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文字方式分享自己的感想。有什么心情或者观念。都有合适的句子来承载。那么有哪些优秀的句子值得我们分享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思语经典语录”,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静思语经典语录

【1】、 我们到哪里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起点,要朝目标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标还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气爬到山顶上。否则停在半山腰中,石头若滚下来,岂不是很危险?

【2】、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灰蒙蒙、气冷冷的时候,只要能将最终目标稳定住,就能像冬天的太阳一样,感觉很温暖。

【3】、 人的生命,要永远保持像春天一样,不断涌出生命力,不断发挥它的功能,才是活着的人生!

【4】、 所谓职业,是为生活而工作,是被动的办事;办公时间按一般上下班打卡,能不迟到早退,公务就算完成。而志业则是没有上班时间,更没有下班时刻,虽然不需打卡,却是分秒善尽义务,一切都出于自愿。

【5】、 做好事总是要腾出时间,这是人生的目的,也是应尽的义务。

【6】、 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宁、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谛。

【7】、 生命只有数十年,慧命却永远不灭。每个人都有代代传承的子孙,要留下美的回忆与爱的教育给他们,这就是史迹的慧命常存。

【8】、 皈依的人要有个皈依的目的,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到底船只将驶向哪一个方向?一定要有个目标。而为人皈依者一定要负起责任,比如眼见船只已经快迷失了,赶快亮起灯塔的灯让他们知道方向,这就是责任。

【9】、 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

【10】、 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后才能圆满成佛。人如无愿,就无希望;没有希望,就无法成就事业。

【11】、 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12】、 发愿必须发利益众生的大愿,并且随时随地身体力行。

【13】、 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14】、 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15】、 有些人不了解佛法,以为有苦恼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为佛教是消极、逃避现实的,这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愈是有知识、有志节,要追求宇宙真谛、探讨生命奥秘之士,愈需要了解宗教尤其是佛教。

【16】、 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17】、 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18】、 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19】、 世间事都是相对的,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则人生到处都充满真善美。

【20】、 正信的佛教徒称礼敬诸佛,不只是拜佛,而是要学佛陀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21】、 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必须抱持:绝对要任劳、绝对要忍怨、绝对要有爱、绝对心存快乐这是佛教精神的绝对论,也是与世间法相对论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业臻至完美境界之关键。

【22】、 佛法是救世的良药因为世间的众生,常处于病与贫的状态中。无论天然灾害或人为祸乱,都是因为不调和而引起的病态;既然产生病态,即需治世的良药,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药。

【23】、 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舍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 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5】、 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26】、 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27】、 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28】、 菩萨之情广大无边际,能包容宇宙,能无限量地爱一切众生,丝毫不求众生的回报。菩萨常念知足、安贫乐道,所追求的只是智慧,所以说惟慧是业依智慧而行动,这是凡夫与菩萨不同的地方。

【29】、 行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发挥良知良能,没有一个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萨心。

【30】、 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31】、 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32】、 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33】、 人生的价值在于功能而不是形象,形象没有价值。

【34】、 要做菩萨,就要发恒常心。菩萨决不把付出当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戏人间的欢喜心去付出。

【35】、 人间如舞台,人人都在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

【36】、 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37】、 一切功德由时间所累积,一切功德由我们身体行动所成就;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人身。

【38】、 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39】、 人都有生老病死,有身体就有病痛。佛陀曾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既知有病,就应遵从良医的诊断治疗,免除身体苦患。

【40】、 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41】、 人对躯体有两种看法:一、太爱自己,珍宠得过分,舍不得善加利用;二、太轻视自己,轻视得近乎折磨,以为身既是不净物又何必重视,因而忽略了身是载道器。其实,只要好好发挥身体的功能,不,但处世大业能够成就,佛道也将不远。

【42】、 人出生时,是一身赤裸裸地来;在世间忙碌了几十年,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带而赤裸裸地走!

【43】、 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付出,才是人生的创造者。什么都没做,就是空过的人生;若能不断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44】、 身为佛弟子,就应学习佛陀的精神,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并与众生同苦乐。能做到人我一体,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称为有意义、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45】、 一般凡夫太爱自己,就会处处与别人计较、事事多起疑心,常怀疑别人所说的话是不是讽刺自己?别人所做的事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像这种人,就是把人事当是非,会生活得很痛苦。

【46】、 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47】、 一般凡夫太爱自己,就会处处与别人计较、事事多起疑心,常怀疑别人所说的话是不是讽刺自己?别人所做的事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像这种人,就是把人事当是非,会生活得很痛苦。

【48】、 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49】、 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50】、 一个人要先点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发别人的心光。人要真诚苦干才能领导别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宽大的心胸去接纳、包容发广大心,普爱一切众生,使周遭都笼罩在大爱的氛围中。

【51】、 佛法要人间化,必须先净化人间;要净化人间,必须先身体力行净化自己。如何净化呢?就是培养清净的法爱。所谓的法爱,就是对普天下众生,都能心生敬爱、觉情,而且爱得无所求、爱得很普遍。

【52】、 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53】、 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就能祥和。

【54】、 爱心、慈心、悲心是女性的优点,如何引导先生做好事、走好路,是做太太的责任。

【55】、 有些人的爱只执著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56】、 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57】、 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求不得是苦;求得之后仍不满足,经不起爱欲的鼓动及外界的诱惑,继续永无尽期地渴求,以致人生痛苦难耐!

【58】、 台湾的离婚率逐年不断攀升,衍生不少社会问题。希望人人都能先由自身建立正常的家庭伦理,再去影响其他的家庭。

【59】、 在感情发生问题时,要以大爱之心爱其所爱;也要退一步,用宽广的心接受眼前呈现的一切,这才是有智慧的爱。

【60】、 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是这分爱必须清净无杂染付出者无所求,接受者不贪婪;施与受者都无烦恼,彼此皆自在。

【61】、 无色彩的爱时不计长短,地不分远近,人不分宗教与种族,只要有苦难,我们看得到、听得到、做得到,都应尽量去付出,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干净利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2】、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63】、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64】、 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向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65】、 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66】、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67】、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68】、 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诚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详和乐。

【69】、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70】、 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71】、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72】、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73】、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74】、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75】、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76】、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77】、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78】、 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79】、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80】、 平常要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著,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81】、 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82】、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借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83】、 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与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84】、 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85】、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86】、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87】、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88】、 除了对人与事必须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耸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平,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89】、 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90】、 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91】、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92】、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著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93】、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鸟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94】、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95】、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96】、 钱会害人,但是钱也会救人。我们要好好利用钱去救人,不要被钱所利用。有钱有势的人,若不知节制欲望则烦恼无量;若不将名利看淡,精神生活必然空虚无所依止且苦患无量。

【97】、 世间人为了财物,造作无量罪业,所以有句话说:财欲是祸水。学佛应认清:世间财物只是给予人们资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欢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喜舍布施。

【98】、 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99】、 多数人为了追求名利,往往对人都不坦诚,谄曲逢迎、处处巴结;人若不能坦诚相待,是件多么痛苦的事啊!想去除这些痛苦,就必须把得失心转为诚实心,坦然地取诸社会并用诸社会从社会取得有意义的钱财,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如此,光明磊落而坦坦荡荡,不是更快乐而自在吗?

【100】、 布施就是修福。钱财,若舍不得用而存在金库做守财奴,就与穷人没有两样;但是如果用得不当也会有害身心,甚至祸国殃民。若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则是修福积德的大好机会。

【101】、 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冻时,近火虽可取暖,但太靠近却很危险;若看不开、放不下,犹如手拿烧红热铁,必然被烫伤。世间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来很美,喝起来也很清凉,但握久了手也会冻伤。

【102】、 众生颠倒,明知财物、名利伤人身心,却仍甘于被伤害。

【103】、 学佛,最重要的是培养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

【104】、 常能反省自己而无过失,即得解脱自在。

【105】、 信佛而不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就是愚行。

【106】、 过年前,人人会将屋子内外整理、粉刷得焕然一新。做人也要时时刻刻把坏的淘汰掉,让心地天天清新洁净。而学佛的人,更要心如过年一样,日日除旧布新。

【107】、 听法后,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谓之受法。

【108】、 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的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109】、 人若能启发自我的本性与天职,自然做任何事都会觉得轻松而无怨言。

【110】、 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以及善解别人的不悦与刻意伤害。

【111】、 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2】、 学佛一定要从最基本、自己做得到的功夫做起,不要错过时机。功德是由时间累积而成,路愈早走愈早到达,德愈早修愈早完成。

【113】、 学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论、学问,还要能身体力行。

【114】、 逃避责任,寻求一生的清闲,就无法延续自己的慧命。

【115】、 心一定要专,选择必定要正确;若朝三暮四,时时从头开始,将永远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116】、 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117】、 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拥有一分功能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118】、 要和睦人间、合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学佛。

【119】、 年轻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将所学的文字应用于实相般若,以声音呼出千眼,以行动引出千手,事理圆融,方是学佛的真谛。

【120】、 学佛是为众生而学佛,做人是为工作而做人。

【121】、 还未学佛以前,我们经常被渴爱所役使,心里老是有欠缺的感觉;纵使有时好像捕捉到什么,却总是无法安定落实。这就好像在干旱的沙漠里洒上一滴水,仍旧干燥如初,丝毫起不了滋润的作用。如今我们有幸学佛,就要少欲知足,放下物欲的执迷,积极节省有用的时间和精力,充实自己的良能与学养,朝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正路迈进。

【122】、 能善意掩盖他人的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

【123】、 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

【124】、 若常常受到挫折,也要感谢天意的磨练。

【125】、 我们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练,方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伟人。

【126】、 勿轻言挫折感、无力感。纵然困难如石,也要钻过去;更何况有时所谓的困难,可能只是如纸之薄。

【127】、 极少有人会想到:今日平安健康,明日是否还能行动自如?今日财势顺利,明日有无不测?人常处于悔不当初的懊恼中,想做却力不从心,后悔又已太迟!此时不仅罪业层层叠叠,甚至到了临终仍惶惶不知所归。

【128】、 面对业力不要埋怨,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

【129】、 做任何事,不要受一点小挫折即意志尽失。佛云:入我门不贫,出我门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该来的业障都能欢喜接受,则能随缘消旧业。业报受尽,业障亦会随时间而消失。

【130】、 自杀所犯的罪业有三:一、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二、造自杀罪业。三、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131】、 人在平安的时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偶尔有小挫折或坎坷,反而能唤醒良知、长养善根,这何尝不也是福?

【132】、 怎样才能消业、消灾?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分灾。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业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灾解厄。

【133】、 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子媳再孝顺也只能尽人事。

【134】、 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135】、 遭受别人批评时,先问自心是否无愧?无愧则心安。

【136】、 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137】、 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积极投入人间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心灵不被环境所转,能勇敢突破万难,难行能行;做到别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别人不能舍而我能舍的地步,这才是藉事练心。

【138】、 一个人如果没有脚只是一个人不便,要是有双脚却不走正路,那不知会害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庭?

【139】、 双手健全却不肯做事的人,等于是没有手的人。

【140】、 人应该走正路。如果正路不走,尽是走歹路,这种人比没有脚的人还凄惨。

【141】、 阻碍他人走正路,或破坏他人发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内心的魔自己内心起了扰乱,不仅障碍他人,也障碍自己。

【142】、 粒米成箩将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来,就可积成一箩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轻视它、漏掉它,怎能积成一箩的米?

【143】、 滴水成河将一滴滴的雨水集合起来,就可形成一条河。

【144】、 无量功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分毫累积聚集而成。

【145】、 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146】、 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有些人虽然想做好事,却想等到有钱或有机会才去做,应知人生无常啊!只要有因缘,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力量,也要赶快去做。力量、因缘会合起来,就能成就无量功德。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莫轻小善而不为,更莫贪积财物而不舍。

【147】、 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发生。

【148】、 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149】、 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150】、 嗔恚害人,会破坏处世善法。为了一时的不能忍,不仅破坏了处世的好名誉,也会破坏过去一切的功德及修养。嗔怒心比猛火还厉害,猛火烧毁的物质,可以经由努力再失而复得;但一个人的人格如遭自我破坏,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djz525.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禅静思语


禅静思语

尘归尘,土归土。

佛家讲法相,讲如是,讲般若,我不懂,因而讲不了,讲不得,参不透,也悟不出,带孩童的心性,带世俗的娇嗔,带六欲七情,蹲下身去,依旧俯视,只不过俯视尘与土;对不明者,不发问,对不认同者,不荸荠,笑而不语,遇不得有心人时,遇得有心人时,白首相望或相忘,皆是;大爱,不博爱,小爱,不随爱,心动者一时受苦,心颇者一世不得安宁,不作比较,不予恶言相向,不以己所不欲施于人,不以他者情怀为糟糠,已不辩驳;不辩驳,不是任言论滥觞,不澄清,不是苟同龌龊,是心清、净、明。

慈悲,原谅他者易,自谅难。冲破约束、规范、戒律,不自欺,不强制,不刻意,由心出,须情至;如黑白二色,如昼夜两极,如四季更替,如日月星辰,自然之道;如街边乞者,心安,即归处,甚是富有,不沦落,不堕入,感恩,知足,执着,洒脱,我笑,相握,是莫大的福缘;来去已无踪,叶落归根处,寻一方心灵的净土,沐浴焚香,祈一段风华的安然,证一时虔诚的信德无量,许是求得躯体的安歇,许是盼得亲脉的延续,也,许是闻一个古老的寓言,履一诺早前的相约。只是,漫步行走,消逝人头攒动的逆流,未到尽头,我不知。

前尘往事已随风,再不见乌云蔽日,也不等云开月明,不厚此薄彼,不忧心今朝明日,只淡淡笑,拈花笑,笑红尘醉卧神女梦,笑痴情付诸东逝水,笑不笑之事,实则只笑。静谧,夜凉如水,滴于心涧,叮叮咚咚,似石头投掷于深幽的山谷间,悦耳动心,我竖着耳朵,静坐,闻得青莲的香气,萦绕周身难散去。静谧,闻得鸟叫,却更显得山空,与陶潜为邻,采撷云朵为伍,践得青草为径,看南山采菊人缓缓归来,听笛音曼妙,如痴如醉。静谧,花开如初始,不必有葬花吟,也不叹一谢再不见倩影,只相握相拥,入眠,有星辰星光,有织女牛郎,有乾坤朗朗。

静思语录


1.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2.并非有钱魷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3.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4.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

5.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无限的可能。

6.布施如播种,以欢喜心滋润种子,才会发芽。

7.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8.吃苦了苦、苦尽廿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9.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10.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就会活得狠快乐。

11.道德是提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12.稻穗结得越饱满,越会往下垂,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谦冲的胸襟。

13.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14.滴水成河。粒米成萝,勿轻己灵,勿以善小而不為。

15.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16.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17.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18.发脾气是短暂的发疯。

19.犯错出懺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2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21.甘愿做、欢喜受。

22.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己。

23.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24.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25.尽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

26.静坐常恩己过、閒谈莫论人非。

27.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28.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29.君子為目标,小人為目的。

30.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31.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2.口说一句好话,如口出莲花;口说一句坏话如口吐毒蛇。

33.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有用才是人生的创造者。

34.难行能行,难捨能捨,难為能為,才能昇华自我的人格。

35.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6.能干不干,不如苦干实干。

37.能善用时间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38.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39.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没有播下好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

40.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丝毫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41.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42.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

43.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44.人事的艰难与琢磨,就是一种考验。

45.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46.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

47.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48.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49.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50.是非当教育,讚美作警惕。

51.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

52.受人点水之恩,须当涌泉以报。

53.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54.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温情。

55.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56.為人处世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57.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58.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缩小自己。

59.我们要做好社会的环保,也要做好内心的环保。

60.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

61.屋宽不如心宽。

62.閒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

63.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64.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思、知足、惜福。

65.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66.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67.修行要繫缘修心,藉事练心,随处养心。

68.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发愿容易行愿难。

69.要比谁更受谁。不要比谁更怕谁。

70.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71.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72.一个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圆的。

73.一个人不怕错,就怕不改过,改过并不难。

74.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计较得少。

75.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会沾到两三滴。

76.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会落空。

77.有时当思无时苦,好天要积雨来粮。

78.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79.有愿放在心裡,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80.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81.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82.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83.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

84.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的这颗心。

85.知识要用心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智慧。

86.自己害自己,莫过於乱发脾气。

87.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88.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坏事不能多我一人。

静思心情语录



1、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无限的可能。

4、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5、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6、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

7、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思、知足、惜福。

8、甘愿做、欢喜受。

9、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10、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11、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12、知识要用心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智慧。

13、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14、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15、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

16、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有用才是人生的创造者。

17、要比谁更受谁。不要比谁更怕谁。

18、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19、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20、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静思语经典语录”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 禅静思语

    禅静思语尘归尘,土归土。 佛家讲法相,讲如是,讲般若,我不懂,因而讲不了,讲不得,参不透,也悟不出,带孩童的心性,带世俗的娇嗔,带六欲七情,蹲下身去,依旧俯视,只不过俯视尘与土;对不明者,不发问,对不认同者,不荸荠,笑而不语,遇不得有心人时,遇得有心人时,白首相望或相忘,皆是;大爱,不博爱,小爱,不

  • 静思语录

    1.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2.并非有钱魷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3.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4.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 5.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无限的可能。 6.布施如播种,以欢喜心滋润种子,才会发芽。 7.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8.吃苦了苦、

  • 静思晨语

    1、人的心地就是一畦田。土地没有播下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来。 2、众生心病,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却成忧愁。 3、真正的妙法是以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的...

  • 静思心情语录

    1、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无限的可能。 4、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5、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6、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 7、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思、知足、惜福。 8、

  • 静思语录佛语人生

    静思语录佛语人生 【1】、三界如火宅,谨记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摈除自大骄傲之心,以慈悲柔和的声色待人接物,方可安心立身处世于人间。 【2】、发欢喜大愿心:对一切世事应抱持着欢喜心与恒常大愿心,不可仅凭一时冲动的热情行事。 【3】、然而热心易发、恒心难持,面对现实的人间世态,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令

  • 2021年静思语录

    1.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3.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 4.原谅别人就是善带自己。静思语录 5.知识要用心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智慧...

  • 静思语 静静的思悟

    人生就是一个历程,我们既要追求结果的成功,更要注重过程的精彩。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静思语静静的思悟】静思语录(经典篇),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1、【关心民众疾苦与民众同甘苦的人,才是老百姓最拥护的人。】 2、【为官者应唯才是举,力排私弊,秉公办事。经典语录】 3、【多行不义必自毙,自己配药

  • 要善良,而非善良可欺;要静思,而非静思无行

    小编:要善良,而非善良可欺;要静思,而非静思无行 1、一个人只有真正知道,自己想要走那条路,过哪种生活,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拥有定力,过得幸福且满足。 2、开玩笑的目的是让人笑,不是让人难堪,很简单的道理,没有人不知道,谁开玩笑让你难堪就是故意让你难堪,玩笑只是借口! 3、你真不能一直这样,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