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集合十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9~5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

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旧知。

谈话: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小数的很多知识。你觉得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刻,掌握地最扎实?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鼓励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前两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为知识应用做好准备。

二、练习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1.判断对错。

(1)小数都比整数小。()

(2)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的。()

(3)0.09米是1米的9/10.()

(4)0.0004表示千分之四。()

(5)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所以0.05表示百分之五十。()

(6)606.605是三位小数。()

(学生手势判断,并说明错在哪儿。)

2.自主练习第4题。

课件出示体检表,让学生说说从体检表中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你的体检结果如何?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小数知识叙述体检结果。

3.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独立地写出横线上的小数,然后交流订正。

谈话:和生活中的物品比较,最大、最长、最重的蔬菜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品?

(学生自由发言,增强学生的估计和数感能力。)

4.自主练习第8题。

课件出示图片和统计表。

谈话: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逐题出示填空题,学生回答,教师鼓励订正。)

5.小游戏:自主练习第10题。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找3名同学演示,然后各组开始游戏。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身边的事例,让学生交流比较,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问、思考、游戏、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7题。

引导学生先感受这些小数的数值大小,再判断对错,让学生弄明白错在哪儿。

2.自主练习第9题。

谈话: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什么吗?

3.聪明小屋。

学生解决书上的问题。

谈话:你还能组成什么样的数?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白答案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感受小数的各种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见解,并互相评价、判断,鼓励学生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学习的灵活性和数学答案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评价总结,实践应用。

谈话:在这节课中,你对哪些知识应用得更好了?

课后拓展:调查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与同学们课后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鼓励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寻找小数,是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小数知识的延伸运用。

教学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也在生活中发现隐藏着的有关数学的奥秘,让他们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在知识上从小数的读写到意义,在思维上从理解到运用,再到拓展知识,这样分层次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巩固了新知,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兴致勃勃投入学习中,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2

《通分》教学设计

-----双辽市第二小学 马茹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会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比较大小。

2、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历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及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环保小卫士:同学们,我是环保小卫士叮叮,现代科技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在太阳系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地球。大自然形成了适宜的气侯、绿色植物、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但现在多种原因造成了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目前,我国人均垃圾产量440公斤,已经高于人均粮食产量。现有城市近700座,生活垃圾日产1亿吨, 2/3的城市被垃圾带包围,从经济和环境压力上看。垃圾的分类处理势在必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吗?(学生回答)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分一般方法的概括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8和9 9和27

教师提问:求最小公倍数有几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的方法,除到两个商互质后,把各除数和商连乘.

(2)特殊的情况是:

①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时,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2.填空.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 ○ ○ ○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通分的意义.

1.出示例3,比较 和 的大小.

2.小组讨论:怎样运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3.教师明确: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两个分数的公分母.这个公分母应该是两个分母的公倍数.

4.教学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教师板书:

5.教师明确: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二)如何比较分数大小.

思考:通分时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1)(2)

2.启发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想?

(四)教学例5.

1.出示例5:把、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板书: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说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的公分母.

2.做一做 把下面每组中的分数通分,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3.下面哪组分数的通分是对的?哪组不对?哪组不够简单?

(1)(2)(3)

4.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 ○

五、布置作业.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目标: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察表格:你已经学会比较大小了,你能从表格中看出哪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多一些?

你还想提哪些问题?

生:空气质量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 + = 大家观察一下,分母一样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2.学生交流:

师:你能说说:分母不一样的时候怎么样进行加减呢? 生: 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3.师生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进行计算。

4.巩固练习:绿点问题自己尝试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操作,交流小结)

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减法怎么样计算?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道看图填空的题目。填完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化成分母是6的分数?

2.独立完成第2题,做题时候要注意看清加减,计算结果记住约分 3.独立完成想一想,一共占在校时间的几分之几,是把谁当成“1”?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比较,填在对应的集合圈内。进一步巩固分数大小比较。

4.第6题,学生先估测,再进行计算。让学生讲清估测的依据及计算的方法,再比较估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一步提高估测能力。

四、看书质疑,总结收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分母不一样的分数你能怎么样快速进行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下面各题。11215+

4+ 34125102、口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遇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索研究

1.揭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332.教学例1:计算+-

2410学生读题,思考并回答。

①这是一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从左往右计算)

②在计算之前,先要做什么?(先一次通分)③通分以后,再怎样计算?

(通分之后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让学生试算,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3.教学例2 513出示例2 :计算-(+)

3106学生读题。

请学生比较,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括号)运算顺序应该怎样?(先算括号里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订正。注意简便写法。

三、课堂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

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四、课堂实践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7-49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复习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一系列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练习反馈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分清化简比和比值的区别;进一步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并能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组织学生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迁移、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梳理知识

1、组织回忆: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1)比的意义是什么?比与除数、分数有什么联系?

(2)讨论: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和比值的意义,怎样求比值?

(3)讨论: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2、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的回忆交流在轻松的氛围中拉开本节课的序幕,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熟悉的情境,为后续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整理回顾

1、复习比的意义

(1)回忆:比的意义是什么?

(2)请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各写一个比,再相互说说比的各部分名称?

(3)谁能给全班同学介绍你写的比?

(4)总结: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出示: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2、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回忆: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教材48页第8题。要求: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再填表。

(2)引导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3)师生共同总结: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叙述,思考,计算以及交流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感性认识形成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回顾整理,评价反思

1、系统整理

2.评价反思

(1)自我评价

谈话:对于这个单元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差距,打算怎能样改进?

(2)评价他人

谈话:你认为谁是你的榜样?他在数学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想怎样向他学习?

(3)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本节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觉地梳理知识,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安排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既是为了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又是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对同学进行评价,从而学习别人的优点。】

四、拓展延伸巩固成果

(一)基本练习

1、练习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强调每种方式的份数各是多少。

2、练习第10题和第14题。学生尝试练习后,指名反馈,并说说解法,并鼓励学生加强解法多样性的训练。

(二)拓展练习

活动一,辨一辨.

师:奥运体育比赛中的比分与今天学习的比有何不同(生1:比分中,后面的数可以为0,

像足球经常出现几比零;而比的后项不能为0.生2:比分表示两队分数相差的情况,而比是一种关系.生3:比与比分也有一定的联系:比分也可看作两队分数的比.)

【设计意图:将学生生活中的比分与数学中的比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并学会全面,辨证的看待事物,看待知识】

活动二,说一说.

师:比的应用很多,我们身边的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也能用比来说一说,你会说吗

生1:我最感兴趣的是班里最胖的同学与最瘦的同学的体重的比,

生2:我作业中做对题数与做错题数的比平均的话大约为9.5:0.5

【设计意图:让学生讲讲身边的比,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比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结合自己关心的事谈得很自信,很客观,很投入,培养了良好的性格品质.】

活动三:课后的调查.

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连我们的餐桌上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你们早上都吃些什么呢?

生1:我早上吃牛奶,面包和鸡蛋.

生2:我妈妈早上为我准备了牛奶和蛋糕.

生3:我吃中国传统的豆浆和油条.

师:早餐对一天的工作学习很重要,一定要注意营养的搭配要均衡.

餐桌上也有比的学问呢:

做面包时,小麦粉与水的比是():()煮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

生1:我来猜,我来猜!

师:这可不能瞎猜,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或实验,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

在生活生产中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比,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调查研究,我们下一堂课再来交流,好吗?

【设计意图:将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进行探究,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对比这一单元内容的回顾与整理,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层次性,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精讲多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4、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地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有关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和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去看台上参观了学校的运动会,而且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要先去跳高场地参观,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收获。[出示情境图中的跳高场地部分]

二、复习长度单位:

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得到了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女孩的跳高成绩是多少?)

指名解决问题

3.这些信息与我们学过的哪部分知识有关系?

4.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5.它们之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6.巩固练习:

5千米=()米3000米=()千米

8分米=()厘米60分米=()米

()毫米=3厘米()分米=9米

()米=8千米()米=70分米

7厘米=()毫米

8.扔铅球的小男孩扔了多远?

4米5分米是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本学期学的长度单位有三个:千米.分米.毫米,在复习这三个新的单位的同时要注意联系以前学过的米和厘米来进行,引导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关键,使长度单位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三、复习时间单位:

1.谈话:跳高场地很热闹,跑道上的比赛更精彩!看,那里正在进行1500米的比赛,第一名已经顺利冲过了终点,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成绩吧。[出示情境图中的跑道部分]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千五百米的学校记录是多少?学生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教师可以相机进行指导。)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4.独立解决这个问题,集体交流。

5.比分表示时间更短的单位是什么?表示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一般用什么作单位?

6.你能用这三个时间单位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7.巩固练习

(1)拨钟表,认时间

(教师拨钟表,学生认时间;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表。)

(2)填空练习

2时=()分60秒=()分

3分=()秒()分=1时

()分=180秒()秒=2分

(3)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20()

爸爸每天工作8()

丁丁跑100米成绩是15()

姐姐每天读书30()

一节课有40()

(4)综合练习第12题:

7:00播放新闻联播

烧水10分钟

刷牙3分钟

梳洗5分钟

从6:50开始,最快会在什么时刻完成这些事情?并说明理由。

(独立解决这个问题,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时间单位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因此要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复习,如: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时间等,帮助学生把抽象难懂的时间概念转化成自己日常身边的事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运用。

课后反思:

这部分知识,学生经常出错的就是单位之间的转换。我一直坚信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因此我从来没有让学生死背公式。但我同时又发现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可做题的过程中却不会回头去想一想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也许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有关图形与拼组、对称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的复习,我们不仅去参观了不少精彩的比赛,而且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现在,再来看这幅图的中间部分,看看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中间的足球场部分]

二、复习图形与拼组,以及对称知识:

1.运动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

2.这学期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3.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进行辨认。

4.(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5.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6.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与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强调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

7.一起来说一说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正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8.图上还告诉我们足球场的左右两个半场是对称的,怎样就算是对称?

9.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现象到处存在,能不能举几个对称现象的例子?

(教师可以联系教室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地的观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最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在此基础上,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这样既扎实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巩固练习:

1.综合练习第9题,说说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2.综合练习第14题,按照要求完成。

与你的同位交流一下,看看你们剪出的图形一样吗?

3.综合练习第15题,说说图中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把对称的部分涂上相同的你喜欢的颜色。

[设计意图]必要的练习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及时巩固运用是很有帮助的。在进行书上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相关的练习,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大家可真了不起。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数学问题,希望大家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多想想办法,从中你会获得很多快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的时候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复习的效果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但是却说不出来,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7

一、说课程要求

《万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读数、写数、组成、数位五个内容。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这一信息窗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估计这一信息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体这种估计方法。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这一信息窗分为整百整千数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两个内容。

二、说地位与作用

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认识,分为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建立了初步的数感,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了简单的读写技能,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总之,对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能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2、数位的意义和顺序3、万以内数的读写

4、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2、体会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三、说教学策略

1、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首先,结合学生的做操情景,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人,然后再去数一数,算一算引入千这一计算单位,然后引导学生来这样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百个百个的数,千个千个的数的数学活动,知道10个一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体会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通过现实情境估计二年级学生人数、全校学生人数和多少本书有一千张纸多少本书有一万张纸的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大数千、万。

在理解数位的意义时,由于生活中很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充分借助计数器理解百位、千位、万位等数位的意义

在数数时,对学生来说,拐弯处的数数,是一个难点,如:989数下一个时,学生直接数1000,这时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体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认识到下一个应该是990.并再通过举类似的例子(如:489数下一个,679数下一个等)进一步体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同时板书时,我把989和990后两位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989下一个是990,就是和89下一个是90是一样。

在读数和写数时,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的数是一个难点,如读20xx时,出现两千零三和两千零零三两种读法,这是通过学生交流,学生知道读两个零重复了,读两千零三就可以。在写一千零八时,有写成108的,通过学生交流,并借助计数器来拨拨,认识到1在千位上,8在个位上,理解0占位的必要性。

在数的组成这里,与读数和写数来结合的,同时结合借助计数器和数位顺序表来体会数位上数的意义。

练习题中涉及到的数的规律,实际是对数数和数位意义知识的延伸,对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在这里借助学生对100以内的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说说方法,然后再解决问题。

2、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的方法多样化,只要能比较出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总结出下面几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数位来比较,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大(例如:1008和987,1008是四位数,987是三位数,所以1008大于987)

数位相同时从高位比起。(例如:968和980,都是三位数,但是980的十位是8,968的十位是6,8大于6,所以980大于968)

方法二:借助一个标准来比较。(例如:1008和987。1008大于1000,987小于1000,所以1008大于987)

方法三:渗透近似数来比较(不易要求过高,重点培养学生数感)(例如895和806,通过学生想895和806离得哪个整百数近,得到895的近似数是900,806的近似数是800,900大于800,所以895大于806)

3、估计估算

先让学生独立的估计,再组织交流估计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对结果同样不要求精确、统一。在估算过程中引导学生按一定的策略进行估计,避免毫无根据的估计。通过情境图,估计有多少人在做操?先输出20个人来,然后圈一圈,再看看总人数中有几个这么多,这样就可以估计出总人数。

同时增加一些身边的素材,估计一下一张书页的字数、二年级学生的人数、全校的人数了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4、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先复习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增加迁移效果。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口算方法。同时特别关注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方法,为学习整千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作铺垫。在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120看成12个十时,可以借助计数器或者小棒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8

一、填空:1.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2.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5倍,分母(),分数的大小

不变;分子(),分母缩小7倍,分数大小不变。3.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

4、分母是10的最小真分数和分母是8的最小假分数的差是()。

5、计算19 +3时,它们的()不同,不能直接

相加减,要先(),在进行计算。

6、大于11小于8的分数有()个。

7、一张铁皮,第一次用去它的38,第二次用去它的1,还剩这张铁皮的()。

8、3个最简真分数,分子都是4,这三个最简真分数从

最大的开始依次是()、()、()1。

1、二、判断: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把2个同样大小的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分得1个蛋糕。()

二、大胆判断。

1、分数都比整数小。()

2、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3、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大。

()

4、从1里面减去1

9,减去9次得0。()

5、已知a是b的倍数,1a 和1b 同分后的最小公分母是a

与b的积。()

6、约分是把分数变小了,通分是把分数变大了。()计算:

1、先通分,在比较每组数的大小。31753511 和412 和98 和1223、47和592、计算:①351335133

81237462410

79-(146 +5

***7312315

232、解方程: x-***12893、7

10的分子加上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多少?

4、工地运来一批钢材,其中圆形钢材3吨,方形钢材2

吨,其它钢材5

8吨。这批钢材一共多少吨?

2、王兵3分钟算了4道题,马乐7分钟算了8道题,他

们两个谁算的快?

3、有84朵菊花和70朵玫瑰,用这两种花搭配同样的花束(没有剩余),每束花束中菊花和玫瑰花各多少朵?

4、有一捆书,不论分给8人,还是分给12个人,都剩6

本,这捆书至少有多少本?

5、有两根铁丝,一根长96厘米,另一根长72厘米,把他们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一共能剪成多少段?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101102页体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目标:

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1、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2、怎样计算长方体可乐箱、正方体啤酒箱的体积?学生自己做,做完后机体订正。

3、苹果汁饮料盒大约可盛饮料多少升?(厚度不计)

指名回答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是1400立方厘米再换算成升。

小结: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5、练一练:用方程法。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选择方法解答)

6、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7、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8、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自主练习6、7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部分习题

板书设计:

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10

总复习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总复习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与提升。通过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整个复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整理,第二部分是综合练习。本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正、负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粉饰的加减法,根据方形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长风体和正方体,复式统计图和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评价与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六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认识正负数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1课时

方向与位置1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P119一1212页综合复习的第1一4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有关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

复习难点:

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1)5/7这个分数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单位。

(2)讨论:单位l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3)例如:一段钢筋长5米,平均截成6段,每段钢筋是多少米?每段钢筋是全长的几分之几?

指名回答应如何列式计算?说说单位l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分数单位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的数。表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9=

小结: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ab=(b0)

3、真分数和假分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题,课本第121页的第(5)题,要求学生把假分数写在直线上方,真分数写在直线下方。从图中清楚地看出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真分数<l假分数1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l、口答: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什么叫最简分数?

2、做P121页的第(3)题。

3、假分数、整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说一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小结:约分、通分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比较分数的大小除了用同分母、同分子比较方法外,还可以灵活地使用,以1为标准,以中介分数作标准等方法进行比较。

三、综合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带分数。

2125米=()千米80分=()小时

1米40厘米=()米4050千克=()吨

2小时20分=()小时76分米=()米

2、填空

()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24,这个分数是()或()

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分母是5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通分时选用的公分母一般是原来几个分母的()

分子和分母都是合数的分数,()最简分数.

两个分数通分后的新分母是原来两个分母的乘积.原来的两个分母一定().①都是质数③是相邻的自然数③是互质数

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这样的分数一共有()

四、总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1页1、2、3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7/13+7/131-2/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4/15+7/151-2/9-5/95/6-(1/2-1/3)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5/12+1/811/12-(1/12+1/6)

2、师生共同小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独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X+1/6=3/4X-7/15=2/5

四、教师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认识正负数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南北位两个相反的方向,如果-8米表示一个物体向南移动8米,那么+7米表示(),物体在原地不动记作(),如果A点有一个物体,向南移动了4米,记作(),又向北移动4米,那么他现在的位置在()。

2、某日黄山傍晚的气温从中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到7摄氏度,这天黄山傍晚的气温是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1)师:生活中也有很多意义相反的量,老师这儿还有几组意义相反的量,你们想不想听?那就是边听边把它们记录在这张表格中。(出示记录表)记录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2)依次出示三句话,学生记录。

①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珠穆朗玛峰搞出海平面8844.43米;

②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③助民超市,三月份赚了16900元,四月份亏了127元,五月份赚了15200元。

④小明妈妈到银行存入800元,小红妈妈到银行取出200元;

2、反馈学生记录情况,集体讨论。(展示学生作品)

3、让我们再来读几个正负数。(出示:+100、-75、-1.8、38)这个38前面怎么没有符号?你认为它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了简便正数前可以不写正号。谁能来说几个正负数?(生:)

说得完吗?说不完怎么办?(板书:)谁再来说几个负数?(生:)说得完吗?(板书:)正数前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那么负数前的负号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正、负数和0的关系。

师:现在黑板上有很多的数,我们来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谁能用一个圈把所有的正数圈出来,再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生圈)(注意: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0表示什么呢?(生:0是分界点)那0属于正数还是负数呢?(出示:所有的正数都比0大,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一)引导学生举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你还曾经在哪见过正负数?(生举例:)

(二)重点讨论

1、做112页4题。

2、下图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A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米。

B如果小华的位置是+7米,说明他是向()行()米。

C如果小华的位置是-8米,说明他是向()行()米。

3、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

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呢?(请两生分别代表刘翔和风速表演,是相反的)

师:如果风速是+0.4米,又是什么意思呢?(再请学生表演)

四、总结:生活中有更多的负数等着同学们去探索、发现,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一定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方向与位置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数对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根据方向和位置描绘简单的线路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查漏补缺

1.自我整理: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独立整理所学知识,列出知识提纲,以备组内交流。

2.组内交流,教师注意倾听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组间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

二、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读图

引导学生阅读平面图,分清方向和各个场所的大体位置。

2、复习数对

(1)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少年宫图书馆照相馆

(2)总结反思: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什么问题?

(3)同桌进行写数对,找位置的游戏。

3、复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图书馆在少年宫的偏方向。

(2)少年宫在王明家的偏方向。

(3)总结反思: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要注意什么问题?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握练习量。)

提的问题可以有:

集贸市场在王明家的偏方向。

集贸市场在少年宫的偏方向。

图书馆在照相馆的偏方向。

4、复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线路图

(1)王明从家到图书馆可以怎样走?

(2)王明从家到游泳馆怎样走?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线路图要注意什么问题?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握练习量。)

提的问题可以有:从图书馆到少年宫怎样走?从少年宫到游泳馆怎样走?

从照相馆到少年宫怎样走?从王明家到集贸市场怎样走?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出示在方格纸上的学校平面图

(1)先想象学校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在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

(2)对学校的布局进行设计。

2、做综合练习18题

四、总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

长方体与正方体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能正确、灵活地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复习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板书: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相等分3组,每组4条棱相等长、宽、高

正方体都相等都相等棱长

2、什么叫做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怎样求?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3、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单位有什么?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3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2.06立方米=()立方分米

0.24立方分米=()升=()毫升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实际应用

1、把一条长60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模型,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这道题关键是已知棱长总和,求每条棱的长度。然后再求表面积和体积。

2、某校用石灰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室内长8米,宽6米、高4米,扣除门窗15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石灰0.25千克,共用多少千克石灰?

这道题是表面积求重量的问题,关键是先要判断,求几个面的面积总和(五个面)最后再求重量。

3、一个粮仓,里面长20米,宽12米,如果存放的稻谷高3.5米,一升稻谷的重量是0.78千克,这个粮仓存放的稻谷多少吨?

这道题是容积求重量的问题,求容积先求体积,再换算成容积,最后求重量。

4、一个铁油箱,长和宽都是25厘米,高40厘米。做这个油箱至少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能装汽油多少千克?(每升汽油重0.82千克)

这道题前半题是求油箱的表面积,后半题是先求容积,再求重量。学生往往做成表面积求重量,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全课总结:

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在实际中应用较广,在解题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弄清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的问题,如果是求表面积的问题,还要弄清求几个面。在求积时注意单位换算。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3页13、14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统计图和可能性

复习目标:

通过对统计知识和可能性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可能性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回顾,明确目标

二、解决问题,系统构建

(一)调查搜集数据,复习制作调查表

1、独立思考。

谈话:如果你是活动组织者,要决定活动内容你打算先做什么?

2、班内交流。(引导学生回顾调查表的制作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3、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4、回顾整理数据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

(二)通过制图,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独立思考。

2、班内交流。

3、比较辨析。

4、解决问题。

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认为选择哪项活动合适?说说你的理由和建议。

5、整理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三)通过读图,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1、独立思考。

2、班内交流: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对两位同学的体温有什么建议?

3、整理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谈话:通过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你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四)学生回忆,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独立制作统计图。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出示未完成的第二实验小学对20xx年入学学生五年中每年的平均身高变化统计图。)

2、班内交流。

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制作的统计图?说出为什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由。

3、掷飞标游戏。

(1)飞标掷向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是几分之几?

(2)飞标掷向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是几分之几?

(3)飞标掷向哪两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同样大?是几分之几?

4、砸金蛋游戏。

(1)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砸到钢笔,书包的可能性分别由多大?

(2)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砸不到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有两个人依次砸蛋,谁先砸中钢笔谁算赢,你认为公平吗?

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

谈话:同学们,通过复习复式统计图和可能性,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3页13、14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

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运动会真是精彩!这些小学生在这次运动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复习统计知识:

1.这么多同学都在参加比赛,我们一起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分类统计的知识统计一下吧。

2.我们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按男女统计,或者是按照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

3.那么就按同学们说的,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完成统计表。

4.课件出示统计表。

5.展示学生的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并能从中发现问题。)

6.课件出示推铅球的成绩表。这是老师记录的这些小同学推铅球的成绩。

7.老师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绩在4米到5米之间,可以怎么办?

8.你能不能来帮帮老师?

9.赶快统计一下,填好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10.展示学生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11.关于统计的知识,你还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教材设计的这一情境,设计一个推铅球成绩的统计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统计,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时,教师既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还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巩固运用:

1.综合练习第16题,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你们小组成员每天各在什么时间起床和睡觉?

2.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

3.展示个小组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4.汇总各小组的统计表,完成班级统计表。

5.观察我们班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6.集体交流你的发现。

7.你想对哪些同学说点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再一次明确分段统计的意义、方法,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课后反思:

分段统计这一知识比较简单,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对学生们来说,不仅要掌握好分段统计的方法,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学会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在自主练习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学生间的互相合作结合起来,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同时改变由教师提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12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内容安排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也能砸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话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和化成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教材先设计了话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在学生拥有的纸上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再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好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分析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吧简单图形旋转90°;教材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主题:《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图案变换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感知图形变换的现象,体验过程、想象、推理和分析的想象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进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人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动手操作、体验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活动张来,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

1、挂图;

2、方格纸;

3、七巧板;

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四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13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轴对称。(教科书第3~4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出示收集的各种轴对称的图形)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新授: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出示例1:

(2)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5)即时练习: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

称轴。

3、教学画对称图形。(1)出示例2。(2)引导学生思考:

①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3)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4)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

四、作业布置:练习一的第3、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教科书第5页的例

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2、问: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3、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4、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生活中的平移。

(1)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2)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3)学生体验一下平移。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认识生活中的旋转:

(1)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2)“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3)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3、学习例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第4题。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6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期,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经过细心的考虑小编为您编辑了“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合集六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你不妨看看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教学内容:第7册教科书第91页例4,92页的练一练及相关练习。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2.通过分析相遇问题的...

  • 小学数学课件

    依据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应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教师需精细地计划每一份教案和课件的重点难点。教案和课件是学生专注学习并进行互动的重要支持。那么,应该从哪些角度来撰写教案和课件呢?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淘选了一篇标题为“小学数学课件”的佳作,期望对您有所裨益。别忘了动动手指,将其收藏哦!...

  • 人教版数学课件8篇

    以下是本人为您精心准备的“人教版数学课件”。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现在是写教案和制作课件的时候了。教师制定和实施教案的过程是体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访问!...

  • 2023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教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组织方式。经过多方考虑励志的句子小编选中了最为有用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老师需要非常认真地对待。教案的编写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我为您精心准备了名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的教案课件,希望您会喜欢,也热切期待您的阅读!...

  • 小学奥数课件7篇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指引。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小学奥数课件”的各种方面,仅供参考之用具体问题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范本12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课件”,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