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在我们日常的在线社交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网络经典短句。它们众多的意思浓缩在短短的几句中,有那些句子让人过目不忘?也许下面的“巴菲特投资理念名言解析”正合你意!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菲特投资理念名言解析

【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

如果你问我愿意持有一只股票多长时间,我的回答是永远。

当下,不少年轻投资者希望通过买卖股票迅速地大赚一笔。这真的可行吗?2007年股神沃伦巴菲特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采访时的回答,或许可以给年轻的投资者解个惑,提个醒。

巴菲特这样说: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而是你是买一种五年或十年能够升值的东西。这不难去描述,但是有些人发现真的很难做到。

大部分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我从来不做投机,有时候在二级市场做一小部分,但我们很多股票都是投资很长时间的众所周知,在长线投资方面,巴菲特一直是全球股民的典范。他买股票,总是选择优秀企业的股票去投资,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而是投资持有很长时间。他的七只重仓股,都是在买人之后,一直持有的,有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动,比很多人的婚姻维系时间都要长。对于这些完美的股票,巴菲特充满信心,甚至毫不避讳地说:我最喜欢的股票持有时间是永远。

可能有人不理解,股价波动不断,每日一变,持有那么久,万一亏本了怎么办?巴菲特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从导师格雷厄姆那里知道从短期看市场是投票机,而从长期来看,市场则是称重机。

市场是投票机,意味着市场在短期内的价格波动会给年轻的投资者带来很大的风险。但是.在长期的趋势内,市场价格的总体走势是稳定上涨的,必然反映出企业的真实内在价值,这对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件好事情。

格雷厄姆在1949年的《聪明的投资者》里指出:股票市场本身没有时间进行这种科学的思考。尽管没有什么正确的价值衡量方法,它必须先把价值确立起来,然后再寻找其根据。因此股票价格不是静心计算的结果,而是不同投资者反应的总体效应。股票市场是一台投票机,而不是称重机。它对实际数据并不做出直接反应,只有当这些数据影响买卖双方的决策时,它才做出反应。

的确,股市的价格走势虽然受到大盘的影响,但本质上决定它价格走势的,是该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的趋势性的发展变化。我们之前说过,基本面是指公司的收益、销售、股权回报、利润空间、资产负债以及公司的产品、管理、产业情况等方面,如果基本面分析结果能比较明确地预计某个上市公司未来的良性发展趋势,现在的价值水平也适当的话,那么对于那些基于年线层面交易而不是日线、周线或月线层面交易的投资人来说,大盘的不确定性反而成为其决定性因素。

事实上,50多年来,大量的股票市场的现实也证明了格雷厄姆所持的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这一正确观点,虽然股价短期内会波动,但是长期必然回归内在价值。

巴菲特在1987年的年报中,重申了格雷厄姆的观点,并指出,一个被低估价值的股票要得到修正,一般需要630个月。所以,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很有可能显示出负的序列相关性。有些股票,经过2~5年或更长的时间后,可能反而会下跌,而原来下跌的股票则可能会上涨。原因是这些偏离价值的股票正在向它们的内在价值回归。

1999年11月22日,巴菲特在《财富》杂志上指出:美国的投资者不要被股市飙升冲昏了头,股市整体价格水平偏离实际价值太远了。他忠告投资者,美国股市在不久就会大幅下跌,重新向内在价值回归。两年后,网络泡沫破灭,纳斯达克下跌近50%,巴菲特的忠告成真。

2003年,巴菲特再次在《财富》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以1899年到1998年100年间的历史数据为凭证,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股市的走势与GNp走势完全相背离。原因是,美国20年平均整体投资收益率约为6%~7%,但是,短期报酬会因为利率、预测和心理因素等综合作用而不断波动。这是其为短期来说,股市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来说,股市则是一台称重机这一观点所做的最佳说明。

长线投资,长期持有给巴菲特带来了巨大的回报。1973年,巴菲特以1062万美元买进了《华盛顿邮报》,持有33年,到2006年,赢利12.88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127倍;1976年,他花费4571万美元购人GEICO保险公司的股票,持有20年,赢利23亿美元,增值50倍;1989年,巴菲特投入6亿美元买入吉列剃须刀公司的股票,持股18年后,赚了45亿;1989年,他还以13亿美元买人了可口可乐的股票,至2006年时共持有17年,赢利高达83亿美元,涨幅为6.4倍看到巴菲特的收益,大家必然艳羡眼红。但是,不要冲动购买或长期持有某只股票,因为长期持有的投资法则中,有一项最基本的原则要格外注意,那就是你对投资对象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这关系到你的成败,因为长期持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选对了公司,才一定会战胜市场。

巴菲特的成功,正是由于他长期持有的对象是好的股票。好的股票是什么?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是来自优秀、杰出企业的股票,这些企业是你熟悉的企业,或有收费桥梁的投资消费型企业,或是拥有护城河的企业,或者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且它们在行业、产品、管理、前景、财务、价格、历史和商誉等8个方面表现优秀。

巴菲特深知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平庸企业的敌人。杰出企业的前景和回报会随着岁月流转和经营时间的积累越来越好,越来越高。相反,一家平庸的企业,会在光阴的流逝里逐渐退去它的光环,露出它不值得投资的一面,甚至会让投资者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进一步告诫投资者:把宝押到坏公司身上,你持有的时间越长,对你就越不利。

总之,投资是一项社会活动,你只需要知道社会是在不断向前进步的,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好的股票的股价尽管在短期内会有多次不确定的波动,但是,整体趋势是不会变的,在长期内,它一定会画出一道向上的曲线。年轻的投资者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可能地选择对的股票,做长期投资,不要沉溺在短线投机的泥沼里。

【忠告精华】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在可预见的长期内,那些被低估或被高估的股票最终会回归它们的内在价值。如果你足够聪明和理性,就应该根据公司关于经营状况的报告,来决定是否购入或长期持有,而不是听任市场先生摆布。

【若不打算持股10年,那10分钟也不该拥有】

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只股票10年以上,那么你当初根本就不应买进。

买进,卖出,再买进,再卖出短短一天里,一个投资者就可能重复进行这些操作好几遍,更别提一年,或几年了。但是,这种关注和谨慎真的能帮你赚到你所预期的收益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巴菲特看来,频繁的短期交易只意味着一件事你在玩一种失败者的游戏。

在解释上述这段话之前,我们需要先来搞懂复利。巴菲特认为,获得财富的秘诀是借由复利的累进,我们的每一项投资都要追求最大的年复利税后报酬率。为什么复利的累进可以帮我们获得财富?巴菲特借用乔治摩根的比喻来描述复利的巨大力量:如果你创建一家公司,只发行100股,每股10美元,公司净资产1000美元。一年后,公司的利润是200美元,净资产收益率是20%,然后将这些利润再投入公司,这样一年年底时公司的净资产就变成了1200美元。第二年,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仍为20%,到了年底,公司的净资产将变为1420美元像这般运作79年,那么1000美元的原始资金最终将变成1.8亿美元的净资产。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延续,复利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额的税后收益。

然而,在年轻的投资者频繁买入卖出股票的过程中,这些交易的成本费用,包括税收和佣金等,将不再参与到复利的累进中。核算起来,它们会从你的投资组合中拿走一大块,必然给你的投资造成巨大的障碍。

以佣金来说,无论你每年支付多少,这些钱都不能为你在下一年提供复合收益。你今天所花费的每一美元,如果用来投资20年期的9%年息的债券的话,将变成5.6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花费500美元,那就意味着你放弃了20年后的2800美元。

所以,巴菲特认为频繁交易对投资者没有多大的好处,只能让证券商获利。他忠告投资者: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经常进出股市而致富的话,我不愿意和你合伙做生意,但我却希望成为你的股票经纪人。因为股票经纪人可以从喜好频繁交易的投资者那里获得可观的佣金。

除了佣金,资本利得税也是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指在你出售股票并且卖出的价格超过你过去买入的价格时需要缴纳的一种税。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要缴纳资本利得税,因为我们往往是在股票涨过购入价时卖出。

但事实上,是否缴纳资本利得税是可以选择的,意思是说,如果你长期持有股票,不卖出,或者交易的次数非常少,那么自然不用,或者尽可能地减少缴纳这项税,从而追求税后总收益的最大化。

现在我们以一个投资实例来对比一下长期投资和短期交易的投资收益。

麦克是个保守投资者,只买少数股票并长期持有,而克里是个年轻的投资者,喜欢短期交易,被称作快枪手。我们假设他们都不用付佣金。现在,麦克购买了5种股票,共1万美元,长期持有30年,年收益率是9%,未来卖出这笔投资时需要支付长期投资资本利得税15%。而克里呢?他以1万美元投资,选择的股票年收益也是9%.不同的是,他的投资组合一年周转两次,而且每次要支付35%的短期资本利得税,然后用剩下的钱去继续投资。

转眼30年过去了,麦克现在有11.4万美元,而克里只有5.4万美元。

对比是鲜明的。一个投资者的钱在不用每年纳税的情况下,复利增长造成了巨大的差异。

可能有年轻的投资者会说,在当前这个股市,持有一只股票30年是不现实的。那我们不妨再假设麦克每5年交易一次,然后把投资收益再投资。

算一下的话,我们会发现,30年后,麦克的收益是9.6万美元,虽然比之前的11.4万少,但仍然多于克里的5.4万。这就是资本利得税对频繁交易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佣金加进去,短期交易投资者的情况更糟。如果每人每次交易都要支付15美元,麦克每5年交易1次,克里每1年交易2次,那么30年后结果如何?麦克的净利润是9.3万美元,而克里只有3.1万。把你的持有期间由6个月扩大到5年,收益大约增加6.2万美元。这就是巴菲特为什么希望投资者选择长线投资的原因。

在投资时,巴菲特深谙减少缴纳资本利得税,使税后长期收益最大化的道理。

1989年,巴菲特以6亿美元买下了约9900万股吉列股票,并帮助吉列公司抵制了投机者的恶意收购,然后就一直长期持有这些股票,即使20世纪90年代末吉列股票大跌,其他股东抛售股票时,他也不动摇。16年后,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股票得到了丰厚的报偿,因为宝洁公司收购吉列,使吉列的股价从每股5.75美元猛涨至51.60美元。

现在我们来算算伯克希尔公司的收益。1989年投资6亿,16年后增值至45亿,年平均投资收益率高达14%,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高出一倍还多。

麦克和克里的问题还没有结束。很多年轻投资者可能会追问:如果克里希望在同样长的时间内通过短期交易获得与麦克同样多的收益,他该怎么办呢?

复利的力量是由时间的长短和回报率高低两个因素决定的。时间相同的话,需要改变的就是回报率。克里需要每年大约14%的回报率替代之前的9%才能实现目标。一年大约5个额外的百分点收益,这就是频繁交易的代价。如果你认为你能实现,那就可以卖掉旧股票,选择新股票,但是真的能吗?你确定你每笔的收益率都能这样大幅跑赢市场吗?如果不能,年轻投资者最好在熊市时冷静,保持耐心。

当然,巴菲特并不仅仅是因为这种简单的数学计算结果就倾向于长线投资的。他说:我们之所以选择原地不动,理由很简单,是因为我们深感美妙的业务合作关系是如此宝贵又令人愉快,让我们希望继续保持下去。做这种决定,对我们来说,非常容易,因为我们相信这样的关系一定会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投资成果。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认为除非我们思维不正常,才会舍弃那些我们熟悉的、有趣的且令人敬佩的人,而与那些我们并不了解、资质平平的人相伴。

巴菲特是坚定的长线投资拥护者,主张像乌龟一样投资,如兔子那般获利。在巴菲特看来,投资就像是一场龟兔赛跑。但跑得快的不一定会率先到达目的地,更不一定是最后的大赢家。他宁愿做一只虽然慢,但步伐稳定的乌龟,最终通过长时间的复利累进摘取桂冠。年轻的投资者,如果你不打算持股10年,那么10分钟也不该拥有。如果你拥有了某些股票,却做短期频繁交易,最终获得的投资收益反而更少,请谨慎考虑。

【忠告精华】长远来看,复利可以战胜一切,比短暂数天的投机成功来得更伟大。

巴菲特一直倡导的投资哲学就是长期持有,与喜欢的公司终生相伴,希望年轻投资者能学习他的思维和哲学,并在投资活动中实践。

【买股票时,应假设股市明天要休市3~5年】

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某种经济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紧张不安就会成为你抛售的候选对象,相反,我希望你将自己想象成公司的所有者之一。

2007年,沪深股市宣布将休市18天。按说,股市在元旦、春节、五一和国庆设定休市时间,应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休市却引发了股民们的恐慌。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股民对即时股价的过分关注。大部分股民对于股票的本质不了解,又过度关注股票的短期走势,被眼前跳来跳去的数据和线图所迷惑。一旦没有了大盘、线图,他们就像患了网瘾或者没带手机一样,情绪低落,感觉失去了什么,以至于充满了恐慌。

巴菲特是怎么看待短期的股价波动呢?他的回答是不予理会。巴菲特说:买股票时,应当假设股市明天要休市3~5年。在他看来,那些对市场过于敏感的投资者是不明智的。那种看到股票下跌就如临大敌要卖掉股票的行为,就像是你花了10万美元买了一栋房子,而后你又告诉经纪人开价8万把它卖掉,这真是愚蠢极了。

巴菲特忠告投资者,要耐心持有,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要去关注价格变动,不要把眼睛盯在交易大厅的数字上,不能因为价格波动就惊慌。最好忘记股市,假设股市第二天就会关闭,而且5年不会再重新开放。巴菲特相信:只要投资者能顶住价格的波动,拥有3只股票就是够了。

这么一说,不少年轻人可能会疑惑:巴菲特如此漠视股市,怎么能通过买卖股票赚钱?巴菲特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不要被股价波动影响,因为急功近利的短线操作是不可取的,而且,我们的回报来源不是股票,而是企业本身。

对于短期的股价波动,大部分中国股民难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反而是随着股市行情大涨大跌,巨大的落差使得他们时常轻易就做出了愚蠢的决定。于是,类似于赌博的投机出现了,结果自然是输得一塌糊涂。

巴菲特建议投资者,不应该把市场波动看成敌人,而要把其当做朋友。

但他又提醒说: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会欺骗我们的眼睛。巴菲特认为只要购买股票的价格低于投资者能够承受的价位,那么股价的波动是可以忽略的。

1987年10月19日,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大盘当日暴跌了508点,跌幅达到22.6%以上。和历史上任何一次股灾的情形一样,数不清的股民扔掉了手中的股票,逃离股市。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损失了近3.5亿美元的市值。不过,巴菲特却没有丝毫慌乱,仍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看资料和公司年报。其间,他只从办公室里出来和员工们交代了一句:股价下跌对公司的投资没有什么大影响,大家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他的镇定让人难以置信。不久,大盘开始反弹,全年还涨了5%,那些匆忙逃离股市的人悔不当初。更重要的是,他手中长期持有的几只股票,令他当年的赢利高达20%,跑赢了市场。

其实,忽略股价波动,是集中投资的必然副产品,因为集中投资,可以在长时间地持有和耐心地经营中获取不受股市价格波动影响的最佳回报。从长远来看,公司的经济效益必定会补偿那些短期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比如,巴菲特1973年买入,至今已经持有40年的《华盛顿邮报》股票。2006年时,这些股票的收益已经接近16亿美元,比最初的一千万美元整整上涨了153倍。

巴菲特认准一个具备优秀潜力的企业,陪伴它不断壮大,然后跟着发大财,这是他长线投资成功的关键。鉴于此,巴菲特忠告年轻的投资者:重要的是选择一只好股票,只要事情没有变得很糟糕,那么原封不动地保持股本5年以上,股价的短期波动就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影响。

对于大多数年轻的中国投资者来说,不理会股价波动是需要极大的毅力的。巴菲特衷心希望投资者能做好以下几点:不要天天坐在电脑前看大盘1989年,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彼得林奇专程拜访巴菲特,想看看业绩比自己更好的巴菲特是如何做投资的。彼得林奇走进巴菲特的办公室,看了一圈之后,疑惑地问道:巴菲特先生,您办公室怎么没有电脑,难道你不看行情吗?巴菲特笑着说:我不太关心股价的走势,也没有必要关心,如果我看了,也许它会妨碍我做出正确的选择。

巴菲特当然看股价,只不过是在看报纸时,顺便看看收盘价而已。然而,我们身边的很多股民,每天跑到交易大厅盯着曲线和数字,或者在电脑前看K线图。这种对于股价短期变化的过度关注,必定会使人始终处在不健康、不理性的状态中,又怎么能做出理性正确的决策呢?

不要迷信短期预测巴菲特坚信短期股市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和那些行为像小孩子一般幼稚的人。遗憾的是,越是幼稚、没有主见的投资者越是迷信短期的股市预测,结果使自己成为了股市动荡的炮灰。

市场是由投资者和企业组成的共同体,价格只是交易的一种表现方式。

既然市场和价格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分析它、预测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优秀的投资者是不会执迷于股市预测的,投资家科斯托兰尼说得更直接:想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股市行情或未来走向的人,不是江湖骗子就是蠢蛋,要不然就是兼具这两种身份的人。

巴菲特忠告年轻人,你期望那些技术分析预测来告诉自己未来几个月如何炒股票赚大钱,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退一万步想一想,要是真能赚大钱,他们才不会告诉你,自己早就赚发了。所以,年轻人,你不应该被股市预测所动摇,要明白股票的最终价值要靠企业本身的经营来实现,所以,做好功课,选一只完美股票更重要。

保持冷静,要有耐心投资者的群体情感像传染病一样影响着股市的波动,投资情绪使股价波动变得更加不正常。在股价大跌大涨的时候,我们要有毅力,不被欺骗性的市场现象所影响。巴菲特忠告投资者,如果我们太敏感,小道消息就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他建议我们:拿着股票回家,关闭窗户,戴上耳塞,最好10年后再出来。如果我们像他一样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受短期股价波动的影响,耐心持有,必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将受益提至最大。

巴菲特的长期持有,就像是他选择一块肥沃的土地,埋下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然后静待这颗种子慢慢萌芽,直至长成大树。他不会天天蹲在地里,等不及种子发芽就将它挖掉,或者看它一时受到虫害就铲掉。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耐心和毅力。

【忠告精华】专注于长线投资,长远回报,不受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才是投资者应有的心态,这样的投资者才能有勇气接受股市休市35年的假设。

djz525.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投资者必须在财务方面和心理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付股市的反复无常。如果你不能看着你的股票跌到只剩下买进价格的一半时还面不改色地计划你的投资,你就不应该玩这个游戏。

1950年,巴菲特读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后来,他坦言这本书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正是这本书使得巴菲特懂得了格雷厄姆所宣扬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投资者的头号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们自身。你可能拥有出色的数学、金融和财会知识,但是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就绝不可能在投资中获利。

这可能和大多数年轻人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因为我们习惯性地觉得投资、数字是与智商紧密相关的。不过,了解股市的人明白,事实并非如此。

股票投资是一个充满着迷信和内幕消息的领域,到处都有不明就里的人在频繁臆测,大量复杂的消息就像汹涌的波涛,把投资者淹没。没有人能确定哪一条消息是千真万确的,也没有人能咬定哪一条消息是完全错误的。

所以,这个时候,稳健的心理素质就成了成败的关键。谁能掌控住情绪,排除不稳定的干扰,理清思路,谁就能比别人快一步抓住机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操作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常年保持平和心态呢?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都向往着凭借炒股绝招制胜秘诀,在股市所向披靡,迅速致富。希望、贪婪、恐惧,这本是人们最正常的情绪,但是,在投资领域里,这些情感都会被放大、被扭曲,乃至主宰人的意志。这时候,这些情绪就是最邪恶的魔鬼。它们干扰投资者的决策,使得他们做出错误的举动。

所以,巴菲特牢记老师格雷厄姆的教导,当人们被实时的行情折磨得乱了分寸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思考。巴菲特忠告年轻的投资者,投资不应该受到感情、希望和恐惧以及时尚的摆布。这里之所以提及时尚,是因为人类有追随潮流的欲望,总是希望有某种风尚能指引自己前进,从而避免思考之苦。这种想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年轻投资者面对股票市场的正确态度,是在心理和财务上作好充分准备,因为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上下震荡。投资人不仅在股价上升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在股价下跌时保持沉稳,尤其是股价猛烈下跌的时候。

如果你有这样的心理建设,那么就有了优先于其他投资者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当下,中国股民投资最普遍的方式还是听消息,跟庄炒股。

年轻人,虽然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经济气候瞬息万变,政策措施经常在调整,黑马股变化无常,股价也是时常随机地波动。但是,你不应该走在虚无缥缈地战胜市场、战胜庄家的道路上,因为市场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身为年轻的投资者,我们首要任务就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所需要的是自制力。

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小说《制造奇迹的人》里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天,天神们在天堂里抱怨人性的可悲现状,痛斥人类的虚荣、愚昧和蠢笨。但有一位神怜悯人类,与众神提议做一个实验:授予一个普通男人无限的力量,观察他成为神后会作何反应。

平凡的小缝纫店店主乔治福瑟林盖伊雀屏被选中。他发现自己突然有了神力,能使蜡烛飘浮、水色转变,甚至变出钻石。一开始乔治用神力逗乐和做善事,但虚荣心和权欲的膨胀,使得他变成了一个渴望权威和财富的暴君。

痴迷自己力量的乔治傲慢地下了一个的命令:命令地球停止转动。结果,一瞬间混乱爆发,每个人,每个生物,所有东西都活动起来,向前猛冲,相互碰撞,最后彻底毁灭了。绝望之中,乔治许下了最后的愿望把一切事物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正如威尔斯故事中所隐喻的那样,神一般的力量需要神一般的智慧、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如果你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即便有超强能力,结果也可能是可悲的。在投资中,这种情况更加极端,因为对个人而言,投资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行为,没有人监督,很多投资行为要靠自己决策和实施。

所以,年轻人要走自己的投资道路,就要依靠强大的自制力。巴菲特曾说过,他的投资行为,没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范围。他的成功与他的自制能力是分不开的。巴菲特从不抱着赌徒心态去投资,从不做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他的投资方法是远离股市不看实时行情,因为他认为如果投资者计划长期投资,却时刻注意它的价格变化是不符合逻辑的,也是非常愚蠢的。遗憾的是,向巴菲特学习投资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人少之又少。

总之,挑战股市心魔,掌控自己的情绪是不容易的事情,但巴菲特仍然希望年轻人在事前做好心理准备,在投资时保持自制。

【忠告精华】有些年轻的投资者和股民在证券市场上屡战屡败,然而他们往往不从主观心态上找原因,反而怪罪股评家预测失误,甚至埋怨政府突发利空消息,怨恨上市公司业绩不佳。不妨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还是有人赚到了不少钱呢?答案在你自己身上。

【若被情绪控制,在风险面前就极为脆弱】

如果你问我成功在什么地方,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从不让个人的感情影响我对市场的判断。

股神巴菲特先生在归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认为,不让自己的判断受到情绪的影响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很容易被外界的事情所左右,情绪大起大落。天气晴朗就开心,下雨刮风就失落;受到表扬就得意,挨了批评就丧气;恋爱就狂喜,失恋就悲观年轻人,千万不要忽视这种所谓的跟着感觉走的习惯,因为情绪是有力量的。有很多时候,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会因为情绪失控而变得复杂,甚至会酿成大祸。

身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警校预备警官,20岁的邢军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理着光头,穿着囚服,成为监狱里的一个犯人。

2008年夏天,邢军从警校回家,与同学聚会,其中还有自己心仪的女生。酒后,邢军和同学一群人到迪厅蹦迪。谁知,几个流氓似的青年,竟然公然调戏邢军心仪的女生,还给了邢军一巴掌。邢军一下子爆发了,抄起酒瓶就砸了其中一个青年。青年重度脑震荡,邢军因故意伤害罪判处10年有期徒刑。

我太生气太冲动了,没有控制住自己。邢军泪流满面,后悔莫及。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某~阶段的人生走向。如果你被情绪控制,就可能因为情绪化而走上失控的道路。所以,年轻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沃伦巴菲特先生建议年轻人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20xx年,巴菲特与美国一流高校100位MBA尖子生座谈时,就强调了这一点。他说: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并认为年轻人在投资时,如果能有效地控制情绪,就能够让投资收益再提高30%。这一结论是巴菲特先生结合几十年投资经历得出的。

其实,自股票诞生100多年来,投资者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原因是人们仍然感情用事,无法摆脱自己情绪。所以,大多数投资者总是反复犯错。

这并非毫无凭证。道琼斯指数在股民看来就像是人的心电图,上面的每个波动都影响着投资者。当股票连续下跌时,每个投资者都陷入了悲观绝望的情绪之中:股票经纪人开始担心自己的生计;之前账面稍富足的人,看到自己的财富大幅缩水而心痛难忍;而那些在股价高时没有卖出的人,更是后悔不已。他们互相影响,最终变成一股更大或更难以控制的力量。

美国历史上的几次有名的崩盘就是这样形成的。

远的不说,看看我们身边的很多年轻投资者。在谈及自己曾经的投资行为时,他们也常常抱怨要是我不这么早卖出去就好了当初太担心了,根本不敢出手真不该一看形势佳,就冲动买了那么多。当时情势危急,被情绪掌控的投资者畏首畏尾.最后忍着割肉之痛早早退场。一些投资者反思自己,并试图找到自己的缺陷。不过,遗憾的是,这种反思在下一次遭遇同样事情的时候仍然变得无用。人们一再被情绪控制,并犯下同样的错误。所以,失控的情绪是可怕的,情绪失控的投资者是可悲的。

投资大师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恰是因为他认识到了情绪的作用,而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当快乐或悲伤,恼怒或激动袭来时,巴菲特迅速将这些情绪抛在一边,让大脑清醒起来。

1998年~1999年间,巴菲特坚持不投高科技企业的做法,受到了当时的投资界,包括共同基金、电视、报纸等十分尖刻的评论。人们说他已经落伍了,眼光不再精准了。

后来,巴菲特告诉他的传记记者艾丽斯施罗德,说:这些评论很伤害我,()不论第几次看到就像第一次看到一样地受伤。

但是,巴菲特并没有因为受伤而意气用事去投资高科技企业。他仍然慎重地什么也没有做。果然不久,网络泡沫破灭,美国股市受到重创,而巴菲特却没有受到影响。

巴菲特很有先见性,凭借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实现了必要的情绪分离。众所周知,巴菲特关注的是企业的质量,而不是股票的涨跌。他唯一担心的是他的那些投资是否一直符合他的标准。如果是,不管外界或市场怎么评价它们,他都会继续持有。但如果他持有的某只股票不再符合他的标准,他就会把它卖掉。

可以说,巴菲特不像其他投资者那样会因为股市的波动而惴惴不安,他甚至说过,就算股市关闭十年他也不在乎。

巴菲特先生忠告年轻人,如果你在投资时被情绪控制,你就会变得脆弱。同样的道理,在应对生活的挫折和纠纷时,我们要控制住情绪,做到处变不惊。

在巴菲特看来,做到不情绪化处时,首先必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承受能力和情绪弱点。根据你自己的承受能力和期望做事情,量力而行。其实也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三思而后行。当朋友偶尔说了难听的话,你很容易大发雷霆,这样必定会影响你们的友谊,甚至会令你失去这个朋友。这在你的承受范围内吗?这与你的期望相符吗?不是的。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就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愤怒,冷静地告诉对方,他这样说让你生气,但你珍视你们的友谊,希望他不要这样。这样做,能化解分歧,令你的朋友真诚道歉。

年轻人,请牢记巴菲特的忠告,不要凭情绪做事情。你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越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力。这对你的人生和事业都有益处。

【忠告精华】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需要合作的时代,情绪失控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情绪,充分操控自己的情绪,驾驭它们,并合理利用它们。

【请淡定处之,过分自信会让你误判】

乐观主义才是理性买入者的大敌。

自信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分自信或乐观就要另当别论了。巴菲特认为,如果你是年轻的投资者,在处理自己财务时过分自信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大多数投资者的误判都发生在过分自信时。

你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这么说,看以下几个例子,或许你会对过分自信的后果有所认识。

爱看电影的年轻人会发现,一些巨额投资的大片往往同期上映,结果谁的票房都没达到预期。如众人瞩目的超级大片《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由于集中在同期上映,两败俱伤。为什么?

迪斯尼制片公司的董事长解释说:还不都是因为过于自信。如果只是关心自己的生意,你就会想:我有一个优秀的编辑团队,还有个很棒的市场团队,我们会做好电影的。同时,你还认为其他人肯定都不是这么想的。但是,在一年中的某个周末,你可能就会发现竟然有5部电影同时公映,结果,来看你那部电影的人自然不会很多。

20多年前,一个美国教授组织了一拨美国驾驶员,请他们评价自己的驾驶技术。结果,这些司机都相信自己的开车技术优于别人,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驾驶员。那问题就出来了,没有最差的驾驶员。这根本不符合事实。

对自己的评价超过现实,盲目地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过分地相信自己的信息和判断是最正确的,这都是过分自信、过分乐观的表现。它们与事实不符,结果事与愿违。

不幸的是,巴菲特看到,大多数投资人都认为自己独具慧眼,坚信自己的股票将来一定能获利。即便在最差的情况下,他们也认为自己的经理人能战胜市场。他们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技巧和知识,他们热衷于市场小道消息,而这些小道消息常常诱使他们增强信心。这种过于自信的心理脱离了现实,给了年轻人虚假的底气,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系列冒进的举措。

过分自信的投资者往往频繁交易。因为他们非常确信自己的观点,相信自己所获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自己的分析能力。所以他们会在资本市场频繁交易。但是,频繁的交易或者说是较高的周转率是否对投资收益有利呢?若是信息准确,投资者也有能力解读,那频繁交易可能会产生更高的回报。不过,若是投资者的自信建立在不准确的信息上,频繁交易的结果不会带来超出交易成本的回报。

另外,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板,过度自信可能会使你有过多的并购。我们知道在并购过程中,整体上买方是有一定亏损的。这对企业来说可能是沉重的负担。

年轻的投资者过于乐观,会导致冒险行为的增加。理性的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然而过分自信的话,你可能会错误判断自己所承担的风险。不妨想一想,如果你坚信自己所挑选的股票有很高的回报率,你哪里还会意识到要规避风险呢?或者你会觉得,相对于高回报来说,承担这些风险是值得的。

过于自信的人有一种对信息选择性过滤的能力,就像古代的君王只喜欢听好听话一样。这些人虽然也阅读许多股市信息,但只愿意接受支持自己判断的信息,而过滤掉不支持自己判断的信息。想一想,市场每天都存在多空争夺,看空看多各有理由,但是坚决看多的人往往忽视掉看空的理由,即便这些理由非常明显。那么,他们极有可能忽略掉那些鲜为人知的、对事态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信息。这种不客观所带来的后果必定是惨痛的。

在投资上,巴菲特是一个自信的人,但他从不过分自信。他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搜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他每天都要阅读很多报表、新闻和评论文章,走进准备要投资的企业去考察。

巴菲特说:我和芒格回避投资于那些我们无法评估其未来发展的企业,不管这些企业的产品是多么令人激动。当你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根本不需要任何过人的聪明才智,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预见到,一些行业将来会有极其惊人的增长,比如1910年的汽车行业、30年代的航空行业和50年代的电视机行业。但后来这些行业在极速增长的同时也形成极度激烈的竞争格局,结果逼死了几乎所有进入这些行业的企业。而那些幸存下来的企业只好遍体鳞伤血流不止地退出战场。

巴菲特和芒格虽然看到了这些激动人心的高速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过分自信地判定谁能获胜。巴菲特坚持只投资于那些未来几十年盈利前景可以合理进行预测的公司。他说:即使如此,我们未来还将会犯下很多错误。

回顾你的投资,或者问问你的内心,你是否在当前的投资中过于自信了呢?如果有,请修补一下我们已经丢失的自制力。

一个办法是善用止赚止损盘系统。投资者或炒股者经常会因为过分自信而忘记了自己曾设下止损位,甚至到了止损位还想再等一会。所以,你应该设定止赚及止损盘,它可帮助一些在到价时仍不舍得与股份拜拜的投资者。此外,若股市波动激烈,年轻的投资者最好暂时远离市场,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被自信冲昏头脑。

年轻人,牢记巴菲特的忠告,乐观主义是你理性投资的大敌。当你走进投资市场或证券交易时,切不可过于自信。

【忠告精华】自信本身绝不是坏事,但是当它表现过头时,不利的一面就会显露出来。纵观股票市场上那些不如意或经常失败的人,常常就是那些过度自信,甚至于显得非常盲目的人。你应该淡定处之,去收集、分析更多的信息,并在这些信息上做出决策。

【不做旅鼠,盲目从众要不得】

在股市上,如果投资者以旅鼠般的热情跟着市场走,最终也会有旅鼠一般的悲惨命运。

巴菲特一度感到很疑惑,那么多受到过良好教育、经验丰富的职业投资家在华尔街工作,可为什么整个投资市场却没有应该有的逻辑和理智力量?

更令他不解的是,那些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往往价格波动得更剧烈。

后来,巴菲特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北极的旅鼠很相似。旅鼠是生活在靠近北极村这一代的鼠类动物,群居,繁殖力很强。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它们每年都要迁移。往哪儿迁移呢?不知道,反正有带头的,它往哪儿走后面一堆就跟着去了。最后,它们从北极村跑到冰山悬崖的边缘,前面的老鼠纷纷往大海里面跳,后面的老鼠也跟着往大海里面跳。跳进海里它们也没有目标,继续游,最后都死在了海里。

股民像旅鼠一样盲目从众,这就是古往今来股市中的一个事实。这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年轻人加入了大众的行为,你被踩伤的风险就会更大。

华尔街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经验丰富的职业投资家难道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不,他们知道。但问题是,他们在股情面前容易失去理智。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贪婪的疯狂而拼命追涨时,很少有投资者能冷静而理智地抵制购买的诱惑;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恐惧之中而拼命杀跌时,也很少有投资者能抵制抛售的冲动。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逢牛市时,大家都谈论股票如何好赚,入市的人最多,成交量猛增,几乎一天一个天价。人们不知道的是,这种生猛的浪潮是股民的公众心理造成的。按照巴菲特的理论,天价不可能持续很久,等到它突然下跌的时候,大家都成了受害者。股市上那种10人炒股7人亏,另有2人可打平,只有1人能赚钱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教导他要从股市的情感漩涡中拔出来,要发现大多数投资者购买股票不是基于逻辑,而是基于情感。他鼓励巴菲特抵制住从众的压力,做理性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认为,如果你在正确的判断基础上获得符合逻辑的结论,那么不要因别人与你的意见不一致而放弃。你的正确或错误都不会是因为别人和你不一致,你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你的数据与逻辑推理正确。

巴菲特遵循了老师的教导,用专业的价值评估和抵制从众压力的坚定意志与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气渡过了一次次危机,尤其是高科技潮的危机。

当年,网络科技股短短几周内的涨幅超过了传统型公司股票十年的涨幅。那时,。所有美国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巨富还是为温饱而奔走的工薪阶层都在想,赚钱的机会到了!

然而,就在人人都想在网络领域分一杯羹的时候,巴菲特却不肯拿一分钱投资在这些他不看好的股票上。他对网络科技股敬而远之的态度使得他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华尔街日报》这样写道:人人都想通过科技股赚钱,只有顽固而吝啬的巴菲特不在其中,他的股票已经下跌48%。

不仅是舆论,伯克希尔的长期投资人和与巴菲特投资理念相同的伙伴,也都抵不住强大的诱惑,而询问巴菲特的决定。巴菲特没有写评论,没有通过报纸斗争,或者在国会前论证市场的危险。他照旧说不。巴菲特说:这也许很不幸,但答案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我也希望能通过投资他们,将这种崇拜转化为行动。但当涉及微软和英特尔股票时,我不知道10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

1999年夏天,不是作为正式发言,而是出于告诫,巴菲特在太阳谷年会中对各界精英做了演讲。在演讲中,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石油勘探者,正在向他的天堂走去,但圣彼得对他说:你有资格住进来,但因为石油职员保留的大院已经满员了,没办法把你挤进去。这位勘探者想了一会后,请求对大家说句话。圣彼得同意了。这位勘探者拢起嘴大声喊道:在地狱发现石油了!人们很快打开门,蜂拥而出。圣彼得非常惊讶,请这位勘探者进人大院。但勘探者迟疑了一下说:不,我认为我应跟着那些人,这个谣言中可能会有一些真实的东西。

当时,听众们都笑了,但是很快他们意识到,自己就跟这位勘探者一样听信了传言,从众地购买了科技股。

时间证明了巴菲特是正确的。2000年3月,网络经济泡沫开始破裂。市场高峰期过后,股票市场损失约4亿元。

所以,不管你是知识丰富,还是经验丰厚,但如果你只是想紧跟大势,那是不可取的。巴菲特曾经归纳了37家投资银行的失败原因,他说:它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局呢?我来告诉你们,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为。

人人都看中的热点板块的投资价值通常已经提前透支了。你再去追,不过是随大流而已。

你应该更谨慎,这些谨慎来自对事实的充分了解和理性分析。巴菲特就是这么做的,他不以大人物认同他的观点而自信,也不因为得不到他们的认同而丧失信心。无论人们是否赞同,巴菲特坚持以谨慎的方式管理金钱。

年轻人,投资只需要选择击打那些最有把握击中的球就可以了,合适的球没投过来之前你只需要躺着休息就可以了,而不必为每个球奔跑。

【忠告精华】不做旅鼠,抵制盲目从众的诀窍是,根据合理的数据与逻辑得出理性判断,不为他人的观点所动。冷静与勇气能帮助你爬出虚假信息洞穴,获得理性光明。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投资的秘诀在于,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市场由两种力量推动贪婪与恐惧。贪婪和恐惧是人类的天性,怎么能推动市场?众所周知,在投资市场,人的情绪比理性更为强烈。在利润高时,人们纷纷抓住机会,都想分一杯羹。但是,市场不可能一直是牛市,过高的股价最终还是会回到它的价值。当股市下跌,恐惧就会充斥投资者的大脑,他们会迅速抛掉自己的股票,从而引发整个市场的抛售风。这就好像是我们自己掀起的两股浪潮,最终把我们自己打得七零八落。

所以,巴菲特忠告年轻人,在投资中要战胜别人、取得收益,就要先战胜自己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

现在就连炒股的老头儿老太太都知道,要做股票就要先克服贪婪心理与恐惧情绪。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人人都知道关键所在,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到。但是,巴菲特有自己的应对秘诀,那就是不见跌就杀,见涨就追,而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1968年,巴菲特碰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大牛市。当时,美国的股市里弥漫着一种疯狂,日均交易股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的最高纪录还要高出30%。但是,巴菲特却敏感觉得这其中潜藏着危机。对于未来的危机使得巴菲特拿定了主意。他解散了他的合伙公司,清算了公司的所有股票,一边规避风险,避免所有的赢利付诸东流。巴菲特发表了退出宣言,说: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自己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害。

一年以后,股市直下,并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人人闻股色变。巴菲特凭借自己的理智冷静避开了危机。

如今,中国的股市急升,市场很热,这可能让很多年轻的股民兴奋不已。但是,巴菲特的建议是每一个国家的股市都有走到极端的那一天,就像美国的高科技热潮。当很多人对股市趋之若鹜,报章头版只刊载股市消息的时候,就是应该冷静的时候了。

当股市低迷时,恐惧会妨碍我们做出最佳决定。因为怕股价跌得更多,我们可能会把股票卖掉。但,又怕卖得太早,把之前好不容易赚来的差价又赔掉了。还有一些年轻人可能想买进一些股票,却因无法实际评估眼前的情况,所以不好下手。

人人都怕熊市。不过,巴菲特却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发出了高声欢呼。

1974年,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跌至500多点,几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人人都在抛售股票,想尽一切办法逃离股市。不过巴菲特却在此时,表达了自己的贪婪。

在股市低迷期,巴菲特一上班就赶紧给他的经纪人打电话,之后就开始继续研究,看看到底现在有哪些公司的股票特别便宜,然后再给经纪人打电话买股票。他每天关注《华尔街日报》上面的收盘价,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大概到什么位置,在想买的时候打电话问经纪人现在的价位是多少,告诉经纪人在什么区间之内买入。据他的经纪人介绍说,巴菲特有时一天会打五六个电话让他不停地买入,股市越跌巴菲特让他买入得越多、越频繁。

20世纪70年代,在几乎每个人因为新闻业前景不乐观而纷纷抛出股票时,巴菲特却发现了新闻业所特有的保险免赔限度的专利,从而接二连三地大量购进媒体股票。

巴菲特敢于人弃时我取,人取时我弃,这种逆势而为的投资策略,使得他能够保持自己长期站到冷静理智的极少数人的阵营里。

但是,年轻人在投资时,不应该僵硬照搬这种逆势而为。因为巴菲特不是为了与众不同才这样做,这些选择都是他思考的结果。你应该认清自己的实力,在思考过后,决定如何逆势而为。

首先,应对贪婪心理,巴菲特建议年轻投资者要有点知足常乐的心态和谋定而后动的冷静。

无论从长期实际经验,还是从小的机会看,谁都不可能以最高价格卖出。

不要使自己的贪婪成为自己的挫折,时刻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是不错的。

当一只股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共同基金突然落到镁光灯下,受到公众瞩目的时候,人人都会捧着钱,冲向前去。麻烦的是,这就是没有人可以获得利益的原因每个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这种贪心也就成为了成功投资的杀手。真正的投资者在面对这种民众影响时,也应该保持冷静。

1999年年末,巴菲特在《财富》杂志上,谈到了影响大量牛市投资者的不容错过的行动因素。他说:真正的投资者不会担心错过这种行动,他们担心的是未经准备就采取这种行动。

其次,应对恐惧情绪时,冷静是最重要的。在熊市时,股价也会上下波动,每次下跌都会有反弹,不会像飞机失事一样一落到底。所以,不要想得过于悲观。再说了,每当股价下跌时,市场里还有支撑的底价,即股价变得便宜时人们争相购人的价格。

倘若你还不安心,那就好好反思一下股票所属公司的情况有没有改变。

如果基本的因素仍然没变,那么即使你需要持很长的时间才能有回报,那你也应该把股票牢牢攥紧。

年轻人,我们天性中的贪婪与恐惧才是我们投资的最大障碍。它们引发的最典型后果就是追涨杀跌,盲目投资。我们应该向巴菲特学习,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忠告精华】惧怕和贪婪使股票价格在公司的实质值附近跌宕起伏,而因贪婪或恐惧去买入股票或抛售股票都是不明智的。保持冷静,深度剖析自己,并清楚地认清形势,是当下年轻人应该做的。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_股神巴菲特名言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_股神巴菲特名言_

【忠告3:购买机会在等待中出现】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被动地等待的,等待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主动,等待最好的时机需要最好的耐心。所谓不能被动地等待,就是说任何的等待都是有目的的。南美洲蟒蛇的身体实在太大了,所以它的行动速度不是很快。它为了捕食,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埋伏在丛林中间,等动物经过。通常是一天下来没有一个动物经过,两天下来没有一个动物经过,甚至一个礼拜下来都没有一个动物经过。但是它知道,只要在那儿等待,一定会有动物经过。最后终于有动物经过了,它就一跃而起,一口把动物咬住。因为它追不上动物,只有等动物走到它嘴边的时候才能跃起来。这个故事让很多人印象非常深刻。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的机会、自己的未来,都需要等待,而等待一定要有方法。但是等机会到来的时候,一定要十分敏捷地去捕捉。从表面上看,大蟒蛇在那儿一动不动,完全是被动的,但实际上它每时每刻都很警觉,即使睡觉的时候都保持警戒,用身体感受着周围有没有动物走过。

蟒蛇比任何动物都更加清楚等待的重要性。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就像是一个体型巨大的蟒蛇,总会等到最佳的机会出现时,才会一跃而起。

巴菲特深知等待的意义。巴菲特是一个狂热的棒球迷,他非常喜欢美国著名棒球运动员、最伟大的击球手和外场手泰德威廉姆斯,他发现威廉姆新的击球原则和自己的投资原则一样:我们今后仍然坚持运用我们发展到如今庞大规模的成功策略,并且毫不放松我们的投资选择标准。泰德威廉姆斯在他的自传《我的生活故事》中解释了自己成功的原因:我的观点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到一个好球才去击打。这是本书中的第一原则。

在发现我们喜欢的股票之前,我们会一直等待。我们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才会行动,这就是我们的投资风格。

短暂的成功投资机会需要长期的耐心等待。

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过去几年股票市场上实在没有发现什么投资机会。1987年10月,确实有几只股票跌到了让我们感兴趣的价位,不过还没有买到对组合具有影响意义的数量,它们就大幅反弹了。到1987年底,除了作为永久性的持股与短期套利的持股之外,我们没有其他任何大规模的股票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不过你们可以放心,市场先生将来一定会提供投资机会,而且一旦机会来临,我们十分愿意也有能力好好把握住机会。

在股票投资方面,我们依旧没有什么动作,查理(巴菲特的老搭档)跟我对于伯克希尔目前主要的持股部位越来越感到满意,由于被投资公司的盈余逐渐增加,同时间其股价反而下滑,不过现在我们还是无意增加持股部位,虽然这些公司的前景都相当不错,但截至目前,我们还是不认为他们的股价有受到低估的可能。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也适用于一般的股市,尽管股市连续3年下跌,相对大大增加了投资股票的吸引力,但我们还是很难找到真正能够引起我们兴趣的投资目标,这可谓是先前网络泡沫所遗留下来的后遗症,而很不幸的,狂欢之后所带来的宿醉截至目前仍然尚未完全消退。

查理跟我现在对于股票持退避三舍的态度,但这并非天生如此,事实上,我们非常喜欢投资股票,我是说如果可以以合理的价格进行的话,在我个人61年的投资生涯中有50个年头以上,都有这样的机会出现,我想以后也还会有相当多类似的机会,只不过,除非是我们发现至少可以获得税前10%报酬的概率相当高时(在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净得6.5%一7%的报酬),否则我们宁可在旁观望,虽然必须忍受短期闲置资金不到1%的税后报酬,但成功的投资本来就必须要有耐性。

【忠告4:在别人恐惧B寸贪婪】

我们确知的是贪婪与恐惧这两种传染痛在股市投资世界里会不断地传播,虽然发生的时点很难准确预测,但市场波动程度与状况一样不可捉摸,任何臆测终将徒劳无功,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当众人都很贪婪时,尽量试着让自己觉得恐惧;反之,当众人感到恐惧时,尽量让自己贪心一点。

当我在写这段文章时,整个华尔街几乎嗅不到一丝的恐惧,反而到处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没有理由不这样啊,有什么能够比在牛市中股东因股票大涨赚取比公司本身获利更多的报酬更高兴的事?只是我必须说,很不幸的是,股票的表现不可能永远超过公司本身的获利。

反倒是股票频繁的交易成本与投资管理费用,将使得投资人所获得的报酬不可避免地远低于其所投资公司的本身获利。牛市或许可以暂时模糊数学,但却不可能推翻它。

一条简单的原则决定着我的买盘: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对于坊间一般投资人与商业人士相当迷信的政治与经济的预测,我们仍将保持视而不见的态度,30年来,没有人能够正确地预测到越战会持续扩大、工资与价格管制、两次的石油危机、总统的辞职下台以及苏联的解体、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大跌508点或者是国库券获利率在2.8%~17.40/0之间巨幅波动。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却从未让本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造成丝毫的损伤,也从没有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良的企业看起来有任何的不妥,想象一下,若是我们因为这些莫名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我们运用资金的态度,将会使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某些历史事件发生、悲观气氛到达顶点时,找到最好的进场机会,恐惧虽然是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基本面信徒的好朋友。在往后的30年间,一定还会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我们不会妄想要去预测它或是从中获利,如果我们还能够像过去那样找到优良的企业,那么长期而言,外在的意外对我们的影响实属有限。

【忠告5:要进行滚雪球式的长线投资】

投资明星企业不可能今天投下钱明天就能获得利润,我们应该看远一点,3年之后,或5年、10年之后,你再回头看看当初,也许你会发现原来钱是那么轻易赚来的。

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

巴菲特选股的态度和选择终身伴侣的态度完全相同。

在伯克希尔所有的投资活动中,最让我和查理(巴菲特的老搭档)兴奋的是买入一家由我们喜爱、相信且敬重的人管理的、具有非常出众的经济前景的卓越企业。这种买入机会难得一见,但我们始终在寻找。我们寻找投资对象的态度与寻找终身伴侣的态度完全相同:我们需要积极的行动、高昂的兴趣和开放的思维,但并不需要急于求成。

投资很像选择心爱的人。你必须得苦思冥想,并且列出一份你梦中的她需要具备的优点的清单,然后慢慢寻觅。突然,碰到了你心中的那个她,于是你们就结合了。

我们始终在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大公司。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赢利: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但是这种投资方法寻找超级明星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如果你选股如选妻,那么你选股的态度就会很慎重;如果你选股时越仔细越认真地分析了解上市公司,那么犯下大错的可能性就越小,选到好公司、好股票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巴菲特一再强调,选股如选妻,选择股票的态度就应该像选择人生伴侣那样慎重,慎重,再慎重。

巴菲特曾经长期持有美国运通公司。1963年巴菲特发现了具有特许权价值的美国运通股票,在全国范围内,美国运通公司拥有旅行支票市场80%的份额,到1963年有1000万美国公民持有美国运通消费卡。巴菲特意识到,美国运通这个名字的特许权意味着独占市场的权利,它的价值是巨大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动摇它的地位。巴菲特的这一投资很快就获得了回报。1967年美国运通公司股票就狂涨到了180美元/股。此后几十年,巴菲特一直长期持有着美国运通公司10010的股份,成为美国运通公司的长期忠实受益人。

你必须完全明了有一种查理跟我可能会损及绩效表现的态度,那就是:不论价格高低,我们绝不会出售伯克希尔所拥有的好公司,只要我们预期它们能够产生一些现金流入,而我们也对该公司的经营阶层、劳资关系感到安心。我们希望不要重复犯下资金配置错误,这种错误导致我们投入次级的产业,同时也不要接受那些号称只要投入大量资本支出便能改善获利状况的公司,接受这样的公司也会导致我们投入次级的产业。对这种公司预测通常很乐观,支持的人也很诚恳,但到最后,额外的重大投资得到的结果就好像是在流沙上挣扎一般,尽管如此,打牌似的管理行为(每轮都把最好的牌丢出)并非我们的行事风格,我们宁可整体的结果逊色一点也不愿意花大把银子处理它。

我们长期持有的行为表明了我们的观点:股票市场的作用是一个重新配置资源的中心,资金通过这个中心从频繁交易的投资者流向耐心持有的长期投资者。

我们喜欢购买企业,我们不喜欢出售,我们希望与企业终生相伴。

需要说明的是,真正值得一生相守的朋友极少,真正值得一生相守的股票也极少,巴菲特一生只发现了3只。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86年年报中说:我们可以公开声明,我们希望永久地保留我们的3种主要持股: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华盛顿邮报公司。后来他卖出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换成可口可乐。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经典语录解析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经典语录解析

【人生最重要的是专注】

你所找寻的出路就是,想出一个好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尽最大可能,直到把梦想变成现实。

1991年,美国独立日的那个周末,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两个全球最富有的人见面了。这次会面是在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她拥有的《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梅格格林菲尔德的倡议下进行的,地点选在了华盛顿州的双桥岛。

见面当天,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直在聊天,直聊到太阳落山。晚饭的时候,盖茨的父亲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巴菲特的答案是专注,比尔盖茨的答案和他一样。

当巴菲特说出专注一词时,不知道年轻人是否能体会到这个词的意义。大多数年轻人都熟知比尔盖茨对计算机的专注。据说,当年为了赶一个程序,比尔盖茨一干就是36个小时以上。困了,他趴在桌面上睡着了,醒来后继续工作。工作结束后,他回到宿舍倒头就睡。有时他太投入了,以至于他熟睡时还梦着计算机的事。一次,凌晨三点,比尔盖茨开始说梦话,他一遍遍地说:一个句号,一个句号,一个句号,一个句号与比尔盖茨喜爱计算机不同,巴菲特感兴趣的是挣钱,始终专注的是投资。不过他也有类似的经历。高中时他对赚钱的热爱,对股票的钻研,是出了名的,同学评价专注得像只聚光灯,舍友都不知道他何时睡。

巴菲特自己也说过:我从11岁开始就在做资金分配这个工作,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他的传记作者艾丽斯施罗德在评价巴菲特时,感慨道:沃伦相当专注,无论是做生意还是与别人交谈。我在华尔街工作过很久,还没有看到一个人如他那么专注。他在早上来上班的路上,晚上睡觉之前都在想投资品种。后来她总结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比巴菲特倾注在投资中的精力更多。

我们这里不再赘述巴菲特从幼年时如何想办法赚钱,或者长久以来如何钻研投资。翻看过《滚雪球》的读者想必对此都知之甚深,并毫无疑问。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相信强度是卓越的代价。要变富,要成为行业里面的第一名,必须持续专注才能完成。巴菲特经常提到自己要学习的榜样B夫人罗斯布鲁姆金,她历经艰难创造了北美最大的家具城。她活了104岁,一周工作六天半,一直专注于家具领域。巴菲特也希望自己像B夫人一样,活那么久并持续专注地研究股票。

毋庸置疑,专注是巴菲特投资人生不可忽视的品质,是他做事情成功的秘诀。年轻人,不妨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有专注的品质?自己的努力是否专注于一个目标?事实上,今天大多数年轻人犯的错都是精力太分散。一个年轻人的个人素质很高,工作能力强,有进取心,但是,他订立了很多人生目标,不是今天忙着考托福想出国,就是明天考注册工程师想开公司,要么就是后天想学乐器当音乐家。年轻人所特有的那股冲劲和激情全部被他挥洒在这些与实际工作不相关的事情上了。巴菲特的传记作者艾丽斯施罗德在《滚雪球》中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地追寻自己的激情。

我们每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贪多求广,那肯定会分散精力,一无所获。天底下只有人才,没有全才,我们不必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很出色。只有认准一个目标,然后集中全部的心智和精力,才能获得成功。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之所以能在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正是因为数十年间,丁先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物理学上,而与物理无关的事情他从来不参与。我们也应该如此。

年轻人虽然知道专注的力量,但有这么一个疑问:我该把精力聚焦在哪里?巴菲特非常推崇IBM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特森爵士的成功原则:我并非天才,只是在某些方面上我比较聪明。我的成功在于我只专注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也就是说,巴菲特忠告年轻人应该把自己的精力专注在我们比较聪明,非常了解的方面,即强项上。

巴菲特的好友唐丹利非常手巧,擅长做技术活,什么机械到了他手里都能修理好。巴菲特可不行,他喜欢读书,过目不忘,且最擅长心算。所以,丹利修车时,巴菲特坐在旁边朗读商业投资书籍。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和丹利发挥各自的特长,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丹利成为一家公司的技术总监,巴菲特则成为了投资大师。试想一下,如果巴菲特做技术,而丹利做投资,那么两个人最终可能都不会成功。

年轻人,我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但成功的关键不是你有多少特长,而是你能不能把你最擅长的特长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别理你的弱项,专注于你的强项,把你的强项做到非常强,你就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竞争力。那你的弱项怎么办?巴菲特的办法很简单:找个好搭档。专心做好你的强项,你的弱项,让比你强的人来干就好了。

专注,从宏观来看可以理解为专注于一项事业,在微观上则意味着一种理性的、排除干扰的控制力。当你专心投入一件事,它就不是枯燥的,而是变得活生生起来。当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某事物上面,与你所关注的事物融为一体,不被其他外物所吸引,外界的嘈杂就不会影响你。

这种专注等于100%的抗干扰能力,是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具备的。

就拿质检工作来说,一个合格的质检员,在工作中需要真正做到心无二用,目不斜视,否则,就有可能让不合格产品通过高速运行的流水线成功逃离。而哪怕只是一个不合格产品,对公司来说就是100%的损失。因此,无论做什么工作干什么事情,都要在各种干扰面前,稳住自己的心,让自己心无旁骛。

纵观巴菲特的人生,我们发现,专注不但是一种保持理性、排除干扰的控制力,更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魄力,一门减少枝蔓、宛如修炼的艺术。年轻人应该拥有这质。

【经典语录】年轻人请聚焦精力,专注于你的一个目标;明确定位,专注于你的强项;心无旁骛,专注于你当下的工作。

【高情商胜于高智商,要有足够的耐心】

投资并非一个智商为160的人就一定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

一些年轻人认为成功属于高智商的人,自己智力平平,与成功无缘。这种观点太绝对了。的确,要取得点成绩,智商不能太低,至少要会点数学,明辨是非。但是,难道成功者都是高智商吗?全世界高智商的人有上千万,他们都是成功者吗?思考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心中就有了答案,像比尔盖茨、巴菲特这样的人物没几个。

纵观巴菲特的投资人生,年轻人会发现,巴菲特没有什么让人无法理解的高智商的投资逻辑或手段。他的投资哲学很简单,就是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里找到一家优秀的企业,购买它的股票,并长期持有。这些道理通俗易懂,仿佛从纸上信手拈来。

那么,除了智商,是什么让巴菲特登上了全球首富的宝座呢?答案是情商。在巴菲特看来,情商,尤其是情商中的耐心。巴菲特说:耐心是投资成功的关键要素。那些明白市场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顾问的人,长期而言投资将会做得很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市场经常是错的。那些能够牢记这一点的人就能充分利用股票市场的优点,比如,透明的价格和很高的流动性。投资并非一个智商为160的人就一定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市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抗市场波动的心理素质和等待好机会的耐心,那你是无法在投资界有所成就的。

作为一个集中投资者和长线投资者,巴菲特拥有足够的耐心。他曾经给投资者提出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善于等待,哪怕什么都不做。对于尚未出现的绝佳时机,他耐心等;对于看中的优秀公司,他耐心持有。无论市场怎么波动,股价怎么变化,他都冷静地保持耐心。因为他知道:股票市场的作用是一个重新配置资源的中心,资金通过这个中心从频繁交易的投资者流向耐心持有的长期投资者。当时间的跨度足够长,影响股价的外界因素将趋于稳定,这时股价才能客观地反映出持股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要等到这一天,我们就需要超强的耐心。按今天的话说,巴菲特耐得住长期持有的寂寞,经得住股市波动的诱惑。

其实,无论是在投资界,还是在人生中,耐心都应该是有志于成功的人所必备的素质。看看生活中你周围的同学朋友,做成一件大事立了大功成丁大业赚了大钱的人,往往并不一定是最聪明最能干的,但肯定是最有耐心的,有数十年提升自我的坚持,有数十年不懈积累的耐心。

然而,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速食时代,吃饭快,睡眠少,凡事讲求快,往往失去了耐心这质。大部分人就连等待信号灯由红变绿的耐心也缺乏,横冲直撞而去,与汽车抢路,无怪乎城市交通事故高发。每个年轻人的头脑中都绷着一根弦,逼着他们不停地向前奔跑,不停地追赶时间,以期能一夜暴富一朝成名。

说实话,长此以往,我们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这就好像一个以亿万富翁为目标的淘金者,淘了几下就急躁地翻起口袋来。当发现里面只有几粒毫不知名的石头时,他就泄气了,一边喊着没有金子,一边把它们抖落在地。

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是个讲究速成的社会。然而,有些事情必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越是大树长成需要的时间越长,越是大事办成需要的时间越久。冯仑先生在《野蛮生长》里曾说过:我拿着一杯水,马上就喝了,这叫喝水;如果我举1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性质就变了;如果再放50年,拉根绳就可以卖票,就成文物或者新闻了;如果再放5000年,那就是国宝了。所以,不要心急火燎,该等待的时候就耐心等,该积累的时候就认真积累。

中国的很多大导演看到李安凭借《卧虎藏龙》拿了小金人之后,都急着一个晚上把事情都做完,盼着一部剧就登上奥斯卡,于是粗制滥造的所谓武侠大片泛滥起来。而导演姜文呢,一个优秀的一流导演,16年只拍了4部电影,但是每一部都个性十足,为他赚足了人气与钞票。如果给姜文设计台词,大约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我不着急更合适。

巴菲特重视耐心,因为偶然一时做出的成功投资却需要长期无所作为静静等待。年轻人,我们应该非常耐心,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把该经历的经历过,该痛苦的痛苦过,该高兴的高兴过,该体验的体验过,从各个方面超越了别人,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经典语录】如果你缺乏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成功,那么你只能用一辈子的耐心去面对失败。所以,不要浮躁,静下心来认真做事。

【要乐观,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

我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当时认为是毁灭性的事件,最终都被证明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和巴菲特一起工作的人,对他的评价是他永远那么乐观向上。这里的乐观,并不是说他在股市上有乐观主义,或过分自信。巴菲特早已言明:悲观主义是理性买人者的良友,乐观主义是大敌。不过,在为人处世上,他态度积极,观点睿智,他常常说些自我解嘲式的笑话,例如你们的董事长又犯错了,或者像说故事般地表示自己花了50年以上的时间研究饮料业,最后的结论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家饮料界的死对头都做得不错。

的确,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巴菲特有一种乐观的心态。他坚持认为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没有哪一个年轻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坏事的尾声往往是好事的开端。

巴菲特有这样的领悟,与哈佛商学院的拒绝不无关系。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向哈佛商学院提出了就读申请,然后独自一人坐车到芝加哥参加哈佛的入学面试。那位面试官显然自视甚高,面谈了10分钟,还没等巴菲特说出自己的见解,他就做出了决定建议巴菲特一两年之后再来报考。

没有什么比春季收到大学拒绝信更让十几岁的年轻人感到恐惧的了,巴菲特亦然。而且,他十分担心会令父亲失望,心想:我怎么跟父亲交代呢?那段时间,巴菲特很是消沉。幸好,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给了他无条件的爱与信心,令其振作起来。

在接下来寻找其他大学的过程中,巴菲特发现,自己钦佩的投资专家格雷厄姆和多德正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商学院教书。他觉得哥伦比亚大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匆忙地完成了一份迟到的申请。出于运气,多德回复并接受了他的申请。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巴菲特从这两位导师那里学到了指导他进行投资的核心原理。

多年后,巴菲特回忆往事,认为这次被拒绝是自己人生中一段关键的经历。他说:回首过去,哈佛可能并不一定适合我我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当时认为是毁灭性的事件,最终都被证明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挫折和失败,年轻人有种承受不起的感觉。挫折越大,年轻人越容易失去斗志,颓废茫然。但巴菲特却忠告年轻人,除了健康问题之外,挫折是有益的,它教会你如何向前走。

巴菲特以前特别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不敢表达自己。高中毕业后,他曾去卡耐基公共演说训练班报名。当时,他已经写好了100美金的缴费单,但到门口又害怕了,没有去成。回到家后,巴菲特左想右想,觉得如果不能克服不敢当众讲话的恐惧,它就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大障碍。于是,他最终去报班学习了。现在,无论是在股东大会上讲话,还是在媒体接受采访,或者是和朋友开交流会,巴菲特都比较在行。

他自己对这件事有个幽默而睿智的看法,说:要是我没有在这个方面训练好的话,我想,我都不敢去向我的妻子求婚,让她嫁给我。所以,所有所谓坏的或失败的事背后其实都有一些好的东西在里面。你要相信这些坏的事情或暂时失败的事最后都会自己化解,变成一个好事。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顺利如意。但是,顺境会使我们经历闲散无用,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久了反而不美。而障碍或挫折却能唤醒这股力量。我们不应该畏逆境如虎。每一次与苦难握手,与挫折较量,年轻人的阅历才会不断丰富,生命的宽度也会增加。

而且,年轻人要知道,每个人都要经历风雨,没有人能一帆风顺。愚蠢者总是怨天尤人,抱怨风雨是上苍对自己的不公,而聪明的人则明白自己不可能一直处在倒霉的位置上,逆境出现在人生的早期反而是一种福。经历过风霜雪雨的摧折和锤炼,我们才能感受到旭日彩虹的美丽。

所以,当你陷入逆境时,你应该怀抱着乐观的态度,多多给自己鼓劲儿,常常给自己鼓励。别小看这种自我赞美,它往往能给你带来欢乐和信心,信心有了,你就能更快从困厄中奋起。点燃自己手中的火种和希望,你会发现前面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人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失败。巴菲特说得好:我人生中没有任何一个失败或错误,最后没有成为一个实际上好的东西。也就是说,当我们从失败中学习经验教训时,我们反而能有所进益,领先对手。

沃伦巴菲特曾经在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对公司首席执行官穆泰康讲过这个道理。他表示:我喜欢从失败中学习。我们希望看到是什么导致了生意的失败,导致它们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自满。你应该不眠不休,有种后面随时有人在追赶的感觉,这样你总是能在最前头。别一味哀叹抱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我们也要静下心来反省思考。在别人折磨你时,你是否有了成长?当他人斥责你时,你是否从中受益?当你被拒绝时,你是否发现新的机遇?当你失败时,原因是什么?如果你能从这几个问题中有所收获,那么失败和挫折自然是福。

事业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斩断荆棘,继续前进。牢记巴菲特的忠告,不要畏惧荆棘,任何逆境换个角度说不定就是好事。相信我,世界不属于悲观者。巴菲特最后如是说。

【经典语录】也许你的情况现在很糟,但这只是暂时的。它可能只是你认识自我、突破自己的契机。可能你对困境还难以承受,但你要懂得,情况虽然糟糕,但我们也要从好的方面来看。越早经历风雨,我们越是能磨砺出优秀的品质。

【勿为了光鲜好看而选择不喜欢的工作】

如果你总是为了让自己的简历好看,就不断地跳槽,去做你可能根本不喜欢的工作,那我认为你一定是脑子进水了。

1998年秋,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商学院发表演讲时,不仅讲到了品质问题,还谈及择业和工作态度。

他讲到自己曾遇到一个哈佛大学毕业生,28岁,一直做得不错。有一天,巴菲特问他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这个年轻人说要去读枯燥的MBA,然后再去一个管理咨询类的大公司待上一段时间,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简历看着漂亮点。

巴菲特很不赞成,说:请等一下,你这么年轻,已经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简历比我见到的最好的简历还要漂亮10倍,可现在你却要找一个你一点都不喜欢的工作,难道你不觉得这是把你的性生活省下来,到晚年的时候再用吗?你不觉得很愚蠢吗?

众所周知,巴菲特一直忠告年轻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尤其是建议大家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他十分肯定地说:如果你总是为了让自己的简历好看,就不断地跳槽,去做你可能根本不喜欢的工作,那我认为你一定是脑子进水了。

遗憾的是,今天为了职业光鲜好看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年轻人不少。非常典型的就是,很多人放弃原本喜欢的职业,去考体面的公务员捧铁饭碗。

28岁的李欣毕业后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因为兴趣所在,却也感觉比较充实,工作也有热情。

但是,李欣的父母都觉得除了公务员,其他职业都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天天催着她考公务员。李欣很孝顺,因此毕业3年来,年年都很努力地考公。20xx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直机关单位。父母很高兴,李欣也很激动,觉得付出总算有了回报,幢憬着以后全新的生活。

谁知,入职后,李欣傻了眼:全年都是无休无止的文字工作,加班还是常态。一篇3000字的总结稿,她熬夜到凌晨,足足改了20多遍,最终领导还不满意。更可怕的是,李欣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想象自己20年后的生活除了资历变老,不会和现在有太大区别。周围的同事早就明白这道理,工作热情都不高,耳濡目染之下,李欣也变得消极怠工了。

虽然每次别人一听到她是公务员,都称赞她的工作好,但李欣真的高兴不起来。一边是成堆的工作,一边是不想干事的心,疲惫的李欣哀叹: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工作吗?

选择职业的时候,年轻人一定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要看到自己三五年后的职业发展前景。有些表面光鲜的工作,你可能干了三年还是原地踏步。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是以体面、光鲜为找工作的标准,那么等到真的工作时,你可能会发现,你能做的多是发传真、整理文档或接打电话这些琐事,与你的期待完全不同。你的满腔抱负最终可能变成满腹抱怨,工作会变得消极。这对你和企业都不是好事情。

巴菲特一直鼓励大学生或年轻人去发现生活的真谛,找到热爱的工作。

他介绍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我刚走出校园,恨不得马上为格雷厄姆工作。但,他说我要的工资太高没有找我。巴菲特受到重重一击,不得不回到父亲的公司巴菲特一福尔克证券经纪公司做股票推销员。这份工作没给他带来快乐,那些大客户并不把他当回事,总是先从巴菲特那里得到股票推荐,再请更资深的人士验证,并在其他经纪人那里购买股票。这种开药方的工作让巴菲特很苦恼。

巴菲特一直喜欢做投资,即便被格雷厄姆拒绝,他也没有放弃,一直与格雷厄姆保持通信往来,还定期从奥巴哈到纽约走访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

后来,他终于被格雷厄姆聘用。巴菲特非常高兴,当即飞往纽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比正式报到日期提前了一个月。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手下工作了三年,他说:这三年对我非常重要,我收获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因为我做的是我热爱的工作。单纯地做一项工作,而且是我应该做的,所以我学到了很多,工作起来感觉乐趣无穷。

多年后,在选择员工时,巴菲特也坚持把这一条当作衡量标准。2009年,他启用了一个刚刚从商学院毕业,名叫特雷西布里特库尔的女孩来管理他在一家商业按揭金融公司的投资。库尔在哈佛商学院时,就撰文描述了她的职业愿景:我的目标是与一位伟大的投资者共事,他最好是一位了不起的导师。巴菲特很欣赏库尔,给了她一份暑期临时工作。后来表现优秀的库尔进入伯克希尔公司工作,非常敬业能干,29岁就成了巴菲特最倚重的顾问。

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以为良好的工作态度就是每天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即使对这份工作毫无激情,甚至心生厌恶。如果你是这样一个工作狂,为什么不腾出~些时间和精力,干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呢?不要为了光鲜体面而选择不喜欢的工作,这样的话你工作不快乐,无法全心投入,敬业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经典语录】抛开其他因素,如果你发自内心地喜欢一个工作,那么这个工作就是你的Mr.Right。

【不可为钱工作,迷恋工作应远胜于计较收入】

我从来都是如此热爱我的工作,不管是谈大合同,还是只能赚1000美元。我希望你们也能如此,把工作当成兴趣,作为一生的事业去愉快地经营。

2002年美国布隆伯格公司的一项报告显示,个人资产已达305亿美元的巴菲特所拿的工资非常低廉,是33万美元/年,相当于一名硅谷的软件工程师。而且,在提薪之前,他的工资长时间保持在10万美元/年的水平上。

巴菲特怎么如此廉价?我们国内一些企业的董事长资产没巴菲特的多,但年薪高达1000万人民币,甚至有些CE。的年薪也比巴菲特的高。巴菲特为什么把自己的工资定得这么低,因为他热衷于享受让钱慢慢增多的乐趣,但不为钱工作。

巴菲特80多岁了,已经是全球最富的人之一了。按大多数人的想法,他应该安享晚年,含饴弄孙了。但是,巴菲特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一个小办公室里办公,里面没有任何豪华的摆设,桌子上铺满了研究报告。他还在研究公司,还在决定投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这两个人的财富已经是几辈子都花不完的,然而每年开股东大会时,他们还要在奥巴哈辛辛苦苦工作,给股东介绍过去一年公司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把工作看成一份事业,用心尽力去经营。

巴菲特对工作不只是尽心尽力,而是一种迷恋,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简直是如痴如醉。他会长时间待在书房里研究大量深奥的书籍,如《价值线》和《穆迪投资》及数以千计的公司及其股票的统计分析等内容。面对这些看起来很枯燥的课题,巴菲特却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巴菲特对工作的热情和迷恋,深深触动了小儿子彼得巴菲特。彼得写道:在我童年时,父亲大多时候都是在家里工作虽然他的手稿中写的可能是市盈率和管理绩效分类等内容,但他却可以轻松达到类似犹太祭司研究卡巴拉圣典或佛教僧人沉思禅经那样的境界。他常常穿着卡其布裤子和一件破旧的毛衣从书房里走出来,身上带着一种几近圣洁的平静,这种平静能够使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当前的工作合而为一。

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拼命工作,为的却只是一个字钱。我们把工作仅仅当成一种交易:我为老板打工,老板给我工资。我们关注的是工资条,一旦工资不合心就离开,或者为了高报酬而做不喜欢的工作。对此,巴菲特的回答是:虽然我也靠收人生活,但我迷恋过程要远胜于收入。

如果巴菲特仅仅是以金钱为奋斗目标,那么他的努力很快会变成乏味的例行公事,工作也仅仅是一份差事而已,根本不可能保持源源不断的激情。

巴菲特并不是为钱工作,他把获得的金钱,当作是对他商业智慧的充分肯定。他认为金钱是工作的副产品,而不是努力的目标,也不是工作的实质。工作其实是激发一个人无限好奇心,验证他对实际业绩的预测能力,体验发掘价值和新机遇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真的能这么想,并保持思想的敏锐,怀有投身事业的激情,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新鲜感,会发现工作其实充满乐趣。而且,在我们对工作热爱、尽心尽力的同时,我们的工资也自然会增长。

事实上,从逻辑上,我们很容易驳斥崇尚报酬而非工作本身这种本末倒置的价值观。因为报酬随时有可能被夺走,而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则不然。

经济危机时,你本身无错,但公司倒闭了,报酬没了,那是否就断言:你前一天很成功,后一天很失败呢?没有了报酬,你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报酬可以被夺走,但若你重视的是工作本身,那实现工作目标的热情、用心和专注都是别人无法从你身上夺走的。

所以,在刚进入职场时,年轻人应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实,这话并不是说只要耕耘不要收获,而是说不要只想着未来自己能得到多少利益。现在不少人都希望先拿高薪再认真工作,心里想:我工资待遇不够,凭什么努力工作。如果你只看到功利性的结果,而不从现在起耕耘和付出,那甜美的果实也不过是你的幻想。而且,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计报酬的人,往往会得到重用。最后真正在职场取胜的,也恰是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辛勤工作,持续不懈努力的人。不过于计较报酬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

对于那些已经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更聪明的做法是经营。巴菲特说得好: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只当成是一名员工。你应该学会努力适应,把公司当成自己开的一样。事业生涯除了你自己之外,全天下没有人可以掌握,这是你自己的事业。所以,别把管理者当成剥削者,不要以为一旦付出超出薪水的努力就是便宜了这些管理者。你应该积极主动工作,多看看除了金钱之外的收入,如经验、良好的培训和个人职业品质的提高等。这些无形的东西,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

总之,年轻人,牢记巴菲特的忠告,不要只为钱工作,应该崇尚工作本身而非报酬。否则的话,你永远走不远。

【经典语录】不要把挣钱当作工作的最终目的,金钱只能算是我们劳作的报酬。我们应该崇尚工作本身,实现工作目标的热情、用心和专注都是别人无法从你身上夺走的。

【热情会增加你的工作效率】

你必须热爱你所做的事情,这样才能把它做好。如果你是绝对地爱着你正在做的事,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这是很自然的,热情会增加你的工作效率。即使不是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对所有的投资决定都有完全的热情。

巴菲特是一个非常注重工作热情的人。20xx年5月,当对冲基金交易员道格卡斯问他对决定投资之前的研究和决策过程有什么评论时,巴菲特点出了热情的重要性,说:你必须热爱你所做的事情,这样才能把它做好这是很自然的,热情会增加你的工作效率。即使不是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对所有的投资决定都有完全的热情。

巴菲特对赚钱、投资事业的热情,人尽皆知。正是在这种热情的驱使下,他每天研究大量股票,甚至在地下室认真研究别人动都不想再动的陈旧股票记录;他每天要关注经济信息,如饥似渴地阅读报纸,甚至要求《华尔街日报》提早给他送报纸。完全可以说,是热情让他如一心要变大的雪球一般裹紧自己所有能粘住的雪花。巴菲特对事业的热情和激情非常具有感染力。他的搭档查理芒格这样评价巴菲特:在过去近50年的投资长跑中,他始终表现出超人的聪颖和年轻人般且与日俱增的活力。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有这种火一样的热情,并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T作中,那么他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有可能做得非常成功。而且,如果他是一个领导者,那么他将影响员工,让大家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若是一个团队或公司都对工作充满热情,那么整个企业就会充满激情和战斗力。

巴菲特深请热情的影响力,不仅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感染大家,还以是否有工作热情为标准来评价员工,任命管理层,或决定是否投资某一家企业。

1989年,在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赞扬了喜诗糖果的CE。查克哈金斯,认为正是他充满激情的工作,让喜诗变得特别出色。他说:喜诗杰出的表现好像变得很自然,这不是说查克哈金新的管理侥幸,相反,他每天都全心全意地专注于生产与销售的环节,将品质与服务的观念传递给公司上千名员工。每年销售超过2700万磅的糖果,拥有225家店面,再加上一个邮购与电话中心,要让每个客户都能够称心如意,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把这差事交给查克,总是让人感到放心。一年后,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夸赞了吉列公司。当时,吉列的产品已经是市场上的经典。但是吉列仍然对产品品质无限追求,巴菲特说:正是这种热情使得吉列持续不断地推出新的更好的产品。

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现代的很多年轻人工作时没有激情,上班的时候无精打采,工作不主动,甚至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他们抱怨工作、轻视工作、敷衍工作,甚至有些人表示自己早已厌倦了工作,宁愿生病也不愿意去工作。这都是缺乏工作热情的表现。

年轻人,如果你想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你就必须为自己的工作、事业注入热情。要知道,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情。没有它,不论你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抱怨并不能改变现状,反而会把你拖人平庸的漩涡。轻视工作也是不可取的,没有任何一个岗位可以平凡到被我们忽略和抛弃。所以,无论你所从事的工作多么琐碎,都请不要看不起它。另外,时间一长,我们自然会对工作厌倦,觉得它枯燥,但是人生最大的挑战,不是突来的灾祸,而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面对平淡又平凡的工作。

所以,不要抱着做好做坏都和我没关系的心态去工作。否则你又怎么会努力工作,又怎么能将自己的能力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呢?等到有一天你因业绩平平被淘汰,那时再后悔就晚了。牢记巴菲特的忠告,让热情成为你的助燃剂,提升你的工作效率,为你的辉煌事业增添动力。

【经典语录】每一个岗位都是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家从台下看到一个平庸的你,还是卓越的你,最根本是由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的,是由你对工作是否热情决定的。

【学学简单思维,别把事情搞得太复杂】

别把事情搞得太复杂,尽量让事情简单化。这项原则应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投资以及事业经营之上。

巴菲特的大儿子霍华德少年时曾梦想成为父亲那样出色的企业家,但是,他觉得管理庞大的公司、处理各种复杂的事物是很难的事情。他问巴菲特:做生意是不是很难?谁知,巴菲特给了他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做生意很简单,只要你能用简单思维去做事情。

所以,他开玩笑说:由于价值非常简单,所以没有教授愿意教授它。如果你已经取得博士学位,而且用很多年学习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复杂的计算,然后你再来学习价值投资,这就好像一个基督徒去神学院学习,却发现只要懂得十诫就是够了。

放到现实中,我们就能更好理解,比如无论是包、服装、汽车还是其他,几乎所有的经典款都是简单的。相反,越是复杂的原则和理念,越是难以落实或推广。同样的道理,如果一笔生意很复杂,变量很多,巴菲特忠告年轻人:谨慎地考虑,最好不要卷入其中。

巴菲特这一忠告得自于投资失败的教训:2003年,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讲到2003年巴菲特旗下资本公司中美能源公司取消一项锌金属回收的重大投资案。这项计划在1998年开始,2002年正式营运。此前,由于地热发电产生的卤水中含有大量的锌,中美能源相信回收这些金属应该是有利可图的。回收运用在商业上似乎可行,但最大的问题是冶矿。冶矿就像是石油勘探一样,希望一直戏弄着开发商,每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马上就出现了。结果,事情一直拖到了九月,伯克希尔和中美能源最终举白旗投降了。

就此事,巴菲特这样强调:我们的失败再度突显了一项原则的重要性,即别把事情搞得太复杂,尽量让事情简单他。这个原则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投资以及事业经营之上。如果某项决策只有一个变量,而这变量有九成的成功概率,很明显,你就会有九成的胜算;但是,若是你要克服10项变量才能达成目标,那最后的成功概率只有35%。在锌金属回收这项合作案中,我们几乎克服了所有的问题,但一项无法解决的难题却让我们麻烦不断。套用一句矛盾的话:这是单一环节的连锁。

巴菲特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年轻人在工作和管理中要怎么运用简单思维呢?

分清主次,避免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巴菲特以自己进入投资领域三十多年的亲身经历,发现人性中总有某些不良的成分,它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比如,不少年轻人在办公时,容易不分主次,或者舍本逐末,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却忽视了问题的核心。这就把事情变得复杂了。

丹尼尔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在伯克希尔公司工作,两年过去了,他因工作效率低而没有晋升。丹尼尔是公司公认的勤奋员工,怎么会没效率?原来,他的工作方法错了。

每当接受一项新任务,丹尼尔都很认真,会找到所有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做大量的统计工作,一旦遇到复杂的数据,他就非要弄个明白。这种精神虽然可贵,但不幸的是,他陷入了一种分析陷阱,任务截止日期逼近,他却还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工作不同于学术研究,探究为什么不如选择思考什么对当前的工作最有利。不把握重点,而是关注细枝末节,自然没有效率了。

所以,年轻人在工作中应该抓住核心,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地办事,提高效率。

删繁就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工作中的很多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千头万绪,让人不知道如何下手。但再乱的毛线团也是有可寻的线头的,再复杂的问题也是有影响全局的关键点的,重要的是看你能不能跳出你的思维惯性,砍掉枝枝节节。

就拿管理问题来说,很多年轻的领导者,制定了几十页甚至几百页的规章制度,非常完善。但是,没有人愿意去了解,在施行时也很难贯彻执行,最终反而搞得一团糟。巴菲特之所以欣赏IBM,就是因为这个巨无霸企业的管理经验:管理源于简单。

同IBM类似的是巴菲特人股的宝洁公司。宝洁有这么一句名言:尽量用一张纸。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我们周边的信息泛滥成灾,其实90%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种垃圾信息特别容易干扰我们的工作,让人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所以,宝洁公司规定,公司送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的文件上面一定要有一个摘要,不管底下有多少页,摘要一定要在一页纸内把重要的事情讲完。

此外,宝洁网站的设计原则是一幅画面、一个主题、一个产品,除非万不得已,绝不长篇大论,这也是宝洁一张纸企业精神的充分体现。

同样的道理,身在信息时代,年轻人也应该学会筛选、甄别信息,并用凝练、精确的语言,用一页纸的篇幅,把工作的计戈要点、考核标准、质量要求、责任分工,以及必要的行为规范书写下来,不要长篇大论。

大道至简,无论是工作还是管理企业,我们都应多运用简单思维,这样就能像巴菲特一样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难的问题也能轻松解决。

【经典语录】复杂的模式是不稳定的,简单的模式往往是最有效的。作为企业家,年轻人应该学学简单思维。

读了“巴菲特投资理念名言解析”,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djz525.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名言名句,祝您开心愉快!

  • 巴菲特投资理念名言

    1、既然交易活跃的市场周期性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少之又少的机会,我们的投资方法就在于把握和利用这种机会。  58、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  59、在生活中,如果你正确选择了你的英雄,你就是幸运点的。我建...

  •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投资者必须在财务方面和心理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付股市的反复无常。如果你不能看着你的股票跌到只剩下买进价格的一半时还面不改色地计划你的投资,你就不应该玩这个游戏。 1950年,巴菲特读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后来,他坦言这本书是对他一生

  •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_股神巴菲特名言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_股神巴菲特名言_ 【忠告3:购买机会在等待中出现】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被动地等待的,等待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主动,等待最好的时机需要最好的耐心。所谓不能被动地等待,就是说任何的等待都是有目的的。南美洲蟒蛇的身体实在太大了,所以它的行动速度不是很快。它为了捕食,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埋

  •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经典语录解析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经典语录解析 【人生最重要的是专注】 你所找寻的出路就是,想出一个好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尽最大可能,直到把梦想变成现实。 1991年,美国独立日的那个周末,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两个全球最富有的人见面了。这次会面是在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她拥有的《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梅格格林菲尔德的倡议下进

  • 巴菲特投资名言

    1.1986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没有干蠢事。当时没有什么可做,现在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什么值得做,就什么也别做。 2.按兵不动:有时成功的投资需要按兵不动。 3.波克夏就像是商业界的大都会美术馆,我们偏爱收集当代最伟大的企业。 4.不必等到企业降至谷底才去购买它的股票。所选企业股票的售

  • 巴菲特的投资名言

    1、价值投资不能保证我们盈利,但价值投资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2、规则第一条:永远不要损失;规则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3、花四毛钱买价值一块钱的东西。 4、如果你是池塘里的一只鸭子,由于暴雨的缘故水面上升,你开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时你却以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 5

  • 巴菲特投资股票名言

    1、你不会每年都更换房子、孩子和老婆。为什么要卖出股票呢? 2、与好人为伍:一位所有者或投资者,如果尽量把他自己和那些管理着好业务的经理人结合在一起,也能成就伟业。 3、他的父母告诉过他如果他对一个人说不出什么美好的话那就什么也别说。他相信他父母的教导。 4、安全边际架设桥梁时,你坚持载重量为万磅,

  • 巴菲特投资理财名言

    1、短期而言股市是一个投票机器长期而言股市是一个体重计。 2、我所想要的并非是金钱。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3、不犯大错:投资人并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要能不犯重大的过错。 4、假如观念会过时那就不足以成为观念。 5、一个过热的股市就像是一名企业的扒手。 6、不需要等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