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法院观后感

栏目: 法院观后感

2023-08-15 08:56

我们经常会欣赏经典的电影或电视剧,观看时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写观后感是整理思绪的过程,要简洁明了。想拓展知识的话,可以读一本《法院观后感》。希望我们在阅读中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法院观后感 篇1

在被好莱坞和摔跤老爸连续压制数周后,国产片终于有重量级的作品敢出来叫板了。那就是这部陈嘉上导演、赵文卓主演的《荡寇风云》。自从某采访时陈嘉上很官方地表示“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民族英雄戚继光,了解中国的历史。”后,民间就流传着本片乃又一部主旋律任务的说法。的确,从宣传历史、弘扬爱国精神的角度去看,《荡寇风云》是有着比较多的电影外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停留在任务层面。主演赵文卓口头不说,但其实际行动却证明,他以及他背后的班底都没有仅仅把本片当做任务去应付。

戚继光是何许人也?乃中国历史上和岳飞并肩的两大一生无败的军神。而且戚继光的敌人更复杂,人数优势、装备优势也更大。戚继光想要取胜,不仅要有兵法和武功,更需要提升整体军队的战力。而这个战力提升,显然是一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综合。也就是说,戚继光不仅得有智商还得有情商。赵文卓演出了戚继光的军神风采。他个人单挑犹如功夫片里的超级英雄,率兵打仗犹如战争片里的军营大帅。面对敌人的冷酷和面对战友的温暖,他都令人信服。

其实,戚继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理工科学霸。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改造了大小战船、战车、军事工程。这才是他能够成为军神的最大保障。不过为了拍戏好看,赵文卓在这方面并没有“抢功”,而是被陈嘉上把部分理工才华分配给了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刘俊孝 饰)和副将楼楠(唐文龙 饰)。虽然智商碾压没有高调登场,但是在战法、招兵、用兵等情商环节,本片还是给予了大幅笔墨。尤其是不纸上谈兵,而是把这些东西放在战场上,在险恶环境下低调露出。这就与传统的主旋律“背道而驰”了。

其实,塑造民族英雄首先要立足于可信。赵文卓为人低调,演出的英雄也比较低调。戚继光的战功可以赢来几箱金元宝的犒赏,但他从来不去想这些功名利禄的事情,他忧心的、关注的始终是如何对军队战力的提升。以前拍历史题材,都是导演、编剧等主创去查阅历史资料、拜访历史学者,而这次,连主演赵文卓都专门抽出大量时间去仔细研究戚继光发明的阵法和兵器。一来是因为戚继光的这些成就特别有研究的价值,二来赵文卓还真不是来完成任务的。他是来履行一位中国演员的责任的。他有责任塑造出一个既令人崇拜,又令人可信的民族英雄。

囤儿不禁想起了令人心痛的《孔子》。这是一部典型的任务作品。导演、演员,都用纯熟的 经验 去完成了任务,却也仅仅是完成任务而已。我们看到了一部技术指标很高的历史还原,却没能看到一部艺术价值很高的电影作品。《荡寇风云》在还原戚继光的光辉战绩之余,用了很多细节来塑造人物的完整性。比如取材于野史的戚继光“惧内”段落,又比如他和俞大猷(洪金宝 饰)、陈大成(洪天明 饰)、熊泽(仓田保昭)的三场不同风格的单挑。这些细节辅助战场段落,实现了戚继光人物塑造的全面性。有了这些演绎,戚继光就不再是一个被宣传的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成绩卓著的中华儿女,一个有着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华儿女,一个并非神化的中华儿女。

法院观后感 篇2

二、敬业的精神

律师接收委托承办案件,对案件是否认真,对当事人是否负责是体现律师执业道德的最基本要素。现实中当事人评价律师收钱不办事者有之,骂律师是**者有之,感觉这个行业口碑有待提高,操作存在乱象。读孙中伟律师《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可以明显感受其对案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辩护工作的敬业精神。

尽管律师的工作要以收当事人的律师费为基本前提,但是不以人穷钱少而不为,不以人贵钱多而摧眉的独立敬业精神也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孙中伟律师为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辩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自己的优秀的专业技能和法学理**底,按照法律程序,通过诉辩博弈,用事实和证据赢得法官认可,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法律利益,以个案为载体,实现法律总体的公平正义,其严谨的敬业精神,在案件辩护具体操作过程的叙述中一览无余,值得尊敬。

三、普世的情怀

孙中伟的主营品牌业务是死刑辩护,但他个人对死刑存废的看法却截然不同。人民的生命是宝贵的,对于那些可以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来说,他们的罪行无疑是严重的。但具体到个案,却并非个个都必须非死不可,如此,才有了死刑不被核准和改判。

笔者是一名刑警,主办及参与办理过的**近百起,在个案当中,有许多犯罪嫌疑人的情况非常特殊,他们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可悲因素,有的犯罪之后对将要面临的处罚毫无概念,有的因为长期矛盾积累无化解渠道,在偶然的导火索引燃时,瞬间爆发,激情杀人。对于这样的案件,主观恶意与那些共**人、抢劫的暴力犯罪有着根本的区别,是律师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辩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杀慎杀是政策原则。如何把握是一个难题。

一方面,司法的力量事个人感到极度虚弱。另一方面,打击犯罪、严惩罪犯的思想根深蒂固。打起来很难。在此情况下,唯有律师可以依法会见嫌疑人、被告人,成了寄希望挽回生命的救星,家人急切的心情不言而喻。在《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这本书中,通过不同的案例,可以感受到孙中伟律师真诚的敬业态度和敬畏生命的普世情怀,在案件**过程中,他非常强调作为律师应有的执业道德和做人的品德。

在“为了死者期待的正义”一篇中,孙中伟律师作为被害人方的**人,用自己的执着与品性,经验和技能,通过艰苦抗争,最终为当事人赢得了正义。同时在“社会反思”中对刑事被害人权利虚空化现象在实务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让读者感觉到作为律师,不能成为仅仅是用法律工具挣钱的机器,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幸福,让人们生活的有尊严才是人生应有的终极价值。这一点,在本书“后记”中可以看到他真诚的心声。

总之,《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即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律师业务用书,也是一本十分真切的励志用书,更是一本可以引以为豪的朋友著书。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邱丰警官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日

法院观后感 篇3

The Supreme Court――The Highest Judicial Authority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机关

The Supreme Court is comprised of nine justices who are appointed to the bench for life, or until voluntary retirement. They are appointed by the President and must be confirmed by the U.S. Senate.

A Case's Path to the Supreme Court

While the Supreme Court may choose to hear cases directly, it most often selects cases that have been decided in lower courts. Participants in cases decided in lower courts can appeal to their state's highest or Supreme Court. If all state venues are exhausted, litigants may appeal to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the highest court in this country. Some cases may begin in federal courts at the start3 , and these can also end up here.

The nine justices choose which cases to take from those submitted to the Supreme Court. They can refuse to consider a case, accept a case for oral argument, or decide the case summarily without a hearing4. Each of these routes has an effect on the law. the decision not to hear a case allows a lower court's ruling to stand as precedent, or guiding law for other states. The court often decides that a case should be heard in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wo or more lower courts have decided differently. This “split” in the opinions of lower courts is common in highly charged issues. In this circumstance, the court acts as final arbiter on a difficult issue.

The Final Decision ―― The Majority Rules

The Supreme Court cases that are heard for oral argument are decided by a majority of the justices accepting one theory or opinion of the elements of the case. Basically, the side with most votes wins; that's why most cases have numbers like 7: 2 or 5: 4 that let us know how many judges voted for or against a particular case8. When there is no clear majority, the resulting decision is called a plurality opinion. It is the interpretation that receives more votes than any other opinion.

One justice usually writes the opinion for the majority, while others may write dissenting opinions collectively or on their own. Justices who sign on to either the majority or minority opinion may also add their own opinions, singularly and collectively, that augment the group opinion.

Today's Court is made up of justices nominated to the bench by Presidents Richard Nixon, Gerald Ford, Ronald Reagan, George Bush and Bill Clinton. The youngest justice is 54; the oldest, 82. The current Court is closely divided between “conservative” and “liberal” elements.

最高法院由九名大法官组成,他们都是终身任职制,除非他们自愿退休。他们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美国参议院批准。

最高法院可以直接选择审理案件,但是它经常会选择审理初级法院曾经审理过的案件。初级法院审理案件的当事人可以向州最高法院或者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州的司法途径被用尽,诉讼当事人可以将案件上诉到美国的最高法院。一些案件的初审可能会在联邦法院,它们同时也可以在联邦级法院进行终审。

九名法官会从上诉到最高法院的案件中有选择地进行审理。他们可以拒绝审理一个案件,可以受理案件并进行口头辩论,还可以不经过听证粗略地对案件进行裁决。所有这些都会对法律产生影响:不经最高法院审理的案件的判决可以使初级法院的裁决成为先例,或者指导其他州的法律的.执行。最高法院经常裁定,只有同一案件在两个或者更多的初级法院作出不同裁定的时候,才应该对这一案件召开听证会。在许多引起强烈争论的问题上,许多初级法院意见相左。在这种情况下,最高法院就这些难以处理的问题作最后的裁决。

最高法院受理的案件经口头辩论,由接受一种理论或者案件要素的法官的多数来决定。基本上,得到多数票的一方赢得诉讼;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案件的判决结果会写明7:2或5:4,因为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多少法官同意或者反对该案件的判决结果。当没有绝对半数通过时,判决结果称之为多数意见。它只是一个比其他意见赢得更多票数的解释。

一名法官通常会代替大多数法官撰写意见,其他人则共同地或单独地撰写不同意见。持多数派意见和持少数派意见的法官们都可以在判决书中加上他们自己的意见。

现在最高法院的法官是由里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福特、罗纳尔德・里根、乔治・布什和比尔・克林顿总统们任命的。最年轻的法官是53岁,最年长的法官是81岁。目前法院的法官明显分成保守派和自由派。

法院观后感 篇4

神圣的时刻

激扬小学余启航六(1)班编号:py0457

2016年5月13日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辉煌的一天。这不是日历上标明的节日或纪念日,也不是我或我周围任何人的生日,而是我自己的神圣时刻——在旗手面前进入法庭。

是的,你没听错。,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法庭有多少神圣庄严的地方?我怎样才能进入法庭?下面由我为你娓娓道来吧!

今天是鄱阳市人民法院专门为小记者准备的“法庭开放日”。在吴先生的带领下,来自鄱阳小记者站的40名小记者走进法庭,参加“小记者走进法庭开放日”主题活动。

我挺起胸膛,紧紧抓住鄱阳记者的旗杆。我不敢出去。我直视前方,生怕**犯错误。前面两个是法院工作人员!随着两位法院的工作人员带着队伍有序地走进了审判庭,等我们全部坐好后,只听"咣"得一声,坐在主席台中间的叔叔,用既严肃又高高地声音说着:"现在**,带被告。

“我认为他必须代表圣洁和公正的‘法官大人’!坐在礼堂里,感受法庭的庄严,感受法治的阳光,一切都是神圣的。随着法锤的一声敲响,全体起立,法官开始宣读审判结果,庭审结束后,吴老师让我们来一次模拟模拟审判。

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谁的个子高一些,谁来做审判长",老师话音刚落,一位女生却以掩耳不及迅雷的速度抢到了那个位置。"啊!"我还没反应过来,好吧!

我只好来做法警。但还不错。看着“小法官”用锤子敲桌子,他自命不凡地问“犯人”:“你叫什么名字?

今年多大了?在**工作?……".

“犯人”也一一配合。看着这场华丽的表演,我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似乎之前审判长神圣而庄重的审判,已全然不在了。

带着放松的心我们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一间工作室,听戒毒知识讲座,他对过展示毒品和案例来告诉我们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遵守社会公德,要我认法知法,并用电脑向我们展示出因吸毒而出现恶果的一张张骨瘦如柴、触目惊心的**。看着**的人,一些学生“啊”得喊出来。法官叔叔面带微笑但又深沉地对我们说:

“孩子们,长大后一定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做一个懂法律、懂法律、守法的好社会青年。“带着“恐怖”我们又去了整个球场,原来的紧张气氛似乎放松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午的庭审体验即将结束。我期待着下次。我也想穿着袍,做一回审判长,来一次神圣的一锤定音。

感知法律之行

五一中心小学五(8)班李健涛号码:0290

5月13日那天,我们小记者"零距离"接触法院,参加"小记者走进法院开放日"的活动,我们的心都已热血沸腾,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从未接触的法院,太阳如同我们的心情一样火辣辣的照着我们,每个人都汗流夹背,豆大的汗珠在额头上,总也擦不干。我们经过检察官办公室,一会儿就到了庄严的法庭。

刚进大门,就有两位漂亮的女法官来接待我们,她们首先做了自我介绍,接下来就带领我们一一通过安检门,女法官大致说了一下我们今天的活动安排,女法官边走边和我们说:"我们现在要去第一审判庭。“我们一进去,就坐在自己的地方,叽叽喳喳。这时,一位工作人员过来说:

"这是庄严的地方,请大安静".我们立马安静下来了,这时审判开始了,今天审理的是两起有关毒品的案件,审判长根据公诉人的举证,依法对两位犯罪人做出了判定,两位犯人也认可了审判结果,并表示出狱后,要重新做人,不再危害社会及他人。庭审结束后,我们的小记者也来体验一下当法官的威严。

老师挑选了一些小记者上去。你当“首席法官”,她当“书记员”,他当“囚犯”,我是法警之一。在那里,小法官们穿上长袍,开始“审问”,只听小法官问:“叫什么名字,**出生,做什么工作……”。

犯人一一作答,看着我们演出,()其他坐在观审席的小记者们一个个捧腹大笑,演***间到了,小法官们依依不舍地脱下了法袍,意犹未尽。

走出审判庭,接着来到四楼会议室听戒毒知识讲座,一位青年法官一一讲解了毒品的危害,还把各种毒品的标本拿给小记者们看,有鸦片、***、**……青年法官还举了一个真实案例,在临潼县有一位百万富翁,而且还是一位"重量"级人物,可当他接触了毒品后,却倾家荡产、骨瘦如柴、妻离子散,可想这毒品的危害之大。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毒品的危害。太可怕了,我们每个人必须远离它。

讲座结束了,又去参观了法院的监控室、图书室、起诉服务中心……,还逐一了解了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和特点,最后在我们和法官们的合影中结束了这次活动,也给这次"法院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的知道法律是多么神圣和不可侵犯。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走进法庭"零距离"感受审判

马家冲五(一)班陶泽彬编号:py0334

我很荣幸能参加5月13日的鄱阳宫主题开放日。

过去,“法庭”这个词在我的生活中总是很奇怪,遥不可及,但今天我们的小记者与法庭有了密切的联系。

走进法庭,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但法庭的阿姨很亲切地接待了我们,简单地告诉了我们今天的程序安排。

我一走进审判庭,我便仔仔细细观察了一遍,最上面正方有三个位子,左边是审判员,中间是审判长,右边是人民陪审员,在下一层左边的位子是公诉人的,右边是辩护人的,在下一层中间是被告人的位子,我们就坐在被告人的后面,被告人的两边有两位严肃的法警,听阿姨说:"那两位法警叔叔是以防万一被告人发起冲突而保护我们的。"

在书记员读出观审期间必须遵守以下规矩,1、手机必须保持静音状态2、不和邻座的人交谈……周后,审判正式开始了,第一个犯人,押上来了,审判长严肃谨慎的问他问题,他一一作出了回答。审判进行得严肃而紧张。审判长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了终审,服刑人员也认可了审判结果。在短暂的休息后,第二场开始了,一丝不苟的流程,庄重严肃的举证后,审判长也作出了最后的审判。

在庭审期间,现场了毫无杂音,小记者们全神贯注的认真听着,看着。

了解法官审理案件的全过程。“零距离”感受司法审判和法院尊严。这次的庭审观摩在法官叔叔们的执法如山,秉公办案中结束了。

其它观审人员退庭后,我们小记者们留下亲身体验审判游戏,他们摇身一变,有的变成"小法官",有的变成"小警察",有的变成"小犯人",他们有模有样的开始审判,我们的"小法官"对"小犯人"严肃地问到:"你是什么民族","你叫什么名字","有工作吗?","小犯人"也都如实一一回答,看着他们聚精会神的演练着,我们也以鼓掌的方式鼓励着他们,最后,在我们的笑声中结束了实战演练。

其次是生动、直观、教育性的法制宣传教育课程。我们我来到四楼,我们走进去,有位审判员叔叔给我们讲解吸食各种毒品的坏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还说了一个真实故事,曾经有一位百万富翁,由于他疯狂的吸毒,而导致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自己也成了一个骨瘦如柴的人,这个案例使我体会到他不但危害自己,而且还会使他的家人受到伤害。

千万不要和毒品染上关系,他会毁了你的一切!

讲座结束了,法院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阅览室,监控室,行政庭,民事审判庭,鄱湖法庭等场所,直观地感受了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神圣和庄严。

这次活动圆满结束后,小记者们获益良多"此次参观法院,让我们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是认识到法律的庄严神圣。"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走进人民法院

五一中心小学五(5)班龚樾编号:py0252

一个晴朗的星期五,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鄱阳小记者工作站,穿着整齐的校服,哼着歌,迈着轻快的步子向鄱阳人民法院出发。

一路上我们哼着"中国小记者之歌",欢快地走着。不知不觉中,我们到达了人民法院,只觉得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刚刚走进法院,"鄱阳小记者走进法院,主题开放日"这几个大字呈现在我眼前,法院的工作人员充当起了导游,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肃,而是亲切的跟我们打招呼,自我介绍之后,就大约讲解了今天的大致流程。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抵达了第一审判法庭,我坐在旁听席上,旁听了两起有关吸毒的案件,第一期是贩毒,第二起是容留他人吸毒的案件,两期案件的犯罪份子都依据法律得到了应得的惩罚。判定结束后,其他旁听人员退庭后,我们选出了10个小记者分别扮演法官、犯人、法警、审判员、被告、原告等,一场精彩的演出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脱下法袍,意犹未尽。

接下来我们有秩序地来到了四楼,旁听了关于毒品对人类危害的知识讲座,一位年轻的法官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毒品,还把高仿毒品一一给我们看,我看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毒品,如:鸦片,***,**,***等,其中**和禁药的外形极为相似,要知道,这些毒品可是曾经引发国家战争的导火索啊!

最后,我们参观了整个人民法院,我们看到了监控室,图书馆等,法院里的其他工作人员给我们详细说明了这些地方的特点和作用。法官们热情地和我们合影,这张**可谓是记载了我们的法院之旅。

走进人民法院,让我真正地了解到了毒品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也让我下定决心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学生。

走进法院,"零距离"感受阳光司法

五一小学四(9)班王一诺编号:py0197

5月13日上午,我们小记者们唱着中国小记者之歌,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法院,零距离感受法院的工作,亲身感受司法的公正和法律的庄严,生动、直观地接受了一次法制教育。

走进法院,首先通过法警安检大门,来到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我们好奇地四处张望。要知道,这地方我们可是第一次来,而且可能连我们的父母也没有来过。

在两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审判庭。庄严的国徽,威仪的法台,宽大的法椅,让小记者们顿感新奇和肃穆。今天我们在这里担任旁听的角色。

首先带上来的犯人是因为贩毒而被民警捕获,他也表明自己以前犯过法,对不起家里的父母、妻子和儿子,并诚心悔过,重新做一个好人,法官依法做出了审判,第二个犯人是容留他人吸食毒品而**,他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审判结束后,我们小记者们也做了一次模拟审判,看着小伙伴们有模有样的表演,我们个个捧腹大笑。时间一到我们恋恋不舍在走出审判大厅。

接下来,我们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四楼,一位年青法官给我们讲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也让我们了解认识了许多的毒品:鸦片、吗啡、**等等。之后,我们还参观了法官们日常工作的地方:

监控室、办公室、图书室等。工作人员还详细介绍了这些地方的用途和特点。最后,我们和法官们在威严的法院门口合影留念。

通过这次法动,我对法院工作有了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还增强了法制观念,今后一定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法院观后感 篇5

不得不承认,《荡寇风云》是继《大明劫》之后拍的最用心的一部明史电影,虽然在人物刻画方面不如《大明劫》,在故事讲述上不如《大明王朝1566》,情节设计上不如《绣春刀》,可作为一个香港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来说,实属难得。明代九年的抗倭战争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而当前讲述这段故事的影视题材少之又少,这部电影很成功的把我们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反侵略年代,在让人铭记历史的同时也展现出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如果仇恨得不到血洗,那么仇恨的意义又在哪里。抗倭是电影的主旋律,从影片中也可以直观的看出倭寇的凶狠、残忍。历朝历代从古至今,日本人从没有放弃过对这片土地的野心。他们狡诈险恶,为利益不择手段;他们残暴凶狠,纯粹的以欲望而生。面对这样的族群,血债血偿就是最好的回馈。热爱和平并不是忍受欺凌的理由,自身发展的局限更不是侵略的借口,针对倭寇这样的群体,无论何年何月,送他们去上帝那忏悔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

倭寇的侵略并不可怕,比侵略更可让人痛心的是有无数的贫苦百姓借着倭寇的名义大肆对自己的同胞烧杀抢掠。无力去批判这些百姓愚昧或者缺乏民族大义,在生存面前,所有的龌龊都已经不值一提。虽然电影没有直接刻画那个时代的民生的疾苦,可是从戚继光、严将军以及俞大猷一番私下对话都能传到胡宗宪那里就可以看出那个社会的管控与斗争有多严厉。万历早年间的“一条鞭法”增强了明王朝的国力,但制造出来流民在等待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倭寇的到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又如何能够去批判那些冒充倭寇的百姓呢。

电影中,戚继光的形象是正面的,他呕心沥血练兵,将一群贪生怕死的军队打造成一只虎狼之势;他运筹帷幄,以少胜多堪称经典。在他的身后却有一个人在默默的支持他,那个人叫胡宗宪,一个说不上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角色,他行贿受贿巴结权贵陷害忠良,但是他也为抗倭将领从财力到信任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当他把那笔明知道戚继光会拿去练兵而原本用来给他行贿升官的钱交出去的时候,那个一个甩手,尽是心酸与无奈。这个时代哪怕是像他这样位高权重的总督,也无力改变任何趋势,有时候他是那个下棋的人,更多的时候他也仅仅只是一枚棋子。而最后撕掉那一份从锦衣卫得来的书信,尽显宰相肚中能撑船。这样的一个充满着争议的人物,或许就是他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抗倭最后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

其实电影中戚继光的家庭生活也挺值得玩味的,他是万人无敌的大将,可是永远也是自己妻子手中的常败将军,他可以战胜穷凶恶极的倭寇,但妻子的手腕永远也掰不过,一波波的狗粮撒下来,吃的好辛苦。这些不影响故事主线的小情节,丰富了整个故事,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戏。很多时候在我们的工作中忽视了最爱人的感受,以事业的名义做着伤害的事情。戚继光的这些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合格的丈夫,既能在万马千军取敌首级又能在家中柔情似水。所有的冷酷与严厉,不针对最爱的人;全部的爱与容忍,给予陪伴左右的人。偶尔有点小分歧,认怂就好了。

如果电影在发展情节的时候,能够像《鸣梁海战》那样作为一部纯粹的历史战争电影来拍,可能效果会更好。当然也不得不说,香港电影被武打元素影响的有点深远,戚继光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武将,更是一个军事家,《纪效新书》这样的经典军事著作可不是一般的武官就可以写出来的,在调兵遣将运筹帷幄这方面刻画的不是很明显,反而在打斗方面的内容有点多了。可能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糟点,贪大求全,要讲的故事太多可是又没讲清楚。总体上来说,虽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能拍出这个效果来,的确很用心。

最后,衷心的致谢陈导为我们贡献一部佳片,也为票房这么低而遗憾。

法院观后感 篇6

“法院”——一看到这个词的感觉一定是非常庄重、严肃的,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在生活中,对它一定非常陌生,但今天,我们学校的六年级同学就有眼福、耳福来与法院做个亲密接触了!学校组织我们去法院旁听,平生第一次识到法院的“庐山真面目”,心情自然是非常激动、兴奋的!

踏进法院的大门,就令人矜持,情不自禁地屏住了呼吸。舞台上有两颗豌豆,跟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正**有一尊庄严、鲜艳的审判长、审判员、辩护人、公诉人、书记员以及被告陆续上了场,被告旁有两名警察紧守着,不敢有半点疏忽。

全场的人都异常严肃,审判长一声令下“**”!审判长分别讲三名被告人的简历告知并校对。公诉人讲述了这些案件,包括绑架我们学校的学生!这属于绑架勒索罪。两名被告被判13年徒刑!

十三年,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时间,十三年可以过得非常有意义,可以做许多事,能学习、生活、休闲,为家为这个社会做多少事……而在他们的心目中,却将是一段阴影,一节心中永远的黑暗……此时此刻,我们的心同他们一样痛苦、黑暗、会很,但这时的浪子回头又有什么用呢?黑色的漩涡钥匙沉进去,再也不出来了。

此时此刻,他们很想哭但眼泪是永远无法洗去痛苦的;他们很想人间蒸发,但这是事实,有千千万万见证事实,是无法逃脱的;他们很想让时间倒流,但已经犯过的错,必定是要受到惩罚的,此时的浪子回头已是近黄昏了!

经过这一番精神与情感的体验,明白了这个警钟告诉我们大家,不要因为某个一念之差,就断送了一生的美好幸福生活,与似锦的前程,要弥补这个错误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因此,我们必须有法律意识,懂得法律,懂得法律,遵守法律,走向美好生活!

法院观后感 篇7

“法院”——一看到这个词的感觉一定是非常庄重、严肃的,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在生活中,对它一定非常陌生,但今天,我们学校的六年级同学就有眼福、耳福来与法院做个亲密接触了!学校组织我们去法院旁听,平生第一次识到法院的“庐山真面目”,心情自然是非常激动、兴奋的!

踏进法院的大门,就令人矜持,情不自禁地屏住了呼吸。台上有八把高背椅,与平时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正中央有一尊庄严、鲜艳的审判长、审判员、辩护人、公诉人、书记员以及被告陆续上了场,被告旁有两名警察紧守着,不敢有半点疏忽。全场的人都异常严肃,审判长一声令下“开庭”!审判长分别讲了三名被告的简历,并与被告进行校对,公诉人叙述了案例,其中还有绑架我们学校同学的案例呢!这属于绑架勒索罪,两名被告被判了十三年!十三年,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时间,十三年可以过得非常有意义,可以做许多事,能学习、生活、休闲,为家为这个社会做多少事……而在他们的心目中,却将是一段阴影,一节心中永远的黑暗……此时此刻,我们的心同他们一样痛苦、黑暗、会很,但这时的浪子回头又有什么用呢?这个黑色的漩涡钥匙陷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此时此刻,他们很想哭但眼泪是永远无法洗去痛苦的;他们很想人间蒸发,但这是事实,有千千万万见证事实,是无法逃脱的;他们很想让时间倒流,但已经犯过的错,必定是要受到惩罚的,此时的浪子回头已是近黄昏了!

经过这一番精神与情感的体验,明白了这个警钟告诉我们大家,不要因为某个一念之差,就断送了一生的美好幸福生活,与似锦的前程,要弥补这个错误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有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向美好的生活迈进!

法院观后感 篇8

最高法院的兄弟们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这本书放下的时间一长,当时的感觉就会逐渐丧失,难以准确再现。原来看过《美国最高法院史》,也很有意思。大法官们要搬家了,原来好像是在国会图书馆的地下室办公,现在对殿堂式的办公楼有些不好意思,彼此问道:“怎么去,骑着大象么?”代表良心、正义、知识的大法官,不能同时是个彻底的政客,因为,政客通常都是无底线的白痴,通过迎合撒谎而非独立思考后行动。本书主要讲述伯格法院,首席伯格,陪席中最有名的是布莱克和道格拉斯(自由主义的两位旗手),作者对伯格的评价很低,转述别人的话说,伯格是个总能在任何话题上让你采取对立立场,对司法机关具有最大威胁的就是伯格本人,而且智商和人品都低下(中国的法律工作者可能会产生联系,可以理解),实际上,可能是时代的原因,伯格法院还是继承了沃伦法院的主要衣钵。书中对尼克松评价可以从道格拉斯角度得出,道格拉斯认为无论从智商、道德上看,尼克松都是败类,当他知道尼克松之所以激发从政的兴趣,竟然是因为在迪克大学听到自己的演讲,道格拉斯在人生中唯一一次想去自杀。另外,有个情节必须留意,大法官们对曾经的同事和律师来游说和勾兑案件(只出现一次),全体的反应是愤怒和耻辱,作为律师而言,我才明白,为什么美国律师那么多……

法院观后感 篇9

孙中伟律师事务所/北京市死刑辩护网/孙中伟死刑辩护网

用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孙中伟《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这本书,对于死刑辩护有了些新的认识。

据认为,死刑复核只是最高法院的工作,与律师、其它法官甚至当事人无关。至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死刑复核是一个完全由最高法院法官控制的问题。我以为死刑是在某个法官的想法之间。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死乎对死刑复核程序还不是很熟悉,课本上的知识也很少,一般很难遇到实际案例。所以我还是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看了这本关于死刑改革的书。几个案例读完,让我对死刑改判有了完全颠覆的认识,整本书读下来,让我对死刑辩护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读这本书之前,虽然我也知道作为一个好律师,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客户服务。但是同时,我相信大多数人应该和我想的一样,认为‘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认为走私贩毒,是罪不容诛的...无论是不是一念之差,是疏忽大意或是醉酒之后的不受控制,毕竟事实是既定的了,不受惩罚又怎么说得过去。

但是后来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思考过的内容,深刻的体会到了死刑辩护的不易,检讨自己认识的片面。

举一个贩毒的例子。嫌犯将50克毒品混合到1000克,被判处死刑。在一开始读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我的思维中完全没有想过他会有翻身的可能。因为案件的审批完全符合程序,所以也是依法决定的。

而且,涉毒犯罪具有很大的经济利益,不是激情杀人等偶发事件。我们可以根据日常表现来考虑量刑。所以后来的改判让我眼界大开,竟然是用到了法理学中,罪刑责相适应原则。 一般情况下,本科阶段对于法理的运用,我以为只是会体现在新法规出台之后,或者是运用在个案中有些疑难罪行的判断,才会有体现。

没想到这个案件的突破口,竟然是我们平时都烂熟于心的最基础不过的原则。可以说在死刑改判这件事情上,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刑法原则可以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样的辩护方式让我拓展了我的思路。

往往辩护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技巧也是很讲究的。也许有时候一个案件的胜负并不是因为证据的数量,律师得辩护方式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常常从案件本身寻找突破口,思考如何让这1000克的药品不起作用,只是一味地提到纯度的因素,知道只要在思维角度上做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事半功倍。

对于这件案件,不仅是让我们这些读者有所启发,更是推动了立法的发展。它让之后刑辩律师在毒品数量与纯度的较量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让一筹莫展的辩护之路柳暗花明。

还有一个案件,是独生子杀死情人,不只是自己的情人,也包括前妻的情人的案件。一审和二审都已经被判处死刑,而且影响极其的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再为其做死刑辩护,其实是要冒好大风险的。

这就像是著名的药家鑫案,不管性质如何,都与他认罪的态度无关。很大程度上他的死刑判决是要归因于社会**压力。看来他的罪行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而且**的倾向也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所以他给了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然而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迫切的追求死刑判决,来到达告慰亡灵的效果,只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安慰。如果有更好的方式让活着的人过上好日子,而不是感叹逝者早逝,我相信这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本案还要更让人动容些,有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是案件的起因。除去后来的悲剧,我们只能说美好的感情,这应该是爱情的典范。是,没有人生来就是杀人犯。

即使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即使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不同,即使有的人就是对生命无视,即使婚外情时是心甘情愿的,但我相信在当事人知道自己的一时激动致人死亡的那一刻,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牢狱之灾,也都还是会有所顾忌的。我相信如果再有机会,大多数人会选择不杀人,不喝酒,或者不报仇。悔恨的不仅仅是因为自己面临的死刑判决吧,在真的亲手结束一条生命之后,那种感觉决不是像卸下了包袱那般轻松,而是再一次背负了更沉重的债。

无论出于搬家还是职业道德,我都愿意用一种有利于当事人的方式来思考。顾城的诗里说到“再见,为了再见”。我相信,有时候,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出现在正常生活轨道上的一外,我们有理由不再怀念他们。

于是在这段说不清扯不断的关系中,当事人选择了最极端的一种解决办法。我无意替他的罪名开脱,只是一种对生命的崇敬。既然已经失去了2条鲜活的生命。

又何必用同样的方式惩罚他。而且,既然已经有自首的情节出现,又何必苦苦相逼。所有可以用钱来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难题。

分手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感情,是对感情的补偿,也是对感情的威胁。当真正的感情必须用金钱来证明时,它们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在钱和情都落空的情况下,受害人不过是仗着曾经的温存就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实在是不明智的。

这种威胁和傲慢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人们有底线。后果往往不在自己预料...

在我读到本案不适用死刑的章节时,心中还是有一点点安慰的。不是出于对死者的埋怨,而是对于当事人的同情。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到过去,该怎么改掉错误。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因为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忽视了党的悔过,会使更多犯过错误的人不敢承担责任。就好像书中所述,消灭犯罪分子的方法不只是有死刑。我们不能用一个人的过去,去怀疑一个人的本质。

死刑的存在不仅要有现是一义,更应该是一种法律权威和威慑力的体现。生命是无价的,无论是谁。受害人亦或是当事人,都是有亲人有家属的。

逝者已矣,如果可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替逝者照顾家中亲属,又何尝不是对亡灵的安慰?而且这种赎罪,将会持续一生一世。

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既然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已经成为事实,何必费心让一个家庭遭受这种折磨。他的家人又有什么错?老无所依之后的境遇远比案件的本身要让人担忧。

这种不可预见的后果决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如果我们对当时的冲动感到后悔,那时候原谅也来不及了。回到药家鑫的案子,受害人家属仅仅为了赌博就拒绝了50万元的赔偿。这是一个巨大的生活压力后,它真的实现了。这种两败俱伤的结果是要让我们引以为戒的。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不认为杀人犯应该被容忍。无论如何,生命是无价的。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其实死刑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它只是让我们心中吐出了一口闷气,不吐不快。

争论是否应该执行死刑是没有意义的。更多时候,我们是要在法律之上,寻找一个不适用的理由,给予受害方宽慰的方案,让受害一方在心理上接受这种更有利于自己的方案。不只是因为要为死刑犯做辩护的原因,而是为了让损失降到最低。

死不足惜这句话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事情背后的隐情,怎么可能一点儿都不可惜,不会有人愿意选择这种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的,而且又能解决几次呢。如果真的淡漠至此,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法律也一定会有一个公正的判决。(读者方媛)

法院观后感 篇10

燃灯者之绝唱

——《法院的可视化管理》读后感

小萌

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改革倡导者、建设者、实践者,在这其中,邹碧华无疑是闪耀的一颗明星。2017年6月,邹碧华的遗著《法院的可视化管理》一书出版。读罢,不禁感叹天妒英才,邹碧华法官不仅是审判领域的学者型法官,更是熟习管理学、心理学、现代信息科技的司法改革者。

此书融合了他在长期间工作中的点滴思考与系统谋划;既有大胆的实践方案,也有改革的顶层设计;既紧紧围绕司法规律,又紧密融合移植管理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理念。

一、内容梗概:法院可视化管理

此书着眼于法院的可视化管理及如何实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渗透着法治思维与科学管理思想,可视化既是手段又是目标,最终为实现司法公正高效服务。

可视化管理,是指让管理者有效掌握组织信息,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可视化,使组织流程更加直观、内部信息更加透明、流畅。可视化管理在西方管理学中被广泛的应用,是管理学的基础性理论。这一理论在法院应用,可以让“问题浮出水面、发现问题的根源、形成长效机制、打破陈规陋习、优化知识资源、提升工作绩效”.一直以来,法院管理存在“看不见、管不着、受不了”的三不困境,即法院内外平常有很多事情领导看不见,院长有很多事情根本管不着,一旦出现问题又会让人受不了。运用可视化管理方法,有利于解决三不困境,实现对法院的科学、有效管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可视化管理提供了物质与技术条件,也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书中介绍的法院可视化管理,可应用到各个领域,主要有愿景与目标管理、管理中问题、工作绩效、群众工作、价值导向、管理能力等。以上领域几乎覆盖了法院的所有管理活动,可视化可以为法院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愿景与目标管理可视化方面,将法院的愿景与目标传达给每个干警,可以增强凝聚力。在实现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管理台账的作用,并通过预定目标、确定目标、确定责任人和评价人、分解目标、把目标专业化、目标下达实现目标设定。

在管理问题可视化方面,充分认识法院问题的破窗效应,法院问题会阻碍法院核心价值的实现,导致公信力流失。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由于人们经常性会对问题熟视无睹,对问题麻木不仁,同时还存在信息漏斗现象,导致问题难以被看见。通过结果分析、数据分析,让问题可视化,挖掘问题背后的问题。

在工作要求可视化方面,通过对岗位职责要求、完成工作规范、工作流程要求三方面,进行标准化、具体化;清单化;信息化和公开化,可以实现工作要求的可视化,防止希望落空。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法官办案方法、裁判文书制作要求,也可以通过提炼要件审判九步法、“九个一致”等方式实现。

在工作绩效可视化方面,绩效考核应该实现避免习得性无助、摆脱管理者依赖、减少对抗和争议、避免惩罚型管理、提升工作质效的目的,而现有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绩效管理理念不符合司法精神、体系不科学、绩效数据不客观、绩效管理方法不科学的问题,通过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确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模式、提升绩效分析方法,实现管理理念从内部评价向群众评价转变、从数据导向向规律导向转变、从短期行为向长效机制转变、从片面理解指标向综合解读数据转变。

在群众工作可视化方面,群众工作是最难改进的工作,其原因在于法院干警价值观层面有偏差、评价体系难以反映群众价值观、群众工作效果看不见、群众工作方法看不见。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群众工作在管理目标中看得见、让群众工作方法看得见、让群众工作作风看得见、让群众工作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看得见。

二、本书特点:多音符协奏

(一)经验与探索的协奏

作者在论述法院管理的可视化实现过程中,诸多做法来源于其任职长宁法院的实践探索,也有上海法院的先进做法。对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有利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法院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也对上海的一些制度提出了批判,比如绩效考核指标中,无法反应群众工作价值、没有衡量个体工作能力和素养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制度探索。

(二)理论与方法的协奏

理论是抽象的、一般化的。而空谈理论,对实践无济于事。在本书中,既注重理论的总结提炼,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参考。比如在工作要求清单化中,书中列举了《裁判文书常见差错备考表》,表格内容丰富详实;如庭审要件九步法,极具操作性;再如第十章,从执行流程角度详细介绍了可视化的实现方式方法,这些实践经验,为其他法院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样本和可直接借鉴之经验。

(三)整体与个人的协奏

本书的目的在于实现司法公正高效,为深化司法改革提供路径。在具体的实施中,需要每个法院认真落实,善于运用可视化管理方法,实现对每个司法工作人员具体化、明细化的评价。本轮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运用可视化管理方法,关注每个司法者,让每个司法者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才能激发司法者的积极性,为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提供管理保障、人力保障。

(四)法学与管理学的协奏

本书融合了法学、管理学、心理学及现代信息技术,以法学为主线,围绕促进司法改革这一目标,充分运用管理学、心理学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知识。在法院管理层面,以可视力为理论支持;在群众工作中,结合站立效应、围观效应,打造标准化的接待流程;搭建执行管理系统、审判流程管理系统等,都是依托信息技术而实现,如此等等。在本书中,各处都充满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正是借助于法学之外的其他学科,才构建起了可视化的管理方法。

结 语

在这场动真格的司法改革中,司法责任制、人员分类改革、法院信息化建设都是重要方面,法院的可视化管理方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路径,值得广泛推广与深度应用,也有待各个法院继续探索和推进。

对于处在改革大潮中的笔者来说,此书的诸多观点令我醍醐灌顶,有了知识的增长,加深了对法院管理和司法改革的认识,以往抽象的法院信息管理变得具象而清晰;作者博览群书、积极吸取新知、良好工作习惯、持之以恒保持学习等诸多优秀品质令我羞愧不已。本书虽是关于法院管理可视化的著作,其中的精髓与方法也可以用来管理个人的工作和时间,对个人亦是一种借鉴和启发。

  • 干法观后感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干法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般人需要花费35年左右的时间在工作上,我们为什么而工作,当读到书中关于写工作的意义时候,一丝丝的震撼透过毛孔直达骨...

  •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

    下面是我们为您精心搜集的“天堂电影院观后感”相关资料请您查看,你认为优质的作品名观后感具有什么特质呢?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灵活性,我希望这些分享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人能够帮助你!...

  • 法制教育观后感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能够逾越自己的身心,可能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了不同的想法。这时我们应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新的感悟,观后感是一个沉淀想法的好方法,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写好作品名观后感呢?关于“法制教育观后感”下面将为您作详细的讲解,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 知心法官观后感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现在向你推荐知心法官观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黄志丽,漳芗市人民法院民庭法官。她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基层法官兼具修补受损的社会关系,召唤社会道德回归的职能。这一信念,促进她在繁...

  • 书法观后感范本

    为了让您了解更多关于“书法观后感”的内容,推荐一些精选文章。这些文章可以让您进一步探索电影的魅力。每个人在观看电影时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所以观后感具有个人的独特性。观后感的写作需要先进行观影,只有真正观看了电影,才能有真实的感受。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您认为写作品名观后感有难度吗...

  • 最新法律观后感

    你有多少观后感范文收集在那?不妨用观后感记录看完作品之后的理解与感受,观后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提高对人生的认识。这篇精选文章将会深入探讨“法律观后感”背后的含义,以下是我得出的结论,供你参考!...

  • 博物院观后感合集

    大家在观看完影片以后,相信心中有着不少的心得。通过观后感我们更能够理解人性世界和生命的真谛,观后感让我对作品的看法更加深刻,怎样将作品名和观后感联系到一起呢?下面的内容将会让您深入了解关于“博物院观后感”的相关知识,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 法治中国观后感

    经过励志的句子小编的检索已经找到符合您需求的“法治中国观后感”资源,写作品名观后感要注意什么呢?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创作观后感需要有独到的观察点和深入挖掘影片涵义的能力,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更多的财务规划和风险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