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 · 中国古代的古诗五言绝句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30条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延伸阅读

15句中国古代很经典的读书名言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

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3、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5、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中国古代教育名言


中国古代教育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3、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4、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7、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8、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10、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11、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12、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1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4、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15、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16、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

1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8、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

19、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20、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


1、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2、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3、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4、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5、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6、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7、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8、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9、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0、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11、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12、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13、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14、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15、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

16、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17、法出于仪、威于义。

18、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19、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20、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2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22、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23、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24、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25、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26、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7、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28、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29、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30、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31、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32、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

33、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34、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35、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3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7、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38、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39、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40、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41、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42、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43、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44、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45、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46、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47、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48、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49、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50、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51、如平直必以准绳。

5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53、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5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5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5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57、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58、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59、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60、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61、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62、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6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4、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65、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66、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67、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68、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69、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70、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71、不以私害法,则治。

72、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3、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74、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75、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76、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7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78、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79、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80、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81、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82、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

83、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8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


1、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2、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3、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4、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5、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6、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7、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8、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9、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0、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11、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12、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13、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14、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15、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

16、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17、法出于仪、威于义。

18、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19、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20、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2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22、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23、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24、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25、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26、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7、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28、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29、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30、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31、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32、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

33、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34、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35、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3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7、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38、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39、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40、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41、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42、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43、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44、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45、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46、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47、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48、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49、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50、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51、如平直必以准绳。

5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53、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5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5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5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57、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58、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59、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60、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61、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62、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6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4、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65、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66、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67、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68、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69、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70、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71、不以私害法,则治。

72、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3、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74、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75、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76、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7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78、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79、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80、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81、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82、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

83、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8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中国古代读书名言30条》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中国古代的古诗五言绝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