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最新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当我们从生活中获得新的感悟时,就应该学会写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坚持写心得体会,是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的好习惯。以下是编辑为您带来的“教育心得体会”,感谢您阅读,请收藏此文以作纪念!

教育心得体会(篇1)

1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2

学习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党史,我认为应该做到两个牢记两个必须,两个牢记。即: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的理想信念。

3

在学习了一周党史故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党的建立和发展是十分不易的。我从当年一次次的会议、决策和各个英雄事迹中体会到了条件的艰难,也能深切体会到国家利益遭受重大威胁的急迫心情。但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现代快速发展的时代,党都始终坚持初心,坚持为国、为民的思想。

4

百年党史是奋斗路上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清醒剂,只有认真学习党的伟大革命史,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汲取党史中的智慧,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曾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5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砥砺前行。作为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节点的青年一代,我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党史、了解党史,以史为鉴,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不懈拼搏,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我的青春力量!

6

不论何时,我们应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党性锻炼,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7

第七期大骨班学员肖钰婷说:历史是一面照映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教科书,过往不曾忘记,历史铭记于心,学习党史教会我的是革命战士在革命斗争中不畏艰险的奋力前行;是他们在长征途中尽管饥寒交迫也丝毫未曾想过的退缩;更是他们为了革命战争胜利不畏牺牲的勇敢。

8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

9

学习党史让我忘不了无数革命先辈在炮火硝烟中前仆后继,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奋不顾身。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一定要肩负历史重任,不负人民重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辉煌的灿烂篇章!

10

生者固然可敬,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死者的奉献,应该时刻铭记英雄。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认识了很多英雄人物事迹,他们不应该被忘记,他们的功劳不能被埋没,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时刻朝着他们看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1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党为了国家、人民所付出的努力,也明白了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的责任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努力。

12

经历了这段时间对党史的进一步学习,我的心中对于那段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历史生发出了万千思绪。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13

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同时也是青马班的一名学员,我们更要铭记这段历史的长征路,因为这是伟人们为国捐躯的见证。

14

在学习党史课程中的建党篇中,我学习到红船精神: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这一批热血青年,不惧危险,让我体会到这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积极向上!

15

学党史,立志向。学习党史让我懂得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好中国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梦,也是我的梦!

16

启航新征程,吾辈青年必将与祖国一起砥砺前行!通过学习党史我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不畏艰辛、以满腔热血为祖国顽强奋斗的模样,我们不仅要缅怀这些前辈楷模,更要将他们身上的红色血脉传承下来。

17

我们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把握好今天创造明天。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我们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努力学好自身本领,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以后才能造福人民服务百姓。

18

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一定要敢于接受祖国的号召,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广大人民利益不断奋斗拼搏!

19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充分说明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同时,历史也犹如一面镜子,它不仅照亮了现在,也指引了未来,通过对党史的学习,让我们更加了解过去,也能更好的奔赴未来。

20

我们应当通过对党的历史进行深入思考,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更加坚定地主动顺应世界大势,更加努力丰富自己,建设祖国。

教育心得体会(篇2)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南辕北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熟视无睹。那教师的教育还能起作用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

可是教育的现实很残酷,因此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就很悲壮。坚守内心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要么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为理想卑贱地活着。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数老师更会选择一种更适应现实的方式: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灵,放弃理想。相信每个走进教师职业的人都曾拥有过教育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不成熟,在残酷的现实中,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然后我们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活着。

一直怀揣的梦想,难道就是人生的枷锁?放弃梦想,却又心有不甘。谁能够告诉我们,这种悲壮的坚守,价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毕淑敏在《蓝色天堂》中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例如我班上的有个学生,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学习上更是“得过且过”我也曾经为他的不努力而大动肝火。升入三年级时。他的成绩是班上最后第二名,不管是语文还是英语。他就学得很吃力,他对数学却很感兴趣,每次数学测试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数,我耐心地引导他明白,并且不时地在班级里表扬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同学们都十分羡慕他。而这个孩子也更是干劲十足,最后期末考试。

其实,学习也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按照这些关于学习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也是一种旅行。

旅行既要费钱,很多时候还很费力,但是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旅行从来都是旅行者心甘情愿的选择。那么,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够像旅行一样,让学生再苦再累也愿意主动投入呢?我们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但是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和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推动孩子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大都是形式上的改变,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和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来自哪里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通过挖掘学科知识内容本身的魅力,以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打开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究中获得丰富与充实,这种兴趣与快乐才具有持续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能够将这种乐趣保持一生。当一个人能够终身坚持下去的时候,自然就可以达到极致,达到那个领域最顶级的水平。

喜欢是因为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在语文、历史、经济、政治、哲学这些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中,默写,照本宣科的讲解,标准化的试题答案,我们看到了这些扼杀学生学习兴趣,只是有助于直接提升考试分数的方式成为经验大行其道的时候,就可以明白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课堂,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即使被迫坐在教室里。

让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不禁掩卷深思。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第三届国际数学和科学调查“对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50万名学生进行了测验”新加坡学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均名列第一,然而新加坡政府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高分是一柄双刃剑,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专门发表讲话说。我们需要重新检验我们评估学生的方式,仅仅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并作为国家教育质量的标准是片面的,而我国现在的智育弊端也是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唯知识论,的畸形智育依然泛滥“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还以学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估的主要标准”甚至大搞分数排名,考试成绩成为学校的生命线,教师的生命线。分数成为学生唯一的荣耀或耻辱,考试才是硬道理“

在哲学课堂上,我给学生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提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而是伴随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工作也只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有学生惊叹说:那这辈子岂不太痛苦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学习是痛苦的体验,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分数,这种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进。对于教育而言,更可怕的是,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观念指导下,我们认定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于是不断强化学生这种痛苦的体验。

西方成功学曾经有一个理论,是说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

当读到“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我内心深感惭愧。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在互联网、在线教育、各种社群爆炸的时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学习渠道、学习资源了,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式非常多,而且门槛还很低。只要你想学习,机会随时就在你手上。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学习。

我按照学校的读书要求,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教育参考》xx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心得体会(篇3)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可以归纳成以下四种情况:即1、假的写得很假,2、真的写得很假,3、假的写得很真,4、真的写得很真。前两种属于败笔,后两种属于妙笔,下面我就依次分析一下成因,同时妙笔的成因也就自然成了败笔的对策。

第一种情况:“假的写得很假”

比如:写《童年趣事》,把猫胡子剪了(小猫不挠他吗?)、把土豆放洗衣机里洗(一看就是抄很低质、老套的作文书的)等,还比如写“伤心的事”,非要让家人“非死即残”;写老师就是带病上课,同学就是利用课余时间给“病号”补课等等。这种破绽非常明显的作文的成因首先是学生误会了老师,误会了作文,更误会了语文和考试。

作文不是“奴才迎合主子”,当然更讨厌“拍马屁拍到马腿上”那种拙劣的阿谀奉承。作文也不是胡编乱造,口是心非。如果那样语文不就成了教人“作假撒谎”、“为人与为学”相矛盾的反动学科了吗?考试不也就成了培养“假恶丑”的手段了吗?所以,杜绝了思想中的“奴性”“懒惰”“耍小聪明”的思想,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其次,这种情况还与一些孩子不好意思写真实生活有关。人的成长一定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所以有的学生在成长中回望自己走过的脚印时,不自然的觉得过去有“可笑”“愚蠢”“顽劣”“懵懂”之感,更有甚者会冲动地想“烧掉日记”“抹平过去”“擦去所有不美好地记忆”之感。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大可不必,因为其实一个60岁人回望自己的59岁时的所说所做可能还会有“不妥遗憾”之处,何况我们是“未成年”人呢!反而,这些生活素材处理好了,恰恰是作文中动人心弦的内容。

教育心得体会(篇4)

教书数年曾经黯然气馁过,失意灰心过,作一名幼儿教师有什么意义?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辫、擦屁股,穿衣、擦鼻涕,还要教他们知识技能、品德习惯、锻炼体能,既要接受家长苛刻的好坏评价,还有随时接受幼儿园领导严格周密的检查,而在外行人看来干得再优秀也只不过是个高级保姆。

最近我读了本教育专着《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这新教育之梦,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

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

教师,作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不当幼儿教师我们照样会老,正因为作幼儿教师我们的外表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亮丽很多,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教授说。他教了一年,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或许我们的绚丽也只有一阵子,但只要认真把握好这,使它发挥生命真正的价值”那便是最自然,最从容的生存蕴意。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教育心得体会(篇5)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近日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毕我深觉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止于其文学价值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代教育的现实所在。这部著作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新教育之梦》在诉说着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新教育之梦》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事例,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教育的一些思索。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使我在心里重新定义了教师的含义,同时我也深深的觉得自己以前地认识是非常地肤浅。现在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是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以后将要以一种什么样地姿态出现在学生、家长、同事的面前。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我常常脸似玄冰,爱学生“就要爱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难怪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要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这段学生的肺腑之言,让我震惊、彷徨”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要相信每一个学生。《新教育之梦》说换位思考。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理想教师,就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教育心得体会(篇6)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

自从跟随阅读地平线计划,走进儿童母语教育后,渐渐感受到儿童母语教育,不仅需要家教,更重要的是需要师教,这一重担就在于我们一线的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是否到位。身为教师的我们,自己要先读书,再自然而然的带着我们学生们读书。

教育心得体会(篇7)

怀揣着要成就优秀的自己、尽心尽力为集体服务的初心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现在发现其实自己最初对党组织虽情有独钟,却对党的历史、党员的深刻内涵和价值认识很粗浅。这些年虽然定期都有政治学习,可学习的大多是当下、时时的最新的方针政策,对于党的历史接触的依然很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党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研读这来之不易的教科书,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凝聚奋进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民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乘风破浪。

学习党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要前提。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新时代。学习党史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了解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助于汲取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执政经验。作为一名党员,要知党爱党,知党爱国,坚定信仰信念、淬炼党性修养、厚植为民。特别是针对青年党员,更要加强党史宣传和教育,要正确且及时地引导广大青年党员在学习中继承发扬好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使其能深刻领悟我们党在这百年来经过不断检验得出的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裕中国。

学习党史,是恪守为民初心的必经之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百年奋斗、风雨不改的初心。2021年新年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重大成果,是在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业绩。同时明确未来5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期,确保脱贫人民不再返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投入疫情防控救治,最大限度减少疫情传播、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取得令世人艳羡的成绩,这离不开我们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国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能完全信赖和依靠我们党,始终保持上下一心,是我们党百年来一心为人民,得到人民衷心认可的体现,也是我们学习党史,恪守为民初心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党史,是勇担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义无反顾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党的百年发展史,以宏大的历史感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救亡图存到复兴逐梦,环环相扣,循序递进,重视、研究和借鉴党史,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阶段。站在新时代的开端,我们要用心感悟党史,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从中汲取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要想始终保持青春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焕发蓬勃生机,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解党史,温故知新,对照初心、常思使命,加强党的建设,将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教育心得体会(篇8)

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月1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6月开始,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记得当初入党时在党旗面前的庄严宣誓吗?那时的简单纯粹、那刻的壮志凌云。随着时间的迁移,在我们身上不断发生着或好或坏的,它磨平我们的棱角,教会我们成长,也不断动摇着我们的初心。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初心保鲜,让全部信息融汇于心,感动于心,从而坚守初心。

用“仪式感”抨击初心,增添一份感动。生活需要仪式感,大到婚庆仪式、开工仪式、揭牌仪式等,小到节日的一朵花、一句问候,仪式表达的一种尊重、一种敬畏,在放大人们的情绪同时,使幸福感更强。守住初心,要时刻用“仪式感”抨击它,作为一种提醒、一种敬畏,坚持每天佩戴党徽、定时的学习强国、定期升国旗仪式,明确“党费日”“党员学习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定期举办“主题党日”活动,经常性重温入党誓词,用小小仪式感让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感动、一份坚守。

用“参与感”带动初心,增添一份动力。参与,给人以主人翁意识,使人自觉担负起责任和使命,自愿并自发的为之目标前进奋斗。主动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参加“我和我的祖国”宣传教育活动,争做“小蜜蜂”宣讲员,传播本地特色,共讲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习体验活动,合理安排路线,撰写,分享学习体会;主动学习先进模范,挖掘本地先进典型,推广先进,强化正向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提出新想法、新思路,创新活动形式,增强自身参与感,不断激发自豪感和使命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动力。

用“现代感”融入初心,增添一份力量。改革开放__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速发展的历史潮流里,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时俱进,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守住初心,不是指一成不变,是在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大前提下,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宣讲初心故事,拍摄微课堂、微视频等,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将抽象转化为具体,用大众的方式向大众宣扬,扩大正向引导面,鼓励全民力量参与守候初心。

用“获得感”守住初心,增添一份坚守。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利益的驱动能激励人们行动。在守住初心时,获得感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收获,还包括精神上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努力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适当给予表扬、定期开展评先评优,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公道待人、公正用人,让干部心顺、气正,营造风清气正和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有利于激励干部守初心、为人民。

初心不忘,相守始终。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相信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感悟 主题教育党员心得体会精选4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心得体会(篇9)

中央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本人参加了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集中学习,通过集中自学、形势教育,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政治上、思想上又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和灵魂触动,又有了更深的认识。谈以下几点学习收获:

一、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同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员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少数”。为此,我们必须自觉地、旗帜鲜明的讲政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只有上下一致讲政治,党的事业发展才有可靠保障。

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毫不动摇铸牢理想信念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毫不动摇铸牢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如同行尸走肉,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今天,我们履行新使命适应新要求推动新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我们肩负“两全一强”历史使命,更需要全县广大“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未来持续奋斗,美好蓝图才能顺利实现。

三、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

通过学习和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我体会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锻炼提升党性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党员的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党性修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业务修养等,加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要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断刻苦学习,认真改造世界观,党性才能有所增强。

教育心得体会(篇10)

现在的季节,天气非常干燥,也是火灾高发季节。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学习消防知识和演习消防逃生技能。我校也不例外,于上周四晚上组织全校教职工观看消防教育片,并要求每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制定相应措施,写一篇观后感。我不是领导也不是班主任,不用制定什么措施。观后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学校于12月11日晚组织会体教职工观看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消防安全教育片,这是一部潜移默化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的教育片。

该影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火灾案例,以纪实的风格,直观形象地宣传了火灾的危害及怎样预防火灾,遇到火险时如何灭火,人身安全及自救逃生等基本消防知识。通过观看影片,不仅使全体教职工在安全消防意识上受到了启迪,同时也提高了对火灾等紧急突发灾害的自救逃生技能和及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影片中的一场场火灾,烧毁了家园,烧掉了财物,令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迫向死的边沿,甚至吞噬了生命。。。大火过后,留下了满目疮痍。这种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如此无情的残酷的火灾为什么会发生?由于人们缺乏消防知识,消防知识淡薄,消防设备残旧不完善等等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所以我们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约束自身行为,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观看结束后,学校强调:各科室,各科组要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强化安全管理,明确责任,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创建安全的、文明的、健康的育人环境,每一位教职工任重道远。

教育心得体会(篇11)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教育心得体会(篇12)

这个假期在带孩子的闲暇之余,我又重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作为一位年轻教师以及年轻妈妈,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给我了很多启示,很多思考,强烈的共鸣让我爱不释手。

每次我拿起书,其实读得最多的就是第一章:理想的德育。书中写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有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德育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一个初中的班主任,我尤其感到德育的重要性,我非常赞同书中写的:“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们与老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现在的社会,我们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全家人宠溺的同时,这些子女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别人着想,他们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矛盾,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冲突。还记得在处理一位内宿生因为宿舍违纪到达走读要求一事时,他的母亲和我谈到,他的孩子在小学时很听话,和同学们也相处得很融洽,怎么上到初中一下就改变了这么多。我在和她谈完初中孩子的变化之后,又提到,以前小学时,尽管也是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但是孩子们都是早上7点到校,下午5点放学回家,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也主要是在上课和写作业,其实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少,不像现在住校了,同学们的吃、住、行都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于这些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们,真的比较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而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冲突和矛盾,需要他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引导下,在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交流、学会相处。同时,我也非常重视班会课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从当班主任以来,我都充分利用好每一节班会课,在一些班级因为时间紧张在利用班会课学习时,我的班级依然热闹非凡、掌声不断,笑声四起,我希望在这些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他们学会做人、懂得感恩,能担当自己的一份责任。

在理想的德育这一章中还提到:“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是啊!我们老师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对老师崇拜、信任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思维能力可能也不太敏捷,学习成绩暂时不太理想,甚至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也令老师头疼,但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伤害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们平等的沟通,尝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对话。教育需要宽容,教育需要等待,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其实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欣赏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积极成长的倾向,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现在想想,我们大多数老师在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时,或许总爱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老是想着如何减少孩子的缺点,因为缺点少了,优点自然越多。其实我们老师的思想也应该多改变,不是减少缺点,而是直接增加孩子的优点,因为优点多了,缺点自然就少了。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孩子的优势和闪光点上,而不是缺陷上,多一些表扬和鼓励,从而更好的推动孩子内心中那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第五章:理想的劳技教育,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书中提到:要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关键要在劳动实践中进行。“如果父亲没有教给儿子谋生的手段,那等于教他成为一个贼。”这是犹太民族倡导和帮助孩子自立的永恒的教义,这又何尝不给我们的教育以深深的启迪呢?对于每一位深爱自己孩子或学生的父母与教师来说,应该学会让孩子和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和学生承担必要的劳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剥夺了孩子和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而放手让孩子适当的参加劳动的实践,使他们具有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劳动中学会尊重他们、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而如今班上还有部分孩子,每周都把积累一周的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帮自己洗;做值日时,怕脏怕累,磨磨蹭蹭,想逃避的孩子还大有人在;而每逢开学和放假时,总有一批同学因为自己不会整理行李物品,而让父母在宿舍张罗,自己站在走廊聊天、玩手机的更是屡见不鲜,这时我得为一些自己独自到校,自己整理床铺衣物的孩子们点赞,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而要改变目前绝大多数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状,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做起。

然而说到这,我又想起书中写到的这段话:一些老师把劳动作为对违纪同学的一种处罚措施,如罚扫教室或厕所等,这种处罚的方式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使学生把劳动看作一件丢人的事情。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畏惧劳动、逃避劳动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确实,自从看到这段话乎,在带新的班级时,我很慎重用劳动处罚的方式,也担心会出现朱永新教授所说的现象,确实一部分同学没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而如何更好的教育那些违纪的同学,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作法,而我最不希望用的就是一些体罚的方式,虽然有些方式可能一下就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坚信这样的方式是不深入学生的心灵的,带来的只是他们对老师的惧怕,短期内不再犯错,所以目前我还是以谈心说理,走进这些孩子的心里,发现他们更多的优点为主,虽然这样的方式会慢一些,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更加有利,我也会继续学习一些优秀班主任的带班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使我的带的班级更加优秀。

其实每次读《新教育之梦》,我都会有很多感受,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的还有非常多,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时间却不多,而我也坚信:“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出现在你的面前。”我也会努力以书中理想的优秀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希望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教育心得体会(篇13)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因为要交一篇读后感。但是在我通读朱永新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为什么学校建议我们来读这样一本书。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南辕北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熟视无睹。甚至宠爱有加;那教师的教育还能起作用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建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自然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例如我班上的小豪同学,生性懒散,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学习上更是“得过且过”我也曾经为他的不努力而大动肝火。升入四年级时。他的成绩是班上最后第三名,不管是语文还是英语。只要是背和记的内容,他就学得很吃力,他对数学却很感兴趣,每次数学测试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数,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奥数竞赛中,我鼓励他参加比赛,后来居然得了奖。从他兴奋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和渐渐树立起来的学习自信心,我耐心地引导他明白,奋起直追,的道理”并且不时地在班级里表扬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同学们都十分羡慕他。而小豪同学也更是干劲十足,最后期末考试。他的各门成绩都及格了,他高兴。老师高兴,同学们也高兴,我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在师生之间所处的重要性”

朱永新先生凭着对教育的至爱和理解,以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多重身份和国际视野、专业眼光,向我们介绍、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学校》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学校;在《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有声有色的学生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长》中干脆自己提出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建议……它山之石,就在于它是有根据的(扎根成功的教育实践),它是合理的(符合教育发展要求)。在传统的智育中,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装知识。一日为师“显得顺理成章”填鸭式,满堂灌“也变得自然而然……其实”这样的智育是有害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作者之所以有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在《理想的德育》中,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

朱永新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我们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理想的教师,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朱永新先生又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教育没有理想,既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该书从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应该超越知识,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体现奥林匹克精神;

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

我们怎么办?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又一个问题在轻叩我的心扉。

如果你是教师——那么你“应该是胸怀理想、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人;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

最近我读了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

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感谢学校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新教育理想一定会实现。

教育心得体会(篇14)

在此次党课的学习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虽然平时也有多在了解时事了解党史,但由于高一时早早地就选择了学习理科,导致个人在政治和历史的了解有明显的漏洞,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时有较大的困难,但这些都没有让我气馁,甚至让我对学习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有了更大动力。在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后,这也让我有了努力学习的方向,而接下来我也需要更多的学习,才能经受得住党和国家对我的考验。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关键越要坚定、奋进、搏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学好党史,在党史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

坚持民主集中,保持党内高度团结统一。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不管在任何时期,党内越是高度团结统一,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越兴旺发达。党要管党既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真知,也是我们党行稳致远的重要法宝。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推进发展的战略方针上来,沿着党中央指引的复兴航向前行。在实践中要以党的政治生活为载体,以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为抓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还要重温历史教训,牢记历史上那些因丧失组织观念而带来的惨痛教训,警钟长鸣,引以为戒。

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扎根于人民。我们党之所以在历史上取得了一个个伟大胜利,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根本在于我们有人民的支持,人民始终站在我们这一边。要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多办民生实事好事。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境界,全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持之以恒地改进作风,继承和弘扬党在历史上积累形成的光荣传统,坚决抵制四风;要一篙也不松懈地开展反腐倡廉,防治结合,纯洁党的肌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为民环境,牢固血肉联系。只要我们一心一意地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就能凝聚起人民战无不胜的智慧和力量,就没有任何国家任何人能阻挡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创新,不断武装头脑。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我们党成立之初,马克思主义就被确立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集科学、人民、实践和开放于一体的理论,深刻诠释了人类发展规律,指引着未来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后,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尤其是我们党与时俱进地形成、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当代中国走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补足理想信念之钙,自觉用新思想新理论指导实践,用新思维新方法分析解决遇到的难题,不断融会贯通,不断进行新探索、创造新成果,必将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育心得体会(篇15)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新教育之梦读后感2篇。”

读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脑海中,“不安分”“会做梦”,这些字眼激发着我的思考,我不禁思索一个理想的教师到底应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呢?

文中,朱永新教师写道:“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我想,“撞击成功”正是“不安分”“爱做梦”的体现,内心有一种不甘心,有一份梦想,所以下定决心去追求去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一份“撞击成功”的决心也是内心热情青春的诠释,如果一个教师在教育生涯中总是不愿改变不愿进取,必将被不断更新发展的教育所抛弃,只有一直向前,教育生涯才会像一股活水,常流常新,长流长美。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

朱永新教师的话,是一声声警铃,随时警醒我要实实在在去摸索,用智慧成就教学,不应让教学的艺术沦为机械地操作。

三、理想教师、影响深远

“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是深远的重大的。我自己也常想:在应试的教育下,如果老师仅是教会学生一些知识点,帮助其备考,固然能让他/她收获到一个理想的分数,但走出校门,这些所学的影响还有多少呢?

朱永新教授的话让我相信,一个理想的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处事,教会学生在成长中拥有对生活的追寻,教会学生带着热情希望去前行……而这些,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当我们的教师能够有意识去影响,当我们的教育能够更有意识去关注到这些,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一定能够成为更优秀的个体有灵魂有思想的个体,于是教育培养出了大写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教育的路途芬芳满满,但也困难重重,要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要成就理想的教育,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我们年轻的教育者来说,在探索中灰心丧气、失败反复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朱永新教授不忘真诚地安慰和规劝,更殷切地给予期望,让我明白--困难总是有的!但无需感叹时运,无需望洋兴叹,要行动,要坚持,趋近理想的追寻便不会停止,哪怕不顺,哪怕艰难!

理想教师……

读着朱永新教授的智慧话语,关于“理想教师”的思索从未停下,理想很丰满,现实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很多,愿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不放弃努力,都能坚持去追寻,让自己离理想再近一点,再近一点……

  • 交通安全教育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应该静下心来,写一篇心得体会。生活不断教给我们更多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将生活中有价值的事情记录下来。关于如何开始写心得体会,我想推荐你阅读以下资料:“交通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请注意,以下是相关知识的重要消息!...

  • 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实用15篇)

    经历一些事情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收获,可以将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新思路、新感悟,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工心得体会呢?...

  • 最新教育通知通用15篇

    有请阅读励志的句子编辑为你编辑的“教育通知”,如果您需要某个领域的信息请先参考本文。在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中,都会接触到公告通知这类文体。通知公告的发布需要注意到时空的差异性。...

    教育通知 07-24
  • 最新学前教育心得体会

    在不断创新时,我们经常会有新的感悟,我们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来写出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是我们实践后所写的文字,也许最近你也在打算写心得体会吧?您是否想了解“学前教育心得体会”我们为您准备了,读书如同旅行愿我们在这里一起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 廉政教育心得体会(通用七篇)

    在职场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许多想法,而我们有多种方式来记录这些想法。撰写心得体会要求我们进行深入思考,而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本篇文章的主题是探讨与“廉政教育心得体会”有关的话题,我非常荣幸地为大家提供这篇阅读参考!...

  •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通用四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总是会遇到一些深入人心的、令人感动的事情,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我们的思考和感受。在课业任务中,我们往往需要把所学知识的领悟写出来,如果你要了解关于“教书育人心得体会”的相关知识,你可以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会持续更新网站上的内容,欢迎你持续关注,获取更多信息!...

  • 最新保密教育心得体会四篇

    当我们对所掌握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成一篇简单的心得体会。通常情况下,心得体会是对我们思想的总结和表达。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呢?您是否熟悉“保密教育心得体会”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请您仔细品味这篇文章!...

  • 安全教育的心得体会通用

    当我们获得各种奖项或者面临毕业的时候。感言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能忽视的存在,有没有比较好的感言给我们参考呢?下面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呈送了“安全教育的心得体会”主题的相关内容,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