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我们上学时候一定学习过一些诗词,阅读古典诗词,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诗经 唐风·扬之水”,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诗经: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注释:

1、扬:激扬。
2、凿凿:鲜明貌。
3、襮(勃):绣有黼文的衣领。
4、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5、既:已。君子:指桓叔。
6、云:语助词。
7、皓皓:洁白状。
8、绣:刺方领绣。鹄: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9、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10、命:政令。

译文: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鲜明。
想起了白衣衫红衣领,跟从你到那沃城一行。
既然见了桓叔这贤者,怎不从心底感到高兴。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冲得石块更洁白清幽。
想起白内衣和红绣领,跟从你到那鹄城一游。
既然见了桓叔这贵人,还有什么值得去忧愁。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晶莹。
当我听说将有机密令,怎么也不敢告诉别人。

赏析:

要说清楚这首,必须牵涉到当时的一段历史。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在当时是晋国的大邑,面积比晋都翼城(今山西翼城南)还要大。再加上桓叔好施德,颇得民心,势力逐渐强大,晋国之众归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过了七年,即公元前738年,晋大臣潘父杀死了晋昭侯,而欲迎立桓叔。当桓叔想入晋都时,晋人发兵进攻桓叔。桓叔抵挡不住,只得败回曲沃,潘父也被杀。作者有感于当时的这场政治斗争,在事发前夕写了这首诗。《毛诗序》云:《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将诗的创作背景交待得很明白。

后人对此诗的主旨和作者,有不同的意见,今人程俊英采严粲《诗缉》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之说,在《诗经译注》中认为这是一首揭发、告密晋大夫潘父和曲沃桓叔勾结搞政变阴谋的诗。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潘父而言,说这些本都是诸侯穿的服饰,而他也穿起诸侯的衣服,并进一步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潘父随从者之一,他是忠于昭公的。但今人蒋立甫认为这样理解,恐于全诗情调不合,他引陈奂《诗毛氏传疏》之语桓叔之盛强,实由昭侯之不能修道正国,故诗首句言乱本之所由成耳,认为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桓叔而言,是由衷地希望桓叔真正成为诸侯,他也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从叛者,但并不忠于昭公,而是站在桓叔一边的。宋朱熹的说法比较平稳,以为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是为桓叔。后沃盛强而晋微弱,国人将叛而归之,故作此诗(《诗集传》)。

蒋立甫之说似更合理。因为根据程俊英的说法,潘父与桓叔合力谋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开穿起诸侯的衣服去见桓叔。这等于泄密。而桓叔见其僭越之服,自然会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诸语,不可能是对潘父的一种描写,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对桓叔早日能成为诸侯的一种热切盼望。

诗以扬之水开篇,是一种起兴,并以此引出人物,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颇为巧妙。而诗的情节与内容,也随之层层推进,到最后才点出其将有政变事件发生的真相。所以,此诗在铺叙中始终有一种悬念在吸引着人,引人入胜。而白石凿凿(皓皓,粼粼)与下文的素衣、朱襮(绣)在颜色上亦产生既是贯连又是对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诗虽无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有一种紧张和担忧的心情,在《诗经》中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精选阅读

诗经 扬之水


《诗经: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注释:

1、扬:水流缓慢的样子。
2、束:捆扎。楚:荆条。
3、鲜;少,缺少。
4、女:同汝,你。
5、迂:同诳,意思是欺骗。
6、薪:柴。

译文:

河中之水缓缓流,成捆荆条冲不走。
没兄没弟没亲人,世间只有我和你。

别信他人的谗言,他们其实在骗你。
河中之水缓缓流,成捆柴禾冲不走。

没见没弟没亲人,世间只有我二人。
别信他人的谗言,他人的话不可信。

赏析:

常言说,亲如兄弟,情同手足。这话道出了人间至爱亲朋间的余情。人间最难得的,恐怕难以再有比这亲情更让人感到动心和珍贵的了。

可是,在生活的现实中,我们有时觉得最好的并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投合自己的人,奉承巴结自己的人。煮豆燃豆箕,用其骨热油的丑剧时有发生,这表明人间亲情有时会脆弱到一触即溃、亲朋反目为仇的地步。

这是一个千古怪圈:我们一方面企盼和珍视亲情,一方面又会在外部因素的引诱下亲手毁灭亲情;我们一方面相信他人是地狱,他人居心叵测,一方面又会把大灰狼当亲人而与自己真正的亲人疏离。

启发明明白白,但几千年前古人的感叹,在时光的流逝中似乎从未使人们清醒起来。肉食者们的倾轧且不必说,平民百姓也常有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想法。恐怕我们永远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诗经 终风


《诗经: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注释:

1、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疾风。
2、谑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
3、中心:心中。悼:伤心害怕。
4、霾(埋):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
5、惠:顺。
6、莫往莫来:不往来。
7、曀(义):阴云密布有风。
8、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
9、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
10、嚏(替):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11、曀曀:天阴暗貌。
12、虺(悔):形容雷声。
13、怀:思念。

译文:

狂风迅疾猛吹到,见我他就嘻嘻笑。
调戏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

狂风席卷扬尘埃,是否他肯顺心来。
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

狂风遮天又蔽地,不见太阳黑漆漆。
长夜醒着难入睡,想他不住打喷嚏。

天色阴沉黯无光,雷声轰隆开始响。
长夜醒着难入睡,但愿他能将我想。

赏析:

关于此的主旨,《毛诗序》说:《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认为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朱熹《诗集传》说: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认为庄姜受丈夫卫庄公欺侮而作。其实,这是写一位妇女被丈夫玩弄嘲笑后遭弃的诗,当出自民间歌谣,与庄姜无关。

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

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

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陈启源指出其比喻的特点:篇中取喻非一,曰终风曰暴,曰霾曰曀,曰阴曰雷,其昏惑乱常,狂易失心之态,难与一朝居(《毛诗稽古编》)。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诗经 凯风


《诗经: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1、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马瑞辰《毛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2、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
3、夭夭:树木嫩壮貌。
4、劬(渠):辛苦。劬劳:操劳。
5、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
6、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7、令:善。
8、爰(元):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
9、浚:卫国地名。
10、睍睆(现缓):犹间关,清和宛转的鸟鸣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
11、载:传载,载送。

译文: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
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
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
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美丽可爱的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
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赏析:

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显然有些牵强。而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现代诗人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这样比较宽泛的理解,似乎更稳妥一些。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诗的后二章寒泉、黄鸟作比兴,言寒泉在浚之下,犹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劳苦,言黄鸟犹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其自责也深矣(朱熹《诗集传》)。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亲的心。

诗中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钟惺评曰: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笔之工若此。(《启发诗经》)刘沅评曰:悱恻哀鸣,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蓼莪》皆千秋绝调。(《诗经恒解》)

古乐府《长歌行》为游子颂母之作,诗云:远游使心思,游子恋所生。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伫立望西河,泣下沾罗缨。命意遣辞全出于《凯风》。唐孟郊的五言古诗《游子吟》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也是脱胎于《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两句。蒋立甫指出:六朝以前的人替妇女作的挽词、诔文,甚至皇帝下的诏书,都常用凯风寒泉这个典故来代表母爱,直到宋代苏轼在《为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中,还有凯风吹尽棘有薪的句子。

想信您读完诗经 唐风·扬之水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唯美诗经句子,愿您喜欢。

  • 诗经 扬之水

    《诗经: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

  • 诗经 终风

    《诗经: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寤言不寐,愿言...

  • 诗经 凯风

    《诗经: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

  • 诗经 匪风

    《诗经:匪风》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 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 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 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注释: 1、匪:彼之借 2、...

  • 关于爱情的诗句:国风·唐风·绸缪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爱情的诗句:国风·唐风·绸缪》,供大家学习参考!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国风·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

  • 唐砖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1、我要大喜,大悲,大哀,大痛就是不要成为石头。师傅还问我:要做百十年的人,还是要做一万年的石头,微臣回答自然要做人,百万年的石头也不做。师傅甚是开心,摸着我的头念了一首诗:天上白玉京,九宫十二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2、书记吗,他就不是干活的,不管大小。反正后

  • 唐嫣

    唐嫣小编 1、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2、烦恼最小化,快乐最大化,我是会把快乐自动放大的一个人。 3、我想要一只容器,可以让我吐寂寞,我想要一只容器,可以让我吐心事!我需要一只容器,可以任意接纳我想要宣泄的!我庆幸我有这一只容器,在我憋屈

  • 寄唐生

    白居易寄唐生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