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验开题报告(集合11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识别与分类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物体识别与分类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深度学习技术在物体识别和分类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可靠性,在该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识别与分类系统的实现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构建和训练,实现对物体图像的快速、高效的识别和分类。
三、研究内容
1.物体识别系统的构建:
本系统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处理和特征提取。该系统主要由数据预处理、卷积神经网络的搭建和训练、分类和检测三个部分构成。
2.卷积神经网络的构建:
本系统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主要采用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其中卷积层用于提取图像的特征,池化层用于降低特征的维度,全连接层用于分类和检测。
3.数据预处理:
本系统使用TensorFlow框架处理图像数据,对图像进行像素值归一化和大小调整等操作,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计划通过实验,实现对物体图像的识别和分类。通过模型的优化,达到高准确率和高鲁棒性的要求。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结合实验验证,进行研究和探索。
六、研究标准
本研究结果应满足以下标准:
1.系统应能识别常见物体,并将其正确分类。
2.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准确率。
七、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采用TensorFlow等成熟的机器学习框架,实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物体识别和分类。在前期对数据预处理和训练集的准备上,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但该系统的应用对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八、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研究物体识别和分类的实现方法,确定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和参数设置。
2.准备物体图像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
3.使用TensorFlow等框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4.对分类器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5.进行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优化模型。
6.论文撰写和结论总结。
九、参考文献
[1] Krizhevsky A, Sutskever I, Hinton GE. 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J].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2: 1097-1105.
[2] Simonyan K, Zisserman A. 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J]. arXiv preprint arXiv:1409.1556, 2014.
[3] He K, Zhang X, Ren S, et al.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16: 770-778.
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气动技术自身的一些优点,气动机械手已经广泛应用在生产自动化的各个行业。本文就气动机械手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了简单概述。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和专业面,可以加强对自己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还可以填补空白,提高生产效率,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气动机械手;研究方向;发展趋势
1.机械手国内外发展现状
工业机械手最早应用在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工业机械手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替代人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温和高温等恶劣环境中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目前主要应用与制造业中,特别是电器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通用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等工业。工业机械手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搬运小车与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随着生产的发展,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机械手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工业机械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始于40年代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机械操作手研究,它是一种主从型的控制系统.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它的结构是:机体上安装一回转长臂,端部装有电磁铁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型的;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运动系统仿造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用磁鼓做储存装置。不少球面坐标式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年该公司和普曼公司合并成为万能制动公司,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1962年美国机械铸造公司也实验成功一种叫Versatran机械手,原意是灵活搬运,可做点位和轨迹控制: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伸缩,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虽然这2种机械手出现在六十年代初,但都是国外机械手发展的基础。从60年代后期起,喷漆、弧焊工业机器人相继在生产中开始应用.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出一种Unimation—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联邦德国机器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联邦德国Kuka公司还生产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日本是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快,应用国家最多的国家,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两种典型机械手后,开始大力从事机械手的研究,目前以成为世界上工业机械手应用最多的国家之一。前苏联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序较低、繁重单调、有害于健康的辅助性工作。
我国工业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我国第一台机械手开发于上海,随之全国各省都开始研制和应用机械手。从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开始,我国政府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列入其中,并且为此项目投入大量的资金,研究开发并且制造了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有由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设计制造的喷涂机器人,广州机床研究所和北京机床研究所合作设计制造的点焊机器人,大连机床研究所设计制造的氩弧焊机器人,沈阳工业大学设计制造的装卸载机器人等等。这些机器人的控制器,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开发的,同时一系列的机器人关键部件也被开发出来,如机器人专用轴承,减震齿轮,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DC——PWM等等。
我国的工业机械手发展主要是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在应用专业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研制出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式机械手等。可以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用不用的典型机构,组装成各种用途的机械手,即便于设计制造,又便于跟换工件,扩大了应用范围。
2.机械手构成与分类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自由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结构也越复杂。一般专用机械手有2~3个自由度。机械手的种类,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机械式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机械手等。
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一般没有独立的控制装置。有些操作装置需要由人直接操纵,如用于原子能部门操持危险物品的主从式操作手也常称为机械手。机械手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发展锻造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热、累等劳动条件。
3.气动机械手的应用现状
由于气压传动系统使用安全、可靠,可以在高温、震动、易燃、易爆、多尘埃、强磁、辐射等恶劣环境下工作”’。而气动机械手作为机械手的一种,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动作迅速、平稳、可靠、节能和不污染环境、容易实现无级调速、易实现过载保护、易实现复杂的动作等优点。所以,气动机械手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半导体及家电行业、化肥和化工,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精密仪器和军事工业等。
现代汽车制造工厂的生产线,尤其是主要工艺的焊接生产线,大多采用了气动机械手。车身在每个工序的移动;车身外壳被真空吸盘吸起和放下,在指定工位的夹紧和定位;点焊机焊头的快速接近、减速软着陆后的变压控制点焊,都采用了各种特殊功能的气动机械手。高频率的点焊、力控的准确性及完成整个工序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堪称是最有代表性的气动机械手应用之一。
在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的装配生产线上,在半导体芯片、印刷电路等各种电子产品的装配流水线上,不仅可以看到各种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气缸、气爪,还可以看到许多灵巧的真空吸盘将一般气爪很难抓起的显像管、纸箱等物品轻轻地吸住,运送到指定目标位置。对加速度限制十分严格的芯片搬运系统,采用了平稳加速的SIN气缸。
气动机械手用于对食品行业的粉状、粒状、块状物料的自动计量包装;用于烟草工业的自动卷烟和自动包装等许多工序。如酒、油漆灌装气动机械手;自动加盖、安装和拧紧气动机械手,牛奶盒装箱气动机械手等。
4.发展前景及方向
重复高精度
精度是指机器人、机械手到达指定点的精确程度,它与驱动器的分辨率以及反馈装置有关。重复精度是指如果动作重复多次,机械手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重复精度比精度更重要,如果一个机器人定位不够精确,通常会显示一个固定的误差,这个误差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可以通过编程予以校正。重复精度限定的是一个随机误差的范围,它通过一定次数地重复运行机器人来测定。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气动伺服技术走出实验室和气动伺服定位系统的成套化。气动机械手的重复精度将越来越高,它的应用领域也将更广阔,如核工业和军事工业等。
模块化
有的公司把带有系列导向驱动装置的气动机械手称为简单的传输技术,而把模块化拼装的气动机械手称为现代传输技术。模块化拼装的气动机械手比组合导向驱动装置更具灵活的安装体系。它集成电接口和带电缆及气管的导向系统装置,使机械手运动自如。由于模块化气动机械手的驱动部件采用了特殊设计的滚珠轴承,使它具有高刚性、高强度及精确的导向精度。优良的定位精度也是新一代气动机械手的一个重要特点。模块化气动机械手使同一机械手可能由于应用不同的模块而具有不同的功能,扩大了机械手的应用范围,是气动机械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智能阀岛的出现对提高模块化气动机械手和气动机器人的性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智能阀岛本来就是模块化的设备,特别是紧凑型CP阀岛,它对分散上的集中控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机械手中的移动模块。
无给油化
为了适应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电子、纺织、精密仪器等行业的无污染要求,不加润滑脂的不供油润滑元件已经问世。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新型材料(如烧结金属石墨材料)的出现,构造特殊、用自润滑材料制造的无润滑元件,不仅节省润滑油、不污染环境,而且系统简单、摩擦性能稳定、成本低、寿命长。
机电气一体化
由“可编程序控制器-传感器-气动元件”组成的典型的控制系统仍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方面;发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气动元件,使气动技术从“开关控制”进入到高精度的“反馈控制”;省配线的复合集成系统,不仅减少配线、配管和元件,而且拆装简单,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而今,电磁阀的线圈功率越来越小,而PLC的输出功率在增大,由PLC直接控制线圈变得越来越可能。气动机械手、气动控制越来越离不开PLC,而阀岛技术的发展,又使PLC在气动机械手、气动控制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5.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机械工业中,应用机械手的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一、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
应用机械手有利于实现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二、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
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他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的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的完成作业,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
在一些简单、重复,特别是较笨重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三、可以减轻人力,并便于有节奏的生产
应用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连续的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在自动化机床的综合加工自动线上,目前几乎都没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的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的进行工作生产。
综上所述,有效的应用机械手,是发展机械工业的必然趋势。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依赖于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如何寻找更加环保、更加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成为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本选题旨在开展针对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研究,以探究一种新型环保食品添加剂的优点和应用。
针对这一研究,本实验的意义在于能够寻找到一种不含有任何化学成分的环保、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既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损害。这既符合现代人健康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对于本实验,将采用对比试验,即将不同种类的环保食品添加剂用于不同食品的制作中,然后对比它们的效果,进而选出最为理想的一种方案。
具体的实验方法如下:
1.选用合适的食品:蛋糕、巧克力、饼干,将每个食品分成两份,每份均重,称量食品原料。
2.准备食品添加剂:选用三种环保食品添加剂,分别为纽可素、果胶和丙酮酸,按照约定的比例,将它们与原材料混合均匀。
3.分别进行对比试验:将含有上述三种食品添加剂的原材料和不含食品添加剂的原材料分别用于制作同一种食品,即蛋糕、巧克力、饼干。制作过程中,注意控制各项工艺参数以确保食品的口感和色泽一致。
4.根据数据分析:对制作出的食品进行质量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口感、色泽和保鲜度等。通过数据统计和图像对比,选出最为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并总结思考。
三、预期结果
本实验所研究的食品添加剂,在保证食品口感、色泽、保鲜度等方面,与传统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相当,但由于其不含任何化学成分,能够提高食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并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比传统人工合成的食品更小。因此,本实验的预期结果是成功研制出一种既健康环保、又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方案。
四、研究的实施计划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 月:完成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制订试验方案。
2020 年 2 月至 4 月:实验室实验阶段。确定试验样品,进行不同种类环保食品添加剂的添加试验,各项参数按照约定的方法和规范进行测量。
2020 年 5 月: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并进行筛选。选出理想的添加剂方案,研究并确定其工艺参数,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试验。
2020 年 6 月至 7 月:生产实验阶段。对所选取的添加剂方案,进行生产实验,对比生产效果。
2020 年 8 月至 10 月: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阶段。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撰写各项实验报告、阶段性总结以及实验结论等。
五、主要技术指标
添加剂方案应具有以下技术指标:
1. 添加之后不影响食品的色泽和口感;
2. 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而不影响其成分;
3. 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排放,即环保性能达标;
4. 改变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固有认知,塑造新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
六、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包括:
1. 研究报告及企业推广方案;
2. 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 生产流程图、质量标准及各项试验数据。
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写字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获得多种心理上的体验,进而提高其写字素质。写字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要找到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运用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以渐变为指导,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急躁不得,虚伪不得。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巨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写字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素质(主要是经过有选择后提取的有关技法论述),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与陶冶。同时,也能够丰富写字教育资源,提高写字教育质量。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植一颗“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中国心吧!
本学期围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和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这一主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情况和创设的方法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中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调查与分析
对六、七、八年级一共140名学生,进行了“中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调查结论如下:
1.由于家庭背景,个体智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些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体验。
2.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各方面分布不均衡,所以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体验比较广泛,而对统计与概率的体验比较缺乏。
3.由于学生没能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不能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生活实践比较匮乏,所以增强数学体验大都来自于课堂。
4.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比较单一,怎样把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用数学的体验去感受生活,用数学知识去指导生活,感受数学的美,感知数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研究中学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
对正在使用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许多形象逼真的情境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了许多适合数学探究的操作图和问题研究图。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的研究。
课题组每月集中一次,交流理论学习和研究课的活动情况。根据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多样,低年级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生活表演,或者现场动手操作等;高年级可创设关于大自然、人类社会、科技领域等生活背景,或者创设有利于探究的数学问题情境等。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的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可喜的变化,数学学习能力有了提高。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20__年__月__日
研究意义: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由于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必须与歌唱者一同研究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时,行腔、换气,伴奏者不仅要能“跟”好、“托”好、“带”好,还能做到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与演唱者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的技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它除要求具有钢琴技巧、和声基础外,还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旋律分析、判断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能较有创造性地选择好、设计好织体,并应用到伴奏中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文献综述:
①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1999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凯斯特莱尔·略林茨著张瑞、邹国昌、徐振华译《键盘和声学教程》20xx年8月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立斐岚著《钢琴伴奏艺术纵横》1996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④谢耿、陈雪慧著《钢琴即兴配弹教程》20xx年1月第一版花城出版社
主要内容: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与歌唱两者就象是鲜花与绿叶,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必须有统一的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平衡关系,才会使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水平得以提高,才会推动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更好地发展。
现在我们以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为例,具体详细的展开讨论,看看钢琴的即兴伴奏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熟悉、分析歌词、旋律:
具体分析时要注意旋律的风格、情绪、调式、高潮等方面内容,把握住旋律的内涵,对旋律有总体的了解。
二、和声布局:
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旋律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我们要根据对旋律的理解及和声进行原则开始总体布局。
首先进行开始部分、高潮部分、结束部分的和声安排,注重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终止及终止式。然后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则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以正三、三度叠置、原位和弦为主、副三、转位、变音和弦为辅,多用第一、四、五级的连接。
2、旋律开始部分以主和弦为主,以强调调式,高潮部分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强的和弦、变音和弦,以增加动感。
三、选用适合的和声伴奏织体:
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求伴奏者应掌握各种风格、各种情绪、较多类型的伴奏织体:。
1、抒情优美类乐曲,多让人感到精神放松,顾而常用分解和弦
2、坚定有力、庄严宏伟类乐曲,常用柱式和弦
3、欢快跳跃、节奏感强的乐曲,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
以上三种形式是伴奏织体的基本形式,常常在伴奏中使用。当然,它还可根据旋律表现之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音型织体。伴奏音型的使用应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伴奏音型之间有个对比,会在听觉上更舒服好听。
四、旋律中重点部分的处理:
1、长音地方应进地填空:
(a)、把旋律进行加花。
(b)、把伴奏音型及和弦进行理复。
2、高潮部分应加强处理:
(a)、反向的八度、音阶、半音阶进行。
(b)、根据风格使用震音、琶音等。
(c)、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化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
3、对前奏、间奏、尾声进行较细致的处理。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在于“即兴”,它是在没有正谱伴奏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旋律即兴编配伴奏织体,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有时,灵感横溢时的钢琴即兴伴奏还能弹奏出比正谱伴奏更有光彩的效果。因此,即兴伴奏者对钢琴演奏技能、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厚实的键盘和声基础和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
进度计划:
06、7、8——06、7、15完成论文选题
06、7、16——06、8、31进行资料的收集、阅读和前期调研
06、9、1——06、910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06、9、11——06、10、20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06、10、21——06、11、19进行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审查及开题答辩
06、11、20——07、1、20进行课题调研及论文撰写
07、121——07、5、10进行论文评审和修改
07、5、11——07、5、31准备并进行论文答辩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蒲江县凯世捷·财富广场基坑支护分项工程
建设单位:成都凯世捷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西建工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四川鼎和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姚西全
日期:2016年04月08日
1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蒲江县凯世捷·财富广场建设工程分部工程
监理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成都凯世捷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凯世捷·财富广场”项目工程,位于成都市蒲江县桫椤路中段。“凯世捷·财富广场”项目工程由四川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支护工程由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本工程为小型商业综合体,设计定型为一栋综合体,21层。地上部分由两个塔楼及裙房组成,裙房功能为商业,裙房中间设有一个步行街,主要出口分别通向两条主街。另外两个出口通向建筑南侧。位于塔楼部分下部完整结构单元(以变形缝区分)部分的裙楼建筑高度为25m,位5层高层裙房,其他部分裙房为4~5层多层裙房,建筑高度为23.95m,地下室部分为三层地下室,地下室三层局部为升降水平衡移式车库。总面积60812.85m2,其中地上36830.49m2,地下23572.31m2。
二、基坑支护工程设计
1、支护桩设计
(1)A A’ 段、A’B’段、B’B段:该段基坑外侧为市政道路,道路边沿距基坑边约10m,地质情况:选择1-1剖面补1号钻孔地质资料,从上至下分别为1.0m厚杂填土;1.2m厚素填土;0.8m厚粉质粘土;1.6m厚松散卵石;2.9m厚稍密卵石;2.2m厚中密卵石;6.0m厚中砂;3.0m厚粉土;3.0m厚中砂;3.0m厚松散卵石;以下均为中密以上卵石层。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方案,道路车载超载按30kN/m:设计桩径1.2m;桩长25m;桩间距为2.4m,桩上设4道预应力锚索,锚索成孔直径168mm,锚固段
2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需采用旋喷扩孔至450mm。该段共计62根桩。支护结构详见AB段支护结构图。其中A’B’段有15根桩桩顶标高下降6.5m,桩长18.5m,只在-9m及-12m位置设置两排锚索。
(2)BC段:该段基坑外侧为既有建筑,高6层,砖混结构,预计基础埋深3m,距基坑边距离约6m,地质情况:选择4-4剖面补6号钻孔地质资料,从上至下分别为0.5m厚杂填土;1.1m厚素填土;0.9m厚粉质粘土;2.0m厚松散卵石;2.5m厚稍密卵石;2.2m厚中密卵石;1.3m厚密实卵石;3.0m厚粉土;9.0m厚中砂;0.5m厚松散卵石;1.2m厚稍密卵石;以下均为中密以上卵石层。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方案,建筑超载按120kN/m:设计桩径1.2m;桩长25m;桩间距为2.4m,桩上设4道预应力锚索,锚索成孔直径168mm,锚固段需采用旋喷扩孔至450mm。该段共计35根桩。支护结构详见BC段支护结构图。
(3)CD段:该段基坑外侧为既有建筑,高3~7层,砖混结构,预计基础埋深3m,距基坑边距离约5m,地质情况:选择3-3剖面补8号钻孔地质资料,从上至下分别为0.6m厚杂填土;1.0m厚素填土;1.1m厚粉质粘土;1.8m厚松散卵石;1.5m厚稍密卵石;1.2m厚中密卵石;6.4m厚中砂;2.1m厚粉土;6.0m厚中砂;1.1m厚松散卵石;1.4m厚稍密卵石;以下均为中密以上卵石层。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方案,建筑超载按140kN/m:设计桩径1.2m;桩长25m;桩间距为2.0m,桩上设4道预应力锚索,锚索成孔直径168mm,锚固段需采用旋喷扩孔至450mm。该段共计40根桩。支护结构详见CD段支护结构图。
(4)DA段:该段基坑外侧为既有建筑,高4~6层,砖混结构,预计基础埋深3m,距基坑边距离约6m,地质情况:选择2-2剖面补9号钻孔地质资料,从上至下分别为0.5m厚杂填土;1.0m厚素填土;1.2m厚粉质粘土;1.5m厚松散卵石;2.3m厚稍密卵石;3.3m厚中密卵石;6.0m厚中砂;3.2m厚粉土;2.8m厚中砂;0.6m厚松散卵石;1.6m厚稍密卵石;以下均为中密以上卵石层。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方案,建筑超
3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载按120kN/m:设计桩径1.2m;桩长25m;桩间距为2.0m,桩上设4道预应力锚索,锚索成孔直径168mm,锚固段需采用旋喷扩孔至450mm。该段共计27根桩。支护结构详见CD段支护结构图。
(5)支护桩桩顶设置截面为1200mm×800mm的冠梁,桩间采用植筋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
(6)支护桩混凝土、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间护面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0。
2、桩间护面设计
(1)桩间护面采用披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进行护面。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80。
(2)钢筋网的横向加强筋采用植筋方式与支护桩桩体连接,植筋锚固长度不小于200mm。
(3)横向加强筋间距1.0m。
三、质量评估依据
1、《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
3、本工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及招投标;
4、与工程有关的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会议纪要及相应工程联系单;
5、国家、行业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建筑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6、国家颁布的现行强制性标准;
7、《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8、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项施工方案。
四、监理工作情况
1、检查用于本工程的原材料的质保资料,并对规范要求的材料实行见证取
4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样复试制度,经专业检测机构测试合格后并有报告方能使用。
2、检查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深度,钢筋焊接质量,混凝土配合比。
3、对浇筑过程旁站监理,督促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处理异常情况,做好旁站记录。
4、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保体系,要求提供管理人员及特殊作业人员的名单及上岗证。
5、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专项施工方案,并提出审核意见。
6、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施工。
7、及时整理各种资料,每日将工程监理情况记入监理日记,月末编写监理月报详细总结并分析月度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及其他有关情况,上报业主。
8、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醒施工单位处理。
9、每周组织召开监理例会,并根据需要召开专题会议,负责记录及编写会议纪要。
五、工程质量情况
1、施工期间,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保证制度。水泥、钢绞线均有合格证、质保书,并按照规范要求实行见证取样复试,做到了不合格材料、设备、构配件一律不用于实际工程中。
(1)普通硅酸盐水泥检验送 2 组(2)钢绞线检验送检 2 组(3)钢筋材料送检 9 组(4)砼强度试块送检 45组
2、各道工序均经监理有效监督检查,所有隐蔽工程均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对于资料不齐全或质量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等整改完毕复查符合要求后方给予签证。
5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86份。
3、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工作和重点部位,以巡视检查及旁站方式实行监督,并做好相关记录。抗浮锚杆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4、施工过程施工单位能够做到及时报送资料,经核对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
5、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了开工前护壁锚索抗拔基本实验以及施工后的锚索拉拔测试(184根),测试结果全部合格。
六、基坑支护工程质量验收评估意见
本项工程技术资料经查齐全,各隐蔽验收质量合格,观感质量良好。据此,质量评定为合格。
四川鼎和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凯世捷·财富广场监理部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2016年04月08日
6 /
在科研与技术创新的领域中,开题报告实验方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份报告将包含实验的目标、方法、步骤和所需的资源等方面的细节,以帮助科研人员规划有效的实验过程。所以,作为一名专业人士,你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准备你的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在准备开题报告实验方案时,你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实验目标的清晰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在明确目标后,你可以确定实验所需的方法和步骤。要确保方法和步骤充分详细,并且要明确实验中所需的资源和工具。
下一步,你需要确定实验的相关结果和数据。这将帮助你确定实验的结束标准,并评估实验的成功程度。你还可以提前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软件和工具,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和有效性。同时,你还需要描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困难,以便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及时采取对策。
最后,你需要为实验方案预算所需的经费和时间。这将帮助你规划出全面的实验过程,并为实验的顺利执行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时间。
总之,开题报告实验方案是科研及技术创新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专业人士,你需要注意实验目标的清晰度、方法和步骤的详细性、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风险的防范、以及预算的全面性。反复修改和完善这些方面的细节,从而确保实验的成功和有效性。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一、选题背景
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难题,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由于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空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尽管因为不同的因素导致空气质量差异较大,但是颗粒物总是再各种污染物中主要的污染源。
纳米颗粒物由于在气态状态下容易聚集形成粒状物,因此可快速让人吸入,深入肺部,进而造成感染,患上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和气管炎等。对于纳米颗粒物的污染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超声波处理法对于PM2.5等纳米颗粒物的去除效率和机理,以及探讨超声波处理法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首先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调研,系统分析纳米颗粒物的危害、来源、组成以及生物效应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对象为在深圳市一座高度污染区域中收集的PM2.5等纳米颗粒物。然后我们将对其进行超声波处理,探究超声波的频率、强度和处理时间对颗粒物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
四、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
1. 探究超声波处理法在PM2.5等纳米颗粒物去除方面的效率、可行性和优越性,为深入研究超声波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支持。
2. 确定超声波的频率、强度和处理时间等对纳米颗粒物去除的最佳组合方案,逐渐构建超声波处理法的技术体系和模型,为现场应用提供主要依据。
3. 通过对超声波处理的机理分析,提高对纳米颗粒物的去除效率和效果,并为研究超声波在其他领域和行业的应用提供范例和借鉴。
五、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将按照以下计划进行:
1. 2022年1月-2022年2月:搜集和阅读有关PM2.5等纳米颗粒物相关文献和实验技术,确定研究对象和处理方案。
2. 2022年3月-2022年6月:收集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和预处理实验,加强对超声波处理法在颗粒物去除中的应用和机理分析。
3. 2022年7月-2022年10月:进行超声波处理实验,完成主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评估波处理法对PM2.5等纳米颗粒物去除效率的作用和影响。
4. 2022年11月-2023年1月:针对初步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数据再次统计,探讨部分实验细节并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成研究报告。
六、参考文献
1. Chen, Y.; Zhao, M.; Wu, Y.; Xie, X.; Huang, L.; Zhao, C.; … Zhang, R. (2020). Impact of urban expansion and climate change on the air quality in a rapid developing city of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20, 117070.
2. Khatri, M.; Bulińska-Radomska, Z.; Guzek, A.; Eom, J.; Afrooz, A. R. M. N.; … Wang, J. (2019).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modified magnetite ( Fe3O4 ) nanoparticles for air pollution remov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27, 55–66.
3. Zhang, J.-F.; Qin, X.-D.; Zhang, X.-L.; Yang, L.; Zhao, Y.-C.; Liu, X.-H.; … Feng, K. (2020). Cellular internalization and antigen delivery of cationic protein nanoparticles enhanced by an ultrasound-induced transient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8, 2421–2431.
一、课题的提出
关于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开发,在国内外曾有专家学者进行过探索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成效。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教育学界、心理学界的关注乃至名扬全球。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育改革,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开发学生智慧潜能。XX年广西教科所老所长梁全进研究员提出了优势智能概念及理论与应用的构想,并于XX年在《基础教育研究》发表了《试论发展优势智力与创新课堂教学》,该文章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与优势智能理论在学校开展了自治区级立项课题《微笑教学实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关于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理论与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研究成果,至今未见报导。为此,本课题旨在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的开发进行研究,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方法和途径,让特殊家庭学生发挥自己的情感优势智能,获得更加有益的发展。
a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
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它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呢?简而言之,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
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使离婚率、犯罪率、失业率较高,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产生了较多的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分居家庭、残疾人家庭、特困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我国自1995年以来,离婚对数突破100万,离婚率突破10%。据全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特殊家庭子女。有关调查材料还显示,我国有14%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障碍,其中尤以特殊家庭子女为甚。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不能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同时拥有双亲的爱,造成爱的残缺,过早地承受了人间悲欢离合的滋味,其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受到压制或扭曲,影响了孩子正常健康成长。所以,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b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特殊家庭学生是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一般的学生相比有着特殊性,如何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使这些特殊学生获得健康有益的发展,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对每一个人来说不是均衡发展的,而是有强势、中势、弱势不同程度的,如何开发和强化优势智能、改善和转化弱势智能,使特殊家庭学生的多元智能协调发展?本课题负责人提出了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构想,认为:人的优势智能发挥程度与环境有关,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良好的情商,是优势智能形成的关键因素;因为,情感智力决定着智力发挥的程度,情感智力发挥得好的人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优势智能,研究和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使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有效实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因材施教开辟有效途径,使特殊家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开发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做到人人成才。
c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学生群体中,特殊家庭学生往往言寡语少,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不大引人注意。其实这些孩子也跟其他学生一样盼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们的心理常处于压抑之中,他们的性格常处于内向状态,他们惧怕交往,但渴望交往,而实际上得不到正常交往,为此,处于经常的苦恼之中,失落离群感和心理压抑感阻滞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就显得非常重要。
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根据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如果能够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让他认识和找准了自己的优势智力(潜能或倾向)并积极实践和发展,他的个性潜能便会极大地得到释放(开发),并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强化,从而成为优势智力。一个人的事业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优势智力,还要有情感智力和心灵智力,优势智力、情感智力和心灵智力的有机结合或融洽,才能形成优势智能。所以,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这一课题研究坚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为指导,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导思想,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要求出发,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开发他们的情感优势智能开展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我们力求能够通过这项研究,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创设情境,多角度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在发展特殊家庭学生多元智能同时开发情感优势智能,使其优势智能得到强化,弱势智能得到改善和转化,使特殊家庭学生的多元智能能协调和谐发展,为他们将来的事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内容
1、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
2、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类别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特殊家庭学生的优势智能的调查分析。
4、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方法与途径。
5、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教学方式。
四、基本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教育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
五、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策略与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教育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与教学方式的整合模式。
六、预期实验成果
各班级活动计划、经验论文、教育随笔、优秀教育活动案例等有关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等
七、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XX年年6月至10月)开展研究人员培训,制订实施方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XX年年11月至xx年12月)落实措施,开展课题探索研究,初步完成探索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策略与方法。
第三阶段:(xx年1月至xx年7月)研究、完善、总结阶段。进一步完善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与教学方式等研究内容,总结实施效果和实践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出版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开发的研究成果集。
八、保障条件
1、有一支曾经参与研究过微笑教学实验研究并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理论水平的教师队伍,有良好的研究环境。
2、我校正在进行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探索广西省级a类课题的研究,这给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条件。
3、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即从XX年年6月起至xx年7月止。
九、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负责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及设计实验研究方案,撰写阶段性及终期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协助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并承担具体研究工作及实验数据、资料集累,协助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研究并整理试验阶段性成果等。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科学的掌握和运用越来越高。而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一项针对特定问题的探究手段,实验的设计方案严谨性、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因素都需要经过科学的论证。本文将结合实际实验案例,就实验方案编写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进行讨论。
1. 研究背景
在撰写实验方案之前,需要明确实验要研究的领域、具体问题和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理论和技术等方面正在发展或需要研究的内容。需要在文献综述中详细阐述自己的研究问题。
2. 思路明确
在梳理研究背景之后,需要明确实验的整体思路。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部分,每一部分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正确性。要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使人一目了然。
3. 实验设计与方法
实验的设计需根据实验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注意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方案中需要详细的阐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某些关键步骤,分析原理(公式)等内容,实验过程的步骤详细描述可以避免实验中的盲目操作和疏漏问题。实验方法的选择需考虑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准确性等。
4.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是实验的基本保障,需要在实验设备的选取等方面做好规划工作。在设备选取的时候应当考虑设备的功能、使用效率、安全性,等等。如果设备不能调试或购置设备不适合设备的实验任务,则会影响实验方案的进行。
5. 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
实验过程是实验方案的核心,因此要特别关注数据采集和处理环节。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操作稳定性和数据准确性,尽量降低数据(误差)的概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将实验资料转化成可对比的数据,以达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6.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是总结实验结果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实验前置条件、实验环境等因素,全面评价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复杂的实验结果分析中,需要结合研究大厦进行权衡抉择。
7. 结论
在实验方案完成之后,需要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包括关注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应用价值等。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将研究结果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分析,以便更好的推动实践发展。
在总结上述几点要点,实验方案编写需要严谨和科学,做到实验过程比较顺利和数据基本准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保证。因此,在编写实验方案时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关键因素,从而能够使实验方案达到实际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但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期望大家能够沉着勇敢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阅读
每当我们完成任务后,通常会需要写实用性文献——报告。撰写报告是各项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正确地写报告呢?对此,栏目小编向您推荐阅读文章标题为“实验开题报告”的文章,或许它能帮助您完成写报告的任务!
1、课题名称:
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
2、选题理由
制造技术是各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柱之一,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机床是机械制造技术重要的载体,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机床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先行部门,担负这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任务,以1994年为例,全世界基础的消费额达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消费额56亿美元、中国亿美元。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机床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机械制造业中,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专用机床、组合机床、专用自动线等并配以相应的工装,这些设备的初期投资费用大、生产准备时间长,并且不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单件小批生产时,由于产品多变而不宜采用专用机床,特别是在国防、航空、航天和深潜的部门,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几何形状也日趋复杂,且改型频繁,生产周期短,这就要求迅速适应不同零件的加工。书空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它较好的解决了小批量、品种多变化、形状复杂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动化加工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机床数控技术正从普通数控向计算机数控发展。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相对值),标志着这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围广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质量、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后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数控机床出现至今的50年,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
例如:在19世纪初时是1mm级,到20世纪初时提高到了级。而近30年来,普通机械加工的精度已从提高到级,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1um级提高到级,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0~级进入纳米级。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萤光碳素泡沫抛光剂和细微SiO2粉末抛光工作,成功获得了小于的表面粗糙度。过去们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纹理等表面特征,忽视了表面之下范围内的内部效应,即次表面效应对零件可靠性的影响。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中国於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於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内容:
(1)按图纸要求制定真确的'工艺方案
(2)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艺参数
(3)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教材及新闻背景资料,包括机械制造的原理及方法,质量管理应用,数控机床现有技术水准,国际水平探讨方面的书籍,报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概况和数控机床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然后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接下来进行分析与设计。确定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再进行系统设计由于现有设备所采用的是分析设计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对原有设备进行适当的测试与调试,然后使用快速原型方法来提高加工质量,等得到企业有效的反馈信息后再可以考虑用统计分析法和棕合法进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设计
6、进展按排:
(1)准备阶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参考资料
(2)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老师批阅(1月1日~1月15日)
(3)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一稿交老师批阅(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论文二稿交老师批阅(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关论文简介、答辩提纲,准备答辩阶段(5月1日~5月10日)
(7)毕业设计答辩阶段(5月中旬)
7、主要参考资料:
(1)周昌治,杨忠鉴,赵之渊,陈广凌,机械制造工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xx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张丽华,马立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第2版
(3)杨建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第3次印刷
(4)吕天玉,宫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第3次印刷
(5)高波,机械制造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8月第1次印刷
(6)黄鹤汀,王芙蓉,金属切削机床(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第10次印刷
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写字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获得多种心理上的体验,进而提高其写字素质。写字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要找到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运用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以渐变为指导,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急躁不得,虚伪不得。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巨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写字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素质(主要是经过有选择后提取的有关技法论述),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与陶冶。同时,也能够丰富写字教育资源,提高写字教育质量。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植一颗“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中国心吧!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蒲江县凯世捷·财富广场基坑支护分项工程
建设单位:成都凯世捷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西建工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四川鼎和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 姚西全
日期:2016年04月08日
1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蒲江县凯世捷·财富广场建设工程分部工程
监理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成都凯世捷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凯世捷·财富广场”项目工程,位于成都市蒲江县桫椤路中段。“凯世捷·财富广场”项目工程由四川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支护工程由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本工程为小型商业综合体,设计定型为一栋综合体,21层。地上部分由两个塔楼及裙房组成,裙房功能为商业,裙房中间设有一个步行街,主要出口分别通向两条主街。另外两个出口通向建筑南侧。位于塔楼部分下部完整结构单元(以变形缝区分)部分的裙楼建筑高度为25m,位5层高层裙房,其他部分裙房为4~5层多层裙房,建筑高度为23.95m,地下室部分为三层地下室,地下室三层局部为升降水平衡移式车库。总面积60812.85m2,其中地上36830.49m2,地下23572.31m2。
二、基坑支护工程设计
1、支护桩设计
(1)A A’ 段、A’B’段、B’B段:该段基坑外侧为市政道路,道路边沿距基坑边约10m,地质情况:选择1-1剖面补1号钻孔地质资料,从上至下分别为1.0m厚杂填土;1.2m厚素填土;0.8m厚粉质粘土;1.6m厚松散卵石;2.9m厚稍密卵石;2.2m厚中密卵石;6.0m厚中砂;3.0m厚粉土;3.0m厚中砂;3.0m厚松散卵石;以下均为中密以上卵石层。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方案,道路车载超载按30kN/m:设计桩径1.2m;桩长25m;桩间距为2.4m,桩上设4道预应力锚索,锚索成孔直径168mm,锚固段
2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需采用旋喷扩孔至450mm。该段共计62根桩。支护结构详见AB段支护结构图。其中A’B’段有15根桩桩顶标高下降6.5m,桩长18.5m,只在-9m及-12m位置设置两排锚索。
(2)BC段:该段基坑外侧为既有建筑,高6层,砖混结构,预计基础埋深3m,距基坑边距离约6m,地质情况:选择4-4剖面补6号钻孔地质资料,从上至下分别为0.5m厚杂填土;1.1m厚素填土;0.9m厚粉质粘土;2.0m厚松散卵石;2.5m厚稍密卵石;2.2m厚中密卵石;1.3m厚密实卵石;3.0m厚粉土;9.0m厚中砂;0.5m厚松散卵石;1.2m厚稍密卵石;以下均为中密以上卵石层。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方案,建筑超载按120kN/m:设计桩径1.2m;桩长25m;桩间距为2.4m,桩上设4道预应力锚索,锚索成孔直径168mm,锚固段需采用旋喷扩孔至450mm。该段共计35根桩。支护结构详见BC段支护结构图。
(3)CD段:该段基坑外侧为既有建筑,高3~7层,砖混结构,预计基础埋深3m,距基坑边距离约5m,地质情况:选择3-3剖面补8号钻孔地质资料,从上至下分别为0.6m厚杂填土;1.0m厚素填土;1.1m厚粉质粘土;1.8m厚松散卵石;1.5m厚稍密卵石;1.2m厚中密卵石;6.4m厚中砂;2.1m厚粉土;6.0m厚中砂;1.1m厚松散卵石;1.4m厚稍密卵石;以下均为中密以上卵石层。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方案,建筑超载按140kN/m:设计桩径1.2m;桩长25m;桩间距为2.0m,桩上设4道预应力锚索,锚索成孔直径168mm,锚固段需采用旋喷扩孔至450mm。该段共计40根桩。支护结构详见CD段支护结构图。
(4)DA段:该段基坑外侧为既有建筑,高4~6层,砖混结构,预计基础埋深3m,距基坑边距离约6m,地质情况:选择2-2剖面补9号钻孔地质资料,从上至下分别为0.5m厚杂填土;1.0m厚素填土;1.2m厚粉质粘土;1.5m厚松散卵石;2.3m厚稍密卵石;3.3m厚中密卵石;6.0m厚中砂;3.2m厚粉土;2.8m厚中砂;0.6m厚松散卵石;1.6m厚稍密卵石;以下均为中密以上卵石层。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方案,建筑超
3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载按120kN/m:设计桩径1.2m;桩长25m;桩间距为2.0m,桩上设4道预应力锚索,锚索成孔直径168mm,锚固段需采用旋喷扩孔至450mm。该段共计27根桩。支护结构详见CD段支护结构图。
(5)支护桩桩顶设置截面为1200mm×800mm的冠梁,桩间采用植筋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
(6)支护桩混凝土、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间护面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0。
2、桩间护面设计
(1)桩间护面采用披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进行护面。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80。
(2)钢筋网的横向加强筋采用植筋方式与支护桩桩体连接,植筋锚固长度不小于200mm。
(3)横向加强筋间距1.0m。
三、质量评估依据
1、《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
3、本工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及招投标;
4、与工程有关的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会议纪要及相应工程联系单;
5、国家、行业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建筑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6、国家颁布的现行强制性标准;
7、《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8、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项施工方案。
四、监理工作情况
1、检查用于本工程的原材料的质保资料,并对规范要求的材料实行见证取
4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样复试制度,经专业检测机构测试合格后并有报告方能使用。
2、检查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深度,钢筋焊接质量,混凝土配合比。
3、对浇筑过程旁站监理,督促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处理异常情况,做好旁站记录。
4、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保体系,要求提供管理人员及特殊作业人员的名单及上岗证。
5、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专项施工方案,并提出审核意见。
6、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施工。
7、及时整理各种资料,每日将工程监理情况记入监理日记,月末编写监理月报详细总结并分析月度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及其他有关情况,上报业主。
8、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醒施工单位处理。
9、每周组织召开监理例会,并根据需要召开专题会议,负责记录及编写会议纪要。
五、工程质量情况
1、施工期间,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保证制度。水泥、钢绞线均有合格证、质保书,并按照规范要求实行见证取样复试,做到了不合格材料、设备、构配件一律不用于实际工程中。
(1)普通硅酸盐水泥检验送 2 组(2)钢绞线检验送检 2 组(3)钢筋材料送检 9 组(4)砼强度试块送检 45组
2、各道工序均经监理有效监督检查,所有隐蔽工程均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对于资料不齐全或质量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等整改完毕复查符合要求后方给予签证。
5 / 鼎和监理
质量验收评估报告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86份。
3、施工过程中对关键工作和重点部位,以巡视检查及旁站方式实行监督,并做好相关记录。抗浮锚杆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4、施工过程施工单位能够做到及时报送资料,经核对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
5、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了开工前护壁锚索抗拔基本实验以及施工后的锚索拉拔测试(184根),测试结果全部合格。
六、基坑支护工程质量验收评估意见
本项工程技术资料经查齐全,各隐蔽验收质量合格,观感质量良好。据此,质量评定为合格。
四川鼎和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凯世捷·财富广场监理部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2016年04月08日
6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依赖于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如何寻找更加环保、更加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成为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本选题旨在开展针对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研究,以探究一种新型环保食品添加剂的优点和应用。
针对这一研究,本实验的意义在于能够寻找到一种不含有任何化学成分的环保、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既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损害。这既符合现代人健康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对于本实验,将采用对比试验,即将不同种类的环保食品添加剂用于不同食品的制作中,然后对比它们的效果,进而选出最为理想的一种方案。
具体的实验方法如下:
1.选用合适的食品:蛋糕、巧克力、饼干,将每个食品分成两份,每份均重,称量食品原料。
2.准备食品添加剂:选用三种环保食品添加剂,分别为纽可素、果胶和丙酮酸,按照约定的比例,将它们与原材料混合均匀。
3.分别进行对比试验:将含有上述三种食品添加剂的原材料和不含食品添加剂的原材料分别用于制作同一种食品,即蛋糕、巧克力、饼干。制作过程中,注意控制各项工艺参数以确保食品的口感和色泽一致。
4.根据数据分析:对制作出的食品进行质量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口感、色泽和保鲜度等。通过数据统计和图像对比,选出最为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并总结思考。
三、预期结果
本实验所研究的食品添加剂,在保证食品口感、色泽、保鲜度等方面,与传统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相当,但由于其不含任何化学成分,能够提高食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并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比传统人工合成的食品更小。因此,本实验的预期结果是成功研制出一种既健康环保、又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方案。
四、研究的实施计划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 月:完成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制订试验方案。
2020 年 2 月至 4 月:实验室实验阶段。确定试验样品,进行不同种类环保食品添加剂的添加试验,各项参数按照约定的方法和规范进行测量。
2020 年 5 月: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并进行筛选。选出理想的添加剂方案,研究并确定其工艺参数,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试验。
2020 年 6 月至 7 月:生产实验阶段。对所选取的添加剂方案,进行生产实验,对比生产效果。
2020 年 8 月至 10 月: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阶段。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撰写各项实验报告、阶段性总结以及实验结论等。
五、主要技术指标
添加剂方案应具有以下技术指标:
1. 添加之后不影响食品的色泽和口感;
2. 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而不影响其成分;
3. 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排放,即环保性能达标;
4. 改变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固有认知,塑造新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
六、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包括:
1. 研究报告及企业推广方案;
2. 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 生产流程图、质量标准及各项试验数据。
一、课题的选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恐惧、厌倦,由此引发教育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众多名师的课,却是有声有色,学生的积极性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创设,并不断优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上,正是这些情境让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怀,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可见,教师若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努力创设,不断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临城县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导学案被引入课堂,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探究合作,离不开情境教学,而且在初中课堂教学有效创设情境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实施,它必将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创建优秀教师群体。
二、课题界定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有效情境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难以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希望利用各种现实、生动、丰富的情境去激发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和吸收,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但是,由于缺乏对有效情境的把握,有些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控制不当,在一堂课后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情境,而没有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就是无效的情境教学。基于以上认识,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要求。
教师明确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会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会学目标,是灵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爱学目标,是动力,这三维目标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为树立三维目标更能突出学生,淡化老师,为学生的个性张扬。苏霍姻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益。”
巴班斯基指出:“没有教学方法上的丰富多彩,就没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所以我们必须灵活多样的变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时地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进一步开展了有效教学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四、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有以下创新和突破: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施“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中进行创设情境有效性的研究,相辅相成,一举多得,可以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实施。
(2)课题研究和主题教研相结合,以本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和县主题教研相一致,和课题研究相一致,从主题教研中吸取营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保障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本次实验的主题为“研究酵母菌的生长过程及酒精发酵机理”,该实验旨在深入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以及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在实验中采用以下方案:
一、实验材料
1. 酵母菌:选用市售酵母菌,在实验开始前进行细菌培养。
2. 培养基:我们将采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保证酵母菌能够正常生长。
3. 其他材料:实验中还需要用到酒瓶、烧杯、移液器、计时器等实验设备。
二、实验步骤
1. 细菌培养:选取酵母菌进行培养,不宜过多或过少,以保证它们能够在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培养时间应为16~24小时为宜,此时酵母菌数量较多,营养状况也较好。
2. 实验准备:取适量的酵母菌,加入到新鲜的酒糟中,摇匀后注入到烧杯中,将烧杯置于恒温器中,进行预热达到所需的温度。
3. 实验操作:首先,我们需要对酒瓶进行消毒处理。接着,将烧杯中的发酵物分别注入到不同的酒瓶中,这些酒瓶将被安装在恒温箱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取出进行分析。
4. 数据分析:经过一定时间之后,我们将从酒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发酵物进行分析,包括测量酒精浓度、气体产生、pH值等内容。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保持实验的干净和卫生。
2. 保持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稳定。
3. 保持实验过程中的时间统一。
四、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过程和酒精发酵的机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在实验中,我们将会对酵母在不同温度和培养基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不同因素对酒精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结:
本次实验将探究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其机理和应用。本次实验硬件设备简单,但需要在实验操作上保持极高的精度,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需要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上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本次实验不仅适合学生进行课程实验,也可用于科研工作者对酵母菌的生长和酒精发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一、选题背景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细胞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不仅如此,细胞的异常现象已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例如,病毒等细胞不良现象对人类的危害,因此如何观察和分析细胞的现象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实验课题选题设计的意义在于:设计一个方法和技术,通过细胞染色技术对细胞进行加标染色成像,实现单个细胞的解析、识别,进而在此基础上对细胞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的染色技术,了解不同染色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细胞的成像技术,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3.通过细胞染色技术,完成样本的标记和成像;
4.学习和探索细胞的生命周期,探索不同细胞之间的差异。
三、实验设计
1.细胞培养:选择干细胞、乳腺癌细胞进行培养,培养条件约为:37℃、5%的CO2条件下进行有限生长,以便获取一定量的样本;
2.细胞标记:利用细胞染色技术,将细胞染色标记,其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染料或标记物进行标记,例如:Hoechst 33342、Propidium Iodide、Fluorescein等;
3.细胞成像:利用高分辨率成像设备,例如荧光显微镜、超分辨率显微镜等进行成像并记录;
4.数据分析:对成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操作,以获取细胞特征数据;
5.对比分析: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将不同细胞的特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生命周期、分裂情况、大小形态等差异。
四、实验步骤
1.取出培养好的细胞样本,放在Petri盘中,用PBS液体进行清洗;
2.添加不同的细胞染料,对细胞进行标记;
3.使用成像设备进行成像;
4.对成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5.采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数据比较分析。
五、实验预期结果
本实验的目标是采用细胞染色技术对细胞进行标记,在成像设备上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对成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取细胞特征数据,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不同细胞之间的生命周期、分裂情况、大小形态等差异。预期可以获取细胞有关的生命现象和生理现象,为细胞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六、实验安全性
本实验需要消毒处理、使用生物安全柜等安全设备,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器材及样本进行严格处理,避免有害细菌的扩散和污染。
七、结论
本实验设计一个利用细胞染色技术,对细胞进行标记,然后利用高分辨率成像设备进行成像,最后对成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取细胞特征数据,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不同细胞之间的生命周期、分裂情况、大小形态等差异的方法。本实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对细胞学的研究和细胞治疗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坑支护的要求
基坑支护的设计要求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大范围的失稳。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支护结构出现这种极限状态的。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是指支护结构的变形或是由于开挖引起周边土体产生的变形过大,影响正常使用,但未造成结构的失稳。
因此,基坑支护设计相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不致使支护产生失稳,而在保证不出现失稳的条件下,还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而,作为设计的计算理论,不但要能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问题,还应计算其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般的支护结构位移控制以水平位移为主,主要是水平位移较直观,易于监测。水平位移控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有关,这就是通常规范中所谓的基坑安全等级的划分,对于基坑周边有较重要的构筑物需要保护的,则应控制小变形,此即为通常的一级基坑的位移要求;对于周边空旷,无构筑物需保护的,则位移量可大一些,理论上只要保证稳定即可,此即为通常所说的三级基坑的位移要求;介于一级和三级之间的,则为二级基坑的位移要求。
对于一级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一般宜不大于30mm,对于较深的基坑,应小于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对于一般的基坑,其最大水平位移也宜不大于50mm。一般最大水平位移在30mm内地面不致有明显的裂缝,当最大水平位移在40-50mm内会有可见的地面裂缝,因此,一般的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应控制不大于50mm为宜,否则会产生较明显的地面裂缝和沉降,感观上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一般较刚性的支护结构,如挡土桩、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其位移较小,可控制在30mm之内,对于土钉支护,地质条件较好,且采用超前支护、预应力锚杆等加强措施后可控制较小位移外,一般会大于30mm。
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同的支护结构适应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经济适用的支护结构
研究意义: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由于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必须与歌唱者一同研究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时,行腔、换气,伴奏者不仅要能“跟”好、“托”好、“带”好,还能做到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与演唱者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的技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它除要求具有钢琴技巧、和声基础外,还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旋律分析、判断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能较有创造性地选择好、设计好织体,并应用到伴奏中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文献综述:
①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1999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凯斯特莱尔·略林茨著张瑞、邹国昌、徐振华译《键盘和声学教程》20xx年8月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立斐岚著《钢琴伴奏艺术纵横》1996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④谢耿、陈雪慧著《钢琴即兴配弹教程》20xx年1月第一版花城出版社
主要内容: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与歌唱两者就象是鲜花与绿叶,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必须有统一的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平衡关系,才会使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水平得以提高,才会推动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更好地发展。
现在我们以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为例,具体详细的展开讨论,看看钢琴的即兴伴奏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熟悉、分析歌词、旋律:
具体分析时要注意旋律的风格、情绪、调式、高潮等方面内容,把握住旋律的内涵,对旋律有总体的了解。
二、和声布局:
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旋律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我们要根据对旋律的理解及和声进行原则开始总体布局。
首先进行开始部分、高潮部分、结束部分的和声安排,注重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终止及终止式。然后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则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以正三、三度叠置、原位和弦为主、副三、转位、变音和弦为辅,多用第一、四、五级的连接。
2、旋律开始部分以主和弦为主,以强调调式,高潮部分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强的和弦、变音和弦,以增加动感。
三、选用适合的和声伴奏织体:
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求伴奏者应掌握各种风格、各种情绪、较多类型的伴奏织体:。
1、抒情优美类乐曲,多让人感到精神放松,顾而常用分解和弦
2、坚定有力、庄严宏伟类乐曲,常用柱式和弦
3、欢快跳跃、节奏感强的乐曲,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
以上三种形式是伴奏织体的基本形式,常常在伴奏中使用。当然,它还可根据旋律表现之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音型织体。伴奏音型的使用应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伴奏音型之间有个对比,会在听觉上更舒服好听。
四、旋律中重点部分的处理:
1、长音地方应进地填空:
(a)、把旋律进行加花。
(b)、把伴奏音型及和弦进行理复。
2、高潮部分应加强处理:
(a)、反向的八度、音阶、半音阶进行。
(b)、根据风格使用震音、琶音等。
(c)、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化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
3、对前奏、间奏、尾声进行较细致的处理。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在于“即兴”,它是在没有正谱伴奏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旋律即兴编配伴奏织体,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有时,灵感横溢时的钢琴即兴伴奏还能弹奏出比正谱伴奏更有光彩的效果。因此,即兴伴奏者对钢琴演奏技能、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厚实的键盘和声基础和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
进度计划:
06、7、8——06、7、15完成论文选题
06、7、16——06、8、31进行资料的收集、阅读和前期调研
06、9、1——06、910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06、9、11——06、10、20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06、10、21——06、11、19进行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审查及开题答辩
06、11、20——07、1、20进行课题调研及论文撰写
07、121——07、5、10进行论文评审和修改
07、5、11——07、5、31准备并进行论文答辩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一、论文题目
探究职场女性领导力提升的途径及影响因素——以电子信息行业为例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女性天职”和“女性领袖能力”等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踏入职场,他们在实现个人成功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此同时,领导力作为职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其对于职业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女性在职场中极易受到各种不公正待遇,其领导力提升的道路也充满了诸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探究职场女性领导力提升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对于实现性别平等,改善女性员工职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 当前女性领导力状况及挑战
女性的职业发展建立在组织对她们公平机会的提供上,同时也与其自身的领导力素质、目标确定、职业规划等因素有关。然而,研究表明,在职场中,女性在领导力素质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劣势, 无论是在个人能力、管理技能、社交关系等方面,与男性领导者均存在较大差距。女性领导者的职业晋升面临的障碍也比男性更为复杂多元。文献综述发现,女性领导者面临的职业发展障碍主要包括性别歧视问题、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问题、以及缺乏有效的导师资源等。
2. 女性领导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分析现有女性领导力提升研究,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途径:
(1)强化个人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包括知识储备、经验、技能等诸多方面。
(2)寻求职业发展机会和多元化经验:涵盖增加职位经验、拓展项目经验、参加行业大会等诸多方面。
(3)培养自信和积极行动:涵盖自我认知、积累信心、提升沟通技能等诸多方面。
(4)建立良好人脉和支持网络:包括加入行业团体、拓展专业关系、建立导师关系等。
3. 女性领导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女性领导力提升的影响因素也涉及多个维度,包括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如自身性别认同、性别角色认知、工作掌控感、职业吸引力、人际支持网络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职场女性更多地维护自身利益,外部环境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少,而个人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占比逐渐增加。
四、研究问题与目标
论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及目标:
1. 研究问题:
(1)女性领导力提升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女性领导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方法和策略。
(3)女性领导力提升的内外部因素及对其影响。
2. 研究目标:
(1)明确女性领导力提升的现状,尤其是在电子信息行业的表现。
(2)探究不同途径对女性领导力提升的影响。
(3)分析不同内外部因素对女性领导力的影响差异。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女性职场人士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针对不同领导力提升途径、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情况、职业规划情况以及潜在的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深度访谈环节主要是通过与女性职业成功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从业经验、职业规划等信息。文献分析主要在研究框架、研究设计等方面进行支持。
六、预期研究结果
本研究预计将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结论:
1. 了解女性领导力提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 确定女性领导力提升的关键途径、方法和策略。
3. 分析不同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女性领导力提升的影响。
4. 提出一系列针对女性领导力提升的策略,以及提高女性职场发展和推动职场性别平等的建议。
七、研究进度计划
本研究分4个阶段,约需10个月完成。
第一阶段(1个月):做出研究题目和目标,制定研究设计方案,开展文献综述。
第二阶段(3个月):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必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第三阶段(3个月):开展深度访谈,获取更多实地经验和见解。
第四阶段(3个月):整合所有研究数据和信息,撰写论文,并进行完善和优化。
八、参考文献
辅导书目《发表博士论文并顺带撰写硕士毕业论文 》
何华清,李雨晴.女性领导力提升之途径[J].百货商贸,2019(26):225-226+230.
段婷婷.从女性领导力发展谈生产性服务企业人才培养[J].现代物流,2020(08):207.
林静.职业认同感对女性领导力发展的影响[J].工业经济与管理,2020(06):83.
张鹏飞,李文,周思琦等. 组织情境和被试性别对女性领导力的影响[J]. 新技术新产品,2020(24):12-13.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关于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开发,在国内外曾有专家学者进行过探索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成效。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教育学界、心理学界的关注乃至名扬全球。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育改革,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开发学生智慧潜能。XX年广西教科所老所长梁全进研究员提出了优势智能概念及理论与应用的构想,并于XX年在《基础教育研究》发表了《试论发展优势智力与创新课堂教学》,该文章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与优势智能理论在学校开展了自治区级立项课题《微笑教学实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关于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理论与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研究成果,至今未见报导。为此,本课题旨在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的开发进行研究,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方法和途径,让特殊家庭学生发挥自己的情感优势智能,获得更加有益的发展。
a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
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它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呢?简而言之,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
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使离婚率、犯罪率、失业率较高,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产生了较多的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分居家庭、残疾人家庭、特困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我国自1995年以来,离婚对数突破100万,离婚率突破10%。据全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特殊家庭子女。有关调查材料还显示,我国有14%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障碍,其中尤以特殊家庭子女为甚。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不能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同时拥有双亲的爱,造成爱的残缺,过早地承受了人间悲欢离合的滋味,其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受到压制或扭曲,影响了孩子正常健康成长。所以,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b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特殊家庭学生是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一般的学生相比有着特殊性,如何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使这些特殊学生获得健康有益的发展,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对每一个人来说不是均衡发展的,而是有强势、中势、弱势不同程度的,如何开发和强化优势智能、改善和转化弱势智能,使特殊家庭学生的多元智能协调发展?本课题负责人提出了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构想,认为:人的优势智能发挥程度与环境有关,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良好的情商,是优势智能形成的关键因素;因为,情感智力决定着智力发挥的程度,情感智力发挥得好的人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优势智能,研究和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使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有效实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因材施教开辟有效途径,使特殊家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开发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做到人人成才。
c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学生群体中,特殊家庭学生往往言寡语少,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不大引人注意。其实这些孩子也跟其他学生一样盼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们的心理常处于压抑之中,他们的性格常处于内向状态,他们惧怕交往,但渴望交往,而实际上得不到正常交往,为此,处于经常的苦恼之中,失落离群感和心理压抑感阻滞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就显得非常重要。
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根据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如果能够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优势智能,让他认识和找准了自己的优势智力(潜能或倾向)并积极实践和发展,他的个性潜能便会极大地得到释放(开发),并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强化,从而成为优势智力。一个人的事业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优势智力,还要有情感智力和心灵智力,优势智力、情感智力和心灵智力的有机结合或融洽,才能形成优势智能。所以,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这一课题研究坚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为指导,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导思想,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要求出发,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开发他们的情感优势智能开展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我们力求能够通过这项研究,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创设情境,多角度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在发展特殊家庭学生多元智能同时开发情感优势智能,使其优势智能得到强化,弱势智能得到改善和转化,使特殊家庭学生的多元智能能协调和谐发展,为他们将来的事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内容
1、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
2、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类别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特殊家庭学生的优势智能的调查分析。
4、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方法与途径。
5、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教学方式。
四、基本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教育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
五、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策略与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教育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与教学方式的整合模式。
六、预期实验成果
各班级活动计划、经验论文、教育随笔、优秀教育活动案例等有关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等
七、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XX年年6月至10月)开展研究人员培训,制订实施方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XX年年11月至xx年12月)落实措施,开展课题探索研究,初步完成探索开发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策略与方法。
第三阶段:(xx年1月至xx年7月)研究、完善、总结阶段。进一步完善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与教学方式等研究内容,总结实施效果和实践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出版特殊家庭学生情感优势智能开发的研究成果集。
八、保障条件
1、有一支曾经参与研究过微笑教学实验研究并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理论水平的教师队伍,有良好的研究环境。
2、我校正在进行开发学生情感优势智能的探索广西省级a类课题的研究,这给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条件。
3、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即从XX年年6月起至xx年7月止。
九、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负责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及设计实验研究方案,撰写阶段性及终期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协助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并承担具体研究工作及实验数据、资料集累,协助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研究并整理试验阶段性成果等。
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气动技术自身的一些优点,气动机械手已经广泛应用在生产自动化的各个行业。本文就气动机械手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了简单概述。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和专业面,可以加强对自己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还可以填补空白,提高生产效率,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气动机械手;研究方向;发展趋势
1.机械手国内外发展现状
工业机械手最早应用在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工业机械手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替代人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温和高温等恶劣环境中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目前主要应用与制造业中,特别是电器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通用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等工业。工业机械手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搬运小车与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随着生产的发展,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机械手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工业机械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始于40年代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机械操作手研究,它是一种主从型的控制系统.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它的结构是:机体上安装一回转长臂,端部装有电磁铁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型的;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运动系统仿造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用磁鼓做储存装置。不少球面坐标式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年该公司和普曼公司合并成为万能制动公司,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1962年美国机械铸造公司也实验成功一种叫Versatran机械手,原意是灵活搬运,可做点位和轨迹控制: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伸缩,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虽然这2种机械手出现在六十年代初,但都是国外机械手发展的基础。从60年代后期起,喷漆、弧焊工业机器人相继在生产中开始应用.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出一种Unimation—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联邦德国机器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联邦德国Kuka公司还生产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日本是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快,应用国家最多的国家,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两种典型机械手后,开始大力从事机械手的研究,目前以成为世界上工业机械手应用最多的国家之一。前苏联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序较低、繁重单调、有害于健康的辅助性工作。
我国工业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我国第一台机械手开发于上海,随之全国各省都开始研制和应用机械手。从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开始,我国政府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列入其中,并且为此项目投入大量的资金,研究开发并且制造了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有由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设计制造的喷涂机器人,广州机床研究所和北京机床研究所合作设计制造的点焊机器人,大连机床研究所设计制造的氩弧焊机器人,沈阳工业大学设计制造的装卸载机器人等等。这些机器人的控制器,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开发的,同时一系列的机器人关键部件也被开发出来,如机器人专用轴承,减震齿轮,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DC——PWM等等。
我国的工业机械手发展主要是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在应用专业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研制出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式机械手等。可以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用不用的典型机构,组装成各种用途的机械手,即便于设计制造,又便于跟换工件,扩大了应用范围。
2.机械手构成与分类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自由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结构也越复杂。一般专用机械手有2~3个自由度。机械手的种类,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机械式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机械手等。
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一般没有独立的控制装置。有些操作装置需要由人直接操纵,如用于原子能部门操持危险物品的主从式操作手也常称为机械手。机械手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发展锻造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热、累等劳动条件。
3.气动机械手的应用现状
由于气压传动系统使用安全、可靠,可以在高温、震动、易燃、易爆、多尘埃、强磁、辐射等恶劣环境下工作”’。而气动机械手作为机械手的一种,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动作迅速、平稳、可靠、节能和不污染环境、容易实现无级调速、易实现过载保护、易实现复杂的动作等优点。所以,气动机械手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半导体及家电行业、化肥和化工,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精密仪器和军事工业等。
现代汽车制造工厂的生产线,尤其是主要工艺的焊接生产线,大多采用了气动机械手。车身在每个工序的移动;车身外壳被真空吸盘吸起和放下,在指定工位的夹紧和定位;点焊机焊头的快速接近、减速软着陆后的变压控制点焊,都采用了各种特殊功能的气动机械手。高频率的点焊、力控的准确性及完成整个工序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堪称是最有代表性的气动机械手应用之一。
在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的装配生产线上,在半导体芯片、印刷电路等各种电子产品的装配流水线上,不仅可以看到各种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气缸、气爪,还可以看到许多灵巧的真空吸盘将一般气爪很难抓起的显像管、纸箱等物品轻轻地吸住,运送到指定目标位置。对加速度限制十分严格的芯片搬运系统,采用了平稳加速的SIN气缸。
气动机械手用于对食品行业的粉状、粒状、块状物料的自动计量包装;用于烟草工业的自动卷烟和自动包装等许多工序。如酒、油漆灌装气动机械手;自动加盖、安装和拧紧气动机械手,牛奶盒装箱气动机械手等。
4.发展前景及方向
重复高精度
精度是指机器人、机械手到达指定点的精确程度,它与驱动器的分辨率以及反馈装置有关。重复精度是指如果动作重复多次,机械手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重复精度比精度更重要,如果一个机器人定位不够精确,通常会显示一个固定的误差,这个误差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可以通过编程予以校正。重复精度限定的是一个随机误差的范围,它通过一定次数地重复运行机器人来测定。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气动伺服技术走出实验室和气动伺服定位系统的成套化。气动机械手的重复精度将越来越高,它的应用领域也将更广阔,如核工业和军事工业等。
模块化
有的公司把带有系列导向驱动装置的气动机械手称为简单的传输技术,而把模块化拼装的气动机械手称为现代传输技术。模块化拼装的气动机械手比组合导向驱动装置更具灵活的安装体系。它集成电接口和带电缆及气管的导向系统装置,使机械手运动自如。由于模块化气动机械手的驱动部件采用了特殊设计的滚珠轴承,使它具有高刚性、高强度及精确的导向精度。优良的定位精度也是新一代气动机械手的一个重要特点。模块化气动机械手使同一机械手可能由于应用不同的模块而具有不同的功能,扩大了机械手的应用范围,是气动机械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智能阀岛的出现对提高模块化气动机械手和气动机器人的性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智能阀岛本来就是模块化的设备,特别是紧凑型CP阀岛,它对分散上的集中控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机械手中的移动模块。
无给油化
为了适应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电子、纺织、精密仪器等行业的无污染要求,不加润滑脂的不供油润滑元件已经问世。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新型材料(如烧结金属石墨材料)的出现,构造特殊、用自润滑材料制造的无润滑元件,不仅节省润滑油、不污染环境,而且系统简单、摩擦性能稳定、成本低、寿命长。
机电气一体化
由“可编程序控制器-传感器-气动元件”组成的典型的控制系统仍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方面;发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气动元件,使气动技术从“开关控制”进入到高精度的“反馈控制”;省配线的复合集成系统,不仅减少配线、配管和元件,而且拆装简单,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而今,电磁阀的线圈功率越来越小,而PLC的输出功率在增大,由PLC直接控制线圈变得越来越可能。气动机械手、气动控制越来越离不开PLC,而阀岛技术的发展,又使PLC在气动机械手、气动控制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5.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机械工业中,应用机械手的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一、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
应用机械手有利于实现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二、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
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他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的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的完成作业,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
在一些简单、重复,特别是较笨重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三、可以减轻人力,并便于有节奏的生产
应用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连续的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在自动化机床的综合加工自动线上,目前几乎都没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的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的进行工作生产。
综上所述,有效的应用机械手,是发展机械工业的必然趋势。
你收集和整理了多少报告呢?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的落款应签署发文机关名称,并于其下注明发文日期,然后加盖公章,欢迎来到本篇文章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当弦上某一小段受到外力拨动时便向横向移动,这时弦上的张力将使这小段恢复到平衡位置,但是弦上每一小段由于都具有惯性,所以到达平衡位置时并不立即停止运动,而是继续向相反方向运动,然后由于弦的张力和惯性使这一小段又向原来的方向移动,这样循环下去,此小段便作横向振动,这振动又以一定的速度沿整条弦传播而形成横波。 理论和实验证明,波在弦上传播的速度可由下式表示:
------------------------------------------------------- ①
另外一方面,波的.传播速度v和波长λ及频率γ之间的关系是:
v=λγ-------------------------------------------------------- ②
-------------------------------------------------------③ ρ1
------------------------------------------------------ ④ ρ1
①选择5根弦中的一根并将其有黄铜定位柱的一端置于张力杠杆的槽内,另一端固定在张力杠杆水平调节旋钮的螺钉上。
②设置两个弦码间的距离为60.00cm,置驱动线圈距离一个弦码大约5.00cm的位置上,将接受线圈放在两弦码中间。将弦音计信号发生器和驱动线圈及示波器相连接,将接受线圈和示波器相连接。
③将1kg砝码悬挂于张力杠杆第一个槽内,调节张力杠杆水平调节旋钮是张力杠杆水平(张力杠杆水平是根据悬挂物的质量精确确定,弦的张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在张力杠杆的第一个槽内挂质量为m的砝码,则弦的张力T=mg,这里g是重力加速度;若砝码挂在第二个槽,则T=2mg;若砝码挂在第三个槽,则T=3mg…….) ④置示波器各个开关及旋钮于适当位置,由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出发示波器,在示波器上同时显示接收器接受的信号及驱动信号两个波形,缓慢的增加驱动频率,边听弦音计的声音边观察示波器上探测信号幅度的增大,当接近共振时信号波形振幅突然增大,达到共振时示波器现实的波形是清晰稳定的振幅最大的正弦波,这时应看到弦的震动并听到弦振动引发的声音最大,若看不到弦的振动或者听不到声音,可以稍增大驱动的振幅(调节“输出调节”按钮)或改变接受线圈的位置再试,若波形失真,可稍减少驱动信号的振幅,测定记录n=1时的共振频率,继续增大驱动信号频率,测定并记录n=2,3,4,5时的共振频率,做γn图线,导出γ和n的关系。
1保持不变,将1kg的砝码依次挂在第1、2、3、4、5槽内,测出n=1
时的各共振频率。计算lg r 和lgT,以lg2为纵轴,lgT为横轴作图,由此导出r和T的关系。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写出弦振动的共振频率γ与张力T、线密度ρ关系,验证驻波公式。
1.实验内容1-2 数据 T=1mg ρ1=5.972 kg/m
数据处理:
由matlab求得平均数以及标准差 1.平均数 x1=117.5600 2.标准差 σx=63.8474
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 Linear model Poly1:f(x) = p1*x + p2
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 p1 = 40.38 (39.97, 40.79) p2 = -3.58 (-4.953, -2.207)
此结果中R-square: 1 Adjusted R-square: 1说明,此次数据没有异常点,并且这次实验数据n与γ关系非常接近线性关系,并可以得出结论:n与γ呈正比。
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 Linear model Poly1:f(x) = p1*x + p2
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 p1 =0.4902 (0.4467, 0.5336) p2 = 1.574 (1.553, 1.595) Goodness of fit:SSE: 0.0001705R-square: 0.9977
Adjusted R-square: 0.9969RMSE: 0.007539
由分析可知,此次数据中并没有异常点,并且进行线性拟合后R-square: 0.9977 Adjusted R-square: 0.9969,因为都极其接近1,所以说此次拟合进行的非常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lgT与lgγ是线性关系。
也验证了弦振动的共振频率与波腹数是线性关系。
在γ和n关系的实验中,判断是否接近共振时,会有一些误差,而且因为有外界风力等不可避免因素,所以可能会有较小误差。
在γ与T实验中,由于摩擦力,弦不是处于完全水平等可能产生较小的误差。
A=;
p1=mean(A(:,2)); %平均数 q1=sqrt(var(A(:,2))); %标准差
plot(A(:,1),A(:,2),'o') hold on lsline
xlabel('n 波腹数');
ylabel('γ(Hz) 频率');title('γ和n的关系');
% T(kg) LgT(kg) γ(Hz) Lgγ(Hz) B=;
loglog(x,y) %x,y 都为对数坐标 plot(B(:,2),B(:,4),'o') hold on lsline
xlabel('T 拉力');
ylabel('γ(Hz) 频率'); title('γ和T的关系')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辉光盘
【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
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
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
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时,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相关介绍】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放电现象,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在两极间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或在其周围加上高频电场,就使管内的稀薄气体呈现出辉光放电现象,其特征是需要高电压而电流密度较小。辉光的部位和管内所充气体的压强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异。荧光灯、霓虹灯的发光都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在各种各样的辉光中,最神奇的还要算人体辉光了。1911年伦敦有一位叫华尔德?基尔纳的医生运用双花青染料刷过的玻璃屏透视人体,发现在人体表面有一个厚达15毫米的彩色光层。医学家们对此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变化,出现一种干扰的“日冕”现象;癌症患者体内会产生一种云状辉光;当人喝酒时辉光开始有清晰、发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转为苍白色,最后光圈内收。吸烟的人其辉光则有不谐和的现象。
实验心得
12月的一次周末,我们利用这短短的2个小时去西区参观的物理实验室,并观看了物理演示实验。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自己动手学习操作,然后给同学们演示并讲解。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通
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我们怀着好奇心仔细的观看了每个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认真讲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
特别是辉光球和辉光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这是我第一次看。一丝一丝的五光十色的光线通过辉光球迸射出来如同礼花绽放般浪漫,让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绝伦的烟火。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
实验名称:二组分金属相图(注意::兰字部分即为预习报告,不用另外抄写一份!)
班级:102班 姓名:王亮 学号:××××× 实验组号:3月14日 指导教师:
一、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四、 实验关键步骤:
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 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学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理论占有同等重要地位,它们既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有着各自的任务和作用。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激发学生科学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不但把物理理论知识用到实验上,而且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加以科学验证。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达到以下几点科学实验能力及实验目的: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物理量的测量,能够更好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定义、定律更深刻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调试和使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及临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图像的绘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据的保留与取舍及结果的正确判断与分析;
4、通过实验能使学生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些基础性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合作完成工作的意识。
实验课又不同于理论课程,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在实验前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前对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条件。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指在实验前要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熟练掌握,清楚地知道实验的要达到的任务及其所采用的方法,在实验时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保障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实验设备的准备及调试。在懂得了实验目的及原理的基础上,才知道实验所需要哪些实验设备,及其仪器参数的要求。不但要对所做实验设备准备齐全,而且仪器的摆放也要符合实验要求,并且要对实验仪器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调试。若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实验前设备的准备及仪器的调试是做好实验的基本条件。
(一)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及其操作步骤,一定要按照仪器说明书来正确操作使用。要轻拿轻放,要确保仪器设备在安全有效的参数范围内使用。不然,给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误差,甚至导致实验的失败。
(二)实验步骤的合理安排。根据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来合理安排实验步骤是高效完成实验的关键。对于实验步骤要熟悉掌握,给够给出一个合理的分工安排体系。大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小组实验,先测哪些量,测几组数据,谁来测等的分工安排一定要合理明确,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很多力学、电磁学、近代物理等实验都会用到高压电,电压可达到380伏甚至会更高,一定要保证学生和实验师的人身安全;也要保障实验室的财产安全。实验中要做好一切安全应急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是做好实验的基本保障。
当试验完成后并非一切都结束了,实验后的收尾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更有利于下次实验及仪器设备寿命的延长使用。
(一)试验后的检查。试验后的检查主要是指数据是否记漏、设备是否完好、配件是否丢失、开关是否关闭、电源是否切断等事项的检查,以确保下组人员能够继续做实验。
(二)试验后的仪器保养及卫生。由于实验室所使用的是精度较高的仪器设备,不同于其它上教室课时使用的桌椅,对实验室仪器的保养及实验室内的卫生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实验完毕后注意仪器的保养:该擦洗的要擦洗,该涂润滑油的涂;地面该扫的扫,该拖的拖。有些仪器怕强光照射,窗帘该拉的要拉上,好的保养及卫生更有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三)总结及反思。试验完成后除了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外,还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总结在此次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采用什么办法又是怎样处理的;与其它实验有何异同;有何收获,有何启发;实验过程中的步骤、选用法方、仪器调整等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总结和反思是为了能够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做好下次实验。总之,物理上的任何一个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做好大学物理实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做好实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又要做好实验中的具体事项,还要注意试验后的卫生等工作,才有可能更好地做好大学物理实验。
1. 力学部分:该部分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主线,各部分之间联系密切,强调矢量的概念、微积分方法在力学中的运用。如由牛顿运动定律可推出动量定理、功能原理、角动量定理等,借助于对质点的研究方法可对刚体进行研究,质点、刚体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这部分的难点主要有(1)变力作用下牛顿定律的积分问题,在求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正确分离变量、作合适的变量替换等。(2)质点、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在求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角动量的矢量性,注意角动量与动量、角动量守恒与动量守恒的区别。
2. 热学部分:该部分主要是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阐述热力学系统的热运动规律,微观理论解释热运动的本质,宏观理论描述系统状态变化的规律,两部分彼此联系、互相补充。这部分的难点主要有(1)速率分布函数的理解,应注意从分子运动的特点和速率分布函数的定义来分析理解。(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及熵的概念的理解,应从系统的宏观状态与微观状态数之间的关系出发,结合热力学过程自动进行的方向性来理解。
3. 电磁学部分:该部分主要是从场的观点阐述静电场、稳恒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电磁现象的内在联系、物理本质。这部分的主要难点有(1)任意带电体场强的求解,在求解这类问题时应注意带电体电荷元的划分、场强的矢量性、坐标系的合理选取等问题。(2)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布及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在求解这类问题时应注意合理应用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场强、电势分布的特点及场强、电势的叠加原理。(3)由毕奥-萨伐尔定律求某种载流体产生的磁场,求解这类问题时应注意定律的矢量性,与静电场强计算的相同点、不同点。(4)感生电场、位移电流的理解,要注意他们的产生条件、相互关系、存在空间等问题。
4. 波动光学部分:该部分主要是从光的波动性出发阐述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基本规律。这部分的主要难点是光栅的衍射规律,应从分析光的多缝干涉和单缝衍射规律入手理解光栅的衍射、缺级、分辨本领等。
5.近代物理学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描述物体高速运动规律的狭义相对论和描述微观物体运动规律的量子物理基础。相对论部分的难点是相对论运动学,对这部分的理解应从相对论的时空观出发,正确理解惯性系的等价性,时间、空间的测量以及运动的相对性。量子物理部分的难点是(1)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德布罗意物质波的统计解释,可结合光的波粒二象性、光与实物粒子的区别、统计概率的概念以及当今量子力学界对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的争论来理解这部分内容。(2)对薛定谔方程的理解, 可将量子力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经典力学进行比较,结合方程的具体简单应用理解方程的地位、应用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具体实践:
首先,“课堂”和“课后”是学习任何一门基础课的两个重要环节,对大学物理来说也不例外。课堂上,我认为高效听讲十分必要,如何达到高效呢?我们听讲要围绕着老师的思路转,跟着老师的问题提示思考,同时又能提出一些自己不太明白的问题。对于老师的一些分析,课本上没有的,及时提笔标注在书上相应空白的地方,便于自己看书时理解。课后,我们在完成作业之前应该先仔细看书回顾一下课堂内容,再结合例题加深理解,然后动笔做作业。除此之外,我认为可以借助一些其他教材或辅导资料来扩展我们的视野,不同教材分析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同,而且有些教材可能更符合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便于我们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总之,课堂把握住重点与细节,课后下功夫通过各种途径来巩固加深理解。
第二,对大学物理的学习,我认为自己的脑海中一定要有几种重要思想:一是微积分的思想。大学物理不同与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公式推导定量表示时广泛运用微分、积分的知识,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学会用微积分的思想去思考问题。二是矢量的思想。大学物理中大量的物理量的表示都采用矢量,因此,我们要学会把物理量的矢量放到适当的坐标系中分析,如直角坐标系,平面极坐标系,切法向坐标系,球坐标系,柱坐标系等。三是基本模型的思想。物理中分析问题为了简化,常采用一些理想的模型,善于把握这些模型,有利于加深理解。如力学中刚体模型,热学中系统模型,电磁学中点电荷、电流元、电偶极子、磁偶极子模型等等。当然,我们还可总结出一些其他重要思想。
最后,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对于有些模型,我们可以制出实物来反映,通过视觉直观感受,而大学物理中还存在大量我们无法直观反映的模型,因此就必须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构造出来。
老师指导:
大学物理是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学位课程。它对培养人才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注重新概念、新内容的学习。从教学内容和要求看,物理学习到了大学阶段确实出现了
一次飞跃,或者说上了一个台阶。客观地讲,这个台阶的梯度不能算小。这就形成了物理难懂难学的现实。
大学物理的内容不是中学内容的重复或简单的扩展,而是在概念上深化、理论上提高,螺旋式上升。有许多新概念出现,如角动量、热学中的“熵”、量子化、能带等。既学习质点的运动,又研究多粒子体系。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观代替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量子理论取代了能量连续的看法。从宏观到微观,从低速到高速,从经典到近代,大学物理的内容把同学们带向一个又一个美妙而又神奇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新概念、新内容,从一开始就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智慧能力的发展过程。问题要一个一个的解决,知识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不要等问题成了堆,然后坐山兴叹:物理难懂难学也!
2.培养高等数学来思考、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如果硬要把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做个比较的话,我要说,中学主要解决“恒”的问题,如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恒力的功等等;大学主要处理“变”的问题,如变力的冲量,变力的功等等。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中学物理是用初等数学解题,而大学物理趋向于用高等数学解题。不少学生不适应这种变化,还停留时间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他们只习惯于把中学的思维、中学的方法生搬硬套到新的物理情境中来,不善于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善于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少同学只会用初等数学来处理问题,往往不能正确地用高等数学特别是微积分来表达和分析物理问题。同学们经常把矢量当标量、把变量当常量、把积分运算用代数运算来代替等等。
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但仍有不少学生仍按原来的思路去分析、处理问题,这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给物理学习带来了障碍。
数学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更是对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概括的表现手段。在大学物理中,许多概念和规律都是用高等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用高等数学来理解和处理问题是大学物理给同学们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和基本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多加练习、用心揣摩,尽快进入角色中来。
如果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尽快予以突破并获得一定自由度的话,高等数学的应用将成为大学物理学习道路上的一个最大的障碍。
从学习方法的特点看,中学生天天与老师在一起,老师抱着学生走,学生们也习惯了在别人的监督下学习,在老师划定的轨道上运行。而到了大学,老师只讲那些最重要的问题,许多内容是要求大家自学的。教师除了上课答疑与学生见面外,剩余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支配。同学们若不会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认真自学,多少时间就会白白浪费掉。
人总会一天天长大,一辈子要人抱着走的人是没有出息的。大学要培养的是能够自觉的、自主的从书本和实践获取知识并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你看,藏书万卷的图书馆,又有那么多良师益友,不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吗!不要让宝贵的时光在无为中度过,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4.积极进取,不要松懈。
同学们的学习状态等非智力因素看,许多同学进入大学以后往往有松一口气的想法,甚至高呼60分万岁。因为高三各科在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支配下,对学生加班加点使学生过于疲劳,加之学生对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质的飞跃认识不足,一旦觉醒过来,已经欠账太多,尽管有的学生加倍去弥补,也收效甚微,他们会因心理平衡受到破坏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原来教过的学生中,还有些同学中学物理成绩很好, 参加奥赛还得过奖。他们有一个糊涂的认识:就凭我中学物理的水平,大学马虎一点,及格总不成问题,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结果怎样呢?不幸的是:两次补考都不及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你想,如果一个学生凭中学那点物理知识都能考及格的话,那么大学物理还有必要开课吗?如果说物理难学,那么大学物理就更难学了。思想上不重视,主观上不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抄作业之风盛行。像这样,要想学好大学物理是不可能的,甚至想及格都难。还有一点,有的学生所学知识能否马上应用,能否作为谋生的手段作为学习有无兴趣的标准,这是相当错误的。大学不是技术培训,她注重的是人才的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没有这个素质的培养,你要成为科学的栋梁之材,那是不可能的。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一不留神,学习中便会出现问题、出现障碍。这就要求同学们一开始在思想上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和任课老师密切合作。我们的老师虽然水平不尽相同,但在物理方面总比你们懂得多一些,认真听讲、虚心学习是必要的。
由于考试制度没改变,所以尽管不少人高呼什么素质教育、渗透式教育、创造式教育,但当前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就当前的考试制度而言,死读书、死背书是免不了的。就是说,主要的公式、定理、定义、结论还必须记住。
就大学物理而言,要想考及格也不是一件难事。同学们只要作好三件事:
一是认真读书搞清物理概念。如三大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应用,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的意义等等。考试中,一般有40分左右是专门考概念的。
二是认真作好习题。大约有20到30分的考题来自习题。这些习题是精心设计的,它可以帮助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这样作的目的是激励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仔细阅读《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该书内容全面,信息量大,题目典型,题型与考题一致,它是你的良师益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实验装置,熟练使用仪器,掌握仪器操作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2、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3、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方法;
4、初步掌握物理规律的应用;
5、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前的准备
6.准备实验仪器;
7.准备实验仪器;
8.准备实验材料;
9.准备仪器;
10.准备实验用具等;
三、准备实验的内容
11.仪器的摆放
12.仪器的正确摆放;
13.仪器的清洁
四、准备实验所需物品
14.仪器的摆放应符合仪器摆放的规则,以便正确使用仪器的正确方法;
15.仪器的摆放应有标志,以便摆放正确;
16.仪件的正面及棱镜的正面及棱镜的正面应与棱镜的角度一致;
17.仪器的正面及棱镜的角度应相互平衡,并使角度闭合。
五、物理量的计算
18.量具的正面或棱镜的正面应该是棱镜的正面和棱镜的角度,它们分布在棱镜的两个间隙,两条边上。棱镜的角度应为平衡条件的一种,它们的距离应为圆柱的边长,两条边上的线段,两条边上有相对的距离,一般都应有平衡条件。
19.量具的正面或棱镜的边长应为圆柱的角度,为圆柱的角度,为圆柱的角度,为圆柱的角度,为圆锥的角度,为轴上角的角度,为方向的角度,为角度的两个相互关系,为量具的正面或圆锥的角度;
20.量具的方向和棱镜的角度应为直线的角度,两条边长为方向的边长为方向的角度,两条边长都应相互垂直。
六、量具的使用
21.量具应符合仪器摆放的规则,摆放应为直线的角度;
22.量具的使用应符合方法。
23.量具的使用,应按仪器摆放的方式进行,以便正确使用仪器;
24.量具的使用,应按仪器摆放的方式进行,以便正确使用仪器。
七、量具的使用
25.量具的使用,应遵循仪器摆放的规则。摆放应为正面或侧面的角度。如:平衡条件的角度、角度;测量方向与角度的正确性;量具的使用,应符合仪器摆放的规则。
26.量具的使用,应遵循仪器摆放的规则。在仪器摆放的时候,应按仪器摆放的方向使用,以便正确使用仪器;如果摆的不正确,应当及时纠正;如果摆的不正,应当及时纠正。
27.量具的使用,应按仪器摆放的方式进行,以便正确使用仪器;
28.量具的使用,应按仪器摆放的方式进行,以便正确使用仪器;
29.量具的使用,应按仪器摆放的方向进行,以便正确使用仪器;
30.量具的使用,应按仪器摆放的方向进行,以便正确使用仪器。
八、实验中应注意仪器的安全操作
31.进行实验前应对实验中所需的仪器进行清理和检查,以防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2.仪器使用中应有严格的防护和防护措施,以防止发生意外或实验中发生事故。
33.对仪器要严格的保养和维护。
34.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检查,确保仪器完好无损。
35.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质量。
十、实验结果的统计
实验结果的统计应该包括:
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果: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实验报告单:
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本:实验记录本:实验记录本:实验记录本:实验记录本:实验记录本:实验记录本
实验记录: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
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用情况统计:仪器使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摘要:简要说明了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和实验预习的重要性。详细介绍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验预习,包括预习要求、预习重点、设计性实验的预习、预习报告的内容;并以“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了怎样做好实验预习。
一、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大学物理实验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大学物理实验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物理实验的预习要求
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所以实验预习尤其重要。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实验预习情况,评定实验预习成绩。没有预习的学生不能做实验。
实验预习的目的是全面认识和了解所要做的实验项目。因此,要求在预习时应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明确实验任务,写出简单的预习报告。
(1) 明确实验任务
要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每个待测量又分别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和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测量。
(2)清楚实验原理
要理解实验基本原理。例如,电位差计精确测量电压实验用到补偿法原理进行定标,应该理解补偿电路的特点,什么是定标,定标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补偿电路定标;电位差计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怎样减小误差。
(3)了解实验仪器 要初步了解实验仪器,通过预习知道需要使用哪些仪器,并对仪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特别是仪器的结构功能、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4)了解实验误差
要了解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思考在做实验时应当怎样减小误差。 (5)总结实验预习
尝试归纳总结实验所体现的基本思想,自己在预习过程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等等。
总之,实验预习时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积极参考网上实验学习辅导,必要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测量方案,初步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好预习报告。
设计性实验项目除了做好一般实验项目的预习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下列预习工作。 (1)阐述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和实验教材中实验原理的提示,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详细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2)选择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
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确定出使用什么样的实验仪器、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选择测量方法时还要考虑到选用什么样的数据处理方法。
(3)确定实验过程,拟定实验步骤
明确实验的整体过程,拟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
三、预习报告的主要内容
3.实验原理(必要的计算公式、原理图、电路图、光路图、相关说明等表格。)
特别说明:
预习报告为预习时写的实验报告,不一定冠名“预习”。如果预习实验报告1~4项内容书写完整规范,整齐清晰,可以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撰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在此基础上续加其他内容。
四、实验预习举例
下面以“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验预习的主要内容。
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重点思考和解决如下问题: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2)测量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何?
(3)通过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明确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4)实验测量中用到什么测量方法? (5)实验中的数据如何记录和处理?
实验5-3 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
【实验目的】
(1)学会拉伸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伸长量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目的可以知道本实验中要用到几种测量长度的器具,要提前预习使用方法,并且要熟悉“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以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设钢丝截面积为S,长为L。若沿长度方向施以外力F使钢丝伸长△L,则比值F/S 是单位截面上的作用力,称为应力;比值△L/L 是物体的相对伸长量,称为应变,表示物体形变的大小。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式中比例系数E的大小,只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与外力F、物体原长L 及截面积S 的大小无关,叫做杨氏模量。
(所以实验当中需要测量F、L、S或d、ΔL几个量才能计算出杨氏模量,究竟如何测量呢?)
(2) 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ΔL 光杠杆结构如图1所示,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的平面镜的支架,平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平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上升或下降微小距离ΔL时,镜面法线转过一个φ 角,而入射到望远镜的光线转过2φ角,如图2 所示。当φ 很小时,有
图1 光杠杆结构
式中K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
的臂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φ 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φ 角,由图2可知
式中D 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l 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设长度变化前望远镜中的叉丝横线读出标尺上相应的刻度值为x,当长度变化两次读数差为l =
式(4)得微小伸长量为
l
D
图2 光杠杆原理
K
l 2D
(3)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
由式(2)和式(5)可得实验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为
E?
8FLD
?d2Kl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望远镜尺组、米尺、千分尺等。
(应该在下面阅读中仔细查阅杨氏模量测定仪、千分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如杨氏模量仪中光杠杆及其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并思考如何选择上面几种测量仪器。)
【实验内容】
(1)调整杨氏模量仪
(2)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3)测量相应物理量
(4)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中要注意光杠杆(望远镜、平面镜、标尺)的调节,特别注意如何消除十字叉丝像和标尺像的视差;千分尺的读数(注意初末位置的读数),初步理解不同量如何选择相应测量仪器的方法。)
实验目的:
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
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
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
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
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者:赖凯涛、张志诚实验时间:2000/4/3
气温:21.6℃大气压:101.2kpa
实验一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
目的要求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其构造原理,学会恒温水浴的装配技术;测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曲线;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技术和正确使用方法。仪器与试剂5升大烧杯贝克曼温度计精密温度计加热器
水银接触温度计继电器搅拌器调压变压器
实验步骤3.1实验器材,将水银开关、搅拌器等安装固定。按电路图接线并检查。
3.2大烧杯中注入蒸馏水。调节水银开关至30℃左右,随即旋紧锁定螺丝。调调压变压器至220v,开动搅拌器(中速),接通继电器电源和加热电源,此时继电器白灯亮,说明烧杯中的水温尚未达到预设的30℃。一段时间后,白灯熄灭,说明水温已达30℃,继电器自动切断了加热电源。
调节贝克曼温度计,使其在30℃水浴中的读数约为2℃。安装好贝克曼温度计。关闭搅拌器。每1分钟记录一次贝克曼温度计的读数,一共记录12个。开动搅拌器,稳定2分钟后再每1分钟记录一次贝克曼温度计的读数,一共记录12个。将调压变压器调至150v(降低发热器的发热功率),稳定5分钟,后再每2分钟记录一次贝克曼温度计的读数,一共记录10个。实验完毕,将贝克曼温度计放回保护盒中,调调压变压器至0v。关闭各仪器电源并拔去电源插头。拆除各接线。4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表1不同状态下恒温水浴的温度变化,℃
220v,不搅拌
4.170
4.130
4.080
4.030
4.010
4.070
4.160
4.155
4.150
4.130
4.115
4.095
4.070
4.055
4.030
4.010
220v,搅拌
4.540
4.620
4.610
4.570
4.510
4.465
4.420
4.370
4.320
4.270
4.220
4.180
4.130
4.090
4.740
4.940
150v,搅拌
4.810
4.680
4.610
4.510
4.410
4.315
4.225
4.130
4.440
4.680
4.580
4.490
4.390
4.320
4.230
4.140
图1不同状态下恒温水浴的灵敏度曲线
讨论5.1影响灵敏度的因素与所采用的工作介质、感温元件、搅拌速度、加热器功率大小、继电器的物理性能等均有关系。如果加热器功率过大或过低,就不易控制水浴的温度,使得其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较大,其灵敏度就低;如果搅拌速度时高时低或一直均过低,则恒温水浴的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幅度就大,所测灵敏度就低。若贝克曼温度计精密度较低,在不同时间记下的温度变化值相差就大,即水浴温度在所设定温度下波动大,其灵敏度也就低;同样地,接触温度计的感温效果较差,在高于所设定的温度时,加热器还不停止加热,使得浴槽温度下降慢,这样在不同的时间内记录水浴温度在所设定的温度上下波动幅度大,所测灵敏度就低。
5.2要提高恒温浴的灵敏度,应使用功率适中的加热器、精密度高的贝克曼温度计接触温度计,及水银温度计所使用搅拌器的搅拌速度要固定在一个较适中的值,同时要根据恒温范围选择适当的工作介质。
一、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 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
四、 实验关键步骤:
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 τ/min 温度 t/oC
开始测量 0 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平台点
结束测量
六、 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思考题
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 (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
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开题报告实验方案”相关的知识,看完本文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参考建议。一项工作,首先要具有计划,才会有后续的开展,只有深思熟虑之后。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它是为研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方法与对策。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产业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一些不合格食品的出现更加加剧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因此,开展食品安全检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本实验将重点研究食品中的真菌污染问题,探索一种高效、简便、准确的真菌检测方法,旨在帮助食品生产厂商和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增强食品安全防控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实验主要研究食品中的真菌污染,并通过检测食品中的真菌数量来评估食品卫生质量。研究将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真菌的数量,并对不同处理方法的样本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对不同食品样品中的真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使用分光光度法对食品样本中真菌的数量进行检测;
3.比较不同处理方法下食品真菌污染数量的变化。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种高效、简便、准确的食品真菌检测方法,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三、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
(1)样品:以马铃薯、大白菜、豆腐等为食品样品。
(2)培养基:使用Sabouraud液体培养基。
2.实验步骤
(1)食品样品处理:将样品放入密闭袋中,与气体卫生灯下24小时磨合,处理后再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切碎,加入1ml的无菌蒸馏水进行均质。
(2)真菌检测:以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样品中真菌的数量。将样品置于离心管中,加入50ml的Sabouraud液体培养基进行震荡混合均匀,置于恒温摇床中培养48小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波长下此菌培养液的吸光度值,计算食品样品中真菌的数量。
(3)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将食品样品分别进行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和低温保存处理后,使用分光光度法对其真菌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四、研究进度安排
1. 研究立项:2022年6月
2. 实验材料准备:2022年7月
3. 实验方法验证:2022年8月
4. 实验检测分析:2022年8月-2022年10月
5. 实验数据分析与总结: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五、预期成果
本实验预期取得的成果包括:
1.建立一种高效、简便、准确的食品真菌检测方法;
2.对不同食品样本中的真菌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估食品卫生质量;
3.比较不同处理方法下食品真菌污染数量的变化,为不同场合下的食品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六、参考文献
1. 夏雨,黄瑶,赵磊等. 基于PCRA,传递电容效应等技术的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J].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18(3): 42-47.
2. 赵琳. 食品真菌变质的检测方法研究[J]. 食品卫生研究, 2016, 42(2): 25-28.
3. 林尧,胡凤,李香花等. 食品中的真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3): 99-105.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也愈加严格。众所周知,科研是实验科学的根本与基础,而实验方案则是科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流程安排,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也有助于实验结果的有效运用。因此,开展科研实验前,科研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流程规划,才能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验考虑通过“XX机制探究”的形式,来进行相关研究的设计和实验流程规划。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人体功能的认知不断增强。同时,由于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我们也对于许多成因未知的身体问题(如疲劳症、肌肉酸痛等)产生了更多的关注。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探究相关机制,我们希望从根源上控制和预防这些身体问题,进而提高人体康复与免疫能力,减轻维护身体健康的负担。同时,我们也将利用研究成果来指导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工作,提高其健康和生命质量。
二、研究目标与任务
研究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希望探索身体的一些基础机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特点,进而深入解析相关问题的成因和机理,为日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研究任务:
1、确定需要研究的机理和作用方式。
2、根据研究目标,制定适合的实验方案,并建立合理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流程。
3、选择相应的实验样本和标准化操作要求,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监测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和统计,确定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用性。
5、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研究论点和结论。同时,认真探讨实验结果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局限性。
三、实验方案设计
本实验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实验前的样本筛选和实验步骤的制定,实验操作的实施和实验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实验前
首先,我们将按一定的标准,对实验样本进行筛选和挑选。然后,为了规避误差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将对实验操作所涉及的设备、仪器和试剂进行验收和检测。同时,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2、实验操作
本实验将进行一定时间的监测和记录。在实验操作方面,我们将根据实验流程,逐步实施各个步骤。同时,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也需要加以记录和规范,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可靠性。
3、实验后
实验后,我们将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同时,我们将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对比,获取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用性。在此过程中,我们将结合真实数据和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进行可能的误差和局限性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目标和研究任务提出可行的建议,以促进下一步研究计划的落实和算法优化。
四、实验预期结果
本实验将通过研究相关机制,摸索出一个或多个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并根据实验结果,展现出科学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实验结果的局限性和可持续性,以提高实验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本实验计划通过“XX机制探究”的形式,探索身体机理和成因相关问题。在实验前期,我们将对实验操作所涉及的设备、仪器和试剂进行验收和检测,并建立详细的实验流程和操作规范。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将逐步实施各个步骤,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在实验后期,我们将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实验结果的局限性和可持续性,以提高实验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一、研究背景
植物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不仅能够提供食物、药材、纤维等,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对于植物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激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赤霉素(Gibberellins,GA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生长素,早在20世纪初就被发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质,这些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成分包括赤霉素受体、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多个关键蛋白质以及其他参与者。但是,关于这些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具体作用和作用机制仍然不明确。因此,我们计划从这些关键蛋白质中选择一些重要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索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具体来说,我们将选择一些重要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表达分析等方法,探究这些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作用机制。
三、实验设计
1.选择关键蛋白质
首先,我们将对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质进行筛选和分析,选择出其中一些重要的蛋白质。
2.基因敲除
通过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等方法,制备一些与目标蛋白质相关的突变体,对其进行生长发育和表型分析,探究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3.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互作等方法进一步探究这些关键蛋白质在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机制。
四、实验流程
1.选择关键蛋白质
(1)利用数据库等资源分析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质。
(2)筛选出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蛋白质。
(3)确定一些重要的蛋白质,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
2.基因敲除与表型分析
(1)制备与目标蛋白质相关的突变体,通过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等方法。
(2)对突变体进行生长发育和表型分析,研究目标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具体作用。
3.基因表达分析
(1)确定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包括时空表达特点等。
(2)研究关键蛋白质与信号转导途径中其他蛋白质的互作关系。
(3)探究关键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预期能够探索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具体来说,我们将选择一些重要的蛋白质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通过基因敲除和表达分析等方法,探究这些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作用机制。同时,我们也将研究这些关键蛋白质与信号转导途径中其他蛋白质的互作关系,进一步揭示这些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
六、参考文献
1. Hedden P, Phillips AL. Gibberellins. In: eLS.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2006.
2. Sun T, Kamiya Y. The Arabidopsis GA1 locus encodes the cyclase ent-kaurene synthetase A of gibberellin biosynthesis. Plant Cell. 1994;6(10):1509-1518.
3. Li H, Jiang H, Bu Q, et al. The Arabidopsis RGA gene encode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gibberellin responses. Plant Cell. 1996;8(7):1271-2483.
4. Hamann T, Benkova E, Bäurle 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rabidopsis misexpression mutants with altered developmental patterns by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Genetics. 1999;152(3):1115-1126.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类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使得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Powell在2015年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可以从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大规模未标记数据中进行学习,并作为分类和回归等任务的基础。卷积神经网络已经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表现出十分卓越的成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技术。
目前,卷积神经网络拥有较为成熟的算法,在图像分类方面表现了很出色的性能。但是,随着网络结构的复杂化和超参数的增多,网络的训练难度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需要对网络的结构和超参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非监督学习作为一种无需标签数据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来获取高质量的特征表示,从而有效提高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和鲁棒性。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非监督学习方法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卷积神经网络的性能,扩展图像分类的应用领域。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卷积神经网络理论介绍
2.非监督学习方法理论介绍
3.提出基于非监督学习方法的图像分类卷积神经网络
4.网络训练和模型优化
5.对比实验和性能分析
6.应用案例分析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数据获取和预处理
使用数据爬虫技术,获取大规模高质量的图片数据,并进行图片预处理(如图片的大小、颜色的转化、去噪等)与标准化。
(2)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通过研究卷积神经网络的相关论文,对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等。
(3)非监督学习方法的应用
使用自编码器等非监督学习方法,提取高质量的特征表示,进一步提升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和鲁棒性。
(4)模型训练和优化
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优化,寻找最佳网络参数。
(5)对比实验和性能分析
将本研究的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图像分类领域,并与其他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实验和性能分析。
(6)应用案例分析
将本研究的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实际场景,例如人脸识别和动物识别等。
四、研究计划
(1)前期准备:2021年6月-2021年8月
立项申请、文献调研、实验设备购置、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等。
(2)网络结构设计和非监督学习方法的实现:2021年8月-2022年2月
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结构优化和非监督学习方法进行实现和测试。
(3)模型训练和性能分析:2022年2月-2022年8月
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模型训练和优化,并对比实验和性能分析。
(4)应用案例分析:2022年8月-2022年12月
将本研究的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实际场景,例如人脸识别和动物识别等,并进行性能评估。
五、预期成果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基于非监督学习方法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卷积神经网络的性能,扩展图像分类的应用领域。预期成果包括:
(1)提出一种基于非监督学习方法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2)验证该模型在图像分类方面的效果,并与其他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对比;
(3)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场景,并进行性能评估。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和鲁棒性,为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商业、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科研实验工作中,开题报告和实验方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中开题报告是对于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确立和界定,而实验方案则是具体实现开题报告内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因此,开题报告实验方案的撰写是任何一个研究工作者都必须关注和重视的事情。
首先,开题报告应该非常准确地描述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必须对研究目的以及预期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展示出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在我的研究中,我选择了探究一种新的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方向, 我首先明确地说明了这种新合成途径的重要性和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研究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其次,实验方案要高度具体和可操作。在我的实验方案中,我明确列出了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和药品,以及起始时所有培养物的配制和处理,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应该非常详细和清晰,其中还特别关注了对于实验中潜在的问题进行预判和准备的措施,以确保实验的平稳进行和数据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实验方案也要关注到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包括化学品存放和处理的安全性。
最后,开题报告实验方案的撰写应该做到深思熟虑,对照已有研究,确保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除了对自身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刻思考和分析,我们还应该对现有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不重复已有的工作,而且要充分掌握和应用已有的研究结果,以便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研究目标。
综上所述,开题报告实验方案的撰写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需要高度认真严谨的工作,能够很好的确立科研的研究方向和实施方案,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开题报告和实验方案的重要性,以充分保证我们的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而为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科研与技术创新的领域中,开题报告实验方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份报告将包含实验的目标、方法、步骤和所需的资源等方面的细节,以帮助科研人员规划有效的实验过程。所以,作为一名专业人士,你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准备你的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在准备开题报告实验方案时,你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实验目标的清晰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在明确目标后,你可以确定实验所需的方法和步骤。要确保方法和步骤充分详细,并且要明确实验中所需的资源和工具。
下一步,你需要确定实验的相关结果和数据。这将帮助你确定实验的结束标准,并评估实验的成功程度。你还可以提前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软件和工具,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和有效性。同时,你还需要描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困难,以便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及时采取对策。
最后,你需要为实验方案预算所需的经费和时间。这将帮助你规划出全面的实验过程,并为实验的顺利执行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时间。
总之,开题报告实验方案是科研及技术创新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专业人士,你需要注意实验目标的清晰度、方法和步骤的详细性、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风险的防范、以及预算的全面性。反复修改和完善这些方面的细节,从而确保实验的成功和有效性。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一、主题概述
本次实验的主题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针对当前社会中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问题,以及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1. 了解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揭示潜在风险;
2. 探究不同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具体影响;
3. 提出相关建议,保护公众健康。
三、研究内容
1. 数据收集与整理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的食品添加剂的信息,包括不同种类、用途和限量规定等。
2. 实验设计与样本选择
选取常见食品及其常用添加剂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不同食品添加剂的浓度和使用情况。样本选择包含不同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人群。
3. 实验方法
使用现代分析仪器检测不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含量,并采用人体实验、动物实验证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实验条件应符合安全、健康和伦理规范。
4. 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评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5. 结论及讨论
总结实验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并就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展开深入讨论,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四、实验步骤
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途和限量规定等;
2. 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包括常见食品和添加剂种类、年龄、性别等;
3.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浓度确定、实验条件设定等;
4.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样本采集和检测,记录数据;
5.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6.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提出结论和建议;
7.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预期结果
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预期结果包括:
1. 不同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
2. 部分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3. 针对不同添加剂可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六、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揭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进一步调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并促进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七、研究计划安排
1. 第一周:收集相关文献,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途和限量规定等;
2. 第二周: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包括常见食品和添加剂种类、年龄、性别等;
3. 第三周: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浓度确定、实验条件设定等;
4. 第四至六周: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样本采集和检测,记录数据;
5. 第七至八周: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6. 第九至十周: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提出结论和建议;
7. 第十一至十二周: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以上是本次实验开题报告的实验方案,通过采用科学的实验设计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旨在探究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开题报告实验方案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关于人类健康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而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研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建议。
三、研究方法
1. 参与者选择
本研究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了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参与者后,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介入措施
实验组将进行持续8周的身体锻炼。具体措施为每周3次,每次45分钟的有氧运动。运动形式可以选择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根据参与者的个人爱好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3. 对照组处理
对照组将维持正常生活方式,不进行特殊的身体锻炼。
4. 数据收集
在实验开始前,将使用相关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对参与者进行初次评估,并记录下相关的身体健康指标。接下来,每两周进行一次评估,以跟踪参与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
5.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差异。
四、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能够发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验证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我们期望实验组在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状态,相对于对照组能够显著改善。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探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提供科学的健康建议,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推动以身体健康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以及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研究限制与展望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大学生群体,研究样本有一定限制;此外,实验时间较短,可能无法观察到长时间持续锻炼对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未来可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延长实验时间,深入研究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长期关系。
七、研究安排
本研究计划在下列时间框架下进行:
1. 阅读与调研:1周
2. 实验设计与工具准备:2周
3. 实施实验:8周
4. 数据收集与整理:2周
5. 数据分析与结果总结:2周
6. 写作与论文撰写:3周
总结:
本研究旨在探讨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验证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我们希望能够发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为人们的健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虽然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我们相信通过扩大研究样本和延长实验时间,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社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依赖于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如何寻找更加环保、更加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成为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本选题旨在开展针对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研究,以探究一种新型环保食品添加剂的优点和应用。
针对这一研究,本实验的意义在于能够寻找到一种不含有任何化学成分的环保、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既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损害。这既符合现代人健康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对于本实验,将采用对比试验,即将不同种类的环保食品添加剂用于不同食品的制作中,然后对比它们的效果,进而选出最为理想的一种方案。
具体的实验方法如下:
1.选用合适的食品:蛋糕、巧克力、饼干,将每个食品分成两份,每份均重,称量食品原料。
2.准备食品添加剂:选用三种环保食品添加剂,分别为纽可素、果胶和丙酮酸,按照约定的比例,将它们与原材料混合均匀。
3.分别进行对比试验:将含有上述三种食品添加剂的原材料和不含食品添加剂的原材料分别用于制作同一种食品,即蛋糕、巧克力、饼干。制作过程中,注意控制各项工艺参数以确保食品的口感和色泽一致。
4.根据数据分析:对制作出的食品进行质量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口感、色泽和保鲜度等。通过数据统计和图像对比,选出最为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并总结思考。
三、预期结果
本实验所研究的食品添加剂,在保证食品口感、色泽、保鲜度等方面,与传统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相当,但由于其不含任何化学成分,能够提高食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并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比传统人工合成的食品更小。因此,本实验的预期结果是成功研制出一种既健康环保、又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方案。
四、研究的实施计划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 月:完成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制订试验方案。
2020 年 2 月至 4 月:实验室实验阶段。确定试验样品,进行不同种类环保食品添加剂的添加试验,各项参数按照约定的方法和规范进行测量。
2020 年 5 月: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并进行筛选。选出理想的添加剂方案,研究并确定其工艺参数,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试验。
2020 年 6 月至 7 月:生产实验阶段。对所选取的添加剂方案,进行生产实验,对比生产效果。
2020 年 8 月至 10 月: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阶段。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撰写各项实验报告、阶段性总结以及实验结论等。
五、主要技术指标
添加剂方案应具有以下技术指标:
1. 添加之后不影响食品的色泽和口感;
2. 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而不影响其成分;
3. 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排放,即环保性能达标;
4. 改变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固有认知,塑造新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
六、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包括:
1. 研究报告及企业推广方案;
2. 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 生产流程图、质量标准及各项试验数据。
研究在药物代谢过程中体内所形成的代谢产物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所经历的一系列生物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过程。药物代谢的过程中会形成很多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药物的药效和毒性都可能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及其对药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这种研究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药物代谢的机制和规律,又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药物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谢产物种类以及其数量和构成比例;
2.研究药物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3.研究代谢产物在体内所处的浓度及其与药物效应的相关性;
4.采用适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实验方法来研究代谢产物对药效的影响。
三、研究方案
1.选取代谢活性较强、代谢产物较多的药物为研究对象;
2.运用各种现代分析技术对药物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和测定;
3.通过药代动力学实验来研究药物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和分布规律;
4.采用药效学实验方法来研究代谢产物对药效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1.得到代谢产物的完整种类、数量和构成比例;
2.深入了解代谢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揭示其对药效的影响机制;
3.明确药物代谢产物在体内所处的浓度及其与药物效应的相关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4.为进一步探究药物代谢规律、深化药效学理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报告是一个可以把我们展示给领导的机会,对我们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需要我们去写一些报告,你知道哪些比较优秀的报告范文吗?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提供了大量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整合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研修活动。如何通过校本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从而构建我校“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得其所”的“合适教育”模式,从而深化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目前我校迫切需要探索与解决的课题。
一、问题的缘起
1.时代发展的需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应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实践证明,要实现高中的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初中的均衡发展,创建一流的、高水平的现代化中学,需要想方设法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
2.学校发展的需要。20xx年,我校开始实施了“双主协调,全效教学”、课堂教学“20+20”分钟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有一个关键因素制约着研究,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跟不上课堂改革的要求。平心而论,目前在我校的课堂里,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此类现象:教师用自己以前的老师的方式方法,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塞进学生的脑袋中;老师们喜欢做知识“搬运工”,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已有的经验和套路,且乐此不疲;总是重复着上一代“搬运工”的做法,不愿做半点的更改;一旦涉及到了“成长”、“自主”等需要抛开很多固守的东西重新出发时,就往往选择逃避、妥协和放弃,课堂教学面貌仍然是涛声依旧!究其原因主要有五:教研没有好的主题、教研不切合教师的需求、教研的内容质量不高、教研的组织不规范、教研缺乏奖励机制。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大多数教师是“一群渴望通过个人奋斗追求最大人生价值”的追梦者,他们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因此,探索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引导教师追求成功,已是学校刻不容缓的工作。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要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教学新手向教学能手的转化,另一个是从教学能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第一个转化可以依托教育教学的不断积累,从而提高实践能力;第二个转化则更多需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激起他们学习和解决教育实践难题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把握教育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地总结、概括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逐步向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研究型教师转化。而校本课题研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使教师向研究型转化、获得自我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所以,对我们学校,对我们教师而言,本课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校本课题与校本课题研究:“校本”是校本小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立足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同时更强调学校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全面管理。“校本”还有一层隐藏在深层处的含义,那就是“小”,课题立意必须是小课题。“小”并不是说研究的问题无足轻重、不关痛痒,恰恰相反,小课题研究应该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如新时期教学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等。这些问题都是关键问题,但也是大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自己的特长及兴趣,寻找“小”的切入点,从而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小”主要有三方面含义和意义。一是切入点小,即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真实的问题开展研究。这就使研究易于把握和操作,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课题就片面追求大而空、忽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到头来教师仍感到自己离科研太遥远的“务虚”现象;二是时间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从而克服大课题研究三年五年才能结题,周期长见效慢、人员变动大热情容易消耗等弊端;三是难度相对降低,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单一,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程序也就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使教师很容易享受到教科研的成就感。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校本课题研究”:从我校实际出发,教师把教育教学中真实的具体的问题,特别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加以研究的活动。它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从研究范围上看,可分为教育问题研究和教学问题研究;从课题的来源上,可分为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研究、总课题分解出的子课题的研究等等。
2.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说过,“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与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是教师在教育这一特殊的岗位上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这就需要探索我校老师在立志、育人、教学、教研等方面的专业成长因素和路径。
三、理论支撑
1.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着重点在于人,它关注人的兴趣态度、情绪积极性等对工作及其效率的影响,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剖析和改善参与者的主观条件,从而带动对客观因素的改变,以期总体上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在学校教育管理中,重视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事业心、成就感,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一所学校只有正确引导群体心理,发挥群体动力,才能充分激发群体士气,增强群体凝聚力,减少群体内部冲突,加强与管理者配合力度与默契,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2.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马斯洛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某一种需要没有满足的时候,人就会去追求它,从而产生内驱力。当这种需要满足以后就不再有动力了。而这时又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再驱使人去追求它,直到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果学校帮助青年教师知道他现在处于需要层次的哪个水平上,他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那么,学校就能在相应的方面给予培训而满足教师的这些需要,以促使青年教师其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3.目标设置理论。这是爱德温洛克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强调目标在行为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决定个体的行为方面起直接作用的是个人本身为自己设定的具体目标,目标的最基本作用就是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沿着特定的轨道进行。它使人们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根据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在教师培养中,学校通过一定的培训措施,引导青年教师为自己设置目标,将他们的行为统一在一个方向上,以此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组织管理中应采取目标明确化,而不是简单地告诉青年教师“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同时应对目标过程及时反馈。
据此,本课题将在行为科学理论等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学校发展方向与教师发展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校本研究机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导教师不断转型升级,实现专业发展。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1)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我校相对稳定的教研文化氛围,从而涌现出一批校本教研带头人,带动“合适教育”的研究,落实“20+20”课堂教学。
(2)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起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和体系,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自觉行为,让校本问题研究成为我校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2.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
(1)制约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2)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3)培育中学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的动力机制。
3.研究的重难点:“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研究的重点,“培育中学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的动力机制”是研究的难点。因为这两个问题是困扰我校教师如何转型升级,不断成长成熟的关键。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方案
1.研究的思路。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等理论指导下,从现状及问题出发,探索基于校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并通过教师成长轨迹的个案研究,为教师提供成长范例。基本研究思路为:调查-分析-设计-实践-总结-推广。
2.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业成长进行互联互动式的研究,克服过去只重视对学生而忽视教师自己的研究缺陷。研究周期为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通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制约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种因素。
(2)理论研究,设计方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的学理分析,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法,然后设计出符合面向全体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的可能方案。
(3)开展实践,探索路径:根据设计的方案,组织教师开展一定范围的校本小课题行动研究,以此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4)总结比较,逐步推广:对实验教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提出本项目的结论,然后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推广。
题目:在主题美术中体验乐趣的案例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概况
(一)概念的界定
“幼儿美术活动”——幼儿运用一定的艺术材料和手段,进行造型、美术作品欣赏等活动,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
“主题美术活动”精心收集了24个主题活动,分为大班(10个)、中班(8个)、小班(6个)三个部分,每个活动由设计思路、核心目标、网络图谱、活动列表、案例设计、主题反思与体会六部分组成。另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以师生对话为形式的活动实录,并附上了对活动的简要分析,从中可以较清晰地看出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凝聚了教师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希望这些主题活动能够给您有益的借鉴。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
(二)案例背景
新《纲要》在社会教育领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幼儿与群体的关系是遵守规则、爱护公物与环境,幼儿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职业、家乡、祖国、世界文化。提出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的问题,对幼儿进行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培养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其逐步生成个性和社会性。有专家也曾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21世纪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学会交往与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冲击着我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荡涤着与我相熟相伴的陈旧的观念,改变着我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尝试故事画创作中,我班则大胆尝试以简短的儿歌、诗歌、散文等形式创新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活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置于主体位置,尽可能给他们更多表现表达的机会,更大的表现空间,更多层次的环境刺激;更关注孩子的语言交往行为,从孩子们语言中、行为状态中捕捉它们合作需要和兴奋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然的态度,尊重之,追随之。孩子们的愉快合作体验成了我关心、思考的焦点,成了课程的一部分。我结合《纲要》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怎么样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快乐体验?在我们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学习、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那么,如何进行愉快的合作体验呢?下面,以大班“”主题尾声合作创作绘画活动为例,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吧!
案例过程:
一、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与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经验以及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
感想: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从中撷取幼儿兴趣所致、幼儿发展所需,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例如在开展“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教师发动孩子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所需资料,再在集体、分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步接近知识本源。在孩子有了合作创造的基础上,我再为孩子提供合作表达表现的平台,准备开展合作绘画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以交通工具的用处作为载体来达到合作的快乐。
二、接着创设了儿歌创编活动——《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孩子们将自己寻找到的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秘密编进了儿歌。如有的小组这么编的“什么车儿把水洒?什么车儿长又长?什么车儿救大火?什么车儿抓坏蛋?洒水车儿把水洒,大火车儿长又长,消防车儿救大火,小警车儿抓坏蛋。”也有的小组编了船的故事“轮船进港呜呜呜,轮船进港呜呜呜,轮船轮船懂礼貌,出入不忘打招呼。”当孩子的儿歌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使得不少默默寡闻的孩子也勇于参加,通过儿歌表达自己对交通工具的一种喜爱。
感想:在孩子拿来了不少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时,在倾听孩子运用破碎的语言表达时,我马上创设儿歌表达方式引导孩子将资料的内容讲得更清楚、完整、有趣,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完成的乐趣和儿歌的美感。
三、在孩子们有了表现的愿望与需要时,我创设了“交通工具”合作创编活动
(一)欣赏讨论
1、开场白:最近我们都在收集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的资料,而且也在尝试编儿歌来夸交通工具的用处;你们知道吗?别班的小朋友还把自己编的交通工具的故事儿歌画出来,编成了一本书呢,来看看吧!
2、播放自制的“警车真棒”(四副画)幻灯片,幼儿观赏讨论。
感想:我引用同龄孩子的作品欣赏,激发了本班孩子的绘画创作兴趣,给孩子一种鼓舞。
(二)、联想创作
1、引言:这四幅画没有一个字,但我们都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我们能否也把自己编的有关交通工具的故事编出来呢?
2、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创作需要做什么:
首先,想一想,你要和哪几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什么交通工具?会遇到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处?接着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画几张画?怎样分工?名字怎么来?(看画内容协商出来)最后,想一想,每幅画还需要什么?(编号)
3、幼儿和合作联想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自己的任务,让他们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感想:整个活动始终围绕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本领展开。以“友好合作”情感线进行,孩子们非常投入,尤其表现故事情节时能够协商,安静作画,特别专注。借助同伴思维互动来创作丰富画面,而不是单调的引导“怎么画?画什么?”等等,脱离情境的语言几乎没有,让孩子沉浸在“交通工具”创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尽情地发挥内心的情感。
(三)、展示交流
1、介绍自己小组是怎么商量一起画这个故事的?(体验合作的快乐)
2、活动延伸:明天我们一起把自己小组的画来进行比赛,让大家评评哪组的画最精彩?有空你们再好好编一编,愿你们明天都能拿大奖。(班内创编故事画比赛)
感想:从展示、交流中引导孩子发现同伴之间合作的多种方法,为孩子提供了表达的平台,使活动更加圆满,孩子们愉快的表达了自己如何合作的内心体验,又为下一个活动作了铺垫,使得整个活动有始有终。
案例分析:
一、遵循了指南中所提到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的理念。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个本的呢?我主要是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在“观赏交通工具”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那么多的交通工具充满好奇与兴趣,平日里交流的多数是“我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因为……”、“我拿来了交通工具的书,我们一起看吧”……于是,我们生成了“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在活动探索中,我们开展了“我们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造型”、“交通工具用处大”等活动后,孩子们更是对交通工具非常的关注。这个活动是“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将近尾声的一个集体活动,一方面是满足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来表现交通工具的特有用处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协商合作完成故事画,来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的乐趣。
二、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与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经验以及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鉴于这点考虑,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孩子自由结伴合作完成活动,在协商分工的基础上,表现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因此,我在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
三、在确定活动内容时,我是这样思考的:这个活动是来自主题的,交通工具这个主题孩子们很感兴趣。考虑了活动内容的整合,虽然它是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但它绝不是单一的内容,而是在主题探索过程中,情景层层推进,经验日日积累,在主题过程中各点之间整合的前提下,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内容,而本次活动更整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各种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将初步的合作经验等内容渗透在幼儿的表现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在活动中的合作欲望,是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贴近,也适合孩子的表现表达的。
四、本次活动我主要是考虑到大班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征主要是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有合作意识、形成开朗、乐观、愉快的性格。同时,通过孩子们丰富的联想或想象,积累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突现了两个特色:
a、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幻灯片的气氛渲染,再加上与老师之间的谈话,将孩子带入了故事画情境,在与幻灯片的简短互动中,帮助孩子梳理了故事画经验。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主要是通过环境的熏陶,以境带情,帮助孩子直接带入情景,激起幼儿的兴趣点。
b、体验合作快乐:这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个别尝试、集体互相讨论法,一方面满足了幼儿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实际操作时,幼儿基本能自由结伴,自主商量。最后,我让幼儿针对自己的小组合作情况进行介绍,在以后的活动中引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我们平时谈到的微格研究法,将幼儿的合作过程进行再现、帮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因此,看似是一个活动,但它确实是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整合的。比如:幼儿的认知、情感、艺术等领域都在活动中有所渗透。
因此,尝试这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它能使幼儿的美术学习活动更加富有意义,还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思维。
(三)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林琳、朱家雄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认为:幼儿美术教育要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美术教育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儿童能在具有明显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表现自己,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美术教育对于人类教育的贡献有其他科目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他们的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绘画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涂鸦阶段、象征阶段和图式阶段,图式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表现的方式呈现出符号化、图式化的特点。
李慰宜在《走进幼儿绘画世界》一书中认为:幼儿绘画并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不是孤立的艺术活动,而是反映了幼儿的智力、能力、兴趣与爱好、求知欲与进取心,他们的意志、性格、和创造,他们的行为、品质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这是一个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活动。
刘能强在其美术教育专著中认为:对于美术创造而言,它首先体现为一种视觉艺术或者内心视像的萌发,使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的事和物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即任何客观现实的视像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是个人的主观反映和外部生活的主观镜像。
所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
(四)、研究目标
通过主题美术活动对幼儿想象力、美术表现能力及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快乐
2、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相关网上的信息检索及书籍资料的查阅,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提高研究团队的理论水平。把握发展动态,对目前国内外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主要成果进行分类梳理,为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概念界定寻求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2)案例法:
前期,运用摄像、记录等多种手段,实录教师的美术实践课,收集创新美术活动的研究素材。中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研讨教师开展美术活动样式的创新价值及教师行为策略,帮助教师进行进一步反思和调整活动。后期,归纳整理形成有价值的美术创新样式案例文本。
(3)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资料全面、细致和客观的收集,注重理论引领下的教学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理性思考,而且不断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注重园内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合作团队,实现优势互补。
a、建立研究小组,形成子课题。
b、各课题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需要,不同兴趣的幼儿设计并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形成课例。
c、对课例进行反思、调整和再实践,梳理出创新美术活动样式,形成案例。
d、通过叙事故事和定期交流等,验证归纳形成教育策略。
e、解读分析,梳理归纳,形成比较成熟的有价值的创新美术活动样式的课例与案例。
(4)、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9月
1、理论学习,情报、文献资料查阅、收集、分析和汇总。
(负责人刘喆、张雪、:)
2、成立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设计研究方案,使课题成员对研究达成初步的共识。(负责人:刘喆、张雪、)
3、积累不同样式的美术活动的课例,作为研究创新美术活动期课例素材。(负责人:余华玲、陈劲)
二、研究队伍的组织
研究队伍的建设是达成课题研究目标,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条件,本课题的研究队伍建设拟打算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课题领导小组及主要职责:
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各成员主要职责:
1、课题体实施方案和规划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2、课题研究重点刘喆、张雪
3、建立题组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4、子课题组如期完成各阶段工作张雪、余华玲
5、的阶段性总结和成果汇编工作刘喆
6、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7、课题保障系统,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刘喆
8、与上级科研部门汇报研究情况张雪、余华玲
(二)专家顾问小组工作
由课题组聘请2—3位相关专家,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指导课题研究的推进,把握研究方向。
三、研究条件的保障
(一)、人员保障: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高级教师,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获多项市、区级科研成果等第奖。课题组成员中有83%教师拥有参与市或区级课题研究的经验,累计撰写并发表过教育案例20篇,多位教师具有领衔个人课题的经验并执笔课题的研究报告。研究队伍中多为幼儿园高级教师,其中也有学历较高的青年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美术素养,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富有价值的课例和案例。同时对美术活动的课例研究具有较强的思辩意识和能力,个别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制度保障:制定本课题研究的管理办法,对各类课题的研究进行管理和指导。建立定期研究和交流制度,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和资料收集保存工作。
(三)、设备保障:幼儿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设备,满足研究的各种需要。
(四)、时间保障:各课题研究小组建立每月一次的研究讨论制度,要有研究主题和讨论记录。课题领导小组每两月一次专题研究交流,做好讨论记录。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和交流。每季度至少一次向专家顾问小组进行咨询,寻求帮助、指导。
(五)、信息保障:每学期编辑一期课题研究专集,及时发布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六)、经费保障:幼儿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2万元的经费,保证课题开展的经费运作需求,同时,为各子课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业角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知识的交融渗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学理念的确立和教学方式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促其快速成长的平台;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要求教师担负起脊梁的中坚作用,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课题的开题报告。然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提问:"新教材中一些探究性内容,既没有给出探究的方法,也没有给出探究的结论,我们的教学该怎么办才好?"这种提问一方面反映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困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通过具体的课程实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又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基础上的,因为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才能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角色,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但需要学校的作用和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师个体坚持不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实施"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
本课题的初中生物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是根据刘志伟老师在20xx年(第35卷)第5期《生物学教学》中发表的论文《初中生物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析》中介绍的初中生物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情境引入-探究学习-巩固拓展-创新发展",开题报告《课题的开题报告》。
二、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组织引领我校全体生物教师对该课题的研究,拟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明生物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明"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并总结出"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2、探索并总结出"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教学有效性的内在联系;
3、通过"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有效促进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4个:
1、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应用创新教学模式;
2、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来优化新教学模式;
3、生物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4、研究如何检测生物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用于研究初中生物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
调查研究法:用于研究初中生物教师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案例研究法:用于教师在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行动研究法:用于研究在生物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六、研究过程与阶段(含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课题准备论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请课题组导师审定、指导、论证;课题组研究小组的成立;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4月)课题实施阶段。本阶段要组织和引领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的指导下,紧密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第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课题总结验收阶段。
本阶段要对实验过程材料进行梳理、提升,形成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成果。
七、预期成果
如果我们的课题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可以期望,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可能会取得如下几方面的预期成果:
1、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报告、论文;
2、初中生物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典型案例;
3、在研究该课题中的优秀课例;教学反思;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思政工作和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29日上午,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践行“五步法”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会在市特殊学校五楼会议室举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章智良主任、市教科院黄兴习主任、市特殊学校全体班子成员、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报告会。
章智良主任宣读课题立项证书后,课题主持人李晓莉作开题陈述,分别从研究背景与现状、核心概念界定、选题意义、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思路、组织与分工、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课题专家组对本次课题进行了全面具体的指导。黄兴习主任对开题报告的文本格式、研究内容、研究人员的分工、预期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逐项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完善的建议;章智良主任强调做课题要有针对性、引领性、可效性,要解决实际的问题,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并针对此次课题如何做到“人优我特”提出了建议;熊瑶副校长指出了本校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强调了课题文本格式和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并针对此次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杨桂霞副书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课题组成员认真聆听,积极反思,记录下宝贵的建议和思考的心得。
范流灵校长作表态发言,感谢专家们的悉心指导,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课题的实施,为课题研究提供人力、物力、资金、资源上的保障。他强调,课题成员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向专家请教,提升科研能力,严谨科学地实施研究工作,把科研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更好推进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科研引领个人提升,助力学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一、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研究方案相比,在包含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更注重研究阶段的具体日程和活动安排
二、写好开题报告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骤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8、现有基础
9、经费估算
四、课题开题报告各部分内容的写法是: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如果不准确、不恰当,会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给课题起名称要注意: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宁波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宁波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 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5、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6、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每个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都有不尽相同的要求,要讲清开展本项研究已经具备的基本研究条件。
9、经费估算 (一般可略)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一、研究课题:
初中地理图册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说阅读文章、书籍读得多了,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了解、掌握了。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既独到又深刻,就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听、说、读、写”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那么,地理图册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书籍,它有特定的范围和含义,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语言文字,既形象直观,又抽象概括,既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怎样阅读地理图册?如何更有效地将图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这将使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本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规律。一幅图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又有表示各种事物的名称的图名、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由此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果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的信息,很容易通过观察,展示在大脑中,形成整体认识。可见,教会学生读懂地理图册上的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对象:
初一年级(1)班、(2)班和初二年级(1)班、(2)班。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合作法、文献法、反思法。
1、调查法:调查当前学生对地理学习、理解现状。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合作法:根据研究目标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分析研究。各年级地理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地积累、改进、提高研究的成果。
3、文献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反思法:对研究取得的结论进行全面完整地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具体方法。
五、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10月①通过文献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③设计问卷调查,撰写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①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②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③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④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交流,和谐互助,取长补短。
⑤随时调整研究方法,师生互动,重视研究效果。
⑥结合指导教师的帮助,撰写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上报研究情况。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课题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预期结果及表现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系列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2、成果形式:论文、学案、课堂实录、多媒体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每当我们完成任务后,通常会需要写实用性文献——报告。撰写报告是各项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正确地写报告呢?对此,栏目小编向您推荐阅读文章标题为“实验开题报告”的文章,或许它能帮助您完成写报告的任务!...
你收集和整理了多少报告呢?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的落款应签署发文机关名称,并于其下注明发文日期,然后加盖公章,欢迎来到本篇文章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开题报告实验方案”相关的知识,看完本文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参考建议。一项工作,首先要具有计划,才会有后续的开展,只有深思熟虑之后。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它是为研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方法与对策。...
报告是一个可以把我们展示给领导的机会,对我们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需要我们去写一些报告,你知道哪些比较优秀的报告范文吗?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提供了大量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每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时,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你收集和整理了多少报告呢?想要更好地了解“java实验报告”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推荐这篇详细的解读文章,如果你觉得这些信息对你有用请将它收藏到你的书签夹里面!...
经过反复试读和修改励志的句子小编终于打造出了今天的“历史课题开题报告”。常言道,实践出真知,为了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或学习。我们都需要写报告,报告是下级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指导的桥梁。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法学开题报告11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亦有学者从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共同过失犯罪持肯定态度。我国刑法已经承认了共同过失犯罪这一概念,刑法第25条第2款关于“二人以...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使用报告。在下级按照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时,完成一项任务后通常需要向上级写报告。写报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报告的内容必须准确、清晰,确保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其次,要注重报告的结构和格式,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条理性。此外,还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