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范文大全# #2024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2024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篇1】

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孩子们的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水平,设计一份生动有趣的教案势在必行。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份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四年级数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过程


1.第一节课: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


(1)通过游戏“数数”,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里认识和记忆数的基本概念;


(2)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数字大小,并学习使用相等、大于、小于的符号;


(3)通过实物比较和数的大小排序游戏,巩固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概念的理解。


2. 第二节课:数的加减法运算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作图和列竖式的方法解决两个数的加减法问题;


(2)通过游戏“找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掌握数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加减法运算的技巧。


3. 第三节课:几何图形认识


(1)通过观察和感知实际物体的形状,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形态;


(2)通过手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辨识能力;


(3)通过分组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4. 第四节课:时钟和日历的使用


(1)通过观察和感知实际生活中的时间和日期,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时钟和日历的基本使用方法;


(2)通过游戏“时间接力”,让学生在赛跑中学会读时,巩固对时钟的理解;


(3)通过日历填空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日历的使用技巧。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而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提高学习的效果;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参与的意识;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的互动性。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1. 考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采用听说读写全面评价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上述教学方案,我们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从而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游戏和实际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和团队精神。相信在这样一个积极而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将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篇2】

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


在四年级数学教育中,小班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小班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适用于四年级数学小班教学的课堂教案,以期提供给教师们一个有益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规则。


2. 学生能够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图表、图形和图表进行数学推理。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备好与四则运算相关的教材、习题册和练习题。


2. 教师准备好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图表和实物。


3. 教师准备一个小班教学环境,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互动。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利用教学辅助材料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四则运算相关的场景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


第二步:探究四则运算(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运算的过程和规则。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探究四则运算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步:巩固运算技能(20分钟)


教师分发习题册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练习,学生巩固所学的运算技能。


第四步:应用实践(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例如,假设学生在超市购物,需要计算所购物品的总价格、找零等。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解答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第五步:总结反思(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掌握的规则和技巧,并强调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意见。


四、教学评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练习和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练习题,对学生进行个别评估,以检查他们对所学概念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交流。


通过上述教学方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同时,小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希望本文对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篇3】

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够认识数字0~100之间的数,并能够进行数的比较。


3. 观察并理解数字的排列规律,能够找出规律并继续数列。


4. 能够用图形和图表来描述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教学板、白板、数学教具、小班教学卡片等。


2. 教学资源:图形和数学问题的图表、练习题、课堂游戏等。


三、教学过程


1. 第一课时


1.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能够迅速认识并读出数字。


1.2 引入


教师出示数轴,让学生了解数字的排列规律,并继续数轴上缺失的数字。教师可以通过高低音的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上数字的变化规律。


1.3 拓展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数量,并计数出来。然后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探究相同物品的数量是否相同。


1.4 归纳


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带入到数学概念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同物品的数量为相似度,即数学中的相等概念。


2. 第二课时


2.1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数轴和数字卡片让学生迅速回忆并复习数字的排列和读取。


2.2 引入


让学生参与一个小游戏,教师出示几个数字卡片,然后将它们混合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数字的顺序。


2.3 直观画图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大小关系图。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学教具,如数字扑克牌等。


2.4 让学生实际操作


教师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数学问题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3. 第三课时


3.1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数轴和图表回顾数字排列规律和大小比较的知识。


3.2 引入问题


教师出示一个问题,例如:小明家的苹果比小红家的多5个,请问小明家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让学生分析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并解答这个问题。


3.3 解决问题


教师设计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结果。


3.4 总结


教师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


3. 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结果的过程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式。


五、教学反思


通过小班教学的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和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小班教学中的活动也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个环节的时间合理分配,既确保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又不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压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篇4】

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数学课程中的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数的顺序等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数的顺序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思维拓展和数学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


计数棒、数字卡片、数学游戏道具等。


2. 教学环境:


教室中央区域开放空间,方便学生活动。黑板上准备好课程目标和重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教师用计数棒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数字,让学生说出双粘土兑现的数。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从数字卡片中找出相应的数字。


2. 提出新概念(20分钟)


a. 通过图片或道具,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如:3只杯子、2个苹果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或道具,让学生总结出规律,并用数的语言来表达。


b. 教师通过拖数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一下数的增加和减少的过程。并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导学生用数的语言表达出来。


3. 学习新知(30分钟)


a.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带有空缺的数字序列,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填充空缺部分。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 教师出示数的读法的卡片,讲解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跟读。


4. 巩固与拓展(30分钟)


a. 教师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数的认识、数的读法以及数的顺序等知识点。


b. 学生进行数的排序练习,教师通过挑选不同的数字进行比较,让学生总结数的顺序规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5. 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数的顺序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等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但是,还需要注意调整课堂组织方式,让每个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进个体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他人在看

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六篇


笔者搜集了大量资讯,为大家奉上这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汇总文章,请仔细剖析文中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位教师都需要每天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制作精心的教学教案可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习上下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念。(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讨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

(3)写一写。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学生跟着做。

游戏儿歌: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 (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咪咪笑。 (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 (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 (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 (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学生观察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天,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方,你收获了什么?观察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页例5用数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通过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

师:看来春天真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季节!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在足球场踢足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及游戏,直接激趣,调动全班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可能的答案

(1)6个同学在踢球,3个同学在加油

(2)有1个女同学,有8个男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引导每个组的学生,从这个活动的情景中收集、处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1)这一题中,已知条件(数学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小结:知道总数一共是16人,其中一部分已经来了9人,要求另一部分还有几人没来,用减法。

(3)师:能根据已知条件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与人数无关,所以是多余信息)

根据生的回答板书:16-9=7(人)

(4)师:16-9怎样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并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趣味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设计〗

(一)我们去坐车

(对教材上的小朋友们乘车图,我作了一些改动,课题定为畅游动物园。)

师:在上课之前,我先统计一下,我们班哪些同学去过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哪些同学没去过?

(很多学生很兴奋也很得意地说去过,也有少数学生略显遗憾地说没去过。)

师:(安慰但很有鼓动性)没关系!不管是去过还是没去过,咱们今天都开开心心地到动物园去玩一圈,痛痛快快地畅游一次动物园,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师:现在咱们就到世界之窗集合,坐车前往动物园!(多媒体演示公共汽车开动,到达世界之窗,有乘客上下车的情境。画面配音:各位乘客大家好,这里是火车站开往动物园的101路公共汽车,现在车上有乘

客36人......世界之窗到了,本站下车19人,上车48人。)

(评析动物园是学生喜爱去的地方,以此作为课题引入新课,能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前往动物园

1.到达世界之窗

师:画面中的情境大家看清楚了吗?你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乘客和刚才的36人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学生对画面中的情形非常感兴趣,教师的问题一出,小手都纷纷举起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先讨论一下,教室里顿时响起唧唧喳喳的讨论声,看来学生还没养成轻声讨论的习惯。)

生1:我觉得车上的人增加了,因为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多。

生2:车上的人数增加了,因为48比19大。

生3:我觉得车上的人会比原来的36人多很多,因为48比19大很多。

(第三种说法很有创意,用到了以前学过的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知识,有较强的数感和估计能力。这位学生的回答得到了其他同学钦佩的目光,听课教师中有人赞许地点头,我也及时地表扬了他。)

师:那么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呢?你能写出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地在练习纸上列式计算,几分钟后,让学生回答。)

生1:36-19+48=65(人),我是用车上原来的人先减下车的人,再加上车的人,就是现在的人数。

生2:36+48-19=65(人),我觉得也可以先加上车的人,再减下车的人,就是现在的人数。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满脸着急的样子,我刚朝他看,他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生3:老师,我和他们的算法都不同,我先算48-19=29(人),再算36+29=65(人)。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吗?

生3:48-19=29,表示上车的比下车的多29人,36+29=65就是现在车上的人。

师:刚才大家都说车上的人数增加了,这个29也可以说是什么?

生4:车上增加的人数。

生:用原来的人数加上增加的人数,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

(又一部分学生忍不住接上了话题,也有一部分学生略有所思、略有所悟地点点头。听课教师中响起一阵讨论声。)

师:你们在计算得数的时候,是口算的还是写竖式算的呢?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竖式的写法,同时教师强调一下易错的地方。)

2.到达深圳大学(画面配音:各位乘客,深圳大学到了,本站下车17人,上车9人。)

师: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数和刚才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能算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说一说你的算法,你是怎样想的?

生1:65-17+9=57(人)。生2:65+9-17=57(人)。生3:17-9=8(人),65-8=57(人)。

(教师让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并指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因为有上面一题的铺垫,学习过程加快许多,汇报算法的学生都能准确地解释自己算式的意思,特别是对于第三种算法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有意识地尝试用第三种方法来算。)

(评析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有利条件,在计算结果时先估算再口算或用竖式计算,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教师在两道题的处理上,也有轻重之分,第一题是重点,第二题是知识的顺迁移,有效且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三)表演真精彩1.蝴蝶采花师:看,动物园到了。深圳市野生动物园欢迎大家光临。看看这边草地上有什么?(蝴蝶)春天里,美丽的蝴蝶正忙着传播花粉呢!每一只蝴蝶应采哪一朵花呢?请你把蝴蝶和相应的花用线连起来。

(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评析用情境出示练习题,比直接看题计算要生动得多,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2.拔河比赛

师:这边动物们的拔河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哪一队会赢呢?咱们来帮忙,好吗?1~5小组的同学代表左边的一队,6~10小组的同学代表右边的一队。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算出得数,再决定胜负,好不好?开始!

(多媒体演示动物们拔河的情境,教师点击鼠标,绳子就会偏向得数大的那一边。)

师:再来一轮好不好?(画面上场景不变,两边的算式变了,一共出示了4组题。)

(评析拔河比赛是学生熟悉的活动,把这一情境运用于动物的活动中,生动有趣,更富有人文色彩。尽管所给题目都是单调的两步计算,但学生急于想知道比赛结果,都兴致勃勃地认真计算,尽管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效果就大不一样。)

3.接力赛跑

师:再来看这边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呀?(接力赛跑)好多小动物身上的号码都忘了写,你能不能帮它们填上?(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独立完成。)

(订正完得数后,教师追问:你认为哪一队可能会赢?这一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千奇百怪。)

生1:我认为老虎队会赢,因为最后老虎身上的得数是88,而狮子身上的得数是78,所以老虎队赢了。

生2:我不同意,因为赛跑是计时间的,老虎身上的88可能是跑了88秒,而狮子是78秒,所以应该是狮子队赢。

生3:我觉得还是老虎队赢了,因为狮子那队有乌龟,乌龟是爬得很慢的。

生4:我不同意,乌龟虽然爬得慢,可老虎队里有熊猫,熊猫不也是跑得很慢很慢的吗?

生5:乌龟虽然很慢,但后来狮子也追上来了,你看狮子的脚在老虎的脚前面一点点,说明狮子是先冲线的。

生6:我还是觉得老虎队会赢,你看乌龟一边跑还一边扭过脖子回头看别人,这样是很容易掉棒的。

(听课教师被逗得一阵大笑......)(还有一些小手举着,还有理由要说......两种不同的观点相持不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学生把刚参加完运动会中接力比赛的要领和注意事项,都用到数学课堂中来了。备课时我只想到学生可能会根据最后一个得数的大小和乌龟跑得慢的事实,来决定胜负,但学生的回答比我想像得要精彩得多,丰富得多。我很欣喜也很激动,对于每一种回答,我都一一点头,表示肯定,因为没有标准答案。)

(评析这一题的处理有一定的创造性,不仅从知识上落实,更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而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合理想像、合情推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4.迷路的小熊要回家

师:天快黑了,一只小熊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回家的路吗?

(屏幕上演示情境和要求:得数大于70的才能走,用彩色笔画出路线,小组合作完成。)

(在实物投影上订正结果。)

(评析把迷路的小熊送回家,富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学生都乐意去关心小动物,帮助小动物,学习的积极性有增无减;而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分工计算、估算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心回家去

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休息了,咱们也该回去了,上车吧。(多媒体演示,画面配音:101路公共汽车从原路返回,现在车上有乘客57人。世界之窗到了,本站下了一些人,又上了一些人,车上还有47人。)

师:想一想,可能下了多少人,上了多少人呢?小组讨论、合作,写出你的算式。(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写出各种可能,然后全班交流。)(评析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惟一,相对前面直接给出数据来计算的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前面的基础,让学生跳一跳再摘桃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更深层次地发展。)

师:今天大家到动物园玩得开心吗?生:开心!

〖教学反思〗《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让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如果没有畅游动物园这一情境,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字较大、计算过程相对复杂(有进位退位)的混合式题,最多算4,5道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但是,当把计算融入到坐车采花拔河赛跑等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要感兴趣得多,他们不觉得是在做题,只觉得有趣好玩,尽管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题量也不少,但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兴奋点,都让学生意犹未尽。特别是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学生的辩论热烈而精彩,这种大胆想像、敢于创新、积极思辨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其受用终身的。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很久以后还有学生对我说,最喜欢动物园这节课。

尽管如此,我觉得仍有遗憾。1.对学生放得不开,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还不够。在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我有意识地培养和展示学生敢于创新、合理想像、积极思辨的精神,但不够充分。课后也有本校的老师对我说:你的学生说得多好啊!为什么不让他们继续说下去呢?我们还觉得没听够。2.小熊回家这一题,不一定每道题都要计算出准确得数,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指导上略有欠缺,比如可以用估算、直觉思维等多种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参观了小猴子的水果店,现在老师又带你们去参观茄子老师家开的乐器店好不好?(课件出示图)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把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8+7=□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用小棒代替喇叭,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算法。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8+7=15

25

10

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8+7=15

53

1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课标内容

借助儿童喜爱的玩具,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的物体个数。

2、能正确书写1-5,并能基本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理解序数。

重点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能正确书写1-5。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

布娃娃1只、奥特曼2只、3个跳跳球、4辆小车、5只小皮球(或其它)。

一、创设情境

为了增进小朋友们之间的友谊,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校生活。我们许多小朋友都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来了,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什么?(有......有......)

二、数一数、说一说

1、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皮球?你能用符号把它表示出来吗?

2、请你向(同桌)解释一下,你写的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实物

布娃娃

奥特曼

跳跳球

小车

皮球

符号

0

00

000

0000

00000

数字

1

2

3

4

5

观察上图你觉得用数字符号表示有什么好处?

三、写数

数字符号的作用这么大,你们想不想学会他?

1、观察1-5

你会写哪一个?这个数字有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介绍。

(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弯又弯,4像小旗飘呀飘,5像称钩来卖菜)

这个环节由实物表示个数

简单图形符号表示个数

数字符号表示个数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

为数与代数的过程。

这部分让学生经历先观察再说说1-5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

教学过程

2、书写(注意正确的姿势)。

教师示范模仿练习。

(有会写的同学,让他们比一比写整齐、匀称,同时也可帮助批导不会写的同学)。

四、练习

1、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结合图意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2、第3题。这里的1-5与前面第1题表示意思的不同。

考虑到学前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的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差异性。

课后反思

设计者:黄红枫

可爱的企鹅第课时(总第课时)

课标内容

8和9的加减法巩固课,8和9的组成和分解结合了加减法运算进行,并且8、9组成第一次出现数的组合这与浙教版义务教材在2、3的认识过程式中出现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9的加减法。

重点难点

巩固8、9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

小棒、小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一天,几位小朋友来到大树下玩,你看他们发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大树下三只蚂蚁蹦蹦跳跳,在不远处有6只大蚂蚁正搬着一条大青虫向家方向搬去呢。)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问题,理解题中大括号、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3、学生独立做题。

4、相互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6+3=96、3、9分别表示什么?

9-6=39、6、3分别表示什么?

5、(机动)你能从生活中找也这们的算式,并说给大家听听吗?

三、尝试练习

1、拿出小圆片,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拿出8个小圆片,分两堆可以怎么分?9根小棒呢?

2、完成表格填写。

由于企鹅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太远,所以我选择利用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动物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通过实物的具体操作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3、出手指游戏

你出几、我出几,我们合起来就是几。(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与生合作)。

四、巩固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

先与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五、游戏(机动)

1、说游戏的玩法。

2、四人或同桌说一说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巩固8、9的加减法。

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的解释合理。

课后反思

设计者:毛华英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小班数学与教案


今天我们向大家推荐一篇“小班数学与教案”的文章,我认为这个网站能够解答您的疑问。作为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的内容必须要十分完善。教案课件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重点整理难点。

小班数学与教案 篇1

1、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数取物。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体验模仿小鸡的乐趣。

PPT、小虫若干、盘子人手一个(写有2—5数字)、小铃、

学习5以内的数量。

尝试按数取物。

一、观察情景图

1、看看,草地上谁来了呀?(鸡妈妈和小鸡宝宝)

2、数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引导幼儿一起来数)

3、和鸡妈妈及它的宝贝打招呼(有:小黑、小黄、小白、小花)

4、鸡妈妈请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们在哪里捉虫?

5、数一数每只小鸡捉了几条虫?(幼儿数一数,点击图片出示数字)

二、小鸡捉虫

1、现在鸡妈妈请我们这里的小鸡宝宝再去捉更多的小虫子来送给鸡妈妈。出示小铃,听小铃声音数一数。

2、鸡妈妈敲小铃鸡宝宝去捉虫子。

3、鸡妈妈带领捉好虫的小鸡一起来到桌子边一起来数一数。

三、小鸡装盘

1、观察盘子,请小鸡帮鸡妈妈装盘。(根据盘中数字取小虫)

2、小鸡按数取物。妈妈给每个小鸡准备了一个盘子,请你看看盘子里是数字几,就装几条小虫。

四、小鸡回家

拿着盘子,鸡妈妈和小鸡宝宝高高兴兴的回家。

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小班数学与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5以内序数的排列。

2、认识门牌,了解门牌上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功用,并尝试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3.积极探索,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尝试经验的迁移。

活动重点:认识门牌,了解门牌上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功用。

活动难点:在游戏中运用序数。

活动准备:

1、、森林场景布置(三颗树,数上贴有不用颜色的房子)

2.幼儿相应房子的操作纸每人三份,门牌号

3.餐巾纸做的盒子若干,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新房”导入

师:羊宝宝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开发了一块新地皮,我们可以搬迁住新房了。你们开心吗?

我们一起去看看新房子的模型吧!

二.游戏“贴门牌”(认识门牌,理解门牌上数字所代表的涵义)

(带幼儿进入森林)

师:哇,房子好多好漂亮啊,宝宝们找找有哪些颜色的房子?。

(带幼儿到红色小平房前)(1)介绍小平房

红色的小房子真好看,我真喜欢,这个叫小平房(请幼儿说一遍),小平房旁边的空气真新鲜,请宝宝们坐在软软地草地上

提问:小平房有几层?里面住了几户家庭?(重点说明从左到右点数)现在有3只小羊宝宝住进了房子里,关上了小门。(拿三只小羊头饰放在相应的房间里)我们看看他们分别住在第几间?啊呀,小羊们住进了房子,那我们去做客怎么样才能很快找到他们的家呢?(个别幼儿说一说)

a、认识门牌。

(机动:平时你们去好朋友家里玩,是怎么找到好朋友家房子的,她们家有什么标志可以让你很快就找到呢)

对了,(看门牌)你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

教师小结: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找房间时我们先找到第几层,然后再找到第几个房间。

b、贴门牌。

好,我们给这三只小羊的房间贴上门牌号,现在贴好了门牌,小羊门就能很快地找到各自的房间了。(引出多一点的房子那该怎么标门牌)要是这里多一户,它的门牌号是多少?

c.操作

还有很多小平房没有门牌号呢,你们来帮助他们贴一贴。

拍拍手,我们真聪明!

(2)介绍每层楼一户家庭小高楼

哇,黄颜色的房子好高啊,我们去看看吧,这么高的楼可以看见远处的风景呢,这个叫小高楼,请你坐到小高楼旁边的草地上,小高楼一共有几层?(巩固经验“从下往上数高楼。)

提问:一楼住了几户呀?(二楼、三楼。)哇,原来,这是一座每层楼一户家庭的小高楼。好,我们给这座高楼也编上门牌号,

请个别幼儿贴

a.标门牌号。巩固门牌上数字的意义和功用)

b.幼儿再次动手练习

还有很多小高楼也想要门牌号呢,羊宝宝们帮帮它们把!

c.教师检查。

(3)介绍每楼层2居室小高楼(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

哇。宝宝们真是太能干了,好,我们再去看看蓝色小房子吧,不仅能看到远处的风景还可以和好邻居住一起呢。这个也叫小高楼,不过刚才我们看的小高楼每层只有一户家庭,这个小高楼每层有几户啊?我们来看看一共有几层,

我们给这座高楼也贴上门牌号,谁先来贴贴看,

a请个别幼儿贴

b幼儿练习

c互相检查

三、游戏:造新房(从平面到立体的的认识,将门牌号运用到生活中)

哇,小羊们真能干,刚才暖羊羊给我打电话了,造房子的材料运到了,我们可以造房子啦。

1、教师讲解造房子的要求

小羊们找好朋友一起合作造房子,(出示造房子所需的材料)讲解造房子的要求

2、幼儿造房子,在造的过程中要标上门牌号

3、教师检查

四、游戏“为班级贴门牌”结束活动

给3个楼层的每个班级贴上门牌号,客人老师来找老师和小朋友就方便多了。

小班数学与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大小,纽扣上的洞洞等)进行匹配。

2.愿意帮助别人,捡到东西要归还他人。

活动准备:

故事ppT、塑封的衣服图片、纽扣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老鼠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这是谁呀?

师:一天早晨,天气真好,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出来散步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

1.教师引导出纽扣的形状是圆圆的。

师:小朋友们,快看看,这颗纽扣是什么形状的呀?

2.引导出纽扣的颜色是白白的。

3.了解纽扣洞洞的数量。

师:哎?那上面还有一个个黑黑的是什么呀?(洞洞)

师:有几个洞洞呀?我们一起数数。

教师小结:哦,原来小老鼠捡到的是一颗圆圆的、白白的、上面有4个洞洞的纽扣。

师:那到底是谁的纽扣呀?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去找一找吧。

二、讲述故事情境,按照特征匹配。

1.与小狗的纽扣进行颜色比较。

师:看看,遇到了谁呀?小老鼠走过去,有礼貌的问小狗:“小狗小狗,这是你的纽扣吗?”。

师:是不是小狗的呢?我们仔细听好哦!

师:宝宝们,这颗纽扣是小狗的吗?为什么?

(引导出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白白的),小狗的是……,颜色不一样)

师:看来确实不是小狗的,小老鼠继续往前走!

2.将纽扣与小兔的进行形状比较。

师:看,是谁呀?(小兔)那仔细看看是小兔的纽扣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呀?(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小兔的纽扣是……,小老鼠的是……它们的样子不一样!

师:哦,又不是!那到底是谁的纽扣呀,再去找找好吗?

3.与小松鼠的纽扣进行大小比较。

师:看,小老鼠来到了一棵大树下,大树上会住着谁呢?

教师出示一大一小的纽扣,让幼儿进行比较

师:哟,是谁呀?是小松鼠!我们来问一问,这是你的纽扣吗?

师:这次是小松鼠的纽扣了吧。怎么又不是啊!为什么呀?

师:看来又不是小松鼠的了,那我们继续跟着小老鼠去找吧。

4.与小刺猬的纽扣进行洞洞数量的比较。

师:是谁呀?哦,是小刺猬啊!看看小刺猬的纽扣,嘿嘿,这下找对了吧!

师:啊,又不是啊?哪里不一样啊?

师:小老鼠手上的纽扣有几个洞洞?再看看小刺猬的纽扣,几个洞洞?

师:问了那么多的小动物,都不是的,哎,小老鼠只好拿着纽扣回家去了。

5.与妈妈的纽扣进行比较,匹配。

师:小老鼠回到了家,哇,妈妈准备了很多好吃的点心。诶?妈妈的衣服上少了一颗纽扣?会是妈妈的吗?

教师引导幼儿将纽扣与妈妈身上的纽扣进行比较

师:哦,终于找到了,原来真是妈妈丢的纽扣。妈妈说,小宝贝,谢谢你帮我找到了纽扣!

三、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倾听。

师: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非常高兴。可是老师这里呀还有很多小动物他们的纽扣还没找到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教师交代操作要求状,颜色,大小和洞洞的数量,让幼儿看清形。

师:待会呀就请你们去帮帮这些小动物,然后看看纽扣是什么样的,帮它们去找一找,贴一贴。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益智区,幼儿自由操作。

小班数学与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留心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正确地对物体进行高矮的比较。

教学难点:

会正确地进行高矮比较。

教学用具:

学具袋、教学图片、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老师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通过学生的比一比,说一说,板书教学课题:比高矮

二、感知高矮,自主探究。

1、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⑴从同学中找出几个身高相差比较大的学生,进行两两比较,让学生说出谁高谁矮,初步感知高矮。

⑵从教学图片中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小班数学与教案 篇5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小熊做客 》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展示的是一节小班的数学活动《小熊做客》。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纲要》中要求小班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三只熊》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故事,故事情节浅显易懂。我以幼儿兴趣出发,以小熊做客为切入点,让幼儿在为小熊一家选餐具的游戏中自主探索,区分物品大小进行对应匹配,引发他们思考,进一步拓展她们的经验。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2、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需要在操作探索、亲身体验中去发现事物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区分物品大小。

2、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进行对应匹配。

3、在小熊请客的游戏中,体验为他人服务的乐趣。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以幼儿的情感为主线,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

3、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的活动目标,《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为此我提供幼儿常见的可操作性材料:餐巾,橡皮泥,各种颜色的碗,勺。

4、活动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分碗和勺的大小,难点是根据不同的碗、勺进行对应匹配。主要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共同验证来突破难点进行对应匹配。

二、说教法

本次活动的教法:主要以操作法、游戏法为主。在操作法中,重视幼儿通过实践,交流,主动获取经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学法

本次活动的学法:游戏法。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说过: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能力总是高于幼儿现有水平,所以说: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本节活动围绕小熊一家来做客,提出问题、层层深入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重视幼儿通过实践,交流,主动获取经验,并用图谱将幼儿零星模糊的概念清晰化,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经验。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流程为:自由观察,发现不同大小碗、勺→自主探索将大小不同的碗勺进行归类→游戏“为小熊一家选餐具”→做饭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纲要》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实,在小班年龄阶段角色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在游戏中幼儿享受成功、体验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本节活动幼儿始终在游戏中探索、实践,建构经验,体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数学与教案 篇6

1、初步了解物品的重量,明白物品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测和察看、操作了解并区分辨别物品轻重,并能勇敢地用语言述说:xx轻,xx重。

3、学习收拾动手操作教学材料,保持桌面的齐整。

1、经验预备:孩子在生活时感觉过轻重。

2、物质预备:

教学用具:玩具货车两辆,玩具天平一個。物品: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块、棉花、积木、弹珠。

学具:孩子用每个人一册,每人一支笔;每一组一個天平,一筐物品(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弹珠等)。

展示两辆一样的货车,上方各自放有大橡皮泥与小橡皮泥,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并猜猜:货车上运送一种商品,它们有何不一样:哪一个重?哪一个轻?

请个别孩子上来掂掂,再说一说:哪一个商品重?哪一个商品轻?

在车子上换上一团棉花与一個弹珠,让孩子摸摸,掂一掂,准确了解棉花与弹珠的轻重。

展示天平器,告知孩子天平器是考量2个物品轻重的一种工具。接着,在天平两边各自放上积木与弹珠,让孩子观测和察看天平的改变,并说一说:天平吕有何改变?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啥?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啥?也可让孩子说说哪个重哪个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进而协助孩子准确地认知物品的轻重。

展示大橡皮泥与积木,让孩子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再请幼教上来将橡皮泥与积木放于天平器的两边,带着孩子进而了解认知物品的轻重。

看图区分辨别轻重: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场景,说一说:图上有何?想想:哪一个重?哪一个轻?你是怎样明白的?请孩子圈出重的`物品。

区分辨别轻重:请孩子每一次拿两上筐内的物品玩玩,掂掂或在天平器上称一称,了解两物品的重量,说说:xx轻,xx重。

出示《儿童用书》P9,请个别孩子勇敢地讲出哪个轻哪个重。

勉励孩子勇敢地说一说自个儿与此同时玩了哪两样物品,哪一个重?哪一个轻?提升孩子对动手操作教学的兴致。

小班数学与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能辨别、区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能将同样的图形放在一起。

2、培养幼儿到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若干。

2、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胸卡。

3、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妈妈》(目的:复习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知)

1、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引导幼儿说出名称。教师引导幼儿游戏:“图形妈妈来了,它们是谁?”

2、帮图形妈妈找宝宝教师引导:“图形妈妈的宝宝们出去玩了,妈妈找不到它们的宝宝了,怎么办?”(鼓励幼儿找)要求:每人找一个图形宝宝。

3、感知图形特点教师引导:“你找到的是谁?请你轻轻的把它送回妈妈那里!”教师引导:“为什么把它送回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妈妈这儿?”(鼓励幼儿说出:它们一样,都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二、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胸卡,请幼儿自选教师提问:“你是什么宝宝?”(鼓励幼儿说出:我是xx宝宝)

2、幼儿“找朋友”教师引导:“还有许多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在外面玩耍,请你快把它们找到。”

(要求:只找和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看谁找的'对又快。)

三、游戏《好朋友来跳舞》(目的:通过游戏为图形分类)

1、教师引导:“找了这么半天,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跳只舞吧!”(要求:听到音乐响,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跳舞,音乐停止结束。)

2、互换胸卡游戏;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与教案 篇8

教案目标效果:

1、手口一致地点数4并说出总数。

2、根据数字4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感知4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准备:

图片:1只鸡、2只狗、3只鸟、4头猪、4条虫、2根骨头、4个萝卜。

活动过程:

1、幼儿扮演小动物,小动物饿了,需要找食物吃。

2、小动物去找好心的婆婆要吃的,好心的婆婆有要求,每个小动物一次只能够拿5块饼干,幼儿到婆婆那里取饼干。

3、小动物还是很饿,又去找糕点店的阿姨寻找吃的。阿姨也有要求,每个小动物一次只能够拿6块糕点。

4、小动物没有吃饱,又去超市买了每人7个草莓,他们吃得好开心啊。

5、小动物吃完了,感觉特别高兴,一起出去到草地上玩捉迷藏。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图片,问幼儿:图片上有些什么动物,各有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幼儿学习量词:头。老师带领幼儿大声点数,说出每种动物的总数,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说出这些动物的不同(有的动物2条腿,有的动物4条腿),分别点数2条腿和4条腿的动物,说出它们各有多少。

2、教师说:这些动物在一起玩了许久,大家都觉得肚子饿了,就去找食物吃。出示虫子、骨头、萝卜,启发幼儿:动物找到了什么?每一样东西有多少?(让幼儿分别点数并说出总数)

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分配这些食物?让幼儿根据各种动物的爱好,将1条虫、2根骨头、3条虫、4个萝卜分别放在1只鸡、 2只狗、3只鸟、4头猪的下面。

3、教师启发幼儿:这些动物们分好了食物,准备回家了,大家说:还是按照伙伴们的'数量多少排排队吧,最少的排在前面。

小朋友想想看谁跟在谁后面?让幼儿按照1只鸡、2只狗、3只鸟、4头猪的顺序给动物排队,并用点数的方法检查排列是否正确。

小班数学与教案 篇9

1、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2、让幼儿体验与他人一起动手操作、一起讨论的乐趣。

1、同大小、形状、颜色的图形卡片、动物卡片若干、水彩笔;

2、小兔头饰一个,兔妈妈头饰一个。

(此环节的设想: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巧妙地引出探究的话题,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进入学习情景。)2、怎么分——“这么多卡片,放在这乱糟糟不行,怎么放呢?怎样放以后看上去才整齐,用起来也方便。

(此环节的设想:幼儿通过导入,已对帮助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再从帮小兔整理卡片入手,为幼儿进一步探索创造宽松的环境。)

2、在观察过卡片后,幼儿进行操作。

摆弄卡片,经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找到分的方法。教师注意观察、随时注意指导,鼓励个别胆小幼儿,大胆去尝试,去操作;“这张卡片是什么颜色的,它和哪一张长得一样啊?……(此环节的设想:幼儿先观察卡片上的不同特征,通过交流与探索能找到分卡片的方法。丰富的材料蕴涵了不同的探索结果,也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性。)

1、先把自己分的方法告诉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幼儿轻声与旁边小朋友交谈、讲述,教师巡回倾听。

2、请个别幼儿讲述,大家一起听,并适当进行讨论、理解。

①按大小分幼:我把大的分在一起放在这,小的分在一起放在那。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她是按什么分的?

教师总结:把大小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大小分的。

②按颜色分幼:我把红的分在一起放在这,绿的分在一起放在那。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她是按什么分的?

教师总结: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颜色分的。

③按形状分幼:我把方形的分在一起放在这,圆形的分在一起放在那。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是按什么分的?

教师总结: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形状分的。

(此环节的设想:幼儿通过操作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再帮助幼儿识别分卡片的方法、完成认识的飞跃。在此,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从幼儿的回答中总结答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颇具教育价值。)

⒊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我们在分卡片的时候,可按不同的特征把相同的分在—起,刚才我们按照卡片的大小、颜色、形状把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卡片都分好,放好了。这种把相同特征的物体分在一起,这样分的活动叫分类活动。

(此环节的设想:是让幼儿理解分类的含义)

1、一起观察,看看卡片与刚才的卡片是不是一样的?这些卡片上有什么?我们来帮它们找个好朋友怎么样?但这些小动物喜欢和它一样的小动物做好朋友。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为了精心备课,每位教师都需要编写教案课件。只要老师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投入专注和责任心就好了。编写教案时必须与学生的学科认知程度和掌握情况相结合,不知道网络上是否有优秀的教案课件可以参考呢?你可能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感到好奇,不妨浏览本文以获得更多信息,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

3、了解我国古人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分析、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课件出示,题略)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

生:……(课件演示)

师:这就是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一问题。

2、学习目标:

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8分钟

内容:课本p104例1的(1)

时间:5分钟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要求: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2、书上用了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鸡和兔共8只;

(2)鸡和兔共有26只脚;

(3)鸡有2只脚;

(4)兔有4只脚;

(5)兔比鸡多2只脚。(课件演示)

师:那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鸡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学生猜测)还有其它的猜测吗?

4、介绍列表法:

师:你们猜出的结果鸡和兔的.总只数都是8只,但是你们猜想的结果都正确吗?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猜想整理到这张表格中,并进行调整,看看哪个结果才是共有26只脚。(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整理后的表格,教师板书学生整理后的表格。(边板书,边理解填表过程)

5、观察发现,列式计算

三、合作交流:5分钟

假设全是兔,怎样解决?试一试。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有几种假设的方法?

五、小结检测:20分钟

1、小结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多种方法:列表法,假设法。

2、检测:

a、问答:

(1)如果老师让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选哪种方法解决呢?

为什么不选择列表法?难?为什么难?(要列举的情况很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有没有不用列举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列表折半调整。)

(注:如果前面出现了折半列表,就把这个环节提前讲。)

(3)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些题目?

b、解决问题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3)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几人?

作业:p106;1、2、3。

板书:

鸡兔同笼

假设全是鸡,就有脚8×2=16(只)

比实际少26—16=10(只)

一只鸡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鸡:8—5=3(只)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方程》。

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首先,为满足学习需要而教。面对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需要,激发认知内驱力。如:课始,提出问题:关于方程,你想知道些什么?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其次,为发展数学思维而教。通过天平直观演示,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并讨论如何用式子表示。然后,脱离天平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发现相等的数量关系,尝试用式子表示。接着,学生自主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并用式子表示。层层递进,从直观到抽象、由扶到放。最后,通过观察、分析、合作分类,自主建立关于方程的数学模型,揭示方程的意义,在主动获取新知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3)

设计说明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利用现实的情境或材料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随机思想,树立随机意识。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把统计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2.做探究交流的小主人。

本节课在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的这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合作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并且自己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其间教师只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条形统计图?

生: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条形统计图能对事物进行比较,能让人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复习。

(板书课题:统计与概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简要回顾,再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复习做好准备。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111页4题。

(1)明确育民小学各年级男、女生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2)学生分组完成条形统计图。

(3)各组汇报成果,投影展示条形统计图。

(4)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

②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较多?

③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

(5)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分别说出横轴、纵轴、每格代表几人;各种直条代表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生活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难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 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

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根据这幅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归纳,交流:

三年级有学生192人,四年级有学生184人,五年级有学生230人;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24人。师:你认为应该怎样来安排乘车? (1)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列式为:192÷2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2)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2 4 ”看作“2 0 ”来试

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看看能不能求出答案。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24”看作“20”来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24的积比被除数大。积大了,说明商太大了,这是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应该为8。即192÷24=8(辆)。四年级学生都做大客车,需要几辆车?列式为:184÷46=

试商的过程:把46看坐50,50×3=150,商3······,但是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商3小了,应该商4。同样的,用竖式试着计算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46”看作“50”来试商,但在具体计算时,会发现商3是不合适的。因为用3×46得138,被除数184减去138得46,余数46与除数46相等,说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即184÷46=4(辆)。三、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

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当除数的个位是5或比5大的数时,可用“五入”法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除数接近整十数,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3页“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反馈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板演,并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

四、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试商。

2、完成“试一试”第2题:认真思考,小组内说一说,试商的时候,什么时候商可能会小?什么时候商可能大?请你举例说说自己的想法。

3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从遇到的问题中揭示新的认知冲突,再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增强交流,并获得收获成功的喜悦。

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192÷24= 184÷46=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加上整堂课都是进行计算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机械,学起来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分析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和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调商。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早已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遇到商乘除数的积比被除数大,知道“不够减”,这些都是教学调商可以利用的资源。本课教学中,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欣赏秋游图片的方式引出情境图,让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2题。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

2、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初步学会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看,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

教师:丰收的喜悦已经让农民伯伯们忘记了收割的疲惫,他们兴冲冲地将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到了粮库,准备卖个好价钱。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卖稻谷大约260000 kg,柑树村今年卖稻谷大约30 kg。

学生2: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

教师: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3:他们俩只是问法不同而已,实际上算法是相同的。另一个村的稻谷产量是多少千克?

教师:聪明的孩子们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用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先从简单的入手,一起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点评:创设了农民丰收送粮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农民的生活,感受多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巧妙引入课题。]

教学例1。

教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学生:260000+320000=580000。(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为什么能那么快地报出答案呢?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组里先说一说。(4人小组交流)

学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个0,我在计算的时候先暂时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个0,就是580000了。

教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数位的0,计算以后再添上,不错的方法啊!

学生2:因为26+32=58,所以26万+32万=58万。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学生3:我把260000看成26个万,把320000看成32个万,26个万加32个万就是58个万,也就是580000。

教师:哦,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以后再计算,很好的主意!

教师:同学们的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这些方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呢?

学生:我们小组认为,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这样既不容易出错,也比较简便。

教师:那么我们再试几道题来看一看,这种方法是否比较简便。

教师:现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多少千克稻谷,怎样列式?

学生:因为32万减26万等于6万,所以320000-260000=60000。

教师:很好,同学们马上就会学以致用了。如果我们还要计算另一个村的稻谷总产量,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大家试一试。

教师小结:

我们在做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时,通常把这些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点评: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旧知识推出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对各种口算方法进行交流比较,再进行小结。通过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展示了学生各自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既让学生探索了口算方法,同时又体现了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1、完成练习六第1题——小猴摘桃。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4000+3000”和“9000-20xx”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6)

设计说明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体现数学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有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先让学生用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力拉,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捏住对角用力拉,通过比较让学生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而明确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体验,又能使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方式。在学生体会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说说怎么修理松动的椅子等,这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角形、四边形教具 投影仪

学生准备 练习纸 长度相等的小棒若干个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生活情境。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你知道图中呈现的是什么吗?(埃及的金字塔和南京长江大桥)从图中的建筑物中你能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到屏幕前指出找到的三角形)

2.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图中有很多三角形。(同时点击课件,抽象出三角形)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性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为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和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60页例1。

(1)先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然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预设

生1:有3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或有3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3: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4:由3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5: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让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3条线段”“围成”。(此处重点解释“围成”就是首尾相连或者说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4)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样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课件出示三角形ABC)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7)

小学四年级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引言:

小学四年级是学生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阶段。为了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微课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一堂小学四年级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巩固认识算法和加减乘除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算法的概念和运用。

2. 加减乘除运算的技巧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恶补加减乘除运算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问题导入课堂,例如:小明手里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那么他总共有几个苹果?

学生可以快速回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加法运算。

2. 理解算法(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算法的概念,例如:算法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或操作的有序集合。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需要使用加减乘除的算法进行运算。

3. 认识加减法(1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例如:3 + 4 = ?,10 - 6 = ?。请学生逐步计算并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4. 认识乘除法(1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例如:2 × 3 = ?,12 ÷ 4 = ?。请学生逐步计算并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5. 合作学习(1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教师出示一个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例如:8 + 4 - 2 × 3 = ?。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并解答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设计一系列拓展延伸的问题,例如:如果小明买了4份礼物,每份礼物价钱为8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请学生运用乘法和加法计算。这些扩展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减乘除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7. 教学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乘除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同时,教师可以预告下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复习和提前准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的知识和技巧。他们通过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算法。整堂课的设计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这样的微课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8)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的能力。

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392-279=123364×72=4568

既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对加减乘除关系进行运用。

针对学生上学期使用计算器遇到的问题进行回顾、反思,进一步明确算图的意义和计算器的灵活运

在经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由学生的资源,发现总结方法。

尝试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

(1)5×7=55×7=

555×7=5555×7=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55555×7=

555555×7=

让学生通过已有计算器操作经验,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断观察,从操作到自主写出答案,发现规律。

练习:

一、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并写出正确结果。

392-279=123364×72=45682689÷45=34837+2689=3416

(1)5×7=55×7=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98765×9+39876×9+4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9)

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推广,让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

1.促进知识迁移,探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通过创设购书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然后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算式该怎样算,从而归纳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总结方法,都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会更好。

2.在比较、推理中实现减法性质的推广

在比较、推理中可以使数学知识条理化、清晰化。在教学第二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比较,发现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整数连减法的经验,推理出整数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减法同样适用,并通过举例来验证,感悟不完全归纳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筛选信息

课件出示购书信息表。

小丽、小林和小刚购书情况统计表

姓名

购书种类及价钱

付款总数

小丽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

《童话选》4.29元

10.74元

小林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

《神奇的大自然》8.3元

20元

小刚

《少儿绘画ABC》7.45元

《太空漫步》5.8元

《海洋世界》4.69元

?元

2.提出问题

看统计表,除了提出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问题外,你还能提出关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吗?

生1:小刚买这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2:小林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需要,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合作解决。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

第一个问题:

方法一列竖式计算。

7.45+5.8+4.69=17.94(元)

方法二脱式计算。

7.45+5.8+4.69

=13.25+4.69

=17.94(元)

第二个问题:

方法一用总钱数依次减去两本书的价钱。

20—6.45—8.3

=13.55—8.3

=5.25(元)

方法二用总钱数减去两本书的价钱和。

20—(6.45+8.3)

=20—14.75

=5.25(元)

3.观察第二个问题的两种解题思路,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2: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20—6.45—8.3=20—(6.45+8.3)。

生3:我发现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减法。

生4: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5:我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10)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很多,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归纳,在知识的梳理、规律的寻找、正误的判断中,不断地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知识的梳理。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内容,并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理成一个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既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又能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背条条框框,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帮助记忆理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哪几种图形?

(生交流汇报)

同学们对有关角、图形、直线、垂线等知识很感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为了更好地梳理这些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二、三、五单元的内容,想一想这三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写出知识网络。

1.小组汇报交流。

2.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

师:你们认为这三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生小组合作交流)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复习角的度量。

(1)课件出示:①在下面的图形中,()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②以下面的点为端点,先画出3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再想一想,还可以画几条射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四篇


教师在新授课时,通常需要自己花时间准备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组织形式。我们特别为您准备了“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教案,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我们的网站!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认识11个要求认的生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新部首“四点底”“口字框”。

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乐观、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要求认的生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新部首“四点底”“口字框”。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乐观、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1、你和小伙伴们一起约好了去做一件事情、但小伙伴却失约了。那时,你有什么感受?(指名交流)

2、小熊和小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它们约好了一起去种树,但小熊在家等啊等,却一直不见小鹿来。很明显,小鹿失约了。接下来的事情会是什么样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就明白了。

1、首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

3、再读课文,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4、检查生词认读,尤其是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识记。

5、分组朗读,相机指导。

1、你从那些地方看出小熊非常想去奶奶家?

“答应过在家等他”

4、指导分角色朗读小熊和妈妈的对话。

5、在你的眼里,小熊有什么优点?

6、小熊等来小鹿了吗?指名学生谈谈自己遭遇伙伴不守信用后的感受。

7、小鹿是不守诺言的孩子吗?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都爱踢足球。

都。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进一步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具数;识田字格,能按要求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1—5各数;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联系与区别。(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正确、美观地写出1—5各数)

各小组准备一些玩具、主题图、1—5数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出示主题图,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2、每说一种在练习本上用圆圈表示。

3、指导写1-5各数。

要求学生对数1-5的书写逐步达到整齐、匀称、熟练。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写数:理解题意,第一行,仔细数一数,认真写出数;

第二行通过观察发现要写涂色的三角形的个数。

2、练一练第2题:看数画线,画的方法不唯一,但尽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1)一共有几节车厢/

(2)挡住的是第几节车厢?

(3)用数字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如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和3相邻的数是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5各数的写法,请大家要注意认真书写。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整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数玩具是低年级小朋友所喜欢和熟悉的,我选取了这一学生感兴趣、熟悉的材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让学生将具体物体的个数转化为图形来表示,再对图形抽象出数字,通过“直观操作―图形符号―数字符号”的转变,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会数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深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具体的数理观念举一反三,延伸课堂的内容

教学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这学期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首先一开始,我们来玩一个口算比赛的游戏吧。(出示小黑板上的题目)看一下小黑板上的题目,我们通过指名口算的方式来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够成为我们班的.“口算王”。(每生四道题目)

10-7=2+13=6-2=17-3=

8-0=18-10=5-4=4+10=

6+9=20-8=8+5=5-5=

5+7=19-7=0+15=7-3=

师总结,哇,很多同学表象的都很不错哦!恭喜xxx这节课成为我们班的最棒“口算王”!老师还准备了很多有趣的题目,那我们能够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都能够解决吗?一起开始我们的破解之旅吧!

(设计意图:以游戏情境复习导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第一站:魔幻城。魔幻城里面因为缺少了一些数字而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引导学生完成填空,一起来帮它恢复魔力!

做完练习后,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然后引出下一个模块。总结,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够把上面的问题解决,真棒呀!我们探索完了魔幻城再一起出发看看下一站是哪里,好吗?

2、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去下一个模块--数学游乐宫。出示书上第108页的第10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把学生提问出来的数学问题找两道比较典型的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一起解决这两个问题并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解法和结果。

(4)请两名代表交流自己的解法和答案,师给予评价。(设计意图:进行知识梳理完成自我内化吸收。)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走完了游乐宫之后,我们走呀走,哎,来到了科技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聪明屋里面有哪些奥秘吧!哇,原来科技馆展览了两个机器人啊,机器人上面好像有问题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之后进行交流结果。

2、巡视教室,并做必要的指导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书上第109页第11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聪明屋(猜一猜)

(1)我比2大5,我是( )。

(2)我比13小9个数,我是()。

(3)10个2就是我,我是()。

(4)我是9后面的第十个数,我是( )。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拿出你们的课本,做一下p107的第3题、p108第7题和p109页的第13题。(师巡视生做题情况)

学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那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

(设计意图:运用一些针对性强,非常典型性的检测题,掌握学情,做到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

板书设计:

用数学

第10题

算式

(学生出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朋友乐于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字游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上课一开始,用邀请他们参加有趣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我是由学生自己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经历合作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管充当哪种角色,都能负好责任。

整节课中,我感觉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如课堂纪律有点混乱,个别学生不够积极,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吸取经验,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总课时数】: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5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

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拉单杠?(2个同学)

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看书,2个同学在观看踢足球……它们的数量都是2。

小结:3个小朋友踢足球,3条凳子,3个女孩跳绳,它们的数量都是3。

(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

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

6、巩固认数。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华四篇


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必备的教学工具,因此在制作时需要花一些时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教案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推敲。您想要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根据您的需求,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收集了一份名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教案课件,请您继续往下查看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一、复习铺垫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324+78-157 135÷3×59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师:“温故而知新”,回顾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中描绘的是哪里?人们都在做什么?(出示课本2—3页主题图。) (是一幅冰天雪地的景象,人们在滑冰、打雪仗等。)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图中的数学信息? (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提的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师:同学们把你提的数学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现在我们把观察的视角集中到滑冰场来,全班齐读例1。

生齐读: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再次默读,并找出题中的有关信息。(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师:从这些信息中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你看出些什么解题的方法? (上午原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这里应该用减法计算。) (又有85人到来,从这里知道应该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同时进行课件演示。

师:怎样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同学们在作业单1题下尝试列式计算。

学生完成例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28+85

=113(人)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求出的是什么?再算什么?求出的又是什么?在解答这道题目时,也有部分同学分步列式,根据先算72-44再用差与85合并,分布也能改写为综合算式。(用课件进行演示)

师:同桌合作,一个同学说出运算顺序,一个同学倾听并判断对错。

出示:右边说,左边听100+45-65;左边说,右边听120-84+16。

学生活动。

师:观察这些题目,它们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运算顺序又有什么共同点?

师:把我们的发现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学习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师:例1的学习小朋友们通过努力找到了解题方法,掌握了运算顺序,现在来看看例2。全班齐读题目。

生:“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同样再次默读一遍题目,找一找题中的信息。 (3天接待987人。) (还有“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的6天。)

师:我们先把这些信息用图画直观的表示出来。(课件演示)

师:题中“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你会先算什么呢?

师:(课件边演示边提问)6里面有几个3,也就是有几个987?

师:现在在同学中有了不同的思考方法,请你在作业单的2题下自己列综合算式解答出这道题。

学生完成例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方法1:987÷3×6

方法2:6÷3×987

师:分别说说在这两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结合题意叙述。

师:同桌合作,一个同学说出运算顺序,一个同学倾听并判断对错。

出示:右边说,左边听12×50÷4;左边说,右边听35×6÷7。

学生活动。

师:观察这些题目,它们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运算顺序又有什么共同点?

师:把我们的发现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

生齐读: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师:我们把今天学习的只有加、减法的算式和只有乘、除法的算式放在一起对比,它们的运算顺序有相同处吗? (有。)

师:那么这两个结论你能把它们变得更简洁一些吗?同桌先交流一下。

师:全班同学再来把我们归纳出的结论读一读。

生齐读: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运算,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780÷3+160÷4 580-3×36+4 880-(3+160÷4)

学生独立算,并指名说过程和结果。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有20箱苹果,平均每箱45千克,有15箱梨,平均每箱30千克,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

(2)有20箱香蕉和一些草莓共1350千克,香蕉每箱45千克,草莓每箱30千克,共有多少箱草莓?

四、全课小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第114页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数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转眼又到了期末,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的知识一定丰富了不少吧!你们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2、请同学们先独立填写书上113页上的表格,填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3、小组交流。

4、班内交流: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

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

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及“用字母表示数”。

二、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1、整理与复习第1题。

(1)学生任选一组题独立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后组织比较;

(2)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有关乘除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整理与复习第2题。

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并沟通估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3、整理与复习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每道题的特征,说说分别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 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集体核对,纠错并说明原因。

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整理与复习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其中,第(1)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第(2)题要提示求字母式子值的书写规范。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困难吗?

教学内容:第115页5-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以及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小组交流:在这几个单元中学会了什么?

班内介绍┄┄

提问:在这些单元中,哪些内容你们觉得有困难呢?(自由发言)

引入: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大胆提问,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二、复习混合运算

整理与复习第5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

4、小结: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注意点。

三、复习乘法分配律

整理与复习第6题:

(1)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3)小结: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规律的方法(a+b)×c=a×c+b×c。

四、复习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1、整理与复习第7题

(1)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说说列式的想法;

2、整理与复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扳演;

(2)集体核对。

3、小结。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在复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

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提供的与“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有关的最佳信息。我们又要迎来新的一学期了,教师们需要制定好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写好教学计划,才能够更加突出教学期间的教学重点。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据我所知,对于许多人来说,写文档时常常会遇到提笔不知如何下笔的困扰。因此,范文的研究逐渐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你是否已经找到了写范文的正确方法呢?经过我细心的考虑,我为您编辑了一个名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帮助您在拥有美容秘诀时不忘与朋友们分享!...

  • 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六篇

    笔者搜集了大量资讯,为大家奉上这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汇总文章,请仔细剖析文中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位教师都需要每天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制作精心的教学教案可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 小班数学与教案

    今天我们向大家推荐一篇“小班数学与教案”的文章,我认为这个网站能够解答您的疑问。作为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的内容必须要十分完善。教案课件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重点整理难点。...

  •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为了精心备课,每位教师都需要编写教案课件。只要老师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投入专注和责任心就好了。编写教案时必须与学生的学科认知程度和掌握情况相结合,不知道网络上是否有优秀的教案课件可以参考呢?你可能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感到好奇,不妨浏览本文以获得更多信息,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四篇

    教师在新授课时,通常需要自己花时间准备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组织形式。我们特别为您准备了“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教案,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我们的网站!...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华四篇

    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必备的教学工具,因此在制作时需要花一些时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教案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推敲。您想要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根据您的需求,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收集了一份名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教案课件,请您继续往下查看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 小班数学教案9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因此,要注意不可以随便草草完成。只有完善的教案和课件,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这里,我为您收集了许多优质的关于“小班数学教案”的相关文章,现在与您分享。为了方便下次阅读,请将本文收藏起来,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