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家长会在孩子小时候交孩子读古诗,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那些一眼惊艳的古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王令 暑旱苦热,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暑旱苦热》

作者: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释:

1、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这句形容大阳不肯落下。
2、河汉:银河。
3、昆仑:山名。古代神话中为西王母所居。
4、蓬莱:古代神话中的仙岛。
5、遗:留存。

翻译:

清风没有力量消除这炎夏的酷热,
连落日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上山,
余威尚存。
人间本已害怕这江河湖海的水蒸发殆尽,
可上天难道也不在乎那浩瀚的银河因此干涸吗!
也许在那终年积雪的昆仑山上还有清凉的去处,
也许在那遥远飘渺的蓬莱仙岛上还有消暑的海风,
但是如果不能与天下人一同前往,
那(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人弃大众而去呢?

赏析:

这首《暑旱苦热》是王令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想象奇特,气势恢宏,发抒了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胸襟,体现了其雄健瑰奇的诗风,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称之为,骨气苍老,识见高远。

诗的开篇便不同凡响: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前句写清风凉爽的风对驱暑显得无能为力。乍看,这似乎不合风能驱暑的常情,其实,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这样写,固然是指清风小而无力驱暑,而更主要的是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这句中的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掉的意思。屠得热,既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情感。若将屠字改为驱或消,诗句固然也通,而艺术效果则远不及屠来得好。诗人的另一首诗《暑中懒出》中的诗句已嫌风少难平暑反映的内容与这句诗差不多,但写得不如这句诗形象生动有力。后句写太阳迟迟不肯落下,以落日穿上翅膀飞上山来加以反映,也较为形象生动。

读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种情景:时值酷暑,大旱不雨,小河干涸了,土地龟裂了,禾苗枯萎了,而太阳又偏偏不肯下山,炎气蒸腾,热得人们坐立不安。

如此暑旱酷热是怎样造成的呢?诗人认为这是由于老天爷的缘故,于是续写出了: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应该说,人固已惧江海竭这句还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热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这也就紧扣住了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河汉干诸语,想象瑰奇,令人拍案叫绝。

如果说,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反映诗人憎恨热、天之情,那么,后四句则重在发抒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昆仑是我国西部的高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蓬莱是古代传说中渤海三座神山之一。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清凉世界。诗人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这是极其自然的。如此清凉世界对饱尝暑旱酷热之苦的诗人产生的吸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诗人想到更多的是: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不能将整个世界拎在手里同去,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这里,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诸语,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王令的诗集中,我们还可以找出一些与此相类的诗句来:长星作慧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龙池二绝》其一)。与王令同时的韩琦的《苦热》一诗中也有与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内容相似的诗行: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吾欲飞而往,于义不独处。安得世上人,同日生毛羽?其想象力也较强,但气魄远不及王诗宏伟,艺术感染力也不如王诗强烈,这是不言而喻的。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夏旱


白居易 夏旱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
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烁,况兹禾与黍。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
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王令 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


《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

作者: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1、落更开:即还有开花者
2、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诗经 旱麓


《诗经: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
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注释:

1、旱麓:旱山山脚。旱,山名,据考证在今陕西省南郑县附近。
2、榛楛:两种灌木名。济济:众多的样子。
3、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君子:指周文王。
4、干:求。
5、瑟:光色鲜明的样子。玉瓒:圭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
6、黄流:黄,用黄金制成或镶金的酒勺;流。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鬯。
7、攸:所。
8、鸢:鸷鸟名。即老鹰。戾:到,至。
9、遐:通胡,何。作:作成,作养。
10、骍牡:红色的公牛。
11、介:求。景:大。
12、瑟:众多的样子,与第二章的瑟字不同义。
13、燎:焚烧,此指燔柴祭天。
14、劳:慰劳。或释为保佑。
15、莫莫:同漠漠,众多而没有边际的样子。葛藟:葛藤。
16、施:伸展绵延。条枚:树枝和树干。
17、回:奸回,邪僻。

译文:

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
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赏析:

《大雅》全都是西周的作品,它们主要是应用于诸侯朝聘、贵族宴飨等典礼的乐歌,除了周厉王、幽王时期的几篇刺外,基本内容是歌功颂德。《旱麓》一诗是《大雅》的第五篇,与下一篇《思齐》、上一篇《棫朴》,都是赞颂周文王的乐歌。

关于诗的主旨,《毛诗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三家诗义同。什么叫受祖,唐孔颖达疏云: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这样的解释似乎不能令人满意。清魏源《诗古微》说是祭祖受福,差为得之。而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诗内容是咏歌文王之德,其《诗序辨说》又谓《序》大误,其曰百福干禄者,尤不成文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既斥《毛序》所说为梦呓,又不满《诗集传》语殊泛泛,认为此盖祭祀受福而言也,上篇(指《棫朴》)言作人(《棫朴》第四章有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之句),于祭祀见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见其极盛。其实方氏之说可谓《毛序》受祖说的别解,只是他对受祖的理解与孔颖达相同,所以对《毛序》有所误解而大加非难。《毛序》不误,但若以诠解的圆通程度论,不妨从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之说,将其视为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养人才的诗。

此诗全篇共六章,每章四句,以岂弟君子一句作为贯穿全篇的气脉。首章前两句以旱山山脚茂密的榛树楛树起兴,也带有比意。毛传解曰:言阴阳和,山薮殖,故君子得以干禄乐易。郑玄笺云: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润泽也。喻周邦之民独丰乐者,被其君德教。他们从君与民两方面申说,讲得都很透辟。后两句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如郑玄笺所说,意为君主以有乐易之德施于民,故其求禄亦得乐易,也就是说,因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乐平易。前事之因适为后事之果,语有深意。

第二章起开始触及祭祖受福的主题。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两句,玉之白与酒之黄,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由文字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极佳,姚际恒评之为华语(同上),当然是确切不移的。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忽然写起了飞鸢与跃鱼,章法结构显得摇曳多姿。鸢飞戾天,鱼跃在渊,表层语义极其明晰,但深层语义则不易索解。郑玄笺云:(鸢)飞而至天,喻恶人远去,不为民害也;鱼跳跃于渊中,喻民喜得所。但在注《礼记-中庸》所引这两句诗时,他竟又说:言圣人之德,至于天则鸢飞戾天,至于地则鱼跃于渊,是其明着于天地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讥之为随文解释,极是。但王氏书中认可的代表《鲁诗》说的汉王符《潜夫论-德化》所作的解释君子修其乐易之德,上及飞鸟,下及渊鱼,罔不欢忻悦豫,又况士庶而不仁者乎(释下面的遐不作人之人为仁),似乎也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既然王氏认为《棫朴》遐不作人一句中的作人是作养人材的意思,那么此诗中的遐不作人句自然说的也是培养人才之事,不当另释人为仁。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实际上说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思,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因此下面两句接下去写岂弟君子,遐不作人,也就是说和乐平易的君主不会不培养新人让他们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笔后收回,继续写祭祀的现场,清酒既载与第二章的黄流在中断而复接,决不是寻常闲笔。这儿写的是祭祀时的缩酒仪式,即斟酒于圭瓒,铺白茅于神位前,浇酒于茅上,酒渗入茅中,如神饮之。接下去的騂牡既备一句,写祭祀时宰杀作牺牲的牡牛献飨神灵。有牛的祭祀称太牢,只有猪、羊的祭祀称少牢,以太牢作祭,礼仪很隆重。第五章接写燔柴祭天之礼,人们将柞树棫树枝条砍下堆在祭台上作柴火,将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这样的君民,昊天上帝与祖宗先王在天之灵自然会有所劳矣,自然会赐以景福。

于是最后一章,在第一章、第三章之后三用比兴,以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比喻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邦之君民。葛藟之莫莫与榛楛之济济,一尾一首两用叠字词,也有呼应之妙。至于最后一句求福不回,解作求福不违背先祖之道(郑玄笺),或解作求福不以邪道(高诱注《吕氏春秋-知分》所引此诗),此已无关宏旨,不妨两存其说。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如梦令古诗原文,请您欣赏。

  • 关于王令的唯美语录

    车中坐着的人不是容景,而是一身锦裳华袍与容景年岁相差无几的年轻男子。男子姿容绝滟,青丝如墨,肤如玉,眉如黛,如仙人妙手鬼斧神工,又如聚集了远山青色春秋之花的所有精华织染,令凡是见到他的人,脑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玉质盖华”四个字。 放眼天下,能当得起“玉质盖华”这四个字的人,非东海国太子莫属。

  • 夏旱

    白居易夏旱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 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烁,况兹禾与黍。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 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

  • 王令 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

    《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 作者: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1、落更开:即还有开花者 2、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赏析: ...

  • 诗经 旱麓

    《诗经: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

  • [热]读《狼王梦》有感模板570字

    在烈日炎炎的暑假中,闲在家中的我情不自禁的又翻出了《狼王梦》这本小说,虽然我已经看了许多遍,但每当拿起这本书,我都爱不释手。狼是凶残、狡猾、冷酷的象征,但小说中的狼充满爱、不溺爱、很坚强、有理想。母狼紫岚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把一个孩子培养成狼王,在与猎狗的争斗中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五匹狼仔,然而其中...

  • 折桂令

    徐再思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赏析】 此词借一个相思女人的口吻,写出了恋...

  • 诗经 卢令

    《诗经: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注释: 1、卢:猎犬,大黑犬,是齐国田犬之名。令令:铃声 2、重:音虫。重环:子母环 3、鋂:音梅。重...

  • 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译文及注释】 1、飞镜:比喻中秋之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