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敦煌观后感集合十篇

栏目: 敦煌观后感

2023-09-24 12:20

你知道写作品名观后感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吗?作品的魅力正是可以与我们展开交流。观后感的文化价值在于通过对作品思想的深入探索和挖掘。优秀的观后感应该能够深深打动读者。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您将会全面了解关于“敦煌观后感”的知识。我们提供这些信息是为了帮助那些正在寻找答案的人!

敦煌观后感(篇1)

中共中央宣传部今天(1月17日)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守护人。70多年来,他们扎根大漠,无私奉献,精心保护和修复敦煌石窟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努力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合理开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今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将讲述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感人事迹。

保持全力以赴“学”的精气神。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上的清醒坚定。通过学好党史党章党规,加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通过学习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国家科技进步者们优秀的英雄模范事迹,同先进典型对照,汲取榜样力量,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保持全面从严“守”的斗争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关键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守护好群众关心的大小事,切实解决他们的痛点难点,尤其要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巩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保障改善民生,严厉查处在精准脱贫、扫黑除恶、污染防治、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精准发力,保持斗争精神,尽锐出战、善作善成。守好初心使命,必须全面从严、始终从严、永远从严,不做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而要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善于斗争。

保持全心全意“进”的责任心。决胜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而要做社会治理、改革稳定、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等各方面的参与者、攻坚者、奋进者,与时代同频、共振、双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强化责任担当,经受住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砥砺初心,勇担使命,我们定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敦煌观后感(篇2)

小时候听过含笑的一首歌曲《飞天》,第一次对敦煌飞天有了向往,彩衣飘飘的飞天神秘美丽。高中时学到余秋雨的《道士塔》,读到王道士把敦煌经书文物廉价交易给外国人时不由得愤恨惋惜,正如中国青年的那首诗所讲,我恨 我没早生一个世纪。那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悲剧。

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让多种文化在这里融汇撞击,它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每一副壁画背后、一座泥塑背后以及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 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好在,新中国发展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以常书鸿、段文杰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青年学子远离城市,来到大漠戈壁,艰苦奋斗,莫高窟事业迎来了发展春天。三代敦煌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特质,被称为“莫高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使敦煌文化迈入科学保护、弘扬传播、成果竞秀、国际合作的崭新阶段。

敦煌观后感(篇3)

陆泽熙

我在杭州宋城游玩时,曾有幸目睹敦煌复刻石窟,那精美的飞天,那姿态万千的佛像彩绘让我印象深刻。在这次暑期读书活动中,我一眼选中了《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原以为那就是一场欣赏敦煌石窟群精美壁画的视觉之旅,却未曾想到那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

莫高窟开窟和造像的历史,是一部贯穿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它以中国文化艺术为基础,吸收了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亚文化,是绵延千年的巨大宝藏。作为中华儿女,真为祖国拥有如此之瑰宝而感到无比自豪!

当看到敦煌藏经洞及其文书,被王道士等人顺手牵羊,被英、法、日、俄、美等西方列强巧取豪夺,诸多珍贵文物不幸流失国外的时候,我被王道士之辈的贪得无厌、愚昧无知气到捶胸顿足、义愤填膺,也强烈地感受到,艺术和文化与国力有着紧密的关系,吾辈当自强!

当看到前有向达先生,历经五年,辗转英、美等多个博物馆敦煌写经,为国内敦煌学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时;后有常书鸿、段文杰、季羡林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从大城市来到荒凉的西北边陲,几十年如一日,以人力清除流沙,一边做保护文物,临摹壁画抓艺术,一边为改变“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说法不懈努力时;再有敦煌的女儿樊诗锦,克服身体缺陷,56年投身于敦煌事业,在80岁高龄还在为敦煌面临划归旅游局之事殚尽竭虑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莫高窟人在艰苦奋斗中凝成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时代之光!

莫高窟的保护不是几十年、几代人所能完成的事情,需要世世代代不断努力。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断探索和学习更为先进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要承担起属于我们的,立足于国家乃至全人类整体利益的历史使命,这样,我们短暂的人生才能活得最有价值!

敦煌观后感(篇4)

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一尊尊形态各异的雕像,它们所描述的正是莫高窟。

此书的作者为顾春芳,由樊锦诗,这位陪伴莫高窟由衰落走向兴盛的“英雄”口述所著。讲述的自然是莫高窟在她一生中的“经历”。

最初,樊锦诗在接收了去敦煌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可以看出她的无畏;后来,敦煌的穷困程度令人震惊:当时的敦煌就是一个小镇,半个小时就能走完,城里头总共只有两个百货商店,还有一个糖盐局,大家住土房,喝盐水,“再看右面附有一张照片,简陋的土房,掉了皮的墙壁,露出了块块砖头,鳞次栉比地分布着,同时薄薄的窗户,让人看起来一吹就破,相比之下,我们好似“神仙“。

樊锦诗专注投身于考古事业,并没有安常处顺,在这山穷水尽的地方,埋头苦干,不久她的丈夫也被调来,与她同甘共苦,但她的孩子们都托付给了亲戚。如此之骨肉分离,让人怎不心如刀绞,正是为何?

因为他们心中怀着的是国家的重任,为国家而努力!看到这里,不禁使人泣涕而下,如此的心系家国情怀,也让我们反思自身,自己是不是应该具有这种精神,拥有了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格,对我们的学习大有益处。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守护莫高窟的几代人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他们扎根于这偏远大漠,保护、修补我国中华文明的瑰宝,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坚守,才使这千年莫高窟重绽光彩,扬名中外,成为了世界的文化遗产,世界的莫高窟!

学习莫高窟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所秉持的坚毅气质,弘扬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效力祖国。

敦煌观后感(篇5)

沈怿钒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小学生,见惯了湖光山色、层林叠翠的美景,却很少领略古文诗词里那些风起沙移、壮阔苍凉的西北景象。今年暑假,我偶然发现了妈妈书架上的《我心归处是敦煌》。翻开它,一股浓郁的西北风情,夹杂着瑰丽而神秘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吸引着我走进了主人公樊锦诗的人生故事,沉醉在敦煌的千年梦中。

此书以自传的方式,讲述了石窟考古专家——樊老师一生守护敦煌的事迹。她从一开始到敦煌实习,到毕业被分配到敦煌,甚至在面临着与爱人孩子常年分隔的悲痛选择时,她几度挣扎,最后带着最初的使命永久坚守在干旱大漠,与千年莫高窟相厮守。

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敦煌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莫高窟中的藏经洞,且融入佛学、考古学等知识的讲解,着实让我开了眼界。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莫高窟的艺术,每遇到一个陌生的术语我都会去查查资料。比如,经变画是用画像来解释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当介绍到有特色的石窟时,我还会在官网上找相应的图片来帮助理解。

此外,本书还花了很多笔墨来描述樊老师为保护敦煌所做的不懈努力,包括检查洞窟、沙害治理、壁画修复、数字敦煌等等。樊老师对莫高窟的细致、敬业、的执着付出,如同对待孩子一样那么爱恋与疼惜,字里行间无不显现出她是善于自律、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人。她在守护敦煌的前辈那里学会了意志的坚定,懂得了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坚持和隐忍,懂得了信赖自己的真心,懂得了要有大的作为,必定要经历大的磨难,以艰苦求卓绝,在任何的艰难和痛苦中镇定如常,如如不动。

书的最后,樊老师用来一句话来概括她此生与敦煌的关系:我是敦煌这棵大树上枝叶,不是敦煌需要我,而是我离不开它。这么平淡朴实的一句话,最让我感动。因为不是所有所有被沙土淹没的金子都能被发现、被喜爱。所以有些事情,也不是能够进行选择,而是必须得有人去做!樊锦诗和几代敦煌人的坚守和奉献,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

樊老师的故事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我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坚忍,执着与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宝贵而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去认真学习和不断追求。正如人们所说,世上没有天生的学霸,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别人追随的楷模,只因他们懂得坚持并执着进取,牢记每一个知识点,把它们融会贯通到极致。同时,注重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坚守,才能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我想,樊老师那种执着坚守的精神,将会成为我笃定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敦煌观后感(篇6)

叶子铭

二年级的国庆假期,妈妈带我去了山西旅游。去到云冈石窟,看到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中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我不禁哇哇的大叫起来,不停的感慨道:“这也太壮观了吧,这也太神奇了吧,他们把这些平平无奇的石头雕刻的这么精美,天哪,天哪!”当时妈妈告诉我,中国比较有名的有四大石窟,除了眼前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其中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那会我就想,等有机会了我一定要去看看这个“世界艺术宝库”。

由于各种原因我至今没有去参观过甘肃敦煌莫高窟,今年暑假妈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是由樊锦诗口述,再由顾春芳整理撰写。通过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敦煌艺术崇高之美,书中全面展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业的发展历程,并且详细讲述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向大家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被称为“敦煌的女儿”,从青葱到白发,守护敦煌守护敦煌50余载,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樊锦诗。

一个吴侬软语的南国闺秀,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却在人生的道路中,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走,在戈壁滩大漠深处,一留就是一生。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他愿意为此奉献一生呢?她在书里是这样回答道:“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她所做的事情里,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就是在自己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樊锦诗说:我心归处是敦煌。她还说:我总想,上天赋予我们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这个世界做点事。樊锦诗和一代又一代的莫高窟人用“莫高精神”: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创造了莫高窟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的奇迹。这是莫高窟人留给世界的一份厚重的礼物。

听妈妈说樊锦诗是杭州人,这令同是杭州人的我感到很骄傲,我想我也应该向她学习,坚定信念,不畏险阻。正如书中所说,莫高窟是一种考验,只有那些最终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修成正果。我们要听从心灵的召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地实现自我的价值,探索人生的意义。

敦煌观后感(篇7)

金泫羽

我心归处是敦煌。

这是本老骥伏枥的花甲老人毕生之语录。作者樊锦诗生性体质虚弱,腿脚险些残疾,却身残志坚。于北京,千里迢迢赴敦煌,为抖去莫高窟的尘土,发掘深埋于土下的灿烂文明,不惜献出56年的光阴,非但无怨无悔,反而在同北大新生的亲笔信中,留下了“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豪言壮语,令人肃然起敬。

我心归处是敦煌。

这是册充满奇妙的“魔法书”。荒凉偏僻的戈壁大漠中居然延续着灿烂的人类文明;苦涩的咸水和贫瘠的土地居然可以长出甘甜无比的“李广杏”;大漠深处荒无人烟之地居然有这样一群“打不走的莫高窟人”?这些神奇的现象在敦煌的漫天尘土中熠熠生辉。这是历史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我心归处是敦煌。

这个暑假我满怀期待地揣着书,去参观敦煌莫高窟,看的真叫个眼花缭乱。壁画《伏羲女娲图》、《反弹琵琶》、《张骞出使西域图》幅幅恢宏雄伟,但定睛细看,才能发觉刀刻线条的优美、柔和,粗中有细,刚柔相济。佛像也是姿态万千:禅定佛端坐于椅上;菩萨像笔直地站着;涅槃佛呈卧姿,优美而慈祥?令人拍手叫绝。那这些珍贵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承载者,而它们的创造者,正是历史长河中的那些心中充满信仰、在敦煌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与血的能工巧匠们!

在敦煌石窟前,我听到了敦煌文物如何流失国外,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是如何被重新保护起来的故事,心中肃然起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一代代的“莫高窟守护人”,不正是让敦煌文化得以重见天日、传承百世的伯乐吗?

我心归处是敦煌,莫高精神永流传。

敦煌观后感(篇8)

第一次听说“面壁者”这个词,很震惊,知道他们的故事后,也便了解了,确实很形象。这是对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人的称呼,他们整天面对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修复壁画,研究壁画,临摹壁画,保护艺术,传承人类文明,一干就是数十年。仔细想想,敦煌的“面壁者”精神不该只留在敦煌,它应该像敦煌的文化和文明一样走出壁窟,值得让更多的人拥有。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面壁者”,但不是在敦煌而是在我现在的岗位上,扎根基层,服务大众。

低头审视,明白为何出发。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尤其是处于刚刚进入社会迈出前进第一步的人,应该多审视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走这条路,想清楚了才不容易走着走着就走偏了,或者半途而废改道了。基层工作虽然复杂繁琐,但却最能感受人生冷暖,脚踏实地更能给人真实感;基层群众也是最质朴的,我们本质上也是他们,为他们服好务,设身处地帮他们解决问题,我们也会收获很多。

沉心静气,看淡世间嘈杂。敦煌的“面壁者”们整天对着壁画,要么就是茫茫大漠,他们的心真的躁不起来,波澜不惊,看淡世间潮起潮落。相反,处于闹市的我们真的很容易浮躁,诱惑太多、选择太多、要操心的事太多,工作的事,家里的事,还要处理群众的事,各种头疼、不开心!其实,无论什么事,少些浮躁,静下心来对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处理问题,或许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一步一脚印,一个一个理顺,其实也就那样。

学会坚守,这边风景独好。在“面壁者”的眼中,冰冷的壁画是有温度的、有色彩的,飞天的舞者是有表情的,久了仿佛能看懂他们之间的故事,置身其中和她们对话、观看演出一般。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这里的风景一样精彩!谁说只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高楼大厦最美呢,这里有小桥流水、善良的人儿、淳朴的笑容,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真实、充满温暖。心里觉得选择对了,那么人生处处是风景。

我愿做一名在基层的“面壁者”,怀揣初心、耐心、信心,扎实走稳每一步,和一位位“面壁者”们共同书写美好未来!

敦煌观后感(篇9)

76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奋发进取,敦煌文物保护利用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们用实践总结出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起初只有18人的机构现已发展为1500多人,管理的6座石窟地跨千余公里,保护、研究、弘扬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几代人薪火相传,择一事终一生。他们的感人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敦煌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充分彰显了为国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为事业无怨无悔坚守的敬业品格、为文化传承发展拼搏奋斗的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以几代敦煌莫高窟守护人为榜样,扎根基层、潜心钻研、矢志奋斗,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敦煌观后感(篇10)

潘梓昕

今年暑假,我去了敦煌。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其中,莫高窟最为令人神往。那里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奏乐撒花的飞天……也许正是这次敦煌之旅,使我拿起了这本《我心归处是敦煌》。

这本书以平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求学北大、扎根大漠、守一不移的人生故事。通过她的故事,让我了解了莫高窟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当担、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在书中我看到了,樊锦诗先生那时的敦煌,是个偏远的小镇,吃不到新鲜的食物,喝的都是苦咸水。而这次暑假我去的敦煌,是个热闹非凡的城市,还有各式各样的美食。当时的莫高窟人,生活十分艰苦。房子是马厩改造的,屋顶是报纸糊的,家具是泥土做的……而我这次去敦煌游学,住的是当地新盖的四星酒店,高档的装潢,舒适的床铺。在书中我读到了,莫高窟的保护就是要和时间赛跑。不管是煤油灯下埋首勤学,靠镜面折射借光临摹,踩“蜈蚣梯”考察洞窟,还是不厌其烦,开展石窟数字化,分析壁画病害机理,建设敦煌学信息资源库……道路虽艰,但莫高窟人乐此不疲,乐在其中,终于在敦煌学的各个领域获得建树。

这次暑假我在敦煌的游学途中,也认识了一位“樊锦诗”,她就是我的壁画老师——盛老师。她个子高高的,长的很漂亮。盛老师指导我们如何画壁画,她告诉我们壁画是最难的一个画种,也是唯一一个能用古老的传统工艺绘制的画种。壁画学习中,我还知道把敦煌土捣成粉末,用水稀释后能作为一种壁画颜料来使用。在她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敦煌最有名的壁画之一《鹿王本生图》局部壁画的临摹。夏令营结束回到杭州后不久,妈妈告诉我,盛老师决定留在敦煌,继续研究壁画,并且说动她在美院工作的丈夫一起去敦煌。那一刻,我有点惊呆了。杭州的生活这么好,盛老师为什么要去敦煌这么干旱的地方?今天,在书中我找到答案。盛老师是对于敦煌文化的无限热爱,选择留下。她不畏惧生活上的困难和与世隔绝的寂寞,心甘情愿地留下来,保护文化。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樊锦诗”来到敦煌,守护莫高窟,每天和壁画、彩塑照面;正是因为他们对敦煌石窟艺术的热爱和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才有今天经历千年的风霜雨雪还仍然挺立在戈壁滩上的敦煌莫高窟。

  • 敦煌太守后庭歌

    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

  • 苦难辉煌观后感(合集11篇)

    你是否曾经为如何写一篇出色的观后感而困扰?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们内心往往会涌起许多感受。观后感,就是在观看完一个作品之后,总结自己的感受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观后感可以感受到一部电影或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因此,我们特意从网络上精选了一篇“苦难辉煌观后感”的文章,希望您喜欢!感谢您对本页的关注,我们将用最好...

  • 辉煌中国观后感合集

    观看电影是带给我们心灵震撼最强烈的途径之一,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观后感不只是对作品的评价更是对自己的审视,观后感是我们与电影书籍等艺术作品沟通的方式。经过我们的反复研究终于推出了这篇深入浅出的辉煌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 辉煌中国观后感十二篇

    编撰作品名观后感存在哪些技巧呢?卓越的作品总能让我们受益绵长。看完之后,思绪万千,理解了许多道理。撰写观后感,应从自己观赏片子的情感入手,“辉煌中国观后感”涵盖了众多领域,现在请和我们一同探讨它。本文覆盖了多种角度的内容,欢迎大家深入研究并取经!...

  • 辉煌中国观后感(优选十一篇)

    你已经有写观后感的计划了吗?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敏锐地察觉到事物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小编对资料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阐述,并撰写了这篇题为“辉煌中国观后感”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你达到你的目标!...

  • 辉煌中国观后感(范例十五篇)

    优秀的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电影会让我们每个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而观后感则是记录看到的新鲜感和看到的感动,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想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我们用心打造了这篇独一无二的“辉煌中国观后感”期待大家喜欢,即便是有用的建议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 辉煌的中国观后感锦集5篇

    在这里,我们会为大家全面地介绍“辉煌的中国观后感”相关的知识。电影是一种可以将不同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在我们想要让他人了解观影后的心情时,撰写一篇观后感是非常有必要的。观后感需要客观地评价影片的优缺点,并且经常写作观后感可以对自身的写作逻辑和水平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喜欢并收藏本文,也欢迎分享给身...

  • 敦刻尔克观后感(通用4篇)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到作品的世界里,观后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新颖见解,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作品名的观后感怎么写才算优秀呢?我们提供了一些与“敦刻尔克观后感”相关的实用信息供您参考,阅读是一种探索和发现希望您能够有所收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