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 教案课件的完善工作,是新教师需要认真地去做的。这里有关于“圆柱与圆锥课件”的一些相关资讯您不容错过,祝愿你能够通过这些参考信息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任务或学业!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例1,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各一个,及多个圆柱形的物体(如罐头盒、茶叶筒、药盒、药瓶、纸盒等);让学生也收集几个圆柱形的盒子,同时让学生将教科书第125、127页上的图沿边剪下来。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出示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形体,

问:你能找出我们已经认识的形体吗?

(学生可能会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你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样的特征吗?(生回答)

(举起圆柱和圆锥)你知道这两个物体叫什么吗?猜猜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2.圆柱和圆锥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就知道了。(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圆柱的认识。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于是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随后教师演示得到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后,在全班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然后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柱是直圆柱的简称,即两个底面之间从上到下一样粗细,高垂直于底面。

接着让学生用手模一模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全班交流后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圆柱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

2.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

随后教师演示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然后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观察圆锥,看看圆锥的高在哪儿?它有几条高?

交流后,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教师:圆锥的高到底有多少条呢

引导学生根据高的定义,弄清楚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注意提醒学生圆锥的高是不能摸到的。

三、拓展延伸

(1)做第19页练一练。

要求学生说出图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出示一组立体图形,辨析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锥为什么

2.指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和侧面、顶点以及高。教师工作室O$v.x:x*g(xa;E-j

3.做第19页练习五第2题: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圆柱和圆锥,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连一连。

4.做第19页练习五第3题:

(1)做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小旗,将旗杆快速旋转,观察并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成什么形状。

(2)自己设计小旗的形状,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小旗旋转一周所成的形状,在小组里交流。

5.剪下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1)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

(2)尝试计算出它们的地面周长和底面积。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征?

板书设计:

圆柱圆锥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有无数条高有一条高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教师工作室

作业设计:

1.填空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

(2)圆柱有()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一个圆柱有()条高。

(4)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

2.标出图中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图省略),并量出高和底面直径。

3.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8—19,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设计理念:

本课努力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观察、辨别

举例、交流

二、动手实践探索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并板书:

底面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

圆柱

侧面1个曲面

4.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二)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侧面(曲面)

面:2个

底面(圆)

(3)师指导透视图,示范画。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2、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4)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学生先在小组内活动、研究、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画高,思考高的条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交流

观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自己尝试概括

独立比较

独立画高

三、巩固练习,评价反馈

1.做“练一练”,说出下列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引导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2.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学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说学生连线,交流连线时的思考过程。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旗,依次将小旗快速旋转,借助观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课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独立制作圆柱和圆柱。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3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总 课 题

空间几何体

总课时

第2课时

分 课 题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分课时

第2课时

目标

了解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认识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机构特征.

重点难点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概念的理解.

1引入新课

1.下面几何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或生成规律?

这些几何体都可看做是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而成的.

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示.

4.旋转体的有关概念.

1例题剖析

例1

如图,将直角梯形 绕 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例2 指出图 、图 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

图 图

例3

直角三角形 中, ,将三角形 分别绕边 , , 三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哪一种简单的几何体?或由哪几种简单的几何体构成?

1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几何体分别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

2.如图,将平行四边形 绕 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3.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1课堂小结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及图形特征.1课后训练

一 基础题

1.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旋转体的是( )

2.图中的几何体可由一平面图形绕轴旋转 形成,该平面图形是( )

ABCD

3.用平行与圆柱底面的平面截圆柱,截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作圆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圆心时,形成的空间几何体.

5.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一平面去截此圆锥,则底面和截面间的部分的名称是_________.

6.如图是一个圆台,请标出它的底面、轴、母线,并指出它是怎样生成的.

二 提高题

7.请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三 能力题

8.如图,将直角梯形 绕 、 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ADCB图1A图2DBC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7~11题、“探索与实践”12~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

2.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2.做练习四第9题。

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60。

3.做练习四第10题。

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

4.做练习四第11题。

出示题目

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做练习四第12题。

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

6.做练习四第13题。

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

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7.做练习四第1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

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

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频道小编推荐: |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6

教学内容:练习八第6一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l.组织练习。

(1)做练习八第6题。

(2)做练习八第10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29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布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八第7~9题。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建议: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实物,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数学活动。

2、充分关注猜想和估计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精心设计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活动线索。

3、重视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圆柱的体积3课时

圆锥的体积2课时

整理与练习2课时

测量物体的体积1课时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圆柱体积。

2、能解决与圆柱体积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圆柱体积。

教学难点:能解决与圆柱体积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把圆柱体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公式是。

2、口答:(求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单位:cm)

①s=0.5h=10

②r=2h=5

③d=4h=2

二、巩固练习

1、p27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p27第2题

①引导看图明确要求哪个杯里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大。

②独立计算。

③集体订正。

3、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桶高10分米,这个油桶最多装汽油多少立方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汽油重0.85千克,这个油桶最多装油多少千克?(铁皮厚度不计)

4、p27第3题独立完成。

三、提高练习

1、p27第4题

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方法。

小结两种方法:①先算出50枚1元硬币的体积,再算1枚1元硬币的体积;

②先算出1枚1元硬币的厚度,再算出1枚1元硬币的体积。

2、一个圆柱体体积是100、48cm3,底面半径2cm,求圆柱的高。

四、全课小结

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sh=πr2h=π()2h

五、达标检测

1、求体积。①底面直径8cm,高10cm;②底面半径3cm,高8cm。

2、有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半径2米,池深20分米,现往池内注入1.5米深的水,求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

3、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40厘米,桶高50厘米,若每升水重1千克,这个桶最多能装水多少千克?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9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样物品,大家看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你所认识的哪些立体图形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板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对于圆柱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那圆柱到底有哪些具体的特征呢?想知道吗?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你想知道圆柱哪方面的特征?(面、高)

2.认识圆柱的面的特征。

(1)借助学具同桌探讨,教师出示研究方法提醒。

a.观察:观察你所准备的圆柱,看一看、还得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甚至放在桌子上滚一滚,来感受圆柱的面所具有的特点。

b.比较:将圆柱与以前所学的长方体面的特征进行比较,来感受圆柱的面所具有的特征。

(2)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的时候,重点抓这几个问题:

a.如何证明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b.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预设:如果学生汇报时不完整,及时请学生评价,补充。)

(3)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圆柱向大家介绍哪是圆柱的底面,哪是圆柱的侧面。

(4)判断一次性杯子是不是圆柱形的,为什么?

3.认识圆柱高的特征。

师:老师手里有两个圆柱体,你能发现什么?(一个高一个矮),没错,圆柱是有高度的,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圆柱的高。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这两个问题,结合手中的圆柱,同桌两人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a.什么是圆柱的高?

b.圆柱的高会有多少条?

(2)生汇报交流。(重点辨别高的条数)

4.总结圆柱体的特征。

5.其实圆柱的高在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些名称,比如一支圆柱形的铅笔,我们不会说铅笔有多高,而是说多(长),如果我们打了一口圆柱形的井,我们会说这口井有多(深)。

6.举出生活中是圆柱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锥的特征。

(1)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同学们能不能从与圆柱的对比中总结出圆锥的特征呢?

①有一个圆形的底面②有一个侧面为曲面③只有一条高

(2)如果我们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扇形)

(3)在和圆柱的比较中我们很快的找到了圆锥的特征,看来比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哪位同学能完整的说出圆锥的特征。

(4)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圆锥形的物体?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课本自主练习1.2.3.

四、总结评价、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探索、交流,认识了圆柱和圆锥,你收获了哪些新知识呢?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10

单元总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单元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原因:学生可能对概念、公式记忆较熟,但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下用错公式。主要还是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够。

解决策略:(1)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充分复习好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借助实物多让学生感知概念的意义,不能死记硬背,要能用自己话说清楚。特别对中下生应多结合实物或图形指出问题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推导过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给学生。

(4)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每节课的新课铺垫、例题教学、或是练习讲评都借助于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一边口述、一边指着实物来说,加强感知。

单元策略:基于本单元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获得公式或经验。如:圆柱体展开图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错例的估计和采集:概念辨析题:(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节铁皮水管,要多少铁皮是求水管的()(4)给个圆柱体的花瓶包装在盒子里,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这些属于概念不清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点本身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易混,因此教学中重点在新授中注意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还要在综合练习中加强对比,沟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解决问题:(1)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写出基本关系式再解答

(2)有一个礼堂内有8根直径是50厘米、高5米的圆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红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写出基本关系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的错误主要是公式用错,原因还是对概念不清,解题思路不明,因此,教学中在保证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让学生讲思路、强调解答步骤的书写要有条理。

有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混合题:(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体积的(),圆柱体体积比圆锥体体积多(),圆锥体积比圆柱体少()。

(2)一个圆柱体积是9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底高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体积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比圆锥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题的错因主要是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只是一个圆锥体积公式的获得过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认识,并没有真正通过实验过程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弄清楚。因此这个推导过程中应让学生把两种几何体的体积关系,能反说、正说、比多少等都能说清。

练习题的分析:重点讲解的题目:39页第10题(重点说明生活中常说的圆柱体的长也就是数学意义上的圆柱体的高)。40页的13题(体积公式与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利用底面积一定时体积和高成正比例的关系来确定两个圆柱体体积的比,求出第二个圆柱体的体积,最后求出它们的差。)45页的第6题(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第8题(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题(由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那么现在它们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说明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2倍,于是圆柱的高是9.6。实际上是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的灵活应用。)

课时安排:1、圆柱的认识31页至33页及例1

2、圆柱的表面积33页例2--例3

3、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36页例4及补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题。

4、认识圆柱的容积37页例5

5、圆柱有关公式的对比练习39页8、9(增加不同位置类型的圆柱体)39页7、10

6、圆锥的认识41页

7、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42页至43页例1

8、圆锥体积的应用43页例2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教材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以及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了解?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新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新课

㈠认识圆柱。

1、出示例1。

请同学们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体?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发现什么?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问题,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

心中有数)。

3、集体交流:

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生:可以把圆柱锯开,两个底面比一比。

师:方法不错,就是可惜了这么漂亮的圆柱。

如果不把它锯开,有办法让两个底面比一比吗?

生:可以把其中一个画出来,再用另一个来比一比)

板书:上下是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形。有一个面是弯曲的。上下是一样粗的。

4、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⑴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两个圆面就叫做底面。

⑵圆柱还有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侧面。想一想,这个曲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想个法子试一试!

(3)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4)我们认识了圆柱的高,知道标注的方法还不够,在生活实际中还需要来量一个圆柱的高。你打算怎样来量圆柱的高?

生:我用两把尺夹住圆柱,量出尺之间的距离。

生:我把圆柱倒在纸上,用笔在两个底面的位置做个记号,量出记号间的长度。

生:我量它的侧面。

二认识圆锥的特征

教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圆柱体的特征,在图上,你发现了其他的立体图形吗?(出示图)

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锥体?

2、拿出桌上的圆锥形实物,象我们研究圆柱一样来观察圆锥体,看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各部分名称:

⑴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

条?

(3)※师:我们来用两根手指夹住圆锥,表示出它的高。(学生操作。)我发现大家都用一根手指按在顶点,另一根手指呢?

生:在圆锥的底面。

师:是底面任意的位置吗?

生:不是,是底面圆心。

师:请大家调整一下,好,现在我们用手指表示出了圆锥的高,谁能用语言来描述?

生: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圆锥的高如何测量呢?

(5)教师引导:圆锥与圆柱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面我们就用刚刚了解到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来看看下面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请打开课本翻到19页,看练一练。

2、填空。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

(2)圆柱有()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一个圆柱有()条高。

(4)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

3、书20页第2题。

4、书20页第3题。

师:其实,通过旋转,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圆柱。大家想不想来细细研究?请看屏幕。注意观察A点和B点在旋转后,分别形成了圆柱的哪个部分?

生:圆柱的两个底面。

生:我觉得是两个底面的周长。

师:我们用手摸一摸形成的部分,是圆柱整个底面吗?(注意指准两个底面圆周。)

生:(肯定的)不是,是圆周。

师:长方形的这一组对边绕轴旋转后分别形成圆柱的什么部分呢?

生:两个底面。

师: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的哪个部分旋转得到的?

生:长方形的一条边。

生:从图上看是线段AB。

师:确实如此。现在我们综合起来思考,长方形的这三条边同时绕轴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仅仅是圆柱的三个面,当长方形作为一个整体的面在旋转后,就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圆柱。

师:其实我们身边的事物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有些看上去差不多,但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拿我们今天研究的圆柱和圆锥来说,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千姿百态的。(演示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圆柱和圆锥的旋转图)。是什么造成它们高矮、粗细不一样的呢?

生:因为旋转出圆柱的长方形长和宽不同。

生:因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同。

师:看来大家都从旋转图中得到了启发。如果我们从圆柱和圆锥的本身来看,是什么造成它们大小形态不一的呢?

生:因为它们的高不同,底面的大小不同。

师:底面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生:底面的半径。

师:原来是它们的高和底面半径共同决定了它们大小形状。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评析:教者在拓展部分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形成立体图形,这是本节课旋转思想的延伸,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旋转是得到立体图形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展示给学生丰富的图形表象,使学生对图形的美产生共鸣;第二个环节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圆柱和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不同,衍生出大小形状各异的圆柱或圆锥,感受形体的奇妙;第三个环节,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科学的呈现圆柱和圆锥的三视图,有效克服了消极因素的干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圆柱与圆锥课件 篇1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代表六年级所有的数学老师对我们的新课程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作一个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首先我从教材分析入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圆柱、圆锥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内容的安排上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的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学会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是认识和理解圆柱的侧面积以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认识理解圆锥的高。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采用引导探究法、观察演示法、讨论法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在学法指导上,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的方法进行学习。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每一个课时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开发智能,自我总结深化新知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圆柱和圆锥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之中,我注重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之前,我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有关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在导入新课时从生活情境引入,结合学生收集的实物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和圆锥,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和圆锥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硬纸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让学生充分探究,把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相关量对应起来,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作准备。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把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强调了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相关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生活情境中圆柱形厨师帽的布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选择计算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重视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引导学业生经历把圆柱切开、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逐步细分的过程,初步感知直术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再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全面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圆锥的认识这一节时,我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圆锥实物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测量、交流等活动,探索圆锥的特征。结合圆锥的直观图,介绍圆锥的底面、顶点和高的含义。在教学圆锥体积这一节时,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三、练习巩固,开发智能

四、自我总结,开发新知

在每一节课结束时,问一问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感受三个角度进行自我总结。最后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养成归纳、自主提升的好习惯。最后布置自主练习,让学生及时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最后是板书设计:

我的每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清楚、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多指正。

  • 圆锥的课件7篇

    据编辑所知,您提出了一份“圆锥的课件”的要求,编辑根据要求精心整理了一份专业的文档。欢迎您仔细阅读和收藏,同时也请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教案课件是老师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是老师需明确教案并非随意撰写的。它是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塑造的重要手段。...

    圆锥课件 05-14
  • 圆柱体课件(收藏十一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励志的句子的编辑非常喜欢这篇“圆柱体课件”文章觉得非常值得我们一读,希望这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享受此内容!...

  • 2023圆柱课件精选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2023圆柱课件精选,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在《圆柱的体积》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紧紧抓住“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发...

    圆柱课件 06-14
  • 圆柱的课件系列

    栏目小编为您挑选的“圆柱的课件”绝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适应时代需求和教学特点的重要关键。...

    圆柱课件 07-29
  • 圆锥侧课件模板8篇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经常在各个平台上发一些短句子。不管你是什么心情,都能找到相应的句子来传达,有哪些句子打动了你的心?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圆锥侧课件模板8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让...

    圆锥课件 04-21
  • 圆柱体积课件推荐14篇

    关于"圆柱体积课件",编辑对此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当老师准备新的授课内容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而其中的知识点设计至关重要。教案是课堂教学规范化的体现,它能够为教学过程提供指导和支持。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 圆锥的体积课件集锦9篇

    教案是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的教学材料,每位老师都应该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通过教案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出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能力。基于您的需求,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圆锥的体积课件”的文章,仅供参考,请欣赏!...

  • 最新圆柱的课件(精品8篇)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教案?这篇文辞华美思想深刻的《圆柱的课件》是编辑公认的佳作,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圆柱课件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