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名言名句

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陆游《放翁家训》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摘抄》,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陆游《放翁家训》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摘抄

宋陆游《放翁家训》。

1.人生才固有限,然世人多不能克尽其实。

人生的才力固然有限,但世人大多不能把它尽情发挥,到老必定抱恨终身。
我虽然没有多少才华,但同样也是一个人,没有到四十岁,还没有著书立说,过了四十岁精力日渐衰竭,很快就衰老了。

珍惜生命的意义,要计算和运用好手中的岁月。
不愁自己无才,就怕才华在自己身上没有得到足够发挥;不愁才无用武之地,就怕不为自己的才华寻求一个适宜的投放方向。
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只要抓紧时间,生命的才华足以照亮人生。

2.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后生才华锋锐外现的,最容易变坏。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兄应该为此而忧虑,不能认为这是一件可喜的事。
一定要常加检查和约束,使他熟读五经和诸子的文章。
要用为人要宽厚、恭谨的道理规训他,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徒交游相处。
这样坚持十几年,他的志向和兴趣就会自然形成。
否则,值得忧虑的事情,还不止影响某一方面。
我这句话,是对后人的药石之言,每个人都要谨慎记住,不要留下后悔。

才华横溢的人,用来建功立业,可能成为盖世英才;用作鸡鸣狗盗,也可成为害群之马。
智力愚钝的人成事的能力有限,其破坏力也相应有限。
所以陆游最怕子孙沦为人人喊打的害群之马。
天纵奇才,固然令人艳羡不已,但有才无德的人对社会进行破坏的力量更大更强。

3.如是思之,贪求自息。

世间那些贪婪之徒,欲望像沟壑一样无法填满,确定已经不值得去责备了。
至于常人,见到别人的服饰珍玩,不能不动心,这其实也是一病。
大概人的性情总是倾慕他所没有的东西,讨厌自己已经到手的东西,只要想想这件东西如果我拥有了,究竟又有什么作用呢?能给他人带来艳羡,对于我又有什么实际补益呢?这样一想,贪求的欲望自然止息。
如果一个人天性淡泊、超脱,或者学问功夫已到,就不必依靠这种办法了。

陆游创立的这种戒贪之法,实在源于他对人生人性的把握和参透。
新奇的物品只要在他人手中无一不是五光十色、富丽堂皇,而一旦把它弄到我的手中,立刻显得光华顿收、平庸无奇了,再过几日,就已经是新变成旧、有等于无了。
任何珍奇的东西一旦到了我的手中无一不遭到这种下场。
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对那些还没有到手的东西艳羡不已呢?难道仅仅引起他人的惊叹和钦佩吗?如果一味为了别人的感觉,我自己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凭这样的想法,能够斩断很多的麻烦与拖累。

4.舍此三者.别无策矣。

风俗正一天比一天坏,令人担忧的不止一处。
我很庆幸自己已经衰老将死了。
如果让我没有很快就死,也决不出来做官。

我家本来就以务农为生,若再能重新务农,当为上策;闭门读书,不参加科举考试,不求做官,当为中策;安心做小官,不向往荣华发达,当为下策。
除了这三策,就别无选择了。
你们今天听到这句话,心里肯定不认为正确,日后才会深刻理解。
闲暇时与兄弟们看看这句话用来警示自己,不必要跟别人说。

如此消极绝望的话语,陆放翁为什么把它当做秘而不宣的三策传给后代呢?应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种正话反说的愤世之言。
安于小官,不慕荣达,既可谋生,又可不招太大的风险,更不受官场恶习的熏染,但又不得不受一些官场规则的制约,所以为下策;闭门读书,不图仕举,固然能保养名节,但又不能毫无谋生之忧,所以只能为中策;如果复能为农,既可自食其力,又可保全名节,所以是最上之策。
可见陆游把保全气节和谋生问题视为子孙的首要选择。
这不是规劝子孙回避社会责任,而是因为当时的官场漆黑一团并且恶人正在作恶,不仅让人报国无门,而且不同流合污就没有立锥之地。
为保全高风不绝,陆游出此三策为子孙谋。

djz525.com更多名言名句延伸阅读

小学生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摘抄




小学生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精选一: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4、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6、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7、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8、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9、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0、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小学生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精选二:

1.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豫《蕉窗日记》

2.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3.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

4.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明徐渭《杀狗记》

5.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清陈荩《修匿余编》

6.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宋王应麟《三字经》

7.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8. 君子居家,须是能容。--《古今图书集成家范范》

9.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10.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11.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12. 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13.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清·陆圻《新妇谱》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陆圻《新妇谱》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_

清陆圻《新妇谱》:1.愉色婉容,是事亲最要紧处。

和悦、温顺的脸色,是对待父母最关键的所在。
男人尚且这样,何况女人呢?但是,对待公公、婆婆和丈夫的表情稍有不同。

对待婆婆和丈夫要和悦且恭敬,对待公公要肃穆而恭敬,对待男性客人和亲戚要庄重而恭敬,对待众多的仆人要友善而庄重。

新妇的容颜因人而有异,因人而得体,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有压抑本性或做作之嫌。
殊不知新妇脸上浅浅的微笑,是智慧的微笑,是修养的微笑,是齐家、和人的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和风。
即便是现代商家也提倡微笑服务,但这种商业的微笑,在文化内涵上不比古时新妇的微笑更加精致和丰富。

2.德言功容,容止端庄。

女人要在言语上立德、在容貌上用心。
容貌举止要端庄,这不是指要在涂脂抹粉上下工夫而已,一定不要随同世俗浓妆艳抹,也不宜头发蓬乱肮脏;在家即使穿着布衣也要保持整洁干净,出外一定要精心梳洗,保持清亮光鲜。
要宁肯赶不上时尚潮流,也不要超过时尚潮流。
常存朴素的意念,才不失大家的举止风范。

朴素且整洁,端庄而清鲜,才是大家闺秀的气质风韵。
如果沉醉于重彩浓妆,容易被人划归妖媚的另类;如果一味追攀时尚,不仅有奢侈之嫌,而且失去了超脱的见识。
只有保持整洁的底线,恪守宁不及时,毋过时的分寸,才是展现出真正的大家风范的。

3.新妇之倚以为天者,公姑丈夫三人而已。

新妇所依靠的并视以为天的对象,就是公公、婆婆和丈夫三个人。
所以对待这三个人,一定要曲折周到地引起他们的喜欢,丝毫也不能引起他们的烦恼。
如果公公、婆婆不喜欢,丈夫心头不快,那么乡邻就说你不贤,导致奴婢都能欺凌你了,从此说话没人听了,凡事就推行不开了。
所以妇人善于对待公公、婆婆和丈夫,不止涉及贤惠和孝顺这两件事,还能够远离耻辱。

从表面看,新妇一出嫁就已沦为公公、婆婆和丈夫三人的终生奴仆,其实,在中国古代家庭结构中,公公、婆婆和丈夫都分担有不同的职责要求,这里是从新妇的角度提出的职责要求。
即使在现代家庭结构中,正确处理好同公公、婆婆和丈夫这三人的关系,仍然是摆在儿媳面前无可回避的现实难题。
若其中有一种关系处置不当,势必导致整个家庭关系的恶化或解体。
事先明白这三种关系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处理好这三种关系,自然比家庭关系恶化之后再寻求处置办法要省事得多。
当然,这里要求新妇必须曲得其欢心,不可纤毫触恼,似乎过于苛严,这固然是古代社会的道德氛围使然,但也可以从中见出陆圻先生入山修道之际留给爱女的一片拳拳老父之心。

4.新妇公姑未起前.先须早起梳洗。

新妇在公公、婆婆早晨没有起床之前,应先一步早起梳洗,要快捷而不能迟钝。
等公公、婆婆一起床,立即前去问安祝福。
至于三餐饭菜一定要亲自动手安排,不能高坐不动,听任奴婢们随便操作。
到了就餐时,就要早早站立在旁边,等公公、婆婆坐下来一起就餐。
吃饭时,千万不要等人呼唤。
如果让婆婆等你却久不到来,她必然心生不快。
即使有小病,也要坚持下床走动。
如果高卧在床不动,让婆婆叫人端汤送食,又要添上麻烦了。
晚上如公公在家,就请早点退回自己的房中,安静地做些女工,不宜睡得太早。

如果公公不在家,要等候婆婆睡了以后,安置好家务再回到房中。

这是一幅描述古代家庭中儿媳生活的风俗图画。
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儿媳往往替男人承担着孝敬双亲的具体的职责。
进入现代社会,男女之间打破了主外主内的家庭分工,儿媳也失去必须侍奉男方父母的家规制约;儿媳的生活当然要舒坦和自由得多。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老人缺乏关爱、年迈的婆婆侍奉年轻的儿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可见,夫妻必须共同孝敬对方的父亲仍然是现代社会应该提倡的传统美德。

5.丈夫有说妻不是处。

丈夫说到妻子有不对的地方,毕竟丈夫是读书人懂的道理多,毕竟丈夫是出于爱护妻子的目的才说这些话,是十分难得的。
作为妇人,难道能够不虚心接受丈夫的教诲吗?必须婉言致谢,迅速改正这些错误。
以后见到丈夫就说:我有过失不?千万要教我。

他自然什么话都告诉你,你的道德每天都能得到增进。

夫妻之间要相濡以沫、共度一生,最忌固执己见、互不相让。

如果其中一方指出另一方的错误,只是指出这一方在某一件事上存在错误,而不是这一方在其他一切事乃至整个人都是错误的;但是,被批评的一方,往往误认为自己整个人格都受到贬低,不仅拒不改错,甚至为保卫错误而与对方针锋相对,血战到底。
这种人没有能力享受家庭生活,必将被一些无休止的家庭琐事折腾得生不如死。
只有能够主动请求对方帮助自己发现和改正错误的夫妻,才是真正能够互助互爱的有益的夫妻。

6.贤妻如对良友。

丈夫或许一时没有发达,这种不得意的时期常常要以年为单位来计算。
如有一些小事不如意,这种不得意的时间以天来计算。

作为妻子应该以好言好语来劝勉他,不要增加忧叹来增加他的郁闷和压抑,不要加以责备而使他更愤怒和偏激,只应该和悦且温暖地对他说:我丈夫自有好起来的一天,自然有人能体谅你。
这才是贤妻对丈夫如同良友。
他或许一时间缺乏资财,要尽力典押家资筹措钱财,不要等他开口说出,也不要让他知道。

当丈夫处在穷途未达之际,不要忧叹世道艰难.以免伤其锐志,不要责怪丈夫无能,以免伤其自尊;而要始终温暖如春,坚信丈夫终有出头之日,甚至为了丈夫谋取更大前程,私下典尽家资也在所不惜,这才是患难与共、义薄云天的贤妻良友,充分显示出家庭的坚强与温暖!

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1.况既通经知古今,而欲应今之科举,亦无难者。

世人教育孩子,仅仅教他们以从事科举为业,志向在于被举荐做官或登科及第,这是一件没有比这更难的事。
试看一县之中,应试的人该有多少,但得到举荐的人又有几个。
至于能够及第的,就更加稀罕了。
大抵中举及第这类事都是由于命运的缘故,不是偶然的。
孟子所讲的追求身外的东西并能得到它是由命运决定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仅仅希望通晓经典、了解古今、修身养性而成为孝悌忠信的人,这就是孟子所讲的只要追求就能得到、是由于求在我身的意思。
做到后者又有什么困难呢?但是人们却不愿去做。
何况既然通晓经典、了解古今,再去科举应试也不是很难,如果命中应该为官,必定能得到它。
此时,道德仁义已在我身,用来服务君主和管理百姓,都能合乎义理,难道不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吗?

明确指出光辉神圣的科举之路是一条成功系数很小的独木桥,奉劝子孙在这条道路之外选择多元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是一种珍惜生命的务实、清醒的选择。
人只能驱使自己去做自己应该做也能够做的事情,除此之外都属于身外之物,都充满着不确定的因素。
人如果发誓一定要考中状元那是很难做到的,但如果选中好好地读书做人,是无需麻烦任何他人的,只要自己同意立刻就能实现。
何况在读书做人上下工夫.进则成为登科及第的必修课,退则能够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最易掌握且学而不废的功夫,能使人底气十足地面对更加广阔的未来。

2.居家之病有七。

居家的弊病有七点:聚众赌博、乱交游、大吃大喝、大兴土木、争强斗讼、迷恋珍玩、懒惰散漫。
在这里犯着其中一点,都能破家。

其次,贫穷而致力于广泛应酬,富足有余却推崇庸俗的吝啬,这两者虽不相同,但其最终有害的结果却毫无二致,只不过或快或慢而已。
那些富足有余却不注重施舍的人,表面上看仿佛没有什么害处,但是自己既然富足有余,那么别人就希望你能给予一定的周济,你现在却对此视若无见,必定失去人之常情。
既然失去人情,别人就不会保护你。
人只怕你没有留下任何有空可钻的地方,如果有空子可钻,人们就争相撮合加罪于你,即使对你的子孙也心怀不满。
他们一旦得手,你的家运便如决堤的洪水,防堵尽破了。

前七点居家之病,无一不击中人性中普遍的弱点,无一不被世俗生活视为荣耀和幸福,无一不是家庭成员为了追求个人的享受而破坏了家庭整体的利益;最难防范也最值得三思。
后两种破家之病,更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穷人咬紧牙关支撑着繁琐的应酬,富人也咬紧牙关用高傲的吝啬嘲讽穷人。
前者其实一心系在家外世界,最终却让虚荣的体面不断地煎熬着自己脆弱的家庭;后者没有让财富来提升生命的价值,反而因财富给自己结交冤仇。

宋吕本中《童蒙训》。

1.后生初学,且须理会气象。

荥阳公曾经说过,后生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领会并炼就一副必要的精神气质。
精神气质很好时,百事都能担当。
所谓气象,在人的言辞、容颜、举止及处事的轻重缓急之间,都能充分地显现出来。
不仅君子与小人在这里形成分界,而且人的贵贱和寿命长短都与这个气象相关。

读书到了一定境界,就会耳濡目染地形成一番圣贤气象。
这种气象就是一定自然蒸发在眉宇之间的文化修养,具有一种处变不惊、应对万事的品节与气度。
这种气象来自于书香墨气,但这种书香墨气,不是指来自西方文化的理科书籍,而是指中华传统文化所独有的圣贤之学,这种学问集中探讨为人处世的基本责任和实现途径,被古人视作比功名富贵还要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
进入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为某些知识精英们偶尔暴露出来的粗鄙行为感到震惊,认为他们的行为玷污了他们拥有的学识,这其实是对知识精英们的苛求与误解。
因为他们拥有的只有来自西方文化的知识和技术,狂躁的世风已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养功夫驱逐出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2.学问功夫全在浃洽。

今天记下一件事,明天又记下一件事,久而久之就会自然串贯起来。
今天辨明一个道理,明天又辨明一个道理,久而久之自然融会贯通。
今天办一件难事,明天又办一件难事,久而久之办事的功力就日益坚固。
涣然冰释、幡然顿悟的愉快境界,是持久探索自然之后达到的功夫,不是偶然就能得到的。
学问功夫全在于融会贯通,并进行长久的包含、养育、储藏、积累,向周围不断进行选择采集,一旦到了豁然开朗的境界,自然也就左右逢源了。
不是像世人强行抄袭拿过来,拔苗助长,用心良苦而又费尽心力,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不是深明积累的功力,不是领略过知识碰撞的灿烂,是写不出这番话的。
关键是要把眼前事、手中事、昨天事、明日事连成一条线,这是一条神圣的刚健的线,它能够穿越时空,可使如山的障碍一触即渍。

3.势位使人往往不能自知。

权势和地位常常使拥有者缺乏自知之明。
例如当权者血气方刚、盛气凌人,他们措词的语气、面部表情乃至行为举止都与正常人大不一样,但他们自己却一点也不知道。
他们像喝醉了酒一样,似乎天地已经改变了位置;像吃错了药一样,喜怒无常;(只有等失去了权势)他们才像酒醒或药力消散之后一样恢复得像个正常人。

君子应该思考提高自身修养的道理,不能不明察。

这就是一阔脸就变者的变脸因由。
变脸的最突出特征是迅速把到手的权力与自己的身体融为一体,把它幻想成为自己的与生俱来的强大体能。
他们的眼色已经超越了同类,尤其是在看待处在他们的权位之下的包括亲朋在内的一切同类时,他们的眼中射出的是一种无法理喻的陌生的异类的目光。
权位已经把他们推到了一种迷失本性和钝化心智的昏迷状态。
这是经受不住权位刺激的表现,缺乏与权位相匹配的智慧与胸怀,因而最终也很难免不从高高的权位上垮塌下来。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俭以养廉。

2、泯躯而济国。

3、毋为财货迷。

4、百善孝为先。

5、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6、得意盎然,失意泰然。

7、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8、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9、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10、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1、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12、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13、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14、丈失一生,廉耻为重。

15、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1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18、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0、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21、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3、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2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

25、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2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7、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28、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29、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3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1、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2、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

3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34、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

35、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36、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

37、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38、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

39、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40、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41、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

42、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43、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

44、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45、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4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47、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48、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

49、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5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5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52、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

53、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54、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55、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56、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57、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8、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

59、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

60、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61、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

62、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6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64、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65、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66、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67、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68、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69、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7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7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72、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73、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74、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75、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76、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77、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78、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79、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

80、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81、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82、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83、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84、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85、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

86、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

87、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

88、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89、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9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91、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9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9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94、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95、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96、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

97、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陆游《放翁家训》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摘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陆游写七夕的诗句专题。

  • 小学生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摘抄

    小学生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精选一: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4、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6、施惠

  • 清·陆圻《新妇谱》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陆圻《新妇谱》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_ 清陆圻《新妇谱》:1.愉色婉容,是事亲最要紧处。 和悦、温顺的脸色,是对待父母最关键的所在。 男人尚且这样,何况女人呢?但是,对待公公、婆婆和丈夫的表情稍有不同。 对待婆婆和丈夫要和悦且恭敬,对待公公要肃穆而恭敬,对待男性客人和亲戚要庄重而恭敬,对待众多的仆人

  • 家风家训名言警句大全摘抄

    家风家训名言警句精选一: 1、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2、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3、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

  • 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1.况既通经知古今,而欲应今之科举,亦无难者。 世人教育孩子,仅仅教他们以从事科举为业,志向在于被举荐做官或登科及第,这是一件没有比这更难的事。 试看一县之中,应试的人该有多少,但得到举荐的人又有几个。 至于能够及第的,就

  •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俭以养廉。2、泯躯而济国。 3、毋为财货迷。 4、百善孝为先。 5、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6、得意盎然,失意泰然。 7、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8、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9、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10、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1、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12、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13、人而无信,百

  •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

    1、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2、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3、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4、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5、少年不

  • 范仲淹《家戒》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范仲淹《家戒》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宋范仲淹《家戒》。 1.忍令若曹享富之乐也。 我很穷的时候,与你妈妈一起供养我的父母,你妈妈亲自下厨,我的父母任何美味都没有尝过。 现在终于拥有丰厚的俸禄来供养双亲,双亲却已经不在了,你妈妈也早已过世,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所以狠心让你享受富贵的快乐。 句句殷

  • 宋·赵鼎《家训笔录》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宋·赵鼎《家训笔录》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宋赵鼎《家训笔录》。 惟廉勤二字,人人可至。 第一项:在家中,要以孝顺父亲和兄弟友爱为首要任务。 平时教育子孙读书做学问,也正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前人留下的训诫,子孙各自都有一本书,还有司马温公的《家范》;可以每样都抄录一本,要时时阅览,足以值得效法,不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