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赠从弟课件

栏目: 从弟课件

2024-01-29 20:38

【#范文大全# #赠从弟课件#】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赠从弟课件,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赠从弟课件(篇1)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板书)。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大家得到了一根带着生肉的骨头,那,这节课我们再结合一些问题对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把这根骨头给它加上佐料,煮成排骨……

(首先让大家齐读课文,老师提问一些小知识点,温习上节课的所学:序、注释字词)

一、好,现在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1、本文所写进行夜宴的原因有哪些?朗读时每条理由应读出什么情感?(讲完可以让学生体验示范着读一下)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人有先例。

(3)“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的召唤,对自然的热爱。

板书:

夜宴原因: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一句要读得稍稍低落一些,因为相对于天地、光阴来说,李白认为人生太短暂、太脆弱,随时都可能梦一般破灭,享乐的日子太少了,要及时行乐。因而要明显读出与前两句不同的低落情绪。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既是对古人夜游原因的领悟,又是自己夜宴效仿的范例。因而可以读出(恍然大悟)若有所悟,也可读出理直气壮。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夜宴的另一个理由,“召我”“假我”写出了春景诱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激。要读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禁不住诱惑、压抑不住的喜爱。

2、这是一次怎样的宴会?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一层?

“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板书:

宴会盛况:

应带着“美好”“浪漫”“欢乐”“高雅”的情绪朗读这一层。

3、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李白在宴会中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读这一层应该读出李白瞻首群秀,得意潇洒,豪放不羁的情感。

板书:

宴会要求:

二、文章主旨的理解:

上面我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了简单的探讨与介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说是人生像梦,梦的特征是——“短暂”,所以这句话简单来看就是“人生啊.它像做了一个梦那样短暂,我们为什么不及时行乐呢?”其实啊——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仅仅是世俗的及时行乐,尽管诗人说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的话,其中虽然有淡淡的哀愁,但这或许也是一种“逝者如斯”般的生命渺小、面对博大自然时的自然感慨,这里的潜台词、隐藏的真实意思应是“不舍昼夜”般的对生命与人生的珍惜,就像《古诗十九首》中说的那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就是说我们应该抓紧时间享受美好人生,珍惜光阴做一些事情、事业,它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热爱与执著,这才应该是全文的主旨。

板书:

文章主旨:人生如梦,秉烛夜游

三、文章语句品评:

同学们,据说李白少年时侯,梦见自己的毛笔头上生了一朵花,后来就天才俊逸,名闻天下。所以现在人们常常以妙笔生花一句,夸奖人文章写得好。那么就李白对本次宴会的描述来说,也是着一字则境界全出,删一字则神韵全无,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富有华采和神韵。既能体现诗仙的生花妙笔,又能表现本次宴会不同凡响呢?

例如:

A:“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万口传颂的名句。他说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她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它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它所有自然景物,都分外迷人,就像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其次,这两个句子还把自然事物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我”又岂能无情!自然应该及时享受……

B:“会桃李之芳园”中的“芳”字,照应桃李,点明生机勃勃,芳香四溢。

C:高谈转清“清”是清觞谈,是超脱俗世,可见李白超拔脱俗的人生态度和情调。

D:“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李园”,这是宴会的高潮,尤其“飞羽觞”一句,实在写得好!李白生动地用了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若有时间,则总结一下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老师提示,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板书):比喻……排比……对偶……拟人……

四、小结: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对文章做一个简单的小结。本文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虽然流露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伤情绪,但其飞扬高蹈的奋发精神,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却溢于言表,整体基调是积极向上的。那.老师自己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诗,题目是“读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感”,用来对李白这篇文章做一个总结,下面我给大家读一下:

坐花醉月咏高情,

畅叙天伦宴阳春。

天地悠悠达者谁?

桃花园中谪仙人。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当年李白与诸从弟桃花园中宴饮的佳作皆已散之,请你根据当时宴饮的情景为其补写一二雅句。或自创,或化用,甚至借用古诗词中的名句皆可,唯一要求是合乎当时的情境。写景,叙事,抒怀,花月诗酒,高谈清论,欢畅皆可。

例如:

①“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桃李芳香沁人心脾)

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月,美好的时光太少,当然也包括不得志的愤懑)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自信、及时行乐的思想)

④“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热爱自然,追求心灵自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葡萄美酒夜光杯。

⑤谪仙人坐花醉月,俊秀才咏歌抒怀。

赠从弟课件(篇2)

一、导入:

古人很懂生活情趣,他们会经常呼朋引伴举行集会,共同游乐。今天我们随同李白,看看古人是怎样游乐的。

二、诗人李白简介:

学生介绍,教师小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三、解题:

1、题目信息: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根据创作者的不同,“序”分为“自序”和“他序”。(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文章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根据内容的不同“序”可分为“赠序”“ 诗序”“ 宴集序”:“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理解文章字词句:

1、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五、背诵该文:

赠从弟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文意思,积累优美词语、句式,把握诗文情感,背诵全文。

2、情感目标:体会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3、能力目标:“联、串、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

1、积累体会文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联、串、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联、串、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学突破:

以《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作为剖析课例,训练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串连知识的能力,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把分散的知识点总结成一般的解题方法的能力。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建立起学习文言文的知识体系。

教学设想:

用几串葡萄展示葡萄梗串联果肉的作用,从而启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善于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分类和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改变以往学习文言文的被动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几串葡萄、互动课堂、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教师手持一串汁肉饱满的葡萄笑滋滋地问:同学们最近有没有吃过葡萄?昨天老师和生活委员到市场买了两斤葡萄,老师试着尝了一颗,结果就成了这样(展示一根吃得一颗不剩的葡萄梗),同学们可以顺着这根葡萄梗联想一下老师手中的这串葡萄的滋味如何?是了,就是这么一串葡萄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它就是学习文言文“联、串、结”的“葡萄”体系,掌握了它,我们一样能够收获累累的甘甜的果实。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学习来掌握这种方法。

二、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已经请同学们做好相关的预习工作,老师很乐意为同学们朗诵李白的这篇《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但是老师昨天因为忙着吃葡萄倒是没有做好准备,得请同学们帮帮忙。(播放幻灯片)

(一)了解作者及骈文的特点。

(二)扫除解读障碍:

1、读准字音

2、疏通重要实词、虚词

3、弄清句式翻译句子。

(三)教师朗诵,学生思考:这篇序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明确:赏美景、序天伦、高谈转清、饮酒赋诗。

(四)学生诵读,思考:文章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明确:热爱生活、乐观放达的人生态度。

三、“联、串、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解读

同学们,这篇序文很短,我们就这样结束学习了吗?这样的学习就犹如吃剩下的葡萄梗一般失去汁肉饱满的果实。我们必须运用联想的方法,串连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要点,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把分散的知识点总结成一般的解题方法。

1、“联”就是对知识点的联想、迁移。

示例:我们刚才学习文章的第一个环节是了解作者以及骈文的特点,如若我们以此为起点联想开去,你会想到一些什么呢?(学生思考)譬如和李白齐名的一些诗人,像杜甫和李白并称“李杜”,那么,还有那些诗人并称的呢?譬如“小李杜”,又如“元白”……(播放幻灯片)

2、“串”就是在对知识点的联想拓展的基础上把它串连,建立其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方便我们系统的掌握考点。

示例:我们刚才在“扫除解读障碍”环节里,仅仅是为了理解文意而就文章里出现的几个实词、虚词进行解释,但是,就是这么几个实词虚词,它仅仅只有文中的意思吗?他们还在那些文章里出现过?有些什么意思呢?我们能不能把它们串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例如文章第一句话“夫天地者”中的“夫”,这里是句首发语词,不译。那么它还在那些学过的文章中出现呢?各有什么意思?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这样归纳以后,我们还用怕考试碰到“夫”字吗?(播放幻灯片)

3、“结”就是对串联起来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解答类型题目的一般方法或规律,使得我们在考试过程中有“法”可依。

示例:我们刚才翻译了句子,那么翻译句子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哪些句子需要直译?哪些句子可以意译?你有总结过吗?老师通过归纳,总结了翻译句子的六字要诀: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通过这样总结,你在翻译句子时是不是从容了许多呢?

当然,学习文言文“联、串、结”的“葡萄”体系是环环相扣的,老师是为了方便同学理解才把这三环独立出来讲解。

四、“联、串、结”文言文学习方法的能力培养

好了,老师已经把方法教给了你们,现在,请同学们就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进行“联、串、结”的深入学习(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葡萄梗,学生分小组比赛,每小组针对《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里头出现的文学常识、句式、实词虚词、古今异义、文章阐发的思想、人物的人生价值观等,自选角度做“联、串、结”知识要点总结!教师做适时地引导,煽动各组比拼的热情。全班把总结所得汇总共享)

学生可能总结的知识点:

文学常识:飘逸豪放诗人归类;诗人并称归类;赋、序骈体文特点归类……

手法句式:写作手法的小结;修辞运用的小结;状语后置几种情况的归类;判断句式的归类……

实词虚词:夫、以、之、而、何、为、逆、清、伸……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的收集积累;

思想、人生价值观:学习过李白诗的积累;启发感悟类诗文的积累;诗人的个人理想和价值取向收集……

五、“联、串、结”文言文学习方法效果回馈

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对文章知识要点的丰厚、拓展和延伸,我相信你对《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这篇文章的精髓已经有了很好地把握,现在我们就通过几道题目来检验一下。(播放幻灯片题目,通过检验让学生信服)

六、布置作业:请你用“联、串、结”文言文学习方法分析一篇简短的课外文言文。

板书设计:(说明:教师在黑板画一条葡萄梗维系整个知识脉络)

赠从弟课件(篇4)

一.导入

配图咏诵诗句导入:

滚滚长江淘尽盛唐诗千篇

多少丹青化长卷颂你在浩浩千古间

冥冥青天映你逍遥饮花前

任青史轮番转唱不完这清弦

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冷暖

纸扇墨客回眸间随口的唐诗传了千年

李白的诗歌是豪情万丈的诗歌,李白的人生是潇洒浪漫的人生。那么李白缘何浪漫?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希望大家在学习这篇文章后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

二.诵读文章,初步感知

教师范读,注意读音;

学生齐读,感受文章。

三.释题

幻灯片展示标题,学生尝试解读标题中所含信息。

明确:春夜――季节,时间。万物复苏、暖风和煦、花香遍地的春天的夜晚。

引出疑问:为什么要在夜晚摆开宴席呢?

宴――活动、事件。宴饮。

从弟――对象、人物。堂弟。

四.诵读文章,解读文本,鉴赏语言美。

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读懂篇章,积累文言知识,这是理解赏析文章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一定要重视。

大家从小学开始接触文言文,又在初高中学习了大量的文言文文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现在面对这么一篇只有119字的短文,应该是信心满怀了吧。

桃花园――地点、场所。在桃花盛开的园中。

序――文体。宴集序(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赠从弟课件(篇5)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从:cóng(旧读zòng),堂房亲属。从弟:堂弟。

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秉:执。《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有以:有原因。这里是说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秉,执。以,因由,道理。

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

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文章:这里指绚丽的文采。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排行中最小的。这里泛指弟弟。

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幽赏”二句: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羽觞(shāng):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数: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其《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赠从弟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

3、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流露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鉴赏优美语言。

2、理解李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春天,即使是料峭的初春,也挡不住绿意染枝头、红蕊吐芬芳,再加上鸟鸣悠悠、细雨蒙蒙,大自然正展开一幅如诗的画卷,撩拨着我们的心弦。阳春三月,今人远行、踏青,将自己融进美好的春光,那古人呢?尤其是有着浪漫情怀、狂放不羁的李白会如何面对这美好的春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去了解李白在这融融春夜里的情怀。

题意:李白为在某个春日的夜晚在桃花园宴请自己的堂弟们写的一篇序文。

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李白,看《学案导学》。

1、找一学生读文本,教师纠正字音。

2、听课文录音,再读文本。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学生写成赏析性文字,教师引导、点拨,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

1、李白用如此美的语言讲述夜宴的快乐,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

2、如何理解“浮生若梦”?

明确:正因为“浮生若梦”,才让作者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以此表达珍惜时间、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从“为欢几何”到“乐事抒怀”也正体现出李白对待人生的旷达与洒脱。(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结合杜甫《春日忆李白》和余光中《寻李白》及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说说“我心中的李白”。形成文字,100字左右,要求语言生动流畅、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赠从弟课件(篇7)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刚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常德的桃花源,很多同学都去过吧!桃花盛开的美景是世人所共赏的,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这一次“夜宴”诗情。请大家把赏析课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首先,请大家听朗读录音。

2.请大家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3.疏通文意。

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跟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下面按照这样的步骤: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

①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②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 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③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

5.文中典故: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③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三、赏析课文

1. 解题:课文的字词义大家都没什么问题了,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诗文。先从题目入手,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呢?

题目信息:①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②文体:序。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 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如果仅仅只是给大家这样一个题目让大家去猜测诗文内容的话,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③在宴会上会做些什么?(过程)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下面我们还是按照前面的分组,自主讨论这些问题,每个组一个问题。五分钟后请每组派代表来发表你们研讨的结果。注意:你们每组的答案都要合乎文章的内容,要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好的,大家从文章中找答案然后自己归纳)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为什么要举行这次夜间的宴会呢?

⑴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⑵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⑶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

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珍惜生命,爱惜时间,夜间都不肯放过。不仅如此,“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上文,进一步回答: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天,阳春用她的烟景,大块以她的文章召唤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

⑷看来这春天的景色一定很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

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阳春)。春天地气上升,所有的自然景物都被弥漫在空气中的袅袅轻烟笼罩,分外迷人(烟景)。

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

“群集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善书画,作者便说“群集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

③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宴会上做些什么呢?

赏美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桃花园

序天伦——享受天伦之乐,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园中,真是百倍欢乐。

高谈转清——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饮酒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字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

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文章中有没有表现作者情绪的词语?(“叙天伦之乐事”)“乐”字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具体意思是一样的吗?(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四、拓展探究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 “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五、读背课文

六、课堂小结

赠从弟课件(篇8)

一、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了宴游桃花园之乐。

二、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

旅舍是供人临时住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短暂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除了上述原因,李白“夜宴”还有什么原因?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不辜负大好春光。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6、“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中的“乐”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又何作用?

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

赋予“欢”特定的具体的内容。

7、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8、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大家猜想一下,他们在一起欣赏、谈论什么?

“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和“桃花芳园”。

“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同时也包括“赏”的对象。

“赏”的对象是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是那么欢快,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D、他们高兴地观赏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9、集中写“春夜宴桃花园”的是“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这两句哪个词用得精准?

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E、文章最后,大家举杯痛饮,并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三、本文运用的典故很多,请简要分析这些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这几句是李白赞颂堂弟们聪慧。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四、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五、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 “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 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赠从弟课件(篇9)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领会诗歌的情感,透过字面意思体会背后的意思及真实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

2、有感情的反复朗诵,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3、品味语言,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古诗,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 宝。今天我们就随《赠从弟》这首诗来感悟古代诗歌意境

二、走进诗人: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从弟:堂弟。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罹:遭受。 凝寒:严寒。

四、教师范读读全诗。

五、自读全诗,感知诗意。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六、学习全诗,探究讨论:

问题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

问题二: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问题三:如果把这首诗赠给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

七、齐读全文。

八、总结全文。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赠从弟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熟读成诵。

3.理解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重点:

1.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2.归纳概括宴会之乐。

师:假如人生只有一分钟,我们又将如何度过自己的生命?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次宴饮来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板书课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把这篇序文集体朗读一遍,然后再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是要注意句读的停顿和语气的抑扬顿挫。另外,这篇序文在形式上有一个特点,大家注意到没有?

生:以散句为主,但是散中有整,音韵和谐,韵律优美。

师: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继续诵读,前四排读第一句,后四排读第二句。读完之后再调过来,后四排读第一句,前四排读第二句,然后这样试着自己背诵一下。(学生读完)

师:在同学们初读课文、感悟文章之后,我们就用幻灯片检查大家的预习工作完成得怎样。哪位同学先来说一下实词的翻译。(幻灯片)

生:良有以也(名词,原因) 阳春召我以烟景(介词,用) 开琼筵以坐花(连词,而)

师:这位同学解释得很准确,预习的时候很细心。很好,请坐下。接下来再请同学们翻译两个句子。

1.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生:第一句的意思是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炫丽的景色赐予我。

师:很好,“大块”在这里的意思是大自然,“文章”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翻译为“色彩绚丽的景色”,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地方打上着重符号。

生:“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意思是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行酒如飞醉于月下。

师:很好,你把这句话的意境翻译得很美。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上的参考翻译。

师:请大家放声速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文章的标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生: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桃花园,事件是宴请,人物是李白和他的堂弟们。

师:回答得很准确,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宴请”,我们在作文里也经常写到宴请,比如中秋佳节、国庆佳节、端午节等等。我们写宴请会怎么写?会像李白那样写吗?那李白又是怎样写的呢?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之后,说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我读出的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应该说是“欢乐”的感情基调吧。

师:同学们有没有其它看法?没有学生回答。(板书“欢乐”)如果没有,那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下面这个问题。

探讨一: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欢乐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到底写了哪些乐事?(请用“……之乐”的格式来概括)(幻灯片)

师:老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由“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这两句可以归纳概括出“共叙天伦之乐”。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相会于桃李芬芳的花园,叙谈兄弟间的天伦之乐,与前面的为欢几何的“欢”相照应。这种欢不是别的,正是天伦之乐的欢。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然后畅所欲言。(小组讨论)

生:由“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概括出“群季俊秀之乐”。“群季俊秀,皆为惠连”,说的是众兄弟人才荟萃,都是谢惠连一样的人物。在古代,伯仲叔季作为兄弟间的排行,因此以季指代弟,谢惠连是南朝著明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族弟,十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作者以谢惠连比他的兄弟,同时以谢灵运来比自己。(掌 声)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同学发言相当精彩,“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这一句自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辞。其实李白是很自信和自负的,他曾在给大臣韩朝宗的自荐信中说自己有“倚马可待”之才,说自己三十岁就诗文有成。由此可见,他自视甚高。请大家继续探讨发言。

生:“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李白和他的从弟们赏的是“阳春烟景”,谈的是天伦乐事,所以我们小组概括为“高谈幽赏之乐”。

师:你的心思很细腻。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了高潮。(学生举手更积极)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组织得相当精彩,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羽觞”又称“爵”,是酒器的名称。在古代,“爵”与“雀”相通,酒器的形状活像一只飞雀,有头、有尾、有羽翼。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众人频频举杯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由“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总结出“赋诗罚酒之乐”。“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写的是李白和他的从弟们狂欢痛饮,但是光痛饮还不够,还要写诗作赋来宣泄自己欢乐的情感,表达自己高雅的情怀。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们总结一下,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共叙天伦之乐、群季俊秀之乐、高谈幽赏之乐、坐花醉月之乐、赋诗罚酒之乐。

探讨二:文章极力叙述夜宴之乐事,但文中还出现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与夜宴之乐事矛盾吗?(小组讨论)

生:因为李白所说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并不是体现思想的消极颓废,而是认为人生短暂,自己应该珍惜时间及时为欢,所以与夜宴之事不矛盾。

生:“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师:“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是什么意思?

师:逆者,迎也;旅者,客也。迎客的地方就是旅馆。后面这一句,请注意,“光阴”是从哪个角度讲的?

师:时间,用古人的话来讲就是,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上下四方叫“宇”,宇宙。请大家注意一下,他说天地是万物的旅馆,写出了天地的什么特点?

师:那么光阴是百代的匆匆过客,写出了时间什么特点?

师:大家想一下,文章刚开始,李白就把天地写得这么广大,把时间写得这么迅速,有什么目的?

师:极力地反衬出人生的短暂。一般来讲,一个宇宙意识很强的人,他的生命意识是超强的。李白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当他感到天地这么广大,时间这么迅速时,很自然地就把目光收回来,放到自己身上,问了一句什么话?

师:“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浮生若梦”好像跟哪句话似曾相识呢?

师:注意,李白用的是“浮生”,凭大家的艺术直觉,你觉得“浮生”好还是“人生”好?

师:大家的语感很好。“人生”太直白,太普通,而“浮生”有什么感觉?

师:还有一种形象感。人生好像浮在水上的东西一样,漂浮不定,这样写有一个好处,可以把人生的悲凉感写出来,表达效果要比“人生”好。李白在长安的时候,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豪情壮志,但在政治上多次碰壁,因此这句话有一种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迷惘感、漂泊感。正因为人生短暂、虚幻莫测,所以作者提出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用文章的话叫及时为欢,就像古人秉烛夜游一样,“秉烛”其实就是抢占时间,“夜游”就是拓展空间,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超越这一点。所以夜宴和“浮生若梦”并不矛盾。

师:大家来读一下这句。(生读“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生: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这两句在形式上很对称,使用的字,又非常有意境,情绪就被表达出来了。(掌声)

师:讲得太好了。这位同学首先感觉到句子很对称。另外他还想到了高考考点,分析了字词,他的分析思路非常好。这两句是李白的千古名句,“烟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妙处?

师:还有梦幻感。大家想象一下,景色像被一层轻纱笼罩一样,是不是非常有意境。这个烟字还可以跟别的字词组合吗?

师:但是这里李白用了一个烟字,后面跟了一个景字,写得很妙,写得很美。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烟景?

师:如果我们把这句改为“春天召我以烟景”好不好?

生:阳春体现出它是早上的春天,早上的春天是烟雾弥漫的,能制造一种朦胧的感觉。

师:很好,“阳”除了温暖以外,还有光。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文,“阳春”总能让我们想到阳光普照大地的温暖画面,凡是让我们能想象到一个画面的都叫做形象,比如炎夏、金秋、寒冬等等。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温暖的春天用朦胧梦幻的美景来召唤“我”,这里作者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师:这样就把春天写得很有感情。我有一个翻译,你们看怎样?温暖的春天用朦胧梦幻的美景来勾引“我”。(生大笑)

师:你给我做一个“召”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勾”。“召”体现了阳春端庄、美丽、大气,“勾”则是一种轻佻。李白创造了“阳春烟景”,后来这个词千古流传。

师:其实,古代还有很多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它的思想感情是由乐转悲,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则是抒发逸兴遄飞的欢乐之情。为什么同是宴集序,文章的情感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生:因为李白是一个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人,他身上洋溢着浓郁的盛唐浪漫主义气息。(掌声)

师:大多数时候,生命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暗黑的底子,有的人偏要把它涂成明亮的色彩,有的人,却在黑暗中沉沦下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的本质在于诗意地生活”,李白饮酒为欢并非用来麻痹自己,而是用来抒发情怀,讴歌生命,追求人生的诗意。作为后人的我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易逝的光阴,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么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增加生命的宽度,学会在流逝的时光中充实地行走。于是乎,滔滔历史长河:屈原上下求索,曹操积极建功,陶渊明归隐田园,李白及时为欢……从本质上讲,都是充实生命的一种方式。最后,让我们带着李白给予的启示,用勤奋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用彩笔绘出人生美丽的画卷,用行动去践行诗意的人生!

李白这篇美文意境崇高、格调明朗。诵读全文,不但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反而能够激发起我们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情怀。在李白之前,同类作品也大都是低沉伤感的,同样写夜宴,李白这篇文章却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别开生面,的确称得上是“锦心绣口之文”。在教学的时候,重在培养学生语感,诵读体会文章的感情,着重分析文章词句,突出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这个考点,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热爱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赠从弟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

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随同大人旅游的经历,相信那些风景依然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回放,其实古人也很懂生活情趣,他们也经常呼朋引伴举行集会,共同游乐。不过他们的宴集与我们可大不一样。今天我们随同李白,看看古人是怎样游乐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  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另外还有一种“序”称为“宴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讲解文章字词句。

五、巩固字词句,并背诵全文。

良有以也                            大块假我以文章

良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假 善假于物也

良庖岁更刀                          因求假暂归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久假不归

六、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楔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简要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聪慧,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这次桃花园夜宴之乐。

二、 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

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李白有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要“夜宴”的原因?

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借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道出的。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6、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

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

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D、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E、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

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7、质疑、释疑.

A、“序天伦之乐事”中的“乐”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具体意思是一样的吗?

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

B、作者和从弟们是怎样的人?

C、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一起欣赏、谈论什么?

“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和“桃花芳园”,“谈”

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同时也包括“赏”的对象。

“赏”的对象是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是那么欢快,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D、集中写“春夜宴桃花园”是哪两句?“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哪个词用得精

准?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

得淋漓尽致。

8、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 “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 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9、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10、背诵默写该文。

三、板书设计:

春                             光阴易逝    人生莫测

夜       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烟景召唤    大块献给

从                             流光溢彩    天伦之乐

弟                             聪敏、多才  吟诵诗篇

桃       桃花园夜宴之乐。      高谈阔论    清言雅语

花                             观赏桃花    频传酒杯

园                             赋诗抒怀    依例罚酒

  • 弟子规课件

    如果你对“弟子规课件”感兴趣推荐看看这篇网络文章。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指导教学的必要规范。感谢您的关注愿这里的内容给您带来启示!...

  •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王维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少年识事浅。 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 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 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 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 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 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

  • 赠汪伦课件4篇

    从各种文章中挑选到的,就是一篇深入浅出的“赠汪伦课件”。一般来说,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便会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这就需要老师自己花费时间去编写。深入的教案和课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分享可以带来力量,也让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 从军行课件(模板十篇)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从军行课件,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1、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十五从军征课件经典

    教案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的教学资料,每位教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教案在学生成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份理想的教案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 目标明确:教案应明确指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确保学生了解并能够实现这些目标。2. 结构合理:教案应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布置,合理划分各个...

  • 沈从文课件(锦集8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沈从文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要点:品味小说的人情美、人性美,思考湘西少数民族发展的源动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有绿水青山,有古朴民风,还有真挚...

  • 最新定语从句课件汇集10篇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最新定语从句课件汇集10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1 . 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做状语 2 . as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放...

  • 最新赠汪伦课件(通用6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 精心策划的教学教案和课件能够获得学生的好评。关于“赠汪伦课件”我们整理出了以下的相关知识点,想了解更多信息吗请查看我们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