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课程设计和教学材料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编写优质的教案是展现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本文将引领您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了解“苏教版三角形教案”。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们咨询,我们乐意为您提供帮助!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推导概括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2、发展性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分析推陈出新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目标多途径探索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自己动手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用具:三角形纸片、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猜想

出示一幅由各种图形组成的房子。

师:这座房子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你会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吗?怎

么算?还有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没学?(三角形)想学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角、边、高)

到底谁猜得对,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二、实践操作,探索问题:

师:小明也想拼一座房子,可他手上只有一堆三角形的拼板,这可怎么呢?你们能帮他想想办法拼一拼吗?

分组拼板: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都有一副像小明手中的几个三角形拼板,一起动手拼一拼。

2、请一组派代表来说说怎么拼,并上台拼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真利害,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只有三角形你们也能拼出房子来,怎么拼的,发现了什么?

两个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是两个三角形就可以了吗?(强调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你能举个例子吗?

说明了两个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2】

一单元回顾:

一单元上完了,觉得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注意。

特整理如下:

1、算角的度数时,不要在数据后面漏了o

2、画高的时候要强调不能凭经验画,一定要用直角画,并做好直角标记。

3、选择三条边能否组成三角形,除了写出这样的三条线段长度,更要在旁边写上判断理由,如:3+454、要让学生区别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和普通纸上画三角形的不同方法,不能混淆。画出的钝角三角形,最好把该钝角的度数标出来以确认;(直角已经强调过了)画出的等腰三角形要把两条相等的腰标出来。

练习的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的内容;减少以上的错误。

2、查漏补缺,打好基础。

3、个别辅导,共同提高。

补充练习:第三单元三角形练习卷

一、填空(每空2分)

1、一个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7厘米,8厘米,7厘米,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5,67,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5,顶角是(),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5厘米,底边长4厘米,围成这个等腰至少需要()厘米长的绳子。

6、下面的图形是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E

AB长()厘米;从A点经C点到B点的长度是()厘米;从A点经D点,经F和E点,最后到达B点的长度是()厘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5分)

1、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3、在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5、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6、在一个五边形中,画上两条线段可以把这个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因此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5分)

1、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2、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①1②2③3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①等边②直角③钝角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30、75,这个三角形是()。①锐角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③等腰锐角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6、右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

①2②4③8

四、根据下面每个图形标出的底,画出图形的高(每题3分)

五、算一算

1、求下面各角的度数。(每题6分)

(1)1=42,2=38,求3的度数。

(2)1=28,2=62,求3的度数。

2、如下图,已知AB=BC,求1,2,3。(8分)

C

B

3、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改围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10分)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分别是多少度?(9分)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3】

叮铃铃,数学活动课的铃声打响了,何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现在我们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说。

于是我们开始分组学习

交流的时刻到了,我第一个跑上讲台,把早已剪好的等腰三角形沿底边平行对折,并沿折痕剪开,就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图1),我把上面的三角形旋转到梯形的右边,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2)。这时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刚才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这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因为转化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还没等我回到座位,伍嘉莹就迫不及待地跑上来,举起剪好的等腰三角形,说:我沿这个三角形的高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如图3),把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进行翻转拼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旁,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4)。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和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

钱文鑫抢着说:像伍嘉莹那样剪,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5),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所以我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和伍嘉莹是一样的。

胆小的李雨伦今天也抢着发言:我是从三角形两腰的中点到底边画垂线,并沿垂线剪下两个三角形,再把两个三角形旋转到上方,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6),从图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三角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计算面积的方法和上面两位同学的方法完全一样。

一直坐在位置上耐心听同学讲解的贺雪儿上来表演了压轴戏,她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戴心怡把平行四边形折成长方形,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三角形折成长方形。先把三角形沿底边对折,再把凸在外边的两个三角形向里折,就折成了一个长方形(如图7)。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的一半高的一半2。

薛川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只要把三角形的底和高相乘的积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何老师笑容满面。我们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4】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平移等知识与能力之后学习的。为了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是这样构思的:

一、运用跃进式提问引入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在复习这一部分我出示两个一大一小的三角形让学生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谁大谁小,这是一目了然的,每个学生都能回答。然后进行跳跃性提问:大多少?这种简捷的跃进式提问,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很快便产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引导学生探究新课。此时,所面临的问题的实质,就是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由此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以动激趣,揭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之前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基础,直接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思路,比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思路来得简捷、明快,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我改变了教材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而是先在复习部分利用手中已有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使学生回顾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教师边说边画对角线进行演示,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把它剪成两个三角形,并将其重叠在一起,说明得到的一个三角形面积是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面积应该等于底乘高除以2。这样,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揭示了三角形的面积算法。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具体形象且具有直观的特点,使知觉和思维变得更直接、更迅速、更深刻,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多方验证,创设探索性问题的情景。情景教学的一个长处是设障布疑,鼓励学生去探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我接着引导学生深入验证活动。用沿着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对用底高2计算三角形面积是否可*?我顺势引导,进行深入质疑。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用底高2这个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呢?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时,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各种学具进行摆弄、操作,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只是公式本身,而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综观整节课的课堂教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但是,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由于比较紧张而导致教态不自然或教学中间环节有遗漏等现象。虽然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长,但我现在就会努力,每一节课都会与我的学生共同成长。教学反思《《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一文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熟练完成练习。

2、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努力学好数学。

重、难点:对本单元所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熟练完成练习。

教学准备:练习设计及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知识。

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加以补充,小结,使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

二、完成练习三的题目。

第1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在书上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实物投影展示。

第2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为什么前两个可以直接判断,而第3个却不行呢?帮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的要求。

第3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小组交流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出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第4题

通过两个角的度数,可根据角分类,也可从等腰三角性形的角度去考虑。

第5题

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后全班交流。

第6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1)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学生明确: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2)通过计算,学生知道,走红线和蓝线路线一样长,都等于120米。

第7题

同桌互相说说,这些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思考题。

让学会上先计算填表,再探索规律。

三、阅读你知道吗?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6】

教学内容:p.22、23、24(想想做做)

教学难点: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学具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做三角形: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

交流:(1)、用小棒摆。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三、三边关系:

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摆完后交流:(1)同一种颜色(一样长)的小棒肯定是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

(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

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

2、探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

(1)说说你用一红两绿三根小棒怎么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呢?

(两根绿的太短了,碰不到。)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不能围成三角形

(2)想象:如果把一根绿的换成长一点的,和原来那根绿的合起来正好和红的一样长,行不行?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不能围成三角形>

(3)那究竟什么时候能围成三角形呢?

可能会有学生会猜想,a+b>c

再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b>c?

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3、练习巩固:

(1)有这样两根小棒,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多长那么它们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说说理由。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先可考虑最短的,如果是2厘米,那么和6厘米的合起来正好是8厘米,只能重合在一起,变成线段,所以至少要比2厘米长一点,在整数范围里,那至少就得3厘米。再从最长的角度考虑,6厘米和8厘米的合起来要14厘米,不能有14厘米长,那样也是重合后变成了线段,应该要比14厘米稍微短一点,即13厘米。)

(发现:比两边之差多1,比两边之和少1)

(2)继续练习,如:6厘米和6厘米,3厘米和4厘米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三角形:

指出:画的时候,要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子重合。

2、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完后追问第一种情况:那如果老师把2厘米的加上6厘米的,不就变成大于4厘米,那就可以围成三角形了。这样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

(6厘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边,它单独一条就比别的两条都长,所以,要用比较短的边合起来,然后和最长的比。)

3、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

请你用今天学得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五、全课总结:

本课你懂得了什么。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7】

教学内容:p.17、18练习三的第4~10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挑选部分讲解)

1、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

(黑板上事先画好两行互相平行的点子线。)

指出这题和方格图的不同:方格图上的底和高是通过数格子得到的。而这张图的高度是固定的,只要考虑底。

画一个底是7的三角形。问:再画一个和它面积一样的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可以利用原来三角形的底画,只要再另选一个顶点就可以了。

方法二: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先画底为7。)

选择方法一,画出若干种,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等底等高

指出:这样一组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画一个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应该是多少?为什么?画一画。

2、量出所需的数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指出:在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整厘米数。不能取整厘米数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

3、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60米,高是15米,如果每棵番茄占地30平方分米,这块地可以种多少棵番茄?

指出: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

4、用纸剪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它的面积。

指出:在画的时候,可以取简单的数据,比如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等,这样可以方便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口算。老师统一要求开始,学生写,再交流校对。

2、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为了交流的方便,先给4个三角形标上号。

问:读完题目要求,你觉得先要知道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找一找,哪几个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

(1号:等底等高,是一半。2号、3号:等高不等底,不是一半。4号:虽然不等高也不等底,但底和高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所以也是它的一半。)

指出: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最方便的情况是找等底等高,只有一个相等的肯定不是,两个都不符合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

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想乘得18)

列举出:118=18,29=18,36=18

学生画出尽可能不相同的三角形,并在每个三角形下面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教师巡视检查。

4、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5、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25米,高是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6、下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50平方厘米,涂色的三角形面积各是多少?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所以面积是它的一半,即:502=25平方厘米

补充:剩下两个白色的三角形和也是25平方厘米

7、七巧板: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该七巧板。

依次从大到小算出各块的面积,并说明理由。

三、布置作业:

1、练习册上的有关作业,2、剪第129页上的梯形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几年前,我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有学生问我: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公式的,今天为什么要准备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当时,我没能作出详细的解释,而是建议这位学生先去看看书,预习预习。课堂上,我按照书上的思路组织学生用准备的三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把它们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课后,每想到这件事,我总觉得心里不很踏实:学生的问题通过看教材和上课就能明白了吗上课时学生的操作是一种应答式的操作,这不像是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倒像是在验证公式。华罗庚先生说过: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这样的教学很显然没有能很好地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今年,运用苏教版教材(修订本)再次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时,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指导公式的思路。以书上拼的思路为主,渗透分的思想,即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一条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简单说出想法。

2.学生操作的性质。由原来的应答性操作转化为探索性操作。在学生明确要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并能计算出面积的图形这一操作要求后,提供给学生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四个三角形,其中四人小组中的1、2、3号同学的四个三角形中分别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而4号同学则四个三角形各不相同。学生在操作中要去尝试,在失败后要去比较、选择,这样的操作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而且只有在尝试失败后,才能深深体会到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四人小组进行操作、讨论,这已为广大教师所采用,但小组中四名学生的材料各不相同,操作中可以互相借鉴、帮助,却无法模仿别人的操作。4号同学无法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促使其他学生自觉去分析、研究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的特点、关系,并促使4号同学动脑筋去探索其他方法(如可制作与手中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等)。

4.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公式推导过程中只是当学生看书上的静态图难以理解图意时,用多媒体进行动态的旋转、平移,使学生明白图意,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化静为动的功能,而不过多依赖使用多媒体。

教学片段一

一、创设情景,合理猜想

(电脑出示下面左图。)学生口算面积。

(连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隐去其中一个三角形,得到右图。)学生猜猜三角形的面积。

师:刚才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现在你有办法来说明吗那怎么办

生1:现在我们不能说明他猜得对不对,如果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就好了。

生2:如果我们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好了。

二、尝试操作,自主探索

1.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没有学过,你准备怎样着手来研究它呢

生l:我想看看它与学过的什么图形有关系。

生2:我想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生3:我想试试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

生4:我想试试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5:我想研究三角形和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之间有没有关系。

师:你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们都能成功!

师:请每个同学把信封里准备的学具倒出来(1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4个三角形),自己先动手试试,看能想出什么办法。

(多数同学在尝试中有所发现。)

师:把你们的发现先在四人小组交流。

师:好!很多同学都有办法了。谁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情况展示给大家看(在视频展示台上。)

生1(边操作边说):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边操作边说):我也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边操作边说):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屏幕上显示了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钝角和直角三角形拼咸的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还有研究情况和他们不完全一样的吗

生4(边操作边说):我也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但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他们两个不一样。

生5:我把平行四边形(沿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而且我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一模一样的。

师:真爱动脑筋!还有研究情况和他们不完全一样的吗

师:刚才这些同学都找到了三角形和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你们能把这么多种方法分分类吗

生1: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类是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第三类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生2:因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

师:你能把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很好!

师:同学们先来看第一类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都用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了吗(指着其中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学生问)你也有4个三角形,怎么没有想到把它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试过没有

生3(很委曲地):我的不能。

师:不能谁愿意帮助他

生4(很有把握地上来操作,尝试了好几次):他的不能。

师:不能怎么回事呢

生4:他的三角形不一样。

师:那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生5:我想是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才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很多学生若有所悟地微微点点头。)

师:请拼出平行四边形的同学把所用的两个三角形拿起来比比看,是不是这样

生(欣喜):真是这样!

师:这样的三角形我们称它们是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板书:完全一样)。完全一样是什么意思

生6: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

生7:它们形状一样,大小相同。

师:对了,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刚才同学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钝角和直角三角形都分别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按角来分类还有第四种、第五种吗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再来看第二类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想一想,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有关系吗

生: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我想是完全一样的,而且我用重叠的方法证实了这一结论。

师: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很快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请同学看书上的图。你能看懂图的意思吗

(学生借助学具说说图的意思。电脑动态演示旋转、平移的过程,师边演示边板书:旋转、平移。)

师:请大家将两个完全+样的三角形用这种方法拼一拼。(同时指名到黑板上操作。)

师: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已经拼好的图,思考一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海淀区的二里沟试验学区,学生接触的教材是全新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积累,学生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数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敏捷的。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得已有知识基础、探索新知的程度等也会出现差异。

四、教学设计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一人回答)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

师: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师: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

(二)探究活动。

师:根据你们前面的学习经验,谁能说一说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转化]

师: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介绍学具袋中的学具,并出示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与思考,见下表)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汇报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素材。)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同学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以便予以补充(交流过程注意引发学生间的争论)。

生1:我们是直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2:我们小组是用一个三角形折成长方形后推导出计算公式的。

生3:我们是将一个三角形用割补法进行推导的。

师:同学们分别总结出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谁能概括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呢?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板书)

师:刚才这个同学概括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语言再来说一说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意义。

师:不论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或者两个三角形,还是用拼摆、或者用割补的方法,都是在想方设法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这是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重要方法?

师:下面我们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巩固练习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已学图形面积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教学重点展开。并注意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如揭示课题后,我便对学生进行调查:哪些同学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哪些同学不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学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还知道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帮助他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过程。他如果是第一种回答,我会表扬他,不但能在学校学到知识,而且还能通过上网、读书等渠道学到知识;他如果是第二种回答,我会告诉他,没关系,这是新知识,只要努力就能学会;他如果是第三种回答,我会鼓励他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总之,让不同的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学不同的数学。

这节课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活动中是自主的、是开放的,让学生体验了再创造,本节课的最后一道练习题也是开放的,他让学生体验着数学的无穷魅力。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识别图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师设计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目的是以动促思,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新思维的火花,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进行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把学生的汇报和多媒体的演示相结合,进一步体验图形转化的过程。练习设计做到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当。即从基本题入手过度到综合题,引申到思考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基础中得到巩固,在综合中得到沟通,在思考题中得到升华。如最后一题的设计,它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点评人:刘亚荣(北京二里沟中心小学)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10】

教学内容:p.26、27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的分类: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哪几类?

老师随学生回答依次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这些角有的度数是确定的?分别是多少度?

锐角和钝角的度数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个范围,谁来说一说?

板书整理成:锐角、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1o~89o、90o、91o~179o、180o、360o

指出:89o、90o、91o这三种度数非常的接近很难判断,所以当看到接近直角的角时,都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

二、学习三角形的分类:

1、老师画一个直角。再连接两点,问:这样画得到的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

(板书:直角三角形)

老师再画一个钝角,并连接两点,问:这样画得到的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

(板书:钝角三角形)

联想:刚才我们分别先画一个直角和钝角,再连接就得到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如果我先画一个锐角,再连接是不是也会得到一个锐角三角形呢?

请你试一试。交流(有意识选择开始画的锐角较小的学生来交流):

(1)连接后可能得到的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问:你怎么知道现在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通过说理,使学生明白:判断的时候只要看其中最大的一个角,如果这个最大的角是钝角,那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2)连接后可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

通过三角板的之间检验,确认其中最大的角是一个直角。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判断方法:其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该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比较、讨论:为什么刚才可以肯定的得到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而现在却不能肯定的得到锐角三角形呢?

(通过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白: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钝角,还有两个是锐角;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还有两个角也都是锐角;确定了钝角或直角后剩下的肯定是锐角了。而先画了锐角之后,剩下的角可能是三种角中的任意一种。)

(3)画锐角三角形比较保险的一种方法:

先画的锐角不能太小,可略小于直角;画的两条边长短比较接近,这样就能得到一个锐角三角形了。画完后为了保险起见,可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角,量一量是不是锐角。

学生分别在本子上画出这三种三角形。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三角形?怎样的角是直角三角形?怎样的角是钝角三角形?

画出示意图。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三、完成想想做做:

1、(第2题)你能连一连吗?

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把有疑问的几个选出来交流。

2、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学生围好后,互相检查验证。

3、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交流的时候用对角线来说一说。

4、把右边这样的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应该怎样剪?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呢?

5、你能在下面的三角形中分别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吗?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高。

6、在直角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你分成了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还可以怎样分?

老师可以在学生画的基础上,展示其中几种比较典型的画法,组织学生再交流。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在图形中的应用.

3,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教具进行演示并小结推导方法:第一步,转化图形;第二步,找到联系;第三步,推导公式.

2.(出示红领巾)这条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我们能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3,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试拼,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指名演示拼摆过程,教师示范,突出旋转,平移.

刚才大家都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那如果只用一个三角形,你们能通用割补或折叠的方法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吗(学生展示)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到的方法十分富有创意.如果大家觉得还有什么好办法,我们可以在下一节实践活动课继续讨论.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黑板上大家的研究成果吧!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提问:

①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②三角形的底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同时板书)

③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5,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1

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3)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三)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五,作业:85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例1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100332=1650(cm)

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在我之前已经先后听过两名同年组教师执教此课.

前几位教师的优秀作法.

第一位教师的精彩在于学生探究拼摆的结果纷呈.有的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有的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转化成了正方形.面对这么多的转化结果,是一一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同的结论还是这位教师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联系,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三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别呢果然,学生很快就发现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而很快使研究聚焦到三角形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上来.

第二位教师的精彩则体现在她充分尊重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不回避学生的问题.如在请学生尝试如何将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时,有的学生仍旧采用割补法,将三角形沿它的一条高剪下,然后拼摆.可由于剪拼的是任意三角形,所以无论如何旋转,平移都无法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在多次尝试割补法无法成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后,老师引导同学们另辟蹊径,从而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的三角形拼摆的转化方法.又如当学生回答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教师立即出示两个面积不同的三角形请学生再次拼摆.此后学生完善说法为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又出示两张面积相同的纸(一张是43,另一张是26),告诉学生面积相同并不一定形状相同,最后学生终于正确表述为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明白了完全一样包括面积相同,形状相同两层含义.

我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由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迁移出三角形的推导方法,因此不回避现状,将计就计,先请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探索,最后杀一回马枪,请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能通用割补或折叠的方法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吗学生的方法还真是丰富.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一)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准备两条洗净叠平的红领巾,2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几个任意三角形和一把剪刀。

2.教师用吹塑纸剪好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各种图形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出示投影片: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1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2)学会动手实验操作,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

4、教材编排的特点:

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运用学具实验操作观察探索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实验操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本节课准备指导学生学会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学会在动手操作中,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学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落实素质教育;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口答(投影显示)

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这三道复习题都是选取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能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作用。

2.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学生解答复习题后,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谈话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如果把复习题中第3题的三个图形从对角线剪开得出三个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揭示课题。板书后再运用语言激励学生提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

3.动手动脑,指导探索

第一:数方格求面积

首先,发挥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看教科书75页,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同桌对答案。

接着,教师放投影显示方格图,指名回答。

最后小结,点拨引导,质疑引思。师导:刚才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既费时又费力,并不容易求得准确,我们能不能象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呢?

第二:指导实验,观察、归纳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

首先,从直角三角形推导。根据学生准备的学具,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表象;要求学生拿出其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老师逐步提出问题,(幻灯显示)先提出: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再提出:②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逐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

其次,要求学生按照以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拼摆。其中,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摆实验之后,教师投影显示拼摆过程边讲边演示(图):

首先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位置,接着旋转、平移,就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来源的理解。

再次,归纳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主动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使学生非常容易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为初步检验实验的效果,教师再放投影显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

边形面积的();

③三角形的面积=();

④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学生齐读。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先板书例题,用不同颜色表示数量关系以突出重点。接着要求学生读题、看图、解题。然后指名回答,集体纠正,教师板演解题过程。最后,质疑问题,提出:为什么要除以2?突出重点,深化理解。

5.巩固训练,深化理解

(1)基本性练习:

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回应复习题3中的设疑,老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求它们的面积吗?

(2)趣味性练习:

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对的打错的打。

①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③三角形的底边为6厘米,高为3厘米,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④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对比性练习:

2.下表中给出的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底(厘米)86.29.612.5

高(厘米)3.54.86.316

面积(平方厘米)

(4)发展性练习,课本79页第7题。

以上四类形式不同的练习题为检查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坡度;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既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又深化了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6、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和你学会了什么?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7、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6、9题。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14】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一些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分类,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难点:三角形的分类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中的6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选第1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1)号三角形有2个锐角和1个直角。

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填的结果。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

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

教师小结。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强调让学生任意画。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角形的类型。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理由。

第35题

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

全班交流,说出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6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画。

全班交流,学生明确:符合要求的线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条底边上的高。

第7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画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把不同的画法都展示出来。

苏教版三角形教案【篇15】

教学目标1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第127页的3对三角形。

教学设计:

一、初步感知

1.出示例4,明确题意。

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方法。

2.提问: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旋转、平移、重叠。

让学生观察演示过程,说说发现,并相机总结:每个平行四边形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同的;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揭题: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公式

1.动手操作,填表分析。

(1)出示例5中的三角形。

①按角的特点分类,:这几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说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③每人从第123页上选一个三角形剪下来,与例5中相应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要提醒每个小组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三种都要齐全)

教师加强巡视,对拼平行四边形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④组织讨论:通过操作,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进一步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根据要求测量、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分别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呢

(3)汇总数据,填写表格,初步归纳。

①要求学生把小组内得到的不同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②提问:你是怎样算出三角形的面积的

从表中你能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联系

2.讨论交流,得出公式。

(1)出示讨论题,小组开展讨论。

①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2)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一个问题时,课件演示将每组中两个三角形重叠,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不管选择哪种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必须完全相同。

②交流第二个问题时,课件可以闪烁相应的底和高。得出: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引导学生逐步表达如下的思考过程: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二底高2。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让学生看书上的例4、例5,回顾刚才的推导过程。如果还有疑问,可提出讨论。反馈时要求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表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应用公式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再说说应用的面积公式。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l题先让学生回忆拼的过程,再回答。第2题看图口答。两题都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第1题口答。,

第2题独立练习,要求先想一想面积公式,再列式计算。交流时,再让学生说说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以及计算时为什么要2。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交流。

四、介绍你知道吗

1.课件播放你知道吗内容。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半广以乘正从的理解。然后课件按教材插图的样子动态演示,将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要求学生仿照例5的推导过程,研究转化后的长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五、全课总结

  •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实用七篇

    今天编辑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的文章。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只要提前编写好教案和课件就可以了。编写教案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希望大家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以备以后阅读!...

  • 苏教版教学计划(优选11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苏教版教学计划,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一、指导思想:1、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准确把...

  • 苏教版教学计划必备

    时光飞逝,即将迎来新的学期,为了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编写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教学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编写一份出色的学科教学计划呢?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一下“苏教版教学计划”,我们会不断地更新相关知识,以满足您的需求!...

  • 苏教版五语上教学计划5篇

    你的要求已被满足,下面是关联信息:“苏教版五语上教学计划”,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时光匆匆,新学期的工作即将到来,老师们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来应对新的挑战。制定好教学计划才能顺利推进教学工作。...

  • 苏教版课件精品

    关于“苏教版课件”的相关知识资料可以在下列资源中找到。老师们要按照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来进行授课,每个老师都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教学计划。教案是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机制。请阅读并保留本文,谢谢!...

  • 苏教版六下数学教学计划8篇

    撰写完善的教学计划,方能有助于学校教师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教学工作。随着时间的飞速流逝,新的学期已经来临,为准备新一轮的教学,学校教师们必须进行详细的教学计划编写。您是否觉得编写课程教学计划相当困难呢?别担心,本篇“苏教版六下数学教学计划”经深入研究而精心制作,或许能为您提供出色的指导。...

  • 最新苏教版教学计划通用4篇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感觉假期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新学期马上开学了,为了让自己上课有头绪,教师们需要预先写一份教学计划。想要写出一篇学科教学计划咋写呢?以下内容为您提供了有关苏教版教学计划的研究成果,感谢您的浏览!...

  •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计划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计划,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本篇文档为AI自动生成,无法确保语言表达、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计划》共有六年级,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