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古诗所见课件六篇

栏目: 古诗课件

2023-12-13 08:57

本文是笔者经挑选的优秀的“古诗所见课件”文章。教案课件是教师在工作中上课所需准备的材料,每天教师都需要认真编写教案课件,这是一项重要责任。教师应以教案为指导,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需更多了解,请参考本文,希望你会喜欢!

古诗所见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古诗所见课件(篇2)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难点: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稚”、“磬”、“钲”等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晓”、“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学准备:

1.浏览本单元课文,想象文字描绘了哪些美好的画面。

2.预习、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正值美好的童年,有很多的快乐都会终身难忘,这些童年的快乐也在很多诗人的笔下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你积累过哪些描写儿童的诗?2.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呢?

设计意图:

从单元的目标入手,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整体结构意识。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童年的乐趣,对童年的回忆,以“趣”为突破口,更好地把握学习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二、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多么富有童心的诗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乡村儿童的诗。谁来读课题,《稚子弄冰》诗题诗什么意思?再读课题

2.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这首诗?

3.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这样才有诗味。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节奏来读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4.指读,齐读。

5.古诗的学习,朗读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理解诗意。每一首诗的旁边都有注释,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呢?试试看(贴: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6.第一句:稚子就是孩子,我们来找找孩子在古代还可以怎么称呼?脱:取晓:早晨金盆:金属盆,就是古代的铜盆,所以我们有一个词语叫金盆洗手。

(贴:脱晓冰)

第二句:当:当它是当作这个意思的时候就读第四声。钲:后鼻音,看看这个字,金子旁所以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第三句:磬:

这是磬的甲骨文,表示手持木棒敲击悬挂的玉石乐器。

“穿林响”给了你什么感受?

第四句:忽:突然玻璃:可不是现在的玻璃,它是一种天然玉石,碎地的声音比现在的玻璃还要清脆。

7.这普普通通的冰碎出了玉石碎地的清脆声响,怎能不叫孩子们兴奋呢!

8.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

9.理解了字词,现在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呢?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

10.读到这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1.(贴图)你们看古诗就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啊,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乐趣呢?一块普普通通的冰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啊!我们一起来读整首诗。

12.可以抓住诗句中孩子的动作来背一背这首诗,先取出一块冰,接着穿,再敲,最后冰被敲碎在地,来试试看?(齐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当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老师及时补充,学生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为下面的说画面、品乐趣打下基础。

三、明确学法,学以致用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顽皮、快乐的孩子,下面我们再读一首诗,也是写孩子的,看看这个孩子又是什么样的呢?学这首诗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刚刚学习《稚子弄冰》的方法。

①助注释,理解诗句。

②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下面我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围绕这四个板块展开:读诗-说诗意-说画面-品乐趣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人负责一个版块,站起来汇报的时候,每位同学来说一个方面,待会儿我们来汇报。

2.哪个小组来汇报?

昼:古代用太阳来计时,上面的尺表示记录,下面的旦表示太阳出来了,昼就是白天。

▽这句诗当中还有一个表明时间的字:夜,昼夜表明是一天。一天都有事做。有什么感受?

▽耘的意思是除草,后来泛指农业生产劳动。它是个形声字,左边是耕地的农具,右边表声。

在这首古诗中还有一个字跟它的意思相近,你能找到吗?是的,“耕耘”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语。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起读读这个词。(▽是一家这么忙吗?你的依据是?

▽你是怎么理解“村庄儿女各当家”(板书“男耕女织”“各司其职”)

总结:播种的人们用心的播下希望的种子,织布的人们认真地织出很漂亮的布。人们都在认真地干着自己的活,男耕女织,各司其职,多么祥和,这就是各当家。

▽童孙:孩子们

▽傍:靠近(我们再读读诗,傍诗什么意思呢?)

3.小结:这些孩子从小就跟着大人劳动了,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多么勤劳、可爱的孩子们呢。这就是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很明显的特点,展现乡村生活的画卷,描绘了儿童的乐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再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带着学生学习一首,总结方法,让他们根据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多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四、深入探究,妙笔生花

1.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玩冰的快乐的场景,看到了一个村庄,人们勤劳、简朴的生活画面,这是诗,它是比较凝练和概括的,如果我们用文字来表达,可以写得更丰富,更具体,更有画面感,请你选择一首尝试着写一写。注意:凸显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写出游玩的乐趣。(反馈交流)

2.美丽的乡村让人陶醉,乡村的儿童更让人心生欢喜,这节课我们通两首诗看到了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那诗人雷震又会带我们怎样的童趣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读的能力是目的,培养写的能力也是目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是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科学方法,也是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

古诗所见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了解诗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思想教育:

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教学重点:

从诗句中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深圳迅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改革开放。

教学难点:

1、凭借诗歌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在诗歌每一节的前面标上序号。

二、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音和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强调几个难字的字形。“渺、茫、曦、超、庞、遨、幢、陲”

2、理解新词。

(三)轻声读这首诗,看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叫押韵,这首诗押ang韵。

(四)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这首诗。

1、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例如第1、2两节,比较恰当的停顿应该是: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2、要把诗的韵脚读得响亮些、清晰些,读出诗的韵味。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习试读。

5、指名朗读、齐读。

教师要通过范读和举例分析等方式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初步懂得朗读诗歌的要领,并在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诵。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思考课后·练习中的第1题。

古诗所见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古诗所见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前两句:

1、出示图2:诗人本在干什么?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____?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

(觉得)

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

(天亮)

4、指说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5、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师范读、指读、齐读)

6、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

(鸟叫声)

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

(听到)

“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

(叫)

“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

(鸟叫)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7、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 )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8、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9、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

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1、2句`)

后两句:

1、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

(刮风下雨的声音)

3、“花落知多少。”

“知”组词?这里就表示“知道”。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

(不知道)

“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注意:开头加“想起”。)

4、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天里有哪些花?

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图3),看这景象美不美?

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

(惋惜)

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

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

(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

5、小结:

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朗读成诵

1、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听录音范读。

3、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4、练背。

五、总结学法

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读背全诗。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表演巩固

一生上台演一个孙子,师演奶奶,对话:

奶: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呀?

生:我们学了《春晓》。

奶:什么春大春小的?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

奶: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

生:……

奶:什么“春眠不觉晓”?哪个“眠”呀?“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呀?

生:……

奶:什么叫“啼鸟”?鸟叫怎么可以用鼻子闻呀?

生:……

奶:噢,是听到鸟的叫声。那怎么会有风雨声?

生:……

奶:什么“知多少”?那是什么意思呀?

生:……

奶:哎呀,我的孙子学得不错,说得头头是道,真聪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 春烟 散学 忙 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⑴ 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 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

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课后记】

学生基本能学会古诗,了解诗意。

古诗所见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嫦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嫦娥》的背后是一个神话故事,在教学时应做适当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也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准备。

这首诗内涵丰富,字词较深,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朗读感悟,想象体会的方式。使学生对古诗描述的形象有所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激发起他们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对神话故事的喜爱。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顺学而导,因此,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为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烛、晓”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和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今天,老师把一位美丽的仙女请到我们的课堂,看看她是谁。(出

示嫦娥的图片)

(二)关于嫦娥,有这么一个传说。

(三)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

(四)嫦娥离开了心爱的丈夫,在月宫里过得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

(五)跟老师写课题。(提示:女字作为部首时,这一横不能冒出头。)

设计意图:理解《嫦娥》这首古诗,必须对《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而故事的引入,又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一)读准确

1、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

2、认读 “烛、晓”两个生字。

3、认读“烛影、晓星、屏风”三个词。

4、朗读古诗。

(二)读出节奏

1、咱们读诗,讲究的是节奏和韵律,谁来有节奏地读这首诗?

2、能听出他的节奏吗?

3、师生合作读(老师跟大家一起读怎么样?)

设计意图:有层次的读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有节奏,步步深入。

四、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回顾理解诗意的方法?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的意思。

3、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读自悟。因此在梳理诗句意思时,屏弃了传统古诗教学的逐句讲解,而是让学生首先对古诗有一个感知层面的整体把握,再通过注解自主探究诗句意思。通过同桌间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五、品读古诗,体会嫦娥心情

(一)嫦娥在月宫里心情怎样?诗中哪个字直接写出嫦娥的心情?(悔)

(二)你能给“悔”字组词吗?

(嫦娥后悔什么?你能把嫦娥的心情读出来吗?)

(三)嫦娥为什么后悔?(预设:因为她想念后羿、因为她在月宫里过得很不开心……)

(四)你从哪里看出嫦娥不开心?(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碧海青天”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嫦娥一个人在月宫中,每天看到的都是碧海青天,心里会感到怎样?(孤独、寂寞)也就是孤寂,(板书:孤寂),那“夜夜心”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这句?

小结:正是因为每个夜晚都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嫦娥才后悔。谁来读出嫦娥的心情?(出示后两句)

(六)抓住“深”和“渐”字体会前两句,并指导朗读。

小结:漫漫长夜中,嫦娥孤零零的一个人,每夜陪伴她的只有——云母屏风烛影深,看到的也只是——长河渐落晓星沉,她的心情会怎样?——齐读后两句。

(八)请闭上眼睛,让我们的思绪跟随着李商隐走进月宫,走进嫦娥孤独难眠的那一夜夜。(师配乐朗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九)、(配乐引读)

是呀!住在这华美的月宫中,嫦娥感觉不到幸福——齐读古诗

虽然能长生不老,没有亲人的陪伴,嫦娥丝毫都感觉不到快乐!——齐读古诗

从同学们的声音里,老师听出了浓浓的伤感,看来你们已经理解了嫦娥的心情,那李商隐写这首诗,又想表达他什么样的心情呢?

设计意图:“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这个环节以“读”为核心,以“品”为依托,以“情”为主线,让学生走入情境,走进嫦娥内心。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想象中还原古诗情境,“使其言皆出自我口”。这时候的 “读”已经成为一种读者与作者间共鸣的催化剂。

六、了解诗人背景,体会诗人感情。

1、课件出示诗人背景资料,老师介绍。(背景音乐)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3、内心孤寂的诗人望着月亮,想起传说中寂寞无伴的嫦娥,他会对嫦娥说什么呢?请展开你的想象,写下来。(课件出示:我会写)

5、诗人的心情全都化作了一首诗。(齐读古诗)

6、(配乐朗读)谁来当诗人,把你的心情融入诗中读一读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背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而创设一个想象写话的情境,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对话,把读、想、写相结合起来,加深感悟,从而体会作者借由“嫦娥” 所抒发的孤寂之情。

七、感情,检查背诵

1、我们来分角色读,女生当嫦娥,男生当李商隐,看谁的朗读能打动老师。

2、评价:①我看到了孤独的嫦娥!②我发现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③带着同样的心情,我们一起读——

3、检查背诵

4、全体起立!让我们仰望星空,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吧。(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这一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八、拓展读诗,激发阅读兴趣

(一)、今天我们不仅学了一首古诗,还听到了一个动听的神话故事,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神话故事呢?很多诗人根据这些故事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几句,我们一起来读吧!

(二)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故事的摇篮,还有许多经典的古诗和神话故事等着你们去阅读,让我们与经典为友,和故事相伴!

设计意图:回归到单元主题-----阅读神话故事,通过学习这首诗,激发学生主动去阅读更多的古诗,更多的神话故事,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

  • 古诗所见的诗意_古诗所见的意思

    古诗所见的诗意_古诗所见的意思 《所见》 作者:袁枚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

  • 所见古诗_所见袁枚

    所见古诗_所见袁枚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

  • 怀古诗课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怀古诗课件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句3.习本课生字新词。4.背诵这两首诗。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

    古诗课件 08-04
  • 小学古诗课件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古诗课件,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3、在更广阔的诵读中初步感受...

  • 古诗画课件通用八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课件教案怎么写?这里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古诗画课件”相关的实用资料,祝愿这篇文章对你有益欢迎访问!...

    古诗课件 08-05
  • 古诗词课件(通用6篇)

    每位教师都必须为自己所授课程准备教案和课件,并不断完善它们的设计。科学合理的教案和课件编写,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本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准备的“古诗词课件”列表,供您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 古诗课件(范文十四篇)

    请问你是否熟悉"古诗课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需要对每份课件进行更完善的设计。老师将根据教案和课件进行教学。非常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古诗课件 09-22
  • 诗经氓课件(范本六篇)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诗经氓课件,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课件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