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背得几首耳熟能详的诗词,学习阅读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的古诗词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诗经 访落,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诗经: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于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注释:

1、访:谋,商讨。落:始。止:语气词。
2、率:遵循。时:是,这。昭考:指武王。
3、悠:远。
4、艾:郑笺:艾,数也。我于是未有数。言远不可及也。马瑞辰《毛传笺通释》:《尔雅-释诂》:艾,历也。历,数也。历当读为阅历之历,笺释未有艾为未有数,犹有未有历也。
5、将:助。就:接近,趋向。
6、判涣:分散。
7、绍:继。
8、陟降:提升和贬谪。厥家:指群臣百官。
9、休:美。皇考:指武王。
10、明:勉。

译文:

即位之初国事商,路线政策依父王。
先王之道太精深,阅历未丰心惶惶。
纵有群臣来相助,犹恐闪失欠妥当。
登位年轻缺经验,家国多难真着忙。
惟遵先王的庭训,任贤黜佞肃朝纲。
父王英明又伟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赏析:

周武王为太子时,因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得以直接掌权,处理朝政,控制大局,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后又协助回归的文王征服西方诸侯,攻伐征战,亦老到内行。文王去世,武王即位,无惊无险,不仅局势平稳,而且国力迅速增强,一举完成灭纣革命,乃是水到渠成。

成王即位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武王于克殷后二年去世,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尚处孩提时期的成王根本无法填补,因此由武王之弟周公摄政辅佐。摄政只不过是通向新王正式治国的过渡,在这一过渡时期,周公不仅要日理万机,处理朝政,而且要逐步树立起新王即成王的天子权威,《访落》便反映出这种树立权威的努力。

《访落》创作时间,应是在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时。《毛诗序》云:《访落》,嗣王谋于庙也。这个朝先王之庙、谋于群臣之举,郑玄笺认为是在成王始即政时。孔颖达疏对这一时间所作的界定更为明确:此未堪家多难,文与《小毖》正同,但郑以此篇在居摄之前,《小毖》在致政之后。由于成王始即政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在继武王位之时,一是在周公摄政结束还政之时。郑笺用始即政是一个含混的时间概念,因此孔疏的明确界定十分必要。后世出现了因含混而生的歧解。如朱熹《诗集传》在《闵予小子》篇末云:此成王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指《访落》、《敬之》、《小毖》)放此。周时对亡父行三年之丧(期限为二十五月)礼,然则朱熹所说已不是始即政之际。还有学者认为《访落》作于周公还政之后,释家多难为管叔、蔡叔、武庚和淮夷之难,其理解与诗的原义大相径庭。可见,细读郑笺、孔疏以明确《访落》作时,于准确理解诗义至关重要。

新王权威的树立,关键在于诸侯的态度。先王在世,诸侯臣服;然先王去世,新王即位,以前臣服的诸侯未必全都视新王如先王。成王始即政,对诸侯的控制自然比不上武王时牢固,原先稳定的政治局面变得不那么稳定而处处隐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这也十分自然。帝王的更替,特别是幼弱的帝王取代成熟强大的帝王,给诸侯提供了权力再分配的机会,局势不稳的根源即在于此。使诸侯回到自己的牢固控制中来,便成为周王室必须面对的课题。当时周王室的象征是成王,而实际的掌权者则是摄政的周公,从这个意义上说,《访落》所体现的正是周公的思想,不过用成王的口气表达而已。

在《访落》中,成王诉说自己年幼,缺少治国经验,请求诸侯辅助,既陈实情,又表诚意。当然,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慑。诗中两提武王(昭考、皇考),两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慑即由此施出。

参与朝庙的诸侯均是受武王之封而得爵位的。身受恩惠,当报以忠诚,这是道义上的震慑;武王虽逝,他所建立的国家机器(包括强大的军队)仍在,这是力量上的震慑。

最有力的震慑是诗中表达的遵循武王之道的决心。如果说率时昭考还嫌泛泛,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就十分具体了。武王在伐纣前所作准备有一条立赏罚以记其功(《史记-周本纪》)与诗中上下、陟降相似,惟成王所处时局更为严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更为严厉。舜即位后曾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舜典》),这是成王可以效法,并可由辅佐他的周公实施的。

《访落》其实是一篇周王室决心巩固政权的宣言,是对武王之灵的宣誓,又是对诸侯的政策交代,真诚而不乏严厉,严厉而不失风度,周公也借此扯满了摄政的风帆。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延伸阅读

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再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译文及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诗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3、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嫦娥:比妙玉。《红楼梦》程高本作孀娥,只是寡妇的意思。以脂砚斋版本为准。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5、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贺的诗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这句是以诗的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赏析】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一样。
贾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为了证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二首不限韵的诗来咏他自己的实事。所以,这一次史湘云鼓未绝,而贾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诗句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的话也未见之于前人的作品。诗歌处处流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贾宝玉的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贾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的效果。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译文及注释】
我到洛阳拜访才子袁拾遗,他却获罪流放到大庾岭。听说那里梅花开得很早,哪里能比得上故乡洛阳的春色呢!
1、袁拾遗:作者的朋友,即第一句中的才子。
2、江岭:今江西省大余县和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处的大庾岭。
3、 流人:获罪而流放的人。

【赏析】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如今到了洛阳,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足以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自己的挚友呢。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诗经 硕鼠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1、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你。
2、顾:顾怜。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3、逝:用作誓。去:离开。
4、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
5、爱:乃。直:同值,代价。
6、劳:慰劳。
7、 号:感激。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 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心。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

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 有吃没有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舒适惬意的好日子。

人类不要小看鼠辈。跑是跑不掉的。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不需要对天指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

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djz525.com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唯美诗经句子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m.djz525.com/a/448408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诗经 般
下一篇 :诗经 载芟
  • 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再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译文及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译文及注释】 我到洛阳拜访才子袁拾遗,他却获罪流放到大庾岭。听说那里梅花开得很早,哪里能比得上故乡洛阳的春色呢! 1、袁...

  • 诗经名句,诗经名言名句大全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4、如切如磋,如...

  • 诗经关雎

    诗经关雎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 诗经爱情

    诗经爱情 1、《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

  • 诗经 北门

    《诗经: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

  • 诗经 清人

    《诗经: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注释: 1、清:郑国之邑,在...

  • 诗经 狡童

    《诗经: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注释: 1、狡童:狡猾的孩子。 2、维:因为。 3、息:安,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