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是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挑选的一篇“谈谈乡村振兴个人感想”文章,希望我的分享能够让您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谈谈乡村振兴个人感想 篇1

我有幸参加了由井冈山市委党校和成都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赴成都党校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题培训班。在此期间,我们仔细学习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成都实践与经验》、《乡村振兴计划中的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研究》等专题课程;实地参观了郫都区战旗村、郫县农科村、彭州白鹿小镇等新农村建设;深入参与了现代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等主题讨论。为期5天的专题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有理有据、内容丰富紧凑,让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如沐浴春风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结合成都市当下乡村振兴的工作实际,浅谈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产业支撑才能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行,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如何能够吸引年轻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的安心?最关键的是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发展农村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要实现农村产业的兴旺,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我们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广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如郫都区的战旗村在大力发展蔬菜业的同时,沿柏条河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带,现已有战旗文化大院、第五妈妈农庄、农业创意观光园等旅游特色产业。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需要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村庄整治建设,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等等,这是一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

三是要在产业生态的基础上厚植文化力量。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坚持对这些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此次成都之行,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人大开眼界,深感震撼。此次深入学习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目标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农村将是未来推进全域旅游的主战场,我们要借鉴此次培训中学习到的优秀经验,树立柏露乡村旅游全新名片,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乡村旅游民宿这一模式,把农村土地盘活起来,吸引更多游客留步,体验乡村美好生活,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

谈谈乡村振兴个人感想 篇2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年,在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刻认识到,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守好“三农”基础,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扩种大豆和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成效可考核。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围绕耕地和种子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书记指出:“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书记强调:“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谈谈乡村振兴个人感想 篇3

致敬!脱贫攻坚的历史时刻

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从一组组亮丽的数据中,从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中,从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中,我们要读懂脱贫攻坚战致胜的法宝、读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蕴含的时代意义,记住这伟大历史时刻,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接续奋斗再出发。

这是一份彪炳史册的亮丽答卷。改革开放以来,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经过8年持续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可以说,中国的脱贫体量之大独一无二、进程之快前所未有,这是当惊世界殊的伟大奇迹,是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是一份让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足以载入史册的亮丽答卷。

这是一串串坚实有力的扶贫足迹。从西北边陲到红土高原,从塞外雪域到岭南水乡,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的脚步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贫困乡村是最常去的地方,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从20x年底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从20x年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到20x年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这是一个个平凡闪亮的时代英雄。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00多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乡村干部,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扎根边疆,用教育为女孩们筑梦的张桂梅;艰苦留给自己,成就贫困学生大学梦的夏森;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等,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堤坝,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

这是一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一年之计在于春,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既是回顾成绩,总结经验,也是展望未来,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春天号角。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歇歇脚、喘喘气,而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状态,久久为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谱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谈谈乡村振兴个人感想 篇4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很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纳入国家“三区三州”范围的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两州一县”以及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集中了全省75.3%的贫困人口、62%的贫困村。在剩余的11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27%,贫困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毫不松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抓住重点难点,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持续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要把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尽快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达标。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深化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难题,加快构建富民产业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还须建立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贫困地区发展仍比较滞后,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巩固和放大脱贫攻坚成效。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够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谈谈乡村振兴个人感想 篇5

听完北京大学彭峰教授的关于乡村振兴的讲座——艺术乡建,感触还挺深的,他所讲述的方向与视角与我们风景园林有些相关,都是从一些艺术的角度来讲述乡村振兴。往往我们所理解的乡村振兴只是一些政府的政策,帮扶贫困人民摆脱贫困,但是没有给他们留下一点精神层面的东西。而艺术乡建给予了人们精神上的振兴,虽然做法与成效不是瞬间让大家所接受的,但是于民来说却是足以影响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它所赋予的不仅仅是精神层面,更像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间、政策的印记。它的存在告诉后代,曾经贫穷困苦过,不代表一直都是这样,总有一天能够振兴起来。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更是在激励后代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记住过去才能更好地成就未来!

谈谈乡村振兴个人感想 篇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投资建设,更需要把握村民主体这一着力点和关键点,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走一条快速、有效、和谐、有序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是共谋——共同打造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有了这个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每个人才能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同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首先,我们必须立足各村实际,注重村情民意,让村民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共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其次,就是要广泛深入宣传发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凝聚村民的思想共识,共同畅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共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村民的主体作用,强化政策激励,大力引导村民筹资筹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实行考核奖励机制,坚持早干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核和经费奖补激励。其次是要动员村民主动筹资。广泛引导村民通过发动企业家、外出乡贤、村民自发等多种形式,积极筹集创建资金,同时,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实行奖补,并由村民自主决定建设项目,极大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最后是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推动村民理事会成员、党员、外出乡贤等示范带动,组织全民参与村容村貌整治,主动清理屋边杂物、拆除破旧闲杂房、整治卫生死角。发动村民落实门前“五包”政策,即包垃圾集中收集、包禽畜圈养、包房屋四周保洁、包房屋四周杂物整理、包房屋四周绿化美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是共管——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充分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创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首先是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等长效管理制度,形成村务大事村民知情、村务管理村民参与、村务工作村民监督的良好机制。其次是建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从政府引导、道德思想及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着手,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增强村民卫生文明意识,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村民自觉整治农村环境。积极探索实行农村生态环境镇村联动“网格化”管理,按照村庄范围分网格进行管理,分别由镇村干部、基层党员、村民乡贤理事会成员以及村民代表组成网格小组负责,实行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包片区负责,夯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

四是共享——实现村民利益共享。我们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首先就是共享良好的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绿化、亮化、美化等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治,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共享青山、绿水。其次就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育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农业提升工程,打造一批集产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利益共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引导,但更关键的还是要依靠村民自身的力量。可以说,广大村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之日,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