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歌在中国具有悠远历史的,家长会在孩子小时候交孩子读古诗,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此诗为叙事体。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指草堂。
2、秋高:秋深。
3、怒号:大声吼叫。号(ho):号叫
4、三重(ch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5、挂罥(jun):挂着,挂住。罥,挂。
6、长(chng):高。
7、沉塘坳(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8、老无力:年老体弱。
9、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10、入竹去:进入竹林。
11、呼不得:喝止不住;大声呼喊,未能制止。
12、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3、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为押韵念h):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14、布衾(qīn):棉被。衾:被子。
15、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16、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7、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8、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9、沾湿:潮湿不干。
20、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21、安得:如何能得到。
22、广厦(sh):宽敞的大屋。
23、大庇(b):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
24、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5、俱:都。
26、欢颜:喜笑颜开。
27、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28、突兀(w):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9、见(xin):通现,出现。
30、庐:茅房。
31、足:值得。

翻译: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渴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眠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但房顶雨漏像麻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而他人却安然无恙)也心甘情愿!

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段中共有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除此以外,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杜甫的《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为他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作者叹息的内容:1.自己的苦 2.周围人的苦 3.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第三段共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俄国着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杜甫 醉时歌


《醉时歌》

作者:杜甫

原文: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注释:

1、醉时歌:作品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2、衮衮:众多。台省:台是御史台,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当时中央枢要机构。
3、广文先生:指郑虔。因郑虔是广文馆博士。冷:清冷,冷落。
4、甲第:汉代达官贵人住宅有甲乙次第,所以说甲第。厌:饱足。
5、出:超出。羲皇:指伏羲氏,是传说中我国古代理想化的圣君。
6、屈宋:屈原和宋玉。
7、杜陵野客:杜甫自称。杜甫祖籍长安杜陵,他在长安时又曾在杜陵东南的少陵附近住过,所以自称杜陵野客,又称少陵野老。嗤:讥笑。
8、褐:粗布衣,古时穷人穿的衣服。
9、日籴:天天买粮,所以没有隔夜之粮。太仓:京师所设皇家粮仓。当时因长期下雨,米价很贵,于是发放太仓米十万石减价济贫,杜甫也以此为生。
10、时赴:经常去。郑老:郑虔比杜甫大一、二十岁,所以称他郑老。同襟期:意思是彼此的襟怀和性情相同。
11、相觅:互相寻找。
12、不复疑:得钱就买酒,不考虑其他生活问题。
13、忘形到尔汝:酒酣而兴奋得不分大小,称名道姓,毫无客套。
14、檐花:檐前落下的雨水在灯光映射下闪烁如花。
15、有鬼神:似有鬼神相助,即诗成若有神、诗应有神助的意思。
16、填沟壑:指死于贫困,弃尸沟壑。
17、相如:司马相如,西汉着名辞赋家。逸才:出众的才能。亲涤器: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在成都开了一间小酒店,卓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亲自洗涤食器。
18、子云:扬雄的字。投阁:王莽时,扬雄校书天禄阁,因别人牵连得罪,使者来收捕时,扬雄仓皇跳楼自杀,幸而没有摔死。
19、归去来:东晋陶渊明辞彭泽令归家时,曾赋《归去来辞》。
20、孔丘:孔子。盗跖:春秋时人,姓柳下,名跖,以盗为生,因而被称为盗跖。这句是诗人聊作自慰的解嘲之语,说无论是圣贤还是不肖之徒,最后都难免化为尘埃。

翻译:

无所事事的人个个身居高位,广文先生的官职却很清冷。豪门之家吃厌了米和肉,广文先生的饭食反而不足。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德高一代的人往往不得志,扬名万古却又有何用?

我杜陵野客更受人们讥笑,身穿粗布衣裳两鬓如丝。穷得天天在官仓买米五升,经常拜访郑老,我们胸襟默契。得了钱我们往来相见,买些好酒毫不迟疑。乐极忘形,呼唤我和你,痛饮的豪情真是我的老师!

深沉的清夜我们劝饮春酒,灯前闪烁的屋檐细雨如花落。狂欢高歌像有鬼神相助,哪知道人饿死还要填沟壑。司马相如有才能亲自洗食器,扬雄能识字终于要跳下天禄阁。

先生早些赋一篇《归去来》,免得瘠田茅屋长满青苔。儒术对我有什么用?孔丘、柳下跖都已化成尘埃。听了这些话,心里莫悲伤,我们生前相遇,把酒喝个畅快!

赏析: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六句。从开头到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八句是第一段。

第一段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和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衮衮,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却一个个相继飞黄腾达,而广文先生,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那些侯门显贵之家,精粮美肉已觉厌腻了,而广文先生连饭也吃不饱。这四句,一正一衬,排比式的对比鲜明而强烈,突出了官独冷和饭不足。后四句诗人以无限惋惜的心情为广文先生鸣不平。论道德,广文先生远出羲皇。论才学,广文先生抗行屈宋。然而,道德被举世推尊,仕途却总是坎坷;辞采虽能流芳百世,也解决不了生前的饥寒。

第二段从广文先生转到杜陵野客,写诗人和郑广文的忘年之交,二人像涸泉里的鱼,相濡以沫,交往频繁。时赴郑老同襟期和得钱即相觅,仇兆鳌注说,前句是杜甫去,后句是郑虔来。他们推心置腹、共叙怀抱,开怀畅饮,聊以解愁。

第三段六句是这首诗的高潮,前四句樽前放歌,悲慨突起,是神来之笔。后二句似宽慰,实愤激。司马相如是一代逸才,却曾亲自卖酒、洗涤食器;才气横溢的扬雄就更倒霉了,因刘棻获罪而被株连,逼得跳楼自杀。诗人似乎是用才士薄命的事例来安慰朋友,然而读者只要把才士的蹭蹬饥寒和首句诸公衮衮登台省连起来看,就可以感到诗笔的针砭力量。

末段六句,愤激中含有无可奈何之情。既然仕路坎坷,怀才不遇,那么儒术拿来也没有用了,孔丘和盗跖也可以等量齐观了。诗人像这样说,既是在评儒术,暗讽时政,又好像是在茫茫世路中的自解自慰,一笔而两面俱到。末联以痛饮作结,孔丘非师,聊依杜康,以旷达为愤激。

诸家评论这首诗,或者说悲壮,或者说豪宕,其实悲慨与豪放是兼而有之的,而以悲慨为主。普通的诗,要么是豪放易尽(一滚而下,没有含蓄),要么是悲慨不广(流于偏激)。杜甫的诗豪放而不失蕴藉,悲慨而无伤雅正,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

首段以对比起句,不但挠直为曲,而且造成排句气势,运笔如风。后四句两句一转,愈转感情愈烈,浩歌弥激烈。第二段接以缓调。前四句为七言诗句,后四句突然转为五言诗句,免去了板滞之感。而且短句促调,渐变轩昂,把诗情推向高潮。第三段先用四句描写痛饮情的场景,韵脚换为促、沉的入声字,所谓弦急知柱促,慷慨有余哀。而诗中杂有豪放的语句,所以没有衰飒气味。诗评家对这首诗推崇备至,说清夜以下,神来气来,千古独绝。清夜四句,惊天动地。(见《唐宋诗举要》引)但他们忽略了相如逸才、子云识字一联的警策、广大。这一联妙在以对句锁住奔流之势,而承上启下,连环双绾,过到下段使读者不觉。这一联与首段联系起来,便显得衮衮诸公可耻。实际上就是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所以说这首赠诗不是一般的叹老嗟卑、牢骚怨谤,而是伤时钦贤之作,诗人将激烈的郁结情绪用蕴藉的手法表现了出来。

末段又换平声韵,除不须一句外,句句用韵,慷慨高歌,显示出放逸傲岸的风度,使读者读起来,能沉浸其中而精神振荡。

杜甫 戏为六绝句


《戏为六绝句》

作者:杜甫

原文: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其四)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其五)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注释:

1、庾信:南北朝时期的着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2、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3、嗤点:讥笑、指责。
4、前贤: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5、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着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6、轻薄(b):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shěn):讥笑。
7、尔曹:你们这些人。
8、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9、翰墨:笔墨。
10、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11、龙文虎脊:喻瑰丽的文辞。
12、翡翠:鸟名。兰苕(tio):兰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13、掣(ch):拉,拽。
14、薄:小看,看不起,轻视。
15、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16、窃攀:内心里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驾:并车而行。这是诗人对轻薄文士说的:你们想与屈原、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齐、梁文风浮艳,重形式轻内容。这一句,诗人紧承上句说:如若不然,恐怕你们连齐梁文人还不如呢!
17、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18、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19、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20、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汝师:你的老师。

翻译:

(其一)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其二)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其三)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诗经》《楚辞》,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其四)

你们的才力应难以超越上述几位,现在谁成就能超出他们?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其五)

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其六)

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赏析: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注:指刘禹锡)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是能表现于其它诗体的,杜甫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的作品;也缺乏运用于管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显得情味盎然,如同和读者围炉闲话,剪烛谈心;无论是感慨唏嘘也好,或者嬉笑怒骂也好,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表现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中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着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六绝句》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这三首诗的用意很明显:第一首说,观人必须全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说,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应该恰如其分地给以评价,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学习。杜甫的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三首诗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第四首诗继续第三首诗意,对那些不负责任地胡乱糟蹋前贤现象的批评,指责这些人自己的作品不过是一些翡翠戏兰苕一般的货色,而没有掣鲸鱼于碧海那样的伟着。

不薄今人爱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作家。杜甫之所以爱古而不薄今,是从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发的。为邻,即引为同调之意。在杜甫看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词丽句不可废而不讲。更何况庾信、四杰除了清词丽句而外,尚有凌云健笔、龙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张兼收并蓄:力崇古调,兼取新声,古、今体诗并行不废。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但是,仅仅学习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一类的清词丽句,虽也能赏心悦目,但风格毕竟柔媚而浅薄;要想超越前人,必须以恢宏的气度,充分发挥才力,才能在严整的体格之中,表现出气韵飞动的巧妙;不为篇幅所困,不被声律所限,在法度之中保持从容,在规矩之外保持神明。要想达到这种艺术境界,杜甫认为只有窃攀屈宋。因为《楚辞》的精彩绝艳,它才会成为千古诗人尊崇的典范,由六朝而上一直追溯到屈原、宋玉,才能如刘勰所说: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文心雕龙辨骚》),不至于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而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说法不一。这里的前贤,是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递相祖述,意思是因袭成风。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伪体之所以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诗人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庾信的健笔凌云,四杰的江河万古,就在于此。反过来,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堆砌词藻,步齐、梁时期的后尘,固然是伪体;而一味模仿汉、魏时期古人的作品,也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是无所不学,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这话有好几层意思:只有无所不师,才能兼取众长;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不限于一家,虽然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诗人自己的创造性,这是第一层意思。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这是第二层意思。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弘扬和舍弃的地方,这是第三层意思。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创作出诗人自己的佳句,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六绝句》虽然主要是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他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诗人通过各种事例来总结出一系列的要点,将严正的笔意寄寓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中,娓娓道来,庄谐杂出。李重华说杜甫七绝别开异径,正在于此。明白了这一点,这组诗之所以标为《戏为六绝句》,读者也就不难理解了。

杜甫 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注释:

1、知章:贺知章,诗人,嗜酒,狂放不羁。
2、似乘船:醉后骑马,似坐船般摇摇晃晃。
3、眼花:醉眼昏花。
4、汝阳:汝阳王李琎。杜甫曾为其宾客。
5、始朝天:才去朝见天子。
6、曲车:酒车。
7、涎:口水。
8、左相:李适之。天宝元年为左丞相。
9、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以此形容李适之的豪饮之态。
10、乐圣:喜酒。古酒徒戏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
11、宗之:崔宗之。开元初史部尚书崔日用子与李白交情甚厚。
12、觞:酒杯。
13、白眼:晋阮能为青白眼,对拘守礼法的人以白眼相待,此借指崔宗之傲慢嫉俗的表情。
14、玉树:形容人清秀出尘。
15、苏晋:开元年间,任户部、史部侍郎、太子庶子。
16、长斋:长期戒斋。
17、逃禅:不遵守佛教戒律。
18、不上船:李白豪放嗜酒,蔑视权贵。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于白莲池,欲召李白写序,当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高力士遂扶其上船见皇帝。这里指李白酒后狂发,无视万乘之尊严。
19、张旭:着名书法家,善狂草,人称草圣。好酒。
20、脱帽露顶:李欣《赠张旭》: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写张旭醉时不拘形态的豪放之态。
21、如云烟:指张旭的书法变化多端、生动瑰奇。
22、焦遂:事迹不详。
23、卓然:独异样子。
24、惊四筵:使四座的人惊叹。

赏析:

诙谐幽默,别有情趣。子美独具慧眼,于各人特色中取其一二为之,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君仙画像图。酒仙酒鬼酒痴酒圣,于斯集聚。诗人妙手偶成,惟妙惟肖。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又主次分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彼此映照,风神独擅。贺知章醉态可拘,妆阳王嗜酒如命,李适之海量惊人,崔宗之倜傥不群,苏晋醉酒忘禅,太白斗酒百篇桀骜不驯,张旭酒入豪肠笔走经蛇,焦遂五斗方醉,雄谈阔论语惊四方。诗人用笔精炼,鬼斧神工,将八位酒中圣哲刻画得入理入微,不同凡响。

想信您读完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戏为之绝句杜甫,愿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m.djz525.com/a/448895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莲的诗词
下一篇 :屈原的诗
  • 杜甫 醉时歌

    《醉时歌》 作者:杜甫 原文: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

  • 杜甫 戏为六绝句

    《戏为六绝句》 作者:杜甫 原文: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 杜甫 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

  • 无名氏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作者:无名氏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

  •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作者:杜甫 原文: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

  • 为爱所等待的个性说说

    1、我还没有伟大到跟别的女人分享一个你。 2、当他不爱你了。你就是把整个心给他他都嫌弃有腥味。 3、朋友多有什么用没人理解你还是一样 4、好了遭人嫉妒,差了让人瞧不起。 5、不要太依赖一个人,因为依赖,所以期望;因为期望,所以失望。 6、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7、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我不是

  •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

    《夔州歌十绝句中巴之东巴东山》 作者:杜甫 原文: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赏析: 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

  •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 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