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小学语文阅读心得范本十五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1

明溪县城关中心小学李林英

为总结我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改经验,深刻领会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准确把握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段特征,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实践,积极**语文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013年福建省第十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于11月12日至15日在泉州举行。我有幸亲临现场参加了这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方智范教授题为“阅读目标与教学”讲座报告及省教育教学研究室的陈建志老师的讲座,并听取来自全省各县市优秀教师的12节赛课,每节课都让我收获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悟作如下汇报:

本次研讨会的首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方智范教授给我们上了题为“阅读目标与教学”的讲座报告。方教授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首先,他阐述了目标阅读的基本原则

阅读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设计对话情境,善于倾听对方、创造和谐氛围。阅读的目的应该渗透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注重阅读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方教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解和操练,更不应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机械地割裂开来。

理解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应和谐统一。

从十二个优质竞赛课程的教度看,他们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可以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逐步进行教学。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在教学中培养孩子提取信息、理解、阅读、质疑、感受、欣赏等语文学习的能力。围绕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段特征,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引领示范。

最后,省教育教学研究室的陈建志老师的讲座主题聚焦在“把握语文课程实质,更新语文教学观念”两个方面。陈老师指出,课改十年,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通过专家的调查研究,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不少误区,例如:以理论课程、知识课程的思维代替语文实践性课程的思维;把知性的“认知方法”等同于学习方法、掌握方法、使用方法等;我们常常误以为语文练习是很多语文模仿写作、填空等练习;在教学反馈方面,我们往往以间接灌输知识为目的,展示所谓的辉煌教学效果,纠正个别学生的学习行为;关于自治与合作,我们往往只关注外部形式,关注自治与合作的结果,而忽略其过程,反对自治与合作。

针对存在的教学误区,陈老师提出改进的建议:语文教学应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于导向,落实语文实践,必须面向全体,还必须坚持合作。语文教师应明确语文课程思维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2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进行阅读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将其分享如下:

一、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别需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别需求。在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课文进行教学。对于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挑选一些文学经典作为教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内涵;对于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阅读部分正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精心选择和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听读、默读、朗读等不同形式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我们还要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经典作品,这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通过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享受文学的美。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批判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和维度理解和应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情境模拟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阅读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别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相信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有感

2012年4月21日至24日,受学校领导的委托,在县教研室谭昱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第12届湖南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观摩研讨活动。我第一次被她深深地吸引,我的心被深深**撼了。就是现在,我仍仿佛置身于具有百年历史的湖南大学的大礼堂,那精彩纷呈的17堂课、那诚挚中肯的短信点评、那勤于课改并小有成就的讲座仍历历在目,犹如烙印一般,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他们巧妙独特的教学设计、智慧幽默的课堂语言、灵活高超的调控能力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尤其是他们站在讲台上那游刃有余的教学技艺,让我由衷地赞叹:省级的就是省级的,确具一定的高度。这真是一次精神盛宴,一次难得难忘的学习之旅。几天之内,我收获了很多。

但因时间关系,我只谈两点。

收获一:一堂课的成功与教材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学的面很广,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所以每节课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每节课你得有一个聚焦点,有一个重拳出击的地方,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有所收获。

如湖南大学子弟小学刘春梅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订的目标是学习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她就围绕课文的三处细节描写品读,35分钟的课足足花了27、8分钟,包括多种形式地读,理解重点词,分析比较,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角色表演,补写细节等。这种目标集中、策略有序的教学方式真实令人钦佩。还有邵阳的《看戏》,抓住两条线索,品味唱词段。

湘西的《心中的丰碑》重点品读冯大爹语段。而我的语文教学十分辛苦,课上像做手术一样把一篇课文从词到句到段到篇进行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在我们的“手术刀”下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又怎么会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一个优秀的导游,一路引领学生穿过山谷、趟过小溪、跨过荆棘,最后登上风光旖旎的山巅。

这是一种境界。我们要摒弃一切毫无实效的做秀,真正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着妙趣横生的生成。

收获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创新。24日上午,我听了三场课改讲座。

其中南县已经几年了,是2007年就开始的,(我们是不知落后了多少个节拍了)经历了许多坎坷,起初,他们学校有很多教师对课改认识不够,在实践中彷徨不已,一部分教师动摇了,有的将学习合作小组由新型的“团团坐”还原成传统的“秧田式”。有的贴上课改标签,其实还在走“一言堂”的老路。我记得一位著名作家说过,只要春天播种,金秋一定会收获。

课改的坚持,学校的课堂终于有了美丽的蜕变: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天地,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激活学生表达的欲望,打开想象和情感的大门,课堂上到处都是自信的声音。现在,学校的学生们已经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的良好习惯,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我查资料他们也到杜郎口学习参观过,还有江苏洋思中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但他们的模式就不是照搬,因为中学与小学不同。杜郎口有非常模式:0+45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是“ 0”,课堂45分钟全部还给学生。

0+45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的“以讲带学”、“被动接受”以及对教师的过分依赖,逼迫教师从教学中彻底推出,只扮演学生学习的“幕后”推手,但又要求,教师不讲,还必须保证教学成绩不得下滑,就客观地促使教师要“独辟蹊径”,研究如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生也从传统课堂对教师的被动依赖转变为主动学习,完成了师生角色的转换。我觉得初中生还好。他们有一定的经验,一定的积累,能够控制课堂,并且能够深刻地解释。

但一般用得少。另常态模式:10+35,又叫“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可支配时间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35分钟。

就是我们知道的。而南县就变为“疑·悟”模式,为10+30+5;预习指导+合作交流+标准考核。“六步四疑五悟”其具体操作办法为预学案导学,情景导入,合作展示,归纳整理,自测评估,反思总结。

“四疑”则是指教师在撰写预学案时设疑,学生在依据预学案预习时寻疑,学生在合作展示时质疑,最后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和老师的适当点拨释疑。“五悟”指学生在预习中的自悟,学生在情景导入时的感悟,学生在合作展示时的领悟,学生在归纳整理及自测评估后的觉悟,师生在共同反思后的颖悟。

阅读教学只有“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当家作主,让课堂回归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永远是动态的,课改也永远是求新的。

学无止境,同时,只有创新,才能有特色;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只有创新,才能持久!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经验

通过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好课,还要注意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活动。汉语课堂发展迅速、复杂多样,课堂教学要务实高效。我在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以下经验:

一、备课

备课就是把每一堂课都教好以及重要的方面之一。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和实际的准备。课前,学生应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理解中国课程标准的要旨,研读教材。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想清楚怎么讲,用什么语言,用什么教学方法,让学生容易理解,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习题来巩固和提高,研究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的角色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愿望,设计出最好的学生引导的问题。带着问题、兴趣和情感阅读文本。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教材内容的必要扩充和延伸。以建设有效的汉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前注意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做好课前准备,不仅是为顺利课堂教学做准备,更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真正思考。很多同学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代替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一种惰性,在课堂上只是坐着等成绩,从没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们没有课前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让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不一定会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演不等于有效预演。为了提高他们的预览效果,他们必须:首先教他们预览的方法;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是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给予适当的激励。否则,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的预习无关,从而降低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像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选题的引入方式,在开课时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悬疑吸引兴趣”、“悬疑吸引兴趣”、“嘲讽吸引兴趣”、“故事吸引兴趣”、“创造情境吸引兴趣”、“素描吸引兴趣”等良好的开场方式来吸引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赛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比如,比较谁认得快、谁字多、谁读得情绪化、谁说话最积极等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笑话、角色表演、游戏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在课堂上答题,不应该只限于好学生,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答题和练习的机会。回答问题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进步比以前好,要及时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重拾信心。学习。

5。合理使用多媒体

汉语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文化基础课程。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仅凭老师的口述和字面意思是难以理解和感受的。这时,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一些关于风景的文章,老师说它有多美,甚至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但学生们还是很难感受到。此时,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直观地感知教学内容。 ,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汉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6.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师生互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潜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小学建设一个有效的汉语课堂还有很多方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反思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汉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5

抓好课堂主阵地落实每课阅读目标

大唐实验小学郝美艳

假期有幸聆听了李秀英老师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如果所采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所用的方法过时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听完讲座后,我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及对优秀语文课的观摩,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周围教师的**,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重视字、词、句的训练。

我们应该为阅读打好基础,也就是加强字词句的训练,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害。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

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也是最必要的,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必须重视。我们不可以“忘本教学”,就好像“空中阁楼”一样危险。哪么如何教学生阅读单词和句子呢?

(一)、认真、灵活抓好“听写 ”: 也许在很多教师眼中“听写”是并不起眼的,也是比较容易的,所有作业中也是学生正确率最高的。如果学生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他们可以重复听写,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可我却很喜欢在“听写”上大做文章,几届学生下来一开始都十分害怕我的听写,因为往往得不到漂亮的分数,有些学生还认为比考试还难。每当在开学初我就会反复强调听写的要求,我改变了以往只听写几个简单的词语的方法,在听写中有可能会让学生根据听写的词语造句、解释带点字,有时还需要写出整个词语的解释。此外,学生还可以辨别几个词,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甚至使学生使用多义词或复音词。

这样一来一次简单的听写就变成了一次综合的字词句的检查,学生摒弃了以往存在的一种侥幸心理,逐渐就会养成一种认真的学习习惯,对整个语文教学都非常有利。当然,听写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改正,因为学生的正确率不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积累的作用。

几次下来学生心中都有了一定的充实感,他们对听写也有了兴趣,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另外,要经常鼓励学生,避免遇到困难时失去信心、兴趣甚至反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班的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积累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为了分数而发号施令,它取决于我们学到了多少知识,我们能用得多好。

(2) 学会使用工具书:许多工具书知识非常丰富,包括释义、造句、复音词、辨词等。只要让学生真正利用好了身边的工具书---字典、词典等就够了, 对于利用工具书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视的,每课都必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预习字词。

学生发现奥妙养成习惯,自然也就认真,这就是他教不如自学吗!

(三)抓好诗词与句的训练 :掌握了字词,要是成不了句那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在学习单词的同时,我也不忘训练学生写句子,如造句、释义等。

这里要讲的是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做好第二份工作是做好学生句子的积累,为阅读奠定基础。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每一个学生背诵古诗 70 首,这也正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

当然我们的学生不但要会读句子,还要对一些病句、不同形式之间句子的转换如:反问、陈述、双重否定三者之间的互改或修改。这需要一些特殊的训练,因为书中的一点练习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句子的训练题海战术化,那样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不会真正地理解,那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同样诗词与句子的教学也是为了更好为阅读“积累”,不要过多地去追求分数,但对诗词与句光“积累”已经不够了,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去辩解。

二、注重语段教学。

做好段落教学,学习阅读的初步方法,找到阅读整篇文章的关键。 有了扎实的基本,就好有了精致的零部件,我们就要学会运用,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有了“米”没有巧妇是不行的。所以,段落教学只是我们阅读的起点。

可学生对语段分析的恐惧要远远大于作文,因为作文要是写上几句字数还可以,不离题多少是有点分数的,可语段就不同了,特别是课外语段有些学生是无从下手。试着想一个短文不能开始,更别说一篇文章了,所以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必须从段落教学开始。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阅读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学会了零碎的阅读,我们就应该对阅读进行整合,学会从整体来阅读,真正学会阅读、感悟阅读。语段的教学是为了文章的阅读作好准备工作,它的方法自然同样适用于整篇文章的阅读,语段阅读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但是我们的学生,段落阅读总是零碎的,也需要整体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给予终是。

那么,在最后我们就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方法,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所谓“阅读”就是我们既要教好学生“阅”的能力,也要教好学生“读”的能力。另外,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阅读成绩,我们的目的是在阅读中积累。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翻阅工具书、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创新。同时孩子们有一个自由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6

这一次赴厦门参加全国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与以往参加过的几届大会相比,我的心情有点不一样:既有几分期待,也有几分好奇。,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我自然很想通过观摩会了解各地同行们的教学现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之后,我们迫切地希望通过这次盛会共同商讨新课标中的有关规定该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诠释与落实。

应该说,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但尘埃落定后,我们有必要在这次观察会上反思课堂教学,理清得失,或许更有意义。

笔者在第二会议厅观摩了16堂课,梳理了以下浅见:

一是注重语用,忽视情感。

16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着力点,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环节设计、策略实施乃至整个课堂结构,都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展开,在课堂实施层面上诠释了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有关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宁夏李春梅老师执教《我的舞台》,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与反问、比喻的写作手法;北京贾宁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指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对比的表现手法,等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以学习语用为目标,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写作方法的学习,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双重关照。这就避免了陷入以往以弘扬“人文”的名义、以让学生感动为最终目标的阅读教学误区。但同时我们也遗憾地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在着力关注语用的同时,似乎冷落了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忽略了文本的人文价值,弃学生的阅读感受、精神成长、思维规律而不顾,直接过渡到语用的学习,而忘记了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此生拉硬扯般地一心向着“语用”,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值得警惕的。

第二,它展现完美,放弃改变。

毋庸置疑,观摩会上的所有课堂教学都融合了集体的智慧,能够在这次盛会上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也都是各省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这就注定了这些课堂趋于完美的特性: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堪与播音员媲美的范读,精美绝伦的多**课件,看似不经意其实别具匠心的教学细节……但是,这些看似完美的课堂,其实隐藏了很大的问题:课堂中发生的一切皆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即使在某一瞬间有所偏离也会很快被教师拉回到既定的“安全”轨道。

也就是说,没有变化成为这些课堂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恰恰是因为缺少了变化,课堂就缺少了只有真正的挑战才能带来的真正的精彩。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

”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应该考虑到不同班级的知识背景与学生个体的复杂性,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施,都要关注充分关注学情,根据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这次观察会上,老师完成了预设,展现了完美,但同时,他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来应对教学场景的变化。因此,虽然有些课程很精致,但缺乏一些活力和意想不到的惊喜。

老子《道德经》中说:“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这里的“玄”是转变、变化之意,该句大致意思是:

变化来变化去,是微妙的天地万物之门。那么,按照老子的哲学思想,变化也应是教学中的“众妙之门”了。

三是注重技术,忽视思维。

毫无疑问,在这次观摩会上,我们看到了不少值得回味的好课,也看到了不少值得回味的细节,这些都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带来很大的启发。如山东张臻老师执教《会走路的树》,厦门林佩菱老师执教《“红领巾”真好》,两位老师凭借着良好的个人素质、亲切自然的教学仪态,展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应有的面貌。细究这两节课,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独具匠心的环节设计,还可以看到灵动、智慧的教学演绎,而良好的教学实效也令人叹服。

如果说两位老师在教学演绎上体现的是她们作为优秀教师的技术,那么在环节设计方面则体现了作为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因为环节设计的背后承载的是思想,是理念。因此,她们的技术是“有思想的技术”,她们的思想是“有技术的思想”。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有技能又有思想。技术和思想是不可分割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次观摩会上也有一些老师过分地讲究了技术,不论是课件的制作,还是指导朗读、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方式,在技术层面上都无可挑剔,却经不起深究,看不到这些技术后面的深层次的、属于教师本人的思想和理念。比如,**、**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应在何种时机、以何种方式出示比较好,能达到较好的教学实效吗?某一个环节的设计,某一种教学策略的采用,究竟是基于一种怎样的思想和理念?

它们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发展与思维规律吗?对某一篇文本的解读,除了关注语言表现形式,让学生学习语用,其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意义?这些意义又该以何种形式和方法传达给小学阶段的孩子呢?

遗憾的是,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只看到了“技术”,却觅不到“思想”。

第四,强调效率,节奏失控。

应该说,观察会上的每一个课单,在教学效果上都是显著的。如黑龙江赵昭老师执教《匆匆》,展现了比较完整的针对经典散文的教学过程;海南黄婷婷老师执教《伯牙绝弦》,**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两位老师的教学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实效。但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显得有限,不够大气和冷静。

究其原因,除了赛课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情绪紧张,可能还与这些课堂在设计上过于严密、课堂节奏过快、教学不得不“争分夺秒”有很大关系。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节奏快、容量大、分秒必争的第二课堂真的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吗?

学生在每一个节点的学习时间,真的就恰如教师事先预设的那么合适、准确吗?课堂四十分钟真的一定要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充分利用吗?课堂节奏如此之快,学生在课上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如此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吗?

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人的智力活动要有张有弛,而非一直要将神经绷紧。教师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需要放慢脚步等一会儿,有时甚至停下来,有时需要适当加快步伐。反之,假如课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完全把学生框在教师预设的框架内,不给学生任何喘息的机会,思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的课堂难道真的对学生有益吗?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是一种愚蠢:“在课内不放过一分钟、一刹那,一直要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样细致的工作中,还有什么能比这么干更为愚蠢的呢。教师对工作抱着这样的目的,简直就是要榨干儿童全部的精力。

”其实,鹭岛论剑,不论得失,都是收获。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7

一、阅读和阅读教学

(一)关于阅读

关于阅读的定义,说法颇多。先列举以下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2、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核心内容。

人们把语文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是这四项基本的能力。从能力角度来说,这四项能力都是重要的,本无轻重之分。但是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从四项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从四项能力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来看,即谁对谁影响、作用更大一些;从阅读教学所占用时间和师生所投入的精力来看,从次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来看,阅读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诸个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其他教学的基础,对其他训练的影响、作用似乎更大一些,似乎在起着制约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主体中的主体。道理很简单,一个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他的写作能力则无从谈起,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识字无非是手段,目的是为阅读和习作作准备。至于过去不被重视的口语教学,虽然现在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然其“度”再高,也不能与阅读教学比肩。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虽然都是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交际的工具,但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来看,书面语言是比口头语言出现的晚的一种更高级的语言形式,使用书面语言是比使用口头语言更高级的语言能力,使用书面语言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口头语言可以在生活中自然习得,书面语言则必须经过专门的教学才能掌握。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曾经在全国推广过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和目前进行的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学习所采取的措施。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二、阅读教学是侧重指导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

语言一经人使用,就会使处在语言情境中、听或读语言的人对说或写的语言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样的心理反应,就是对语言理解的过程。

(一)书面语言

语言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口头语言,二是书面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是语音、词汇、语法的结合体,都是有意义、有内容的。所不同的是口头语言中的语音,是由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是有声响的语言;书面语言则是将声音转化为文字,靠文字记录书写的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是隐含着语音而无声响的语言。书面语言既无声响,就不能靠听觉去感知,它是靠视觉所能感知的语言形式。因此阅读是理解书面语言最重要的形式。

(二)理解书面语言应该是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理解语言表现形式的统一体。

1、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无法割裂的。因此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了内容才可能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文章也是如此。写文章要先立意,先有内容,然后再行文,要由“意”去逮文,根据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形式也就成了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容器。读者在阅读语言文字时,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的形式,即语音。通过对语音的感知,了解语音所传递的信息,理解语言的内容。在此过程中,读者虽然在同时接受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刺激,但是内容刺激的强度会大大超过形式刺激的强度。此时人们往往会被生动内容所吸引,而忽视了形式的存在,小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这样。这恐怕也是“内容是第一位的”在阅读当中的体现。既然如此,阅读教学就应该顺应人们的这种阅读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将得到发展,因为对内容的理解必须经过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由对生动、具体、局部的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经过推理、判断,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8

作者:汪启祥

**:《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9期

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自身的朗读能力,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朗读的形式不同将“有感情地朗读”划分为: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从而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学生将自身的情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有效表达,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真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锻炼朗读能力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的发展。我们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题材的不同分别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使学生能够更加娴熟地掌握“有感情地朗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集体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集体阅读是指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后,组织全班学生阅读课文。集体朗读具有朗读整齐统

一、节奏感鲜明、朗读气势恢宏等特点。一些思想色彩鲜明、文章气势宏伟的课文就很适合利用集体朗读的形式,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我为学生进行了示范性朗读,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课文的总体感情印象。之后,我要求学生们自己阅读课文,重点放在课文的感觉上。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过后,我向他们提出问题,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接着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讨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纷纷表示,共产党因“为人民服务”获得了人民的拥戴,“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等等。最后,我组织班级全体学生,以集体朗读的形式,展开对《为人民服务》“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将课文中的内容,利用庄重的语气,富有节奏地朗读了出来,体会到了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学生通过这次集体的“有感情地朗读”,不仅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更加扎实了,而且还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课文中庄重缅怀的思想色彩,让学生在互相配合中,发展了“有感情地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9

前不久,我阅读了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的新著《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很振奋。学界常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但我以为,在儿童文学教学上,“怎么教”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其背后还连着一个“为谁教”的问题。儿童文学作品的本意是以儿童本位创作的文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该用**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儿童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更不该将儿童文学仅仅当作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工具。

但我们又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读毕全文,豁然开朗。

在绪论中,朱自强教授严肃地提到了“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急需理论和方法”,经他在绪论中的各种有凭有据的论述,我第一次如此惊喜于竟然有这么接近我们一线教师的著作竟然就这么奇迹般地问世了,让我们在怎么教的迷途中徘徊的一线教师看到了一条开阔大道,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绪论中,朱教授首先谈到了“理论建构的重要性”,他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具体化为儿童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和说明文学教学法的研究,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尽快进入一个方**的阶段。他说: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术研究,建筑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认为,理论决定了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来说,没有理论,没有方法。

没有高度的理论,就没有高效的方法。只有建构理论,才能清晰地看到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方向和阅读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朱教授的理论建设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具有相当的理论资源。朱教授在导论中也客观地提到,本书对小学中国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理论建构一直是一个开拓性的研究。

他说,他在这本书中构建的是一种全面、普遍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这样的儿童文学教学法,他必须首先建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儿童文学教学法,他必须建构自己的语文观、学生观、教师观、文章观、阅读观、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在建构这些观念时,他所借鉴、汲取的理论资源都来自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影响的顶尖思想家、学者、所提出的学说。

他在进行理论论述时,有时会比较密集地引述他们的观点,从以上朱教授的种种严谨的语言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本著作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令人读完之后不由得深深信服!

此外,朱教授还提到了自己理论建设的基石。他说:“有什么样的语文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他在本书中反思、批判工具论”语文观,提出了建构论语文观。《论语》观的建构是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理论的基石。”他还提出:

“我感觉到,如果单一地说出语言是建构性的,并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当用语言的建构性来质疑、批判统治着语文教育领域的工具论语文观时,它就是很了不起的一种观念了。我可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学的最高原则是语言的建构性和创造性。如上所述,我在建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时,建构论语文观、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文学理论是最为根本的理论基石。

朱教授的理论建构不仅有其基本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首先,他对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和研究是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基础的。其次,在建构儿童文学的阅读方法时,注重其实用性。

另外,他设计的比较教学法、选择教学法、欲言又止法,从善如流法、推演教学法、表演教学法、复述教学法等等,都是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前提的。

原以为,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具备的著作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没想到朱教授的专著还具有了实用性的优点,充满了无限的可操作性,这让我惊喜万分。朱教授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本书下半部分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法属于具体的教学方法。

他所提出的教学法刚好十八种,因此被人戏称“十八班武艺”。其实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他设计和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法,首先要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是要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即为了让“孩子取得最高水平的语文能力”。

3、 在讨论十八教时,他特别注意十八教的可操作性。

4、 朱教授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后,应尽量说明什么样的课文适合这种学习方法,以便于教师操作。

5、 为了保证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他还非常重视教学实例的介绍、分析和评价。

六、朱教授想强调的是:他**、建构这些比较具体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想使儿童文学的阅读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高效。

我以为,儿童文学教学法从根本上是一种让儿童和文学站在“正**”的育人行为:即正视、立足童年这一教育的起点和资源,通过熏陶、感染、渗透等容易为儿童所接受的方法,让儿童在获得用语言建构、创造意义的同时,还要张扬自由、平等、独立、温暖的童年精神,促进儿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朱教授这本专著,无疑是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在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及时雨,读完感觉豁然开朗,在教学上信心大增,真是触动太大了。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教师应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一堂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起点。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实现了从一个“灌输者”到一个“点火者”的角色蜕变: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情境中阅读,把听、说、读、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再给以多种评价方式,一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受益一生。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落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11

“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体会

——黄土梁子小学

李桂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提高学校质量的关键是如何建设有效的课堂。过去,我们总觉得数学教学耗时多,但效果低,远不如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发挥积极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让我们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1.备课

备课是每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和实际的准备。课前,学生应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旨,研读教材。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想清楚怎么讲,用什么语言,用什么教学方法,让学生容易理解,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习题来巩固和提高,研究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的角色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愿望,设计出最好的学生引导的问题。带着问题、兴趣和情感阅读文本。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教材内容的必要扩充和延伸。以建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前注意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准备,不仅是为顺利课堂教学做准备

,更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真正思考。很多同学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代替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一种惰性,在课堂上只是坐着等成绩,从没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们没有课前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让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不一定会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演不等于有效预演。为了提高他们的预览效果,他们必须:首先教他们预览的方法;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是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给予适当的激励。否则,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的预习无关,从而降低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像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选题的引入方式,在开课时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悬疑吸引兴趣”、“悬疑吸引兴趣”、“嘲讽吸引兴趣”、“故事吸引兴趣”、“创造情境吸引兴趣”、“素描吸引兴趣”等良好的开场方式来吸引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赛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比如,比较谁认得快、谁字多、谁读得情绪化、谁说话最积极等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笑话、角色表演、游戏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在课堂上答题,不应该只限于好学生,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答题和练习的机会。回答问题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进步比以前好,要及时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重拾信心。学习。

5。合理使用多媒体

数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服从和口语能力的文化基础课程。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仅凭老师的口述和字面意思是难以理解和感受的。这时,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一些关于风景的文章,老师说它有多美,甚至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但学生们还是很难感受到。此时,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直观地感知教学内容。 ,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师生互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潜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小学建立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还有很多方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反思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心得体会

李桂英

黄土梁子中心小学

p>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12

传统的教学“以训练为主线”,教师仅把语文课本作为阅读的材料,在学生还没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时,教师就问本文分为几段,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教学不是学生在“读”,而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观摩课的老师们以读代讲,运用范读、引读、伴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用教材“教”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阅读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美。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侯老师利用背景**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最后,我们要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直接和间接写作技巧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平常教师在分析之余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或是“把某某语气读出来”,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悲伤的语气读,却没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那样读。

纵观名师的阅读教学,阅读指导已不再是学生阅读的普遍要求,也不再是以什么样的语调来阅读什么样的情感。他们通过把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到的感情运用朗读表现出来,又要通过感情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读出真情实感。

因为有些课外书上没有拼音标记,我小学二年级的表弟经常请我帮他读课外书上的故事。但我没有注意停顿,更不用说丰富的表情了。观摩课给我很好的范例,也给将来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模板及教导我们要注重体现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牢牢把握“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13

通过教体局组织的这次培训以及对李文文老师对阅读教学策略的解读,让我对低年级阅读教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以及本人低年级教学实践,将几点体会小结如下: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14

有人说: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阅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阅读正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能力的实践方式。在新课改中也要求教师必须构建富有个性的、创新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改变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和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以全新的方式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广阔空间自由发展,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下面,我就语文阅读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理解力。语感具有的直觉性特点,表现为思维过程与结果的直接性,它不需要经过预先的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而是凭借言语经验,直觉地对言语作出敏锐的感受,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因此,只有多朗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产生情感共鸣。而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要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训练重点。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更有助于审美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当中,进入文章的意境,学习效果可见一斑。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二、营造“质疑探究”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质疑探究”情境,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设置问题悬念,引起学生在认知经验上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极大的关注,激发学生自主投入探索的意愿,发挥自主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不断“提出问题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学会大胆发问,提出独到的见解。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阅读课中小学生的一点怀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哪怕是一知半解,虽带着稚气,但只要是自己的独特体验,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教师要会不失时机抓住学生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浏览相关的书籍报刊,搜集筛选相关的信息,旨在让学生从这一过程中发现多种答案和新的问题,进而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把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摆出来,再比较异同、得失、长短、利弊,最后,从中筛选出一种较为满意的答案,或否定所有现成答案,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这时小学生心中的迷雾才能消散,小读者才会感到豁然开朗,语文课堂阅读才会步入小学生自由创新的天地,小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充分得到提高。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突出。”创设“质疑探究”情境,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质疑并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获得新体验,获得新方法,从而培养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作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文中的狼和小羊的言行进行比较,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为什么狼见到小羊没有马上扑过去吃了小羊,而是要多次地找碴?”这一突出的问题马上激发了大家的探求欲望:是啊,现实中的狼是不会跟小羊说那么多“废话”的,为什么文中的狼没有马上扑过去把小羊给吃了呢?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这一个问题再一次深入课文对“三次找碴儿”进行探讨研究。所以平时有针对性地多鼓励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大胆质疑,不但可以培养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正是在质疑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新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也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主动发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不同的解释,它正是阅读个性化的规律性的反映。个性化是阅读的显著特征,对中小学生来说,也概莫能外。因此,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我注意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采取以上一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等都有重要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我经常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启发学生思维。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他们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画面。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许多是写景状物,描绘水光山色的。教学时,特别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诗中的画面,才能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杜甫的《绝句》,在指导学生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诗人杜甫在写此诗时的背景和心情,又告诉学生,此诗每句就是一幅画,四句组合起来又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让学生根据诗句中的“色”、“物”,读一句,想象一幅画面。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就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从而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结合插图,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联想。

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以它们强调的重点也不同,课文里强调的是整体,插图强调的是局部,可能文有图也有,可能文有图却无,也可能是文无图却有,所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把课文和插图进行对比,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无形中是对图和文进行了一番再创作。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对人物的感受也就更加具体形象。利用插图进行再创作,变无声语言变有声语言,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条良好途径。

3、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

为刻画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作者总是要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这些词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闪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如在《少年闰土》第一节中,鲁迅先生虽然只用了廖廖几笔描写了闰土月下刺猹的情景,却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通过想象,闰土这样一个机智勇敢,勤劳朴实的农村少年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

4、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小鸭子回家》一课,小鸭子回到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鸭妈妈会说什么,小鸭子会说什么?这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小鸭子的心情。又例如《狼和小羊》的课文没有写小羊最后的命运,但是老师可以问学生“小羊最后有没有被狼吃掉?”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是发展的主题。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语,让思路畅通,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意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小学语文阅读心得 篇15

前日,正在家中看书,手机铃声响起,拿起一看, 原来是李泽城家的号码。接通电话,手机里传来泽城的声音:“袁老师,我爸爸 妈妈去上班了,姐姐在外面练琴,我在房间里很无聊,想跟你聊聊天,祝您新年 快乐!”虽然距离新年还有十多天,但泽城能在无聊时想起跟我聊天,着实让我 感到了欣慰和幸福。挂了电话,我内心泛起了一丝苦涩。我知道,在这幸福的背 后留给我的是责任。

泽城忠厚善良,虽然读五年级了,但心性还保留着二三年级小朋友的天真 、率性。由于从入学开始,父母的溺爱,泽城又比较贪玩、怕动脑,所以随着年 级的升高,泽城的学习也渐行渐远。为了帮助泽城赶上“队伍”,平时我都对他 鼓励加严厉,安排班上素素、凌波、闵婧、晓茁、泳彤五名成绩优异的孩子周一 到周五轮流给他补字词,教他读课文。期末考试前一个月,我又利用每天中午午 休的时间给他辅导半个小时。虽然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泽城平时缺少背诵记忆 的训练,往往上午记住的字词到了中午就忘记,中午再巩固,到了第二天听写还 是错误一片。我的心里满是沮丧和无奈。

昨天刚读完《剥开教育的责任》,书中有一节——在坚持中寻找机会,让 我感受颇深。这一节中,讲了老师通过坚持,努力寻找转化孩子的契机,成功转 化后进生的两个案例,这让我不得不想起泽城,想起他高高大大的身影和天真腼 腆的笑容,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对比案例中的老师,我还缺少耐心,缺少坚持 ,但我不缺少责任。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要以更多的耐心、更大的决心,帮助泽 城找回信心,摆脱困境。

作为老师,学生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最强烈的,而承载着这种幸福的是责 任。只有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去教育孩子,才可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 阅读书心得(范本14篇)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阅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亲子阅读”这流行语,在网络上解释为: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而我理解的“亲子阅读”指得就是父...

  • 2023小学语文阅读心得(热门十三篇)

    怎么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呢?在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时,那么开始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是很重要的。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贯穿全文的主题是“小学语文阅读心得”值得深入研究,希望这个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就分享给别人吧!...

  • 阅读心得小学

    这里有一篇互联网文章,标题为“阅读心得小学”,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生活中,无论是美好的事情,还是困难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去体会并记录下来,写成一篇对自己有意义的心得。将内心的所思所感通过文字呈现出来,这就是心得体验。希望以下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 阅读心得(范文6篇)

    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阅读心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午汲大贺庄学校连冬梅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心得 05-12
  • 阅读评语范本

    现在的年轻人都离不开网络,很多人喜欢分享经典的句子,简短的句子常常能含蓄地表达分享者内心的感受或想法,日常发表心情说说可以用哪些句子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阅读评语范本,带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读一般好书,并且能够从中得到启示,是非常好的一个习惯,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

    阅读评语 08-14
  • 阅读的作文范本四篇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阅读的作文范本四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这个寒假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着本书,非常好看。这本书分成6章分别是:上古传说、青铜时代、春秋战国、中华统一、大汉雄风...

  • 我的阅读心得(范例十三篇)

    通过一次难得的机会,获得了新的感悟时,此时我们可以准备写一篇不同的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能够更好的反思和了解自己的思想,你知道优秀心得体会该怎么写吗?“励志的句子特意搜集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我的阅读心得”,感谢光临愿您收获满满的收获!...

    阅读心得 09-20
  • 我的阅读心得范文

    当我们心中对于这件事有所想或者有所感悟的时候,经历越加丰富,那么遇到事情后也会有更多的心得体会,不妨记录下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助于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我的阅读心得”为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收集并提供,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阅读心得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