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阅读古诗词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您收藏了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渡易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①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②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宝刀、宝剑。
③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④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⑤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⑥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
昨天夜里,并刀在匣子发出愤懑、郁结的声音,燕赵这一带自古多义士,慷慨悲歌,意气难平。
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
赏析
明末的诗人,生逢异族入侵之时,面临国破家亡的严重威胁,凡有点民族感情的,都该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样下笔成诗,如何抒情达意,却也有高下之分。
怀古诗不同于咏史诗那样歌咏史实或以诗论史,而是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即所谓“言近旨远”。此诗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可入司空图《诗品》所言“悲概”一类。
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志由物显,报国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鸣来展现,虽壮怀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论,粗犷叫器。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战刀以锋利著称于世,人们称为“并刀”。它真的“昨夜”铿然有声作“匣中鸣”么?诗人一开章暗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刀剑录》也说,乌孤宝刀“有敌至,必鸣”。近代鉴湖女侠秋瑾也用过这个典故,“昨夜龙泉壁上鸣”。这不明明是借身边佩刀来表达抗敌救国的强烈愿望?“燕赵”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包括河北、山西一带地区。诗题中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荆轲、高渐离这些英雄豪侠!诗人说“悲歌最不平”,意思是:他们热血刚肠,疾恶如仇,面对强敌,敢于拔剑而起,还不是因为心头块垒难平?
《经世编序》里说,陈子龙“自幼读书,不好章句,喜论当世之故”。年轻时与夏允彝等缔结“畿社”,企图匡救时弊。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中进士,如今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抗敌御侮的决心,匡时济世的夙愿,交织成巨大的精神原动力。今天途经“燕赵”旧地,枨触起荆轲的往事,怎能不使他沸腾起一腔热血,急于投入战斗,效命疆场呢?
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
诗人出语犹如悲叹,又绝非无病呻吟,庸人自扰。崇祯以来,后金已先后于1629年(崇祯二年)、1634年(崇祯七年)、1636年(崇祯九年)三次入关犯境,进逼北京郊区,诗人《辽事杂诗》之一的“十载三逢敌骑来”即指此国难。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命运的陈子龙,已经预感到不久将会有国破家亡的惨祸了,“可怜”二字下得正好。
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为它唱挽歌;可是,诗人为之倡导的大敌当前,敢于英勇赴死的荆轲式英雄主义精神非常值得后来者珍视。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延伸阅读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赏析
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勇士荆轲刺秦王壮举的追思和怀念,同时将心中勇士离别家国时的悲壮画面与现实的情景相映讨,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怀古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严酷现实既不满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易水歌》
作者: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
1、萧萧:指风声。
2、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
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
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
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赏析:
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
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
这首诗语言十分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对荆轲的行为,自古以来评价不一。有人说荆轲是舍生取义的壮士,有人说他是微不足道的亡命徒,还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的恐怖分子。
想信您读完渡易水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djz525.com小编推出了专题伤感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愿您喜欢。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赏析 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勇士荆轲刺秦王壮举的追思和怀念,同时将心中勇士离别家国时的悲壮画面与现实的情景相映讨,更加突出了作...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及注释】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1、易水:也称...
1、但愿时间只咬掉我坚硬的外壳,吃不掉我柔软的心。 2、爱情不是短暂的占有,而是永恒的守护。 3、世界上总是有那么几个傻瓜,一直在等那些没有结局的结局。 4、我们都在失去,失去金钱,失去亲人,失去朋友,也许当你不小心的时候也会将自己失去掉,失去直观上看是悲悯的,实际上是很多的事情当去面对的时候是无法
《易水歌》 作者: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 1、萧萧:指风声。 2、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
乐府青阳渡 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 上有并头莲。 【译文及注释】 青青的荷叶盖住了盈盈绿水, 芙蓉穿上了红衣服。 水下有连成线的藕, 上面有大头莲子。 ...
杜甫白沙渡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及注释】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及注释】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