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圆明园课件(实用5篇)

栏目: 圆明园课件

2023-05-16 14:14

小编经过精心打造的“圆明园课件”,肯定会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少不了老师精心准备的教案,如果还没准备好,就一定要特别注意了。教案是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工具,相信本网页的内容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课件 篇1

一堂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语文课结束了。不,不是结束,是催生了所有上课的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深层思考:英法联军毁灭的究竟是什么?而他们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圆明园这个符号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怎样把孩子们引领上一条个性充分发展的金光大道?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她首倡的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在全国小语界引起强烈反响。这次展示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原有基础上又是一次飞跃,是一堂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阅读教学课。

这堂课,概括地说,就是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整体先构建,而后又解构课堂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形成一种深深浸润在文化之中的开放的语文课堂。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扬弃,感悟与反思,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这便是窦桂梅老师所倡导的主题教学。

一、走近圆明园

课前学生阅读了两篇课文,一篇是《圆明园的毁灭》,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点燃了。英法联军把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抢掠一空,焚烧殆尽,真是强盗行径。我读了两篇文章感受是两个字:悲愤,无比的悲愤与愤怒。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变成了断垣残壁,一片废墟,让人痛心不已。学生在读书中真的动了感情。

窦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资料知道圆明园占地约458.9公顷,有一万多个礼堂这么大。学生感受到课件上显示的废墟在风雨中已经伫立了144年。学生低沉而缓慢地诵读: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学生开始领悟课文上的这段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才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了。便从走近圆明园升华到走进圆明园了。

在这里,把文本整合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集成块,学生在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文章,多角度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获得审美的情感熏陶。这充分显示了窦老师主题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走进圆明园

学生默读2、3、4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在此基础上,再读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学生被那恍若月宫的情景深深陶醉了。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载体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

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窦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此时,窦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屏幕上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所有珍宝都化为灰烬,大火烧了30秒。没有任何声响和音乐,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是8640多个30秒啊!在老师的引读下,刚才板书的有也有等词语间,老师加上没有也没有的没字,这种强烈反差,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痕。当屏幕上出现李大钊的诗句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时,学生对侵略者的罪恶痛恨有加。

在这里,主题教学的流程就像在一幅伟大画作的框架中,整体把握,不断积累,螺旋渐进,逐步沉淀。包括语言材料、结构样式、人生体验、情感态度方方面面有新的突破。三个超越有人误认为是不要教材,脱离课堂,抛开教师。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正是在以文化为教学主题的引领下,教材要整合,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文本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丰富人生涵养,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这样的超越正是对学生成长真正负责任的体现。

三、走出圆明园

再读课文开头段,学生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一天以后,圆明园被摧毁成一个废墟。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所有字迹都擦去,稍留残迹。)留下的是愤怒,是泪水,是叹息,是奋发,是立志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回到144年以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护的士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当学生从资料中获知有一种传说火烧圆明园的带路人竟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这时学生们从心中仅仅是仇恨和愤怒吗?这时圆明园这个符号在你心目中又是什么?学生答:是耻辱,是警示牌

在这里,主题教学的另一个层面自省,进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自省,即人格或个性的养成,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不是把语文教学视为思想灌输,而是引导每一位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独特感受,走上文化积累和精神成长的快车道,并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圆明园课件 篇2

教材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1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圆明园课件 篇3

【设计说明】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上第七组“勿忘国耻”专题的开篇课文,课文记载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笔墨之间饱含着浓浓的痛惜、悲愤之情。本课设计紧扣文章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色展开,努力体现“着意精神,着力语言”的理念,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第三学段学生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阅读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本的特点,作者要写的是“毁灭”,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痛惜的感情增加了具体的内容。而在写“昔日的辉煌”时运用了高度概括的词语和叙述性的语言进行介绍,用多个“有”进行连接,语言简洁、严密,并没有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铺陈描写,这与一般的写景文章有很大的区别,正与本文作者要抒发的悲愤、痛惜的情感相辅相成。因此,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着力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文章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读句想象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等词语。

2.通过勾画关键词句,了解组段特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文章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源的整合利用,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及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文章情感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文章情感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耻辱,离学生的实际很远。因此,课始需要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为走进课文,体会语言文字奠定了基础。

2.在具体学习课文时,准备描写性的语段与文中的语言进行对比,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比导入,直面“毁灭”

1.“圆明园”导入: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历经了六代皇帝, 151年的精心建造。殿堂庙宇、亭台楼阁、奇珍异宝,这一切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彰显着民族的奇迹。它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2.“毁灭”导入: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的那一天,悲剧的一幕发生了——师引:这座旷世名园就这样毁灭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3.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阅读首先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带着一种鲜明的期待走进课文,走进“圆明园的毁灭”,拉近了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感知“毁灭”

1.用心读文,读准词句

⑴用心读文: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圆明园。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课文,做到字字入眼,句句入心。

⑵读准词句: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两组词语)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艺术瑰宝 (正音“剔”)

不可估量 统统掠走 销毁罪证 化成灰烬 (正音“量”)

(出示两组句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注意这个句子有两个并列的分句组成,中间是一个分号,注意停顿)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2.勾画句子,把握内容

⑴引导默读: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课文中有几句话非常清晰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现在请你默读课文,把它划下来。(生画,师巡视)

⑵交流句子:老师发现每一位同学都在认真划找,现在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朗读相关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从文章和段落的开头、结尾处”发现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画完整,课件呈现句子)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⑶依“句”概括:现在你能借助这4句话,用上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并随机点拨:我们可以借助课文的关键句子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凸显过程、习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读文勾画句子、根据句子提炼内容”,有序、有效地加以落实。)

三、研读“辉煌”,痛惜“毁灭”

1.词语批注,感知段落结构

⑴读文批注: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那么,这不可估量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读完以后,在每个自然段旁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出来,也可以用刚才划找的关键句中的词语。(学生读写,教师巡视)

⑵引导交流:

预设:“众星拱月”(众多的小圆围绕着大圆这就叫做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写出了圆明园精巧的布局)。(板书:众星拱月(布局);出示图片:圆明园众星拱月似的布局。)

“宏伟建筑、历史文物”。(随机板书词语)

2.聚焦“建筑”,体会语言表达

⑴走近建筑:作者就是从精巧的布局、宏伟建筑、历史文物这三个方面介绍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这真是一座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建筑啊!让我们再走得近一些,去看看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吧!(出示第3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课文)。

⑵体会“尽有”: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一个字反复地出现,那就是——(有)

①师生合作读,欣赏昔日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读后体会“圆明园中的景物真是应有尽有”。

②小组合作读:这么多的建筑,课文用了一个“有”字,连结成了这么一段话,让我们分组来读一读。(出示课件,体会语段有层次的表达)

③引导体会“有”:同学们,圆明园中的景色仅凭这“7”个有字,能写得尽吗?(出示课件:你看,圆明园中有———,也有————。)

⑶体会“简洁”,感受“痛惜”

①引导观察描述: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金碧辉煌的殿堂。(出示课件图片)。

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生动的描写

②对比揣摩表达:如果我们把刚才描写的话写下来,就可以整理成这样一段话(出示语段)

这真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高大的屋脊,直插云霄,感觉会腾云而起 ;金黄色的琉璃瓦,灿烂夺目,仿佛是用金子镶嵌而成;殿檐装饰着美丽的彩画,画面上的图案人物,栩栩如生。在湛蓝的天空下,整座宫殿熠熠生辉。

圆明园中的许多景物也可以像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写,而作者为什么只用了“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山乡村野”这样高度概括的词语来写,这么多的景物只用了7个“有”进行简要的叙述呢?

出示文段对比课件,学生再次读段,引导发现、交流。

学生感悟,教师评价、点拨:古人说: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传达着不同的感情。作者在描写昔日的圆明园的时候,面对的是这样一片废墟,内心是无比的沉痛,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深深的痛惜之情,因此,作者的语言是概括的,简洁的,没有展开细致、生动的描写。

引导学生再读: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份揪心的沉重,读一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言意兼得”是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的重点。感知、理解内容,感受、体会情感与体会、品读语言,揣摩、表达语言的相辅相成,从而达成“言意共生”。引导学生在重点语段中走个来回,从文本内容走向语言形式,从语言形式走向文本情感,“语文味、情感味”呼之欲出。)

3.迁移表达,朗读悟情

⑴引导迁移:课文中,还有两个语段也是用这样的语言来描写的,请你找一找。(生默读发现)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5

⑵串读悟情

师小结:这两段文字作者也用了简洁的笔调来描写,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传达着作者对昔日圆明园被毁的痛惜之情。让我们再来细细体味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的令人痛惜的美。(师生串读,课件逐行出示,配乐)

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中有多少宏伟的建筑啊——

园中不仅有宏伟的建筑,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⑶小结:一百四十余处金碧辉煌的殿堂,一百多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无数的建筑,无数的珍宝,祖先的智慧,民族的奇迹,就这样被英国、法国这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读课题。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感受英法联军毁灭这座园林的强盗行径。

四、积累词句,归类整理

日积月累

一、积累词语

1.描写圆明园景物名称的四字词语:

2.描写圆明园建筑特点的四字词语:

二、积累句子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众星拱月(布局)

宏伟建筑 痛惜之情

历史文物

第二课时(略)

【附:课文文本】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领导、老师坐在这里听课,你们有什么感受?(紧张)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感受?(也紧张)对了,老师也紧张。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作铺垫。

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本课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在“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强感受。

最后指导学生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六、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七、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建筑风格———富有特色

价值赞叹赞美

历史文化———价值庞大

毁灭————惋惜痛心

圆明园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法与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20xx年中国的成就。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的10月18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对,圆明园被毁灭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大家注意这个毁,上面是一个臼齿的“臼”,下面的“工”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同学们,毁灭意味着什么?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再也不存在了。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三、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来看看课文怎样来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PPT出示第一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能讲讲什么叫“不可估量”吗?

师:不可以去计算的损失,可见损失非常大。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

PPT出示第一段,再齐读。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却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抓住词句,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想象批注在书上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的景观和自己收集的圆明园的景观。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交流:圆明园里都有什么?

1、第二段中重点指导理解“众星拱月”众星拱月是什么样子?哪一字表示“环绕”?

那么大家知道吗?如此巧妙的布局,有100多公顷,那是多大啊?见过足球场吗?圆明园相当于64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

2、在这座园林里都有什么?抓住你最感兴趣的来和大家讲一讲。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能具体说说吗?你见过金碧辉煌吗?(生回答)

同学们,这是一种高大的宏伟的建筑。除了这种建筑,你还看到了什么?

玲珑剔透,说明这个亭台楼阁非常的——精巧。同学们,同样是建筑,但是两种建筑的风格——完全不同。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一试?

指导朗读:金碧辉煌的殿堂,那是很有气势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是非常精美的,谁再来读?指名读。

师:听老师读读好吗?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还想读吗?

生再读

除了这些建筑,看看圆明园里还有什么?(田园风光)真的有山乡村野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象征着,说明它不是真正的。再读

一个热闹,一个宁静,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谁能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太好了,每种建筑的风格都表现出来了。老师把也字去掉,大家再来试一试。

生读。

有感觉吗?不同风格的景观应有尽有。这就是这个也字的妙处。请大家再来读一读。

这次我们男生和女生发挥各自的优势,男同学读前两种,女同学读后两种。

分男女同学读。我们来试着背一背。不会背的也可以看着屏幕。这些丰富的建筑景观当中,具体都有哪些美景呢?

(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园中的景物可真多啊,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景物中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也有——还有——生接读。师生合作读

圆明园中景物有一百多处,而且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想看看吗?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但老师从影片中为大家截取了一段。同学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播放圆明园的视频】教师解说。

看了,你有怎样的感受?这里的景色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是啊,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都不过分,难怪文中最后一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在这样的园林中漫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同学们,我们读读文中的最后一句。

3、圆明园除了建筑宏伟,还有哪些东西?

想像一下,两千三百多年,该有多少青桐礼器?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数不胜数)难怪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拿起书,自豪地读一读。生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作东方的凡尔赛宫的圆明园,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英法联军毁灭了!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

教师解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化为灰烬!

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愤怒憎恨惋惜

是啊,这么好的东西被毁灭了!带着刚才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看看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交流:那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非常可惜,还有别的感受吗?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为什么要这样读?

(因为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也是多名建筑工人多年劳动的成果。)

你再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生读我们的心都在流泪!……你还想读哪一句?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真是很可惜!)

那是怎样的破坏?生: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师: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想摔——就摔!师:想砸——就砸!

谁还想读读这句话?点生读再次齐读。

然而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给毁灭了!……这样的损失能估量吗?

所以作者这样说,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心中会自然涌起对圆明园的惋惜,可能,还应该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此时此刻,你最想问什么?

生:清政府,怎么会那么无能呢?

师:是啊,清政府到哪儿去了呢?同学们,课文的学习暂时就到这里,但我们的思考还没有停止。希望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出课堂,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地了解圆明园。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让我们继续查阅资料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同学们,当时的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他们的军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了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最后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烧成了灰烬。

  • 圆锥的课件7篇

    据编辑所知,您提出了一份“圆锥的课件”的要求,编辑根据要求精心整理了一份专业的文档。欢迎您仔细阅读和收藏,同时也请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教案课件是老师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是老师需明确教案并非随意撰写的。它是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塑造的重要手段。...

    圆锥课件 05-14
  • 浪花课件(实用9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浪花课件,带给大家。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浪花课件 04-30
  • 荷叶圆圆课件

    作为有经验的编辑,我非常推荐这篇经典的“荷叶圆圆课件”。如果你需要的话,请立即收藏此页面。每个老师都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时按质地准备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 作文圆明园观后感5篇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作文圆明园观后感5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愉快的北京夏令营,观圆明园遗址之行却令我心里沉甸甸的。站在似荒郊野外的圆明园遗址,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杂草肆...

  • 将进酒课件(实用8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将进酒课件,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

  • 背土豆课件(实用6篇)

    今天栏目小编向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文章,主题为“背土豆课件”,相信可以帮助大家找到所需的内容。为了更顺利地授课,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课前完成教案课件的编写工作就行。教案是深入发掘课程内涵的重要方式。...

    土豆课件 05-15
  • 黎明课件8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栏目小编发现《黎明课件》这篇文章值得一读,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黎明课件 04-24
  • 审计的课件5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网络语言交流,大家在生活中使用句子的频率越来越多,不便明示的意思或者观点也可以假句子之手表达出来。大家会把什么样的句子进行推荐?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审计的课件5篇》,感谢您的参阅。 2.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

    审计课件 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