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范文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优选九篇#】以下是由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是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育教学领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素之一。请在浏览器收藏夹中添加本页,以便下次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运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比较简便.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列各题的商是几?

此题的复习是为用五入法试商做准备.

2.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26280()<453

此题的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试商的准确性.

3.在下面的○填上>或<.

475○250693○200

此题的练习目的是为训练学生对商的是否合适迅速地作出判断.

4.说出下面各题除数可以看做几十来试商?

启发小结:除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试商比较简便?

根据回答老师小结:除数的个位是1、2、3、4的一般把个位上的数舍去看做整十来试商比较简便.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一种农具,每件的价钱是29元.90元可以买几件,还剩几元?

(1)说出此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9029=(板书)

(2)引导学生把9029与准备题4中的各题比较.

提问:29个位上的数不是1、2、3、4而是9,那么应该把29看做几十来试商?

根据回答在除数29的上面轻轻地写上30、20.

究竟看做几十来试商简便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算.并指名让两位同学板演在幻灯片上.

(3)观察、讨论、比较.幻灯出示两个算式.

引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口述:把29看做30来试商,商3比较合适.如果把29看做20来试商,商是4,还需要调商,所以说不合适.通过比较把29看做30来试商比看做20来试商简便.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把20擦去再写一遍30.

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将例5完成写上答话.同时指名到前面板演例5.并让板演同学完整地说说计算过程.

(4)反馈练习,总结规律.

①试做例5后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说说把除数着做几十来试商,集体做,让两名同学做在小黑板上.

②将练习题和例5比较:这三道题的个位分别是几?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用红粉笔将个位圈出来.

都是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概括:当除数的个位是6、7、8、9时,一般情况下可用五入法把除数着做整十数来试商,然后用试的商与原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或等于0就说明试商合适.

2.教学例6.

出示例627838

(1)提问:把除数38看做几十来试商?试商几?为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坚式的除数上面轻轻写上40,商的个位上写6.

商6合适吗?请同学们自己检验,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板演.

(2)小组讨论.当出现余数大于除数时提示: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

为什么出现商偏小的现象?小组继续讨论.

讨论后归纳:用五入法把除数38看做40来试商,就比实际的除数大了,除数变大了所以商就容易商小了.这就需要把商调大.

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将6轻轻地改为7.然后指名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做在书上,做完后再看余数,结果余数小平除数,说明商7合适.最后将7描实,完成计算.

(3)如果将38看成30来试商需要商几次?请同学们自己计算.

(4)反馈练习:

做例6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说说把除数看做几十来试商,然后集体做,让两名同学做在投影片上,做完后让板演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3.引导归纳:

提问:今天我们所学习的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方法试商比较简便?为什么会出现试商偏大?应该怎样调商?在什么情况下用四舍法试商呢?四舍法试商容易出现什么情况?怎样试商呢?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最后指着板书问:这些规律如果让我们概括为一句话怎样概括?先让同学们自己试着总结.(板书)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再让打开书第49页,看一看书上是如何总结的?

提示:为什么这里要用一般,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通过回答使同学们知道除了四舍五入试商法,还有其他的试商方法,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 8。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 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 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在生活中

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 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8 ≈ 240(元)30 × 8=240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4)适时引进≈:29× 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板书≈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尝试估算。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 × 8=240答:带250元够买门票。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

组2:32×8≈240(元2× 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 8=240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组3:32×8≈240(元)2× 8=16(元)16元>10元30× 8=240答:带

250元不够买门票。

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 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板书:还差2人没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

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观察以上两组算式:29× 8,把29看作30,30× 8=240,够买门票。 32× 8,把32也看作30,30× 8=240,不够买门票。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

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2)和例题29× 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师强调: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的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2、继续游览,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开始了。

(1)出示:二年级有200位小朋友观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

(2)和例题32× 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师强调: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2)和例题32× 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师强调: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方便计算。课上出现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第二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154165166425

6048016961610025

60158059661004

148247265245

2.先说出思维过程,再说结果.

156+15258-25245+24

147-14264+26168-16

3.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5()<7616()<120

25()<20424()<124

26()<15814()<121

二、学习新课

(一)启发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的试商方法.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下面例题,并通过思考还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试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7014=

(1)学生独立解题.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有目的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深入各个小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

(1)当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先请一名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同学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老师板书)

同学回答后,老师可以请同学评议一下,同学们可以说出,用这样的试商方法,需要调商好几次,比较麻烦,影响计算速度.

(2)老师请用不同方法试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来试商,商7后和14相乘,积是98,98比70多28,28是2个14,所以改商5.

老师可以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给予鼓励,并补充说:很好,调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积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给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确定商.

生:把14看成10来试商,商7一定大,先试商6,6和14相乘,积是84,还大,改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表扬:也很好,肯动脑筋,调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个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师肯定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口算练习,这样,试商的速度能提高.

(学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师准备好的顺序,教师要有应变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试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题时可以灵活选用.

3.做一做:

订正时,请说明自己试商的过程.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24026=

看题后,思考片刻,理顺思路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试商方法.通过启发,比较后,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尝试一下,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3.集体汇报.按照例1的做法,学生回答哪种试商方法,老师出示哪种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8和26相乘,积是208,240减208,余数是32,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9.

师:看哪些同学的思路与这种方法相同.(老师要重视这种反馈信息)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个26是260,比被除数240多20,所以商9合适.

师:给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组有这种思路是谁说出的,应该表扬.

生:把26看作25来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所以可以商9.

师:真不错,肯动脑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组讨论到这种方法,是哪个同学提出的.启发是否还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给时间让学生发表.

4.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用什么试商方法.

(四)小结.今天我们讲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的个位数是4,5,6)

通过学习和练习题,你能说一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试商简便吗?(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

当除数是14,15,16,24,25,26时,可以用灵活的试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其它能减少调商次数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4

一、填空题.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计算34020,先用()和()相乘得(),再在积的末尾添()个0,最后得().

3.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名称.

()()=路程工效时间=()

单产量()=总产量()()=总价

4.省略最高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

728()391()7094()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2.6980=7000()

3.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三个0,积的末尾至少也有三个0.()

4.知道每支铅笔的价钱和买的支数,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求单价.()

5.8个46再加上20个46,算式是46(8+20)()

三、计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184=4520=49+7=

2103=1304=84+9=

1260=8070=77+3=

5030=30030=017+13=

40020=4302=017+13=

2.竖式计算.

7458=26027=14615=

30632=27030=19518=

3.递等式计算.

7250-8780(58+86)60137(86-79)

四、文字题.

1.48个15是多少?

2.一个数是102,另一个数比这个数的25倍少87,另一个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

1.一个篮球32元,学校买了18个,要付多少元?

2.饲养场养白兔68只,黑兔57只.养鸡的只数是兔子的12倍.养鸡多少只?

3.一辆汽车乘坐42人,一列火车乘坐的人数是汽车的35倍.一列火车比一辆汽车多坐多少人?

4.一座6层的楼房.一层到二层有台阶22级,第二层到第六层每相邻楼层有20级台阶,这座楼房一共有多少级台阶?

参考答案

一、1.三,四2.34,2,68,两,6800

3.速度,时间,工作总量,数量,单价,数量4.700,400,7000

二、1.2.3.4.5.

三、1.略2.4292,7020,2190,9792,8100,35103.290,8640,959

四、1.7202.2463

五、1.576元2.1500只3.1428人

4.102级(第二层到第六层共有4层台阶,共80级,再加上22级,共102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旋转与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6

一、直接写得数.

185=16-153=(4+6)3=

540-360=17+132=18-91=

3023=840+27=(85-85)26=

590+100=2463=100-254=

二、填空.

1.486-320xx15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有两个算式:2255=45,78-45=33,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3.看一本书,9天看了135页,平均一天看()页.照这样计算,12天可以看()页,如果一本书300页,要()天看完.

4.工人叔叔修一条公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这条公路全长()米.如果每天修15米,需()天修完.如果想用6天完成,平均每天应修()米.

5.商店里有7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卖3元.那么

310求的是();

107求的是();

3107求的是();

3(107)求的是().

6.工地上两辆汽车运水泥,每车运80袋,一共运来水泥8000千克.根据下列问题写出相应算式:

(1)两辆汽车共运来多少袋?列式:();

(2)每辆汽车运多少千克?列式:();

(3)每袋水泥重多少千克?列式:();

还可以这样列式:().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84+(96123)的得数是().

①276②108③45

2.求75除975与150的差,商是多少的算式是().

①97575-150②(975-150)75

③97575-15075④75(975-150)

3.30与25的和除它们的积,求商用().

①(30+25)3025②3025+(30+25)

③302530+25④(30+25)(3025)

4.某村要修一条长780米的水渠,前4天修了240米.照这样计算,这条水渠修完需要多少天?正确的算式是().

①7804②780+(2404)

③780(2404)④(780-240)+(240+4)

5.少年官小红花艺术团有180个学生,是书法组人数的5倍.书法组有4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正确的答案是().

①45人②9人③36人④225人

四、递等式计算.

165+15054(73+65)(75-28)

4321812-127152-738(1086)

五、列式计算.

1.370与174的和除以17,商是多少?

2.23乘以103与87的差,积是多少?

六、应用题.

1.商店有3箱衬衣,每箱12件,一共卖了126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两种方法解)

2.服装厂20天做了4800套学生装.照这样计算,28天可以做多少套?如果要做8400套学生装,需要几天完成?

3.工程队铺一条柏油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铺完,实际18天铺完,每天铺多少米?比原计划每天多铺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90,11,30,180,43,9,690,27,0,690,12,0

二、1.除,乘,减2.78-2255=333.15,180,204.120,8,20

5.10支(每盒)钢笔多少元,7盒一共有多少支,

7盒钢笔一共多少元,7盒钢笔一共多少元

6.(1)802=160(袋),(2)80002=4000(千克),(3)8000280=50(千克),8000(802)=50(千克)

三、1.②2.②3.②4.②5.②

四、285,6486,161,111

五、1.322.368

六、1.35元2.6720套,35天3.100米,10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P103-104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目标:1、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记者应聘一事,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正确地解答几倍求和(差)应用题

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两块表格式的小黑板

板书设计:

小小几倍求和(差)应用题

黑黑33+99=132分33+333=132分33(3+1)=132分

板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描述

1、谈话引入

师:大家知道处州晚报吗?我们班有没有处州晚报小记者?今年处州晚报记者部经理公开招聘记者,准备培养一位优秀记者,于是进行一场考试。考试分为口试(满分为50分)和笔试(满分为100分),总分高的被聘用。这里是四位参赛者的成绩(挂黑板)。如果你是经理,要想从中选出一位当记者,那么你认为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先算出总分。

师:我们来当经理,算一算他们的总分。为了速度快,分工合作,第一组算甲的成绩,第二组算乙的成绩,第三组算丙的成绩,第四组算丁的成绩。开始!

2、复习旧知

①做后反馈:每组各抽一生说出算式(师板书算式:33+99=132分)

②小结:聘用谁当记者?

要求总分,只需怎样?

[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身边的开放性事实,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一个决策者的思维方式。]

二、观察规律,自主探究

1、师生谈话,合成目标

师:请同学们观察乙的两项成绩,口试与笔试成绩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笔试成绩是口试的3倍。

师:同意吗?(拿出另一块黑板,板书学生的发现)

师:那大家能不能像陈老师这样,表示出其他三位应聘者口试与笔试的关系吗?(生说师板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

(二)使学生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口答)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三)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掌握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请带了手表的同学举手!请你告诉大家现在的时间是多少?下午2:40

谁还能说说下午2:40还可以怎么说?

刚才大家其实就用了两种不同的表示时间的方法下午2:40这是我们用的普通计时法;14:40用的是24时计时法。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24时计时法。

二、新课

(一)感知24时计时法

1、你都知道哪一些关于24时计时法的知识?

2、那你们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吗?

3、你们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从那一个时刻开始算起的吗?

4、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体验新的一天的时光我说到谁的名字,就请那个同学站起来用24时计时法说出屏幕上的时间。

课件出示

(1)、现在是旧的一天结束,新的一天的开始的时刻,寻老师看了一下钟表,现在正好是晚上12点,作为新的一天来说,这一时刻就是0时。这个时候,同学们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请大家都在桌子上伏好)看!同学们睡得好香呀!

(2)、外面的天已经渐渐亮起来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露出了半边笑脸,同学睁开眼睛一看时间:(叫了名字的同学站起来看时间),现在是6:30了,同学们该起床准备上学了。(学生都坐好揉揉眼睛)

(3)、现在是什么时刻呢?看同学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同学看看手表告诉大家8:10。对呀!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第一节课。

(4)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现在已经是中午了。同学发现,现在正好是中午12:00,从0点开始,时钟正好转了1圈。这个时候很多同学正在吃中饭呢!

(5)大家请看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1时)

如果用24小时计时法来表示是几时呢?你是怎么推算的?

(6)又是下午放学的时间了,同学们准备放学回家罗!同学看了一下钟表现在正好是下午4:20也就是16:20,你是怎么推算的?

(8)晚上8:00同学们都在做作业呢!看同学们做得多认真呀!晚上8:00用24小时计时发也就是几点呢?

(9)时间一晃就到夜间9:00了,24小时计时法也就是几点呢?这个时候,我们又改上床睡觉了。

(10)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时了也就是24时夜深人静地时候了。一天又过去了。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一天的24时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几时呢?(0时)

那我们到底管这个时刻叫24时还是0时呢?我们习惯上常常只说0时而不说24时。

这样,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二)巩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换算

1、组织教学:北京时间xx:xx三甲班这个时候最认真的是:

2、很多同学都喜欢看湖南经视的电视节目。现在我就请各位同学来担当经视的主持人,在各个节目时段为大家报时(出示晚间段节目预告)

6:15经视新闻

6:57FUN4娱乐

7:30射雕英雄传(21)

10:35福彩开奖

10:40经视夜新闻

11:10仇晓的闺中密友

12:00射雕英雄传(21)(重播)

(三)课外知识介绍

1、组织教学:北京时间xx:xx三甲班坐得最好的一个大组是

2、各位主持人辛苦了,下面是请您欣赏时间

出示计时工具以及计时方法的发展相关知识(电脑出示)

(四)计算时间段

1、现在我们表示时间就非常准确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时间的计算也非常重要:

2、出示课件:一个小孩的图像:时刻:现在是18时20分,爸爸在22时40分将下火车,你说小强在火车站要等多长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小明在一家商店的门口看到了这样一个牌子出示书上的营业时间指示牌

这样表示全天营业多少时间?还有一个商店是挂着这样一个牌子,你说哪个商店的日营业时间长?

(五)综合应用

同学们,五一长假快到了,老师决定组织同学们去一个地方北京。下面,我们一起乘火车出发吧!

长沙岳阳武汉南昌北京

(在这个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同时根据不同的站点计算出之间经过的时间,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今天晚上的作业是:请大家回家用24时计时法制作一张星期六的作息时间表。看谁的作息时间最科学!

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双休日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9

一、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300×5=810÷9=96÷3=88÷2=

420×2=380×0×25=240÷6=18×3=

2、用竖式计算,带※号的验算。

282×7=160×6=403×8=

※657÷3=※736÷6=

3、估一估,算一算。

102×4≈396÷2≈495×6≈604÷3≈

4、脱式计算。

76+24×5376-96÷8(47+25)×4

86-26×3453÷3+94(258-123)×7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买了13个足球,买的篮球比足球的5倍多8个。买了多少个篮球?

2、水果店里有梨5筐,苹果比梨多25筐。苹果的筐数是梨的多少倍?

3、三年级二班教室图书角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平均每层能放20本书,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4、有一根铁丝,用它可以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把94个橙子装到盒子里,每个盒子装8个,想一想,需要准备多少个盒子呢?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励志的句子专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推荐内容。时间一晃而过,随着新学期即将到来,马上要做的事就是写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可以帮助老师客观冷静的进行教学设计,驾驭课堂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计划写好呢?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 九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7篇

    这篇文献将深入探讨并进行多方位分析关于“九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的主题。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新的学期即将来临,教师们要着手规划全新的课程计划。梳理教学计划,方能更好地掌握授课要点。或许你会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更多人!...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1篇

    岁月流转,按照学校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那么是时候精心准备教学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以便改正缺点,书写工作总结需要注意点面结合,突出重点部分,在写教学工作总结中,哪些需要重点讲呢?我们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 九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课程教学计划的编写方法有很多,下面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确定学生需要在学习结束时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包括核心知识和扩展知识。还要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具,以辅助教学。此外,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实验和作业等,以促进学生的...

  • 三年级的数学日记(优选十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三年级的数学日记,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陈俊杰 一天,我跟爸爸去体育馆跑步,体育馆的跑道是红色,一圈一圈有好几个跑道。在跑步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各个跑道的起跑线不在同一线上,...

  • 小学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分享4篇)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平时的生活中,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时间过的很快,转眼结束了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中,也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

  • 四年级数学小日记优选13篇

    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制作的有关“四年级数学小日记”的内容,相信您一定会受益匪浅。周记是记录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许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写周记。这是一种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认知水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