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米厘米课件”的相关资讯,请密切关注。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花费时间精心准备的,因此要求教师自行安排时间来完成。新任教师需要认真对待教案课件,这样能够促进课堂活跃。对于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前来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在估计和测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3、在具体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直尺、软尺、卷尺、小正方体、长方形,小棒、方格纸
学具:每人一把学生尺、一个小学具袋(小正方体、小棒和小长方形)。
一个大学具袋(花生、红豆、长方体、橡皮、方格纸、小棋子)一张作业纸。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对线段有怎样的认识?(小组交流后自由汇报)
2、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理由。
3、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宽,看看有多长?
(2)自由汇报。
(3)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4)小结:为了更加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尺子来量。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跟你同位说说。
②自由汇报。
③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直尺上观察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你有办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吗?你认为该怎么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示范:铅笔的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动手测量后,指名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课本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5)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条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第二条呢?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6、画线段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①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②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③点上另一个端点。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师:瞧,老师新买了一个杯子,我想美化一下我的杯子,在这一圈贴上一张彩纸,彩带要多长呢?可这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说方法?(有的用皮尺围绕杯口一周;有的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杯口滚动的方法测量;有的用根小绳绕杯口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法。
师: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直尺、三角尺、卷尺等(课件演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和合适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你们可以用直尺,也可以用卷尺,选择你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cm)
量:刻度线
对准刻度0表示起点。
放平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教学内容:
课本1页到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学情展示:
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
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归纳小结: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六、巩固提升: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1、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
七、板书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测量长度
教学内容:
课本4页到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学案导案
知识梳理
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
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
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
基础练习
二、新知探究
(1)观察尺子
(2)认识、感受1厘米(cm)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
三、知识运用
看课件做题
四、总结
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检测
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
二、 20厘米—5厘米=厘米
10厘米—3厘米=厘米
8厘米+6厘米=厘米
3厘米+4厘米=厘米
当堂检测
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1厘米的长度观念。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以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在寻找1厘米长度的物体的活动中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对物体的测量方法。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
么?和同位交流一下。(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字。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
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
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
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
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
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
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
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蓝纸条,不知道他们的长度,你们可以帮老师量一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
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积极回答)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内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技能目标: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直尺、米尺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上次师傅和徒弟在为阿福做上衣的过程中闹了个大笑话,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说看他们之间又发生什么事?
生: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阿福纳闷了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挺仔细,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生: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坚着放,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吗?试试看。好,你来,你。(师找几个同学站在尺子前量。)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试试!这样吧,(打开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生操作,师巡视)
师:谁来指一指1米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刚才你们同桌俩是怎样量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我按住0刻度对准地面,让我的同位拉尺子,让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体的哪个地方。
师:有不同意见,说说看。听明白了,0刻度要对准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点也不能歪。
师:同学们都是这样量的吗?按照正确的方法,快速的再量一遍。
三、巩固米的认识。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完成。
(1)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现在同学们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师:好,手别动,松开绳子,看好了1米有多长?放手,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手放下。
(2)师:好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老师站在这里,谁能站在离我1米远的地方? 抽4位学生。
师:同学来看一看谁离老师的距离最接近1米。
怎样能确定你和我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生:米尺的一端送到老师手里,另一端握在手里,拉直,非常聪明。
生:直尺的一端贴近老师,另一端贴近我 想一想如果离我一米远的距离都站满小朋友,那么他们排出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圆形)
师:刚才两个同学分别用了直尺和米尺测出了离我一米远的距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发现米尺上的一米和直尺上的一米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在1米的下面写着100厘米。所以我认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师将两种尺子重合验证:1米=100厘米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发现。板书:1米=100厘米
师: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生齐读)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现在能解决了吗?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师:想出了这么多,真善于动脑。
四、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在用米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领生观察,认读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上的刻度会读吗?
出示:030cm042cm20xxcm
五、课间休息。(小故事)
师: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其实米与厘米本是一对好兄弟,他们一起帮助尺子测量长度。可米觉得自己的个大,功劳大,瞧不起厘米。一天,小铅笔跑来找米大哥,说道:米大哥,听说你的本领特别大。你能帮我量一量,现在我有多高?米大哥可犯了愁,因为小铅笔太矮了。这时厘米小弟跑来说道:大哥,别着急,我来试试。长12厘米。厘米很快就量出了长度。
师: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生:在量较短的物体时,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较长的物体时,米大哥就比较合适了。
师:那同学们说说看,量文具盒的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
生:厘米。量操场的长呢?生:米。
六、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2、3米=()厘米
5米+6米=()米
800厘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课后实践活动
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八、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课后反思:
学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我的时间把握还不够准确,导致一些环节处理上还很不到位。还需努力!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苏教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量,也为认识米用米量做下铺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与同桌合作的意识,并能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
二、说教法:
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说学法:
本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因此在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
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你喜欢哪种量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动手量长度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发展了思维。学生获得了自我探索和成功的体验。自学用厘米画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同桌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在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四、游戏活动、发展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量、画的本领后,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着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当我们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时,我们看到一些好句子时就会忍不住想分享给朋友,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那么唯美的句子有哪些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分米毫米说课稿集锦”,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材分析:《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1、在这么漫长的不同寻常的成长岁月里,仍旧能保持最初的良善,能在一波又一波的逆境里,走到现在,仍旧能毫不掩饰内心感情,义无反顾,愿意相信。----墨宝非宝 2、一个敢于背负自己理想的人,才能成为别人理...
我要用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与你相遇 我一直在找寻你的踪迹 对面的房子小巷深处的门边 虽然明知你不可能在那里 若能实现愿望的话我想马上飞到你身边 我一直在找寻你的踪迹 在四岔路口在梦中 虽然明知你不可能在那里 如果能发生奇迹的话我想马上见到你 我一直在找寻你的踪迹 在明亮的大街那樱花
1:我想要十年不做孤独患者拿着红玫瑰看人来人往说着好久不见 2:我骑着单车看夕阳无限好然后碰见了好久不见的你还背着我送你的背包你说你成了孤独患者 3:生命里的冲动,将不再有迩的存在╰ 4:人生里的释怀,都不会有迩的徘徊╰ 5:看淡了所有只剩下你的容颜 6:听尽了全部只留下你的细语 7:熬过年少轻狂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处理很多的文档文件,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别人是怎么写的。范文的优秀构思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要怎么样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呢?下面的“秒速五厘米读后感受”是励志的句子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你闻到我的气息,我听到你的叫声。你知道我在流泪,我心疼你的焦急。我们如此贴近又如此遥远。但是不要怕啊!不要怕! 清晨,我们微笑出发。正午,我们在原地绕圈圈,坚强地保持风度。黄昏,我们看到相同的风景及日落。夜晚,我们安慰自己,相信努力没白费。 我不是真的想踩着你的头往
1、人生总有许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人生总有许多意外,握在手里面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2、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也许只是被浓云遮住,也许刚巧风沙飞入眼帘,我看不见你,却依然感到温暖。 3、人不是鱼,怎会了解鱼的忧愁。鱼不是鸟,怎会了解鸟的快乐。鸟不是人,怎会了解人的荒唐。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米莱小编 1、甭看了,剩下的都菜瓜,本校校花就在你怀里。 2、洗干净了人模狗样去工作吧! 3、要大休等死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活着就得折腾折腾! 4、我已经忘了,我连冰淇淋是什么口味儿我都忘了,我再也没吃过冰淇淋。(最悲的一句了) 5、我想唱。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