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根据您的要求我找到了以下内容:“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想了解更多内容赶快来查看我们的网站吧。了解一页书,胜于仓促而阅读一卷书,阅读作品后,我们都对作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记录下读书的关键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书籍。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 篇1

真诚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李希贵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希望能为您打开一扇了解美国教育的新视窗,领略到别样的风景。

说到李希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学生第二》、《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经出版,就在我国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旋风。2005年4月,李希贵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带着在国内录制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素材,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和这里的老师们一起分析课堂,碰撞教育智慧。在美国的三十六天,李希贵近乎贪婪地寻找着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营养。回国后,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如实的记录下来,出版了这本书。

浏览本书目录,一个个新颖的标题就会映入我们的眼帘:如: “家常便饭”与“法国大餐”、为什么让学生都在课间挤厕所、应试教育不是洪水猛兽、对强势学生说“不”、等一等自己的灵魂等等。看到这么多新鲜的名词,相信大家的阅读欲望也会油然而生了。

说到美国的教育,我们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国的教育很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美国的教师也远不如我们的教师敬业、负责任。然而,李希贵经过细致考察后发现:美国的中小学生同样有学习负担,同样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美国教师对教育的那份激情与热爱、勤奋与执着同样会令我们肃然起敬。

李希贵到达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第一天,就遭到了课程专家戴维先生的“刁难”,他质问李希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因为他在观看李希贵带去的教学录象时,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摄象机在课堂上只摄老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所有教师的声音都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时,却没有字幕。难道连编辑录象的工作人员也都这样无视学生的存在?这一连串的现象在我们看来顺理成章,在老美看来却是咄咄怪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我们的校园里,不是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吗:在课下口若悬河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却唯唯诺诺;刚才在课堂上还是思维僵滞、表情呆呆的样子,一出教室,却是又说又笑,活跃异常。“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已经在我们的校园里响彻了20多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原则性口号了。然而,我们却并没有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自觉不自觉地还是在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看来啊,我们真正缺少的是躬行实践。

在李希贵看来,“事无巨细”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

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提醒。

1、立刻行动做作业。每天放学后都要留出特定的时间做作业。你可能刚到家时想休息一下,但也一定要给自己充足的做作业的时间,这样,你就不会被晚饭打扰或因为太累而完不成作业。

2、如果你厌烦了一项作业,真的不想去做它,你可以给自己一点小奖励。例如,努力学习了45分钟之后,你可以吃点小点心或打15分钟的球,过后再学习,然后再休息一下。

3、如果学习上遇到难题,一定要开口,可以给同学打电话或向家人求助。如果这些人不能帮你忙,你可以打电话向老师求助,也可以在第二天向老师请教。

4、练习,练习,再练习!你在某科目上提高技能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如果你在数学、科学、社会学、语言、阅读方面遇到麻烦,多做些练习可以使你得到提高。

仅仅是对作业的提醒这一个方面,就指导的这么具体,同样,在课堂教学事件的处理上他们更注重细节。在《从教师和学生之外找原因》这个章节,就体现了这一点:面对课堂里发生的问题,我们往往把问题的原因想的比较简单。不是从学生本身找原因,就是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其实,有时候好多原因并不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而说不定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比如凳子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等等。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的中小学生守则,你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 篇2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范文

寒假期间,我有幸读了李希贵校长写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儿子生病这本书只读了一半,另一半还需要我慢慢去品读。不过虽只是读了一半,也让我了解到中美教育的差异。书中写的教育现象,多半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上的差异。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和中国教育做下比较,知道作为教师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在哪里?很多教育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需要我们去进行深刻的反思。

比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 这个问题。在国内,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子,已经在校园里响彻了20多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原则性口号,以至于到今天,大家感到已经无需再提了。但在看中国教师的课堂实录和点评中,直率的美国同行戴维先生却发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相悖:录像师只摄教师,很少摄学生。老师说话有字幕,而学生的发言却没有;学生回答问题需要得到老师的批准才能站起来,坐下去;点评课上老师们点评的精力也大都放在了授课教师的身上,他们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关心备至,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

学生如果是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还用如此小心翼翼,如此不受重视吗?如果我没有看到李老师这真实的美国教育之旅,自认为能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能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足以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主人了,因为我们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没想到老外却如此关注细节,如此关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我甚感惊讶。我们评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是对教师的教大加评论,很少关注学生的学,只注意教师要怎样教,分几个环节,哪些是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一步步引导学生走上我们设计好的路程,然后我们圆满无误地直奔目的地,最后我们以学生的成绩一锤定音。这就是我听到的,看到的,也是这么一路走来的中国式的教育。虽然现在我们也在试图改变这种现象,进行着各种改革的尝试“高效课堂”“生本课堂”……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因为中西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无法比较谁优谁劣。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需得到教师的许可才能起立或坐下。这是中国教育文明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因为我们的课堂是一个有七八十人组成的大课堂,和美国的小班化教学远不能相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学生岂不乱作一团,课堂教学一定无法正常进行。

我无法改变什么,更不可能象李希贵校长全身心把心思放在教育制度的研究上来。但我开始审视自己,思考教育,努力将这种思考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靠近,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做一名好老师。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 篇3

寒假期间,我有幸读了李希贵校长写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儿子生病这本书只读了一半,另一半还需要我慢慢去品读。不过虽只是读了一半,也让我了解到中美教育的差异。书中写的教育现象,多半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上的差异。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和中国教育做下比较,知道作为教师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在哪里?很多教育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需要我们去进行深刻的反思。

比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 这个问题。在国内,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子,已经在校园里响彻了20多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原则性口号,以至于到今天,大家感到已经无需再提了。但在看中国教师的课堂实录和点评中,直率的美国同行戴维先生却发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相悖:录像师只摄教师,很少摄学生。老师说话有字幕,而学生的发言却没有;学生回答问题需要得到老师的批准才能站起来,坐下去;点评课上老师们点评的精力也大都放在了授课教师的身上,他们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关心备至,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

学生如果是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还用如此小心翼翼,如此不受重视吗?如果我没有看到李老师这真实的美国教育之旅,自认为能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能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足以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主人了,因为我们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没想到老外却如此关注细节,如此关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我甚感惊讶。我们评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是对教师的教大加评论,很少关注学生的学,只注意教师要怎样教,分几个环节,哪些是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一步步引导学生走上我们设计好的路程,然后我们圆满无误地直奔目的地,最后我们以学生的成绩一锤定音。这就是我听到的,看到的,也是这么一路走来的.中国式的教育。虽然现在我们也在试图改变这种现象,进行着各种改革的尝试“高效课堂”“生本课堂”……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因为中西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无法比较谁优谁劣。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需得到教师的许可才能起立或坐下。这是中国教育文明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因为我们的课堂是一个有七八十人组成的大课堂,和美国的小班化教学远不能相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学生岂不乱作一团,课堂教学一定无法正常进行。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 篇4

近日有幸读了《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作者李希贵是山东省淮坊市教育局局长,其人是从一线教师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正是因为如此,他很善于从一线的课堂和教师、学生等方面入手开展常态下的学校、课堂。应该说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高调,有的只是作为一个教育的思考者每天日记式的真实感受,不掩饰、不做作、不奉承、不盖瑕,直抒胸臆,记录当时真实的感受和反思,对于我们老师就是真实的、可接受的。

本文是通过36天的研究,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和纽约的中小学教师一起,通过对常态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教学事件”进行点评和分析,启发教师们自我反思,并以此构建一个教师培训的模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课堂听课,自然天差地别。

“给学生一些犯错误的机会”一文指出“五花八门”的结论本身就是教学资源,错误的回答更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跳板,让学生更多地暴露一些他们原本就应该有的“美丽”的错误。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现在有多少公开课是追求完美无瑕,如同一个个模具,丝毫不会有错,也不给学生机会犯错,这样的课堂有何意义,师生折腾又折腾,上给谁看呢?

“说得实在,才能做得实在”一文指出,美国的课堂评估表虽然有二十几项内容,但大都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要求,可操作性非常强,可以照着做。又如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对比,也是让人感到美国的更加实在,都是可以见诸行动的细节,要求非常具体明确。而我们的守则却是有点“好高骛远”境界高了点,超出了小学生应具有的思想水平和领悟能力,是需要好好思量一下了。到底什么该修,什么该继承值得深思。

  • 天才之路读后感4篇

    怎么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作品带给了我许多感触,更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为了不忘记心中所想,决定写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准备了“天才之路读后感”,请您仔细阅读以下文字!...

  •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寒假时,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创作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的小说,它以一个小男孩...

  • 教育理想国读后感(精华6篇)

    我们已经按照您的需求为您整理了一篇“教育理想国读后感”文章,我们会在网站上发布更多相关消息请留意。因为读书的人阅历与经历的不同,所以读书之后的感悟也会有所不同,在看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不少感悟。 读后感是表现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途径和方式。...

  •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4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后感4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通过对100个教育案例的剖析,王晓春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它给我们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借鉴...

  • 爱的教育读后感观后感(精选5篇)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爱的教育读后感观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寒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爱的教育。他让我感触颇深。 《爱的教育》一书有一个副标题——“一个意大利小学生...

  • 教育心理读后感精选

    读书就是使我们养成良好的为人做事处世品德和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尤其是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受益良多。不禁用文字把这份触动留存,您知道写好一篇读后感都有哪些技巧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读后感 ”,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 教育教学书读后感实用4篇

    我们通常能够通过大量阅读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读后感应对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我们应当多加深入阅读。你对如何写读后感有所了解吗?期待这份"教育教学书读后感"能够让我们更深度理解相关的问题和事实。...

  • 寂静春天读后感精选4篇

    编辑搜索并整理了寂静春天读后感精选,以下是相关内容,作品这一本书,给了我许多回味,让我叹服作者的神奇。读书感是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