就有多少功德。
47、当我们的心有光明的时候,黑暗就不在了,当我内心追求智慧的时候,烦恼就会被消弱。如果智慧已经成为你心的一种相的时候,烦恼就没有办法再来,因为烦恼一过来,就会变成智慧。
48、学佛之人想要超出三界,永得解脱证菩提,这是我们所有佛弟子共同的大愿,所以修行不走弯路,能够明理,能够真修。所谓真修,如何才是真修呢?我们佛教里说:但得除妄!妄心除去,真心就显,因为这个真本来是不灭的,只是被二障所遮蔽。
49、释迦佛陀是四生慈父,三界导师,人天教主,诸天、天王都拜佛陀做老师。有佛陀,这世界就得救了。三宝为万世明灯!所以珍惜我们的佛缘,追隨佛陀的教言,好好学习,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5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心若清净,三千大千世界,无处不是净土。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坦然、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1、用一种善意幽默的方式去展开自己的生活,不挑剔从前的自己,也不埋怨笨手笨脚现在的自己,生活的所有烦恼是因为内心的宽窄所致,所以要告诉自己,生活要保持乐观开心,就算所有的过往都成为回忆,也是风景,不是灰烬。
2、生命不外一场历练,平坦的情怀,温和的点头,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念,一种生活方式。
3、世间故事,纷扰百态。人生无常,盛衰循环,还有多少,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态度。人生总是在接受着生命的教化,不悲观,不回避,不浮躁。世事随他沧桑,且存开朗情怀
4、古语一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者。是对人生最客观的提醒,历史长河古到今,天地辽阔自平和,人生怎么可以让内心的狭隘,影响了生命的调节与从容呢,面对生活的尘埃纷扰,就权作是面对着水月烟霞而已。
5、生活的禅法,在于认识生命的核心责任,平静,自在,尊重,理解,从容,善意,宽容。这也是生命的进行式的一种秩序,潮起潮落,自在恬淡。
6、人生路的宽窄,在于心地的内在认知,天地自辽阔,烟云成故事,春秋悠长,忙者自忙。雪月本闲,障者自碍。
7、生活中的那些坎坷,还有那些不必要的枉自叹息,也都会成了生命的内涵,生命总是须要在困境中明朗觉醒,自强不息,可以这么理解,自己的突破与创新,创造着自己与世界共处的善意的人文情怀。
8、沉沉浮浮人生路,得得失失不平心,生活的烦恼无穷无尽,有时候让我们痛苦不堪,有时候心灵的天空阴云密布,在你绽放下一个微笑之前,命运会给你送来一份最高尚的礼物。
9、菩提是一种善良,菩提是一种觉醒,菩提是一种认同,菩提是一种从容,生命因为相伴菩提才更有意义,如烟的菩提,如烟的人生,是人生,非人生,是菩提,非菩提,一切如烟。
10、生命绵延不息,每个人来到世间,是必然也是偶然,走过红尘,回首已是梦境,矗立在红尘,不过就是一个匆匆过客,生命里那些微不足道的恩恩怨怨还是忘掉吧,干净的心才是生命的状态。
1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沧海桑田难为水,繁华落尽成悲凉。偶尔的一转身,一回眸,我们会发现往昔中那些曾经被自己执着过的任何事,在滚滚红尘的车轮下已然在无声无息中化为了缕缕烟尘,一声叹息。
12、万千纠缠不过是梦里打算,多少意气风发的希望,暗自想起不过就是些笑谈,曾经暗暗的问青天,希望老天成全,文章盖世也可,英雄韬略也行,天边飘来一丝流云,下了一丝细雨,老天送来一句忠告,你不过就是十年前的一个穷书生,睁开你的眼做什么白日梦。
13、我们经常说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生活是自己的,胸怀是自己的,豁达处事,心宽处事,你会发现那些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生命里是多么坎坷和悲情。
14、每天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海中忙忙碌碌急急匆匆,我们理直气壮地为所谓的生活、为欺骗、伤害、势利找种种理由。当我们把全部的目光放在分别外在世界的好坏、利益的得失上时,我们就完全地遗忘了自己。如果我们不能够往内去省察自己,那我们这一生只会是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5、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16、人的优雅关键是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应该向前看,只有把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你前面的脚下才有路。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释。人贵在大气,要学会对自己说,如果这样说能让你们满足,我愿意接受。并请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绝不会因为那些有的、没有的而否定你。
17、相守这岁月,无语中鼓励,沉默中坚守,珍惜生活,感悟生活,点亮那盏叫做心的灯。
18、《庄子》有云:夏虫不可语于冰,说对一只夏天的虫子无论你怎样和它谈论冬天的冰雪它都不会明白。人生百态。因为境遇不同,学识不一,立场不同,左右各异,我们很难看法一致。不必嗔怒别人无法认同自己的观点,我们都是夏虫,无法理解对方的寒冰。心怀善意,多点宽容,行事只求心安。转编、共勉。
19、人世间有的人把自己的长处无限的夸张,称作非主流。有的人把自己的短处无限的渲染,称作忧郁症。且看古诗说的好,什么事情都有短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相信自己生命还在希望中。
20、岁月不知人间有多少忧伤,是我们很多人觉得人间的忧伤大于欢喜,痛苦大于快乐,悲哀大于幸福,其实,所有的忧伤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21、不要悲观地认为我们自己运气很不好,其实比我们更不好的人还很多;不要乐观地认为我们自己很伟大,其实我们只是沧海之一粟。
22、我们最孤独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找不到去时的路;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珍爱的人与物,而是在灵魂深处少了一方宁静的空间,让自己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的精神;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怜悯或关怀,而是一种顽强不屈的自助。你若不爱自己,没谁可以帮你。
23、不管,你有多么真诚, 遇到怀疑你的人,你就是谎言。 不管,你有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 你就是有心计。 不管,你有多么的天真,遇到现实的人,你就是笑话。 不管,你多么专业,遇到不懂的人, 你就是空白。 所以,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你需要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24、一个人心地的客观,才合乎待人处事的情理。莫怨人间摩擦多,成群结队的来投胎,人生怎么能少风波,心地的宽阔是超越伤害的唯一办法,它是在命运的伤口上搭的一座青石桥,从纷扰走向吉祥。
25、世界没有那么好,也并不是那么糟,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善意地对所有人。在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真正在意的人。.
26、检验生活的质量,就在于面对压力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保持平和,淡定,优雅。就像检验一个朋友是不是慷慨一样,就在于观察聚餐之后他买单的表情。
27、一个人把握命运的方法在于自己的态度,是伤害还是忘记,都在于自己如何去做,改变自己力所能行的,忘掉伤害自己的那些烦恼漩涡,客观的面对故事的发展,把目光放在方向上,不要把焦点放到自寻烦恼的伤害程度上。
28、对于生活的理解,才是生活最真实的客观,生活里许多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固执安排着日子,却忽略了自己的个性和孤僻,活在世间,与世间同在,不必要去想改变什么,能想到和别人更多的分享,已经是那些辛苦日子的美好记忆,起码省却了那些咬牙切齿的挑剔。
29、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是一种人生的常态,没有谁能真正做到原地踏步,每一天都在启程,所谓的烦恼和困扰,只是多一些在十字路口的徘徊与纠结,能省下一分钟的纠缠,就能走出几步路的距离,生活就这么简单。
30、生活中的固执,给人生制造着负担,产生着偏离,增加着人生的沉重,这世间尘嚣纷扰,更需要内心的清澈与看破,那些曾经锥心的烦恼,也不过风迹月影。活过去,人生也就成了一份恍然大悟。
31、生活的活泼在于心地的运用与协调,世事百态,洒脱从容,心地悠然,看花开得欣然,赏花落而潇然,人生在世间,喜悦,平和,开朗,和气。
32、如果温和是一种智慧,那么坚定更是一种品质,每个人都走在内心觉醒的路上,做一个处世浅浅的人,做一个看淡得失的人,让自己心地的释然,承受命运所有的压力。
33、想开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心房有门,紧闭则闷,敞开则通。心事如空气,无孔不入,多开几道窗,鸟语花香会进来,污浊之气会出去。每一道智慧的光芒,就是一道镶嵌在心房上的窗,幸福生活是用智慧之窗迎来的。赐我一颗玲珑的心,凡事想开,不再忧郁;赠我一双智慧的眼,凡事看透,不再执着。
34、生活里的累,一半源于生活本身,一半源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当我们感觉疲惫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幸福感,因为幸福无处不在。不要把幸福当成金钱和地位去追求,要学会把苦难当做资本,慎重沉稳地做好每一件事,在不断付出中收获快乐。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拥有轻松愉悦的人生。
35、当念头和烦恼生起时,你不带成见地注视它,既不搅乱它,也不捏造更多念头,它们就能自己沉静下来。
36、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37、平淡如水的日子,坦然从容的生活,有的时候因为做不到宽恕别人的失误,总是耿耿于怀的心痛,给自己找了许多的理由证明自己合理,于是活的痛不欲生,抬头看看天,看看这片从来不关门的青天,能做到会心一笑,证明你还不是无药可救。
38、生命的河流滔滔不息,在生命的长河确实有两个岸边,这个岸边的名字叫做责任,那么那个岸边就叫作义务,不管人生如何向往自由,那绝不是任性和放纵。
39、头顶上是自己的天,乌云罩不住心头,乌云更遮不住太阳的笑脸。
40、不愧对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烦恼。
41、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42、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生命的终点大致时间,却没有选择余地,从一开始一直到最后都没有选择余地。什么样的人就注定了什么样的命,什么样的命注定了只能遭遇什么样的人,偏离了命中的范围去选择,结局一定是受伤害,这就是求不得的痛苦。
43、生活的取舍间,体现的是人品的高下。越努力,运气就会越好。
44、笑看世事变迁,坐观风起云涌,世界上永远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彻底绝望的人。坦荡些,开朗些,阳光般灿烂的笑靥会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无论我们面临多么艰难的境况,只要永远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坚持到底,感受到阳光时刻与我们同在。
45、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学会宽容,受用一生,潇洒一生。原谅别人的过失,快乐自己的人生。因为宽容,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因为豁达,生活会处处充满阳光。
46、人生这一场经过,所有的复杂都加重了生活的成本,甚至让生活满满是烦恼,没有立锥之地。能够让心地更宽阔,其实是对生活的善待与维护,不至于把性命搭给烦恼,一份良好的生活态度,才是人生质量最好的保障,进退适度,收放自如。
47、生活这场历练,需要自己用一份随缘随喜的心去面对生活,更需要自己有敢于放手的勇气,活出人生积极的快乐,而不是迷失于自己内心的盲从,或者自己制造来源于自己懦弱的愤怒。
48、生活中的那些辛苦和劳累,乃至负担,问题就在于需要的不多,而是多了很多无谓 执着,生活也就成了一场被外物的牵引,而陷入了更多的失落和挣扎。生活的真谛在于心安,是一种远见,智慧,和生命的顾全大局,能够主动的放下、自律、减负,才是对人生最好的成全。
49、岁月是什么,无关春秋,只在心态。人生怎么活?恰似三十未满。化解内心的消极,成全生活的信念,充实幸福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生存的气魄,更是生命良好的觉悟,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应该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命品质。
宽容法师1970年出生,陕西省扶风县人。父亲及伯父为佛教信徒。受其影响,遂立一心向佛之志。1987年12月8日机缘成熟,礼拜兴教寺方丈常明大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因具有一定佛学基础,且聪慧、勤劳、好学,被常明大和尚收为侍者。1989年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后,入九华山佛学院学习,在已故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仁德大和尚座下领受法益。
宽容法师佛学禅语:
1、被众生附体是种因果,若自己念佛的心不够专,心的力量弱,而对方强,他就乘虚而入,附体做怪。只要至诚念佛,对方是抵不过佛力的。想让对方不来附体,通常的问题出在自己听经少,理不明;想念佛,心不专;怕对方,又想对方。如此,无论念什么经咒都难有感应。一定要真放下,才能真念佛。
2、多一座寺院,多一方净土,少一座监狱。
3、悟无止境,能有所感悟,就是福报现前,佛缘成熟了。
4、佛法的精髓靠的是以心传心,至诚感通,不是一个能摸得着的东西而能交给您的。等您修到能放下一份愚痴,增长一份智慧;熄灭一份烦恼,就能领悟一份讲经心法了。
5、佛学是教人觉悟的学问,是指导人们过上幸福自在生活的哲学。其博大精深,穷毕生之力也难窥一二,但佛法如大海的水,只要尝一口,便知其味,不需喝尽海水方知。所以,佛法要尽量学,即使学了只言片语,都是受用无尽,肯定对提升生活品质有正向作用。您这种欢喜的受用是正确的,再接再厉。
6、信仰是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随意不得。佛是觉悟、慈悲、和谐、孝敬、喜悦之意,这些信仰是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7、要多念佛,在佛力的加持之下,会增加定力,心就不会随周围人事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当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心时,这心才真正是自己的,心也就能开发出遇事不惊,抵御烦恼的智慧能量来。若念佛时间短,佛号就难以伏住烦恼,掌控情绪的效果则会差些。
8、大义是说学佛之人从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为的是学佛成佛,成就的标准是心要空,无有妄念。
9、要用智慧轻松地从心里断。淫欲如抽烟喝酒,对身心没有益处。有此爱好者,大都身心病多,咳嗽痰多,人们都怕和他们打交道或用餐。明白烟酒之害的人,您免费让他享用上等烟酒,他都觉得是受苦而避之。同理,若知道淫欲和纵欲的伤身和生死根源的真相,就不会有这个爱好,因而就不断而自断了。
10、欲发心做一位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比丘,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外,经过考验,就要求受三坛大戒,才能成为真正的合格佛教出家僧人,名为比丘。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
11、纵观古今,凡谦好学者,大都谨言慎行,学有所成;凡无才无德且不思进取者,大都狂妄自大,好为人师,贻笑大方。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同理,当细心观照此众生相的事实真相,以此为鉴。欲成为法门龙象,就要多加历事练心,更高地要求自己。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师,此为进步之要阶矣。
12、若不知近君子,远小人;近善友,远恶人。认为孟母三迁没必要。如此则自己永远不能耳聪目明,开法眼,找不到成佛之道。因此,一定要谦虚,学会从零开始,要善解如来真实意,则不会走偏。虽说至道无难,但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生死大事,重如须弥,绝非儿戏,徒儿不可不慎。
13、谈禅论佛悟管理,修心开智品人生。管理即管人,管人在管心,要管好别人的心,先要管好自己的心。
14、禅即心,修禅即锻炼掌握自己的情绪管理,能管好自己的心,才能管好一切。
15、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宋朝周敦颐说: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唐贯休大师曽说:有过未隐晦,有责勿推诿。文过而饰非,忧如篮打水。故知,玉不琢,不成器;树不剪,不成才。一个人的成就,靠闭门造车是难成大器的。
16、在于学习佛陀的心行。因此在修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舍弃自己的观念,将佛经中的教导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不得有半点差错。这样就能逐渐地将自己不合佛言佛行的言行举止修正过来,名为学佛。若对经、对人事固执自己的见解,永不改进,如此则佛经再殊胜,也难救拨自己趋向涅槃彼岸。
17、安居为修行制度之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是佛教寺院的安居日,三祖禅寺谨遵佛制,每年的这天,都庄严隆重地举行安居仪式。 从这天至七月十五结束,又名为一夏九旬或九旬禁足。此三个月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称为安居。
18、佛法教学和世间教学的目标不同,讲经的目的是帮人开后得智,世间教学是传授知识。学讲经的人若妄念多,至诚心不够,这样即使用小聪明学了点讲经技术,也难帮人开后得智,无法获得佛法的真实之利。因此,发愿学讲经最可贵的是要用至诚心。
19、只要一心念佛坐禅,身心清净,则妄念不起,不起妄念则幻象亦随之消失。有妄念就有幻像,妄念是阻碍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障道法。打坐的秘诀是摒弃诸缘,至心一处。念佛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20、切莫骗人 能被骗到的人,都是相信自己的人,只有亲朋好友才可能相信自己。人生一世,知己难遇,若将朋友都骗了,自己就会过上孤苦伶仃的痛 。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djz525.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抒情议论句50字,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释净庆,字号传喜,一九六七年生于上海市。 传喜法师佛学禅语: 1、佛教里,佛像不能供在经书的上面,而要把经书供在佛像的上面,这才如理如法。为什么?因为经书是佛的妈妈。在《佛说文殊菩萨授记经》中,释迦佛陀有如是赞叹,若有众生称念十方诸佛名号,不如一念文殊菩萨的功德大。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
1、用一种善意幽默的方式去展开自己的生活,不挑剔从前的自己,也不埋怨笨手笨脚现在的自己,生活的所有烦恼是因为内心的宽窄所致,所以要告诉自己,生活要保持乐观开心,就算所有的过往都成为回忆,也是风景,不是灰烬。 2、生命不外一场历练,平坦的情怀,温和的点头,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念,一种生活
释吉祥,女,汉族,1962年1月生,陕西扶风人。现任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弘法利生委员会主任,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西五台云居寺住持等职。 吉祥法师佛学经典禅语: 1、无常的理解会启发对无我及苦的领悟,能体悟到这些真理的人,自然会走向远离痛苦的正道上! 2、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心没有
宽容法师1970年出生,陕西省扶风县人。父亲及伯父为佛教信徒。受其影响,遂立一心向佛之志。1987年12月8日机缘成熟,礼拜兴教寺方丈常明大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因具有一定佛学基础,且聪慧、勤劳、好学,被常明大和尚收为侍者。1989年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后,入九华山佛学院学习,在已故安徽省
如瑞法师,一九五七年生于太原市,在本市读中学、大学,后任中学老师。又于北师大中文院进修研究生。八十年代初期出家。 如瑞法师经典禅语: 1、佛法告诉我们必须得好好地活着,必须努力地来做最好的自己!因地努力,果上随缘,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2、佛法给我们的是信心,给我们的是力量,让我们更好地、清
慧律法师,俗名林益谦,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幼年遭逢困顿,深刻体验人间疾苦。就读建国中学时,热衷探讨人生哲学,遂博览群籍,又担任演辩社主辩人,因而奠定日后博闻强记,辩才无碍的基础。1974年入逢甲大学参加普觉社(全名普觉佛学社),以此因缘听闻佛法,并得以亲近忏云法师,李炳南老居士等诸大善知
1、修行的重点在于追求人格道德的提升,追求精神的解脱,对物资利益不求非分的回报,虔诚地投入所信奉的教义,投入所依托的团体,投入所从事的事业,动机纯正,不参杂丝毫的非分之想,做一切事不讲条件,无欲无求。 2、精神上的需求比物资上的需求更为重要,因为精神的贫乏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物资贫乏所带来的痛苦。现
1、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着愿望而来的;而此生结束后,下一生会以何种形态出现,也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愿望和努力。生命无限,希望无穷,所以我们要好好修行,让一天比一天好,一生比一生好,也要让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好,让所有人所有众生获得幸福,来自我们自己每一天每一世的愿心和不懈努力。 2、你在此地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