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总背得几首耳熟能详的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

此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品赏析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

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

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2003-03-31 16:24:15)

袁行霈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7、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诗经 杕杜·有杕之杜


《诗经:杕杜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
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
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
斯逝不至,而多为恤。
卜筮偕止,会言近止,
征夫迩止!

注释:

1、有:句首语助词,无义。杕:树木孤独貌。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2、睆:果实圆浑貌。实:果实。
3、靡:没有。盬:停止。
4、嗣:延长、延续。
5、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止:句尾语气词。
6、遑:闲暇。一说忙。
7、萋萋:草木茂盛貌。
8、陟:登山。
9、言:语助词,无义。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可入药。
10、忧:此为使动用法,使父母忧。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11、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幝(chǎn)幝:破败貌。
12、牡:公马。痯痯:疲劳貌。
13、匪:非。载:车子载运。
14、孔:很,大。疚:病痛。
15、期:预先约定时间。逝:过去。
16、恤:忧虑。
17、卜:以龟甲占吉凶。筮:以蓍草算卦。偕:合。
18、会言:合言,都说。一说会为聚合(离人相聚),言为语助词,无义。
19、迩:近。

译文:

孤零零的赤棠,枝头结满滚圆的果实。
王事没有止息,要延续我孤独的时日。
光阴已临十月,女子伤心之极,
远征的人想已闲逸。

孤零零的赤棠,叶子正繁茂翠碧。
王事没有止息,我心充满哀伤忧戚。
草木还那么萋萋,女子无限悲凄,
远征的人哪该可以归里。

登上那北山山顶,且去采摘枸杞。
王事没有止息,使我父母也忧愁不已。
檀木的役车已破,拉车的四马已疲,
远征的人该归来在即。

一辆辆车子没载着你回归,我忧心忡忡痛苦难耐。
预定时间已过你仍没到,我的忧郁如山如海。
求卜问筮结果一致,都说你回家指日可待,
远征的人离乡已近就要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妻子思念长年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歌,自《毛序》以来,古今没有什么异议。

诗分四章,每章七句。

第一章有杕之杜,有睆其实两句即以兴起首,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以兴起的两句与后边的内容有着某种情绪的关联:孤立的赤棠,象征着夫妻分处,彼此孤零;但孤立的赤棠尚能结出圆滚滚的果实,而分离的夫妻却不能尽其天性,故不能不睹物而兴感!

第三句以下,则赋叙其事:由于王家之事没有止息,丈夫不能回家。我的孤独时日还要延续下去。现在已是十月,一年又将过去,作为妻子的我,怎不因之而忧伤!这四句是直叙心意,后一句则来一曲折,想像男方,现在应该是有空闲了,可以腾出身来回家了。前三句是分离的忧伤,后一句是空想会聚的希望。前后相衬,反映其盼望团聚之殷切。

遑有解为忙的,那么意义正好相反,征夫正在忙着,那么还不可能回家,则体现出主人公某种程度的失望与懊丧。怀念亲夫感情深沉则是相同的。

第二章与第一章结构相似,意义相近。前二句也是以兴起。第二句的其叶萋萋,第五句的卉木萋止,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靠近,则可理解为杜叶尚未黄落,草色青青尚在,颇有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衣》)的珍惜年华之意。可是现在,王事没有结束,丈夫难以归来,眼看光阴虚度,青春浪掷,怎不悲伤!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离得稍远。则可理解为一年已经过去,四季周始,春天又已来到,杜叶又现萋萋,草木又呈葱翠,她自不免睹物兴情,忧思不绝。这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以乐景写哀,同一手法。愁人眼中,哀景能兴哀,乐景也能兴哀!所以末句征夫归止,并非一般的盼望,而是站在望夫石上问天的哀号:征夫啊,归来罢!

第三章起改用赋体。开头两句写登北山、采枸杞。郑笺云: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而采之,托有事以望君子。孔颖达疏云:杞木本非食菜而升北山以采之者,是托有事以望汝也。故此两句并非游离中心之句,而是深含怀亲望夫之情。

五、六、七三句,全为揣想之辞。檀车是檀木制作的役车,或者说是以檀木为轮的车。《魏风-伐檀》篇坎坎伐檀、坎坎伐辐、坎坎伐轮诸句可以印证。戍役时间那么久,想像所乘役车早已破旧,拉车的四马也已疲困,再也不能继续役作了。如以此为前提,则自然得出结论:征夫回家的日子不远了。有人认为幝幝与啴啴同义,是车声。这似乎听到了征夫归途中的车轮滚动的轧轧声,疲惫四马艰难奔跑的特特声,它同样反映出女方忧思劳瘁的情貌,不过想像中彼此的距离要比前说更近了。

第四章仍用赋体。第一句两个匪,是为了音节的需要,实际作用一个就行,即匪载来(车子没有载着你回来)。这是前章檀车三句的转折,前章以为还远,而实际则朝盼暮望就是不见载着你的车子到来。这四字与后来唐宋词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同一意境。第二句则是前三章伤、悲、忧的心情的发展,伤得悲得忧得成了大病!第三句期逝不至是承应第一句匪载匪来,第四句而多为恤是承应第二句忧心孔疚。这四句集中写忧郁、失望。而五、六、七三句又是一次转折,在失望中又获得一丝亮意:求卜问筮,卜筮结论一致,都说近了。这给失望枯干的心灵注入一丝滋润,征夫迩止,这是获得片时的安慰,寄希望于明天。

全诗感情真挚、深切,爱意专一恒久,体现古代妇女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情爱,当然也反映出长期的戍役给下民带来的痛苦。

对此诗主诉者是谁,说法颇不一致。《毛序》说:杕杜,劳还役也。这是说全诗是戍役者的口吻,是男思女。不论是女思男还是男思女,在诠释时都会遇到一些麻烦。如说女思男,则一、二、三章的我就没有男思女的解释来得直接。如说男思女,则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的女又较别扭;而三、四两章以男方口吻去解释,更难圆其说。变通的办法是将写男的方面继我时日、征夫遑止等句作为女方的猜想,或者将写女的方面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等句以及三、四两章当作男方的猜想去理解以求前后统一。但两者相较,似还以女思男较为通畅,而第三、四两章传统上亦从女思男角度去理解。

想信您读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真州绝句,愿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m.djz525.com/a/449155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夏的古诗
下一篇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品赏析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

  • 五言律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解释: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

  •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

  • 诗经 杕杜·有杕之杜

    《诗经:杕杜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 征夫归止...

  •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 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锦里春光空烂熳, 瑶墀侍臣已冥莫。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

  •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

  • 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 ...

  •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及注释】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 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