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菩萨兵课件通用7篇#】栏目小编整理的"菩萨兵课件"也许能够激发您的思考,我相信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每位教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写教案和准备课件这项任务,教师们并不陌生。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做出更有效的课堂管理决策。
《菩萨兵》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人”。本篇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以实际行动使他们消除误会,赢得他们信任和感激的故事。课文主要通过朱德的语言体现他和红军对藏胞的关心和爱护,反映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全文,其中又以指导朗读朱德的话为重点,通过朱德的语言体会其中的爱民情感。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习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书写正楷字,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正确的写字姿势”。“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故事性作品的大意。”因此我本节课的教学侧重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挨”。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
1、通过谈话、质疑、激励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含有多音字的词句以及朱德的语言,使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尝试用个性化的方式记住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交流,导入新课。
1、课前交流。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菩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菩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补齐板书,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读顺课文的关键是搬走拦路虎,文中的生字新词你们会读了吗?ppt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简单介绍藏族,结合上下文理解“藏区”。认识多音字 ——“挨”。)
2、光是认识他们还不够,记住字形才能正确运用。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师范写“耕”。) 汉字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指导学生写字。)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字词关顺利通过,现在我们把字词送回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ppt出示:这篇课文主要写( )时期( )带领( )为( ),以实际行动使他们( ),于是他们给红军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菩萨兵。)
2、完成填空。(相机介绍朱德和长征)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有哪些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是从哪一段找出来的?(ppt出示:他们说:“几
四、读语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㈠、藏胞把红军叫菩萨兵,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兵呢?让我们通过朱德的语言来感受一下。请同学快速在文中找出朱德的语言,并划上横线。
㈡、读语言,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ppt出示句子:
①、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朗读句子。他把藏族人叫“藏胞”是什么意思?从这个称呼你能感觉到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②、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③、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2、通过这些句子,我们知道了他把藏胞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所以藏胞就把红军叫“菩萨兵”。他们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对红军说这句话的?
抓住文章题目,读懂全文
张老师:同学们,我们要读懂《菩萨兵》这篇课文,你们知道该怎么样来读吗?
聪聪:张老师,我们只知道这篇课文不好读懂,还真不知道有什么好方法。张老师,您就给我们讲一讲吧!
张老师:好的。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采用抓住题目,读懂全文的方法。
明明:张老师,请您给我们讲详细一点,好吗?
张老师:好!这一篇课文的题目就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呀!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题目来一层层写的。所以,要想读懂这篇课文,就要先弄懂题目的意思。你们知道菩萨是什么意思?
亮亮: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
张老师:是的。那菩萨兵又是什么意思呢?
明明:像菩萨那样的兵,具有菩萨心肠的兵。
张老师:是呀!看来菩萨兵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美称,在文中是藏族民众对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的称赞。抓住题目,我们就可以顺着一条线索来读书了。
明明:张老师,那这条线索是什么呢?
张老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请你们看着这个题目想一想,看看自己会提出哪些什么问题来。
聪聪:在这之前,藏族同胞是怎么看这支部队的呢?
明明:朱德和他的红军战士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情?
亮亮:为什么藏族同胞称他们为菩萨兵呢?
张老师:哈哈!你们几位同学真是聪明。你们已经找到了读懂这篇文章的线索。只要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把答案连起来,再写下来,读一读,你就会读懂这篇文章了。今天,老师教给你们一个读书的方法,那就是抓住文章的题目来读懂全文。希望你们记住这种方法,并要在以后的阅读中自觉运用。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3、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过渡:藏民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用划出来,读一读。
(1)个体学习。
(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集体交流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交流,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菩萨心肠?
(朱总司令急: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2)指导朗读。
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
(朱总司令急: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
(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指名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并练习造句。
(2)引导理解含义:
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3)指导朗读。
△抓住热火朝天体会士兵的爱民之心。
△等到藏族同胞回来时,他们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干干净净平平展展(进行词语训练)
3、引读:全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学到这儿,你能够说一说为什么藏胞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学生交流。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热火朝天、尽心尽力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爱护、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材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
1、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查词典了解词义:
菩萨: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3、查资料,了解朱德。
4、给加点字注音: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拨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
)果
5、通过预习课文,我知道课题中的菩萨兵是指(),他们帮助藏胞(),以实际行动使藏胞返回家园,深受臧民同胞的()。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菩萨兵是指谁?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藏民地区一段时间
朱德翻译糊涂春耕
播种同胞怨恨糟蹋
热火朝天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2)齐读词语。
2、读课文。
(1)听读课文,跟着默读。
(2)轻声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
3、读课文,根据段意分段。
()藏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十分害怕,躲进了深山。
()朱德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怕耽误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胞抢种。
()总司令召开春耕动员会,与战士们一起参加春耕。
()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的红军是菩萨兵。
4、谈谈对词语的理解情况:
翻译:做翻译工作的人。
菩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地位仅次于佛的人。
三、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藏和播
2、扩词:藏()()()胞()()()播()()()。
3、学习多音字挨。
四、作业。
1、用钢笔将习字册上的字描红、仿影和临写。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看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句:理解休整一段时间(部队进行休息、整顿和训练,目的是恢复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以便接下来再次战斗。)
第二句:藏胞为什么要躲进深山不敢露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到藏胞十分害怕?(吃尽一就早就)
第三句告诉我们朱德司令对于藏胞的这一举动十分着急。
读讲第2~5自然段
3、抓关键词指导读好。
过渡:朱德总司令为什么这么急?
三、品读2~5自然段。
1、默读2~5自然段,画出朱德总司令着急的原因。
2、交流:
原因一: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担心藏民的身体。看出朱德司令是一位爱民的好司令。)
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理解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是一个比喻,乌云指的是藏胞对红军的误解,误把红军当作反动军队,说明误解之深,要使他们理解之难。
原因二: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板书:急藏胞所急
4、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过渡:光急是没有用的,朱德带领着红军又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
三、品读6~7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红军和反动军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开动员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1、
指名读不能让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尽心尽力就是竭尽全力,尽最大的努力。
2、发挥想象,朱德总司令带着红军帮藏民春耕的场面,把第7自然段作为中心句展开。
3、齐读。
过渡:红军的春耕行动有没有让藏胞解除误解呢?
四、品读8~9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从哪里看出藏胞解除了误解。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几时见过就是什么时候见过,从来没见过的意思。只有天上的菩萨才会这样仁慈、这样无私。)
3、板书:像菩萨一样仁慈无私的红军官兵。
4、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吗?
五、总结全文。
1、集体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完成同步探究。
1、造句: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课外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消()胞()休()涂()
悄()抱()体()途()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消息(信息)悄悄(偷偷)
感激(感动)得知(知道)(知晓)(晓得)
3、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设计:
7菩萨兵
像菩萨一样仁慈无私的红军官兵
急藏胞所急
开动员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教学目标
1.熟知作者及其生平。
2.了解鉴赏宋词的基本特色。
3.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4.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宋词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
2.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
3.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由于恢复失地、抗金救国的伟大理想不能实现,他就用词这一文学武器来进行斗争,来抒写他积郁于心的复杂情感。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自己虚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他还写下一些歌咏祖国壮丽河山与描绘农村风土人情的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品,了解诗歌内容。
3归纳主旨
学生归纳:词人痛恨金兵之猖狂,国耻之未雪,于是满怀忠愤,以悲凉的意境来表达他光复失土、忠诚爱国的深情。
三、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欣赏诗歌意境。
1.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结合课后注释2和下文词句回答)
李勉登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词人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写西北望长安,也是为了表达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暗用典故。词中的长安应代指汴梁。
2.既然李勉因嫌郁孤台名不雅,改名为望阙台,词人为什么还用郁孤台开篇?
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显出一座郁然孤立的高台。词人调动这三字开篇,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之情。
3.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请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之情;而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的义愤之情:忠愤之情。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周济说是借水怨山,说得是用比兴的手法。请你说说这两句中的山水分别比喻什么。
这里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东归的愿望。
这里的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
6.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请分析鹧鸪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情感。(结合课后注释9)
寄寓着词人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以下,是登台所望所感,一波三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一波三折的。
西北望长安两句,写心系故园,而故园阻隔,充满忠愤。青山遮不住两句,写爱国志士恢复意志坚定,是任何阻碍也阻隔不住的,充满坚定的信心。江晚正愁余两句写现实中,因主和派的阻碍,恢复大业无法实现的愤慨与愁苦之情。忠愤自信悲愤,一波三折。
四、拓展练习,巩固鉴赏方法
1.学生各抒己见,注意仔细分析、研读品味、体会意境。
2.学生讨论、回忆所学过的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体会爱国情怀。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受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藏胞一听说军队过来,就躲进深山,不敢露面。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红军官兵具有菩萨心肠。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朱德总司令动员并带领红军主动替藏胞完成春耕工作。
第四段(第8-9自然段)写藏民们耳闻目睹红军的行动后激动不已。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这是藏胞由衷发出的赞叹。这既点题,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引导理解含义:种子指什么?
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当藏在山上的藏民看到部队在为他们种地时,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那当他们见到了朱总司令和战士时,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10、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课内:
1、习字册。
2、辨析组词。
3、按要求摘抄句子。
课外: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一个情景,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3、扩词。
长征简介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教后记:
原本我以为这节课会很枯燥,没想到,课堂上也擦出了火花,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乌云遮住了眼睛的深层含义对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两层含义,以及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的理解得很快。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1、菩萨看谁都是菩萨,凡夫看谁都是凡夫。 2、躺久了总是会睡着的,而人,爱久了,却不一定就是你的。 3、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对方。 4、我们把心给了别人,就收不回来了;别人又给了别人,爱便流通于世。 5、没有结局的感情,总要结束;不能拥有的人,总会忘记。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
每一位老师在备课之前都应该提前规划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课件,因为写好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写好教案和课件,才能确保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会被遗漏。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教案呢?这是每位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您正在寻找一篇优秀的文章来提高您的备课能力,我向您推荐阅读“线描美术课件...
如果您对“萨克斯课件”还存在疑问不妨阅读小编推荐的这篇文章。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良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我会尽我所能地为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一份好的教案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大家在写教案课件前考虑哪些问题?励志的句子在大量阅读中选出了一篇特别有用的“交通运输课件”,如果你觉得这份资讯有价值可以将它收藏到你的书签里面!...
非常赞同这篇“通信课件”的观点小编推荐大家阅读。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的设计需要与教材相结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教师在给学生上新的课程时,通常会制作教案课件。然而,要设计好教案课件中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那么如何写好教案课件呢?这篇网络上的好文“法制课课件”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是内容却非常实用。建议您将此页收藏起来,以便随时查看!...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拉萨的天空课件十一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一、说教材《拉萨的天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的一篇写景的散文,本文文笔优美,用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
“让我们一起祈求菩萨保佑,在考试中遇到的题目都是我们熟悉、了解的内容,希望我们能够顺利解答。”考试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进步,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祝福。我们收集了很多关于考试的祝福语,希望这些素材可以给大家带来互相启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