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绝句古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诗词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会专门去学习古诗词,阅读古典诗词,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你的脑海中对那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念念不忘?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赏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djz525.com更多绝句古诗延伸阅读

洛桥晚望


孟郊 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译文及注释】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1、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2、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3、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赏析】

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写人行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视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欧阳修 晚泊岳阳


《晚泊岳阳》

作者: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释:

1、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2、清辉:皎洁的月光。
2、一阕:一首乐曲。

翻译:

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
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
闲卧舟中。
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
可是江面云水茫茫,
前路又在何方呢?
夜深月亮洒下清辉,
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
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
其中感情体味不尽,
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赏析:

本诗三处写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作伴;第五句用拟人的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做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被贬夷陵途中,隐含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思。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的开头融化张继和孟浩然这四个名句的意境。至于城里钟鸣鼎食之家的欢乐,和自己城外孤舟上羁旅之苦况,那就不必明说了。

接下先写在大江阔千里,孤舟四无邻的空旷江面上,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诗人也许想起张弱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也许想起白居易的绕船明月江水寒,也许想起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然后再写江面上云水苍茫,连航道也分不清了。心情抑郁的诗人不由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起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明月,面对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敢问路在何方?!

第五句写深夜,在江天一色无纤尘下浩月千里,静影沉璧。明月随人来远浦,这不是自己写的诗句吗?想不到今天晚上又再一次来到这种境界中。突然,水面上传来了一阵渔人的歌声,虽然不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也没有范老前辈《岳阳楼记》中的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却不乏王维欲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那种意境。王维在写这一联诗时,用的不就是《楚辞渔父》的典故吗?目送轻舟短棹去如飞后,诗人又吟起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及注释】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
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
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阳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