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梦幻舞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财政情况调研报告(合集9篇)”,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财政情况调研报告 篇1

一、乡镇经济运行情况

(一)乡镇收入主要构成。乡镇财政取消了金库,乡镇各项税收及非税收入等直接缴入上级财政,乡镇不承担组织财政收入的任务,全市所有乡镇经费的来源,均由各乡镇按上级财政预算编制标准、办法和程序编制本单位年度财政收支预算,由市财政局予以核定和拨付。

(二)乡镇财政支出使用情况。财政支出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支出有预算,开支有标准,审批按程序。财政工作人员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年度下达的预算指标,由工作人员按月造出用款计划,报经政府领导审批,然后报到市财政局审核后统一拔付。

二、乡镇财政体制情况

(一)乡镇财权与事权是否匹配。目前存在一些不应有乡镇承担的事权却继续存在甚至不断下移,乡镇一级承担了许多与其财权不相称的事权,不仅要履行领导经济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职责,还要提供大量社会公共物品,如农村道路建设、社会治安管理等,而其中有些公共物品不应当全部由乡镇提供。目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中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分成比例低,如果在预算收入不能确保完成的情况下,乡镇无法保障乡镇正常运转和发展需要。

(二)收入分成情况。由于财政配套资金不足,乡村财政运转困难,且乡村财力薄弱,历史负债也较多。在核算收入分成中,分成比例低,且乡镇配套资金要求多,财政投入升级达标多。对乡镇的支出要求“门槛”越来越高,导致乡镇处于两难境地。

(三)对乡镇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看法。通过试点的方法,探索恢复乡镇财政金库。预算法规定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之前之所以撤销乡镇金库,是考虑到在以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乡镇收入任务与当地支出完全挂钩,同时将收入任务作为考核指标下达,与乡镇领导的考核和任用挂钩,容易造成不正当渠道组织收入、非法组织税源等问题的产生。新形势下,中央提出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理念,乡镇财政收入将不再成为压力指标,可以以试点的方式,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恢复乡镇金库,探索建立与收入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提升乡镇培植财源、组织财政收入、促进乡镇经济法发展积极性。

(四)乡镇财政工作开展情况。乡镇财政所改革后,财政工作人员纳入乡政府一并管理。××乡财政人员共2人,其中1名为在编人员,1名为临聘人员。主要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部门综合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的征管,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协助税收征管等。有独立的办公地点,财政干部老龄化较严重,待遇偏低,成长空间受限,大量的工作与干部人数不匹配。

三、乡镇财力建设主要制约因素

(一)体制方面。工作经费不足。乡镇基层的工作性质是面对广大农民,有相当大的工作量是要求深入到农村第一线的,加之信息化工程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网络运行费用和计算机所需耗材等开支都比较大,办公经费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有的除了人员工资外基本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预算,经费不足问题逐步显现,影响到乡政府运转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土地方面。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土地规划方面;工业用地、项目用地等用地指标方面;乡镇土地交易市场情况、土地增减挂情况等。

(三)产业方面。摸清乡镇财源情况,乡镇是否有稳定的税源产业,税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村集体经济、圩镇经济发展等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体制等同于预算单位管理的模式,乡镇的支出均由市财政予以保障,不再与乡镇收入挂钩。虽然乡政府具有协税护税的职能,但是经济形势下滑、乡镇经济基础弱,加之乡镇税收实行垂直管理,乡镇协调税源难度大,使得各乡镇培植财源、协税护税的积极性较低,乡镇财政组织收入的职能趋于弱化,乡镇税源严重缺乏。

(四)其他方面。近年来财务工作涉及的事多、要求一年比一年严格,加之财政人员兼职多,业务能力不够强。从事繁重的工作,压力加大,这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财政人员工作积极性。财政人员电脑使用频繁,工作中电脑启动和网络连接速度太慢,但无资金配备新电脑。

四、乡镇财力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乡镇分类考核方面。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因素,划分乡镇类型,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积极性,鼓励乡镇培植财源,发挥体制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总量。加大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协调发展。如××乡属于城郊乡镇,既有城又有乡的优势,属于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乡镇,在转移支付分配标准上要加大分配比例。可以以试点的方式,在地理位置和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乡镇,探索建立与收入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提升乡镇培植财源、组织财政收入、促进乡镇经济法发展积极性。

(二)增强乡镇财力方面。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所属企业、个体工商户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税收收入的县得部分,纳入乡镇体制收入。二是土地出让收入分成,建设用地出让收入分成,取适当比例返回给相关乡镇,用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资产、资源的管理,积极整合资源,对闲置资产进行梳理;加大盘活资产资源处置力度,最大限度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如我乡通过光伏项目、土地流转、店铺租赁等发展模式,所有村村集体收入突破5万元,10万元以上的3个,20万元以上的2个。

(三)事权和财权方面。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与支出职责,将履职对应的财力下放到乡镇,实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四)调动工作积极性方面。要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结合乡镇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根据新《预算法》的发布,调整充实乡镇财政职能,确保基层财政发挥效用。要重点加强乡镇财政八项职能,即:协调组织收入职能、预决算编制和执行职能、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财经和惠民政策执行职能、农村综合改革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乡村财政财务监管职能、资产与债权债务管理职能等。

(五)乡镇财政管理方面。要加强乡财政队伍建设。建设乡财政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财政业务、发挥财政职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重视乡财政人员队伍的建设,从理顺机构编制的隶属关系、提高乡财工作人员的地位、加强乡财政人员的培养和任用等方面来促进乡财政队伍的稳定和加强,从而保障乡镇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

财政情况调研报告 篇2

被称为“醉驾死刑第一案”的孙铭案备受社会关注,酒后驾驶是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给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隐患。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酒后驾驶,消除这种“无形的杀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全国开展了以打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各地警方在治理的同时,还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异地用警,甲地的民警到乙地执法;再比如,执法民警现场手机关机,并收缴酒后驾车当事人手机,这些举措的用意是避免说情,为严格执法创造条件。打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遏制了酒后驾车的高发态势。

但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酒后驾车这一社会“顽疾”不能仅靠公安部门的几次严打整风就能彻底根治,在各种节期日里,亲朋好友的筵请席在所难免,为了提醒广大车友对酒后驾车问题的重视,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出一个平安和谐祥和的假期,我们对“遏制酒后驾车,从我做起”调查,很多朋友积级参与,达到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果。

部分调查汇总:

您认为哪种方式会减少酒后驾车的情况发生?

您认为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您是否曾经因为酒后驾车而出过事故?

您认为您饮酒是否影响您正常驾驶?

您认为现在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如何?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广大车友还是充分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的,认为喝酒会对行车造成影响调查中,“影响很大的”和“从来不酒后驾车”的占据了整个调查整体的很大比重,分别占了35%和15% 。

同时,受访者认为现在仍然存在着酒驾行为的最重要原因是司机存在侥幸心理,此种观点占了全部受访者的49%,认为驾驶者安全意识淡薄占了39%, 很多受访者针对酒驾现象,纷纷献计献策,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立法,从法律层面遏制现在存在着酒驾行为,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对于酒驾的处罚力度过轻。

令我们觉得倍感欣喜得是,有很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杜绝酒驾现象,应该从我做起,而且还要力劝身边的人不要酒后驾车,这占了全部受访人群的80%,这表明绝大多数车友以后还是自觉抵制酒驾行为的,这为相关部门今后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治酒驾行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国有企业培训部门职员:

酒后驾车,毁了多少个家庭的幸福,驾车万万沾不得酒。同时我们也要提醒那些明知道人家开车来,还给劝酒的人们,这不是在害人家吗?我们现在出去聚会,如果有人还敢对“司机”劝酒,顿时会招致全桌人的指责!我觉得现在舆论特别好,应该保持下去,希望这类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再不要发生了。

2、开车的朋友:

酒后驾车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侥幸心理,有些时候认为离家近,喝点没事,一些驾驶人自认为驾驶技术不错,喝点酒对行车安全无妨。其次是有些人好面子,喝了酒也要开车,以显自己的酒量高。还有就是个别地区的风俗,认为只有将来访的客人灌醉才是尽到地主之谊,而访客也只好喝的面红耳赤才能表达其对主人的尊敬。我虽然不是学医的,但也知道喝完酒以后对驾驶有很大的危害。酒能使人大脑兴奋、神经麻醉造成判断能力下降、视力模糊、心跳加快,使其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个人觉得遏止酒后驾驶的行为,就应该先从自身出发,坚决做到驾车不喝酒,喝酒不驾车。

酒驾行为绝对是间接杀人的行为!我上网看到那些酒驾后车祸的照片,惨不忍睹,坚决支持公安部门的严打行为。而且我也关注到最近高法也统一判定尺度,并要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规范对酒驾的判刑,我认为这都是法律程序方面的跟进,这是社会的进步。

大家都说要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可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不单单要盯住司机,也得盯住餐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因为这些场所的经营人员也应该履行及时劝阻酒后驾车的责任,让其签定责任状,并通过在餐厅、包厢显眼位置张贴交通安全温馨提示标语,在餐桌上摆放有“请勿酒后驾驶”的温馨提示牌,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坚决做到不酒后驾车。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这些餐点进行蹲点检查和临时抽查,对在该处饮酒后发生交通事故的要重罚,以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合力,来抑制和杜绝酒后驾车这种交通违法行为。

今年,在整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的重压之下,一些解酒药、醒酒药等等所谓的“解酒经济”也在异军突起。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文化积淀的社会,喝酒对于很多人而言,已经成为有着深刻传统和融进血脉的生活习惯,造成了无酒不成席,喝酒才能交流感情等等惯性习俗,使得很多人不得不端起酒杯。这就使集中治理酒后驾车相对容易,根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意识和习惯却相对困难。

我希望可以从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入手,在学校的课程中要加大对于酒后驾车危害性的宣传普及工作,除了要从小树立不酒后驾车的安全意识外,还要让孩子回家监督他们的家人,哪怕在若干年后能彻底根治了酒后驾车这种交通违法行为也好。

我觉得酒后驾车还真有些人并不在意,他们似乎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相信。我认为,酒后驾车的司机绝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觉得还应该再加强宣传力度,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而不是仅仅担心被警方查出来才驾车不喝酒的。

在我看来,这几年来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以前周围的朋友经常有酒足饭饱后开车回家,曾经还有喝了酒的朋友开车送我回家,现在想起来真后怕。现在朋友聚会,都会对开车来的朋友说“你一会儿还开车呢,大家不喝酒了”,再没出现过有人喝完酒还送别人回家的事情。醉酒驾车引发的车祸每一个都极其触目惊心,这对于每个司机来讲都是一种教育,毕竟没有人想重蹈覆辙,再现悲惨。我还发现北京三里屯、鼓楼等酒吧区附近,夜查酒后驾车的警力越来越多,这对酒后驾车的司机是一种威慑,也是一种提醒。以前在酒吧聚集的地方,过街的时候都很害怕,现在却觉得很有安全感。我觉得严查严打酒后驾车的同时,还要严整严治,这样才能让路上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能得到更多的保护。

严打酒后驾车以来,很多司机被查出是酒后驾车,其实这积累了一个很大的需要受教育的群体。我认为完全可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教育这个群体,比如说可以让酒后驾车的人去做义工,照顾那些因酒后驾车而受伤的病人或者因酒后驾车事故而失去亲人的老人,让他们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同时,深切的体会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性。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这也许需要一个有规模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组织才有可能实现。

财政情况调研报告 篇3

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市委、市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强了农业综合实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如何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涉农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财政涉农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而,我市支农工作调研是财政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工作成效

我市支农工作开展以来,支农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从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财政支农政策及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各类资金。近几年来,财政对支农专项资金66794.36万元。完成了那棱格勒河二级站、格尔木乃吉里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格尔木温泉水闸除险加固、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江源生态保建设等项目。二是实行县级报账制度,财政部门审核原始单据后加盖审核专用章、主管部门加强财务核算,双方联管杜绝不合理支出,对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三是联合部门对资金实行全程管理。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进行监督管理,并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惠农补贴因素性问题较多,现实价值认同度不高

我市惠农补贴包括耕地地力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草原生态补助、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公益林补助等方面。近几年累计下达XXXX万元。国家惠农补贴范围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增加,力度也不断增强。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制度设计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惠农补贴的作用与效益未能充分体现,群众对此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

1、惠农补贴民心效应高于激励效应,效益预期缩水。惠农补贴的目的在于刺激并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国家粮、生态保护;这也是国家以工补农、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政策途径。从调查情况来看,尽管补贴资金每年都在几千万,集中起来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如耕地地力补助项目按补贴标准计算,平均补贴到户,补贴多的也只有几百元,少的甚至只有几十元。与粮油等农产品价格增涨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和收益相比,与打工收入相比,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兴奋点刺激不大。可以这样说,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杜绝了弃田抛荒现象,但惠农补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抚民心、稳定农民的作用,对农业的生产、农民的增收没有实质性地推动。另外享受草原生态奖补项目的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现象较普遍。各项补助政策含金量高、补助资金金额大等现象较普遍,导致群众收入来源多为政策性收入,缺少产业发展等带来的转移性收入,长效稳定增收难度大。

2、惠农补贴制度设计超于农村实际,相对成本过大。目前,各种惠农补贴项目分类很细,项目发放要求各不相同,既加大了这项工作的落实成本,又增加了农民不必要的麻烦。如:如良种补贴补当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当年补上年,发放的都是当年不补,次年补上年。基层干部感觉一年四季都在为发放补贴做准备都在发放惠农补贴。而每次发放补贴,镇、村及财政干部都要进村入户逐户登记、逐户核实、制订账卡表册,张榜公示,层层报批、层层督查、层层验收。对各种惠农补贴发放时的人力、财力重复投入实行成本效益核算,行政成本过大。从政策宣传、填表造册、公示报批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严格规范的资料,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乡镇、村的干部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动员、调查、核实,投入的行政成本,远远超过这次补贴所带来的实际收益。

(二)支农项目整合乏力,项目资金放大效应受限

20xx年至20xx年6月底,全市通过财政下拨的上级支农专项资金为66794.36万元,其中农业专项资金16133.41万元,林业专项资金24083.73万元,水利专项资金16240.6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10336.55万元。近些年来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我市项目资金还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

1、项目规划编制滞后,资金投入重点分散。有些部门对各自领域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提前规划,项目库很不完善。每年在向上争取项目时,往往不是根据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重点发展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行项目策划和包装,而更多地是跟着上面的政策走,依据上级年度支农方向,为争项目而报项目,为争取到项目而跑项目,造成争取的项目很多时候不适合实际,项目投入作用不大。同时,财政支农项目投入涉及农业生产的水、田、路、林等多方面,一般由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分别管理,有很多条线,分许多口子,政出多门、资出多门,各部门安排各自的计划,各部门争取各部门的项目,造成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各行其事,投入分散,从而导致重点区域、重点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投资总量不足,建设规格不高,甚至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2、项目管理各自为政,资金统筹配套困难。一方面,对于每一个部门、每一块的项目和资金,上上下下,条条块块,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使用和管理办法。不少项目国家、省里是直接到点,不少资金国家、省、州也是戴帽下达。对于这些不同渠道和类型的项目和资金,大多无法进行区域、产业上的整合。另外,很多项目资金都附带地方配套的要求,而我市地方财政都比较紧张,地方配套难以承受。这样,既造成很多项目因配套资金难以完全到位,影响项目实施的完整性,同时也增加了市级财政统筹的压力与困难。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审计

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师提高资金绩效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我市却还缺乏有效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这制约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相关的审计部门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缺乏足够重视,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的提出整改建议,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效果性不强。虽然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关于如何改进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审计,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选取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绩效审计结果却成为困扰绩效审计顺利开展的难题。

三、意见建议

(一)改革惠农补贴的实践形式,提高现实价值认同度

针对当前我市惠农补贴因素性问题较多,现实价值认同度不高的现状,建议应当积极改革惠农补贴的实践形式,提高现实价值认同度。惠农补贴要立足实际,既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更要体现方法的灵活性。目前,我们要在进一步落实现行的惠农补贴政策,完善补贴发放形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尝试新的惠农补贴途径。

首先,应变分次发放为打包集中发放。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逐步改变以往的惠农补贴年度内分项、多次发放的模式,简化补贴审批程序,优化补贴标准,实行惠农补贴次年度一次性打包集中发放。凡是财政安排、直接发放给农民的补助资金,可以采取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发放;其次,是要改变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杜绝懒汉思想和等靠要惯性。如发放草原生态管护员补贴资金时实行基础补贴资金+绩效补贴资金,其中基础补贴资金比例占70%、绩效补贴资金比例占30%,以一卡通形式兑现。基础补贴资金上、下年发放二次,绩效补贴资金在年底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兑现。考核不合格的管护员绩效补贴资金不予兑现,并解除聘用合同;第三,应加大财政支农直补力度。要突出补贴重点,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完善补贴的激励-约束导向机制,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补贴效率。要切实加大一折通推进力度,积极探索改进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方式方法,逐步将发放到户的惠农补贴资金归并管理,建立以财政统一管理资金,实现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直接到户。

(二)提高支农项目整合力度,增强项目资金放大效应

财政支农工作应当合力而为之,这样才能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同时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强项目资金放大效应,以解决当前我市支农项目整合乏力,项目资金放大效应受限的问题。

首先,应努力形成支农资金整合的思想共识,把全市各部门的支农工作思想统一起来,将整合支农资金作为支农工作的重要一环,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解决长期以来资金使用碎片化管理的问题,各部门尽快形成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形成整合工作上的合力;其次要加大支农项目资金整合的力度,合理确定资金分类,明确整合方向,同时搞好项目规划,完善支农项目库建设。另外,还需要搭建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项目捆绑、资金统筹的方式,围绕三个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搭建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整合利用上级资金的同时,我们也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的重点,积极对市级以奖代补资金及其他支农扶持资金加以整合,及时对项目建设进行配套补充,弥补项目建设资金缺口;第三,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整合保障机制,例如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等,确保项目、资金等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

(三)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对三农的发展十分重要,针对当前我市缺乏有效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问题,我们必须真正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审计,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这是开展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前提保证;其次,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制度,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方式,科学的资金绩效审计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和科学性;再次,有效把握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的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过程的科学把握,促进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的监督,加强对支农资金使用过程的审计,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最后,加强绩效审计的指导性。在实际的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注重审计结果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指导作用。提高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视,促进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改进和使用效益提升。

从整体调研结果情况来看,我市的财政支农工作有进步、有成果,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以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积极的寻求改进、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农工作成效,促进三农建设事业发展。

财政情况调研报告 篇4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开展全省机关开展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对我的家乡井冈山市的部分群众进行了调研走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现将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等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春节期间,我在井冈山市罗浮、新城区等地对多户人家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的形式,向群众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状况,宣传了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听取了群众对交通规划建设领域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们都赞赏这次调研活动,感谢政府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关心,普遍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发表了一些意见。

经过汇总和提炼后,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新景区景点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缓慢,影响新景区发展。

2、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滞后,选址不合理,预计不能很好实现客运快速换乘的要求。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20**年立项开工建设以来,选址从井冈山市白银湖改至井冈山市罗浮,两次选址都与井冈山新城区的火车站、汽车站等需要旅客集散的站场相距较远,目前罗浮离火车站大约二十公里,且罗浮目前没有开发出新的景区景点,无法使游客实现顺畅的换乘。

3、由泰井高速通向景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连接线随意开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从泰井高速井冈山收费站下高速至罗湖段,当地群众为方便自己出行,自行拆除高速公路连接线护栏,将通村公路直接通向高速公路连接线,目前仍没有相应的安保措施。

4、通村公路虽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当时建设时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缺乏相应的标志标牌、路面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建设,安保工程与会车道的建设在设计时考虑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

5、井冈山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是随着地方城镇化的推进、危房改造项目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偏远自然村整体迁移,必然会有部分自然村存在消亡的情况,可能导致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总量无法完成。

1、在交通硬件设施方面,加快与新景区连接公路的建设,尽量做到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公路网建设方面加强安保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增加相应的标志标线、会车道的建设。

2、在交通软件设施方面,即将建设完工的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加强软件方面管理,使游客在火车站、汽车站与游客集散中心之间实现更加顺畅的换乘,同时进一步对交通基础设施选址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

高速公路连接线应明确管理主体责任,杜绝高等级公路私自拆除护栏开口的现象,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沿线交叉口,渠化交叉口并进行交通控制,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又消除安全隐患。

通村公路如需要通客运班线的路网可以考虑增加交通控制手段,在现有单车道公路的情况下,增设会车道,并在农村公路路网中规划实施单行道、交通监控等手段,使现有道路发挥更加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方面应科学合理的核定建设需求,将以目标为导向的建设转化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在建设时统一采取“以奖代补”的原则,适当加大补助力度,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工作同时,引导建设完成一批为农林牧渔发展服务的公路。

财政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一、我县财政概况

(一)财政收支情况

我县财政现状是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有限、总体上处于保工资保运转的“吃饭财政”状态,且可用财力的大部分为上级补助收入。

1、近年财政收支情况

(1)收支情况。xx年我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942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39629万元。具体到征管部门,国税完成41562万元,地税完成27619万元,财政完成10247万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5%(详见附表一《xx县近十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表》)。xx年用于平衡的总收入178950万元,主要构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629万元,上年结余43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5990万元,财政部转贷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900万元。财政总支出17845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6888万元,上解支出72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40万元。净结余497万元。(详见附表三《xx县近十年财政支出完成情况表》。

(2)可用财力情况。xx年用于平衡的总收入为178950万元,其中完成财政总收入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3962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5990万元,我县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存度达到76%。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1378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6791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3441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6086万元、调资转移支付4460万元。剔除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一般转移支付中有专门用途的49593万元,实际形成财力的上级补助收入26092万元。(详见附表2:xx县近十年上级补助收入明细表)

(3)土地出让收入情况。自xx年开始,我县土地出让收入与以前年度相比有较大的增长,xx年、xx年、xx年、xx年分别实现土地出让收入xx年实际构成财力的土地出让收入分别为13555万元、5432万元、2114万元、xx年土地出让收入情况统计表)

2、20xx年财政收支预算情况

(1)公共财政收支预算:预算安排财政总收入91368万元,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798万元,同口径增长15%;上级补助收入54544万元(包含构成财力的转移支付资金、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年结余497万元;调入资金23992万元,县级预计可用财力122831万元。财政总支出安排122831万元(不含年中上级追加的专项指标),其中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99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833万元。

(2)基金收支预算: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1777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39961万元),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3827万元,上年结余56万元,当年基金预算财力4566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5652万元(其中调出资金23992万元),预计当年结余8万元。xx年公共财政预算留有缺口23992万元,为确保收支平衡,从基金预算土地出让收入调出资金弥补。由于我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征地拆迁及还本付息都有较大缺口,实际上无法调出资金用于弥补一般预算收支缺口。

(二)财源情况

我县财源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低,受市场影响大。支柱财源主要是三大块。一是有色金属矿产行业,大多属外购外销“两头在外”企业(本地资源仅占xx年再生资源利用政策取消,为完成财税目标任务,xx年我县按缴纳增值税额的23%予以贴息,xx年按缴纳增值税额的33%予以贴息。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该行业分别缴纳税收14801万元、21346万元、28131万元、27805万元、3492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51%、52%、50%、44%、50%。二是铁矿行业,主要分布在大坪,共有18家企业,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分别缴纳税收1714万元、3122万元、3859万元、2926万元、214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6%、8%、7%、5%、3%。三是水电行业,先后投资新建了股份制的宝沙电站、万年桥电站、两江口电站、扶竹洲电站、渔仔口电站、老坡口电站,全县已建电站149处297台,装机24.2万千瓦,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分别实现税收5185万元、5772万元、5629万元、8613万元、7812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18%、14%、10%、14%、11%。近年随着我县城市建设项目的拉动,房地产税收及重点项目税收逐年增加,形成我县比较稳定的税源,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分别实现税收2189万元、6619万元、8219万元、11793万元、1572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7%、16%、15%、19%、23%。(具体详见附表四《xx年大户分行业税收入库比较表》)

xx年我县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6家,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46家。xx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4家,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0家。xx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7家(其中纳税上xx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其中纳税上xx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其中纳税xx年决算报表上报财政供养人口16228人。xx年我县实际11767人,其中在职人员8327人,离退休人员3440人,全县月工资支出3327万元。xx年财政供养人员平均人员经费为4.7万元(含工资及社保缴费)。(具体详见附表七《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情况表》)。

(四)政府性债务情况

截止xx年2月底,我县累计负债总额40.34亿元(不含xx年拟建设项目7.16亿元及xx年热水温泉旅游节项目约6亿元)。其中BT项目(融资代建)债务18.45亿元,分别是:城建开发公司为业主的道路建设、道路绿化、办公楼、公园建设等未付工程款14.03亿元;经济开发区为业主的标准厂房、公租房、开发区路网建设等1.41亿元;公路局为业主的汝永公路3.01亿元,非BT项目债务4.02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及公路、办公楼及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镇小城镇建设等;银行贷款及债券合计17.87亿元(具体详见政府性债务情况汇总表及相关附表)。我县xx年6月经审计的政府性债务为17.6亿元;xx年12月上报省厅的政府性债务为18.5亿元。

(五)财政资金外借情况

我县为保证县重点项目支出,除大力筹资融资外,县财政采取了二项措施保证临时性借款:一是县直单位资金及财政局各股室专项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管理局管理;二是成立融资专户负责筹融资。截止xx年2月底,县财政资金累计借出17亿元,剔除融资专户筹融资到位款7亿元及总预算会计暂存款调账弥补2亿元,财政实际借出资金超过8亿元,大大超过财政资金安全警戒线。若城建开发公司、经济开发区等借款大户不大力筹融资及时归还借款,将影响财政资金的正常支付。(具体详见附表五《财政性资金借出情况表》)。

三、财税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一)税源结构单一,完成任务压力大。

我县的主体税源是矿产贸易税,矿产企业中除了采掘类企业就是粗加工企业,极少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企业,xx年有色金属税源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0%,占国税收入的比重75%,税源受政策及行情的影响大,极不稳定。财税任务的完成主要靠财政高额贴息引导矿产企业引入外地资源通过贸易创税。xx年通过财政贴息完成的增值税3.57亿元,其中xx年入库3.21亿元,xx年元月份入库3600万元,为此我县支付了11940万元的财政贴息。第二大税源是电力行业,xx年电力行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1%,是我县相对较稳定的税源,但是增长潜力不大。第三大税源是房地产行业,近几年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自xx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税收比重逐步增大,xx年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23%,占地税收入的比重为57%,成为地税的主要税源;传统商业、金融机构及其他行业等税源,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2%,税源总量不大。xx年,我县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为91350万元。除去有色金属税收,实际稳定的税源不足任务数的一半,房产税收受政府投资及政策调控的影响大。预计xx年实际税源3亿元左右,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压力非常大。

(二)支出日益膨胀,收支平衡压力大。

我县财政保障能力极低,总体上还处于“吃饭财政”,面临的新增支出压力非常大。一是尽管我县xx年干部职工津补贴已达21000元,排全市前列,但由于上级规范津补贴奖金发放,干部职工要求津补贴增加的呼声仍然较大。二是落实“民生100工程”县级配套的压力大。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等生态建设、旅游节开幕式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县级投入的压力非常大。四是对“两头在外”矿产企业给予财政贴息,去年贴息支出达11490万元。收入增长但是可用财力并没有增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支出需要。xx年预算留有2.4亿元的缺口,预算执行难以平衡。

(三)政府债务沉重,财政资金风险大。

我县的政府债务实际已达到40亿元,还不包含xx年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旅游节项目投资将产生的新债及财政资金实际借出的8亿元。这些债务投入的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少,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还债没有资金来源,最终需要县本级财力来归还本息,给财政增加了压力和风险,按xx年我县12亿元左右实际财力来计算,仅能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还本付息的压力非常大。

(四)项目建设增多,筹资融资难度大。

近两年我县项目建设项目多,战线长,资金需求大,今年,我县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征地拆迁需保障的资金至少在xx年我县融资工作突破历史,融资到位资金10.02亿元。今年融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我县是国扶县,财政总收入规模仅9亿元,银信部门等借贷方怕我们偿债有风险,对我们普遍惜贷、吝借,因此要完成筹融资xx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24316万元,xx年的3.27倍。近年的高增长形成了税收的高基数,实际税源与税收任务矛盾日益突出,税收目标任务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预期。靠高额贴息来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即没有增加可用财力,又由于地方财政收入虚增影响上级转移支付的分配。上级分配构成财力的转移支付资金主要是根据各县市的可用财力缺口,依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基本是按客观因素分配。一个县的地方财政收入数据越大,上级分配的转移支付越少。xx年至xx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水平较低,我县这几年构成财力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较快,六年来每年平均净增1840万元。近几年由于收入增长过快,我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基本财力保障机会奖补资金增长大幅下降,xx年我县均衡性转移支付仅增加395万元,xx年增加xx年我县财政收入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同样也影响我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增量。杜家毫省长在全省加强收支预算管理与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改革收入考核机制,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也提到了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罗霄山片区扶贫县的考核,财政收入考核不是重点。我们要控制总量,把握增幅,逐步把财政收入的水份挤出来,把我县虚增的地方财政收入降下来,这样更有利于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可用财力的有效增长。

(五)强征管,确保收入颗粒归仓。

认真总结收入征管经验,深入挖掘增收潜力。首先抓重点税源,当前的重点税源仍然是矿产企业,各乡镇及征管部门要针对当前政策做好企业工作,无论是铁矿企业还是有色矿产企业都要争取扩大购销规模,加大税收贡献;其次是抓重点行业,地税部门要切实抓好建筑安装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加强房产租赁税收的征管,加快税收结算,实现应收尽收;第三是抓重点税种,在重点抓好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国税和地税部门当前要重点抓好所得税的征管,做好上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加大查补清欠税款力度,加强税源监控,严防税收跑、冒、滴、漏。

(六)重绩效,切实规范支出管理。

严格控制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压缩行政支出,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勤俭办一切事情,各单位公用经费在预算数的基础上按经费档次压缩8-12%(xx年初预算切块的项目支出必须提供资金使用计划或方案,同时报送支出绩效目标,加强项目支出的监管和跟踪问效,年终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逐步加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七)抓重点,量力而行搞好建设。

我县建设规模大,根据发改局xx年重点项目安排征求意见稿的数据,xx年续建和拟新建的重点项目85个,其中城建项目40个,交通项目7个,生态旅游项目13个,这些项目大多是政府投资项目,需要我们筹资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投入资金远远超过我县实际财力的承受能力。要根据我县经济发展需求,突出重点定项目,因地制宜上项目,立足特色抓项目,坚持既全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八)拓渠道,全力以赴筹资融资。

按照“预算资金保运转,筹资融资搞建设”的支出安排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拓宽渠道做好筹资融资工作,保证了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做好向上争资工作。积极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抓住我县属国扶县、老区县、限制开发地区、罗霄山连片扶贫开发县等有利条件,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确保可用财力增长。二是要做好筹资工作。加大土地收储及出让力度,加强对土地出让的管理,做好做活土地文章,确保土地出让收入有效增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5亿元。三是要做好融资工作。整合县内资源,做大做强水电公司,确保中票如期发行。围绕全年融资目标和已在抓的融资项目,抓好相关抵押物的落实,加强与银信部门的沟通,确保各融资主体按目标完成任务。做好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县政府整体打包收购县信用联社不良贷款债权后,清收工作与县乡财政更直接、更紧密,抓清收就是抓财力,要切实做好清收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任务。今年融资筹资15亿元,必须不打折扣,不讲价钱,不讲情面,严格落实,努力完成。

(九优配置,强化财政队伍建设。

县委一直以来对财政工作非常重视,对财政干部更是厚爱有加。但因近年来财政系统考录人员少,年龄结构老化,改非离退人员不断增多,局机关存在大量编制空缺,有编无员现象严重。我局现有科级领导干部37人,班子成员16人,有2个副局长、1个总会计师职数空缺。很多分管领导都是身兼数职,分管业务繁多,工作压力非常大。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队伍建设,配齐配优领导班子,并在干部调录,安排上重点倾斜考虑。加强我县基层财政队伍建设,改革原来以乡镇为主管理现状,实现财政垂直管理,切实解决乡镇财政所所长高配副科政治待遇。

财政情况调研报告 篇6

(1)收支情况。xx年我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942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39629万元。具体到征管部门,国税完成41562万元,地税完成27619万元,财政完成10247万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5%(详见附表一《**县近十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表》)。xx年用于平衡的总收入178950万元,主要构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629万元,上年结余43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5990万元,财政部转贷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900万元。财政总支出17845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6888万元,上解支出72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40万元。净结余497万元。(详见附表三《**县近十年财政支出完成情况表》。

(2)可用财力情况。xx年用于平衡的总收入为178950万元,其中完成财政总收入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3962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5990万元,我县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存度达到76%。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1378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6791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3441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6086万元、调资转移支付4460万元。剔除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一般转移支付中有专门用途的49593万元,实际形成财力的上级补助收入26092万元。(详见附表2:**县近十年上级补助收入明细表)

(3)土地出让收入情况。自xx年开始,我县土地出让收入与以前年度相比有较大的增长,xx年、xx年、xx年、xx年分别实现土地出让收入20304万元、5432万元、9310万元、42490万元,剔除空转及政府性奖励支出,近四年实际构成财力的土地出让收入分别为13555万元、5432万元、2114万元、20439万元。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由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多、投入大,土地出让收入如同杯水车薪,远远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求。(详见附表6:**县近四年土地出让收入情况统计表)

财政情况调研报告 篇7

(一)税源结构单一,完成任务压力大。我县的主体税源是矿产贸易税,矿产企业中除了采掘类企业就是粗加工企业,极少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企业,xx年有色金属税源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0%,占国税收入的比重75%,税源受政策及行情的影响大,极不稳定。财税任务的完成主要靠财政高额贴息引导矿产企业引入外地资源通过贸易创税。xx年通过财政贴息完成的增值税3.57亿元,其中xx年入库3.21亿元,**年元月份入库3600万元,为此我县支付了11940万元的财政贴息。第二大税源是电力行业,xx年电力行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1%,是我县相对较稳定的税源,但是增长潜力不大。第三大税源是房地产行业,近几年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自xx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税收比重逐步增大,xx年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23%,占地税收入的比重为57%,成为地税的主要税源;传统商业、金融机构及其他行业等税源,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2%,税源总量不大。**年,我县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为91350万元。除去有色金属税收,实际稳定的税源不足任务数的一半,房产税收受政府投资及政策调控的影响大。预计**年实际税源3亿元左右,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压力非常大。

(二)支出日益膨胀,收支平衡压力大。我县财政保障能力极低,总体上还处于“吃饭财政”,面临的新增支出压力非常大。一是尽管我县xx年干部职工津补贴已达21000元,排全市前列,但由于上级规范津补贴奖金发放,干部职工要求津补贴增加的呼声仍然较大。二是落实“民生100工程”县级配套的压力大。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等生态建设、旅游节开幕式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县级投入的压力非常大。四是对“两头在外”矿产企业给予财政贴息,去年贴息支出达11490万元。收入增长但是可用财力并没有增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支出需要。**年预算留有2.4亿元的缺口,预算执行难以平衡。

(三)政府债务沉重,财政资金风险大。我县的政府债务实际已达到40亿元,还不包含**年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旅游节项目投资将产生的新债及财政资金实际借出的8亿元。这些债务投入的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少,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还债没有资金来源,最终需要县本级财力来归还本息,给财政增加了压力和风险,按xx年我县12亿元左右实际财力来计算,仅能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还本付息的压力非常大。

(四)项目建设增多,筹资融资难度大。近两年我县项目建设项目多,战线长,资金需求大,今年,我县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征地拆迁需保障的资金至少在20亿元以上,计划通过各融资平台融资10亿元,通过出让储备土地筹资4.5亿元,通过以水电公司为主体发行中期票据5亿。xx年我县融资工作突破历史,融资到位资金10.02亿元。今年融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我县是国扶县,财政总收入规模仅9亿元,银信部门等借贷方怕我们偿债有风险,对我们普遍惜贷、吝借,因此要完成筹融资20亿元,难度非常大。

财政情况调研报告 篇8

洪铺镇是皖江城市安庆的一个偏南小镇,是怀宁县辖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洪镇村与五桥村同是洪铺镇中非常重要的乡村,其中,洪镇村是镇政府所在村,是洪铺镇的中心,也是洪铺镇目前最繁华的一个村。而五桥村与洪镇村紧紧相邻,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因为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没有几年的建设治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得非常富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洪铺镇,看看两村的相同与差异。

常听老人谈起她们记忆里的洪铺镇,由于隶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水系丰富,水产盛足,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村子里的河流都是和长江相通的,那时在家门口都能捕到江里的鱼种,七八十斤的大鱼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现如今很难见到的江豚简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时候便会游过来找点吃的。乌龟甲鱼什么的放牛的孩子经常一天能捡一大箩筐回来,可惜那时候竟然不知道怎么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镇村,奶奶说那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来自门口的那口方塘,并说那时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于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却是这幅景象。

降雨量的减少,加上人们大量的取用,还有农药,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变成了一个污水坑了。

我们再看看五桥村经过治理,情况是否会好一些。

这便是五桥村的池塘,水依然那么清澈见底,周围用大理石筑起了堤坝,显得非常干净整洁。

跟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步伐,洪镇村也积极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但似乎在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对自然地敬畏。

这是洪镇村新建的小区,我想说的并不是它建的有多么漂亮,而是要强调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梦,人们不惜将水库填平,将扩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软的湖床。广场上一条条歪斜的裂痕仿佛是那冤死的水库在无声的哭泣。

相比洪镇村,五桥村的建设开发则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河道的两边修建了栏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门前有流水,屋后是松林,好不惬意。

近年来,与许多乡镇一样,随着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洪镇村的青壮年悉数进城,劳动力的缺失导致耕地大面积的荒废,这些祖祖辈辈留下的农田,曾经肥沃的土地,一经荒废再想重新种植几乎再没有可能。五桥村又是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的呢?

我们看到的就是五桥村的整体规划图,他们将村子里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给别人种植,既保护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啊。

触目惊心!图片上的就是洪镇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们从这里上船可以直达武汉,更有很多的渔民以此河为生。现如今,宽阔的河道几近干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条被剥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阳下,大量的垃圾撒满河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息,无奈的村民只能将就着使用已经发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辈们看到如此场景会不会心痛,而或是叹口气,黯然的离开。

这是五桥村的水脉,五桥村的村民通过修建防护提,水堰,很好的保护了河水的流失,通过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这样的小河边漫步怎能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通过这次调查,给我内心的冲击确实很大,曾经鸟语花香,虾美鱼肥的洪镇村,在城市扩张的浪潮中被伤的千疮百孔,横流的污水取代了曾经清澈的小溪,堆积如山的垃圾占领了曾经翠绿的小丘,葱郁的山峦被切去了秀发,湛蓝的天空被掩上了浓浓的乌云……而五桥村却能后来居上,建设的如此美丽,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丽的洪镇小村能恢复曾经冒昧的摸样,希望像五桥村一样的乡村能越来越多,愿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内容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

引语: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1、为了让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财政情况调研报告 篇9

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政府财力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认识并加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采取有利于新农村发展的财税政策及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经济学界和各级财政部门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财政支农的特征分析

总量小

我国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比较利益低,三农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虽然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从总量上看,财政农业投入仍然偏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不断增长。从一五的99.58亿元增加到九五的4938.88亿元,增长了48.6倍,总体上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却大大慢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另外,按照wto《农业协议》,我国农业综合支持量可以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8.5,而目前仅有3.3。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结构偏

流通环节多于生产环节。与wto规则和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相比较,我国政府支持农业的特点是流通环节多于生产环节,实践证明这种支持方式的效率是比较低的,中间环节流失较多,农民应该得到的利益没有完全得到。

间接投入多于直接投入。例如,政府通过拨款支持农口事业单位(所谓七站八所)为农业提供科技示范、病虫害防治来为农民服务,通过修路引水、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而不像发达国家直接对农民或农场主收入进行补贴。

财政支农资金在使用对象上范围狭窄。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农业资金的使用,一是政府的财政农业支出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部分大体维持在70左右,而用于农业建设和科技投入的支出比重低;主要用于非营利性的事业,一般不用于营利性的企业单位;只能用于农业本系统的单位,而不用于其他部门或系统的农业项目;在财政农业建设性资金中,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建设比重较大,而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

体制僵

主要表现为支农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财政支农投入高度依赖上级政府,地方财政连吃饭都不能保证,很难再向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农业追加投入;支农支出实行分块管理,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不协调、重复投入,力量分散,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弱化,法定预算常常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比较大,预算不稳定,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经常出现,同时,预算项目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大,导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弱化了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资金的监督管理反馈差,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一拔、二转、三不管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分资金、下指标,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浪费了财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的对策

强化支持重点、加大支出力度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财政除了重点支持大江大河治理、重要水库加固除险,还要继续围绕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要进一步改革和支持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一般性技术推广工作和经营性服务项目,要通过兴办科技示范场、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实行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方式,逐步走向市场。

要重点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对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以及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应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支持,支持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包括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财政贴息、对农户的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建设和污染处理给予财政补助等。

要加大粮食生产的支持要把促进粮食生产作为财政支农政策的重中之重,目前,财政支持粮食生产政策主要有,取消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实行良种补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对一部分粮食主产区实行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土地出让金集中一部分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与财政有关的粮食生产政策还有优质粮产业振兴工程、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要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将有限的政府财力运用到农村急需所用之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分阶段、分区域地排出优先顺序,应该先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后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先保证纯公共产品,后提供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

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资金管理体制

对现有农业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对于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入,尤其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文秘站:]资金投入,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防止项目重复投资或投资过于分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能够归并的支出事项建议由一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同时要对各分管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加以明确,以确保农业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事权。

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在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上,应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注重资金的绩效评价,建立资金使用的反馈制度,同时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使各项资金分配方式纳入规范化管理制度之中;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上,首先要认真执行农业财政资金的预算,不能留有预算缺口或虚列支出。其次要积极推动部门预算,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各项财政改革,对于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应当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论证,明确管理责任,确定专人负责;在财政支农资金监督上,财政部门应当利用本系统内监督机构和审计部门的力量,对于农业财政资金运行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逐步形成有效的农业财政资金监督检查机制;在投资责任上,总的原则是按照项目规模和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凡属地方项目或中央补助投资的地方性项目,其投资、建设、管理和职责完全下放给地方。属于中央项目的,均由中央政府或有关部门负责,也可通过某种方式委托地方建设或管理。

调整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

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减少交叉和中间环节,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逐步将主要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如粮食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的收入的直接补贴;是在主产区建立对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直接补贴制度。这种补贴方式,一方面可以形成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农民、农业生产者使用优良品种。随财力的增强逐步扩大,可以在重点产区建立良种推广补贴制度;是逐步将一部分农产品出口补贴转为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要抓住粮食仍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增加对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补助。对渔民和牧民生态移民和转产转业等,也应给予直接补贴;是继续加大对受灾地区农民的收入补贴。

采取区别对待的政府投入政策,加大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财政投入政策。我国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对中央、省级财政依赖程度低,而西部和老少边陲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财力及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相对低,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相应承担不发达地区农村的农村财政投入比重,包括加大直接财政投入、财政补贴、国债资金支持的力度等等。

相关阅读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集锦9篇


小编为您提供有关“工程调研情况报告”的一些详细信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般都需要写报告,写报告有助于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报告到底该如何写好?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 篇1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4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人大代表深入到刘家集乡、江集镇、旧城镇,对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走访了部分群众,并听取了县政府及县水务局的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职能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辛苦自不必说,成效比较明显。几年来,共投资1.76亿元,建水厂63个,分布在18个乡镇,158个行政村,解决了近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参加调研的委员们和人大代表甚是满意,具体表现在:

1、在规范管理上有新招数,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利辛县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

2、在人员培训上有新动作,派出骨干人员到外地学习交流,接受外地管理的'新鲜气息,学到了新的经验,提高了管理水平;

3、在管理方式上有新改变,相当一部分水厂通过协商,签订了合同,明确了专人负责,变以前的兼职管理为专业管理,变以前的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

4、在筹集经费上有新思路,县财政、镇、村采取多方筹资,一事一议,共同努力,解决了艾滋病人、特困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的用水费用问题,落实了运营维护费用;

5、在保证饮水质量上有新举措,适时化验,注重供水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的是“放心水”、“健康水”。

综上所述,县政府及职能部门经过几年的辛苦,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为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立了规章制度,培训了专业人员,创新了管理方式,保障了特殊人群供水所需经费,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现在我们可以自信的说:良好的开端已有了成功的一半。

二、存在问题

纵观存在问题,实际就是两种原因,一种是主观原因,一种是客观原因。

从主观上说,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性、急迫性认识不够,国家投巨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健康水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如:

1、站首用地协调困难;

2、供水管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 篇2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的疾病是由饮水不安全造成的,全世界每年因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死亡的人数超过800万之多。可见,饮水安全对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何等重要。

为全面掌握全县农村群众饮用水现状,促进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推进,我们深入乡(镇)、村(屯),实地视察了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水利局和乡(镇)关于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的说明,对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为实施好今后的工程建设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建议。

一、全县农村安全饮用水现状

我县农村常驻人口22、4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关系农村常驻人口的身体健康。我县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地下水水源较为充足。在我县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中,水质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村屯水质铁锰招标、水源污染。

二、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总体情况

20xx年至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x5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x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xx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1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9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5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17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9处。建设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为地下水源井取水,取第四第水,水量充足,但部分村屯水质铁锰超标。

截止到20xx年底,我县共解决高氟水、污染水、锰铁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村屯325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5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还有部分地区由于村屯小、分布零散,地方配套资金较大等原因没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三、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维护情况

由于自然灾害、缺少建设资金及维修养护资金、建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一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停用。现有xx0处饮水安全工程已停用,其中:20xx年冻层深度达到2、6米,使管网冻坏46处;缺少电力设备配套资金xx处;水质铁锰超标45处;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行经费不足、农民自家有小深井等停用18处。仅2xx处工程正常使用,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的人数不足xx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驻总人口的62、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趋势。

四、在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中县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责任。

加强领导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县里专门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县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县长为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制度。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办、卫生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紧密配合。项目辖区各乡(镇)场作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乡(镇)场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乡(镇)场长为项目责任人,按县里统一规划和部署,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了保证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切实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绩。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长期社会系统工程。县政府及水利部门通过制定规划、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发动群众等各项措施,连续多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先后解决了全县285个村屯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三)严格项目管理,保证顺利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工程的实施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县政府及水利部门多年来想方设法,积极包装项目,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努力使各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管好用好国家和省专项补助资金,按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并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动员受益群众积极自筹,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对规划的设计评审、施工队伍的选择、施工材料设备的采购、工程质量的监督、工程的竣工验收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确保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工期。

五、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建工程自筹资金难度加大。

20xx年以来,中央、省和市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非常重视,加大工程建设力度,使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农村饮水工程是按村屯人口多少拨付资金,我县农村村屯人口较少,并且村屯相距较远,增加了自筹资金额度。我县乡(镇)、村屯财力不足,在建工程难度加大。

(二)农户认识存在误区。

一是大部分群众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是政府的一种福利,认为这都是政府的事情,投工、投劳、投资等建设、管理的问题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单纯依赖政府,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群众还把自来水当成“福利水”,不愿意尽义务;二是一部分群众认为农村安全饮用水只能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用水,畜禽及部分生产用水还得靠农户自掘深井解决,实用性不强;三是还有个别群众对安全饮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农村饮水中存在的问题和危害满不在乎。这些在农户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滞后观念制约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

(三)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不够重视。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主要由各乡(镇)场协调申报、水利部门组织实施。项目工程建成后,乡(镇)场和职能部门一般都认为完成了事,对后期管理运作没有过多指导干预,缺乏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绝大多数只简单地交由村集体管理,管理存在多样化,没有统一形成良好的运管机制。在村级财力不足、精力有限,乡(镇)场和职能部门扶持不到位的情况下,已经实施完成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年走向半瘫痪或瘫痪状态。

除上述因素外,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设计、施工等问题,有的供水管道深埋不够,不能完全抵御严寒,致使寒冬出现冰冻现象,无法供水;部分村屯实现不了全天候供水,只能是定时段供水,农民在农忙时节往往错过供水时段或需要留专人在家蓄水,不方便生产、生活;有的村屯小、分布零散,独立运转经费不足。

六、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使用率低,部分工程停用。我县20xx—20xx年共建饮水工程285处,正常运行202处,未运行和无法运行83处。一是农民对改水缺乏认识,由于自家中备有民用井,即使是工程完好,也不情愿交纳供水费用,村委会又没有免费供水的条件,工程因此停用;二是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提水设备或管网出现损坏,无人管理及组织维修;三是由于20xx年冬季我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冻害,20xx—20xx年工程采用upvc管材安装的供水管网因冻管道胀裂,无法运行的比较多,只能进行管网更新改造;四是20xx年以前所建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又缺少重建自筹资金;五是部分工程水质铁锰超标,缺少上除铁锰设备的资金,部分工程即使有水处理设备群众也不用,至使水质仍然超标;六是部分工程由于缺少自筹资金,工程未完工。

(二)资金短缺,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工程建成后,交于乡(镇)村管理,由于乡村财力困难,无法筹措启动资金,工作无法开展。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国家投资、省级配套资金、县级以下配套资金有一定的比例,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对于这种带有公益性的工程,没有一定的管理费用作保证。三是管理人员的报酬难以维持,目前,我县管理人员报酬主要来自供水水价差价来维持,在当前用水量偏低、水价偏低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工程的运行。

七、对工程建设及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维护的几点建议

(一)对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饮水、节约用水、健康用水的意识,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水是商品的意识,不断提高工程效益,以点带面,广泛宣传,加大安全饮水工作宣传力度,推动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

利用国家逐年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契机,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引资及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三是做好工程建设规划。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充分考虑建设地的环境、气候和土质等条件,既要满足当地农民用水的需要,又要保证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可以长期安全运行,提高使用率。

四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户的身体健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划、设计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水源的选择及供水形式应因地制宜,工程施工要确保工程工期及质量,建后管理保征良性循环。在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二)对工程运行维护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水质监测体系。

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安排必要的经费,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

二是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机制。

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已建安全饮水工程有效管理模式,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按照“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根据工程管理运行情况,建立统一管理机制,理顺产权关系,确定供水工程所有权属、经营权属,做到有管理站、有技术档案、有水源保护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成立专门机构,投入一定的维修养护资金。加强对已建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以适应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证农民饮水安全,真正达到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在管理中,可以参照有线电视或电业管理模式。管理责任主体以乡镇水管站为主,管理维修收费一条龙。这样,不但便于管理,也可以弥补屯小、人口少运转费用不足问题。还可以缩减人员开支,又可以增加水管站工作经费。同时,水管站依托上级职能主管部门,便于协调。另外,还可以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管理。采取个人承包或租赁等经营方式。同时考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政府在调控水价的前提下,只从收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大的维修改进项目由镇村两级协助承担。个人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上群众容易接受,便于群众监督,服务质量能够提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 篇3

全面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坚持不懈地深入实施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着力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全面系统的思路、办法和体制机制。2007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3年以来,**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六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收入差距从2002年2?66∶1缩小到2009年的2?62∶1,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初步形成了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和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公务员之家

(一)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08年初,我市开展了以“还权赋能”、“农民自主”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一是确权颁证基本完成。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257个乡镇(涉农街办)、2661个村(涉农社区)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农户190?04万户,扎实开展了覆盖全域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向农户和村组集体颁发了“五证两卡”,其中:向村组集体颁发集体土地所有证3?37万本;向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58?28万本,林权证54?21万本,集体土地使用证149?94万本,房屋所有权证145?67万本;向农户颁发耕保基金卡和农民养老保险卡。二是新型耕地保护机制初步形成。截止2009年底,发放耕地保护基金11?7亿元,涉及农户111?8万户。三是农村产权流转有序推进。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区(市)县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分所,乡镇设立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搭建农村产权流转的有形市场。截止2009年底,确权颁证后实现农村产权流转共计6?63万余宗,金额33?62亿元。

(二)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2008年11月以来,我市以村(社区)为重点,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为关键,着力构建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的分类供给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设施统筹建设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五大机制,目前,今年的村级专项资金7?1亿元已经全部划拨到位。全市首批启动了111个村(社区)的村级融资建设项目,其中63个村(社区)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融资9100万元用于村级道路、水利设施等建设,形成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机制。群众广泛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项目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过程,农民自主、自愿、自治得到充分体现。干部作风和工作观念明显改观,实现了干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自主决策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经第三方调查了解,全市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的知晓度、参与度总体达到90%以上。

(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我市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健全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乡镇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按照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程序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完善党务、政务和村(居)务公开制度。二是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创建了村民议事会、监事会,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同时,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和社会管理主体地位,形成了农村政经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村级组织架构。三是积极推行社会评价。完善民主评议体系,形成了区(市)县、部门和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村(社区)干部、普通党员“四级社会评价网络”和“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社会评价机制。

(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2009年7月,我市召开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议,提出了充分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这个政策,争取用5—6年的时间对全市农村300万亩耕地和30万亩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每年整理耕地6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4—5万亩;每年整理农村居民点用地5—6万亩,腾出农村建设用地3—4万亩,每年改造6—8万户农民的居住条件,用5—6年的时间使大约40万户农民搬入新居。现场会后,按照土地综合整治的新标准和要求,全市已启动金堂三溪镇、蒲江县大兴镇等4个乡镇的综合整治项目;已确定2010年首批启动整乡推进的24个乡镇,省国土资源厅已批准项目52个。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是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中,有的农民参事、议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能力有待培养。

二是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区(市)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确权颁证后,农村产权流转的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推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缺乏社会资金的投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资产还不能真正向资本转变。

三是部分地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由于涉及人地矛盾、违法违规占地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个别区(市)县存在畏难情绪,害怕暴露的问题难于处理;害怕激化农村长期以来积累的利益矛盾,没有勇气把多年以来历史遗留的各种疑难问题解决好。

四是基层干部的观念和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的基层干部还存在“代民作主”的惯性,怕把事情给农民讲清楚,怕把事情交给农民自己办,工作方式简单。公务员之家 三、几点建议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市委确立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丰富和完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一项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推进运行机制,深化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促进城乡和谐相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努力实现现代田园和现代城市的有机统一。 (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一是要加大“四大基础工程”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坝坝会、院落会等会议和开展知识竞赛、创编文艺节目、网络宣传等丰富的活动,真正把“四大基础工程”的目的、意义和有关的政策讲清、讲透,把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由于各地的条件和基础不一样,群众认识水平和具体面临的问题有差别。因此,在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具体工作中应当始终尊重群众的意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群众的意愿作为推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三是要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权益。“四大基础工程”是促进农村发展、给农民群众带来实惠的惠民工程。要始终把群众得实惠、农村促发展作为推进“四大基础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让绝大多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和好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共创共享的新机制。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应当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构建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一是要深化确权颁证工作。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在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清理和违法违规用地处理基础上,对农村自留地、未到户土地使用权等开展全面确权到户工作。同时,对村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清偿,明确集体房屋等其它集体资产权属,努力做到将集体房屋等设施的使用权属和集体经营性资产(含未清偿的债权债务)全部股份量化到户,使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彻底明晰,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产权和资本为纽带、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农户自愿参加为基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机制。

二是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对原村级所有的集体企业或者经营实体实施改造。积极引导城市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进入农业领域,培育和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农业的市场主体。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采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形式,以产权为纽带、以农户自愿联合为基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农业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和鼓励农民通过“小拆院并院”集中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结合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的粗加工和精深加工项目、开发特色旅游和旅游产品,发展产权明晰的二、三产业实体。 三是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功能,及时修订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络,加快农村产权要素流转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民产权权益保障机制,确保权益不受侵害、有法可依;深化农民的产权意识,积极培育农民群众行使自己权利的能力。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强化农村产权纠纷调处机构职责,保障产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纠纷和侵权时能够得到及时、便捷的调处和维护。

四是以促进社会资金投入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念和“四性”规划原则,在制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集中居住区规划、农村生态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全域**范围内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大力开发集体建设用地就地就近集中使用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给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充分的弹性空间,鼓励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联合,自主实施或引入投资者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集中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探索大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的途径和办法,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充分依靠群众推动基层矛盾问题的解决。坚持“只组织不干预、只引导不拍板、只协调不做主”的工作原则,把主动权和决策权交给群众,让群众全程参与,自己处理自己的事,自主解决各类矛盾问题。通过完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构建“村两委+议事会”的村级治理模式,民主选举设立村(社区)议事会、民主监事会和调解小组,促进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不能将这四方面工作孤立起来,还必须与其他各项改革相互配合、相互推动,才可能取得实效。

一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广灾后重建中农村土地、房屋产权抵押担保贷款的经验和办法,建立农业发展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体系,探索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探索建立现代农业保险体系,加大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

二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投入,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交通、农田水利和饮水安全保障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健全统筹城乡的户籍、就业、社保体系。结合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的户籍、就业、社保服务体系。(五)推动基层干部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四大基础工程”的要求,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促进观念的转变和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 一是要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现场培训的形式,加强对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组干部等与群众长期“打交道”的基层干部的培训,把握好推进“四大基础工程”的政策、内容、要求,增强带领群众推进“四大基础工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要深入群众,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工作重心要下移,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转变过去“代民做主”的工作作风。要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有效地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典型引路。俗话说,眼见为实。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是推进基层工作的重要方法,观念转变的捷径就是让他亲眼看到这条道路好。要集中力量抓好典型,以点带面,通过典型来推进面上的工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四大基础工程”是在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基础上,在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创新形成的一整套农村工作办法措施。它涉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是推进农村加快发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工程。**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将在各位领导、各位委员的领导和支持下,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努力把“四大基础工程”建成群众拥护、主动参与、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民心工程。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 篇4

为了正确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等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践,提出如下意见:

(一)当事人约定工程款实行固定价,而实际施工的工程量比约定的工程范围有所增减的,可在确认固定价的基础上,参照合同约定对增减部分进行结算,再根据结算结果相应增减总价款。不应撇开合同约定,对整个工程造价进行重新结算。

(二)当事人已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结算的,应确认其效力。财政部门事审计部门对工程款的审核,是监控财政拨款与使用的行政措施,对民事合同当事人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发包人以财政部门或审计部门未完成竣工决算审核、审计为由拒绝支付工程款或要求以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审核、审计结果作为工程款结算依据的,不予支持。但双方当事人明确约定以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审核、审计结果作为工程款结算依据或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除外。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按照《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可参照合同约定计算工程价款的,如承包人存在延期完工或者发包人存在延期支付工程款的情形,当事人应参照合同约定赔偿对方因此造成的损失。

(四)没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已同意不计算结算前的违约金和垫资款利息,一方当事人在结算完毕后再主张结算前的违约金和垫资款利息的,可予支持。但如果当事人对违约金和垫资款利息的支付时间有约定的,应从约定支付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如果当事人对违约金和垫资款利息的支付时间没有约定的,应从工程结算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如双方未自行结算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造价鉴定的,从收到中介机构的鉴定报告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五)发包人在工程款结算后不按期支付工程款,承包人请求发包人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的,应予支持。

当事人未结算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造价鉴定,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工程预算价或支付工程进度款的时间和数额的,在中介机构作出造价鉴定报告前,对超出合同约定的价款部分不计算违约金,但可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未付工程款的利息;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工程预算价,也未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的时间和数额的,在中介机构作出造价鉴定报告后,按合同约定计算违约金。

(六)人民法院在审理2005年1月1日以前受理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时,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如以前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的,可参照《解释》的规定处理。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 篇5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民生工程全面有序推进,由原来的民生八大工程拓展为民生十大领域,涉及范围之广、惠及人群之多、得到的社会效应前所未有。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建设、惠民补贴等一些事关全县老百姓贴心利益的项目投入都得以彻底的改善和充分的落实,使得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的和谐与稳定,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现就20xx—20xx年来民生工程的投入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近年民生投入情况:

20xx年民生总计投入26819.1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3171.36万元,共实施民生项目47个;

20xx年民生总计投入29874.08万元,其中县级投入4073.11万元,共实施民生项目48个;

20xx年民生总计投入50394.8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6836.56万元,共实施民生项目69个。

二、民生工程的落实情况和取得的经验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法规制度,确保民生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民生工程的实施是党和政府立足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造福人民的德政工程。早在民生工程起步实施的前期,我县就制定了我县的民生资金管理相关制度,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民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管理两个办公室,民生资金管理办公室设在财政局,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经发局,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全县各级各部门也积极组织领导、相互协作配合,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研究并出台一系列适合我县民生长远发展、稳步前行的政策文件。确保了民生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以后民生工程的良好运作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得民生之路能够走的更远、更好、更出色。

2.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各项政策全面落到实处

民生工程一直都是全民瞩目的焦点,它的成长时时刻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各级财政不断增加投入,连续多年投入巨资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并且逐年递增,我县在财力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同时,每年县级新生财力的80%都用于民生工程。XX年我县民生投入为2.68亿元,XX县为2.99亿元,XX为5.04亿元,年均增幅达40.07%。民生工程的积极投入,深刻地改变着我县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活生产面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近年来老百姓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协作配合,明确责任追究,护航各类补贴及时足额到位

为保证涉及民生项目的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项目实施单位或需要发放的群众手中,我们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财政、经发、银行、施工单位之间根据各自职责,明确责任,各司其责,相互配合。特别是财政部门一直能够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优先保证最需要用钱、最值得用钱的项目有钱用,并做好资金的使用监督;各相关部门也能按照项目要求按期完成各项工作。在实施蛋奶工程中,根据市上统一部署,按照“重实效、可操作、易督查、能问责”的原则,县试点办统一修订完善了专人接收、专库存放、专业加工、专人发放、专柜留样、专案应急、专门回收和专账备查八项安全运行制度,并要求试点学校统一装框上墙。同时落实“四定”制度保安全运行。即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专题工作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供应商专题会,每学期定期检查最少三次,每年定期考核、表彰。计生、合疗、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扶助资金也是直接通过“直通车”的形式发放到受益人手中,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保证了资金的落实兑现,尤其避免了延迟发放、挤占挪用及资金不到位现象。充分保障了受益者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到民生政策带来的温暖,让民生的力量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源远流长。

4.健全考核机制,优化监督管理,稳步推进民生工程全面开花

目前的民生涵盖十大领域,总计266个项目,项目繁多复杂。在项目完成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上需要有更好、更健全的监督保障体系。因此,我们对各个项目都根据项目要求制定了详实细致的考核办法,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财政资金,部分项目我们根据省市要求保留了一定比例的质保金,在省市业务部门核准验收后及时拨付,通过一路的跟踪监督,保证了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

三、民生工程落实环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省市财政投入不足。

民生工程资金的主要来源在省级,比如我们常说的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再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等。这些救助类项目,都是以省级投入为主,省市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城乡困难群众的受助程度和受助水平。XX年度,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85元/人·月,这样的救济水平还难以满足农村特困户和贫困户的最低生活需求。

(二)县级财政配套困难。

民生工程项目繁多,内容丰富,除个别项目外,大多数项目都要县级财政投入与配套。而县财政又十分困难,就拿XX年来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仅为2.08亿,而人员工资、津贴等刚性支出就多达5.4亿,再要腾出财力投入民生工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对县级财政来说,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运转十分艰难。

(三)资金来源渠道繁多,且随意性较大。

民生工程实施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单位,资金的来源尤其是上级专款的拨入,就财政部门内部而言,分别来自不同的单位股室,既有从预算内通过预算指标下达,又有通过各职能股室专户下达,对民生工程牵头单位来讲,一是难以及时掌握各项目的进展情况及资金的拨付进度;二是给日常的业务统计造成了较大的麻烦,每统计一次报表要说好多话,走许多弯路,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四)基层工作经费短缺。

民生工程的实施主要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在众多的民生工程项目中除个别项目可提取工作经费外,其它民生工程项目几乎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工作经费。比如农村低保工作,管理部门要面对全县18000人,6000余户农村困难群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要面对全县近60000人,XX余户城镇居民,还有粮食直补资金的兑付、退耕还林资金的兑付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承受的工作任务可想而知。

(五)上级检查随意性较大。

民生工程是大事、是实事,加强监督检查,当然这是应该的。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主管部门不同,监督单位不同,每一个民生工程项目,特别是救济救助类项目,一年到头不知要应付多少次检查,纵向方面,既有省市检查,又有县上督察;横向方面,既有主管部门,又有审计、监察部门,市委、市政府年终又要统一考核检查,每个检查组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多次检查,重复检查、政出多门,应该说每年应付上级检查成了项目主管单位和实施单位日常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六)民生资金管理机构未明确,管理存在真空。

虽然上级财政部门相继成立了民生资金管理办公室,但县级财政部门至今未明确规定民生工程到底由哪个股室管理,只是电话通知由社保股协调,组织日常民生工程数据的收集、汇总、填报。民生资金的管理、拨付等口径难以统一,工作起来异常困难。

民生工程倾注了党和政府的心血,倾注着全县40万人民的殷切期望,它严明的政策原则要求我们不断去总结、去分析、去完善、去改进,最终使民生工程成为完美工程、放心工程。

四、落实民生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省市财政投入力度。

分税制财政体制大大削弱了地方财政的财权,县级财政的运转根本离不开省级转移支付、离不开上级财政的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同样需要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工程实施起来才能及时、得力、到位,老百姓才能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

(二)建立“民生工程”财政专户。

要对民生工程实行有效监督,要及时掌握民生工程进度,首先要从资金来源渠道上给予必要的规范,建议能否从省到县都要设立唯一的民生资金财政专户,以保证政令畅通,考核监督方便。

(三)给与必要的经费支持。

省市财政这几年也不太宽松,这我们也能理解,但任何一个项目没有工作经费是很难开展的。所以建议省市能给工作经费的项目尽量给一点,不能给的,可以给政策,在全市统一规定,在项目资金中按比例提取,我们认为城市低报的经验就可取,尽管少了点,但有总比没有好得多。

民生工程就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民心工程”,是“德政工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作为县级财政部门,我们要不断发挥自身职能,对每一个民生项目都尽可能在财力上给予最大支持,强化预算约束,坚持事前研究、事中监督、事后问效。要在上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减少资金流通环节,提高办事效益,使我们财政部门真正成为民生工程的保驾者、护航者。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 篇6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竹山县文体局在竹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刻理解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科学指导,创新工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发挥了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人民群众的实惠工程。近日,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竹山县文化体育局深入县文化体育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文化宣传中心和城内各文化场馆及部分乡镇,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完善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堵河文化广场等一批场馆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了规模宏大的县文化体育中心,投资50万元,在原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上兴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竹山县博物馆,并以现有馆藏为基础建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的基本成列,计划陈列文物400件。目前此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同时,兴办

竹山地方文化超市,全力打造上庸文化城;兴建奇石馆,鼓励民间兴办坤元奇石馆,支持官渡民间兴办民俗博物馆。建立了13个乡镇文化站,121个农家书屋, 6个社区文化活动阵地、4个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接收点;40 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一年来,共举办县级大型文化活动20次、指导乡镇开展文化活动5次、指导乡镇举行体育活动12次;组织艺术团下乡文艺演出30场次,组织文化单位开展“三下乡”活动6场次,捐送图书4000册。为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切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自今年6月25日以来,对县文化体育中心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田径场、乒乓球馆等体育设施实行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成立了体育中心健身队,免费为体育中心健身队配备了音响设备,聘请专人每晚按时播放,邀请专业舞蹈老师义务教学。成立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文体活动阵地开办舞蹈、器乐、书画、篮球、乒乓球等各类培训班,极大地丰富了广大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

(三)文化市场逐渐繁荣。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经营实体:全县现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4个(文化体育中心1个、文化宣传中心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娱乐经营单位35个(歌厅酒吧11个、网吧24个)、文化生产销售单位9个(书店6个、印刷复印企业7个)。在一手抓发展的同时,一手抓规范,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近一年开展了各类文化行政整治行动33次,检查各类经营户621家次,查处了一批文化市场违法案件。

(四)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针对张振武故居和施洋烈士故居年久失修,在县政府指导下,县文体局自筹近万元,于对两处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固,确保了安全。,县委、县政府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0万元,对许明清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进行了维修加固装修,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建起了花园、通透围栏和陵园大门。为切实保护好位于潘口电站水位线以下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盛院、黄州庙,县文体局多次请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的专家来竹山实地勘察设计,制订确实可行的迁移保护方案,将他们拆迁到新建的上庸镇进行复建保护。在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及相关单位的科学指导和大力协助下,此项工程底完成拆迁,209月15日正式动工复建,预计9月1日前竣工并对外开放参观。为及时抢救保护潘口、小漩水电站淹没区内野外和民间散存文物,文体局于20启动了潘口水电站淹没区文物征集保护工程。计划投资50余万元,将我县的田家、深河、官渡、溢水等4个淹没区乡镇野外、民间散存的10000多件文物中的精品,抢救集中到县博物馆收藏和上庸镇妥善保管,力争在潘口水电站蓄水前完成此项工程。

积极传承发扬竹山高腔小戏和皮影戏。定期邀请县内皮影艺人到上庸文化城为群众献艺。在保持原生态皮影艺术表演形式的同时,积极鼓励、大力扶持皮影艺人推陈出新,从皮影戏的唱腔及伴奏上进行改革创新,并丰富剧目内容,做到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并举,既有效保护了地方文物和文化遗产,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我县的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较大。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图书馆藏书不多,且多是不宜再示众的旧书,馆内也没有配套的文化设施。城内健身广场只有一处,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要求。乡镇没有标准的健身广场。二是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强。县文化馆创办的《堵河文艺》因经费原因停办多年年,本县文艺作品缺乏交流阵地;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保护和宣传的力度不够。三是文化活动开展相对显少。特别是民间组织的文化活动影响力小且水平不高,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年轻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仍然是上网、看电视和打麻将扑克,县乡街道随处可见麻将馆;农民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仍然是逢红白喜事的响器班子“演出”。

(二)地方特色文化彰显不够。一是对高腔小戏和皮影小戏的挖掘、展示和宣传不够。二是忽视了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形成的移民文化。在潘口电站移民搬迁过程中,我县发扬了“舍小家、为大家”和“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移民任务。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形成的移民文化将会对竹山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对移民文化的进一步总结、提升和展示做得不够。

(一)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文化建设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投入。建议:一是由县乡财政每年核定一定数量的文化事业发展经费,年初列入预算,用于文化阵地建设及文化活动开展;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兴办文化事业,可以打捆整合现有文化资产组建公司融资以增大文化建设投入。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尽力丰富城乡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广场文化、假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加大“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适当调整收视费标准,提高收视服务质量;推进城乡文化互动,让农村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城市有展示的舞台,让城市先进文化在农村得到快速传播。二是促进文艺繁荣。恢复《堵河文艺》,提供创作平台;建立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定期表彰和奖励。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管理。一是在繁荣文化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黄扫非”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二是进一步总结、提升和展示移民文化,发扬移民精神。三是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加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落实文物普查工作经费,组织力量对我县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四是进一步打击赌博活动,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群众文化志趣,鼓励官方及民间组织各项文化娱乐比赛,从而营造一个积极高雅的文化娱乐氛围。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 篇7

一、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的基本情况2004、2005、2006年三年,我区法院受理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数量基本持平,为1420件左右,调解结案率保持在20%上下,变化不大。但诉讼标的额有较大增长,从2004年的19033万元激增到2006年的29242万元,三年增长了一个亿,从中也反映出我区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高级法院民一庭在2004、2005、2006年受理此类案件数分别为114件、111件和94件,结案方式如表所示:

高级法院民一庭近3年各种结案方式在结案总数中所占比例撤诉调解发回改判维持2004年4%7%28%34%27%2005年15%14%19%31%21%2006年11%32%16%23%18%

以上数字表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在民事案件中有其特殊性:案情一般较为复杂,在查明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难度较大,各级法院在对法律的理解及适用方面尚有一定差距,造成此类案件改判、发回率高,调解率较低。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在审判实践中分歧较大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以明确、统一认识,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10月颁布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如何正确理解该《解释》,其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也是此次调研工作的重点。

二、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的相关问题

(一)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全面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法院在审理建设工程案件中应把握的三个主要方面。拖欠工程款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法院在重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建设工程案件并不是简单的债权债务纠纷,建筑业除了欠款问题外,建筑市场混乱、建筑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也依然大量存在,法院负有通过严格适用法律,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引导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职责,这也是我们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应当坚持的原则。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问题

建筑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一直是受行政法规范干预较多的领域,涉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政法规范就有六十多种,是否一旦违反就一律认定为无效,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困扰审判实践的难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了五种合同无效情形,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而无效。当

然这并不等于只有这五种合同是无效的,符合《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其他无效情形的亦属无效。近几年,审判实践中出现了对合同效力不做认定的情况,尤其对明显应属无效的合同在判决中不对其效力做出认定。《解释》出台后,一些审判人员认为反正合同效力不影响工程价款结算,判断合同效力已不再重要了。这种想法不可取,《解释》虽然规定了无效合同只要工程质量合格,仍可以按合同约定结算工程价款,但我们应当看到无效合同和有效合同依然存在根本区别,二者在能否追究违约责任、能否适用民事制裁措施等方面均不相同。同时,对无效合同加以认定能够规范当事人的行为,制裁违法,进而达到规范建筑行业的目的,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建设工程的招投标问题

建设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黑白合同”问题在建筑业领域大量存在,如何正确理解《解释》第二十一条,调研组进行了广泛讨论。对此类案件的把握应严格适用《招标投标法》,对依《招标投标法》必须进行招投标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未进行招投标而直接与施工单位签订建设施工合同(即“黑合同”),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依法监督和检查,又进行了徒具形式的招投标活动并签订了“白合同”,或者连徒具形式的招投标活动都未进行而直接签订了“白合同”并编造了与之相应的招投标文件用以备案。此种情况经常伴有腐败行为发生,往往是建设单位负责人将工程发包给关系人,签订“白合同”仅是为了规避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此情况下,无论是依法应进行招投标却未进行招投标就签订的“黑合同”,还是事实上未进行招投标却编造招投标事实并配合以签订的“白合同”,或者进行了徒具形式的招投标而签订的“白合同”,都应以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认定为无效。对此,《招标投标法》也作了明确规定。

另一种情况是,依法不属于必须招投标的工程项目,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或者具体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招投标,建设单位未进行招投标而直接与施工单位签订建设施工合同,将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为了办理有关建设工程手续而进行徒具形式的招投标或者编造招投标“事实”并签订相应的“白合同”以应付主管部门检查。在此情况下,如果双方已明确,“白合同”仅用于办理建设手续之用而不作为实际履行合同,因当事人以编造文件的方式履行双方签订的合同(指“黑合同”)并不属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行为,当事人签订“白合同”的行为并不违法,故“白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但其效力仅限于当事人的意思范围,即用以办理手续,而不应直接以之作为结算工程款的依据;“黑合同”是否有效,则应看其是否存在合同无效的其他情形。如不存在,则应认定为有效,并据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四)建设工程造价鉴定问题

司法鉴定不但会导致审判周期延长、当事人诉讼成本加大,而且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证明力,难以推翻,直接影响着判决结果。因此,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司法鉴定应当从严掌握,根据合同约定能够确定工程造价的一般不予鉴定,能够局部鉴定的不予整体鉴定,能够通过补充质证、补充鉴定以弥补鉴定结论不足的,不予重新鉴定。

(五)《解释》第二十条的适用问题

《解释》颁布后,出现不少施工企业以单方提交的竣工结算资料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格式文本通用条款第33.3款提起诉讼,要求以该结算资料结算工程价款的案件。由于《解释》并未明确通用条款第33.3款是否属于《解释》第二十条所规定的情形,审判实践中存在不同看法,有些法院基于对施工企业利益的保护认为能够适用第二十条,有些认为适用第二十条应有明确的意思表示,通用条款第33.3款不能认为双方已对此有了约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06年4月就此问题向重庆高级法院做出的答复,明确了仅有通用条款第33.3款而无其他约定的,不能适用《解释》第二十条。

(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的诉讼时效问题

建设工程案件标的额大,涉及利益众多,对社会稳定亦有一定影响,因此对此类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应当谨慎。双方当事人尚未开始结算或尚未结算完毕工程价款的,应属施工合同仍然处于履行状态,并未履行完毕,此时不涉及适用时效问题。施工合同中约定的竣工时间或实际竣工时间均不能做为索要工程款的时效起算时间。

(七)发包人所提出的工程质量问题属于反诉还是反驳

各级法院对此问题做法不尽相同,少数法院要求当事人提出具体请求数额并交纳相应诉讼费用,大多数法院则按抗辩意见处理。基于缩短诉讼周期、减少诉累的考虑,调研组认为对此应区分二种情形:如发包人仅以质量问题要求减付工程价款的,应做为抗辩意见处理,无需提起单独的诉讼请求。如发包人因质量问题提出损害赔偿之诉的,则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属不同法律性质,应按反诉对待。

(八)“实际施工人”与“施工人”的概念区分问题

《解释》颁布后出现了“实际施工人”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合同法中“施工人”一词在各级法院的法律文书中存在混用现象,为保证法律适用的严谨、统一,明确“实际施工人”为无效合同主体,“施工人”为有效合同主体,在使用时应当加以区分。

除上述问题之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转包、非法分包、内部承包和内部联营及监理等问题也是审判实践中难以判断、难以处理的热点问题,调研组根据审判经验和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把握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

三、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相关问题的建议

(一)人民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引导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2、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3、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合理权衡建筑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

(二)人民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应当审查诉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并通过确认合同效力,认定当事人是否存在违约行为以及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三)人民法院适用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确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时,应当注意区分行政法规的性质是效力性规范还是管理性规范。行政法规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并不干涉民事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应当视为管理性规范,不作为认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的依据。

(四)发包人违反《建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五)发包人将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投标的建设工程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投标的,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1、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整体招标但只有部分建设工程进行招投标,且后续增加的建设工程与经招投标的建设工程属于可分的,应认定后续增加的建设工程部分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2、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整体招标但只有部分建设工程进行招投标,且后续增加的建设工程与经招投标的建设工程属于不可分的,则当后续增加的建设工程导致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发生变化的,应认定中标合同无效。

(六)承包人将建设工程以内部承包、内部联营等方式交由第三人施工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承包人与第三人签订合同的效力;构成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应依法认定无效,但并不影响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

(七)人民法院审查承包人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是否构成非法转包,主要从施工过程中六个方面综合考虑:

1、核实承包合同主体是否变更或者实际上已变更;

2、检查现场管理人员的隶属关系,且与申报质量监督时是否一致;

3、检查承包人履行合同行为(包括组织机构、工作协调、技术措施、方案、质量、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

4、核查承包人管理人员的到位情况;

5、核查工程项目的原材料是否由承包人供应;

6、核查用于工程施工的大型机具、设备、设施是否为承包人所拥有。

(八)发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并对实际施工人履行合同的施工事实默认的,可以认定发包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并对因此而引发的不利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九)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人以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建设工程为由,请求确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或者予以解除,发包人起诉时承包人已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发包人的请求不予支持。

(十)建设工程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咨询估价机构进行鉴定:

1、建设工程属于未完工程,按照合同约定无法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

2、建设工程施工中发生大规模设计变更,按照合同约定无法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造价结算条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补正的。

(十一)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决定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按:此处“审计”一词,未知妥当否】,应当责令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鉴定材料和缴纳鉴定费用。当事人在限期内不提交鉴定材料或者不缴纳鉴定费用且无正当理由的,应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十二)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鉴定机构资质等级,严格审定鉴定范围,从严把握鉴定次数。能不全部鉴定的,则不委托全部鉴定;能不重新鉴定的,则不委托重新鉴定。

(十三)建设工程造价一审时已经委托鉴定的,经审查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具有相应资质(格),鉴定程序合法,鉴定结论经过庭审质证,对于当事人的异议已有恰当答复的,当事人请求二审重新委托鉴定的,不予支持。当事人二审时提供证据证实鉴定结论存在缺陷的,可以通过质证、认证、咨询、补充鉴定等方式解决。

(十四)承包人起诉发包人要求支付工程欠款,发包人以建设工程存在质量问题要求折减工程欠款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工程质量问题作为发包人的抗辩事由予以审查。

(十五)当事人因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发生争议,达不成一致意见,人民法院认为确需鉴定的,应当委托专业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建设工程需要进一步维修加固的,应当在已出具维修加固方案的同时对维修加固费用予以确定。

(十六)建设工程欠款纠纷中,发包人因建设工程质量瑕疵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而向承包人提出赔偿请求的,告知其另行提出诉讼,但人民法院认为合并审理更有利于纠纷解决的除外。

(十七)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承包人应当在法律或者设计文件规定的期限内对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承担责任。建设工程其他部位的质量问题,自发包人转移占有建设工程之日未超过法律或者设计文件规定期限的,承包人仍应承担民事责任。

建设工程竣工后,发包人将工程转让给第三人的,承包人仍应在保修期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维修责任。

(十八)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另行签署补充协议、会议纪要、工程对帐签证、技术联系单等书面材料对合同结算条款予以变更的,应当以变更后的书面材料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明确约定工程价款实行包干价的,包干价范围内的工程价款不予调整。

(十九)建设工程现场发生工程量变更,须有双方驻工地代表签字的工程变更单才能作为确认工程量增减的依据,但承包人能够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工程量变更是经发包人同意的除外。

(二十)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基于监理合同的约定,代表发包人对承包人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其监理权限以承包人收到的发包人书面通知为准。【按:监理合同作为施工合同的附件如何呢?以后采用了“行业标准合同”又如何呢?】

(二十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包含多个单项工程,合同对每个单项工程竣工日期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以最后一项工程竣工日期作为整个工程的竣工日期。

(二十二)适用《解释》第二十条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之间约定了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则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可以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建设部制定的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格式文本》中的通用条款第33条第3款的规定,不能简单地推论出,双方当事人具有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一定期限内不予答复,则视为认可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的一致意思表示,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不能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

(二十三)承包人的项目部或者经理对外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应由承包人承担。承包人有证据证明其项目部或者经理对外所负债务不是为完成施工任务而形成的,且项目部或者经理同为案件当事人时,可以判决承包人对外承担责任后可以向项目部或者经理追偿。

(二十四)实际施工人依据内部承包协议向承包人主张支付工程款,承包人以尚未与发包人结算或者发包人拖欠工程款为由拒绝支付的,不予支持。

(二十五)承包人因以下事由,请求发包人支付工程价款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1、承包人未就工程价款与发包人进行结算的;

2、工程价款数额尚未确定的;

3、发包人收到承包人递交的竣工结算文件后,不及时审核或者答复的;

4、承包人有证据证实发包人故意拖延进行结算的。

(二十六)《合同法》中的“施工人”是指有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体,不包括转承包人和违法分包的承包人;《解释》中的“实际施工人”是指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即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合同的承包人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 篇8

5月下旬,市政协副主席王国玮率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发改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有关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城区农贸市场及部分超市,通过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就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㈠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31.2亩(含魔芋),总产量43万吨,产值5.8亿元。据统计,全市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约21万亩,产量32万吨。其中,城郊蔬菜基地面积4万亩,主要分布在城区“三办”、龙凤、三岔、白果等乡(镇、办事处);高山蔬菜面积14万亩、山野特色菜面积约3万亩、食用菌320万筒,主要分布在板桥、红土、新塘、沙地、白果等乡镇。全市现有蔬菜专业村28个。

㈡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截至五月底,全市建有蔬菜批发市场1家、大型农贸市场6家、大型超市8家、蔬菜瓜果加工流通类企业近20家、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近90家。积极探索农超对接、市场直销等新型销售模式,在超市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区,由巨鑫现代农业公司等3家规模蔬菜基地直销30多种蔬菜,丰富群众“菜篮子”。“大山鼎”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远销武汉、上海、重庆等地。建立华硒生态园物流信息平台,发布项目招商、产品供求等信息,“菜篮子”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㈢科技支撑作用凸显。一是完善蔬菜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借助农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构建成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幅射户的蔬菜技术推广网络体系。二是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近年来,引进推广新品种30多个,为丰富城市“菜篮子”,提高蔬菜产品档次,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积极作用。三是通过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冷藏贮运技术和连作障碍治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华硒生态园在设施蔬菜建设中摸索出“烟菜轮作”新模式,在舞阳坝办事处鸭子塘村建设大棚和露地蔬菜100余亩,利用烟叶育苗大棚在白杨坪乡张家槽村等地培育大棚蔬菜,带动300余亩蔬菜基地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菜农收入。

㈣质量水平持续提高。一是狠抓蔬菜生产源头监管注重科学管护,不断完善蔬菜基地配套设施,给蔬菜施撒有机肥,严把农产品投入关,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施用,在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做到蔬菜“无农残”。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例行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蔬菜质量进行监测,从源头上保证“菜篮子”质量安全。积极延伸检测网络,在华硒生态园批发市场及部分超市设立监测点,即时监控菜篮子产品质量。三是强化产品认证,创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

㈤政策投入保障有力。一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蔬菜育苗设施建设的专题会议纪要》等文件。二是整合各类项目及资金300万元以上,如退耕还林蔬菜项目、现代农业蔬菜项目、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等重点支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育苗设施温棚建设。三是优先“菜篮子”工程所需用地,如华硒生态园在龙凤镇杉木坝村育苗温棚用地、正在建设的农产品工业园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用地。四是制定菜地保护措施,划定保护区域、占补平衡措施,保障“菜篮子”工程平稳推进。

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专业蔬菜基地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蔬菜基地大量征用,专业菜地急剧减少,尽管通过菜篮子民生工程发展了一批蔬菜基地,但仍普遍存在专业菜地不足的问题。

㈡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蔬菜生产专业技术较强,生产费时耗工,新发展的蔬菜基地部分设施需要逐步配套,土地的熟化需要过程,农民由粮改菜,无论是在种植习惯还是种植技术的掌握上,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加之菜农批发出去的蔬菜价格通常只有市场零售价的三分之一强,蔬菜种植比较效益不高,影响菜农生产积极性。

㈢市场流通监管有待加强,蔬菜批零差价过大。据调查,我市蔬菜从基地到餐桌,一般要经过2-3道批零环节,城区几个蔬菜批零市场大多是市场化操作。经营者、菜贩、菜农追求的利润最终反映在菜价上,从农产品大市场到中心城区的零售市场,蔬菜价格几近翻番,批零差价过大,拉高了市场价格。据官坡批发市场统计,今年一季度萝卜、白菜、包菜等大宗蔬菜均价较上年同期增长18.9%,二季度大宗蔬菜均价较上年同期增长12.6%。

㈣菜品质量有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偏低。由于气候反常、土壤质量恶化、病虫害加重以及农药、化肥施用量加大和使用禁用农药、不执行农药间隔期规定等原因,“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明,综合执法频度和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盲点。各乡镇办没有专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和人员,不少业主自律意识不强,自检能力较弱,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未有效开展,质量全程追溯体系未建立。

㈤蔬菜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目前全市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蔬菜科技推广普及不能适应蔬菜生产发展形势,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推广难度较大。市、乡镇蔬菜办人员少、经费不足,对全市蔬菜管理难以面面具到。尤其是部分乡镇对蔬菜产业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基地建设任务落实难度大。

㈠落实“菜篮子”责任制。一要深化“菜篮子”工作的认识,全面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要合理确定“菜篮子”生产用地保有数量、“菜篮子”重点产品自给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并纳入市长负责制的范畴。要将确保产品质量、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保等纳入“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二要完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蔬菜办力量,加挂“菜篮子”工程建设办公室牌子,商务、发改、财政、农业、国土、规划、质监、工商、环保等部门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全市“菜篮子”工程顺利实施。三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绩效考评,确保“菜篮子”工程建设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㈡落实建设规划。“菜篮子”的稳定离不开“菜园子”的总量,只有保持合理的蔬菜种植面积,才能保障供应、平抑菜价。要将“菜篮子”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近期,特别要按照国务院及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确保城市人口人均0.03亩的蔬菜基地保有量”的总体目标,拟定我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菜篮子”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相协调,努力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市商品蔬菜基地40万亩,生产食用菌500万筒,为州城居民吃上放心菜提供保障。

㈢落实政策扶持。要认真落实各项“菜篮子”工程建设补贴、融资、保险、用地、税收、绿色通道等扶持政策,着力建设和改造批发市场、生鲜超市和标准化菜市场,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和超市化进程,为“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突出抓好蔬菜种苗中心建设,最大限度缩短蔬菜淡季空间。扶持“菜篮子”专业合作社,支持龙头流通企业、大型连锁超市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建立密切的产销关系,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锁超市供应链对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规划使用本集体土地从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落实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政策。加大对“菜篮子”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认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重要“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完善市场供应应急预案。

㈣落实市场监管。要建立“菜篮子”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积极发展农业“三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建立乡镇农产品质检站(点),抓紧形成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探索有效监管手段,强化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分析和掌握,推动放心农资进村入户。认真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切实做到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

㈤落实建设资金。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建设“菜篮子”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长期的、来源稳定的“菜篮子”建设专项资金。要积极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蔬菜价格调节基金,在华硒生态园农贸批发市场、城区三大超市(中百、好又多、武商量贩)和部分小区连锁超市推行平价商店,让利惠民。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带动农户多、有竞争力、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 篇9

近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委室负责人对我区20xx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视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共有12项,总投资25.2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这些工程投资多、体量大、任务重。调查发现,今年实事工程建设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工程,从项目的编排、确定到组织推进,主要领导都亲自研究、亲自会办、亲自督查,并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详细听取汇报,逐项调研实事工程建设情况;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会办,协调解决实事工程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政府办督查科将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督查重点,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加大推进力度;相关部门把实事工程的推进作为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明确专人具体抓,紧扣节点,精心组织,有力保证了各项实事工程的顺利推进。

3、工程推进扎实有序。12件实事工程中,城市污水沟河整治及防洪排涝、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等2项工程进度较快,其中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农村路桥提档改造、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常新路北延、城东新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教育布局优化及安全提升等5项工程正按序时稳步推进。

1、工程进展不平衡。四卯酉闸下移、城北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农贸市场改造、开放式公园“四有”工程和平安大丰建设等5项工程推进不快。部分工程涉及面广,个别项目进展迟缓,影响工程整体推进。比如,西团、大龙、草堰三家农贸市场改造较为缓慢;开放式公园“四有”工程部分镇已经建成,但个别镇还处在规划设计阶段。

2、部分要素制约工程推进。四卯酉闸下移工程,涉及审批手续多、流程长,影响工程进度;农贸市场改造、开放式公园“四有”工程部分镇资金筹措困难;平安大丰建设工程中,镇监控标清改高清第一次招标流标,卡扣式电子警察监控仍未开标;农村路桥工程,少数镇因杆线迁移、拆迁等协调不到位,工程建设较为缓慢。

3、协调配合有待强化。少数部门、少数镇对民生实事工程实施重视程度还不够,协调支持力度还需加大。城市污水沟河整治工程沿线部分通讯线杆和机房迁移,需要电信、移动等单位配合,仍未协调到位;农村路桥建设的部分线杆迁移需要供电部门密切配合。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实事工程是实现富民的重要内容,群众关注度高,区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区委要求、人代会报告精神和政府1号文件确定的内容、时间节点、目标要求,保质保量推进到位。特别是农村路桥提档改造、农贸市场改造等实体工程,工程进展情况群众可以直观感受到,“获得感”最为直接。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引起重视,范文写作想方设法破解要素制约,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工程建设,及早发挥实事工程的应有作用。

2、统筹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实事工程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区镇政府要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凝聚合力、共同推进,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实事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比如,农村路桥建设,面广量大,涉及多个镇区,征地拆迁矛盾多;城市污水沟河整治等工程的杆线设置与迁移涉及供电、电信、移动等多家单位;部分工程实施进度不平衡性较大,有的镇已开始运行,有的镇尚未有实质性内容。这些都需要政府从面上进行进一步督促落实到位,牵头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确保各责任主体能够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工程建设。

3、严格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中,工程类实事项目有10项,其中6个项目投资体量过亿元,农村路桥提升工程总投资超过9亿元。各责任部门单位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要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作为项目管理的中心环节并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严把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关键环节,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完善监理程序,对进场原材料和在建项目经常抽检复验,对已完成的工程组织专家进行全面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肃责任追究,确保每一项民生实事标准高、质量硬,真正把实事工程做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4、充分发挥实事工程综合效应。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实事工程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也有个别项目实施后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此次巡视组反馈问题中就有关于实事工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因此,要坚持建管结合,后续长效管理机制迅速跟进,通过利用率的提升,让资金投入落到实处、发挥效益。要对近几年实施的实事工程进行回头看,加强后续跟踪管理,特别是对投资巨大,实施效果和管理欠佳的工程,加强分析研究,落实完善措施,真正把实事工程打造成共建共享的富民工程。

5、区镇人大联动跟踪监督实事工程实施。全区各级人大组织、全体人大代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发挥人大职能,实行“一委员两代表”跟踪监督制度,对每一项实事工程,确定一名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两名区人大代表挂钩联系、跟踪监督,查进度、督质量、促实效,凝聚起人大监督支持民生实事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民生实事工程有效实施,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区人民。

食品调研情况报告合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在结束一段工作时,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去写一份报告。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励志的句子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有关“食品调研情况报告”的文章,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食品调研情况报告【篇1】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检验检测工作制度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保证检验检测程序合规、过程科学、结果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关于印发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的通知》(食药监办食监三〔2015〕35号)等规定,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 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检验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规范对食品进行检验,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第四条 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

1 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第五条 承检机构不得对检验任务进行分包。

检验机构必须做到抽样人员与检验人员分开,杜绝抽、检人员交叉上岗。

第六条

当发生合同、检验方法和抽样等偏离时,必须经下发任务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同意,并做好记录。

第二章 收 样

第七条 承检机构样品受理人员进行样品接收时,应当查验、记录样品的外观状态、封条状态、样品状态以及其他可能对检验结论产生影响的情况,并确认样品与抽样文书记录是否一致。当检验需要判定标准为企业标准时,应要求抽样单位提供。

第八条 根据任务类型填写《国家(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样品移交确认单》

第九条 对抽样不规范的样品,或当检验需要判定标准为企业标准,而抽样单位无法提供的,应拒收样品,告知抽样单位拒收原因,并及时向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条 当承检单位自行抽样时,可先行按要求将检验样品、检品卡(流转单)送交检验科室,然后向生产企业、进口代理商(以下简称生产企业)或管理部门索取企标,未

2 能索取到企业标准的应详细记录,并将有关情况上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 对符合要求的样品,接收时应进行登记,加贴唯一性标识,备样应按相关贮存条件要求妥善存放。

第十二条 登记完成后,打印检品卡和检品送达记录单,将加贴唯一性标识后的检验样品、检品卡及企业标准送交检验科室。

第十三条 当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时,业务受理人员应在受理完成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所抽样品信息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报送。

第三章 检 验

第十四条 检验科室按照食品检验技术要求开展检验工作,并严格按食品监管部门发布的食药监办食监三〔2015〕33号《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2015年版)》提供的检验项目、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实施。

第十五条 检验科室按细则规定编制每类样品的检验作业指导书和检测报告书模板。

第十六条 检验科室在开展检验工作前,应对检验人员、设备、标准品、试剂、检测方法、环境设施等要素进行确认。

3 第十七条 检验人员应如实、准确、完整、及时填写检验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如需修改的,检验人员必须在修改处签字确认。

第十八条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应采取加标回收试验、双人比对试验、不同设备同时检测或不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九条 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包括复测)后,将检验结果及记录送复核人员复核。

复核人员应逐项核对检验结果,并做好相关记录,按各承检机构的管理要求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条 承检机构自收到样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承检机构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一条 检验人员应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检验室负责人应对样品的检测过程实行监督,确保检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二条 检验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致使检验无法进行的,当事人必须如实记录有关情况,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并将有关情况上报组织抽检监测工作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四章 检验结果报送

第二十三条 报告文员按照任务计划打印报告,经审核

4 批准加盖报告专用章,方可按要求报送。

第二十四条 风险监测、案件稽查、事故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中可以采用非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分析查找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采用非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应当遵循技术手段先进的原则,按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确认后,报请国家或者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五条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检验结论合格的,承检机构应在检验结论作出后10个工作日内将检验结论报送组织实施监督抽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出问题样品,承检机构应当在检验结论作出2个工作日内填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问题样品情况报告》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问题样品基本信息表》,并将问题样品检验报告及《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等有关材料及时上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出的问题样品,检验报告需报送抽样所在地、生产者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秘书处、被抽样单位、生产企业各1份。

第二十八条 当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时,经检验不合格的样品,承检机构应在检验结论作出2个工作日内填写《2015年食品安全国

5 家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信息报审表》上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二十九条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检出的不合格样品,检测机构除存档之外,还要将检验报告、抽样单(复印件)、《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通知书》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信息报审表》送省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及秘书处。

第三十条 当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时,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秘书处应将不合格检验报告及抽样单(复印件)寄送至中检院食品药品技术监督所。

第三十一条 承检机构在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被检样品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或较高风险问题的(如食品中检出非食用物质,或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重要安全问题,以及其他异常情况等),承检机构应在 24 小时内填写《食品安全抽检监测限时报告情况表》,将问题或有关情况报告被抽样单位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中检院食品药品技术监督所或秘书处,并抄报总局稽查局。在食品经营单位抽样的,还应报告标称食品生产者住所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 当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时,承检机构授权签字人签发检验报告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检验数据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信息系统”进行报送;同时在受理复检调样

6 申请3个工作日内,也应将相应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第三十三条 当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时,业务科在出具监督抽检不合格样品检验报告2个工作日内在信息系统“检验已上报”中点击“办理”,以便生产企业所在地和抽样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对不合格产品开展核查处置工作。

第三十四条 案件稽查、事故调查、应急处置中的检验结论的通报和报告,不受规定时限的限制。

第三十五条 检验报告报送完成后,承检机构应及时将检验记录、报告书、抽样单等文书及时存档保存。

第五章 备用样品的处理

第三十六条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的检验结论合格的,应当自检验结论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妥善保存复检备份样品;复检备份样品剩余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

第三十七条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的检验结论不合格的,应当自检验结论作出之日起6个月内妥善保存复检备份样品;复检备份样品剩余保质期不足6个月的,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

第三十八条 对过了保存期的复检备份样品,按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妥善处理,并保留样品保存和处理记录。

7 第六章 复检

第三十九条 被抽检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标称的食品生产者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应在收到检验结论7个工作日内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检申请,由受理复检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公布的复检机构名录中随机确定复检机构进行复检。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

第四十条 复检机构接受复检任务后,应审核是否具备受理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受理:

(一)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

(二)复检机构与复检申请人存在委托合作协议等利益关系的;

(三)复检机构无复检项目检验能力的;

(四)检验结论为微生物指标超标的;

(五)复检备份样品超过保质期的;

(六)逾期提出复检申请的;

(七)其他原因导致备份样品无法实现复检目的的。 第四十一条 接受复检任务的复检机构,应尽快与初检机构、复检申请人共同对复检样品进行签字或盖章确认,由组织抽检的监管部门指定专人送达复检机构,并由复检机构专门保管。样品运输过程应当符合相关标准或样品标示的储

8 存条件。复检机构应当做好复检样品接收记录。

第四十二条 承担复检任务的复检机构应按照与初检机构一致的检验方法使用复检备份样品对提出异议的项目进行复检,复检报告须给出食品是否合格的复检结论,并注明该结论是针对复检备份样品做出的。

必要时,初检机构可到复检机构实验室直接观察复检实施过程。

第四十三条 复检机构应当在收到备份样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检结论。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四十四条 复检申请人原则上应当自提出复检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组织开展抽检监测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复检报告。逾期不提交的,视为认可初检结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复检申请人、复检机构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及时将复检报告通过信息系统上传。

第四十五条 复检相关费用由复申请人先行垫付,复检结论与初检机构检验结论一致的,复检费用由复检人自行承担;复检结论与初检机构检验结论不一致的,复检费用由初检机构承担。

食品调研情况报告【篇2】

我市食品药品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民之策。随着XX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食品还是药品行业作为一类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性行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对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是考验我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掌握我市食品药品监管情况,进一步做好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我们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食品市场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餐饮服务经营企业XXXX家,学校、托幼机构食堂XX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地食堂近XXX家。由于政府职能调整,原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餐饮服务监管职能划归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自去年下半年接管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餐饮监管市场混乱、监管人员少、经费少、无办公地点等困难的条件下全力履行监管职能。共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XXX余份,另有XXX余家企业持仍在有效期内的原《卫生许可证》经营。新办的餐饮单位中有

— —1

近XX%是原来无证或超期限经营的,全市目前仍有无证经营餐饮服务企业XXX家。

(二)药品市场基本情况

全市有药品生产企业X家(X家药品生产企业,X家医用氧气生产企业,X家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药品零售企业XXX家,药品批发企业XX家,本地药品连锁企业X家,市区所辖医疗机构XXX家,市直医院X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XX家,个体医疗机构及诊所XXX余家。药品市场经过多年来的有效监管,假、劣药品发生率明显下降。

二、存在问题

(一)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行为仍然存在。目前,全市有近XX%的餐饮单位属于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此类经营企业由于无有效许可证件,无从监管,即使发生食品隐患监管部门也不易知晓,给百姓饮食安全带来不安全因素。二是学校周边小饭桌缺乏监管。学校周边小饭桌多为私人经营行为,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在民宅内经营,其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监管缺位,给学生饮食安全带来隐患。三是建筑工地食堂监管有待加强。建筑工地食堂多为临时性,多则一年,少则半年甚至几个月,食堂经营者办理有效证件的意识淡漠,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即为群发性食物中毒事故,危害严重。四是小摊点、市场内加工点、流动兜售盒饭经营者无部门监管。

此类经营行为多为各部门联合监管范围,没有明确的单一监管要求,实际工作中也相应的产生出推诿扯皮现象,给百姓饮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同时,即使是有许可的餐饮服务单位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一是采购食品及原料索证不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不及时、不全面,台账记录不完整。二是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欠佳,落实不彻底,贯彻不到位,有近三分之一工作人员无健康证上岗。三是不能按要求做到每餐食品留样,或者留样不足XX小时,甚至无留样记录。四是防蝇、防鼠设施不完善。无纱窗或纱窗损坏后更换不及时,未设防鼠板等防鼠设施。五是餐具消毒保洁措施不规范。存在有消毒设施不利用,餐具不消毒,餐具消毒保洁措施不规范或无封闭式餐具消毒保洁柜现象。六是食品加工环境差。食品加工区清扫不彻底,食品处理区内存放个人用品。七是容器具及水池无功能标识,未按功能区分使用,存在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的风险。

(二)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非正常渠道采购药品情况时有发生。此类药品来源不明,无法从源头保证药品质量,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不具有可追溯性,给百姓用药安全带来隐患。二是软件、硬件设施差,给药品的贮存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无法保障一些有特殊温湿度贮存药品的质量。三是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

用都将危害百姓用药安全。四是药学专业人员缺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够提供合理的指导用药,甚至给予不切合病情的盲目指导也将带来用药安全隐患。五是技术监管手段严重缺乏,不能通过有效的技术保障杜绝假劣药品的出现,致使不符合规定药品流入市场,危害群众用药安全。六是虚假违法广告屡禁不止,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给群众带来财产损失和生命健康的危害。七是药品流通环节违规行为仍然比较严重,部分药品经营企业放松质量管理,违规出租出借经营许可证、出租出借柜台,采取非法手段销售药品、擅自扩大经营范围,违规使用医保卡,致使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秩序比较混乱,带来用药安全隐患。八是执法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群众对药品监管工作的理解存在误区,群众受到非法广告和打着“送药”“义诊”旗号等违法行为的欺骗,阻碍执法,甚至辱骂、殴打执法人员。另外,在整治虚假违法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广告、药店扩大经营范围等问题时,涉及执法权力交叉问题,单一部门执法困难。

(三)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XXXX年X月XX日新组建的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所,只有行政编制XX人,现在编XX人,人员、经费不足问题突出。目前,监督所仍在临时租赁的不足XXX平方米的简陋场所办公,没有正常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用品,缺乏必要的监督车辆。特别是由于我市是全省唯一一家市区无区监督所

的城市,市监督所负责市区大小餐饮单位XXXX余家,大小食堂近XXXX家,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XXXX余户单位的日常监管,同时监管辽宁XX沿海产业基地的所有餐饮业户,监督管理任务非常繁重,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做基础,难以保证日常食品监督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市(县)区餐饮及保化监管队伍没有到位,监管手段相对落后,仍在采用落后的人工方式进行监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严重缺乏,技术支撑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食品药品监管的投入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监管的人员配备,改善办公条件,配备相应的执法车辆,保障监管需要。要加大监管机构检测装备投入力度,提高检测能力,实现检测常态化。

(二)继续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建议由政府牵头组成民间学术团体,采取有偿服务,聘请专家、学者及借助各相关部门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负责人和从药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依法办事。同时,要加大对广大市民及农民群众的普法宣传,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形成食品药品监管的群防群治网络。

(三)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强化政府保障公众饮食用药

安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评估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找准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强化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意识。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卫生、工商、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相关部门,在使用环节管理、广告监管和联合打假行动等方面,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齐抓共管。三是强化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大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组织化、加工集约化程度,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将生产使用伪劣产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向全社会公布,促使企业真正成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四)加大专项整治和综合监管力度。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监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搞好食品药品各个环节的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认真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市场安全整治行动,坚决防控药害事件的发生。

(五)增强执法的权威性。要将专项检查、食品药品抽检、日常监督、食品药品质量管理(使用)规范检查相结合,坚持教育和惩罚相结合,强化执法力度。针对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经常出现的问题,建立不良纪录档案,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检查预案,对查出问题并有惩处依据的,

要不折不扣予以惩处;对尚无明确处罚依据的则下达惩戒通知书,责令规范整改;对不服监管、列为重点监管的对象,要增加监管频次。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监管,形成专业执法队伍监管、有关部门协同监管、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的齐抓共管格局。

(六)切实加强监管基础建设。一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执法力量。二要加快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搭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和公共服务水平;抓紧建立并完善企业监管、应急指挥等监管应用系统,对药品在线监控和动态监管,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臵能力。

(七)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强化药事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以及省市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使用机构的责任意识、依法诚信规范经营意识,切实保证食品药品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放心的食品药品消费环境。要通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增强公众科学饮食用药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形成全民参与抵制假劣食品药品的良好氛围。

食品调研情况报告【篇3】

关于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调研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问题,事关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更好的提升我县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提升监管效能,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我县现有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 户,其中,食品生产加工单位 户,流通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户,餐饮服务单位 户,药品生产企业1家,药品器械经营使用单位 家。全县工商、食品、质检等部门共有执法和工作人员 名,检验技术人员 名(其中工商系统 名,检验技术人员 名;食品药品监督系统 名;质量技术监督系统 名,食品检验技术人员 名)。

(一)食品药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近年来,全县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通过媒体专栏、举办培训班、“”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药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广大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共发放宣传资料16万多份、各类食品药品宣传材料万份(册),宣传教育群众达 6万余人次,在各新闻媒体刊发食品安全专题报道353篇,发布消费警示信息100余条。

(二)监管体制逐步完善

县政府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调整、理顺、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明确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和职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工作机构正逐步完善和规范。大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在全县各镇政府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在各行政村聘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员、协管员,延伸监管触角,完善监管网络。同时,县政府设立了专项经费,列入预算,支持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三)强化领导,齐抓共管

为了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县政府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从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入手,制定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了社会监督网、监测预警网络和风险评估体系,强化监管协作机制,经常组织成员单位开展日常监管、重点整治和联合执法,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和责任考核,形成了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总体质量和水平。

(四)突出重点,严格执法

为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让老百姓放心消费,各职能部门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一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非法使用病死禽肉、地沟油等问题食品和违规行为,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二是坚持对食品药品开展质量抽验,对发现的问题产品严格查处。三是加强重大节庆活动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保障节庆活动安全顺利进行。近两年来,全县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 多人次,检查涉药单位 户次,累计查处各种药品违法案件 起,案值 余万元,罚没款 万元。检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户次,办理涉及食品生产案件 件,查获不合格食品 公斤,涉案金额 万元,罚没款 万元,有力地震慑了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强化素质,提升效能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各职能部门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学习和培训,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奖励、处罚等工作制度,形成了一支专业比较熟练、执法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执法队伍。同时,县政府加大经费投入,职能部门多方争取支持,添置更新了一批检测设施和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手段和工作效能。

二、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县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药品生产、流通各环节运行较为规范有序。总体看,药品好于食品,大餐饮好于小吃店。但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全社会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还不强

部分食品药品生产和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意识差,不能自律守法经营,特别是一些“两证”不全的食品加工业户,违规、违法现象较为严重,加之生产加工设备落后,食品原料低劣,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大多数消费者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辨别能力较低,安全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市场。

(二)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问题较多

一是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设施简陋,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不同程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二是市场上过期霉变等问题食品仍然存在,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三是食品流通终端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落后,索证索票登记不规范,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四是小型餐饮业卫生状况差,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难以保证,“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反应强烈。

(三)监管体制不完善,缺乏工作合力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在运行中客观存在监管“缝隙”。一是相关部门分段监管衔接不紧密,有些监管职能边缘的问题无人管,相互推诿,既形成监管扇区,又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涉及到监管权的环节,各职能部门重复管理,交叉执法,导致食品安全执法出现混乱,也加重了经营者的负担。三是综合性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缺乏有效配合。

(四)监管保障严重不足

一是监管力量十分薄弱。比如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人员仅有12多名,监管对象却达700余家,平均每人监管近60个单位,任务十分繁重,难以保证监管到位。二是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配套设施,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检测项目无法开展,只能凭经验判断,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依据。三是经费保障水平低,特别是抽检经费严重不足。虽然县政府设立了专项经费,但远不能满足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和内容的需要,一些食品无钱抽检,不能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全的承诺。

(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我县各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虽已挂牌成立,但权责不明确,监管人员素质较低,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法规和专业知识,没有专项经费和必备的设施,工作制度不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还未完全开展。 三、对策及建议

保证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民生,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望和信誉。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大于天。各镇政府、相关单位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要引起高度重视,从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为全县人民食品药品安全筑起一道屏障。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建议政府将《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通过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讲座,教育广大群众,惩戒不法分子,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观念和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二)坚持全程监管,严格执法整治

一是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要严格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准入制度,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和门槛,从源头上把好关。对不符合规定和违反程序的厂商要严查重罚,坚决整改或取缔,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二是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加大产品抽查力度和检查批次,坚决销毁过期和变质的食品药品,确保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药品安全。三是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管。重点对生产和经营场所环境卫生、原辅材料进行整治和规范,禁止不安全和不卫生的肉、菜上桌入口。特别要下决心综合整治秦州区箭场里和光明巷县场的餐饮点,符合条件的,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彻底改变“脏、乱、差”的面貌,让百姓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四是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职能,靠实责任,督促各镇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鼓励食品药品生产批发企业面向农村配送,支持零售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建立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流通和消费通道,保证农村县场食品和药品安全。

(三)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作配合

食品药品安全现行的监管体制涉及多个部门。一是继续强化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的职能,定期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二是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各个环节的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和空白,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三是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监管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监管责任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玩忽职守、包庇纵容、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行为,应给予严厉的处罚。

(四)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县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继续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推动政府责任的落实。一要建立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监督员,负责食品安全的日常检查和监督。二要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基金,将举报查处后的罚没收入作为奖励基金,调动全社会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积极性。三要建立食品生产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对制售食品药品违法的行为,从严从重打击和处罚,并列入黑名单逐出食品药品行业,不得再生产和销售。四要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和事故的快速应对能力,着力探索和实践事前监管、动态监管、有效防范、处置及时的监管长效机制。五要建立健全定期巡查、检验检测等制度,继续扎实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使各项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五)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工作保障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保障机制。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编制,加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的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将食品药品监管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增加。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交通工具、检验检测装备、取证工具和信息化设备,解决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的慢等问题。

食品调研情况报告【篇4】

关于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了解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现状,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我办分别深入到各乡镇,县城街道等地,和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具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对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一次为期3个月调研。调研采取走访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单位和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食品药品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我县食品安全工作主要情况

从这次调查摸底中了解到,截止2011年6月统计,全县21个乡镇有335家餐饮单位,学校集体食堂45家,共有从业人员近2000人,当前我县食品工作分工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卫生监督局负责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及日常监督检查。

(二)、我县药品监管

截止2011年6月,我县共有51家药品零售药店,2家药品批发企业,2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3家县级医疗机构,21个乡镇卫生院,107家村卫生室,11家医疗门诊。上述单位经营使用的药品均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监督检查。

二、采取的主要监管措施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政领导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2010年,县政府根据国务院和中央编办的文件精神,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明确了三个责任,即: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分段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对食品安全负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提高了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县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工作机构、人员、责任、措施都已到位,初步形成了“全县统一领导、乡镇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实行目标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协调机制高效规范运转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为确保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县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州县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为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今年初,县政府又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完善了制度建设和责任监管体系建设,为开展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确保食品安全

我县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农业、畜牧等部门负责抓好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确保食品源头安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确保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食品销售现场的监管,确保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经贸局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的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依据各自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食品安全监管各组成部门协调一致,尽职尽责,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与联合执法并重,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全县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县质监、工商、卫生防疫、农业、经贸等执法监管部门针对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强化日常监管,突出专项整治,重大节假日期间大力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的执法活动;据统计,仅今年前6个月,全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360人次,车辆68台次,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70户次,各类食品经营企业1600家次,各类食堂、餐饮摊点60家次,下架各类不合格食品2000公斤,全县辖区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五)药品安全工作

1、扎实做好药品市场的整顿工作。

以日常监管为基础、专项检查为手段,对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药品购进渠道、供货资质、储藏养护、调配使用等行为进行了全面检查,我局在药品监管工作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50多人次,车辆40多台次,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102户次,共立案5起,结案2起。

2、巩固GSP认证工作成果,加强对企业跟踪检查力度

为巩固GSP认证成果和GSP跟踪检查,2011年4月18日我局对今年到期换证的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为期一天的法律法规和GSP培训,通过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开展专项检查,确保药品安全

(1)、开展从江县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调查及监督检查。根据州局《关于调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局对县级医疗机构163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今年,我局重点对医疗机构检查基本药物的购进、验收、养护等环节的检查,截止6月底,我局共检查了医疗机构3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对不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下达整改通知书。

(2)、开展了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检查。为巩固第一阶段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集中整治工作成果,净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我局深入地开展了第二阶段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以及所辖21乡镇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有重点的检查。通过检查,对2家药品零售企业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9个品种进行抽样送检,要求其立即下柜,暂停销售处理。通过检查对净化我县药品流通市场收到了很好得效果。

(3)、其他专项检查。根据省、州稽查局转发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今年1-6月以来开展了查处假药欧亚新疝王胶囊及高效壮骨胶囊等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我县未发现文件所述假药。

4、加强药品抽样监督工作。2011年州局下达了30个品种药品抽检任务,目前已经抽取23个品种,保健品3个品种,协助州局快检车筛查抽样10个品种,截止目前发现不合格检品1个批次,已立案调查。

六、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工作

(一)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

继续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管,一是查购进渠道是否合法;二是查索要的资质证明是否齐全;三是查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四是查批发行为是否规范。对辖区内的企业组织开展“回头看”行动,促进企业强化经营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器械批发企业的经营行为。

(二)强化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1、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一是查对大型医疗器械是否建立了采购、使用、维修档案;二是查对检验用医疗器械是否纳入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具体内容有购进渠道、索要资质证明、验收登记、贮存条件、用后处理);三是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是否规范(重点是用后毁形)。

2、小型医疗机构:主要查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购进渠道是否合法,购进时是否索要资质证明,购进后是否按规定验收登记,用后是否按规定毁形程序进行毁形并记录。

(三)加强对口腔医疗器械的监管

针对历年来对口腔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薄弱的现况,我局对口腔诊所进行了专项整治。通过整治,使口腔诊所的负责人转变了看法,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法律意识,并督促建立了医疗器械验收记录,索要并建立了合格供货方档案。

(四)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

我局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及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专项检查。一是查进货渠道是否合法,是否有相关证明材料;二是查是否有购进、验收、使用记录;三是查是否建立了产品追溯制度;四是查产品、相关病例、购进验收记录上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是否与注册批件一致;五是查是否签订了使用协议,协议内容是否完整。

(五) 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下发通知,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并将此项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六) 加强与工商部门信息沟通,积极监测我县医疗器械广告宣传产品,对发现违法的医疗器械广告,及时移送工商部门依法处理。目前,我县已移送1起医疗器械违法广告。

二、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工作

1、监管体制和机制不顺,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不到位 现阶段,我县在食品安全监管上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的模式,工作中坚持“全县统一领导、乡镇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但目前监管体制和机制尚未理顺,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资源、信息资源分散,以致监管合力不强、职能重叠、多头执法、监管缺位、执法空白等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分段监管环节链的连接点上较易出现监管空缺。一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不到位。县食安委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两者合署办公,没有直接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设施薄弱,办公设备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综合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力度不够,作为同级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抓手”职能还未充分体现;二是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各部门分段监管,综合监督协调难度大。食品监管各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存在思想统

一、步调不一,认识统

一、行动不一的问题。最突出的事例如注水猪肉问题,按照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定点屠宰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由经贸部门管理,生猪在屠宰场待宰停留时间要在24小时以上,但是,他们对生猪注水现象监管不力,品质检验形同虚设,致使猪肉品质受到影响。《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还规定,县场销售的注水肉由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实际情况则不容乐观;三是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在监管中,由于实行分段管理,各部门之间在信息资源上又缺乏网络平台和沟通机制,不能共享信息,甚至各单位上报的数字都不相统,给监管工作造成被动。

2、监管措施不力,检验检测资源分散

目前,我县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在监管方式和措施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视证照办理,轻视日常检查;重视现场准入,轻视生产经营。凡是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户,有关执法部门都要求他们办理各种证照,但是在取得证照之后,便放松了对这些监管对象的日常检查,这种监管模式,对成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加工作坊,和县区大量存在的小摊小贩,则力度有限,起不到应有的监管作用;二是重城县轻农村。受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加之我县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点多、面广、线长,监管任务重,监管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再加上一些执法人员意识上还存在重城县轻农村的误区,所以对农村食品领域的监管还存在着缺位现象;三是检验检测资源缺乏,检测成本高。全县没有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成本高,抽检一头猪,按标准需要检测费上50元,企业颇有怨言,为节约成本,我县出现将近一个月屠宰的生猪共计1041头未按规定进行检验。

3、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经营和不规范生产加工食品问题突出

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未取得证照而擅自生产经营,一些从业人员不经健康检查而上岗工作,产品质量把关不严,消毒设施欠缺或弃之不用,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缺乏;有些餐饮摊点卫生条件极差,餐具消毒无保障;有的规模餐饮服务单位拒不配合监管等等,这些违法行为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了诸多隐患。

生猪私屠滥宰现象依然存在,受利益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部分养殖户则本着少亏一点的心理,私下屠宰、加工、销售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病死畜禽产品大多通过商贩卖给工地学校餐馆,活禽宰杀仍在集贸现场进行。在城乡结合部和城郊附近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不少家庭作坊式的食品生产加工点,这些家庭式加工作坊既无证照,又达不到合格的卫生条件,取缔不了,管理起来又非常麻烦。一些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厂为盲目提升食品的色香味,一些制假食品加工厂为掩盖假劣原料的颜色和气味,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

4、农村监管力量薄弱,问题食品流向农村

农村食品经营呈现“低、小、散、多”的状态,农村食品现场多以小规模食品加工、销售和消费的形式存在。个别农民贪便宜,部分商家图利润,不合格、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以低廉价格通过“小字号”食品经营企业充填农村食品县场。非法食品经营企业利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资源匮乏的现实,向农村转移,躲避监管。因而,出现农村县场食品质量合格率明显低于城县的情况。农村餐饮业卫生保障低下, 农村集贸现场经常出现无卫生许可证销售食品,餐饮从业人员亦无健康体检证。食品加工间、店面和住房多数不分间,卫生标准不符合要求。小餐馆和部分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多数无食品卫生培训合格证就上岗,农村婚丧宴请,餐饮加工场所、就餐场所卫生无保障,食品安全亦无保证。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有限,食品安全宣传难度很大,加之农村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识别假劣食品能力低,这些都给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

(二)、药品医疗器械工作

1、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监管执法专业人员匮乏,尤其是保健食品、化妆品、药械、法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人才尤其匮乏。

(2)、人才队伍不稳定,多数同事有“调离,考走”的想法,尤其是年轻同事,考走想法更为强烈;同时,机改整合后有些执法人员被安排去干与食品药械安全监管无关的工作,本来基层食药监管人员就不足,导致执法队伍的能力不是加强了,而是削弱了。

(3)、执法队伍培训力度远远不够。尽管省局每年举办多期培训班,但由于会期过短,同时对培训效果缺乏有效测试,以致很多学员往往是巧借学习机会“潇洒走一回而已”,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4)、下划地方机改后,人员编制数流失严重,原各县食药监局的编制在原有基础上不仅未得到增加,反而被削减了大部分。 (5)、06—09年贵州省食药监系统新招考人员的公务员登记一直未予以解决。尽管前段时间省州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要求地方主管部门妥善办理公务员登记事宜的相关文件;但是鉴于机构改革,下划地方后,县卫生局和食药监局合并,06至09年大部分新进人员由于合并后单位编制数不足,以造成公务员登记变为遥遥无期;而很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遴选基层公务员都要求必须是进行公务员登记的在职人员,由此给新进人员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非常不利于队伍的稳定。

(6)、下划地方机改后药监基础设施流失严重 由省下拨的建楼专项资金建成的药监办公楼,现已逐步被地方政府征用作他用,基层药监人员面临无办公场所,国有资产面临流失,严重影响到基层人员正常的工作开展。

三、加强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认识,统一思想,落实责任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各监管部门要尽职尽责,加强配合,增强综合监管能力。建议在县政府领导下,组织各监管部门开展一系列专项联合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加强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形成综合监管格局,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责任。

2、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

县食品安全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机制,多方协调,密切配合,研究探索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整合监管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资源、信息资源,构建信息交换平台,做到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共享,克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制不顺、机制不畅、职责不清、职能重叠、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监管乏力的弊端,达到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切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3、增加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投入

在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国家规定对食品进行抽检不得向企业和经营者收取费用,因此,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和食品检验检测经费的投入,增加检测设备和流动性检测车辆,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己任,努力克服重收费轻管理、重执法轻服务、重城县轻农村的弊端。

4、创新监管方式和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

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各个部门,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路子、新途径,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要借鉴外地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如借鉴北京县工商部门的错时工作制,对一些平时不易监管的早餐夜县、集贸县场、集体食堂、生猪屠宰等时间性、流动性较强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适时加强监管。对农村广大地区,要真正将监管重心下移,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品安全城、乡、村监管网络,努力克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空档和死角。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是保证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经营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安全的关键。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降低培训成本,节约培训费用,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采取一个职能部门培训,各有关职能部门交叉授课的综合培训方式,降低监管部门和企业负担。

5、采取有效宣传方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宣传专栏,特别是要面向农村地区,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典型案件,从思想上逐步树立食品安全事关自己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意识。

6、 关于加强药品监管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1)、针对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法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人才匮乏现象,建议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最大限度通过招考渠道“招贤纳士”,同时强化学历,专业背景知识等。

(2)、加大基层执法队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餐饮服务专业监管知识和常识的培训力度。可以采取现场培训,也可以统一编制培训教材,让执法人员采用自学方式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采取严格的测试方式测试学习效果,对未“合格”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强化学习效果。

(3)、省、州食药监部门应参照中央国家机关或省、州其他系统,从本系统县一级遴选基层公务员的机制。

(4)、强烈建议省食药监局与省人事主管部门积极协调,由省食药监局统一解决06至09新招录人员的公务员登记事宜,这是目前最直接最讲效率的方法。而不是“一纸文件”完全推给地方人事主管部门解决,以避免由于县级机构改革新组合部门由于编制数不足原因,导致此期间新招录人员的公务员登记遥遥无期的情况。

(5)、尽快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相关执法依据。做到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既要“喊得起口号”,也要“ 落实好口号”,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从江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二00一年六月二十日

食品调研情况报告【篇5】

近几年,由于受国内市场、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旗牛羊肉市场呈现总体低迷的态势,牛羊肉批发均价一直处于下行空间,由于收购及批发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给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加大了经营压力。今后的几年里牛羊肉价格是否会迎来新的增长点,养殖户及加工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和发展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一、市场行情分析据调查,xx年16月份全区牛羊肉批发价同比下降6.7%和9.1%,到了11月份与上期相比又下降了9.8%和4.4%,这就是说肉价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从国内牛羊肉市场供应来看,还是维持相对偏紧的状态,市场行情主要驱动力多集中在消费一端,高端市场消费量虽然呈现增长,但增长区域多集中在电商渠道,而非传统的批发市场。另外,随着我盟周边地区育肥牛羊肉源大幅增加(巴盟、赤峰、河北等地),加上进口低价牛羊肉的大量涌入,已经对国内终端市场形成冲击,尤其是消费终端市场在采购上表现明显。由于育肥牛羊与本地牛羊肉价格上的差异,使得锡盟牛羊肉销售市场占有率低,加工企业依靠订单生产,从而造成牛羊肉价格下降。

当前,无论是从技术投入,还是在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寻求转变,牛羊肉经营企业普遍对国内牛羊肉需求持乐观态度。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内牛羊肉需求的增长快于生产的增长,预计xx年牛羊肉的需求量分别在150万吨和80万吨,牛羊肉始终处于偏紧状态,价格高位运行,不排除有上涨的可能,但涨幅趋缓。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旗作为锡林郭勒盟重点牛羊肉生产加工基地,正处于由数量扩大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如生产加工设备落后、肉源供应不稳定,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规模化工业化水平低,冬春补饲能力差,防灾抗灾能力弱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旗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4家,日加工能力为13000只羊,78月份是我旗牲畜出栏集中急售期,既使企业满负荷生产,也远远达不到牧民多出栏、早出栏的要求,造成羊源外流和待宰周期长,羔羊掉膘、掉秤的损失。而加工企业由于受市场或订单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开工较晚,而且也不能满负荷生产,这就给牧民集中出栏与企业待宰时间长产生矛盾。

从目前牧区养殖成本和终端消费情况分析,养殖户做为经营个体,某种程度上讲很难顺势出栏,由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牧民仅靠自身能力出售牛羊的话,往往利润较低。另外,受气候、草场植被的影响,很长时间牧户要依靠饲料育肥,这就造成养殖成本的提高,严重影响了牧民的收入,加上其它费用,收入寥寥无几。按xx年收购价一只羊的利润不到150元,甚至有些牧民还达不到饲养成本。

三、我旗当前采取的措施提高加工能力。为彻底解决急售期牧民加工难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牧民损失和羊源外流,今年我旗通过招商引资又有两家大型牛羊肉加工企业(额尔敦、蒙高丽亚)入住我旗中小企业就业创业园区。目前,上述两家企业已开始破土动工建设,预计年内投产,届时生产能力将新增7000只羊单位,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能力不足的瓶颈,为市场源源不断提供原生态的牛羊肉,从而也会提高阿巴嘎旗绿色食品的知名度。

保证供应稳定。价格不稳定、产量不稳定确实是整个内蒙古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难题,羊源旺季时压价,打击牧户的积极性,羊源淡季又形成高价羊。所以如何使牛羊肉供应量的稳定,政府有关部门在整个屠宰期不断加大检查和支持力度,在生产期为活畜运输车辆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安全高效的肉源。

四、肉食品加工发展方向的建议(一)发挥好牧区合作社的优势,通过牧区合作组织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统一组织与加工企业的联系沟通,通过合作组织与企业长期建立稳定的订单式生产关系。实现牲畜有序出栏加工,避免生产期待宰,减少牧民损失。并与企业建立有机养殖基地+产业化生产+物流配送体系+终端市场的产业链运作模式。

(二)当前互联网做为一个新型产业,正在改变着当前商业销售的命运,不仅改变着当前产业结构,也改变着整个产业的组织方式和价值链的构成,甚至更新了人们对市场的创意认识。因此,我们要确实围绕全盟智慧农牧业示范工程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三)以网络大讲堂的形式,培养一批互联网活跃群体,在销售过程中避开中间商,组织牧户主动寻找市场,利用锡林郭勒牛羊肉这个品牌,开拓市场并依靠牛羊肉追溯体系寻求向互联网销售方向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五化互动、两化融合总目标,争取达到牧民增收、企业提效。

食品调研情况报告【篇6】

武功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全县检验检测资源调查情况的报告 市食安办:

按照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资源调查编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规划的通知》(咸食安委办发[2011]27号)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资调查,现将本次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按照文件要求,武功县政府批示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立即组织县农林局、质监局、水利局、工商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畜牧局等相关部门,于9月1日-9月20日对全县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本次调查的单位共有7家。总体资源状况:全县共有检验人员94人,检验检测站2个,实验室4个,疾控中心1个,仪器设备总数为58套,快速检验车1辆,价值共计为640余万元。检测能力:农产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餐具检测,三聚氰胺快速检测,“瘦肉精”快速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监测,方便面、食用植物油、酱油、食盐、碳酸饮料、糕点、面包、饼干、食醋、含乳饮料等感官、理化、微生物的监测等。主要仪器设备有:农产品检测器、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

度计、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固相萃取仪、电子天平、多功能振荡器、电热板、食物料理机、电热鼓风干燥箱、超声波清洗机、农残速测仪、三聚氰胺快速检测卡、“瘦肉精”快速检测卡、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养箱、高压灭菌器、生物显微镜、无菌均质器、冰箱、干烤灭菌器、电热干烤想、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千分之一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微波消解器、800型离心机等。

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全县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资源状况,目前全县尚无通过正规认证的检测室(站)。除了武功县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和县疾控中心设备较完备,已初步具备通过认证能力,正在筹备通过认证外,其他各单位的实验室均为小型实验室没有具备认证能力。各监管部门普遍存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使用的技术设备落后,检验检测水平低,以定性检测为主的监管检测缺少社会公信力,检测经费投入不足,有些环节检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仅有的检测设施和技术也没有充分利用;检测工作缺乏统一协调和有效管理,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信息不能共享。

为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县域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增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监督水平,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就全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在现有基层实验室基础上进行整合,组建全县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其业务上接受上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中心主要工作职责为是承担地方政府性食品安全监管检验任务,配合市场准入开展技术服务,协助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和食品安全事件做好技术分析。

2、关于检测技术能力建设。要高度重视基层食品技术监督工作。当前,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地食品安全事件高发,食品安全问题繁杂,食品质量单从外表和肉眼往往很难发现问题。因此,增强检测技术能力,加大技术监督力度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各级政府对技术监督工作应有高度的认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技术力量和经费上要尽力保障,并逐步提高。

3、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要建立以食品安全行政监督为主导,企业自主检验为基础,县区级检测中心定量检测为龙头,监管部门和企业快速定性检测一体推进的基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食品“从田头到餐桌”各环节检验检测制度,提高监管水平。

4、加强技术检测资源的整合和能力的开发。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须加强合作,进一步整合技术检测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加强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检测中心检测时限承诺制,充分利用有限的能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检测中心工作的指导和协

调,制订好年度检测计划,落实检测任务,做好经费保障和监督使用工作。

5、充分利用好检测结果。发挥检测结果在监管工作、安全性评价、消费警示、企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并建立检测结果共享机制,实现检测价值的最大化。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必须放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来考虑,把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公众、履行好质量技术监督职能作为根本。

武功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9月20日

经济调研情况报告合集(7篇)


古人曾说,理论是实践的眼睛,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时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编辑了“经济调研情况报告”,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经济调研情况报告【篇1】

为扎实做好统计工作,全面摸清有关情况,正确研判我市经济走势,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8月中下旬,我局由局领导带队、业务骨干参加组成的8个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重点企业、重点乡镇开展了以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单位大清查以及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统计大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面对今年以来更加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县市区均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全市经济基本实现了止缓、回稳、促增的目标。

(一)主导行业止缓回稳。从全市主导行业情况看,电力行业稳步增长且增速不断加快;煤炭行业保持增长但增幅持续回落;炼焦行业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1-8月全市电力行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个月加快2.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煤炭采选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个月回落3.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4.7个百分点;炼焦业完成20.8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个月收窄1.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2.7个百分点;钢铁业完成59.4亿元,同比下降5.2%,降幅比上个月扩大0.8个百分点,但与上半年相比仍收窄0.7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产量稳增。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4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1%;原煤产量3125.1万吨,同比增长6.6%;洗精煤3035.7万吨,增长4.2%;水泥229.1万吨,增长8.6%;钢材829.7万吨,增长1.5%。焦炭1233.5万吨,下降7.5%;生铁800.6万吨,下降8.9%;粗钢663.4万吨,下降16.2%。

(三)第三产业投资加快。1-8月,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个月回落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86.2亿元,增长7.9%,比上个月回落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68.2亿元,同比增长34%,比上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一产、二产增速16.3个和26.1个百分点。分行业情况看,以房地产业投资拉动最为明显。1-8月,全市以城中村改造为主的房地产业投资完成153.7亿元,增长5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4.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2.1%。

(四)重大项目带动力强。从项目建设情况看,施工项目数量稳步增加,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持续加大。1-8月,全市施工项目132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77个,增长15.4%,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983个,占施工项目的比重74.3%。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32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4个,增长19.8%;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422.6亿元,增长23.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0.8%。

(五)民间投资增势良好。1-8月,全市民间完成投资335.2亿元,增长2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48.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从调研的各县市情况看,四季度全市将有部分企业入库,可以继续有力地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如:山西中升钢铁有限公司120万吨高线项目,山西太平洋电缆有限公司的矿用电缆、风能电缆、特高压电缆,XX县的宏源富家凹煤矿、官庄河煤矿、昊鑫源煤矿、黑龙关山煤集团300万吨洗煤厂,XX县科森混凝土有限公司,浮山煤焦电化材一体化园区,XX县山西天润煤化集团德通煤业、山西保利裕丰煤业等。

二、经济发展趋势及难点

从调研情况看,近八成的县市区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长持平或稍有回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难度较大。

经济调研情况报告【篇2】

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民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通化县委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通化县幅员面积372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76.8%,现已发现矿藏36种,探明储量的28种。下辖15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159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20,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实现20.3万元。

(一)深入调研,找准症结,达成发展集体经济共识 目前,“无钱办事”的矛盾在村一级表现较为突出,成为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由于村集体没钱,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工作、村党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困难重重,直接导致群众对村“两委”信任度不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稳定。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存在很大

难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其中,突出表现在村干部身上,以往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存在“三不”思想,严重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不想发展。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则满”的心理,认为村集体有转移支付,虽然紧点儿,但还够用,没有必要劳心费力地发展集体经济,得过且过。二是不敢发展。怕搞不好担责任,畏难思想严重。特别是一些有过失败经历的老村支部书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畏首畏尾。更是怕村民埋怨、组织上不满意,最终出力不讨好,丢了“乌纱帽”。三是不会发展。有的村干部热情很高,但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找不到发展集体经济的门路渠道,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一筹莫展,有心无力。针对这些问题,县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县乡党校分期分批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竞争意识。同时,采取外出考察学习的形式,组织村干部到福建、四川、山东、黑龙江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在“三项工程”实施后,县委还分批组织村干部到县内医药企业、农产品加工厂、规模化养殖场等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能力。并专门召开了关于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动员会议,提出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使村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不发展集体经济不行”的共识。

近年来,县委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渠道,促进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呈发展。

1、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从全县目前情况来看,发展集体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因此,县委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原则,积极鼓励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公开标底、自主定价、现场揭标”等办法,对村集体所有的林地、荒地、荒滩等资源进行有偿转让、承包、租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东来乡鹿圈村以山林作价入股的方式与通化兴星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鹿胜原生态生产基地,并与企业签订了合同,村集体前每年收入23.6万元,后40年每年收入35.4万元。果松镇东胜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引进了圣水源漂流旅游开发项目,每年村级集体增收15万余元。

2、盘活闲置资产,开辟发展集体经济新财源。近年来,由于村部建设标准提高,农村学校合并和一些村企的倒闭等原因,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旧村部、校舍、厂房等闲置资产。县委根据实际,建立健全村级集体闲置资产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各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开发区河鲜村、大都岭村分别利用闲置的河鲜小学、大都岭中学校址,引进通化水泥制品厂和通化博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二密镇干沟村把村里闲置场地进行对外租用,建起通化木材加工贸易园区,村里每年得到租金近5万元。

3、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使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另一有效途径。县委积极指导各村党组织依托棚膜经济园区和山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乡村游等农村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大泉源乡新设村新建了200栋食用菌日光蓄热式温棚,发展食用菌种植,引进浙江商人成立了肆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村企签订订购协议,公司每收购1公斤食用菌,村里提取0.1元,每年村集体可收入60余万元。东来乡河北村积极采取投资入股的形式发展特色乡村游,投资60万元入股乐舟漂流公司开发漂流项目,每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

4、优惠政策扶持,激活发展集体经济新动力。为搞活搞好村级集体经济,县委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发展新动力。制定了税收返成政策,要求各乡镇对村里引进的企业要按照企业缴纳税收30%—50%的比例,返成给村集体,增加收入。二密镇马当村引进入驻企业10余户,镇政府按照企业税收50%的比例返成,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增收25余万元。果松镇七道沟村和复兴村,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东财烧结、铝锰钛合金铸件、阜新金矿等企业相继落户,不仅可以租赁部分土地、林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而且两村的年税收返成都在20万元左右。同时,县委还制定激励政策,对发展集体经济贡献较大的村干部,村党组织可按集体经营性收益中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去年以来,全县共有60多名村干部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三)强化保障,加强管理,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县委在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子的基础上,积极优化保障机制,集聚各方力量,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加大日常管理力度,确保了村级集体收入合理有效使用。

1、选优配强村干部。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项目再好、扶持再多,也不能很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因此,县委结合 “三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把是否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作为选拔任用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准,大胆启用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县共选拔能人村干部433人,为进一步抓好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人才保证。

2、“牵手”“联建”谋发展。县委积极开展了“牵手行动”和“村企联建”工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创造条件。全县66个部门与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根据各村经济发展特点,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通过项目、资金扶持等形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县经济局根据二密镇干沟村靠近通梅干线的优势,帮助村里研究确定了发展农家乐等观光旅游项目。县农业局为大泉源乡大泉源村购置了农机设备,村里为村民种收提供低尝服务。

经济调研情况报告【篇3】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 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 ,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 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 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 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 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经济调研情况报告【篇4】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

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

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

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经济调研情况报告【篇5】

发展林下经济是开发和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涵盖林下、林中、林上等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立林下种植、养植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

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点林业,国土面积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面积8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4.7%。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等称号。目前我各类经济林面积有16.8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总产值约为1.4亿元,涉及农户2300余户,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

根据20××年林业补充调查结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其中本地油茶面积12.9万亩,高产油茶面积0.7万亩,主要分布于镇、巴邱镇、砚溪镇等。本地油茶基本为50年代所造,树势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细,多数产量偏低。高产油茶为20××年才开始实施,属于初产期,产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品种有香樟、杜英、火力楠、女贞等品种,升值空间不是很大。地点以镇、金坪民族乡为主,种植主体以个体农户为主,规模较小,没有集中连片,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但也是有价无市。

林果模式有杨梅、翠冠梨等,全杨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镇、镇两乡镇,现巳全部达到丰产期,每年产鲜果4900吨。由于杨梅鲜果不易贮藏的特点,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因没有进行杨梅饮料、杨梅干等深层次加工来提高附加值,又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来开拓销售渠道,往往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

林药模式主要栽植黄栀子,目前全黄栀子总的栽植面积有5240亩,分布在全各乡镇,基本为2002-2006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栽植,后因市场行情不好,损毁部分面积更换栽植了其他品种,随着近两年市场行情上升,农户栽植面积又有所增加。

林菜模式有在桐林乡江背村利用一些林业采伐剩余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林木良种场利用一些疏林地及林中空地种植马铃薯、西瓜、花生等农作物,经营面积不是很大。

林养模式主要是在林地内以圈养的方式进行生猪养殖,地点分布以仁和镇为主,全年出栏头数约为10万左右。另有部分在林区散养山羊、蛋鸡等。

二、贯彻落文件精神情况

在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后,我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规划,以委、政府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林业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确了我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工作措施等内容。同时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由委、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直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并对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分工。

《实施方案》中提出对发展林下经济要加大政策支持,在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产业政策上,要适当降低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的入选门槛,将种植及加工大户纳入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培育,享受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所有优惠政策;在财政政策上,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对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20××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给予补贴;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民销售自产林下经济产中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林下经济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下种植和林下经济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减征所得税;金融政策上,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要将林下经济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试点统筹安排,开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险险种。

三、林下经济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起步阶段,其主要特点有:

1、发展规模小,品种多样性,产业化水平落后。多数林下经济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认为船小好调头,发展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亩以下,种植品种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科技普及率低,缺乏技术支持。各个农户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只是凭借以往的种、养经验,没有及时的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形成不了品牌优势,致使经济效益低下,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农户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存在问题主要有:

1、土地成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多年来实施林业工程项目造林,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内大部分坡耕地巳全部造林,加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后,要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较为困难。

2、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虽然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之间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只有林业部门进行单打独斗,其他部门缺乏连动性,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资金制约因素大。目前大部分林业项目是对营造用材林进行补贴的,对经济林补贴少且补贴标准较低,很多农户对发展林下种养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种植户、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做强方面止步不前,致使发展林下产业方面缺乏后劲。

4、基础条件差。多数发展林下经济的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致使先进的种养技术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5、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经营过程当中,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没有科学化经营管理,使用一些生物性、低毒农药,致使农产品及土地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一些生猪养殖,没有很好的处理沼液,修建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对当地地下水影响严重。散养山羊也对林区植被破坏严重。

四、林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应当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林下产品的开发利用营销、品牌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立,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专业组织、协会或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统一的经营管理,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构建和推广自己的林下产品品牌,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竞争水平。

五、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主要是加大对林业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加强林区的道路、水电等硬件建设,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

2、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各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发展。

3、强化协调服务,合力推动发展。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要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搞好市场服务,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市场研究,使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4、鼓励、引导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中把发展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列入议事日程,建立相关行业组织,协调、指导林下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特别是要组织、培养、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从而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引进一些既不破坏森林植被,又产生高附加值的品种,以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5、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流转,妥善解决各种矛盾。要进一步理顺各种产权关系,妥善解决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各种矛盾,建立并完善林业开发与保护的制度和规划,切实保护林地资源,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调研情况报告【篇6】

1.住宿餐饮业下降幅度较大。受大环境影响,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业持续低迷,收入下降明显。如:XX区限额以上餐饮收入下降高达33%,江湾御景酒店、五洲休闲广场、唐尧花园酒店、金大都酒店、临汾宏龙实业等5家星级酒店停业转产。1-8月,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23.1%。

2.批零企业增长乏力。一是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下滑、销售下降。1-8月限额以上煤炭销售99.7亿元,下降18.1%;二是成品油销售下降。主要原因是油价上涨后出租车、私家车油改气增多;主导产业不景气导致大型车辆的销售和柴油的消费下降。1-8月成品油销售46.6亿元,下降8.4%;三是受网络购物快速增长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模式和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从我们调研中了解的各县市情况看,预计全市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半年有回落的趋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目前,我市产业结构仍以煤炭、钢铁、焦化为主导,这三大行业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高达80%,而这也正是当前产能过剩、受市场冲击最大的产业,下一步还要受到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影响,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引进新的、有成长性的产业,并逐步形成优势。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特点是投入少,见效快。近几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第三产业的体制和政策障碍逐步得到克服,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全市劳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但是其创造的增加值增长还不够快。xx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3%,比全国平均水平46.1%低13.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40%低7个百分点。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不足和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项目建设步伐。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尤为明显,因此要加快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投资任务的完成,带动全市经济平稳发展。同时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障项目建设资金。

经济调研情况报告【篇7】

20xx年年初,结合我县实际,非公办制订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组建专家顾问团、统计监测等10个具体工作入手,不断予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收到成效。当前,我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运行较好,与省、市进一步接轨,开创了新局面,助推了非公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量上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与本市工业大县(区)相比尚有差距,在全市平川县区处于较弱态势;二是工业产品尤其是主导产品高科技含量不是太高;三是融资依然有难度,具体表现在:银行贷款难,担保公司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民间融资息高且风险较大;四是新办企业项目用地环节因种种原因不够顺畅;五是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发展接轨有差距,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引进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三、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今年一季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依然良好,县委、县政府效能提高年、工业园区建设年、设立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1000万元专项资金3项举措将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把非公经济再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保增长,促使骨干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产值持续平衡较快增长。一是协调好企业生产要素,组织好企业生产,1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开产率达到98%以上,达产达效率达到95%以上;二是运行质量稳定提高,货款回收率80%以上,亏损率稳定保持在零;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挖掘潜力,提速增效;四是协调好、支持好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确保其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作用。

2、蓄后劲,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与县内经济发展两轮驱动,年建设项目发展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新亮点。

3、抓重点,突出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矿产、食品、装备制造业产值能力超过3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双亚粮油公司,宏玮魔芋公司、永辉米业公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医药化工:以玉虎化工公司、天汉科技公司为龙头,着力推进医药化工产值继续攀升。20xx年,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建材产业:以水泥、新型墙材为产业重点,大力发展互补型、配套型、协作型、扩散型建材产业。20xx年建材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冶金矿产业:以铁精粉、硅钙为重点,精深加工与提速并举,矿产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20xx年有望突破性发展;食品业:以三酒为龙头,拉动食品产业突破发展。20xx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过3亿元;装备制造业:以步步高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泰安金属构建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个工业产业。20xx年,装备制造业奋力完成产值过亿元,与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接轨。

4、打基础,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关于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政策和安排部署,按照打基础、扩规模、育企业、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园区建设相关工作,打造出设施完善、产业突出、企业成长快、示范作用强的县域工业园区。

5、扩总量,放手发展、催生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建设(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和鼓励全民创业,持续扩张非公经济及工业经济总量。

6、上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坚持正确的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工业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培养发展人才计划,开展各种层次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值科技创新贡献率。

7、增效益,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抓好县政府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较大成效。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放在建材(节煤)、生化(节水、排污),装备制造(节电)三个产业上,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2%,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率100%的目标任务。

8、强服务,搭建政府保障平台。全力打造政策法规、产业引导、全民创业、生产经营、资金扶持、企业融资、信息报务、维权保障等8个涉及工业企业健康、协调发展方面的服务平台,搞好非公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调研情况报告(锦集十篇)


报告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报告。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提及对未来工作发展的设想。下面的“调研情况报告”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整理的参考内容,希望您能够将本网页的URL地址加入收藏夹中!

调研情况报告 篇1

国土所建设和工作管理调研报告

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系统的核心组织单位,既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根基,又是前沿阵地,国土资源所的工作人员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是国土资源系统的服务窗口,直接解决的是老百姓的土地权属及权益问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土系统的整个形象。在国土资源系统的这个神经末稍,它承担着及时

传达和反馈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

笔者有幸参加全国乡镇国土资源所长两期实验班,感触颇深。亲身感受到部党组对基层所的重视程度,部培训中心给基层所长培训,这是国土资源部的一个创举,任何一个部委都没有做过的,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基层所最高层次的培训。授课教师有部里的处长、副处长,有专家,有教授,都是权威人士。授课内容丰富,有理论,有实践,有案例,有解析。学习形式多样化,有学习,有讨论,有交流,有座谈。为基层人员的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最佳效果。第一期班干部12个省学员代表与鹿心社副部长的座谈,实现了国土系统最高层和最低层的对话,表明了部党组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关心、理解和支持。

我是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国土资源所的副所长,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十年,工作在国土管理第一线,借这次机会谈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看法、建议,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共勉。对基层国土资源所工作信息,加深基层所的了解,反映基层所的实际情况,为基层国土所的进一步管理迈向新阶段而贡献力量。

根据这十年来的工作,我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划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到2006年,这个阶段国土资源所叫“土地管理所”或“土地办”,人、财、物全部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日常管理是完全受政府主官的重视程度影响最为严重的阶段,领导重视了,土地所还能够做些业务工作,否则土地所就得全天候做乡镇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只能用业余时间完成。旗土地管理局是业务指导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都得不到落实和执行,所谓的土地管理只是一句空话。第二阶段从2006年到现在,所谓的“垂直管理”阶段,国土资源所管理垂直到旗县级国土资源局,人、财、物均由旗县国土资源局管理;实际人、财、物还是受旗县人事局和财政局管理。旗局工作人员和基层所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由财政局核定,人员职称评定、工资涨幅由旗县人事局管理。旗局班子成员垂直到盟市国土资源局管理,对于这两个阶段我想谈谈我的看法与建议。

一、体制影响着工作环境

2006年国土资源系统体制改革,国土资源所也就成了“条管单位”,全局当时人员超编,为了便于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即理论测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从80余名干部中精挑细选后,38名人员上岗。这支国土资源队伍达到具有政策理论强、文化层次高、年龄结构轻、业务水平精等特点。全局由原来23个基层所撤并成11个国土资源所。##所就是原来的六个“土地管理所”合并在一起的(原大坝沟镇、哈拉黑镇、俄体镇、巴拉格歹乡、古迹乡、白辛管理区)。总面积为1564平方公里,所辖61个行政村,186个自然屯,2677户,91518口人。全镇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70.81万亩,最远的村屯距所里100多公里。##镇具有典型的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

垂直管理伊始,旗局加大基层所建设力度。2006年至2008年完成了5个基层所的建设和11个所的车辆配置工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基本上摆脱了乡镇政府繁重的中心工作。##所有8名工作人员,而国土资源管理的所有收费均由旗局统一收取,如土地出让金、土地管理费、资源补偿费、登记费、年地租等,全部进入旗财政专用帐户,基层国土所是派出机构,下乡宅基地预审、现场勘查、土地证发放、争议调处、动态巡查全部是免费,而每宗地处理至少要去二至三次才能完成。那么车辆下乡费用、办公经费、冬季取暖、煤电费、来客招待费、下乡午餐费用等,一年下来至少也得十万余元。办公经费紧张问题就显露出来。

兴安盟是个老、少、边、穷地区,这四个条件我们一个都不少,“老”兴安盟是国家级红色教育基地,1947年5月1日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王爷庙”(今天的乌兰浩特市)宣告成立,现存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民族解放博物馆等;“少”是少数民族地区,“边”是与蒙古国接壤,是个边疆地区,蒋大为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就是在这里创作的;“穷”是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比较落后的盟市,矿产资源匮乏,无大型企业,地价偏低,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吃紧。办公费用除了核定的以外就只能依靠旗局领导与旗县领导、财政局领导协调追加经费。

二、工作环境影响着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

国土资源管理的这种垂直管理与工商、地税、公安的垂直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工商、地税、公安的管理不受地方财政限制;第二,工作人员全部是行政编制的公务员。派出所所长可以是副科级或正科级,老资格的警员还可以享受主任科员待遇,而我们垂直管理的人员现状是:省与省之间有差别,有的是公务员,有的不是。就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吧,各盟市之间都不一样,西部区大部

分是行政编,东部四个盟市清一色的事业编,工资待遇低,与同等条件的教师、公务员比较平均低一千元左右,一年来头不但拿不到一分奖金和福利待遇,有点职务的,管点事儿的还要替所里垫付一部分。这样的工作环境能没有影响吗?为了生活,有些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想方设法发展个人经济去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下降这是普遍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觉得尽快改变现行体制,要真正做到垂直管理,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真正的解脱出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影响和干扰,按照法律规程去贯彻,去执行。

1、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基层所办公补助,可以采纳计生部门的办法,孕检、上环、结扎等免费,计生办将人员汇编成册上报计生局。计生局则按规定给计生办下拔相应费用补贴。我们能不能按照国家惠农政策为农户办理宅基地审批、土地证发放、争议调处,也可以根据数量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

2、希望上级加大基层所建设力度和办公经费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彻底转变我们办公无场所,下乡无经费的局面。

3、全国一盘棋,统一工作人员编制,提高待遇,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提高工作效率。

“国土资源一家亲”,我们期待着旗、盟、自治区、国土资源部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相信各级党组的能力,同时也理解各级党组有诸多难处。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接受,会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我因国土而骄傲,国土因我而辉煌”,这就是国土人的心声。

调研情况报告 篇2

项目建设点燃渭南经济发展引擎

——渭南市狠抓项目建设纪实

在渭南的经济年轮上,项目建设成为2008年最大的亮点和关键词。国内最大的土方机械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渭南,总投资达171.5亿元的三个煤业化工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实行市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责任制,建立重点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制度......渭南项目建设工作好戏连台。

截止11月底,全市112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在建104个,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已超额完成年计划135.2亿元的2.1%,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量220亿元的62.7%以上,继续保持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拉动作用。同比增长%。项目聚集了发展合力,营造了发展环境,夯实了发展基础,催生了发展动力,犹如一个强大“引擎”,带动渭南经济列车高速前进。

扭住项目建设不松劲,在全社会形成齐抓项目建设的合力。“项目是投入的主体,项目是发展的支撑”,这是渭南市委书记梁凤民在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做出的一个基本判断,他进一步指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围绕项目抓突破,用项目扩张优势、配置资源、聚拢资金、推动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今年以来,新一届渭南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行市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责任制,建立

1重点项目周协调、月促进、季汇报、半年观摩会、重点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制度。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西洽会”签约合同履约情况汇报会、城建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汇报会,研究制定加快项目建设的具体措施。召开全市金融合作项目现场会,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问题。成立了市招商局,公开选拔配备了领导班子。在全市开展“百亿大招商活动”,举办招商引资培训班,精心组织参加了西洽会、杨凌农高会、陕西〃福建经贸合作活动、陕西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项目招商活动等多次项目推介活动。谈到项目建设工作,渭南市发改委深有感触:“今年以来,渭南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项目建设强化干部责任、转变工作作风,通过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实力,全市上下形成了级级抓项目、层层抓项目、人人抓项目、全员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依托资源抢抓机遇,请大项目落户渭南。渭南市区位优越、资源能源丰富,但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工业化水平低,尤其缺乏工业强市的大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和总产值在全省排名靠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依托优势资源,引进一批大项目,再以这些大项目调动、盘活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这是新一届渭南市委、市政府明确的“项目立市”发展理念。渭南要发展,必须要有项目做载体;渭南要大发展,必须要有大项目做支撑。今年以来,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纷纷落户渭南。1至10

月,全市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项,合同引进资金亿元,占合同引资金总额%。特别是随着中联重科等为代表的大项目、大企业进驻渭南,使渭南工业群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打响了渭南新一轮产业发展高潮的发令枪。10月15日,总投资达171.5亿元的陕西蒲城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华县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化节能减排项目和陕西龙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焦化项目同时在渭南开工。蒲城100万吨二甲醚项目设计年产甲醇150万吨、二甲醚100万吨,总投资79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4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9亿元。陕西龙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焦化项目投资37.5亿元,工程竣工后,可年产焦化558万吨、甲醇60万吨、炭黑13万吨、无硫苯10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170亿元,年上缴税金(不含所得税)近10亿元,解决2600多人就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概算总投资55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26亿元,利税总额

8.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6.38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延长陕西煤业化工产业链,壮大区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多晶硅材料是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主要原料,也是发展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石,其深加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业,是当代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光电转换等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多晶硅产业是煤电硅产业链的龙头,渭南具有发展煤电硅产业链的良好条件。10月9日,由陕西润龙矿业有限公司

投资建设的1500吨多晶硅项目开工仪式在澄城工业园区隆重举行,总体规划年生产3000吨,投资40亿元。一期建设年产1500吨多晶硅装置,总投资约15.9亿元。该项目对渭南煤电硅产业链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0月17日,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渭南高新区工业园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国内最大的土方机械生产基地落户渭南,一期投资11亿元。预计这一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实现税收达9亿多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渭南高新区。

关注民生抓项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狠抓项目建设,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多地体会到舒适和殷实。今年以来,渭南市以项目为载体建设和发展渭南中心城市,着力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总投资3.9亿元,被渭南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今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渭南高级中学、实验中学、三贤路小学已开工建设,部分教学楼、师生公寓楼主体工程完工,按计划明年秋季开学招生,将有效缓解城区市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建设占地180亩、投资5亿元、1000张床位的市中心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完成规划定点,正在实施征地拆迁。总投资3亿元的市朝阳公园和渭南老城区滨河大道等2个项目已按计划开工,完成土地征用拆迁,开始道路、供排水等基础施工。建成后的朝阳公园不仅是供市民群众休憩娱乐的综合公园,还将成为渭南市区最大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总投资2.8亿元的渭南市区仓程路中段于7月1日建成通车,大大缓解了城区南北交通压

力。金水路、杜化路工程完成土地拆迁及招标工作。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12.4亿元的渭蒲高速公路工程已与金堆钼业股份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取得突破性进展。渭南市2008年城乡规划建设项目恳谈会成功举办,共签约项目60余个,总投资达95.27亿元,涉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商业及房地产等。这些项目实施后,一个面貌一新、生机勃勃,碧水蓝天、绿荫葱葱的渭南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继11月19日总投资愈30亿元的渭南市十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后,11月21日上午,总投资68.89亿元的西潼高速改扩建工程和投资3.75亿元的310国道渭南城区过境段一级公路项目开工仪式在渭南隆重举行,掀起了全市新一轮投资建设高潮。

项目建设点燃渭南经济发展的“引擎”,正爆发出空前强劲的力量。展望未来,渭南工业、渭南经济必将走出发展的“平台期”,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实现跨越发展。

调研情况报告 篇3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工作摆上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建设目标中提出要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这是一个缩影,实际上,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除水利基础设施外,还有水电路气房等其它基础设施。在笔者看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道路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前者都涉及到生命之源——水,水是生存之本,而道路则是发展的命脉,农业、农村、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俱系于水、路两个方面的建设。下面,就我市农村水利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根据农业、水利和交通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市农村通自来水率达到86%;“十一五”期间建设完成水利设施建设……;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58.9公里,通村率达到99.5%,比“十一五”初期增长3.6%,建设改造“四位一体”交管所16个,在“村村通客车”基础上,实现“村村通公

交”, 每年可为农村居民节省出行费用4000万元以上。深入开展公路路域综合整治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公路养护管理,县道、乡道、村道公路优良路率分别达到74.9%、71.1%、71.4%。总的来看,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情况是好的。

就我市目前情况来看,夯实水利及道路基础设施更为必要更为紧迫,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是应对我市水资源困境的必然要求。我市水资源总量

6.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源510立方米,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3.2%,全市13处主要地下水源地已全部开发,基本无潜力可挖,且近年部分水源地供水能力有明显下降趋势;无客水补给来源,水资源完全靠降水补给,全市水资源既面临总量不足的矛盾,又面临“水质型”缺水的挑战,部分水源地还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有利于我市应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第二,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是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我市人口和耕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必须走节水型发展道路。根据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我市划分为南部钢

铁、西部姜蒜和北部旅游三大板块。其中钢铁产业和姜蒜产业都是用水大户,节水型水利设施必须建好用好管好;北部旅游产业主要是围绕雪野湖做文章,而雪野湖同时又承担着莱城工业区水源地的重任,做好环湖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同样重要。因此,总的来看,作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只能加强。第三,夯实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邓小平说过一句简单有力的话,“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在莱芜北部新城规划座谈会上举过一个例子,章丘市投资8000万,在济南东面的高新技术区和章丘市的明水镇之间建了一条路,次年引进的资金就超过了20个亿。可见,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城乡的血管,人流、物流则是血管中的血液,只有建立四通八达的城乡道路交通系统,城市与农村之间才能扩大交流,才能不断吸引和聚集人气、财气,从而加快经济发展。

虽然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保障了农民生产生活基本需要,但仍然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融资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社会参与水利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很少。由于财政收入有限而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导致部分基础设施长期处于待

建或半瘫痪状态。二是重建设、轻管理。虽然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了水利、道路交通的建设和管理责任主体是乡镇政府,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又没有固定管养机构,没有专门养护人员,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设备等都无力承担大规模农村基础设施的管养任务,养护质量不高、技术低。在道路、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因为对设施承载能力预计不足,造成设施质量不过关,虽然建设成本有所降低,但是后续维护成本却抬高了,导致管理难。三是历史欠账多。有些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灌溉效益衰减,水源利用效率不高;农田灌排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有水无渠问题还存在;部分乡道、村道破损严重,坑洼不平,通行不畅。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应有的服务功能。

三、多元投入,长效管理,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完好运行 根据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总的来说,应把握“长远性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三个原则,建立“多元投入、长效管理”两个机制。一要建立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

1、政府要实施重点投入。政府投入既有主导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各区、镇要结合产业特点,从实际情况出

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身产业结构和其他客观因素,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原则,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当前最急需最紧迫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

2、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支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特别是利用国家“以奖代补”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要发动社会参与投入。在保证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下,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谁出工、谁受益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农民、个体大户或企业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特许经营、冠名权出让等手段吸引企业参与建设;还可以通过申请补贴或以村为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

象工程、政绩工程,让资金使用合理高效。项目建设要做到在项目建设所在地进行公告、公示,接受当地群众监督。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也应该配备专职人员进行专门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用。二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1.探索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机制向农村延伸。当前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保持了完好稳定运行。下一步,应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以适应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的现状。以我市城乡环卫体系为例,前几年我市实施

调研情况报告 篇4

项目建 设 调 研 报 告

项目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载体。通过项目建设,对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改善农村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最近,按照乡党委、政府的按排,对我乡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基本状况

三年来,我们坚持把扶贫项目资金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力推进开发式扶贫进程。全力实施了“**”增收项目入户工程,通过三年多的拼搏,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多万元,完成财政税收**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达到**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万元,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稳步发展。三年来,整合扶贫项目资金、疏管局配套的后续项目建设资金和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单位部门帮扶的物资资金**万元,完成了全乡**户**人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全乡群众全部吃上了放心水;建成卫生院业务楼建设、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乡机关食堂、会议室综合楼建设、计生司法综合楼及便民服务大厅,乡集镇的配套功能正在逐步完善;铺垫**村、**村、**村和**村通村砂石路*公里,铺筑通村油路*公里,为群众开辟了四通

八达、快捷便利的生产生活通道;维修改建旧校舍**平方米,新建**平方米教学楼一栋,完成校园硬化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实现了“一乡一校”办学模式,学生入学率达到*%,广大群众重视教育的意识明显提高;新建改建集镇商业门店*套,硬化人行道**平方米,改造危旧房**套,硬化*个组居民点门前地坪,完成全乡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直播工程架设入户*套、太阳灶入户工程安装入户*套,架设路灯*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三年,尽管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发展空间小、无集体经济、产业培育发展典型较少等问题。

二是耕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缺资金、缺项目等,因为盐碱地治理难度大,我们还有很多群众没有致富的根基,因为缺资金、缺项目。

(二)今后的打算

我乡农业和社会各项公共事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是很差,加快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我们应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纵深推进开发式扶贫,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大变化”的总体思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增收

项目入户工程。二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争取水利部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加快农田排灌渠系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同时争取落实国家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对**村和**村**亩盐碱地进行改造,使可耕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四是在项目建设层次上,结合各村建设现状、经济实力、资源优势,将全乡项目分为基础性项目、提高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

调研情况报告 篇5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了解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镇农村经济发展。近日,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和部署,我镇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查、发放问计于民征求意见书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本人对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造福百姓,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产生了新的认知和看法,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金沟河镇距离县城3公里,交通便利,312国道、乌奎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属典型城郊乡镇。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4人,实际耕地面积14万亩,人均耕地10亩,由汉、回、哈、维等10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47%。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地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我镇完成工农

业生产总值3.23亿元,同比增长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80元,同比增长16%。在国家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近年来,先后投资余万元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投资2000余万元修柏油路91公里,修农田砂石路34公里,修建防渗渠43.8公里,共修建抗震安居房1201栋;完成14个村“三室一场”配套建设。新建沼气池近100个,新修卫生厕所600户,新修砖墙28公里。投资25万元完成北头道河子村、兴奋村标志性大门建设,完成了南吾宫2.5公里防洪坝工程建设;投入400余元,完成了学校宿舍楼等工程;有10个村均设立卫生点,配备乡村医生,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提高。

全镇现有道路200余公里。其中15个村“通达工程”已全部完成,客运通车率达100%,建成了城乡一体的道路网络。村村通柏油路工程:全镇投资500余万元修柏油路91公里,修农田砂石路34公里,占全镇道路的70%,目前只有北头道河子村、沙河子村、兴奋村、宋圣宫村4个村完成了村内巷道摊铺,占全镇的26%,农村道路能基本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

近年来,我镇积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现拥有机井 144 眼,修建防渗渠43.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83000亩;安装实施节水滴灌50000亩,占全镇总耕地的54%;安全饮用水方面,近两年,完成11个村自来水改造和镇区改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了居民饮水困难问题。

金沟河镇正逐步建立起县、镇、村三级信息联网服务平台,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完善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农村信息化建设成绩较为突出。电视和电话的普及率都相当的高,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24.8台,安装电话66.7部,电视和电话在农民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换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二、当前我镇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金沟河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推进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农村道路质量不高,规划相对滞后。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道路的硬化率仅为47%,硬化率相对不足。硬化的道路主要是连接相对集中居住村落的村道,而没有硬化的道路多是通往农田机耕道。大型农机一般无法通过2米-2.5米宽的未硬化机耕道进入农田作业。特别是遇上雨天,道路泥泞现象非常突出,通行不方便,影响了我镇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农户对此颇有怨言。此外,多数农村道路是由村组织农户进行修建的,随意性较强,缺乏统一的规划,道路多蜿蜒曲折,堵塞问题突出,通行效率低下。

2.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超期运行、设备老化、效率降低。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比如泉水沟村,机井运行时间超过。机井老化,渠系长,有加之有些渠道堵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农田灌溉用水。

3.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民群众现在接受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视和电话,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电视通光纤率较低,电视信号质量不高,电视传播的信息有限。另外,通过报纸在农村传播信息进展缓慢,一是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二是农民也不愿承担经常买报纸的费用。互联网用户还是很少。农民普遍认为宽带费用高,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4.农村电网改造需要继续完善。目前,我镇农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大部分村已经完成了农网改造,仅有部分村由于资金、施工安排等方面的原因改造没有完全完成。但是,现在农网的负荷在农村用电高峰时期(晚上7-9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广大农户家中,农村的用电也将呈上升趋势,农村电网的压力也会也来越大。

1.资金投入不足。与国家、自治区、县委、县政府每年投资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相比较,投资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则相对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另外,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过去,“义务工”等措施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现在,规定的“义务工”形式已经全部取消,“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也有很多困难,存在“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问题,农民对农村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下降。

2.缺乏管理,效益低下。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 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多,其运行管理工作不足日益显现。农村教师、

医务、科技人员待遇低,人才流失日趋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管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老化失修严重,难以长期发挥效益。农村基础设施多是由政府、村集体建设,村级管理,产权不明晰,管理主体缺位,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

3.缺乏统筹规划,设计不尽科学,布局不够合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纳入发展统筹规划,建筑设计水平低下,随意性突出,乱搭乱建、挤占农用地、公共用地现象比较普遍。

为使我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运行效率。

努力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通过“三清一包”、“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整合”、“机井折旧”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好服务于农村基础设施。只有村级集体经济有了发展,集体收入有了提高,公益事业投入力度才会加大。沙河子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村干部选择方面,要优先于一些有头脑、有干劲、有能力、有集体观念的人,好的领导才能找准发展的方向。

其次,要完善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村集体事务的监督,让村民对村委会和集体经济树立信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最后,找准本村优势,发展适宜经济。地质资源丰富的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规模化的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如北头道河子村通过“以地生财,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调研情况报告 篇6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如何充分发挥巾帼志愿服务职能,引导妇女参与文明建设成为妇联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xx县妇联以和谐家庭创建、维护权益、关爱弱势群体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了巾帼志愿者服务工作,着力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

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县实名注册并填写登记证的志愿者人数达到20xx余人,组成巾帼志愿者服务队200余支。她们来自于全县24个乡镇(街道)和27个县直单位。其中基层妇女干部和优秀妇女人才占30%,法律、教育等专业人士占40%,单位女职工占10%、社区干部占20%。学历方面,初中文化水平人数占6%,高中文化水平人数占12%,中专文化水平人数占29%,大专文化水平人数占33%,本科文化水平人数占17%,其他3%。志愿队伍服务内容涵盖了十余种类别,其中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26支,医疗卫生服务队伍24支,弱势群体援助队伍22支,关爱老人志愿队伍21支,文艺宣传队伍18支,法律咨询志愿者服务队伍17支,婚姻家庭关系调解志愿队伍17支,心理辅导服务队伍16支,扶贫助学志愿队伍13支,环保清洁活动队伍11支,农业科技服务队伍9支,家政服务队伍7支。以上队伍的人员构成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文艺宣传志愿者多为在校教师,医疗卫生服务志愿者多为专业医疗机构优秀工作人员,志愿提供法律咨询的人员中70%以上是法律及相关专业毕业,志愿队伍的专业性为确保其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保障。

广大巾帼志愿者充分发挥宣传、引导、服务作用,积极参与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建设。

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的引导作用

1、根据省、市妇联的安排部署,县妇联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召开行动启动会议,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将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通过媒体、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巾帼志愿者活动的意义、活动标识等相关内容,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认识这项活动,增强活动影响力。并对全县巾帼志愿者工作现状以及队伍建设进行调查调研,将现有志愿者队伍建档入册,进行指导检查,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作用。

2、加强巾帼文明队建设,发挥文艺宣传力量,开展“科学健身、文明生活”主题活动。组织全县乡镇、城区46个巾帼文明队广泛开展广场舞、手绢舞,健身球等健身文体活动,使“健身促健康、健康防疾病”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3、围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组织志愿者在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中开展“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活动。发放活动倡议书万余份,倡导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开展讲卫生、讲文明活动。组成志愿者帮扶队伍,进村入户,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妇女等困难家庭进行卫生大扫除,努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围绕和谐家庭建设,加强巾帼志愿者的指导能力

1、围绕“知荣辱、讲文明、争创和谐好家庭”主题,与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在全县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发动志愿者向社区和家庭发放《和谐家庭建设指导手册》。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聘请王培琳等10名教育专家,组成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开展针对巾帼志愿服务的专项培训,并深入到社区、学校,家庭,开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传授科学教子方法,指导父母如何与子女沟通;成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疏导。

3、开展“低碳家庭”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志愿者在节能环保家庭社区行动中的作用。组织志愿者发放低碳家庭宣传单,环保购物袋等形式,向广大家庭宣传低碳生活基本常识,大力提倡节水、节能,使用菜蓝子、布袋子,营造了重视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强化巾帼志愿者的服务职能

1、在构建维权网络中充实志愿者队伍。组建由妇女干部、法律工作者、政法系统干部等维权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普法维权周咨询活动,零家庭暴力社区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法律维权知识,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成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建立陪审员制度,逐步构建起专业化、制度化的妇女志愿者维权队伍。

2、在信访工作上,充分发挥志愿者矛盾纠纷调解作用。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维权网络。通过基层妇女组织、司法等部门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畅通妇女维权渠道,处理维权案件,建立健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织和法律服务网络。

3、针对留守儿童、贫困女童等弱势群体建立志愿者帮扶长效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增强志愿意识。通过开展“代理妈妈、代理姐姐”结对帮扶活动,一对一、手牵手、面对面的与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与心理指导。联合公安、交警、卫生、教育等部门,为留守儿童开展送爱心、保安全、强教育行动。将救助贫困女童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组织发动志愿者为其捐款捐物,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并已经形成“警察妈妈”志愿服务品牌。

四、存在的问题

1、队伍组织偏于松散。因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队伍的凝聚力不强;出现参加活动随意的现象,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巾帼服务的重要作用。

2、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在组织各项活动中,存在着单一、没有持续性、长效性的问题,社会宣传面和社会效应不大。

3、经费和人员组织等困难,由于活动经费有限,很难保障活动多样化和丰富性。

五、对策和建议:

1、建好队伍是基础。在建立巾帼服务长效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加强对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指导,使巾帼志愿服务有章可循,促进品牌提升。

2、坚定志愿者服务宗旨,办实事,求实效,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广大群众认可支持。

3、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树立志愿者典型、歌颂志愿者功德,让志愿服务的理念入人心,吸纳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

调研情况报告 篇7

基层国土所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管理最基层的窗口单位,处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最前沿,肩负着守一方之土、促一方发展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基层国土所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和用地用矿单位,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国土资源管理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土资源管理的整体成效和国土部门的整体形象。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推进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精神,立足我所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就开展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的有关问题作一思考和探讨。

一、客观分析,认真总结我所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一)工作现状。城关中心所成立于2007年7月7日,属全额事业单位,设副科级所长1名,股级副所长1名,一般干部4名,现有办公用房及业务用房共计7间,130平方米。中心所负责3镇2乡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职责和乡镇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登记管理所的业务指导,包括城关镇、开边镇、临泾镇、武沟乡和郭原乡共50个行政村,443个自然村,总耕地38.05万亩,基本农田31.58万亩;砂矿、砖瓦企业14家,总人口13.14万人。

(二)取得成效。城关中心所自成立以来,在县局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一是整章建制,提升管理水平。结合本所实际,编印了《城关中心所规章制度汇编》各项制度11大类44项;制作了防控机制图8张,排摸了廉政风险点191个,制定防控措施165项;依据省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编印的《工作实务手册》、庆阳市国土资源管局编印的《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新编》编制了《城关中心所业务规范化管理手册》,共细化业务5类15项和89项成果。

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打造过硬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我所注重抓政治和业务学习,来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的综合素质。在政治学习中,把参与解放思想讨论,坚持“两学一做”等列为重点内容,作为解决干部职工思想认识,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在业务培训上,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基础业务知识作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从土地确权发证、土地变更调查建设用地审查,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执法监察网络构建等相关业务入手,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

三是完善数据化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从2013年开始,我所注重办公数据化建设,在县局支持下,配备了手持GPS、RTK等高精度测量设备,使得我们的工作彻底告别“尺子时代”,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注重电子化办公,完成了地籍档案的新旧合并和档案查询的搜索引擎的建立工作。使得我们的工作有顺序,有效率。

(三)主要经验。一是积极沟通配合,积极主动沟通 是中心所工作的关键。作为县局的派出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中心所成为了县局和乡镇业务往来的桥梁。在工作实践中,我所主动与乡镇联系,帮助其了解其国土资源相关政策,配合乡镇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二是扎实工作,扎实认真工作是中心所推进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我所紧紧围绕县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为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优质服务,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县局和地方党委政府对我所的工作是满意的。同时,我所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抓政风、行风和效能建设,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我所的工作做到了有为有位,赢得了地方政府的县局的重视和支持,进而为我所建设中解决有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创新我所建设的不竭动力。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解决建设中的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拓宽思路,在制度,业务等方面要立新求变。实践证明。锐意改革,重视创新,迎难而上,常抓不懈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二、深入剖析,查找我所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几年,我所在建设上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所在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分析原因、及时破解。

(一)工作任务重、人员编制少,队伍力量薄弱。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增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我所的工作力量却逐年减少,人员编制严重欠缺,我所担负3镇5乡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包括50个行政村13多万人口,现 有事业编制3人,实际工作人员6名,在编的3名工作人员中有2名带编被借调到县局工作。工作任务大,人员力量薄弱,编制不够等问题导致我所工作人员积极性严重受挫,工作热情减少.(二)硬件设施落后,基础建设滞后。现有的硬件设施大部分为2008年建所之初配臵,电脑运行慢,打印机时好时坏。随着业务要求的增加,原有的电脑已经无法满足地籍数据库、基本农田规划等专业性较强的业务运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需要。

(三)办公经费不足,业务开展无法进行。最近一两年,由于各级财政吃紧,对我所在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日常的执法巡查,精准扶贫等业务都因为经费欠缺导致业务滞后。与乡镇所的联合巡查,查处违法用地和矿产都无法及时开展。

(四)责任不清,职责履行不到位。自2007年建所之初,由于县局地质灾害、地图市场监管、土地开发利用、土地收购和储备中心等股室未设立,故中心所也肩负这些职责。至2010年以后,县局相应设立这些股室,专人专责,但基层业务依然要求中心所办理,造成中心所业务量大,职责不清。2015年,县局在乡镇设立国土资源管理与不动产登记所,主要开展执法巡查、耕地保护、地籍管理、地矿管理、基层信访不动产登记与等业务,中心所的职能变成了业务指导和配合,但是乡镇所由于人员编制等问题,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责任不清,中心所也无法履行业务指导职责。

(五)业务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职能增加,任务增加,我虽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机会时间少,研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业务的时间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工作人员中有国土资源管理专业学历的人相对较少致使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为群众服务办事水平较低。

三、立足实际,提出国土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基层所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是与国土部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职能融为一体的,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增加人员编制,壮大基层国土工作力量,增加基层所的人员编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使得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有空间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增加硬件配备和经费投入,完善基层所的基础设施。使得基层所的硬件设施能跟上业务需要。四是分清责任,各司其职。分清乡镇所和中心所的职责,使得各自能很好的履职开展业务,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定期开展基层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调研情况报告 篇8

近年来,各行各业对于行业调研情况的关注呈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有些公司企业甚至专门设立了行业研究部门,致力于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并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本文将着重分析行业调研情况报告,并就其重要性和实施步骤进行探讨。

一、行业调研情况报告的定义(工作总结之家 )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指的是针对某一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到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情况、竞争对手分布、消费者需求等相关信息,并将其整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报告。这种报告对于企业制定战略、开拓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行业调研情况报告的重要性

1、了解市场情况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能够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市场情况,帮助企业分析和把握市场趋势,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为企业提供市场推广、品牌营销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决策依据。

2、发现竞争优势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能够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以及对手的竞争策略和隐患,帮助企业新建战略,弥补缺陷和弱点,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指导企业营销战略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能够了解与所在行业有关的城市、地区、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信息,帮助企业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建立合适的营销策略,根据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以便更好地推广产品和品牌。

4、促进产品改进和创新

行业调研情况报告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对于某个产品或服务不满意的地方,或发现市场上缺乏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现象,从而借鉴其他企业经验,进行产品改进和创新。

三、行业调研情况报告的实施步骤

1、确定调研目标和范围

企业进行行业调研时,需明确调研的目标和范围。主要包括:了解市场情况、分析竞争对手、挖掘潜在市场需求等。

2、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调查、互联网调研等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和数据,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行业会议、展览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

3、进行数据分析

企业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工商数据、行业协会数据、行业统计数据等信息需要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比较、排名等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更为准确详细的信息。

4、总结报告

企业进行行业调研后,需及时撰写报告,并将重点结论进行精炼归纳和分析总结。

综上所述,行业调研情况报告对于企业了解市场、发现竞争优势、指导营销策略、促进产品改进和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严格遵守调研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并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以期能够得出准确详尽、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性的报告。

调研情况报告 篇9

××区总体地质条件较好,采石业的兴旺对我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大量开矿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采矿过程中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每当暴雨来临出现山体滑坡,暴雨带着泥沙冲积再次破坏植被,山上冲下的石屑、石块,严重威胁到村民生活、生产,对周边的交通安全也构成威胁。承流带走的土块、石屑,沉积湖底河流后影响湖河的蓄水调洪能力,同时采矿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没有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处理,导致“三废”污染当地生态环境,长此以往,矿山开发的经济效益将无法弥补生态恢复的资金需要,效益与生态俱将破坏。无序掠夺性开采行为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已受到我区广泛关注。

一、林地采石现状

经过调查统计:我区采石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引起了挖损及石漠化2类生态破坏。挖损总破坏面积969.13公顷,石漠化180.79公顷。其中生产矿中挖损破坏825.74公顷;闭坑矿中挖损破坏149.39公顷、土地退化180.79公顷。

㈠林地采石面积与分布情况

我区矿业开采企业在发展高峰时达到300余家,经过几次清理整顿,截止到XX年年底,全区矿产企业有39个联合体合计125家,年产量368吨。

全区采石开采涉及开采面积17246.1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100亩,灌木林地面积1006.5亩,无立木林地5449.8亩,其他土地454.65亩。采石主要集中在××、××、××、××、××、××,相对比较少的乡镇是××、××、××、××。采石分布的范围、面积分别是:××街1862.15亩,涉及7座山体;××564.45亩,涉及5座山体;××716.25亩,涉及2座山体;××街1307.4亩,涉及6座山体;××2703亩,涉及18座山体;××街2438.55亩,涉及24座山体;××街1982.1亩,涉及27座山体;××镇272.55亩,涉及2座山体;××57.9亩,涉及3座山体;××216.3亩,涉及2座山体;××街5024.55亩,涉及8座山体;××镇100.2亩,涉及3座山体;××800.7亩,涉及8座山体。

㈡已停采的面积、分布情况

停采情况比较好的乡镇为××、××、××。

通过几次的整顿和矿区的分布调研,历年呈不断减少趋势,到XX年年底,全区已停采的面积4811.4亩,分布在75座山体。分别是:××街530.1亩,涉及4座山体;××716.25亩,涉及2座山体;××街1307.4亩,涉及6座山体;××454.5亩,涉及10座山体;××街510.6亩,涉及15座山体;××街413.7亩,涉及19座山体;××镇272.55亩,涉及2座山体;××33.45亩,涉及2座山体;××62.85亩,涉及1座山体;××街440.7亩,涉及3座山体;××镇11.55亩,涉及2座山体;××57.75亩,涉及4座山体。

㈢正在开采的面积、分布情况

正在开采地集中在××、××、××。

截止到XX年年底,正在开采的面积12434.7亩,分布在43座山体、12个乡镇。其具体分布为:分别是:××街5320.05亩,涉及3座山体;××564.45亩,涉及5座山体;××2248.5亩,涉及8座山体;××街1927.95亩,涉及9座山体;××街1568.4亩,涉及8座山体;××24.45亩,涉及1座山体;××

153.45亩,涉及1座山体;××街4583.85亩,涉及5座山体;××镇88.65亩,涉及1座山体;××742.95亩,涉及4座山体。

㈣林地临时征战用审批情况

我区林地临时征占用审批严格按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占用征用林地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要求办理。临时征占用林地时效为一年,对每家采石单位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XX年年办理临时征占用林地手续的采石企业31家,目前已有7家截止,另有24家到今年6月31日截止。

二、林地采石治理情况

由于长期无序掠夺性开采,已形成采石迹地面积17235亩,其中造成重度破坏面积2150亩,中度破坏面积12383亩,轻度破坏面积2712亩。为了遏制林地采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一方面从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方面入手,加强对采石单位的控制和管理,加大对采石厂秩序的整治力度;另一方面,多次组织专门人员对采石破坏山体进行调研,精心规划山林扶绿、森林植被规划,林业局于XX年年5月组织进行了××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调查,制定了××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方案(主要目的与任务是查明矿区基本情况、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矿区开发引起的森林植被与生态破坏问题及危害种类、面积、分布状况;调查与评价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模式、恢复成本及效果;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测算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提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建议。),为下步开展生态修复奠定基础。另外,配合××区对乌龙权环境大气污染破坏综合治理,制定了《××地区森林植被恢复规划》。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虽然已经多次调研制定森林植被恢复方案,但是就目前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存在以下的二个问题:

㈠采石场的管理需要多部门联动。

林业部门对矿区的森林植被恢复有管理权利,但是对采石厂管理必须依靠区政府,多部门互动协调,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的企业必须引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该类企业的生态破坏导致的森林植被恢复已经远大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让政府牵头,科学合理有序关停这类企业。

㈡矿区恢复植被难。

一方面是技术上,废弃矿区一般土壤稀少、没有水土保持功能、岩石分布广泛、坡度大,不具备植被生长的必备条件,如何治理大片的废弃矿区将是个很大问题,需要引进比较成功的分阶段治理、分不同坡度、分不同条件的山体扶绿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资金上,在矿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植被恢复,需要的资金是一般地段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采矿企业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远远无法弥补植被恢复的需要,如何筹措资金将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四、工作建议及进一步打算

㈠保护环境,进一步加大对采石企业的管理。

采石企业采石行为必须在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的管理下有序进行。区政府制定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科学利用资源方案,协调多部门联合管理,采取多样措施,对于现阶段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给予坚决的关停;对于不注重保护环境、生态破坏未予治理的企业给予处罚和限制,将保护环境、植被恢复的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㈡恢复生态,进一步加快矿区生态修复的步伐。

制定科学可行的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规划,加快综合治理进行生态修复的步伐。要采取生态和非生态治理的方式分年度实施。虽然需要巨额资金,但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已

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资金的筹措采取多元化投入。一是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项目资金;二是由采石企业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三是把一部分不可逆转的采石迹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将拍卖土地的资金用于恢复植被。

××区林业局

二oo八三月二十九日

调研情况报告 篇10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本人围绕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会自身建设及地位等重点内容,通过与职工代表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我镇工会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行政事业单位能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高度重视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使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大幅增长。我镇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工会组织,一些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展开:一是民主管理工作基本展开。建立了职代会和政务公开制度,较好地保障了的生产经营,维护了职工的劳动经济权利。二是劳动关系基本稳定。各工会加大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工资集体协商达到7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非公组织的迅速发展,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给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虽然工会组织网络逐步得到覆盖,维护职工权益工作得到了加强,和谐创建活动有了开展,但也还存在自身建设参差不齐,工会工作者兼

职现象普遍、素质普遍偏低、各项制度建立不够完善、整体工作缺乏规范性等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薄弱”上:

1、组织基础比较薄弱。乡镇工会组织的队伍虽然逐年壮大,但与《工会法》、《工会工作条例》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有的工会,虽然挂了牌子、落实了房子,但有的工会,虽然组织有了,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工会工作者身兼数职,忙于其他工作,工会工作活动不经常,流于形式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2、制度建设薄弱。职代会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工资平等协商制度、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等维权机制不建立和开展经常性工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有的把职代会与职工会议混为一谈,一些基层工会工作程序不清,职责不明,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有的不执行国家对工会工作者的待遇规定,使工会工作者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在乡镇,工会工作者的保护机制建立少,工会工作者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后顾之忧。

3、工作基础薄弱。一是工会主席素质偏低。一方面,工会主席大多任职时间不长,没有参加过专门的业务知识培训,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对工会工作的较深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工会主席创新能力差,墨守陈规,致使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较差。二是日常工作层次不高。多数工作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组织文娱活动、看望慰问职工上,要真正的开展

为职工维权、化解劳资纠纷、为行政分忧等工作比较难。三是业主对工会地位作用的认识也不到位,不希望工会开展多少活动,不指望工会有多少作为。四是经费管理使用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设立专门财务账户,无法对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有的工会经费返还后,负责人以各种名义借取工会经费,借后又不及时归还,导致工会经费难以真正落实;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工会工作经费,开展活动要看行政的脸色行事。

三、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工会是基层组织,是职工的直接领导者和服务者。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会工作是今后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组织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为着力点,以促进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工作原则,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热忱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一)进一步健全工会组织体系。加强工会工作,健全组织体系是首要的任务和必要的前提,否则开展工作就无从谈起。一是要抓好工会组织建设。二是要抓好工会的规范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会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研究出台符合特点的工会组织制度、工作

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体现出工作的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操作性强、规范统一的依据。三是要加大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创新和突破传统的工会干部管理模式,探索试行中小型非公工会主席直选或选派职业化工会主席的办法,这样既能解除工会主席的后顾之忧,又可解决基层工会主席来源的瓶颈,改变由于兼职过多而不能一心一意做工会工作的局面,以确保工会工作正常开展。

(二)进一步把握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点。一是要认真了解不同职工群体构成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状况、生活情况以及最迫切的要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情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更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二是要把一线职工作为工会的主要工作对象,特别是要把低收入职工、生活困难职工作为维权的重点,积极开展困难职工生活扶助、医疗救助、子女就学和职工互助互济等工作,有条件的要建立困难职工帮扶资金。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职工更真切地感到有没有工会不一样,参加不参加工会不一样。三是要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既要抓教育培训,也要重视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技术技能大赛。以此为载体,大力提升广大职工的技能水平,为生产经营提供最直接的生产力,使效益快速增长,让和职工都感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进一步健全工会工作机制。一是工会经费确保机制。要将工会经费的到位和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对工会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工会在完成上解任务后,其自身留成部分足额落实到位,不被截留或拖欠,以满足工会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二是职工权益保障机制。要认真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工资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平等协商作为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和关键环节,切实落到实处。三是宏观参与机制。要采取与行政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民主议事会、民主协商会、劳资恳谈会等形式,建立协商沟通制度,畅通工会与行政部门的沟通渠道,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的制定与实施。四是调查研究机制。要经常深入到车间、班组和一线职工群众当中,问计于职工群众,根据职工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拿出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多做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实事、好事,使工会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 工程调研情况报告集锦9篇

    小编为您提供有关“工程调研情况报告”的一些详细信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般都需要写报告,写报告有助于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报告到底该如何写好?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 食品调研情况报告合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在结束一段工作时,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去写一份报告。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励志的句子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有关“食品调研情况报告”的文章,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 经济调研情况报告合集(7篇)

    古人曾说,理论是实践的眼睛,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时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编辑了“经济调研情况报告”,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 调研情况报告(锦集十篇)

    报告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报告。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提及对未来工作发展的设想。下面的“调研情况报告”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整理的参考内容,希望您能够将本网页的URL地址加入收藏夹中!...

  • 调研情况报告五篇

    撰写报告可以及时调整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问题,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撰写报告,报告正确写法是什么?今天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介绍的是“调研情况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我的分享能够让您拥有更加自由的人生!...

  • 干部调研情况报告精选9篇

    当我们落实一项工作时,我们经常都会用到报告,好的报告,能让我们在下阶段工作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写报告时要怎么样才能写好?经过编辑的整理以下为大家提供了关于“干部调研情况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 个人调研情况报告(系列9篇)

    一份优质的报告是我们能力的有效证明,平常学习工作中。写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吗?励志的句子编辑精心整理了名为“个人调研情况报告”的文章,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 财政调研报告(分享九篇)

    俗话说,实践是智慧的摇篮。无论是完成任务还是达成目标后,写报告都是我们常常需要用到的技能。或许,你对写报告的方法感到无从下手?别担心!下面励志的句子小编为你准备了最新领域的“财政调研报告”,将为您持续传递最新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