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参考]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集锦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篇1】

一位举世闻名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部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是围绕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华西里四大贵族的家庭生活展开的。记载了1820x年至1820x年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与亚历山大统治下的俄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取得的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性格内向、意志坚定的安德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的彼埃尔,缺少实际活动的能力,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其中,有两个人物特别耐人寻味,他们的性格变化得非常快。彼埃尔---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和社交界的宠儿。获得遗产后的彼埃尔一开始贪图享受,后来献身于慈善事业,最后又想当兵打仗。娜塔莎----罗斯托夫公爵的女儿,她起初喜欢保尔.康斯基的儿子---英勇善战的安德烈,后来又爱上了阿那托里,最后又跟彼埃尔结婚。

《战争与和平》让我第一次感悟到:生命是多么宝贵!和平是多么重要!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得幸福!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6

俄国作家列·托尔斯泰有三部影响世界的名作,其中一部便是《战争与和平》,它被誉为“一部史诗般的巨作”。托尔斯泰在最后对历史、民族的总结中,提出了这样一句话:历史是一门关于各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的生活学问。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主题——战争与和平的精华之处。

是什么使得这本书魅力四射?从1805年抵抗拿破仑侵略的俄奥联军到1812年俄国反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从1805年彼得堡安逸的宫廷生活到1812年莫斯科居民的大逃亡,作者通过对真实的人物如亚历山大一世、拿破仑、库图佐夫和虚构的四大家族罗斯托夫、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和瓦西里等的故事的描写,再现了俄国历史上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讴歌了俄罗斯民族为保家卫国而战斗的伟大精神。

从故事一开始,战争与和平这两条线索就“和谐”地交替进行着,到1812年,这两条主线就明显地交融在一起了:彼得堡的宫廷正在举办沙龙宴会时,莫斯科的居民正从将要被炸毁的城市逃出…。。作品有着许多类似这样的场景描写,在让人影响深刻的同时,也不断地催人思考。当战争平息下来几年之后,我们仍然能从“和平”这根线条中隐隐看到残留的战争的影子。

战争的场面经过精工描写变得活生生起来,战士们在战场上的奔跑厮杀,简直让我喘不过气来。贵族伯爵皮埃尔·别祖霍夫看到早晨的雾气笼罩着灌木丛,忍不住赞叹这般美景,和平时期司空见惯的景色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竟然是那么难得!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战争期间,人们开始真正懂得珍惜一切事物:亲人、粮食、风景……战争使得和平时代的一切梦幻主义者变成了现实主义者。

我发现在作品中,不管是俄军战士们用生命换取的一场场胜利,执着地捍卫自己的国土;还是法军突破俄军的一道道防线,直逼莫斯科的军事行动。交战双方都是打着“效忠皇帝、振兴民族”的旗号的。在那时的俄国,亚历山大所到之处民众一片欢呼,在小说中,当尼古拉和别佳·罗斯托夫见到沙皇时激动万分,觉得自己就算战死沙场也是值得的了。而在法国,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的统治之后不久,拿破仑又称帝了,法军也是打着皇帝和民族的旗号到处征讨的。实际上,历史书上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也是正面居多,在我眼中,战争的性质由此变得相当复杂。

托尔斯泰把历史的进程比作“推动人类进步的神秘力量”,这个力量不能用“好”与“不好”来评定,而且这股“神秘力量”往往会使一个民族驶入暗无天日的黑洞,在这股神秘力量面前,你会看不清方向,你会无法招架,希特勒时期的德国即使如此。这股神秘力量还会淘汰落后的制度,欧洲文艺复兴、中国辛亥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这些进程并非都是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的,但其进程都堪称惊心动魄。

既然托尔斯泰是以“抽象”的形式描写战争与和平这两个宏大的主题,那么我也学着抽象地思考:在战争时期,和平是抽象化了的;在和平时期,战争也会被抽象化。

历史却往往都不是这样。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篇2】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800字

读了《战争与和平》我感叹万分。这些故事都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长篇小说,反映了从1805年到1820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对四大家庭和各种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俄国当时的状况和社会风貌。在这本书中,人物非常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里的战争是指1805年到1812年间俄罗斯与法兰西之间断断续续的战争,直到彻底击退拿破仑。和平是指这段时间里俄国社会的生活,从贵族的舞会、出猎,到士兵战斗生活和农民的日常生活。

战争是个令人恐惧的词。人类现在的和平都是靠战争换来的,所以要珍惜现在的和平。从书中我我感受到了俄国人的卫国精神,人民都愿意参军作出自己的贡献,百家笔记网是俄国人的智慧在战争中才能以少胜多。生活在这个时代,看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看战争的残酷与可怕,看人类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让人惊心动魄。战争的来源是野心和利益,所以收起贪婪的心,珍惜现在美好的日子。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现在的我是幸福快乐的,没有硝烟,没有火药。看完这本书,我习惯性地看向窗外,脑子里还闪现着生动的故事情节,我感受到了赤裸裸地刻画出来的贵族的贪婪和智慧。在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中,都经历了一场战争与和平的洗礼。

读了这本书,其中在炸毁桥那一段令我感触最深:

一个将军问一个士兵:“桥炸毁了吗?”

士兵回答:“炸毁了。”

将军又问士兵:“代价多少?”

“不值一提,只不过两伤一亡”,士兵轻描淡写地说道。

以前,我觉得战争其实不算坏,因为战争可以抢其他国家的土地,还可以增加威名。可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因为当土地上空飘着硝烟时,就意味着有人会背进离乡,有人会食不果腹,有人将随时会牺牲。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和平,多么可贵,是多么神圣的一个词。

争当新时代好队员,我愿当一名好队员,戴上红领巾和大家一起珍惜和平,守护和平,远离战争。要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是靠战争,而是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篇3】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篇4】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撰写的《战争与和平》,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以儿女情长衬托出法俄战争,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xx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社会领域,非常值得回味,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这部著作。

小说描写的是:俄罗斯的罗斯泰尔伯爵的女儿娜塔沙美若天仙,在一次舞会上和一位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相爱。可是,不久后法俄战争爆发,安德烈奔赴沙场,最终负伤身亡。娜塔沙悲痛欲绝,在别人的劝说下无奈改嫁。此时,在俄国人民的打击下,法军溃败。俄国有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景象。这本书充分地表现出俄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读了《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我感触异常深刻:主人公安德烈忠心报国,最终为国捐躯,他的爱国情怀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安德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终身长眠于九泉之下,守护着自己的.祖国。娜塔沙天真善良,十分纯洁。彼埃尔善良真诚,凭着继承的遗产成了上流社会的瞩目人物,可他并不像其他贵族,坚强与邪恶作斗争……这本书真是把那时候的俄国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的淋漓尽致。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主要写清了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作者将“战争”与和平两种生活、两条线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阔宏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柱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和平是怎么来的,是那么多不怕死、不怕难,勇于拼搏的战士们为我们搏的,用什么去搏的?那就是他们的鲜血、他们的生命。

我愿是一名使者,使各国消战争,愿是一只和平鸽,带着和平的飞向四面八方!在我看来作者的一些思想,我还不懂,不过,我知道,我们要拥有一颗心,一颗爱国的心,一颗和平的心。

看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战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拼搏,不敢去夺取和平,失败的不要紧,受伤了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千千万万的人对你期望啊。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篇5】

最近,我阅读了《战争与和平》,这是一本讲述战争背景的书籍,描写了四大贵族在战争中仍然享受着和平和宁静的生活,他们希望在战争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战功,获得荣耀,而底层的俄国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光是俄国,即便是发动了战争的法国,受害的也是底层老百姓,托尔斯泰用战争与和平的不同生活状态来表达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拿破仑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个人,他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但他发动的战争也对人类带来了灾难,总之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身上,会体现出才华与罪恶。1805年,拿破仑发动了战争,俄国也引燃了战火,当战争来临时,俄国的贵族与底层人民都奋起反抗,只不过大多数贵族是为了荣誉和战功,老百姓则是为了保家卫国。战后不管胜负如何,上层人士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跳着快乐的舞步。但是在这场卫国战争中,俄国贵族的青年们也有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他们接触了欧洲文明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思想正在发生改变。

纵观全世界的战争,受伤的永远是底层的人民,他们付出生命去参加战斗,死后不过是一具枯骨,无人理会和纪念,时过境迁变消失在历史的场合中,而那些靠战争建立了功勋的人,世世代代享受着功绩和荣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这是不公的。

通过卫国战争的胜利,托尔斯泰也表达了对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各方人民的怜悯之心,他是一位有博爱观念的作家。读后感。俄国人民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和和爱国热情,被史书称赞,也表现出了俄国人民这种顽强的性格和斗志,是任何民族都打不垮的。

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背景中,俄国还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当西方文明的资本主义渗透进来时,他们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一个大国仍然要被强大的小国冲击和压迫,当然这也给俄国的社会进步带来了契机。

我们珍惜和平,享受着和平带来了幸福生活,而我们也要为保护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中年时期的作品,这部长达130多万字的煌煌巨著一发表就受到普遍的赞誉。小说是以1812年卫国战争(编者注:距今近210年)为中心的一部宏伟的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描写并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作品的灵魂),写出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和气质,展现出俄国的社会风貌,是俄罗斯民族绚丽的历史画卷。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篇6】

砰一声炮响打破了莫斯科郊外晚上的宁静:风不再轻声地歌唱,它在呻吟;水面的银盘不再圆满,它碎满一池,留下的这是在水面中漂浮的残渣;姑娘不再欢笑,她在山上点起一盏明灯,等待着前去战线的他回来......

列夫托尔斯泰在这本书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法国的拿破仑军队征服了整个欧洲,法军士气高涨,把矛头指向了沙俄远东最强大的敌人沙俄,但俄国在腐朽的农奴主义的统治下,应对法军的突袭溃不成军。过不了几天,战线就推到了莫斯科的城墙之下。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所说的这一幕。但是俄国民众同仇敌忾,农人、贵族、军队团结一致,最终经过场艰苦的战争,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收复的了西面的失地,并且将他们赶出了俄国。

战争与和平,两者天差地别。但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俄国的卫国战争中是为了祖国的和平:农民的参战并不是为了得到钱财,而是为了能有一片土地,种自己想种的作物;手工业者参战并不是为了名誉,而是为了有一千工厂可以让他们做出让世间惊叹的精美作品;学者参战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得到国家的重视,而是希望成千上万像自己的人可以有一间宁静的书房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学问;参战的贵族也不在少数,他们在战前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多到数不完的财产,要无限的空间,无限的资源可以供他们取乐。即使俄国战败了,他们投降,依然也可以有着之前的社会待遇,但是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祖国的颜面,他们毅然拔刀上马前往前线参战。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和平,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能让祖国有更好的环境发展,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能让祖国脱离侵略者的侵扰。

不过我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话中也存在着一些错误,我觉得,应该把这句话改成:卫国的战争的目的才是为了和平。拿破仑发动了战争,带来的是不和平笼罩下的灾难,欧洲诸国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因为此次大战而妻离子散,也有多少的不朽的建筑在炮火中成了断壁残垣。发动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战争无论对于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都是一场巨大的浩劫,不过阻止战争的也只能是战争。

阻止战争的战争的成功我认为有这几点因素:一,有一个好的领导,当时的抗法总司令是俄国的一位大将,不过年事已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次他带领着俄国人民,以战略性的撤退,决定性的扫扑,抵挡住了法国的攻击。二是人民极高的团结度,互帮互助:例如文中的皮埃尔看到弱小被欺负和法军军官,勇敢对抗,最终落为俘虏。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和平的状态之中。我们之所以能处在和平的状态中,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强大的威武之师,保护着我们的安全,让我们能在这片和平的土地上发展。但是,这世界上人要一些国家处在不和平的环境之中,生存都很艰难,和平是奢望,发展难以望见。

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让全世界能跟中国一样走进新时代,一个和平的,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篇7】

《战争与和平》我将从娜塔莎和安德烈的爱情说起。这也是贯穿整本书的一个主线。娜塔莎和安德烈相遇的时候,正是安德烈刚婚姻和情感正处在低谷的时候。

青春洋溢的娜塔莎,对安德烈是一见钟情。因为安德烈身上有着严肃、不苟言笑、成熟且克制的特质,这些特质是她父亲、哥哥、鲍里斯、彼埃尔身上没有的。

在娜塔莎看来,探索这样男人的内心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而娜塔莎吸引安德烈的,是她的纯真,这个品质是他的前妻和整个上流社会,都不具有的。

在安德烈眼里,娜塔莎带给他的是“幸福、希望、光明”。

然而,娜塔莎和安德烈的爱情,一开始就是不等的。从一见钟情开始,娜塔莎就是以一种崇拜的眼光来仰慕安德烈的,认为安德烈是“连我父亲都尊敬的聪明人”。在没遇到安德烈之前,娜塔莎非常自信,而且样样精通,比如跳舞、骑马、唱歌。然而在遇到安德烈之后,娜塔莎开始变得不自信,不确定安德烈是否喜欢她擅长的东西,害怕自己达不到安德烈的要求。但是,娜塔莎的这种心理感情变化,安德烈并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娜塔莎是第一恋爱,和他的思维不在一个层次上。

经过妻子逝去和情感失败的安德烈,对待感情,习惯于克制。在面对娜塔莎的炽热感情时,安德烈先是让娜塔莎苦苦等待三个星期,好不容易见了一次面,他又打算,为了娜塔莎的名誉,让娜塔莎等一年在看两个人是否合适。

其实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娜塔莎想要的是一份炙热的恋爱,而安德烈要的是一份由爱情开始到婚姻。在他们这段感情里,两个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作文无论是让娜塔莎等待一个星期,还是等待一年,都是安德烈在做决定,丝毫没有在乎和问过娜塔莎内心的真实想法。之所以安德烈这么做决定,是因为,上一段婚姻的失败,他害怕自己会重蹈覆辙。他坚持不把婚约公开,不举行订婚仪式,说明他对娜塔莎没有信心,对这段感情没有信心。

他内心深处自私地认为,如果娜塔莎真的要退婚,他不至于成为整个上流社会的笑柄。表面上他是给娜塔莎自由,实际上他爱惜名声。

当他多娜塔莎说要等一年,娜塔莎激动地说:“一年!这办不到!”

但安德烈却不知道娜塔莎为什么反应这么激烈,还问“怎么了?为什么要哭呢?”

他不仅没有理解娜塔莎的眼泪,而且还加深了对她软弱幼稚的担心。他甚至走之前会说:“我走以后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您可能会不再爱我……”

这种心理暗示,表明了安德烈对这段恋爱的不自信。

我想,“等待一年”的约期,不仅是安德烈让娜塔莎更了解自己,也是对娜塔莎的考验。最终,两人的爱情,并没能经受住时间和世事的考验,最终以分手告终。

安德烈和娜塔莎的爱情,让我想到一句话,不要考验爱情,因为它根本经不起考验。

爱情是要真诚,相互信任的,而不是靠测试出来。因为,人总会成长,心也会变化,爱情再美好,也抵不住时间的风吹日晒。真正的爱情,要懂得珍惜:没有谁和谁是天生就注定在一起的。

一辈子其实不长,能遇到心爱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事,为何不紧握着他的手呢。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不丢人。一颗心需要去温暖另一颗心,坦诚相待,这样才可以幸福。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篇8】

一位举世闻名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部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是围绕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华西里四大贵族的家庭生活展开的。记载了1805年至1820年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与亚历山大统治下的俄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取得的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性格内向、意志坚定的安德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的彼埃尔,缺少实际活动的能力,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裸露身体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其中,有两个人物特别耐人寻味,他们的性格变化得非常快。彼埃尔——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和社交界的宠儿。获得遗产后的彼埃尔一开始贪图享受,后来献身于慈善事业,最后又想当兵打仗。娜塔莎——罗斯托夫公爵的女儿,她起初喜欢保尔康斯基的儿子——英勇善战的安德烈,后来又爱上了阿那托里,最后又跟彼埃尔结婚。

《战争与和平》让我第一次感悟到:生命是多么宝贵!和平是多么重要!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得幸福!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例

    如何能写好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呢?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通常会在内心产生一些触动。为了方便您整理以下信息:“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我希望能够准确表达我对这部作品的感受。...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以下是励志的句子小编精心为您编撰的一些"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相关内容,让我深感震撼。我们撰写读后感的目的也是希望深入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优秀作品模板应该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呢?下面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资源供您参考!...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篇名为“《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的网络文章,文笔流畅,观点犀利。读书是修炼内心的过程,这篇作品让我领悟到很多新的想法。读后感应该既包含整体概括,又有具体细节,条理清晰。相信您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也会有很多收获!...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合集6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合集6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在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世界名著给我了新的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一本世界名著,是列夫托尔斯...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系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系列,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一、 书中258-259页的“亲人接到彼嘉死亡消息”的描写,使我深深感到彼嘉的亲人是那么地痛苦,战争是多么的残酷...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系列6篇)

    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战争与和平读后感精选”。读后感是感性的,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技巧,完成了作品的阅读,我们的内心也会备受感动。此时可以专门去写一篇读后感,来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 《战争与和平》

    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3、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4、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

  •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通用6篇

    范文越来越被大家重视起来,范文的作用是提供了一种写作方法,范文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墨呢?以下为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读战争与和平有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