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学习古诗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哪些古诗词是你心目中的人间绝句 ?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白居易 夜筝》,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夜筝》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注释:

1、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
2、暗低容:愁容满面的样子。

赏析: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自己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甚工。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俨然就有听者在),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乐妓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象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

《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不就是《琵琶行》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么?

但值得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象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来一个铺陈始末。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特别重要。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豹。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乎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的确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白居易 村夜


《村夜》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

1、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2、苍苍:灰白色。
3、切切:虫叫声。
4、绝:绝迹。
5、独:单独,一个人。
6、野田:田野。
7、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翻译: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白居易 夜雪


《夜雪》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翻译: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
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
疑惑之间,抬眼望去,
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
雪下得那么大,
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赏析:

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白居易 筝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得勒,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讠尼)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樽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白居易的七夕诗句,请您欣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m.djz525.com/a/448166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白居易 早兴
下一篇 :白居易 轻肥
  • 白居易 村夜

    《村夜》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 1、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2、苍苍:灰白色。 3、切切:虫叫声。 4、绝:...

  • 白居易 夜雪

    《夜雪》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翻译: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 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 疑惑之间,抬眼望去, ...

  • 白居易筝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得勒,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讠尼)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

  • 秦筝的名言_关于秦筝的名言

    帘了中飞烟,镜中容瘦,并天堪有往会才下凝眸。著酒单衣薄,风冷绸缪。多少旧卷零零,听风叹,枉作闲愁。尊前当往实里,抱得秦筝,银有往会才弾瘦。凝噎,泪才每气才每湿兰舟,独对卓流。闲来悲风有往会才,怕倚好没楼。谁怜芳菲渐逝,独留我,听雨地过的稠。纵写得,华章丽句,旧缘难修。 天地虽大却不如斟两壶 与你一马

  • 白居易好句

    1、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2、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 4、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惊风吹起塞鸿

  • 白居易 卖炭翁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

  • 白居易 白云泉

    《白云泉》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翻译: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 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 山上的泉水淙淙...

  • 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