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谈起影视作品里的情节,我们总会感慨万千。这时候我们可以把他们记录下来,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以下的“202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主题相关内容,是励志的句子小编特意整理的,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篇1】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高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人文课时,看了大致两集的《舌尖上的中国》。我是个比较喜欢看记录片的人,觉得纪录片能够带人走进一个新的世界,拓展人的知识,甚至还能够给人以发省。课堂上看了两集,觉得很不错,于是回寝室后,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将这部纪录片看完了,下面说一下我的感受。

整个纪录片分为七集,也就是从七个部分来进行解说中国美食。该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在整部片中,介绍了松茸、笋、水稻、糜子、小麦、青稞、芋头、紫菜、海参、海胆等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食材,介绍了古老中国人传下来的食品保存方法,介绍了中国人是如何烹饪的,如何使普通的食物色香味俱全。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不同,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器。中国的烹饪技术又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重要创造,更是中国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酸甜苦辣咸是中国人所不可缺少的调味料,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调味料,解密了中国人高超的烹饪和调味技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性格。

同时,在介绍食物的同时,摄像机也不忘拍摄一下美食出产地的独特风情,记录下当地人在采摘粮食时的欢乐笑脸。往往就是那一句简单的话,一张纯朴的笑脸,向世人展示出了中国人所特有的气质和品性;就是那样一个无技术性的镜头画面,展示出了中华大地的独特美景。

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母体,是哺育人类,延续人类中华五千年历史的重要载体。依靠土地生存的中国人在利用自然的时候,并非一味的撷取,而是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既是土地上的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也是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也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的纯朴心性。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普通的'中国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是如何战胜环境,如何的发挥创造性开拓出土地,种出累累的果实。尽管现在已经有了现代化的食品保存方式,但腌鱼腌肉、泡菜、醋、酱油、米酒等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传统的农耕时代,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传统的中国人对食品保存的所发挥出来的伟大智慧。

该片在呈现中国美食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和农业多样性的样貌同时,也讲述了中国人为了食物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片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哪里有绿色的生机,哪里就有天与人的和谐。这是一句朴素却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贵州下尧村至今依然播撒着祖先留下的糯种,他们在梯田里放鱼和鸭子,鸭子以稻苗上的虫子为食,是天然的杀虫工具,鸭子的粪便既可以作为肥料,又可以作为鱼的饲料。糯稻、鸭子、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互依存生长。这种近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出的绝妙食材,既优良又清洁,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成果。下尧村人用天然的植物为糯稻染色正是中国人善于利用自然的智慧的表现。北京的贵春在屋顶上弄了一片菜地,这说起来似乎是一件不可能有结果的事,但事实证明他成功了,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总是硕果累累,这是大自然赐予的果实。沿海的人们抵抗海浪的冲击摘取紫菜,突破海水对人类活动的局限捕捞海洋珍产;沿湖的居民饲养河蟹,挖掘淤泥中的莲藕,在一块一块的垛田上种植芋头。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中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取食物,但不管如何,这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下的所得。

《舌尖上的中国》不只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国家文化的宣传片,更是一首献给广大劳动者的颂歌。

202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篇2】

寒假里,我观看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六集《酥·奉上一桌点心盛宴》,特别是里面介绍北方面点的部分。

我们中国人是很善于用食物传达情谊的。点心,是中国人饮食生活中最为温情的部分。北方的小麦,南方的水稻,不同的食材构成了精巧别致的中国点心。它们与历史相连,与民俗相通。酥酥软软的点心里寄托着中国人独特的心思。东崂少村的面点高手郭秀青阿姨,做了三十多年的馒头。她做的面点栩栩如生,看得我口水都要流下了。我还知道了小麦原产于西亚,在大约400-000年前才进入的中国北方地区,但是在唐代以前人们很少吃。最初对小麦的做法是整粒蒸,整粒煮,但是不好吃。后石磨的出现才把小麦带入了中国人生命的时光。经过碾磨之后的小麦摇身一变,终于浓墨重彩登上了中国人的餐桌。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人生重要阶段的见证者。满月、定亲、祝寿,都会用红布包裹着用面塑造的心意,有了童年的味道、爱的味道、团圆的味道。这使我想起了以前回妈妈的老家胶东,都会吃到的大馒头,跟这个几乎是一样的呢。

唐宋时期,以小麦为食材的各种面点开始大量出现,最极致的是宫廷点心,如贵妃饼,萨其马。还有用面粉做成的各种水果—面果儿,造型逼真,吃起跟真的水果是一个味儿的。这个是面点大师王志强研究十几年做出的,太了不起了。

有人形容,面点就是拿着面粉作画。好的面点师,做出的不只是简单的食物,而是挥洒自如间傲然挺立的一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凝聚了面点师们的智慧与付出,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研究、实践,才有了这些如此生动逼真的美食作品。

我热爱美食,更热爱富有创造力的伟大的中华民族。

202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篇3】

家常菜,顾名思义,就是在在家里经常能吃到的菜。没有大饭店里那些高大上的摆盘装饰,没有雕梁画栋鼓乐和鸣,有的只是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一边聊天一边大快朵颐。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家常》一集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家常菜,比如燃面,红烧肉,泡椒凤爪,西瓜酱等等非常普通的菜肴,还有普通人生活的场景,和属于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发生在这些人身上,同时也以另一种类似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在我们自己或者我们周边的人身上。透过这些家常的美食,透过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家”的概念,正在我们的眼前慢慢变得清晰。

“家”是什么?按说文解字的说法(白话翻译下),头顶上的宝盖头代表屋瓦,代表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代表有地方住;宝盖底下是猪,古人养猪,区别于牛(耕地)马(骑乘)狗(护院),是专门拿来吃的,也就是说有肉吃。古人用一种朴素的解释来诠释“家”的意义,即:有地方住,有东西吃。不过,这只是突出了“家”的物质含义。其实在我们的眼里,“家”还有更重要的精神含义。首先是团聚。

片子中,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一家人比赛似的照顾新生的小福星和产后恢复的新妈妈,最后戏剧性的让新爸爸体重超标,是一种幸福;而父母离异导致孩子不得不由姑妈拉扯大,陪女儿学琴而好几年没回家,则是一种辛酸。能够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和不能一家人在一起的心酸一对比,“团聚”之于“家”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正因为如此,每年春运,正如《时节》一集最后所展示的那样,不管用什么方式,我们都要在春节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家。只有家里人在一起,这个家才是完整的。正如片子中那位辽宁的大妈所说,“钱多钱少不是那么重要”。当然,有一定经济基础比没有要好,而一家人能高高兴兴在一起,是“家”之所以存在的意义之一。

其次是一种相互扶持的责任。“家”之所以成为家,是因为家庭的成员都会为了这个家的和谐和稳定贡献力量。片子中,农忙的时候,山西一家人都得回来做事,要不然玉米就烂在地里了;最后那段,全家4个老人齐动员,轮番用拿手的好汤照顾新妈妈,最终戏剧性地导致新爸爸体重超标。每个家庭成员都在为这个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论是在外面打工挣钱,还是在家里做事照顾老小。片子中既有和睦的家庭,也有离异的家庭,而片子中的一句话说得好: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故事,而幸福的家庭都有个共同点。其实我想说,不幸的家庭,也有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成员的至少一方,不愿或者不能为家庭的幸福尽力了。相爱只是组成和谐稳定的家庭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而相互扶持,才是支撑起这个家的重要支柱。

片子中的家庭成员,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都在为自己的家尽一份力。有时也会想想我自己,我是否已经做好了顶起一个家庭所需的一切准备?是否已经做好了组建自己家庭迎娶我的未婚妻芳芳……

  • 202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篇

    希望这篇“202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能够符合您的阅读需求让您感到满意。闲暇之余,我们往往会选择打开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一部好的作品总是能使我们的情绪有所转变。通过观后感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作品,同时观后感也可以一步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如何写出让人信服的作品名观后感吗?我希望我的建议能够...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观后感是反映观众对电影情感和认知的重要方式,分享自己的观后感需要结合电影或书籍的具体情节来说明,有哪些能当做范文来使用的优秀作品名观后感呢?我们根据您所提供的信息撰写了一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的文章,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篇

    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撰写观后感,通过观后感的书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那么,如何写出具有高可读性的观后感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搜罗的关于“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的相关信息,供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6篇

    关于撰写作品评价感悟的蓝图是怎样的呢?这一次的欣赏过程让你产生了什么新的认识呢。我们现在就来尝试写一个评估感受吧,我们要在真正品味这部作品后才能有深入的感悟。接下来将带来由编者援引的“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本篇文章内容非常值得收藏!...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锦集6篇)

    本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文章经小编精选,内容详实且讲解清晰。你是否熟知作品名观后感的写作格式?观后感能帮助我们了解并评价作品在不同阶段的创作过程。如果观影时只是轻易流觞,那么写出的观后感是不能达到合格水平的。为了方便后续的阅读,请您珍藏本篇文章!...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怎么写

    你是否在为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而苦恼?经典的影视片段往往是令人难忘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引发我们的深思。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您可能需要《《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怎么写》,是由编辑为您整理,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舌尖上的中国2观后感范本10篇

    如果您对“舌尖上的中国2观后感”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值得您一读。您认为写好作品名观后感的关键是什么呢?此时不妨静下心来写一篇观后感。只有我们认真欣赏,才能有所感触,并且有所收获。要写出一篇有价值的观后感,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深思熟虑。希望我们都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出色的作家!...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精品十三篇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一些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如果您正在考虑写作品名的观后感,那么每个人对电影情节的感受都可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花些时间写一篇观后感,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当然,好玩的游戏也应该和朋友分享,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