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想必大家都用过一两句诗吧,诗句其实是诗词中的一句。诗词起源久远,它起源于先秦,后鼎盛于唐代。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那么,你有没有收藏过几句诗句呢?下面是励志的句子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干净治愈的形容重阳节的古代诗句”,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去日重阳后,前程菊正芳。行车辗秋岳,落叶坠寒霜。 ——贾岛《送友人如边》
2.重阳无雨慰农家,我亦闲行野水涯。——邵宝《九日与诸生适南野》
3.百年剩几重阳日,万事都无一称心。——方回《九月初四日大风雨近重阳无酒夜成二首•怕见秋深秋又深》
4.老去悲秋人转瘦,更异乡重九。——赵长卿《醉花阴•老去悲秋人转瘦》
5.未知千古龙山下,有此重阳盛事哉。——项安世《续闻李季章提刑舟到用前韵迎之》
6.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重阳还又到》
7.菊径重阳酒,梅花雪后天。——方岳《山居十首•其六》
8.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司空图《重阳阻雨》
9.已近重阳更晴旱,潘郎佳句亦虚传。——方回《社后复晴》
10.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11.政恐登高枉断肠,今年恰值雨重阳。——方回《辛丑九日五首•政恐登高枉断肠》
12.饯送重阳后,荣归上巳时。——魏野《送臧奎赴举》
13.便觉重阳近,还成一舸游。——赵蕃《舟中雨作》
14.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15.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
16.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17.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途独倚楼。——戴良《九日感伤》
18.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戎昱《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
19.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羊士谔《寄裴校书》
20.正去重阳近,吟秋意未阑。——朱庆馀《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
21.浪说闲居爱重九,黄花应笑白头翁。——黄庭坚《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二首•病来孤负鸬鹚杓》
22.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免憔悴东篱,冷烟寒雨。——柳永《受恩深•雅致装庭宇》
23.长来逢九日,难与菊花别。 ——李端《九日赠司空文明》
24.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25.今年快活好重阳,君相都俞尽主张。——吴潜《寄丁丞相》
26.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 ——李端《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27.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28.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29.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30.陶潜懒慢闭柴关,九日餐英自解颜。——谢榛《九日过王叔野无菊》
31.逢人提菊卖,方省是重阳。——方岳《九日•逢人提菊卖》
32.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赵嘏《重阳》
33.遥知重阳酒,白羽落黄菊。——苏轼《和王晋卿》
34.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5.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36.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张养浩《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可》
37.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8.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王绩《北山》
39.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赵彦昭《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40.年年岁岁登高节,欢事旋成空。——晏几道《武陵春•九日黄花如有意》
41.身是闲人新病愈,剩移霜菊待重阳。——陆游《书喜•今年端的是丰穰》
42.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卓文君《怨郎诗》
43.愿献重阳寿,承欢万岁馀。——郑愔《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44.重阳过了元不知,犹有黄花三两枝。——杨万里《和沈子寿还朝天集之韵》
45.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赵蕃《九日题越州光孝观壁》
46.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47.阳德重重在初四,不须九日是重阳。——杨万里《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少阳拜赐太阳旁》
48.重阳无半月,尚泥菊花不?——陆游《病小减复作•晨粥半茶碗》
49.多病多忧欺此老,半醒半醉了重阳。——方回《庚寅》
50.重阳佳辰可虚辱,橙香蟹肥家酿熟。——陈造《招郑良佐》
51.岩花不趁中秋约,篱菊齐供九日看。——钱时《九日融堂池上》
52.浊酒闷人聊饮湿,小楼携客准登高。——刘克庄《九日二首•戏马呼鹰盖世豪》
djz525.com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九日(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9、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10、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1、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2、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13、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4、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5、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6、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7、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9、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0、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1、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3、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4、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5、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26、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7、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8、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29、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0、绿杯红袖趁重阳。——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31、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32、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3、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4、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35、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36、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7、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8、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39、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40、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1、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4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43、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44、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45、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46、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47、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49、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0、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51、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52、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53、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54、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55、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写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平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晏几道的“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阮郎归》)等等写出了重阳赏菊簪花的情思情趣。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丝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词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929年的《采桑子·重阳》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读了“干净治愈的形容重阳节的古代诗句摘录(52条)”,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djz525.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重阳节古诗句,祝您开心愉快!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写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平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
1、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重阳节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1.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2.倒照秦眉天镜古。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4.晚酣留客舞,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27.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28.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66.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67.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