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找因数课件模板

栏目: 因数课件

2023-06-16 08:49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解析“找因数课件”,希望读者可以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在开学前,老师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重要要素。

找因数课件【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执教的《找因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第四课时内容。

本课的知识是在学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理解了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新的知识。通过拼图、画图并结合乘法算式112﹦1226﹦1234﹦12或者除法算式121﹦12122﹦6123﹦4一对一对找出,这种思路其实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质数、合数的知识,为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为将来学习约分的方法打好基础和做好准备,可见本节课的知识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有序写出一个数(1~100的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2.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正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快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举例回顾什么是因数,从旧知探究新知,平时而有效地数学方法。

二、切入主题,探究新知。本环节包含个三个活动。

活动一: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有哪几种拼法?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促进学生几何直观地形成,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活动二:借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找12的全部因数。在思考有哪几种拼法时,大部分学生会用乘法思路思考,也有少部分同学会用除法思路思考,根据这些乘法或除法算式找出12的全部因数,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是:借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有序地思考。

活动三:找18的全部因数。根据总结出来的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来找18的全部因数,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一些技巧,即利用乘法算式找时,两个乘数重复了就不再往下找了;或是利用除法算式找时,除数和商重复时就找全了一个数的因数。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通过3道基本找因数的题目和一道利用找因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来进行检测所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和收获,使学生体会到找因数的必要性。并预留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5,来促进并发现数学奥秘,从中体会不同的乐趣和益处。

从上面的这节课的学习中,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几何直观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形到数的抽象与跳跃思维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因数课件【篇2】

师:在写12的因数时,我们可以一对一对的写,(课件出示: 1、12、2、6、3、4. )也可以从两头开始写(板书:1、2、3、4、6、12.)找全了画一个句号。

3、过渡:12的因数我们已经会找了,那么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找到18的因数吗?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

学生尝试,独立在本上完成。

教师巡视,找出几个问题学生和完全写对的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台上展示。

学生说如何找全的方法,强化“有序”“一对一对的找”。

学生在学号纸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的因数,24的因数,25的因数,1的因数。

做完的同学,互相检查纠错。

师:谁刚才帮别人找到错误了?(评价: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真棒!还有谁是最棒的?祝贺你们)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些数的因数,个数有多有少,最少的是谁?(“1”)最大最小都是它自己。“2”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谁还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学生说出“24”和“25”的最小因数和最大因数各是多少。

通过找这些数的因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其他同学根据发现的规律自己检验,并用彩笔圈起来。

小结:虽然一个数,它因数的个数有多有少,但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1的因数只有1。因为一个数的因数有最大和最小,所以个数是有限的。(板书在表格里)。

四、找一个数的倍数。

1、过渡: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么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你能像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样有序的找吗?相信这个问题也一定难不倒大家,咱们先来试一个简单的,找2的倍数,看你能找多少个。

2、学生独立找,找好后在小组中交流。

3、汇报展示,交流方法。

引导: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找2的倍数吗?能写得完吗?怎么办?

明确方法:用2分别乘1、2、3、4……得到的积都是2的倍数。

4、表示方法:2的倍数有2,4,6,8,10,…(一般写完前5个,就可以用省略号表示);集合图。

5、写出自己学号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生板演(3的倍数,5的倍数,1的倍数),纠正错误。

交流汇报: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找因数课件【篇3】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课后反思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这与我们教研组以前提出的复习课要进行“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是基本一致的。本节课的流程也是“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这样三步骤。

一节课下来,通过讨论和自己的进一步思考,觉得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不够开放。

开放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主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体验。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回忆”、“自我整理”、“质疑问难”、“自我反思”的空间。这与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复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节课中,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整理,还可以进一步放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个人完成不了的,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只有通过真正的自我整理,学生才会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回忆了知识点之后,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请你从7、14、21、25、35这列数中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主动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还不够。

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老师可以这样提问促进学生反思:你认为哪些地方是容易搞错的?或者说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找因数课件【篇4】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素数。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由老师的小灵通号码为导入,使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既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共享、相互启智的过程。本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在新授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抢因数”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反思:怎样才能共赢?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到了“公因数”的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了集合圈的思想,使学生自己想到如何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因数以及公因数。在整个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并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当学生发现问题时,产生了探索的欲望时,我鼓励他们积极地探索,这样就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等到解决了问题,学生的成功感也会特别大,这对于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内驱力,很有必要。在学习互素数这一概念时,我是通过让学生先填书上第55页的表格,进而让学生发现这几组公因数的特点,从而自己得出了互素数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号,在班内找出与自己学号可以组成互素数的学号,组成一组互素数。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所提供的课堂资源,让学生自己找出了一定组成互素数的几种情况及可能组成互素数的情况。在这一环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提高,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轻松。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判断反思的过程中,纠正了自己原有的错误认识,更加明确了概念。新授后,我设计了一道“请你当参谋”的应用题。老师有一间厨房要铺地砖,长30分米,宽24分米,请同学们帮老师选一选,用多大的正方形地砖才能铺得既整齐又节约呢?(地砖的边长为整分米数)如果老师想铺得快点,你认为哪种砖最合适?通过这一生活中现实场景的创设,营造出了学生争先恐后,急需一吐为快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教后重建:

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关系的公因数和一般关系的公因数时,最好还可以把两种集合圈对比一下,学生的概念还会更加清晰化。另外,在引入互素数这一概念时,可以设计若干组如互素关系、倍数关系、一般关系的数,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各组数的公因数,再说说有什么发现。这样既巩固了公因数的概念,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引出互素数概念,发现组成互素数的部分规律。这样在巩固练习中又引出了新内容,使整个环节比较紧凑,也比较自然。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找因数课件【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分析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 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根据 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

为了及时巩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让学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教学例4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 的因数,三是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三、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判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做到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接着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然后分别完成2、3题。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掌握的方法。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找因数课件【篇6】

教材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在练习1、2中引出了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方法并会运用。

本册一单元,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用列举法找最大公因数没有困难。而利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不易发现这两个数具有这些关系。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关键: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有序地筛选出公因数。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并交流找因数的方法。再让学生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这时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他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学生练习时,再引导学生发现用因数关系和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学生对本课知识熟练掌握后,再补充用短除法找最大公因数。

(1)师:除了3和4是12的因数,12的因数还有哪些?

师:在这两个圈里,应该填上什么数?请大家完成正在书45页上。

生做后汇报师板书于圈中。

(2)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

师:像这样,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都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汇报:中间区域是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的交叉区域,所填的数应该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填在这里。

找因数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点:

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 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1、拼图游戏,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

①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②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其他同学交流

2、学生汇报。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有序列出所有的拼法。

12=1×12=2×6=3×4 (关注“有序思考”)

(2)找出12的.全部因数。

3、试一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4、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练一练:1、填空。第4题。是找因数的基本练习。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2、第2题: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作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3、第3题 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第5题 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行思考,48=1×48=2×24=3×16=4×12=6×8,48有10个因数,就有10种装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37只有2个因数,只有两种装法。

三、全课小结

讨论与思考:

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找因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摸索出找因数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用十二个小正方形去拼长方形。结果发现学生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我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摆法;再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摆法列出算式,并体会如何做到有序思考。

2、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班内交流汇报。让每个孩子都有思考、表达和展示的机会,这样一来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找因数课件【篇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找因数》

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学重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能准确、有条理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课件、小正方形。格子纸。

教学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讨论、分析、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接受挑战吗?

一起来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根据下列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6×5=30 24÷3=8

12÷1=12 3×5=15

谁来大声读一读题目,你们会吗?谁来说第一题?

师生互动,共同解决。

通过这一组的练习,我感觉同学们掌握知识还是不错的,那么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因数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拼图游戏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玩一个拼图游戏,用你手中的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活动要求。

出示大屏幕: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并用算式表示。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吧!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师:把你拼的长方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边汇报,边到前面进行演示

看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你又是怎样画的呢?

学生边汇报,边到前面进行演示

画出三种长方形。(因为形状一样,只是位置和方向变了)

2、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三种长方形,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1×12=12 2×6=12 3×4=12

你能找出12的全部因数吗?

同桌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然后问你是怎样找的?

生:用乘法口诀一对一对找的。

谁乘谁等于12,这两个乘数就是12的因数。

师:为了不重复、不遗漏,还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

师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

谁来说一说:12的因数和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拼长方形的方法就是找12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3、我们还可以利用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师:当被除数是12时,你能想到哪几道除法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指名回答

师板书:12÷1=12,12÷2=6,12÷3=4

12÷12=1,12÷6=2,12÷4=3

能找到12的全部因数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算到12÷4=3出现重复就不要再算了。

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12的因数有:1,2,3,4,6,12。

练习:找出18的全部因数,同桌相互交流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18的因数有:1,2,3,6,9,18。

生1:利用乘法算式一对一对的找,两个乘数重复了就不再往下找了。生2:利用除法算式找时,除数和商重复时就找全了一个数的因数。

4:小结:怎样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呢?

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用乘法算式,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一对的找,也可以用除法算式,一对一对的找,并且要有顺序的找,这样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三、巩固练习

1、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然后从中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下面我们共同看38面的第1题。

在课本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边长是整厘米数。(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

全班齐练,展示作品,订正

1×16=16 2×8=16 4×4=16

16的因数:1,2,4,8,16。

2、第2题:写出24的全部因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24的全部因数:

3、第3题:填一填,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交流想法

四、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课下思考练一练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2×6=12 3×4=12

12的因数有:1,2,3,4,6,12

12÷1=12 12÷2=6 12÷3=4

12的因数有:1,2,3,4,6,12

  • 名字课件模板13篇

    以下是励志的句子整理的“名字课件”相关内容,请认真阅读。老师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份课件都需要老师设计得更为完善。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相信阅读完本文后,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名字课件 05-29
  • 玉米课件模板15篇

    每一位老师在授课时都会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内容,详细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们的学习反应。下面本篇文章将为您精心准备与“玉米课件”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让您享受阅读体验并愿意与他人分享。...

    玉米课件 06-13
  • 倾听课件(模板4篇)

    本文介绍的是“倾听课件”,其实就是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案。每个老师在授课前都需要认真准备教案,并按照要求制作好相应的课件。教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希望您能将本页内容与您的朋友分享!...

    倾听课件 06-10
  • 在桥边课件模板11篇

    根据您提出的需求,编辑为您整合了一些高品质信息“在桥边课件”,敬请继续锁定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每位教师在备课前都必须要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他们会极其认真地去设计。教案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管理和组织工具。...

    桥边课件 05-19
  • 站建设课件模板7篇

    很高兴为您介绍“站建设课件”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提供帮助,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同时,教案也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工具。...

    建设课件 06-03
  • 讲故事课件(模板15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讲故事课件”,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总体构思: 设计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合作、倾听、表达、交流,评述说话人所表达的正确意思。课...

  • 圆锥侧课件模板8篇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经常在各个平台上发一些短句子。不管你是什么心情,都能找到相应的句子来传达,有哪些句子打动了你的心?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圆锥侧课件模板8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让...

    圆锥课件 04-21
  • 找月亮课件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选取了这篇文章来为大家解读关于“找月亮课件”的最新知识,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