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2024革命者观后感

栏目: 革命者观后感

2024-01-28 11:49

【#作文# #2024革命者观后感#】编辑以最用心制作了这份“革命者观后感”,希望当您阅读时感到满意。我们的目标是帮助那些需要的人,因此在此提供这些信息。观影让我们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也能与我们喜爱的电影产生共鸣。通过文字记录下我们的心得和体会,我们可以写出观后感。不必过分详细描写原作品的内容。

革命者观后感(篇1)

如今正在上映的《革命者》电影受到人们热议,好评度也在上升并居高不下。该电影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重温了李大钊先生短暂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示革命的艰辛与不易,助推泱泱大国的觉醒与复苏。

观此电影,敬守常先生(李大钊)之革命精神,面对混沌乱世敢于发声,寻救国救民之道;惜守常先生之无畏勇敢,面对严刑拷打不怕牺牲,为国家解放献智献身;叹守常先生之铁肩道义,面对艰难险阻左右逢源,却未等到柳暗花明那天。

张载常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守常先生亦不是这样的人吗?忠于党,忠于人民,将其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未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矢志不渝地为美好的明天奋斗着。

红日初生,其道大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建立在无数如李大钊革命先烈们的鲜血与信念之上,他们继往开来打破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给腐败社会带来星星之火;他们独树一帜提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为故步自封之公民灌输新知识。他们不畏强暴,团结一致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使中国之面貌焕然一新。

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壮举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们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伟大的革命先辈们,鞭策着我们,无论是以往的风云变幻,亦或是今天的东方雄狮,我们都应谨记:每个时代的人,都要把责任抗在肩上。

守常先生,当今盛世,如您所愿。您未见过的壮丽景色,我们替您欣赏;您未见过的锦绣山河,我们替您守护;您未完成的壮志雄心,我们替您奋斗!今朝吾辈承其志,只愿未来可期,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观此电影,感悟颇多,何其有幸,生活在用先辈们的热血浇灌的未来中,感谢《革命者》,让我们梦回历史,了解革命之艰难不易,在此向革命先辈们致敬!

革命者观后感(篇2)

“从古至今没有一场革命的胜利不是用血换来的!”8月20日集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红色历史题材影片《革命者》。自1916年李大钊先生从日本归国带回了共产主义的火种开始,再到1919年他参与并领导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直至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所经历的困难险阻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正如常守先生所言:“我愿意直面黑暗!”。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伟大崇高的,“坚持”的信念是如此坚韧不拔。李大钊先生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知我们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和奋斗。老一辈的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建立建起新中国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和前进导向。我们要发扬革命者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踏踏实实做一枚螺丝钉。

革命者观后感(篇3)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七一”党的生日前夕,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报告文学作品《革命者》。

聚焦革命先烈的故事

这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的新作,呈现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直到解放前,共产党员们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在这部新作中,何建明将史实与抒情相结合,将历史回叙和现场感并重,聚焦在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身上,礼赞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的使命担当,书写新时代奋进开拓的新征程。

书中描绘了一批年轻的革命者:一年内相继牺牲、才华横溢的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笑对敌人屠刀、视死如归的王孝和;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蔡博真、伍仲文;历尽坎坷、初心不改的何孟雄;拥有两个博士学位、精通多国语言、牺牲后几十年才被组织找到、追认为烈士的许包野……他们的青春之花定格在革命激流中。

插图之一原汁原味地呈现史料

为了写好《革命者》,何建明酝酿多年,踏访北京、上海、广州数地,力图以日记、书信等珍贵史料进入革命者的精神世界。书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英烈故事,保留了部分烈士留下的书信、日记,将其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革命家刘伯坚、李硕勋临刑前留下的珍贵家书,舐犊情深;革命家王一飞在戎马倥偬中写给妻子陆缀雯的家书,温情备至。书中还配有11幅由画家张安朴绘制的插画,开篇第一幅插画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素材,最后一幅以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无名烈士》雕塑为素材,首尾呼应,致敬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

何建明说:“重新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革命者的道路起源和初心所在。革命者留下的精神财富就像高入云天的摩天大厦、滔滔不绝的黄浦江水一样,在人的精神长河、在城市的精神长河里流淌。”

革命者观后感(篇4)

“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却不属于未来的光明之地。我的脚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锋处上,或许有一天,黑暗会把我吞噬,可是为了你们,为了你们能够走向光明、拥抱光明,我愿意去直面黑暗,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阳光会普照整片中国大地。”

电影影片用倒叙、插叙方式讲述李大钊同工人一起罢工、为无辜的报童奔走抗议,带领学生们街头游行,深入底层民众开展调查研究,寻求国共合作的努力身影等。

感谢李大钊先生,感谢无数革命先烈们,今天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你们期许的未来已来。

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以民为贵、一心为民、坚持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壮美画卷。

历史是一面镜子,他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回首党的历程,无论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和平年代,我们党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这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党员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全体党员都应该永葆党员本色。永葆党员本色就要牢固树立拥护意识、强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底线知敬畏。

让我们在党的光辉的照耀下不断成长,或许前行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党,党的光辉就能照耀我们前行的方向!

投资公司机关一、二、三支部所有在家党员参与本次主题党日观影活动,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余强国、党委副书记万伟、副总经理胡万里、纪委书记文伟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本次主题党日活动。

革命者观后感(篇5)

电影的最后,是李大钊被行刑的镜头。旁边的人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他只是嘴唇蠕动着,颤抖着,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他在说“我们要相信”,他在对当时至暗的中国说:“我依旧相信。”

这好像就是电影想向我们展现的李大钊,一个超越时代而存在的伟大革命者,更是千千万万单纯炽热地坚信自己信仰的初代共产党员。电影以一种倒叙的方式,从李大钊即将被行刑的38小时前的那一刻,将时钟拨回,讲述了他是如何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发动群众,又是如何为了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和中国更好的明天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

倒叙的方式其实很让人揪心,因为你能看到即将赴往刑场的李大钊曾是一个怎样意气风发的少年,他又是如何努力地组织起原本松散的工人,鼓舞了学生,如何赤诚真挚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不迷失自我。他很鲜活,除了革命,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也是一个好老师。他对妻子和儿女极尽温柔,会教妻子弹国际歌,和儿女们放风筝;他组织学生运动时,因为军阀肆意开枪打死了学生而愧疚,会呆呆地靠在妻子身上呢喃“我们没有枪,他们有枪”,像孩子一样痛哭。因为鲜活,所以动人。因为鲜活,所以当倒叙结束,历史走入既定结局之时,我才会感到更加难过。因为先生是真真切切就这样结束了他生命的人啊,而那时又有多少这样的革命者就无声无息、无名无姓地离开了?

电影放片尾曲的时候,我欣慰地想起开头的场景。这盛世,李大钊先生的孩子们看到了,“赤旗的世界”的红,想必先生在天上看得清清楚楚。

想告诉先生,他的坚持没有错。这盛世,正如他所愿了。

革命者观后感(篇6)

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轨迹里,有一位这样的人,他率先在中国大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广大人民指明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了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他英勇献身。他就是李大钊,守常先生。

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了中国,是他为黑暗的旧中国寻找到了可以救中国的良方,是他指引无数有志青年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更是他为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爱国志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上海街头,报童阿晨被俄罗斯恶徒当街射杀。他不顾危险,团结和号召各行业的穷苦工人,在街头展开了一场罢工,逼迫洋人高管交出凶手,为中国人伸张了正义。

在一个大年夜里,他与过去的导师分道扬镳沦落街头。在只收留乞丐的一个澡堂里,他把乞丐视作同路人毫不嫌弃,同吃同住,始终把自己视作一个普通中国人。

在接到刚刚出狱的陈独秀后,他提议让陈独秀南下并亲自护送。那天晚上大雪封路,两人架着马车,一路畅谈理想和未来,最终约定,南陈北李共同建党,一起为全民族谋幸福谋出路。

在监狱里,面对同志的援救,他毅然选择了拒绝。“如果革命一定要流血,那把我的血也流掉吧!”站在绞首架上,他毫不畏惧,带头唱起了“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为了革命,他无惧牺牲。

在景山上,他和毛泽东面对东升的旭日,奋力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想说:守常先生,今日中国之盛世,如您所愿!革命者们于黑暗中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光明,今日之吾辈更应自强不息!

革命者观后感(篇7)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清明节组织我们去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孩童时期,只知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领导革命被国民党反动军阀绞杀。昨天观看了《革命者》这部影片,感触颇丰,它像是李大钊同志的一部传记。在叙事方式上,本片以李守常先生行刑前38小时这一时间轴为主线,进行多次的倒叙和穿插,导致观影过程中,全程都像被人揪着,知道剧完了的时候会被放下,但中途着实不知会发生什么。在细节上,把握得体,用心雕琢。比如,李大钊在监狱中投射出来的眼神,有力、无畏。上绞刑架时,对死亡的态度,从容淡定的让人心疼。逆光中的镜头,伟岸高大。哼歌时的自信、比鸽子手势时的坚定,让我们看到一个文人抗拒黑暗的磅礴力量。还有在蒋介石一边听戏一边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时镜头部分,配乐和光影的遥相呼应,把他冷血、黑暗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用一种平易近人而非高高在上,通俗而非教化的言语告诉我们,一个人敢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到何种程度。它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一代伟人,李大钊同志就像一颗大石头,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不在乎能激起多大的浪花,但内心的知觉告诉他,一定又会有浪花。他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和牺牲,唤醒别人,企盼一个赤旗的世界来临。

革命者观后感(篇8)

在一间冰冷的审讯室里,椅子上坐着一个有着八字胡,眼神十分坚定,又十分狼狈的人。他的名字叫李大钊,俗称守常先生。这就是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者》讲的是他就义三十八小时前的历程。

整部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有两个画面,第一个是一名报童正在发报纸,一名喝醉酒的老外在中国租界里蛮横的走来走去,刚好看到报童在发报纸,气不打一出来,开枪杀死了报童。李大钊带着许多中国人来为报童申冤,那万众一心的震撼场面让我不禁热泪盈眶,感动至极。

第二个画面是亲子和李大钊初次相遇时,李大钊给庆子取名为李庆天,再次见面时,李庆天已经成为了一名地下党。李庆天想救李大钊出去的,但李大钊摇摇头说:“我不出去,如果我死了,可以换别人的命,我可以去死,我应该去死。”见李大钊这么坚定,李庆天也无奈了,他走出审讯室,眼泪大颗的掉下来,看到这里,我也潸然泪下。

我知道他们舍生忘死的革命是什么,是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只有他们舍小家,背着光明,面向黑暗。你想看到的世界,我们替您看到了。

革命者观后感(篇9)

于7月1日上映的《革命者》成功破圈,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集体关注。

该片目前在一向严苛的豆瓣上取得7.5的高分,淘票票评分9.5,猫眼评分9.4,成为同档期评分最高的影片。

《革命者》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它到底怎样?真的好看吗?为什么取得如此高分?

那么,我就来分析下,它到底胜在哪几点:

一、闪回手法,李大钊的最后38小时

在观众的印象中,主旋律电影一般会采取史诗般的线性叙事策略,即以某个人物作为中心,从他的发迹一直叙述到其生命的终点,尤其是拍摄伟人题材的影视剧,尤其如此。

然而在《革命者》中,对于李大钊这一人物,却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策略。

影片一开始,就以李大钊在开滦煤矿工人罢工运动中的经历,以及他从日本归国和在牢狱中作为素材,进行跳跃式地剪辑。

随后的整部电影,实则以李大钊最后的生命片段作为主线索,以其人生中几桩事件为闪回插入片段,展开的饶有趣味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桩事件以迥乎不同的副线人物进行串联,而每一个人物都用意颇深,映照出李大钊身上不同的人物弧光。

第一个人物张学良,乃是灰色角色,他一方面在早年间对李大钊仰慕不已,可另一方面作为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他势必得从自家利益出发。

第二个人物李庆天,其实是杜撰的角色,历史上并无此人,但他代表的,却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是被李大钊启蒙和觉醒过的进步者。

第三个人物蒋介石,无疑是个灰色人物。从他见到李大钊的第一眼,便心怀敌对,尤其在看到李大钊说服孙中山进行国共合作后,更是咬牙切齿,想要除之而后快。

第四个人物陈独秀,则是李大钊的挚友。从他和李大钊的相处过程中,不难看出李大钊的敦厚细腻,义薄云天,尤其是李大钊冒着生命危险,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的那一段,感人至深。

第五个人物毛泽东,算是李大钊的亲传弟子。两人在城楼上的一席谈话,不但让我们看出毛泽东雄伟的气魄,同样也能体现出李大钊的谆谆教导之情,以及对共产主义理念的强大信心。

而串联起这五个故事片段的,则是不断显示倒计时的监狱中的画面——李大钊临刑前多少小时。

从影片一开始的38小时,时间不断减少,这一高能的设定,其实起到了两个作用:紧张感和催泪点。

紧张感在于,这种倒计时如同炸弹一般,让我们心急如焚,不断担忧那一刻的到来;

催泪点在于,这种动作片和犯罪片中常用的手法,在本片中被反其道而行之,倒计时并不会因为某个主角的英勇拆除而结束,而是如同宣判死刑一般必然降临,这种无法反抗的宿命感,让人绝望的同时,泪流纵横。

二、张颂文附身式演技,革命精神的星火传承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高能设定和闪回式剪辑,《革命者》中另一大看点则是主角张颂文的演技。

可以说,不同时期的李大钊,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而在不同人际关系中,他更有着微妙的态度转变。

从张学良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李大钊是一个果敢英勇的文人战士,敢于组织工人群体罢工,朝租界的外国使领馆,索要罪犯俄国人维克托。

在这一段中,张颂文用面对外国官员的无畏刚烈,和面对底层民众的亲密无间,诠释了李大钊爱恨分明的性格。

而到了蒋介石的眼中,李大钊是那种诸葛亮式的人物,有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政治谈判能力。

但是张颂文饰演时,并没有显示出半点高傲,而是在明知蒋介石满怀恶意的前提下,依然想要争取更多的支持。

至于在和李庆天、陈独秀和毛泽东相处时,则于平易近人之中,充盈着浓烈的人性关怀。

因为他知道,共产主义的实现,并不是靠他一个人,而是得依仗这些革命战友们不断奋进,才能缔造出全新的中国。

进一步来说,张颂文和张桐(《觉醒年代》中饰演李大钊)不同,后者将李大钊刚毅坚韧的一面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张颂文更多是在表现李大钊的敦厚亲和,一种海纳百川的性格。

正因如此,不管是李大钊在和底层民众相处时,还是在和毛泽东这样的学生相处时,总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希望和温暖。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场戏,是李大钊从《晨钟》刊物辞职后,在过年那一天,来到挤满乞丐的澡堂里,和乞丐们同池而浴,同塌而眠,甚至唱起了河北大鼓,为这些可怜的人们增添年味儿。

也就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毫不做作的举动下,我们方能领悟,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精神可以一代代地传下去。

因为在宏大的革命理念之上的,首先是革命者们对于群众发出真诚的人性关切。

我们甚至可以说,如同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烈,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

他虽然没有百物不侵的机甲,也没有永生不死的肉体,亦或者花样百出的超能力,但是他用一颗永远亲近底层的温暖之心,让我们懂得了为什么要成为超级英雄。

当我们的孩子观看到如《革命者》这样优秀的主旋律电影时,就不会再将漫威和DC塑造的那些虚假的超级英雄当作偶像。

然而,作为一部风格独特且品质优异的主旋律电影,《革命者》目前的观影人数却并不是很多,这一点让人颇为感到失落。

确实,本片应该被更多的观众看到,中国共产党当年的筚路蓝缕和革命者们大无畏的牺牲,才能被更多的人记住,也只有这样,大家才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革命者观后感(篇10)

左开元

看完了《革命者》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常人很难懂得的道理――革命的道理。

当李大钊拒绝逃出囚牢,或许有很多人都不理解。李大钊的解释是,他也怕死,但如果这样能让劳苦大众们得以解放,他甘愿去冒险,真正的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人民一次次试图解脱出锁链挥洒出的热血,那里面蕴含了对自由的渴望。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李大钊解释,这是多数派的意思,而人民就是多数派!

1871年的法国巴黎公社革命,1917年的俄罗斯苏维埃革命,革命的热情在全世界愈演愈烈,他们到底为什么要革命?当李大钊走上绞刑架,使我或许当时还没有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当绞刑架下的党员们唱起国际歌时,我瞬间就明白了。“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虽然这首歌我听了无数遍,但是这次我却另有收获。

何为真理。李大钊说人字上加了工字,就是天字。国际歌里说,“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人人平等。但是这个说说容易,在革命中身己力行又何其的难。

革命者观后感(篇11)

《革命者》讲述了1912年-1927年期间,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怀抱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启发民智,带领大家走上革命之路。下面是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革命者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革命者观后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电影《革命者》让屈辱的历史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中国孩子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用鲜血铸就祖国。整部电影以李大钊先生的革命历程为路线,引导我们深入了解黑暗时期。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先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为了寻求拯救国家的道路,他独自去日本学习,遇到了张世钊、吴弱男等革命朋友;他走进底层群众,激发了工人阶级的抵抗精神;他在学校教书,点燃了学生们保卫祖国的热血之心。大钊的精神铸就了民族的灵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肩负道德,美妙的文章是大钊生活的辉煌写照。他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而且以无私、坚定、不屈、艰苦、简单、正直的品质为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始终激励着学生。

如今,李大钊的精神已经成为积累的精神核心。许多学校开设大型活动,如学生业余党校、选拔大钊班、寻找大钊足迹、成立李大钊思想研究会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史上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懈努力,永远推动前辈创造的伟大事业!让大钊的精神在我们身边闪闪发光!

革命者观后感

李大钊,这个名字对我们周围的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今天,我们陪同张浩佳阅读了《李大钊的故事》,这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灵感,鼓励我们树立努力工作、决心为国家服务的崇高目标。

为了寻找救国之路,他身前往日本留学,结识了章士钊、吴弱男等革命朋友,寻找救国之路,献出了他38岁的伟大生命。六年后,为了给李大钊烈士的葬墓,鲁迅、李田光等一百多个知名人士捐款在墓前立起墓碑,人民永远记着――这就是革命史上的丰碑。

我们在这幸福的今天,不愁吃穿,但是我们中间能有多少像李大钊烈士那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奋发图强。不应该浪费光阴。在我们身边,爱国也许不需要像李大钊烈士那样奉献一生,但我们勤奋学习,报效国家也是爱国行为呀。我们身边像这样的烈士很多,也有许多人不知道他(她)们的名字,也许没有多少人了解他(她)们的历史,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烈士丰碑上。爱国有很多表现方式,我们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就是爱国。长大了,奉献我们的成绩,报效祖国也是爱国。也许你默默无闻,也许你没有什么功绩让人纪念,但是从现在开始,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敬仰的爱国之士。故事里,李大钊烈士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与热诚待人的优秀品德深深地感触着我们,是我们宝贵的精神粮食,他自幼父母双亡,在爷爷的抚养下成长,然而他并没有放纵自己,依然刻苦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就会认字写字了,而且学习非常认真,只要读起书来,最喜欢和他玩的猫也养成了即刻远离他的习惯,甚至有时连打架的麻雀坠落到窗前都没有发现。读到这里,我们教育张好家学习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最后是一种嗜好。俗话说,破万卷书,行千里路。只有书读的多了,且认真读了,方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人生观与远大的人生抱负,才能为自己将来多彩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他大学时代“豪杰之士,肝胆照人”的高贵品质上。他待人热忱、不分贵贱,一年冬天他刚从报社领回一笔稿费以解夫人家用之急,不想路遇一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老人街中行乞,便不假思索的将所有稿费交给了老人,当时他只想到;老人再不吃点东西,很快就会死的。种种这些事,映射了他舍己为人,值得信赖的忠贞气节,为他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五四”运动,参加创立中国共产党等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伟人,但我们总会成为当代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吧,加油……

革命者观后感

每每想到七月,总有一番独特的风景。江南,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南湖上的一叶小船,承载了一份特殊的使命。然而就在这烟雨江南,水波轻漾的南湖,12双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

鲜红的旗帜上一把镰刀和铁锤似的图案——便是党的旗帜。它凝聚了多少人的鲜血与汗水,多少中国人民铿锵的誓言。

回眸党的历程,它是艰辛的,是坎坷不平的。同样是时光的道路,那段光阴却是洒满了鲜血。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铁索桥锁链支支吾吾的声响,言说着往日的艰辛;100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狰狞的面孔,寒光闪闪的刀,他坚毅地喊出:“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还有监狱中的叶挺,尽管敌人百般诱惑,他却轻蔑地说:“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中爬出!”

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华夏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抛却头颅,洒尽鲜血,奏响了一曲曲英雄凯歌!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那些峥嵘的记忆,怎么会忘怀,恍若已经深深的铭刻在脑海中,永不褪去。

有人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_年的浴血奋战,1949年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横空出世,东方的雄鸡,开始惊天震地。而今天,中华民族燃烧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复兴之梦,获得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20_年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到20_年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从20_年的奥运会,到20_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从20_年亚运会在中国举行,到20_年的天空一号发射成功……华夏儿女的成绩赫然可见。

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党的诞生,那么也就不会出现,甚至说,中国这颗明珠,还被层层烟雾所覆盖。

所以,请记住党的历程,将党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不久的将来,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革命者观后感(篇12)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只因为他们心中有爱和信仰!――题记

影片《革命者》以李大钊为主人公,讲述了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守常先生积极探索改变中国,热枕追寻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故事。今天观看了电影《革命者》,激动不已,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1912年至1927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政治黑暗,各派系为争夺政权,攻占不已,政坛更迭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国土四分五裂。1916年,守常先生从日本归国,他给中国带来了共产主义运动的火种,进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影片中守常先生说工农的地位不如一头驴子,一头驴死了,赔款一百元,可一个劳工死了,只能赔款三十元。光天化日之下,十几岁的报童――阿诚被洋人枪杀,守常先生率领学生,工人各阶级游行示威,在他们的努力下,租界虽交出了杀人凶手,可守常先生也不幸被捕入狱。

五星红旗熠熠生辉,我的信仰万丈光芒。

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因为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做马”,“情原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是为了更多数人活着”,所以,人民永远记得他,“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守常先生虽已过世多年,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守常先生被捕入狱后,鲜血淋淋的皮鞭没有使他屈服,烧红的烙铁没有使他投降,辣椒水洒在伤口上也没有使他折服。守常先生对自己的信仰忠贞不渝,坚定不移。他曾对庆子说,“天下的‘天’是‘工’字下面加个‘人’字,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1922年至1926年,大钊先生及其学生深入到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广泛活动,宣传积极的马列学说,他们的活动,不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日后党组织宣传工作积累了经验。守常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我想“俯首甘为孺子牛”大概就是形容他这类人的吧!

面对死亡,守常先生从容不迫,直到死亡来临之前,他还在唤醒麻木的国人。他说“从古至今,没有一场革命的胜利,不是用血换来的。如果我死了,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我可以去死,我应该去死。”我被守常先生这种敢为人先、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打动。看到这里,我想对他说:“先生,您看到了吗?这盛世中华,如您所愿。”

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之中华。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革命先烈们舍小家,保大家,流血牺牲换来今天的繁荣昌盛。在当今社会下,青年人不仅要学习和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还应当发扬不怕苦、不怕死、敢为人先的精神。无论哪行哪业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有一颗爱国敬业的心,坚定信仰,做一个守法爱国的公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守常先生作为北大教授,言传身教,宣传马列学说。影片中阿诚同志牺牲后,守常先生送阿诚的妹妹去读书上学,他真正做到了为人民谋幸福。

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大好时光和优越条件,学习科学技术和思想理论,提升自己的本领,端正思想,规范行为,为祖国的振兴和繁荣加油!

历经百年,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将在新的征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功绩,屹立于世界东方之林。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后记

  • 革命革命者观后感精选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革命革命者观后感精选,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租界是上海的,上海是中国的,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国的。”他坚定、激昂的声音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反抗、斗争、和平...

    04-11
  • 2024革命者观后感(系列7篇)

    编辑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优秀的“革命者观后感”文章阅读,如何写好一篇作品名的观后感呢?这次观看作品都会让我心生许多感触,不由自主地想要表达出来。整理思维,写观后感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它可以记录下我们的想法,同时让我们回味当时的剧情。如果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启发,请保存好它!...

  • 革命者观后感7篇

    电影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每个人的差异化,相应的观影体验也会有所不同。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写一篇影评,影评的写作可以锻炼你的写作思维。那你知道写影评应该主要注意什么呢?以下就是一篇关于"革命者观后感"的深度解读,我将竭尽全力为你提供一个公正的建议!...

  • 革命者观后感精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革命者观后感精选,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近日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影片《革命者》。影片讲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 革命者观后感分享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革命者观后感分享,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8月1日前往影城观看红色影片《革命者》,结合公司组织的系列党史学习机会,联系自身工作岗位,通过观影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思想...

  • 革命者观后感6篇

    电影就像一个好朋友,陪伴着我们。观后感是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能够为作品提供一个优化,有没有写好作品名观后感的秘诀呢,如何让作品名观后感显得更有逻辑性呢?如果您对革命者观后感还存在疑问不妨阅读我们推荐的这篇文章,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 革命者观后感十二篇

    观看喜爱的影片总是能带来乐趣,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将这些印象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观后感应该具备明确的中心思想,前后内容应该有联系并有逻辑性。编辑特地挑选了这篇文章来解析最新关于“革命者观后感”的知识,希望我分享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你走上正确的道路!...

  • 革命者观后感(锦集5篇)

    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影片也受到人们的青睐,欣赏影视作品时,我们都想抒发内心的想法。作品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需要我们通过不断思考加以探索,写观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您所需要的“革命者观后感”励志的句子已经准备就绪,要是您需要再次查看此页请尽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