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九年级课件通用10篇

栏目: 九年级课件

2024-01-30 17:09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幻想旅行家)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小编特别编辑了“九年级课件通用10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九年级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设想: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诵读--解读--质疑欣赏--拓展”。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乡愁曲》营造氛围。

用《思乡曲》作为整节课的背景音乐。

同学们,你们有过想家的感觉吗?谁能谈谈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离家久远了就会想家,特别是夜深人静时更是难以入睡,每当这时我就会吟诵王慧敏的《想家的心情》其中两句至今记忆犹新: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体会的到,谁也说不清。

是的,想家的心情,谁都体会的到,谁也说不清。同学们想家,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海外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由于海峡的阻隔,他们有家难回,那才是真正的“愁”啊,真正的痛。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于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去倾听诗人的内心呼唤。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余光中先生,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的合影,老年的余光中。写《乡愁》诗的情景简介。

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认真听朗读录音,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诗歌的朗读节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首是我们应该用缓慢的语气去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根据屏幕提示,边小声读边划出朗读节奏。

指导:这一节表达的是生离死别,要读出适当的颤音。后来啊,“啊”要读成“y”,因为“啊”前边的“来”字的韵母是“ai”,母亲在里头的“头”要读轻声。教师范读,生齐读。

指导:这一节音调要上扬,要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教师范读,生齐读。

问:同学们读得很好,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对家乡祖国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看得见吗?

师: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感情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

请同学们帮忙找一找诗中借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

诗是精当而含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该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生分组讨论5分钟)

问:通过讨论哪个同学先来演绎一下诗歌的内容?(指名两位同学发言)

评价并深情小结:同学们表达的太好了,动了感情,老师也被深深感动了。是啊,诗人在他的诗《从母亲到外遇》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汗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土地……我离开他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已43年,这含泪的呼唤揪扯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师生共同概括诗歌每一小节抒发的感情。

第三节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哀痛

九年级课件 篇2

1.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并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余光中的《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该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中外经典诗歌。其主题是“土地情思”。这一单元的第一课便是《诗两首》。余光中的《乡愁》是其中的第二首,是写思乡愁绪的。在诗中,诗人有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愁之浓,浓到思乡情结无法解开。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也越来越浓,最终由个别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通过学习,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爱国的深厚感情,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九年级的学生在中国心事和外国诗的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较为充分地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但因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其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学生的欣赏易停留在表面,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的美。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都蕴含着一定的含义。教学时,要向学生分析这些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用得好在哪里。这些形象(即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想象。教学时,作为教师的我,将对诗中精彩处和难点作必要的讲析,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家乡祖国的感情。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我觉得应该是在让学通过把握诗歌中四个中心物象领会其象征含义进而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的基本常识。

2、积累背诵该诗。

2、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理解和掌握诗人抽象化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想爱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透过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感情。

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朗诵,指导学生朗诵、学生朗诵等环节,为学生营造一种浓浓的乡愁氛围。这样,学生就能满怀对祖国。家乡深沉的爱去品读,在品读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进而深入探究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重点。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

结合音画效果,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进入乡愁的世界。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让学生概括《乡愁》中提到的人生四个阶段,找出每个阶段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引导学生理解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在发散联想中领悟诗歌的情感,进而突破本文难点。

九年级课件 篇3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

[师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3:我猜“心声’’背后一定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那会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师:我也和大家一样好奇,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倾听他的心声吧。

(通过激趣质疑,引发学生对新课的主动思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出教学环节。)

黄蓓佳   江苏如皋人,出生于1955年6月27日。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曾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底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创作室主任。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作品:《新乱世佳人》、《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噗   嘟囔  簪子  棱角分明  蜷 抽噎 发窘  OO@@

四、温故知新  展示课件:

①小说是以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的叙述和______的描写来反映______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和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

③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_____描写、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

④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五、读一读  倾听 “心声”

公开课前(教室)、回家路上(小树林里)、次日放学(教室)、公开课上

〔多媒体字幕〕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a、小说着重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是谁?

b、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c、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

{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理解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即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

{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李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他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这表现了李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d、标题“心声”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2、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作者的心声:

1、告诉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著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2、呼吁教育工作者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七、说一说 感悟“心声”

以“李京京之所以把这篇文章读得这么好,是因为”的句式,说说从文中获得的有关阅读小说的启示。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李京京被这篇文章感动了?

[学生自由找语句并品析。因为李京京在凡卡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的心与凡卡的心产生了强烈共鸣,所以在读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进去,以至“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铺垫问题二:

明确:读文章时要力求投入情感,在文中读出自己,这就是“共鸣”。]

八、写一写 倾诉“心声”

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听?

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一)、根据拼音将词语填写完整,并解释该词。

1、连她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zhǎn钉jié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zhǎn(   )钉jié(   )铁:

发jiǒn (      ):

3、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神情huǎnhū。

huǎnhū(        ):

(二)、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1、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         (看  望   盯)住他。

2、讲义从他的手指间            (滑落   飘落    飞落),飘在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

背后           (跟  响   追)了上来。

(三)、程老师以“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为由,断然拒绝了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这时,李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这段文字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了李京京怎样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特点?由此,小说中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声?

[明确]

心理描写。

表现了李京京执著、倔强的性格。

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特征是由于李京京从小和父母分离,与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后回到父母身边,又成了父母不和的牺牲品,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由此,小说中表达了李京京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的心声。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九年级课件 篇4

九年级家长会课件主题: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助力

尊敬的家长们,大家好!

感谢各位能够参加今天的家长会,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孩子的未来更加美好,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顺利。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支持与教育,仅凭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行为上的引导,都至关重要,家庭成员的表现和言行对孩子的吸收和模仿影响巨大。因此,我作为学校副校长,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提升孩子未来发展的点滴建议,让孩子能够更加有效地融入社会。

一、教育的性别轮廓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性别,但性别轮廓往往被忽视。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男孩子明显偏爱技术、理科、计算机这样的领域,女孩子则更关注文学、音乐、美术,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所重视。我们应该对孩子尽可能地开放,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的学习和未来规划可以更合理地配合个人的性别轮廓。

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的社会发展非常快速,交际的规则也在不断变化。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其个人魅力和说服力,也能够开阔他们的思路和想象力。要把语言表达视作九年级教育中的重点,到处鼓励孩子多参与辩论和演讲等活动。

三、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

现如今,社会进入到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难以维系,孺长们的社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因此,家长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去建立人际关系,让孩子在社会中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与人相处融洽。

四、让孩子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是九年级教育中的重要课题,这一点可以从孩子选课方面体现。 让孩子自主选择课程并通过该课程去尝试推理和阐述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培养孩子运动能力

身体健康是人生战斗力的根本,它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幸福和成功。要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灵活的思维,就必须鼓励他们参加体育运动。家长们应该关注孩子的运动状况,合理安排孩子的运动时间和项目,让孩子在健康的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

最后,我相信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会有着光明的前景,他们会在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生涯中取得优异的成就。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的未来助力!

九年级课件 篇5

九年级物理《电阻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背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都是按给定的器材,老师讲解规定的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实施操作得出一些验证性结论。实验方法、实验思路千篇 一律。这样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基于上述现状,我设想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探索一种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法,即在教师给定一个实验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过程,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学生主动发现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实现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教学案例主题

我对这种探究教学法作了初步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种教学法以《电阻的测量》为例,向大家展示这种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教学案例事件

在学生掌握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基础上,我提出实验问题:现有如下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阻箱、变阻器、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请你在上述主要实验器材(还可自选其他器材)基础上,设计一个物理实验,测出一被测电阻的阻值,并画出你的实验电路,下节到实验室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的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课下拿给我看的方案有十几种,对于较好,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集中,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案例问题解决

一、情景,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示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然后复习《伏安法测电阻》,自然引入这节课的实验目的。

二 延展情景,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这节课由同学们自己当一回老师,把你课下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拿到前面,利用多媒体展示台,给大家进行讲解。”

[反思:通常实验,老师讲解,学生验证。而这节课,我把课堂还给了他们,让他们当上了主角,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既想让大家看到自己设计的电路,又想看看别人的方法,所以都争着到前面展示台上讲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比较典型的方案有如下几种:

1、学生一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等效法的思想,方法比较简单,未知电阻可由电阻箱直接读出。老师的肯定鼓励了学生,学生积极性很高。

2、学生二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半偏法,我指出它的局限性,我们实验桌上最大输出电压只有16伏,而这种方法要求R2>>Rx,所以电路中电流很小,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即使实验条件允许,测量结果也是Rx与电流表串联的电阻,Rx较小,所以误差较大。不宜采用。但思路不错。

3、学生三设计电路

该生讲解他的电路之前,先指出了第一种方法的缺点:在实验室条件下,不能测大电阻,适合测小电阻。而他的电路适合测大电阻。教师肯定,给予表扬。

4、学生四设计电路

5、学生五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列方程求解的方法,也可以。适时引导,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一个问题,话未落,学生抢答:“它的方程里忽略了电源内阻,如果考虑内阻就不能解出

未知电阻,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不论是否考虑电源内阻都不影响结果”。

6、学生六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是否考虑内阻都不影响测得电阻,这个方案是老师没想到的,方法简单直观,很好。(学生反应热烈,鼓掌)

7、学生七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类似第二种方法,但它的优点是选择了一块电压表,克服了用电流表示数太小的问题,并且也不用计算,方法简单。

图1、图3、图4、图5、图6、图7的设计者把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反思:新课标所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在情感体验、态度、思维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课本上实验基本上是由老师讲解,学生操作,得出一些验证性结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的发散性,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节课主要由学生的讲解,老师简单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亲自发现知识。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拓展了思维,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

三、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每一小组都发给一个已知电阻和两个未知电阻,(一个大电阻一个小电阻)以便做对比分析误差。老师巡回指导,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实验得以顺利完成.

四、实验完成后,分组进行实验误差分析、总结。(略)

五、教师总结(略)

九年级课件 篇6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说依据,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列说明。诚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儿童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的形象,表达了众多教育者的心声。它直指教育界中的“精英主义教育”,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尖锐而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精英主义教育”还是“大众主义教育”?怎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怎样体现人文关怀?公开课要讲成“样版戏”吗?《心声》其实就是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呼唤。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而本文也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比较接近他们的生活,很容易产生兴趣和共鸣。因此在方法技巧上应加以点拨指导。

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故事情节,学习缩写的写作方法,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健康的师生关系。

说教学重、难点: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进列激趣、启思、点拨式教学。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朗读法,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味文中人物的心声,采用讨论探究法,走出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倾诉本人的心声。

同学们,你们会唱《说句心里话》这首歌吗?从这首歌里我们聆听到了一位战士的“心声”。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蓓佳写的《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板书课题)

检查生字词的解决情况。

检查对作者的了解情况。

初读感知,倾听心声。

学生快速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故事情节,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实现了本人的心声。

自由阅读,解读心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列为,不应该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我让学生自由阅读,可以跳读、选读、品读,在读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找到共鸣。还组织学生进列讨论,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基于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讨论题,引导学生根据本人对文本的不同见解,说出本人的独特体验。

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他的心声是什么?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

程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她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

从程老师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文中有什么依据?

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合作探究,感悟心声。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总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讨论问题二:《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作者对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作为我们学生,我们应从李京京身上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他的成功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在今后的学习中,让我们携手前列吧!

1、把本文缩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2、请你以李京京的口吻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万卡那样的长信,以叙述本人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希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感要真实,用语要有分寸。

(这样设计既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概括、想象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九年级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谁能说说

1、什么叫比?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发言)我们以前还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课前准备

同桌互相说一说:

1.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2.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有没有基本性质?如果有,这条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

2、验证猜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汇报(预设):

①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 0.4:0.5=0.4÷0.5=0.8

0.4×5=2 0.5×5=2.5

2:2.5=2÷2.5=0.8

③ (3/4)÷(5/4)= (3/4)×(4/5)=3/5=0.6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问:为什么0除外?(生自由回答)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重要?

相同的数可以是什么数?

不可以是什么数?

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比的性质的应用

①最简整数比

师: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生自由发言)

结论: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1,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讨论:

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小组里议一议。

师小结:必须是一个比;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前项与后项互质。

②教学例1:化成最简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

写出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的两面旗的图,

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这两个比的前项,后项是怎么变化的,存在着怎样一个变化规律呢?

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汇报方法。

15∶10

15 : 10=(15÷5):(10÷5)=3:2

想: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180 : 120=(15÷___):(10÷___)=3:2

想:除以什么呢?

这两个比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1/6:2/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谁的眼睛看得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

2、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需要怎样做才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根据?

3、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1)整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简比。

(2)小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3)分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课后延伸: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九年级课件 篇8

学习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板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1、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谁能读准字音。.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一人读一节,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板书;如无,则罢。)

2、齐读字词两遍。

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练习读,3分钟后比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诗歌,理解,背诵)

1、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背这首诗,边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6分钟后比谁能背诵全诗,并能回答课后的第三题。

(若举手多,则检查;若不多,则再给两分钟;生若背错了,请其他同学

1、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大家已能背诵全诗了,通过自学能把课后第三题回答出来的同学请举手。有不会的,就请前后桌讨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

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

2、指名学生朗读。余味。

师:乡愁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感情,诗人却化抽象感情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意象,借助他们把台湾同胞思念祖国的深情表现

出来,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九年级课件 篇9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秦王扫六合”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本课重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五、本课难点: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在各个诸侯国中,最初秦国并不是最强的,但它后来为什么能统一中国,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九年级课件 篇10

第一课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问题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复习指导 :

参考课本内容,认真背诵下列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1、什么是公平:P4

2、社会公平的表现是:P6

3、社会公平的意义是:P8

4、怎样维护社会公平:P8

5、判断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P

6、怎样来理解正义行为p9-11

7、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2-13 达标测试

⒈李伟是班上的宣传委员,一次学校进行板报比赛,班主任让李伟负责此事,他当即表示一定完成任务。放学后,他却说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板报评比获一等奖,李伟因此获得优秀宣传委员的称号,通过李伟获奖的事情,你对公平的认识有

①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②不公平就是得到了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③公平就是付出与所得应该平衡④公平就是均等地获得一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⒉某学校给了九年级一个省“三好学生”的指标,在符合条件人选的投票中,王颖和李宁的得票相同,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公平的做法是

A.由各任课教师评选

B.由班主任决定

C.让两个人抓阄

D.全体师生再次投票 ⒊下列关于“公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②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公平的产生③公平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④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才是绝对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下列制度中,不属于正义制度的是 A.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B.平均分配制度 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

二材料分析、材料一:前不久,某大学校园里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文科楼守门的老伯发现一个偷车贼,年迈体弱的他,孤身追赶,边追边喊“捉贼”,沿途年轻力壮的同学却视若无睹,让贼从身旁逃走,这样的画面在街头巷尾也许屡见不鲜。材料二:山西省长治医学院成教部临床医学专科大二学生袁小平为保护同学生命财产与歹徒英勇搏斗,不幸被刺身亡,献出了年轻生命。他用发自本能的举动,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他年轻的生命呼唤着正义,谱写出一曲壮丽高亢的大学生之歌。

⑴通过对上述两则材料的阅读,你认为什么是正义?

⑵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正义,社会将会变成一个怎样的情况? ⑶有人认为,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对此你怎样认识?

2.材料一:2001年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使得参加高考不再受年龄和婚姻状况的限制。

材料二:2006年我国正式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迈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的一步。

材料三:我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中国公民,不分民族、信仰、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国家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3分)

(2)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哪些方面?(6分

(3)国家采取上述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二课复习学案

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复习指导:

依据课本p15-29内容,查漏补缺,重点背诵不会背或遗忘的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1、什么是责任?p162、承担责任的代价是:P20

3、承担责任有什么回报:P21

4、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P22

5、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相关问题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P24-26

二、单项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

1.责任就是()

A.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义务 B.一个人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情 C.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D.生活中人们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2.责任产生于()A.生活中的传统习俗 B.法律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C.对他人许下的诺言 D.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3.父母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这说明()A.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B.责任一旦确定就无法改变 C.责任意味着要付出代价

D.承担责任会有一定a

4、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

A代价

B回报

C权力

D责任

二、生活实践

赵硕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以下是他一周的活动摘录:

星期一:今天是他值日,他早早地来到学校,先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桌凳摆放整齐,然后又给窗台上的花浇水„„ 星期三:今天下午放学后,赵硕和几个同学一块骑自行车回家。走到拐角处,忽然发现路边新开了一家网吧,门口还打着“特色游戏,包你开心”的广告。网吧老板站在门口向他们招手,并许诺给他们优惠价。赵硕他们犹豫了一下,走进了网吧„„

(1)赵硕的上述行为中,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作为一名社会成员,你打算怎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请结合上述材料及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材料一:9岁半的林浩是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班长,是大灾中勇敢救出两名同龄人的“小英雄”。被埋废墟下,他组织同学们唱国歌以战胜恐怖。“好不容易才爬出废墟,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稚气的声音透着坚定

材料二:进入毕业年级,学习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在一些班级,有的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个别班干部和课代表对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1)“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承担责任有什么意义?

第四课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相关问题

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复习指导:

依据课本p44-52内容,查漏补缺,重点背诵不会背或遗忘的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1、我国现阶段有哪些经济形式?把它们分为哪两类?p44-45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p45

4、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什么p47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什么?p48

6、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有哪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有什么好处?P50

7、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能否实现?p51-52 达标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某县根据自身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方针,截至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县工商各税收入的40%。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说明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B.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 D.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2、下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B.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关键性作用 C.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日益理性化,除首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公务员外,不少大学生喜欢自主创业或者进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工作。从这一材料可以看出()A.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B.大学生喜欢干个体,不愿意成为别人的雇工

C.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有人对共同富裕发表了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①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同时、同步富裕②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先富起来的带动、帮助后富,才能逐步实现③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④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出现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我来回答

今天,人们既可以到国企就业,也可为老板打工;既可成为个体大户,也可当私企老板„„你靠资金入股分红,我凭知识技能增收,他靠勤奋劳动发家致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每个人都应抓住有利条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走上富裕之路。

(1)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一种分配制度?

(2)当前我国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这种局面?

(3)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根本目的能实现吗?

第五课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相关问题

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二、复习指导

依据课本p53-62内容,查漏补缺,重点背诵不会背或遗忘的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1、为什么要选举人民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p54

2、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大代表怎样才能不负人们的重托p56

3、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57

4、作为青少年应怎样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尽一份力量p57

5、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p58

6、建国50多年来,我国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60

7、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特点?p61

8、议一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p62

9、作为青少年学生应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p62

三、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每年召开的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都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这是因为()

A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们只代表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利益 B 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他监督 C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根本目标是不同的

D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都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2、2008年3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近3000名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这说明()① 全国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②全国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讨论决定国家重大事务③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④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最高任免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说明()

A

西藏自治区已经率先进入了个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可以不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西藏地方实际情况的政治制度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②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③我国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④我国目前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某班同学针对“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一课展开讨论。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参加以下讨论:

(1)、我们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2)、你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的独特性表现在: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义重大,你怎样认为?

(2)作为青少年学生能为民族团结做点什么?

第六课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相关问题

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复习指导:

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及核心内容p67 依据课本p66-76内容,查漏补缺,重点背诵不会背或遗忘的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2、为什么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p69

3、改革的原因p72

4、改革的作用?p73

5、开放的必要性?p75

6、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和开放p74--76 单项选题: 1、4、现阶段,我们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改革开放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2.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改革

B.对外开放

C.引进来

D.走出去

3、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

C.对外开放 D.一国两制

4.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 ①树立平等、开放、参于的国际意识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③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④到外国承包工程、办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5、纵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以来的变化,老百姓高兴地说:钱包鼓了,通讯快了,住房宽敞了,寿命长了„„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果 B.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C.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

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

6.为迎接建国60周年,某初级中学开展了以“迎国庆,话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活动中,该校九年级(1)班同学通过网络查询、访谈、观察、查阅报刊等方式获取资料,设计制作了一张展板。下面是展板的部分内容:

吃的变迁

给啥吃啥 有啥吃啥 想啥吃啥 缺啥吃啥

【我思考】吃的变迁,反映了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这种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60年沧桑巨变

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国60周年。60年沧桑巨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更是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增长速度,截至2008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0.067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奇迹般的提升。不仅如此,我国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等。今天,我们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我分析】为什么说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6分)

其他人在看

二年级上课件九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防止老师忽略重点内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打造了这份“二年级上课件”,如果我的答案能够帮助你不要忘记将它收藏起来!

二年级上课件 篇1

一、课的构思: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围绕《课标》三维总目标的要求,力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多种活动能力。本课在设计上捕捉住水平一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的特点,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练习、合作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在引导—探讨—创意展示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个体差异明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圈圈做各种练习,激发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学会和创造一些简单的玩圈圈方法。

3.增强学生的体质。

4.养成探究习惯,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拍手操,活动身体关节肌肉。

3、2人一圈、取器材。学生成圆形站队。

教法:

1、教师启发圈有几种玩法?如何转?

2、师巡视,指导、表扬。

3、表演、展示能力。

学生两人一组,分布于圆圈旁。

教法:

1、教师提示,抛圈圈、钻圈圈等,学生自由组合,选择玩法。

2、学生自然围于教师四周。

教法;

教师提示能用圈圈作出哪些造型,摆出什么图形?

二年级上课件 篇2

1、通过教师示范后,能理解诗歌内容,能准确读出“沙,在,张,嘴,上,池”的读音,能理解动词“张,摇,拔”

2、通过直观教具演示,能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通过教师的指导,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考能力,让幼儿进行诗歌仿编。

2、编一个手指操(双手向上举起,读到“小雨点,沙沙沙”时,手掌向下甩动)

(二)对幼儿说: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关于雨的儿歌,题目叫做《小雨点》

(三)为了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幼儿简单的手指操,并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

②小雨点落下来是什么样的声音呢?

③小雨点都落到哪里去了?

问完这个问题接着问:除了花儿会乐得张嘴巴还有什么也是乐得张嘴巴?(激发幼儿想象)

⑤小雨点落到鱼池里,鱼儿又怎么样了?(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摇尾巴”)

⑥小雨点落到田野里,麦苗怎么样了?(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向上拔”)

问完这个问题接着问:除了麦苗会乐得向上拔,还有什么也是会向上拔呢?

(五)教师结合刚才的问题然后说:小雨点,沙沙沙,有的落到了花园里,花园的花儿乐得张嘴巴,它多开心啊;有的落到了池塘里,池塘的小鱼乐得摇尾巴,小鱼多高兴啊;有的落到田野里,田里的麦苗乐得向上拔,麦苗它要长高了!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小雨点还能落在什么地方吗?(这时借助下雨的图片,让小朋友们观察)

例: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泥土里,种子乐得发了芽。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青蛙乐得呱呱呱。

示例完后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都观察到什么了,小雨点还能落到哪里去,谁又会怎么样呢?刚才老师模仿了一段,有哪个小朋友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呢?

然后引导幼儿大胆,合乎逻辑的想象。

(七)教师小结,评价幼儿仿编的表现,鼓励幼儿课后继续仿编。

二年级上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和、松、虾、球”4个字。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去朗读这首小诗,并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具准备:

自制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和、松、虾、球”4个字。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去朗读这首小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按一定的节奏去朗读这首小诗。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具准备:

自制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1、美丽的夜空挂满了亮晶晶的小星星,知道吗?这些小星星还会眨眼睛呢!不过,它只对聪明的孩子眨眼睛。(荧屏上出现夜空美景图并配有《小星星》的音乐)

2、如果哪个小朋友能读准星星上的词语,星星就会朝你眨眼睛。(屏幕上出现带拼音的词语)

3、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些字?

4、如果拼音不见了,你还认识它们吗?一起来,试试看。(荧幕上去掉所有的拼音,采用互听互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老师书空学生猜字等形式认读生字。用生字说话等形式练习)

二、形成应用、巩固生字

1、小朋友一下子记住了这么多生字朋友,有秘诀吧,把你最得意的记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2、小星星刚才跟我说了一句悄悄话,它希望大家能写出它们的名字,你会写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和”“松”“虾”“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小朋友写字时一定要记牢,仔细观察田字格的字,描红临写,争取交上最漂亮的'答卷。

4、小朋友练习描红、临写,老师指导。

5、师向大家展示优秀作品。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眨眼睛的小星星的后面还藏者一首儿歌呢!你想读读吗?让我们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读一读。

2、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小星星对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可高兴啦!下节课它还要来和你们一起学习课文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去朗读这首小诗,背诵课文。

2、懂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一定的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小诗,并做到能背诵。

难点:懂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过程:

一、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1、(板书:有和的家)让我们来看看这首小诗,自己读读。待会把你觉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2、你对那一句印象最深就读哪句。(荧幕上相机出现相应的诗句及画面,师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第一句引导学生结合看图联想:在半空中的树杈上,鸟妈妈在精心哺育着她的孩子们,小松鼠们也在快乐地玩耍。小树是的家;小树是的家;小树是的家。

第二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受、朗读。不光树上的小鸟和松鼠很快乐,地面上的房子里也有着快乐的精灵。是谁?引读:地面上的房子里,有的家。

第三句引导学生想象,在池塘的荷叶下还生活着一些淘气的娃娃,它们是...,小鱼和小虾在荷叶边嬉戏玩耍,多高兴呀,原来池塘和荷叶就是它们的家。

还有很多动物把自己的家给藏了起来,你不信,蹲下身子仔细瞧一瞧,说不定你会有很大的发现的。引读:地底下的泥洞里,有和的家。草丛里,有和的家。天空中有和的家。海洋中,有和的家。

3、小鸟、松鼠、小狗、小鱼、小虾、蚂蚁、兔子还有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是谁让我们能过上这种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4、地球妈妈可真是一个慈祥的好妈妈,她让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你喜欢她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二、朗读挑战,尝试背诵

1、地球妈妈真好,我也很想来夸夸她,让老师试试行吗?师读儿歌。

2、你也想来试试吗?

3、师生比赛朗读,共同评价。

4、学生尝试背诵。

三、句式迁移,创编儿歌

1、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课文这种句式的诗呢,不过,它们都悄悄地藏起来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找出地球妈妈精心创编的诗吗?

2、结合生活实际,指名仿句说,有和的家。

3、像这样一句句很美的句子和起来就是一首小诗呢!大家想不想作诗呀?这样吧,四人小组每人想一句,和起来作一首诗,怎么样?

4、小组合作作诗。

5、集体汇报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并这首小诗。

2、懂得地球上的一求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地球上的一求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生字检测巩固。同桌互相检测,统计全对的同学,再根据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确定是否需补救教学。

二、我会说

用“,有和的家。”句式说话。

三、我会读

同桌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

四、我会写

选择你愿意写的几个字写一写,说说为什么选这几个字,评一评谁写得好,谁写字进步大。

五、自我评价

自己评一评,能得多少,就画多少,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二年级上课件 篇4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羽毛球教学的第一次课,学的是发球. 垫球。羽毛球是一项非常普及而且易于开展的体育运动,非常受广大小学生的喜欢。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许多同学打羽毛球动作不规范,水平一直处在初级水平,动作是千姿百态。本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发球、垫球作规范指导学习。让学生了解发球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动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初步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弱而且慢,在课堂上不能够自我约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乐观的学习态度。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任务及要求;

(3)、安排见习生。

四十一把羽毛球拍、四十个羽毛球、

本次课基本按预定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组织和调动队伍方面有欠灵活,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有更多的新意,教法、学法上没有大胆的创新,在练习密度上把握适当,今后在这些方面做大胆尝试。

二年级上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读罢寓言两则,感悟出几个“好”,几个“真”。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好”结果──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枯死了;“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真”痛苦──种田太无味、干活太劳累;“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真”伤悲──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真”愚蠢──死守旧经验,丝毫不知变。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愚”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收集寓言故事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读一读,给带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喘气(chuǎn cuàn)乱窜(cuàn chuǎn)

碰撞(zhuàng zhuāng)树桩(zhuāng zhuàng)

2)读读比比,然后组成词语

拔——( )兔——( )喘——( )

拨——( )免——( )端——(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会写:焦、算、费、望、此、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好”

一、导入新课

1、寓言两则就是两则寓言。查字典,“寓”就是寄托。寓言就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这个道理或教训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2、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呢?

二、自学检测

1、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2、检查识字:

焦急喘气一大截

“焦急”的近义词是“着急”。“一大截”用手比划帮助理解。

朗读难点句子:

野兔窜出树林,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等着来撞树的野兔。

积累词语:古时候、巴望、转来转去、办法、急忙、一直、落山、筋疲力尽、力气、野兔、忽然、又肥又大每天整天

3、指名分读两则寓言,点出“长”的读法。

4、过渡:这两则寓言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又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则寓言

1、(板书:揠苗助长),这是我们要学的第一则寓言,学生读课题,问:题目是什么意思。“揠”就是“拔”的意思。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读中理解“巴望、筋疲力尽、忽然、急忙、窜、”。

3、自学提示: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同桌讨论)(引导学生从这个人想的说的、做的语句体会。)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4、再读这则寓言,它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禾苗生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能有好结果的。)

5、读到这儿,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

6、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这样学习寓言故事的。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

四、指导书写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焦”、“算”不能少横。“费”、“望”注意上方压缩。“此”、“丢”注意笔顺。)

2、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个别生字的范写。

3、学生书写,老师个别辅导。

五、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一、复习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学法

个别同学说说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

二、自学第二则寓言

1、同桌互学第二则寓言。

2、交流:

理解题目:守株待兔。通过查字典理解“株”,再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理解“窜、撞”的意思。说说“忽然、急忙”的近义词。

3、朗读检查。

4、“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5、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6、寓意揭示: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踏踏实实,通过辛勤的劳动去获得成功。不能对偶然的东西存有侥幸的心理。

7、齐读课文。

8、学习了课文,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三、拓展练习

体会用词语的准确性。课后题。抄一抄。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四、写字指导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2、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个别生字的范写。

五、语文活动

1)说一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题目。

2)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给大家说一说。

六、课后自学

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会。

二年级上课件 篇6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老师用最美术的方法介绍自己。

教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还有人叫我于老师,看来大家对我还是不熟悉啊。那么今天老师想要用最美术的方法介绍我自己。看,我要把自己画下来。知道我为什么把自己画这样吗?因为刚刚去了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动漫城。那里住着很多很多的动漫宝宝。

——动漫宝宝

2、创设情境“动漫城”,引入本课

(1)(幻灯)引导观察课件中变成卡通形象的生活蔬果。

教师:动漫城最好玩的是身边所有的东西都是卡通的。(出示课件图片)你瞧,连我们的屏幕都能变成动漫的。她还会说话呢,听,屏幕姐姐在说什么?(课件音频)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爱看动漫吗?

学生:

教师:大家都喜欢动漫宝宝,那么大家想不想到动漫城去做客啊?

学生:

(2)将教室屏幕幻化成卡通形象“屏幕姐姐”,由屏幕姐姐提出本堂课学习的要求。

教师:嗯。看这就是神奇的动漫城堡。(出示幻灯图片)怎么样才能去呢?你听,(课件音频)想到动漫城来,必须有个本领,把什么都变成动漫的本领。学会这个本领你就可以进入动漫城。小朋友,怎么把身边的东西变成动漫宝宝呢?好好想想。

屏幕姐姐的话听清了吗?

学生:

情境创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那么怎么把一样东西变成动漫宝宝呢?老师带来了两个神奇的宝盒。里面装着怎样把动漫画好的秘诀。有没有兴趣学?

学生:有。

二、知识传授,技法揭示

教师逐一揭示2个创作秘诀

1、揭示秘诀一:像我们一样(拟人法)

教师:哦,那么就来看第一个秘诀。当我打开这个宝箱的时候请你们大声的读出来,好不好?

学生:

学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

2、教学“秘诀一”后,使用“秘诀一”:

教师:怎么像我们小朋友一样?

教师:看,这是一根铅笔。怎么会变成动漫宝宝?

(加上眼睛、鼻子、嘴巴、手、脚)

教师:既然像我们人一样,那么除了会笑还会有其他很多的表情。我们一起来看下都有些什么表情吧和动作。(课件出示各种表情的梨宝宝)

教师:接下来,请三个同学上来为水果卡片画上表情。

教师点评。

3、揭示秘诀二:特别大,非常小(夸张法)

①教师:刚刚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都是没有手脚的宝宝。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关于画手脚的秘诀。

教师:从我们最熟悉的海绵宝宝身上寻找一下吧。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身体大大的,手臂小小的.。大方块的海绵好可爱啊。

教师:所以,有的特别大,有的非常小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秘诀啦。这个秘诀也被叫作夸张法。

教师:这个方面告诉我们画动漫宝宝要把它大的地方画的特别大,小的地方画的特别小。

②学生尝试

教师:现在再请三个小朋友上来,为刚刚的只有脸的动漫宝宝加上手和脚,记得要用上第二个秘诀哦。

③评价学生作品。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们画了三个表情,都非常的棒。连很多动漫城里的动漫宝宝也来观看了。看,有冰淇淋宝宝,棒棒糖宝宝,还有铅笔和尺子两个好朋友一起牵着手来了。

(黑板展示有冰淇淋宝宝,棒棒糖宝宝,铅笔和尺子宝宝)

1、请同学们来说说最喜欢哪个宝宝,为什么?还可以画什么?

总结:除了两个秘诀以外还可以加上一些道具和背景,这样的动漫宝宝就更生动了。

教师:老师两个秘诀说好了,现在是轮到你动手试一试的时间了。画一个动漫宝宝,带着他进入动漫城堡。在画之前,屏幕小姐有什么话要带给我们。[课件声音](小朋友们,你想成为动漫城几星级的小朋友呢?要求,如果把喜欢的物品用上秘诀变成动漫宝宝,你将成为动漫城三星级的小客人。如果能画出动漫宝宝有趣的表情和动作,你将成为四星级的客人。如果能够给一幅画添加背景,道具,你就是卡通城五星级的贵宾了。聪明的小朋友,你准备好了吗?)

学生:

教师:你想做你几星级的小朋友?

学生:五星级。

三、运用知识,尝试作业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拿出你的方形的作业纸,选着一样东西,把他画成动漫宝宝。记住使用老师教的两个秘诀哦。老师给你一首歌的时间,好,【播放音乐】开始吧。

【教师走动巡回指导】

四、深入情境,作业展评:

1、卡通城展板出示,把作业贴到卡通城堡中,完善“卡通城”的情景设计。

2、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选择性讲评。

二年级上课件 篇7

设计思路:

本文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天里的小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动人景象,字里行间充满对春雨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师生共同营造的浓浓春韵的场景中,让学生轻松地感受到春雨的美;在对课文诗化语言的理解和美妙音乐似的情境体验中,领悟语文的韵味、含蕴的人文;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回归学科本能。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多方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育成和个体相吻合的心理机能。

教学目标:

1.学写“铁、沟、推、脉、滑、跌、敲、密、撒、演、播、尝、乳”等13个生字,会认“淅、沥、篷、叮、沟、蹄、乳”等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铁皮、水沟、你推我挤、叶脉、滑下来、跌下来、敲响、密密的,撒在、演奏、播种、品尝、乳汁”等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欣赏春雨、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丰富的情感,放飞想象,读写结合。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春雨的声音美和精神美;体会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词语的理解,学习作者对春雨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迁移练习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配音朗读材料、下载的《小雨沙沙》Flash,生字词ppt)

2.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展示课件第二屏)。

(一)导语: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今天我们学习新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请齐读课题两遍。

(三)梳理:春天的小雨在同学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美丽、活泼,请带着欢快的语气再读课题,注意读好“滴滴滴”三个字。

(四)导语: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春天的小雨里,看看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

(一)(展示课件第三屏)带着思考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1.展示课件第四屏第一步,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情况,正音。

2.重点指导“滑、敲、播、乳”等字的书写。

4.请你把找到的描写下雨声音的词语大声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展示课件第四屏第二步:

以不同方式读屏幕上的字词,识记字形,感知词义。

(三)再读课文,思考、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及文章的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

2.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春天的小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哪些内容是写雨滴洒落在大地上的情景?

教师相机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有价值的内容出示在屏幕上,有待下节课深入探讨。

三、作业。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二)抄写两遍生字词。

二年级上课件 篇8

二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在教学中,如何设计优秀的教案,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氛围中充分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是每位老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课本和教具:学生的数学课本、计算器、小贴纸、小板书等。

2. 教学素材:与学生年龄相符合的数学题目,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和图片。

3.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整洁、安静,学生桌椅摆放整齐有序。

4. 教学时间:每堂课时间控制在40分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和物品,以游戏的形式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比如,用水果图片和玩具模型组成多个小组,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组有多少个,然后让学生分别算出各组的总数,并将总数写在小板书上。最后,以教师和学生之间比赛的形式,看谁计算得最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和讲解环节:

讲解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参与到计算过程中来,直观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同时,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例如,让学生算一算:小明在上午参加了一个俱乐部活动,有8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下午还来了4个小朋友,那么这一天他一共和几个小朋友玩耍?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应用加法的能力。

3. 合作学习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加减法的题目,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计算和解答。通过小组间的相互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 拓展学习环节:

利用计算器和小贴纸,进行游戏式的数学运算练习。把一些计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并用小贴纸贴在正确的答案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性的讨论和思考,例如,加减法的运算顺序问题,让学生分析加减法的优先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5. 总结和评价环节:

每节课结束前,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可以用小测验的形式,随机抽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指导他们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生动有趣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玩。通过合作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适时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设计,在二年级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被崛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庇惺占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毖生自由试读词语。

2狈肿榛ブ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背鍪旧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笨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毖〈视铮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狈中∽槎痢拔一岫痢敝械拇视铮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备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笨ㄆ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教学反思:

年级课件(集锦10篇)


编辑经过精心筛选,为大家推荐了这篇富有收获的“年级课件”。在每节课上,老师一般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编写自己的课堂教案和课件了。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类似的内容!

年级课件(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

1、谈话引入法

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

1、操作实践法

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2、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提问:刚才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3、实践活动,引起冲突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精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索设置了有利的悬念。

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

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精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

学生经过一翻思考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才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版块)

版块1、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

年级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日本映象]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讲述]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观察地图}要求学生自习观察地图,通过地图中了解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组织学生交流]

以小组分组讨论计算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过渡]展示日本富士山图片,因富士山为活火山,导出

日本这个国家多火山地震、火山。提问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这样图片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联系实际,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

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进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我布置了一下练习:

1、课本66—67活动题。

2.搜集日本风俗民情材料,使学生更全面了解国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年级课件(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形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7乡下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灶()

坏()肚()

扁()含()

编()念()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年级课件(篇4)

简介: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教育: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养:1、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发展: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读式教学法、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板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板书:古怪)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2、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3、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4、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5、老师引读,感情升华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总结方法,出示提纲,小组学习:

A、初读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B、细读画出猫的各种动静

C、品读朗读理解你喜爱的动静

D、赏读读出喜爱之情

2、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从读中理解、感悟)

3、比较句子:(1)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

4、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这只猫很淘气;很可爱;作者很喜欢他的猫……)

好,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猫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四)同样方法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导这段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猫的勇猛、读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板书设计: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年级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礼物》是北师大新世纪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小作者去年和今年收到家人送给自己的礼物,从中学会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浓郁的生活息,贴近学生生活,适宜朗读、积累和练笔。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三年级上册注重了读书与练笔并行,学习使用优美的句子,变文本语言为中心语言,促感悟之情为笔下之情。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在呼唤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本教学设计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思维训练,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3、懂得礼物的含义,使学生知道感恩,了解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体会亲情的可贵。

4、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五、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认识生字9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亲人的关爱和期待。

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七、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八、教学时间: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你能替小作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吗?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师: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厚重的情意。请你回忆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回忆收到过的礼物,想想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年级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要求认的字及要求写的字,能够正确准确的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学生是怎样升旗,并从中学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3.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能够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认识7个会写的字,会写8个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录音导入

播放录音,说一说你都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首歌?(在升旗时)那升旗时你们会怎么做?

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来正确的读课文。

2.边读边画出要求认和要求写的字,在读这些字时要注意读音。

预设:有些学生在读时字与音对照不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来指读。

3.指着这些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

4.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一看拼音。

预设:学生们会依旧照着拼音读。

解决办法:教师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们看着读,不会的再看书。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学生会说出好多种答案,只要是与课文有关就可以。也有可能说的与课文内容不符。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你能试着说一说与国旗有关的内容吗?

四、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读课文说一说这首儿歌中一共有几句话?

2.在小组内熟读这几句话。

预设:每个同学都读完整这首儿歌时间不够。

解决办法:由小组长布置一个同学读一句。

3.把你读的那一句读给你们的同学听。

预设:在小组有些同学读的不够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小组成员要指出同学们读的不足的地方并给予改正。

4.感悟课文内容。

(1)在文中找一找在升旗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2)找出来在你们组内读一读。

(3)谁能有感情的把这句读一读。

预设:由于学生的这种经历少,读的不够有感情。

解决办法:老师范读。

教师总结:是啊,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它是老一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而自豪。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

1.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在小组内练读)

2.指名读一读。

六、背诵课文

1.把你喜欢的那句话试着背一背。

2.试着背一背全文。

七、作业

把这首儿歌有感情的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年级课件(篇7)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圆形草坪的实际情景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其次教材直接提出问题: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由于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有很大难度,但是教材给出了提示,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教材安排了例题,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已知直径,先求出半径,再求出面积。

学情分析:

1. 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如,教学圆的面积的含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面积的含义,并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2. 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把教材后面所附的圆形做成学具,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决定等分成多少份,自由的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最后把拼成的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长方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年级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 1.2× =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 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 0.8 2.6×1.08=2.708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个人修改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12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板书设计: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后反思: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

年级课件(篇9)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小虾》,认识掌握生字,熟读课文内容并理解小虾的样子和捕食两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一只小虾)看一看观察一下说说你所看到的?(学生观察,老师了解学生的观察方法)

2、指学生回答,集体进行评价或者互相补充。(根据学生的观察适当的进行板书)

3、老师:大家刚刚经过有顺序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眼中看到的小虾,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作者是怎样记录他眼中的小虾的。(板书:小虾)

二、讲授新课:

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大家再度课文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掌握独立读书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时注意看准生字、标点符号再进行读,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

水缸甚至青苔钳子搏斗猛烈

⑴阳光漏过葡萄架的空隙,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儿。

⑵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他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的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

⑶脚末端那幅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的,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⑷我从缸里捉出几只较大的虾,发现他们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小卵。

4、先请学生自己读。再指学生进行朗读。

5、同位之间互相进行词语、句子的检查,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7、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1——4自然段。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1——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了解了哪些和小虾有关系的内容。

2、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相关的段落。

3、你对小作者写的这四段进行评价一下:他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4、小组内进行互相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

5、指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抓住写小虾的样子、运动等重要词句描写进行朗读、欣赏和评价)

6、在学生冲表达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回读课文进行概括思考。

7、小组成员合作朗读课文,想想这四段都写了小虾的哪些方面?

8、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小虾生活的地点、小虾的样子、小虾的运动)

9、自己寂寞读课文,找出描写小虾样子、吃东西、生气时的句子。

10、指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对小作者家里养的小虾喜欢吗?说说为什么?如果请你来照顾这些小虾你会做些什么呢?(课下思考)

四、板书设计:

小虾生活的地点

小虾小虾的样子:有的…有的…

小虾的运动:先是…然后…接着…直到…

年级课件(篇10)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习重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吗?比如说,谁愿意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了?(学生说)只知道自己的年龄还不行,谁知道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已知数,那老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未知数)以此来引出未知数。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图1:

天平左边10克,天平右边:2克和一个樱桃 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图2:

四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20xx克。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盒种子的质量=20xx克)

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 板书:4y=20xx)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3、课件出示图3:

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xx毫升)

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20xx)

4、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5=10 4y=380 2z+200=20xx)

(1)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3)巩固知识。

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5、会写方程 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16+14 6(y+2)=42

2、练一练课本67页第一题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四、总结评价。

师: 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

板书设计:

方程

樱桃的质量+2克=10克x+2=10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xx克 4y=20xx

每个热水瓶盛水量×2+200=20xx克 2z+200=20xx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九年级上册课件11篇


励志的句子的编辑强烈推荐一篇非常实用的“九年级上册课件”给大家参考,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为您解决深陷的困境帮助您重新理清思路。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设计专业优质的教学课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

3、情感目标: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学 过 程 :

一、导语设计

李白有一首《静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生齐背)这是一首思乡诗。

现代还有一些歌也是表达思念之情,让我们先听一首歌(师播放幻灯片)明确:这是王菲演唱的歌曲,名字叫《但愿人长久》,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句,歌词也与本课的内容有关。(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宋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师生朗读,理清行文思路。

(1)简介作者

师:苏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请哪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苏轼?

明确:

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②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③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④学过他的文章,如《惠崇》、《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2)介绍写作背景:

要求学生齐读词的小序,并阅读注解。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明确本词是一篇中秋思念亲人而生发感想的文章(板书:思念亲人)。虽然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曾多次贬官,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在贬官时所作,而且当时他与他弟弟已有七年没见 .

(3)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初步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其中的语气和语调该如何处理。

(4) 请一同学把这首词读一下,注意语速、语气、语调等问题。

(5) 下面请同学们听我来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思考:本词以什么为线索?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回答)

明确:

本词通篇咏月,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红线,它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可以说是借明月自喻清高(板书),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可以说是用圆月来衬托别离、升华为美好的祝愿(板书)

(3)学生齐读全文(配以音乐)

2.小组互动,质疑解难,突出重点难点。

师导:

这首词是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中秋词,就词的内容来说,有一定难度。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作者的词的风格、写作背景,就这首词的大致意思讨论一下,讨论中的疑问等会在大组交流中提出来,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告诉同组的人,你最喜欢哪句词句,为什么?好,下面请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些问题:

(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相互之间先讨论再回答)

明确: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①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

②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师导:你们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呢?

(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确: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明确: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总结:好。大家刚才很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生齐读)

三、能力迁移

1、师导:同学们,我们读前人的古诗词文,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感悟前人在古诗词文中的意韵,感受古人的遣词造句;另一方面,我们背诵积累的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我们所积累的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语言色彩,并为自己文章的中心所服务。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

语段一:

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与浪漫。” 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摘自李晓羊《友情》)

语段二:

我将去送姚华,三年来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候机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泪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泪最终还是背叛了我自己。……

语段三:

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辗转反侧……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明确:

语段一中应填“把酒问青天”,因为语境中提示豪情与浪漫,所以这句最合适,我认为这句可用于表现极有豪情与气概性格的人物身上。

明确:

语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里姚华将与我分别,我认为这句话还可用于人物失意时、分别时自我安慰。

明确:

语段三中填入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因为这里的我显然为白天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说明我内心有矛盾、有斗争,所以填上这句。

2、师导:

好,大家都完成的相当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自己创设情境,用上这首词里的词句,其它的当然也可以,要求引用要恰当,符合人物的情感或当时的情境,并准备作简短的交流。

①学生交流

②时间允许的话,提供参考情境:

a:又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没错,特别是对那些海外游子们,能够回来与家人团聚,回到生他们养他们的故乡,或许是一种奢求,也是一种幸福,而每一个中秋节,她都独自一个人过,望着那皎洁的圆月,她脸上总会浮现出几丝伤感,她想家了,想亲人了,想朋友了,她真恨不得立马回去,但她知道,她只有学业有成时,她才有勇气回国,因为她要报效祖国,因此,每年中秋她依然埋头苦恼,但是五年了,她有五年没与亲人见面了,她终于按奈不住自己的情感,对着那轮明月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想故乡,想爸妈,想朋友,明月啊,请肥我五年来的思念带给我的祖国,带给我的亲人和朋友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她此时此刻的感叹。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发自内心的感慨。我却想把这句话送给去年跟“非典”作斗争的医务人员,他们的行为使我为之一振,他们多么高尚啊!他们是我们永远的守护神,让我们为他们祝福、祈祷,感谢他们击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c: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与我最好的朋友已分开了三年,然而,今天,我惊奇得收到了他的回信,我欣喜若狂,把它当作世间无价之宝,我小心翼翼地把信打开,然而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信里只有王勃的一句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里,凉风徐徐,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熟睡,只有一轮皎洁的月光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哦,十五的月亮快来临,一刹那,一个念头如流星般从我的脑子里闪过,我提起笔,在回信上也写了苏轼的一句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窗外仍然万籁寂静……。

d:倚在窗前,望着此时的圆月,皎洁使它在黑色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美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就是如此,不管你怎样努力,它也是难以两全的。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都是一首永恒的乐曲,散发着它的独特的魅力。悲,是对心灵的磨练;欢,是在无聊与紧张中得到的慰藉;离,是让我们懂如何去珍惜;合,是让我们感受团聚时的激励动万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虽然说,我们没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与浪漫,但我们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

f:我终于尝到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滋味。“干脆出去走走吧”我想。“月是故乡明”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月亮就像穿上了一件丝织的衣服。让人看上去朦朦胧胧的,而此时的我却无心欣喜这美景。脑子里时常想起与好友离别的情景。“当我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送你去机场时,而你却回过一个洒脱的微笑说:“记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时,好不容易抑制的泪水也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下来”。我回过神来,望着那圆月,轻声吟诵起来:“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我还是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对着黑色的天空大喊:“朋--友,我祝你一切都好。”

四、上课小结:

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关键在于平时不断积累,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加以积累,同时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运用自身已积累古诗词的能力。

让我们再一次倾听王菲的《但愿人长久》,领略关于本课的几幅画面,来结束今天的课吧!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2.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背诵这首词 。

板书设计:

天 上

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

高处不胜寒

人间 人间

郁闷 惆怅 释怀 超脱

赏月----怨月----释怀-----祝愿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谈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面对着自己的成绩,你是否反思过自己学习的态度呢?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的真谛。

课堂实录

一、走近作者

【设计意图:全面了解作者,深入了解其社会地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掌握生字生词

【通过学生的预习与老师的强调,掌握字词音形义。】

1.掌握生字读音。

佝gōu偻lóu骈pián进亵xiè渎dú

心无旁骛wù强聒(guō)不舍禅chán师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三、了解议论文相关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论据:证明论点成立的材料。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3.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1.作者围绕“敬业乐业”的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问题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作者把“敬业与乐业”归纳为“责任心”和“趣味”,并且说到“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3.“敬业与乐业”中的“业”指的是那些职业?

4.你认同文中所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观点吗?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

5.梁启超先生的“敬业”说,有什么意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谈一谈。

明确答案: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4.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5.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写作思路。首先文章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旨,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可以体会到作者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课后习题

在作业本上整理文章的生字和解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2.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3.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1、2段)

“第一要敬业。”(3、4段)

“第二要乐业。”(5、6段)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7段)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

1.事实:

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

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以上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种说法,你对这两种说法有什么认识?

明确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个“敬”字,后者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爱”,有的是先“爱”后“干”,但终究是要既“爱”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表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课后习题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丑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德育目标:

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难点】

1、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

2、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主题的分析。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名言导入:

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二、导学导读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P168)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2、检查复习

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②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3、学习字词:学生注音、释义,教师讲评。

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jié jū阔绰:chuò栈桥zhàn煞白shà撬开qiào诧异chà牡蛎mǔ lì褴褛lán lǚ

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棍棒后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使缝隙增大。

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准备复述故事。

2、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3、师生共同点评。

我小的时候,家住勒阿弗尔,生活拮据,只能勉强糊口。我的父亲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回来,但也挣不了多少钱。我还有两个姐姐。

但在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到栈桥上去散步,父亲总是。

原来我的叔叔叫于勒,是家中的祸害,品行不好。后来他被打发到美洲,却成为了我们家唯一的希望。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了于勒叔叔的来信,于勒叔叔诚恳地表示一发财就会回来。所以,这封信成了我们全家的福音书。父亲母亲也一直期盼着于勒叔叔发了财后回来。

后来,有一个公务员看上了我的二姐,并且在看过了于勒叔叔的来信后决定和我姐姐订婚。于是,父母决定在婚礼后,全家一起到泽西岛去作一次小小的旅游。可是,巧的是在去泽西岛的船上,我们一家遇见了已经苍老的于勒叔叔。她穿得破破烂烂,而且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现在只能在船上靠卖牡蛎维持生计。

向船长了解过一些情况后,父母对于勒叔叔的态度有一次发生了变化,他们担心于勒叔叔又拖累我们。为了避免在遇见于勒叔叔,我们只能换了另一条船回来。

从此以后就再没见到过于勒叔叔了。

4、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见”、“躲”,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开端:(1——4),盼于勒(在海边栈桥上等待)

第二部分发展:(5——19),赞于勒。

第三部分高潮:(20——47),见于勒。(买牡蛎)(在海船上相遇)

第四部分结局:(48——49),躲于勒。(乘另一艘船)

四、布置作业:练习六。

第二课时

一、承前导入

二、关于“我”的家境。

1、提问“我”家的境况如何?

2、在学生概括、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析并择要板书。

首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及“我”的家境。“并不是”、“刚刚够”、“有两个姐姐”,概括写家境“拮据”。第二段用几件虽显琐细却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体化了。

①样样——都要节省(无一例外) 总

二 ②请吃——不敢答应(以免回请) 拮

③买货——减价底货(拮据至极) 分 ——穷

段 ④长袍——自己做的(无可奈何) 据

⑤花边——计较半天(爱慕虚荣)

3、全家人对于勒的态度是怎样的?

三、四自然段,通过父亲“只要一看见……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行动和语言两方面简练、生动的描绘,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永不变更”意味着父亲那句话已说过无数次了,极写盼望之情的强烈。

四、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请大家速读课文,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在“我”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在你(读者)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速读后,学生回答,教师讲评并择要板书。

1、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注意对比的手法):

①当初于勒糟蹋钱:坏蛋、流氓、无赖(恐怖)

②第一封信,希望赔偿损失: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③第二封信,发了财,一起过快活的日子:(福音书)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④船上巧遇,于勒成穷水手:这个小子,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那人,这个人,这个流氓。

5、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一切从金钱出发;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跟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是息息相关的,于勒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里,金钱决定一切,金钱被铜臭所遮蔽,注定了他那悲惨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骨肉亲情也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在“我”心目中于勒是个:

与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后的“恐怖”、“愤怒”相比,“我”的同情,体现出青年人的善良、纯真。

3、在你(读者)心目中于勒是个:

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作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下来,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他又重新成为哥哥、嫂子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

于勒成为穷水手,不外乎挥霍无度或竞争失败,既出乎人们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从小“行为不正,糟蹋钱”,沾染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很容易挥霍浪费、入不敷出;而竞争失败,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

4、迁移:你能举出其他名著中这种亲情中的金钱关系吗?

《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两部都是法国名著,所体现的都是父女关系是金钱关系。

课文中反映了兄弟、夫妻(两个女儿嫁不出去,因为贫穷、嫁妆少)是金钱关系,上两部反映了父女之间是金钱关系(也包括夫妻、叔侄关系),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堕落时期金钱腐蚀了人间亲情。

5、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哪种描写?(神态、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最突出最成功的是用了哪种描写?(心理描写)

课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性格。

七、衔接:同学们,你对金钱有着怎样的思考?你生活的周围有关类似的事例吗?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积极、健康、畅所欲言)

八、拓展:像菲利普夫人那样唯利是图的人还有很多,但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更多的“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A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b雷锋(节省钱把全部积蓄支援灾区)

三、 作业:完成练习一。

第三课时

一、回顾导入:简要回顾上课时内容。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1、齐读20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有关景色描写的语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提问: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妇怎样的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欢乐的心情。景色静谧,色泽美丽。

齐读47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有关景色描写的语句,提问: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妇怎样的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研读课文精彩片段,分析人物性格

1、

21——24段,插写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的情节。这看来好象与情节主线无关,但不知不觉中却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因为正是父亲请吃牡蛎,才有可能进一步认清、认出水手。

母亲的话说得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有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实际是什么?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

2、指定五位学生分角色朗读25——47段;角色:叙述者(我);父亲;母亲;船长;于勒。其他同学圈出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情等的语句,仔细揣摩体会。

3、 教师讲析并板书:

(1)这几段的情节可概括为这样一个过程:猜疑——肯定——恐怖——愤怒——躲避

(2) 关于菲利普:

“突然……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心理骤然紧张,想躲开穷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认出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怕他们发现这个秘密;“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多年的美梦破灭了,心中充满了恐惧,怕穷弟弟又成为他的负担,而这一切给他的打击确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声”对妻子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虽“像”但仅仅是猜疑,还没有确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妇已经被吓得失魂落魄了。

②结结巴巴,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不安,神色十分苍白,两眼跟寻常不一样……

③内心的极度恐慌。(这说明菲利普盼于勒回来完全为钱)

小结:动作、语言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我们看到菲利普是个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惟利是图、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3) 关于菲利普之妻克拉丽丝:

①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二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

②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仍存一线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③母亲突然暴露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旧怨新恨一齐发作,以致“突然暴露”破口大骂。她那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发展,至此毕露无遗了。

和菲利普一样,美梦刚破灭时,她内心惊恐,神态异常,语无伦次。当她亲眼看到那个卖牡蛎的正是于勒后,哆嗦着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这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她人生哲学的秘密。对于远游归来的于勒,她多么厌恶啊!可正是她昨天还在不停的赞赏:“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由此看来,她对丈夫的亲弟弟于勒的态度前后是截然不同的!透过她两次不同的语言,我们析其内心世界,不难看出:在她心目中于勒是好是坏,该亲该疏,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有钱!正是人物自己的语言,使读者看出了她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4、“我心理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你知道哪几个词应重读吗?

①没有什么不同②别具匠心,强调③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④叔叔、弟弟、亲叔叔。

师小结:文中就是通过对不同人物的逼真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三、 完成练习三。

第四课时

一、其他问题或片段

(1)13——15,照应第一部分,再次竭力渲染,铺排盼望之情,也为后文于勒再为“恐怖”作好铺垫。

(2) 16段中的“上千种计划”,富有讽刺意味,毫无着落的财产,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十分可笑,也显得可怜、可鄙。

(3)17、18段笔触幽默有趣:姐姐们28、26岁了还“老找不着”对象,从一个新的角度是“拮据”;公务员看中二姐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的指出,他是看到即将到来的财产才上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4)19段,顺着二姐结婚的情节,自然的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情节。

二、 归纳主题;概括写作特色。

1、 小说主题:

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①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③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④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⑦是社会文化造成的。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设题目的: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明确19世纪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金钱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总结: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2、艺术特色:

巧设悬念

讨论: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

鲜明的对比

三、作业:做《导与练》及《作业手册》未完成之题。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4

2.运用串联全局法,通过品读“笑”字,理解香菱学诗的原因,以及人物形象的多元性。

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代表着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这样的巨著如何学习,来听听曹雪芹是如何说的: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曹雪芹

今天我们就走进《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一同去品味《红楼梦》的趣味。

文章中前前后后出现了10个人物姓名;红楼梦中一共写了975人,有姓名称谓的732人。如此巨著在初次阅读的时候,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出人物关系网。

《香菱学诗》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原作中的题目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这两个题目,你更喜欢哪一个?

请找一找文中香菱苦学的句子,运用批注阅读法,抓抓关键词,细细品味,说说你的理解。

正面:

1.“一首一首”更换成“一首首”

3.“抠土”……“皱眉”……“含笑”??

总结:这些的确说明香菱学诗学得很苦,茶饭不思,废寝忘食,如痴如迷的地步。那宝钗口中对香菱学诗是如何评价的呢?文中有三个关键字

第5段: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功夫天就亮了”

第7段: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问她:“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仙了。”

总结:作者通过宝钗的一“疯”一“魔”一“仙”,侧面描写展现出香菱“苦吟诗”的至高境界。

这些正、侧面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出香菱学诗时的认真、刻苦、废寝忘食的精神,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具体可感、仿佛立于眼前。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香菱,脸上总是挂着惯常的表情、是什么?

(笑)本文中写了她15次笑,我们知道人的语言和表情往往是和人的内心紧密联系在一起。那我们现在从文中任意找出几处,从香菱笑着说的内容中揣摩一下香菱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大家的朗读中可以感受到,你已经品读出一位自信、好学、聪明的香菱,下面看屏幕,我们一起再来品读一下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也得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玩罢了。”

“一进来”:香菱被人贩子卖给薛蟠做妾,整日忙于琐事,这次薛蟠外出经商,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

“大观园”:元春省亲的别墅,后来宝钗(蘅芜苑)黛玉(潇湘馆)宝玉(怡红院)迎春(缀锦楼)探春(秋爽斋)惜春(暖香坞)李纨(稻香村),这是贾府中,年轻人的精神家园。

一个侍妾,类似一个丫鬟,一进大观园就请向黛玉学诗,你品到了什么?

“羡慕”什么?谁?(高雅人高雅的活动)难道仅仅就像香菱嘴上说的羡慕吗?我们来看看香菱的经历

甄英莲(真应怜):

甄世隐的独生女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五岁那年元宵因仆人霍启(祸起)看管不周被拐子拐走,13岁被同时卖给两家,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逢冤)

香菱(想怜):

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在婆婆薛姨妈心目中,香菱只是一个随手使唤的丫头而已。

问:这样一个命运悲苦的人学诗,你觉得是为什么?

总结:人生有在多的无奈,但不能彻底放弃真实的自我,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虽然身不由己,内心总该有所精神追求!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香菱之为人,无人不怜爱的”

80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香菱忙笑道:“奶奶(夏金桂)说哪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哪一个字,就用哪一个。”

改换成“香菱哭哭啼啼请求”效果会怎样?

曹雪芹的高超手法,以笑写悲,香菱笑的越多,越能引发读者的同情,越让人感叹她的身世之苦。

总结:曹雪芹写香菱的笑,不仅写出了这个女孩子的美丽善良,更写出了她的悲苦隐忍。这样写是吻合香菱这样身份的人物特点。如果你是作家,会为香菱的命运安排一个怎样的结局呢?(请同学们自己猜测一下人物命运结局)

总结:两个结局——一个是被薛蟠活活折磨死,一个是难产而死。其实,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女子时都写了她们的判词,往往隐含了人物的命运。我们来看看香菱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第一句暗示了香菱的名字,第二句暗示了香菱的遭遇,三四句暗示了她的结局。“两地”是两个土,加一个“木”字是“桂”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香菱是怎么死的`?被夏金桂害死的。一个美丽的女子将被活活的害死。真是太悲太苦了。

香菱“甄英莲”“真应怜”,作者不管是写她的笑还是写她的苦,都对她寄予“真应怜爱”的情感。在《红楼梦》中,应该叹息的,岂止是香菱一个呢?

清风卓韵、高情洁质的黛玉,痴情成空,泪尽而逝。

重名持节、自珍自爱的宝钗,追求成梦,独守空闺。

清丽冷傲、性格独立的惜春,精神无着,遁入空门。

风流灵巧、直爽热烈的晴雯,无端遭诋,含冤而去。

刘心武在解读香菱人物时分析,香菱在原来的手抄本中的名字是甄英菊,毕竟是红楼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用她的悲苦命运照应全局。

最后我们在欣赏红楼梦中的《叹香菱》结束今天这堂课!

预知更多趣味,请走进红楼梦的文本中吧!

六、作业布置:

寻找你喜欢的《红楼梦》人物,运用导图人物关系网、批注阅读法和串联全局法,结合某一关键情节对人物进行多元性的分析

作者简介:梁春霞,威海市城里中学语文教师,执教过区、市优质课。侧重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专注于文本的个性解读以及“主线串联”式课堂教学活动,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行走在“学做语文老师”的路上!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5

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乏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活动的要点。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

四、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

以香菱的判词作为课前导入,让学生对香菱的命运有个整体认识,另外对《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有所体味,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红楼梦》这部不朽名著的阅读欲望。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6

单元教学内容

1.欣赏:京韵大鼓《贺新春》,学唱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2.欣赏: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

单元目标

1.了解说唱音乐基本分类,认识说唱艺术的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特征。

2.欣赏和学唱说唱艺术,逐步建立热爱中国说唱音乐的情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2.欣赏不同地区的说唱作品,初步感受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1.《重整河山待后生》旋律跨度比较大,长音较多,注意引导学生的气息支持,并注意咬字吐字、装饰音等。

2.从伴奏乐器、前奏间奏、唱腔结构和旋律音调等方面启发学生,初步认识并正确区分四种曲艺音乐。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聆听《贺新春》,了解京韵大鼓的基本风格特点。

2.学唱、背唱《重整河山待后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风格特点及基本的演唱技巧。

3.背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做到有感情地演唱,音准、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正确,气息控制到位,并背唱。

2.初步认识说唱艺术中语言与旋律的紧密关系。

教材分析

《贺新春》是一首新创作的京韵大鼓曲目,通过新春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祖国大地欣欣向荣的面貌,表达了中华儿女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全曲高亢嘹亮,旋律起伏大,在具有浓郁的京韵大鼓风格的同时,又充满了鲜明的时代气息。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20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曲,为了表现抗战时期我国北方京津地区人民悲壮激愤的情绪,旋律选取了京韵大鼓的音调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并由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演唱,具有浓郁的京韵大鼓的风格特点。歌曲音域跨度近2个8度,运用七声音阶G宫调式写成。

全曲共分两个段落,第一段由“千里刀光影”到“花香之地无和平”。开头以高音区的平稳唱出“千里”两字,随之用四度跳进跃上“刀”字,又接以连续的高音下行级进唱出“刀光影”,曲调高亢,具有悲壮激烈的情绪特点。接着,以连续下行级进为特点唱出“仇恨”两字,突出悲剧色彩。到“月圆之夜人不归”时,以拉宽节奏、扩展句式篇幅和往低音区回旋等手法展开旋律,使音乐的悲剧气氛得以加强。第四句在“花香之地无和平”的“和平”两字上,用大起大落的旋律反衬出战争所带来的*和人们内心的不安。

第二段头两句“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用低回委婉的旋律来渲染骨肉情谊和赤子之心。到“为雪国耻”时再次触及高音区,尤其高音fa的出现更具悲壮色彩,后半句“身先去”又以拖腔往重低音区回旋,为第四句做了铺垫。最后一句,在高八度mi音上开始,然后攀上全曲音sol,以富有气势的旋律唱出“重整河山待后生”,充满信心和力量,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

在全曲旋律进行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旋律音调与北方方言声调紧密吻合,所谓讲求“字正腔圆”。为了做到唱腔旋律与方言声调相符合,使唱词的字音纯“正”,在许多字的前面加上了装饰音,如:“影、恨、夜、地、耻、去”等。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1.导入

老师提问:大家都听过说唱音乐吗?

学生回答设定:学生应该都听过目前流行的说唱音乐,例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歌手周杰伦、王力宏、陶喆等演唱的说唱歌曲。

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说唱音乐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设定:说和唱结合(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当场表演一个歌曲片段)。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其实在我国很早就已经有了这种说唱结合的音乐,可谓是历史悠久。而且发展到现在,我国说唱音乐的种类已经达到了200多种,根据风格特点大致可分为说唱音乐八大类。

这个单元,同学们就要通过这几首说唱作品的欣赏和学唱来学习说唱音乐的基本特点。

2.新课学习

(1)聆听音乐《贺新春》。

(2)请学生谈聆听后的体会和感受,并回答问题:这首说唱作品你认为是哪个地区的?有什么特点?属于八大种类的哪个类别?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京腔京韵十足,有气势,是流行于北京地区的一种说唱音乐,同学们可以根据演唱者手中所敲击的乐器看出是属于鼓词类(引出京韵大鼓)。

(3)教师:京韵大鼓就是我国说唱艺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而且因为地方色彩浓郁,所以在很多现代音乐作品中也会被作曲家加以运用。下面我们请大家欣赏一首以京韵大鼓旋律为基本素材创作的电视剧插曲《重整河山待后生》音频。简单介绍《四世同堂》作品及电视剧。

(4)教师提问:《重整河山待后生》的这种说唱形式很好地展现了故事中的什么情绪?在电视剧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补充:字正腔圆的演唱更好地展现了抗日战争中惨遭日寇迫害的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京腔京韵很好地表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代背景。

3.《重整河山待后生》歌曲学习

(1)学唱歌曲曲谱。请学生跟琴视唱歌曲曲谱。

(2)重点练习音程跨度比较大和节奏密集的乐句,如:

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先做简单的音程练习,以便更好地找到音准。

(3)练习切分节奏、空拍休止。

(4)朗诵歌词并加词学唱。

朗诵歌词1-2遍,教师提示旋律进行与朗诵时歌词的走向紧密结合。

例:“千里”两字,用普通话朗读和歌曲中的旋律的走向非常接近,唱的时候注意“qian”一定要唱成“q-i-an”,字头、字腹、字尾都要清晰地加以体现,特别是字尾要注意归韵。

(5)听原唱2-3遍。

填词演唱,注意刚才练习的节奏,及注意词曲对位的准确性。

教师纠正学生演唱的不当之处。

教师请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4.歌曲分析

(1)聆听录音,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每段情绪有何不同?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补充:第一段由“千里刀光影”到“花香之地无和平”,歌曲通过下行级进及大起大落的旋律进行,来表现当时北平地区受日寇迫害时的动荡不安。第二段从“一腔无声血”到“重整河山待后生”一开始低回委婉的旋律及后来的上行级进到全曲结束时的音sol,表现了中国人民充满信心及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之情。

(2)聆听教师范唱(范唱应注意每一句的情绪及咬字吐字),请学生讨论:如何演唱才能抒发出这种情绪?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补充:注意每句的旋律进行,气息饱满,咬字吐字等。请学生在书上标出“影、恨、夜、地、耻、去”这几个主要字,注意装饰音的演唱。

重点词曲对位的解决: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7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1) 引导学生学会品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难点: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二、结合思考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简述香菱学诗的经过。

2、品析语段,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品味其中精美语言。

3、归纳鉴赏小说人物刻画的方法。

1、从香菱的身世,理解香菱对文学的精神寄托及对艺术的追求。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3、讨论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从中获得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1、重点:

从香菱的身世,理解香菱对艺术的追求。

2、难点: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1、香菱为何如此刻苦学诗,你认为她是崇拜艺术,还是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2、体会作者在香菱身上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1、讨论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从中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朗读美文,积累语感。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8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1、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_________写的《        》。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_________为首的108名好汉在聚义,打 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鲜明地表现了“ _________ ”的主题。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梁山好汉的绰号知道吗?(连线)

智多星                   阮小二

入云龙                    公孙胜

立地太岁                  吴  用

短命二郎                  阮小五

活阎罗                    杨  志

白日鼠                    阮小七

赤发鬼                    白  胜

青面兽                    刘  唐  上课之前完成基础知识作业并牢牢记住,为课堂展示做准备。

自主+合作+展示学习探究一:把握矛盾冲突

本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次要矛盾是什么?

探究二:我来说“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 在他身上确 实无“智”可言呢?

3.既然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4.小说中以“智”对“智”,这样安排情节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

小组相互帮助大胆大方大声1分,准确流利2分;

达标测试  达标反馈

1、《智取生辰纲》节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作者是________朝小说 家

________(姓名)。

2、人物故事连一连

武  松              风雪山神庙

林  冲              大闹野猪林

杨  志              景阳岗打虎

吴  用               汴京城卖刀

鲁智深              智取生辰纲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滕明科

[智取生辰纲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9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

导入一 一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引得四百余位痴男怨女纷纷登场,又都黯然离去。香菱——列副册首位的女子,是这幕人生大戏中公认出场最早、最孤苦无依、最薄命的一个。在第四十八回,曹雪芹通过写她“学诗”这一情节,给予这个女子一种怎样的诠释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香菱学诗》,细细地品读吧。

导入二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1.《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2.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

仄声(zè) 庾信(yǔ) 胡诌(zhōu) 蘅芜苑(hénɡ)(wú)(yuàn)

嘟哝(nonɡ) 姊妹(zǐ) 怔怔(zhènɡ) 暖香坞(wù)

画缯(zēnɡ) 鳏鳏(ɡuān) 阮(ruǎn) 鲍(bào)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某种意思的说成有某种意思。

5.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为香菱指点学诗迷津,香菱谈读诗体会及苦心写诗的经过。

(2)概述香菱学诗的三个过程。

1.本文题为“香菱学诗”,香菱是怎样学诗的?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把“香菱________学诗”补充完整,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谈谈你的发现和见解。

如:“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香菱先是向宝钗求师,被委婉拒绝后,又热切地向黛玉求师。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七-九年级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为了在三年的语文教学中达成《课标》的要求,我们以杭州市立项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作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契机,不断摸索、总结、循序渐进地切实提高学生收集、整合、利用资料的能力。

在9-11月,课题组成员在县教科室专家的指导下,每半个月就一起学习相关的新课程理论、综合性学习理论、最新写作学理论等知识,明确研究的目标,探讨研究的方法,尤其是重点探讨了作文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和作文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按照总课题下的子课题分工系统,课题组成员分别开设教学研讨课,并认真进行集体研讨,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其中,我负责的子课题是:学会整合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和情感体验资源。承担“青春随想”主题的教学研讨课。

围绕我将要开设的《青春随想》活动课,我们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及小组讨论,形成教案。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设想:

1、制定活动目标:通过采访、朗诵、讲故事、出小报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青春的热爱之情。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设计、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并为写作作充分的准备。

2、制定指导学生收集、整合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的方法。

3、制定指导学生展示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和情感体验资源的形式,如小报、抒情片段、采访日记、青春主题的作文等。

围绕促进“学会收集、整合、利用资料”这一主题,参与教研的老师从不同视角对我的教研课进行观察与记录。

1、学生参与程度的观察。

2、学生收集的资料质量,学生整合资料的情况,学生利用资料进行说和写的效果。

参与研究的老师与学生谈话交流,抽查学生当堂写作的片段,评价学生活动后的大作文,调查整个活动的教学效果。

教研组召集参与教研的老师,通过观察及调查资料分析,评价本堂课的得失,进一步探讨综合性学习中作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下面是研讨分析的实录概括:

张凤娟老师:

这堂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乃至教学实施过程都渗透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感悟了青春的短暂和美好,为以后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抒写青春的绚丽篇章作了铺垫,同时通过活动,学生积累了大量与青春相关的文学、艺术知识,增长了文化底蕴。

吴莲珍老师:

这堂课教师对后进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据我了解,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从课堂展示的情况看,学生课前的准备是积极的、充分的。田老师的课以学生展示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扬长避短,特别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在资料的后面注上收集整理者的名字,教师的这种肯定方式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与激励,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魏燕芬老师:

学习田老师的这堂教学研讨课后,我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发现田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有的学生都采访了自己身边普通的老年人、中年人、同龄人,让老年人回忆青春的足迹、让中年人谈谈青春的奋斗历程,让同龄人说说他们心中理解的青春,并写成600-800字的采访日记。有一个4人小组专门采访了桐庐本地方的名人(郑雄鹰、华燕等),收集他们的青春故事,很好地利用了本地的地方资源。还有很多学生捕捉学校第26届运动会中的青春风采、青春故事、青春剪影、青春精神,并以“青春”为主题积极投稿。无论从课堂展示的“青春”主题的仿写、“青春”主题的抒情小片段、青春祝福语、青春座右铭等,还是展示的“青春小报”,以及活动结束后,以“青春”主题写的大作文,都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收集、整合的资料并将其利用起来。但也有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收集的资料杂而乱,不会取舍,不会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充分运用于写作。

2、部分学生在写作时生硬地搬用材料,套用材料,适得其反。

3、限于各方面原因,学生对各类资源的挖掘不够。

4、活动结束后,能将资料整合、保存留待后用的`同学较少;能反思、总结活动得失的学生也较少。

鉴于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需要继续增加学生对教材文本资源、课外文本资源、地方人文资源等的积累外,还要加强学生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等活学活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进一步有效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生成的写作资源,使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钟海良老师:

本次综合性学习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观念出发,直接形成了三种价值指向:文化知识的积累,实践能力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感化。

第一,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名言、诗句、歌词,通过交流,使这种知识得以巩固与发展,并在抒情片段的训练中形成了“青春”这个话题的个性化的精美诠释。

第二,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广泛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与他人沟通,并由此指向社会生活,让他们深切地体验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后面写采访日记,以及课堂中的文字创作,又很好地把这种社会实践转化成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青春”主题前期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青春”的体验也就来得更生动,更深切。在社会采访中,那些名人、普通人走过的“青春”历程,会使他们看到多年以后自己的缩影,那些同龄人的心声,便是他们看到自己目前的种种表象。由此,他们会真真切切地感到青春美妙,青春易逝,并由此而形成一种自省意识,从而会正确地认识青春,把握青春,从内心自觉地产生一种只争朝夕,进取拼搏的青春精神!

第四,本次活动展示的重点放在“感悟青春、歌颂青春”上,但整个活动的重点却是解决“青春”主题写作的源头活水。所有活动都围绕让学生积累大量文本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生活资源等,一方面激活学生原有的写作资源,另一方面生成新的写作资源,让学生的作文觉得有东西可写,写作水平也提升一个层次。一举两得的是学生书写自己的青春之路的脚步也更成熟、更稳健了。

1、校本教研主题要鲜明。本次研究主题的生成来源于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研究主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研究过程中,教师能紧紧围绕“综合性学习这作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主题展开学习、研究、讨论,对教师的思想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系统的洗礼,比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的听课、评课效果好得多。

2、校本教研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力量之一。在进行课例研究前,我们组织的在专家指导下的理论学习、讨论与培训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校本教研研究要深入。这次课例研究,课前有集中的研讨,课中有细致的观察记录,课后有效果调查,用数字说话,从具体事实分析,这样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了深入参与。所以课后研讨时,每位老师的发言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这种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值得在以后校本教研中借鉴。

1、人教版《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编排中缺乏一种循序渐进、可具体操作的写作知识系列,教师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很难真正解决活动素材与作文之间的有机融合,于是,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希望教师间要多交流、多合作、多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使自己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使综合性学习真正成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和谐发展的一个平台。

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与作文的写作指导有机地结合。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写作主题和写作要求,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全投入,做有心人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并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充分培养收集、整合、利用资料的能力,不断提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九年级上册课件 篇11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2班和九年5班的语文教师。其中九2班为试点班,成绩稍微稳定一些。九2班全班48人,然而依然有几位学生,对于语文是一窍不通,连写字都是不规范的;九5班全班44人,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课堂教学较为吃力,稍微深一点的课文,基本看不懂。两个班级成绩差距远,几乎要用两套不同的教案,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且在上完2班课之后接着上5班的课,落差感巨大,情绪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面对差距如此之大的两个班级,我并没有放弃。根据两个班级不同的基础,我上课的内容也会作相应的调整。在九2班,我上课内容较为全面,内容更加深入。而在九5班,我授课的内容较为基础,重抓基础知识。注重他们的学与练相结合。5班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于是我便让他们动笔,把要背诵的东西,通过作业来完成。课堂上对于两个班级,我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基本杜绝课堂的违纪情况,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经过自己的努力,两个班级的成绩均较为突出。在期中考试中,其中九2班平均分为90分,高分率为33%,及格率为94%,低分率为0%。各项指标略高于平行的九1班。而九5班在三个普通班中平均分、高分率、低分率等各项指标均为第一。其中平均分为64分,高分率为2%,及格率为40%,低分率为7%。

期中考试之后,学生学习氛围有所下降,尤其是九年5班,学习氛围懒散。出现了要求背诵的课文不去背诵,安排的作业不完成的情况。我严厉整治,加强管理,严肃课堂纪律。严抓学习习惯,促使学习习惯的养成。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以及同学们的配合,两个班级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基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任物。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常抓不懈的重点。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成绩自然上涨起来。

临近期末,按照教学计划,我们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进度与计划一致。学生的进步也是巨大的。我相信在期末考试以及下学期的中考中同学们一定不会辜负希望。以满意的成绩来回报我。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课件9篇


欢迎来到本篇文章我们今天为您整理的是“九年级物理课件”。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课件如果写好,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希望本文提供的一些参考资料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1

第一首先通过弯折铁丝活动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接着通过演示点火爆炸说明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然后重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让学生阅读“信息库”,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时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酒精、纸片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值的概念,并指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静态图片与动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2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摩擦力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是:与想要运动或已经运动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杠杆

1、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很多物体

可以抽象为硬棒)。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把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时,该力臂最长,与该力臂垂直的力就是最小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

3、杠杆的分类

⑴省力杠杆(即动力小于阻力):因为F1L2。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大。

例:羊角锤、道钉撬、老虎钳、开瓶扳手、板车、抽水机手柄、手术剪刀、铁皮剪刀、修枝剪刀、指甲剪、汽车脚刹

⑵费力杠杆(即动力大于阻力):因为F1>F2,所以L1

例:火钳、钓鱼杆、筷子、镊子、船桨、裁衣剪刀、理发剪刀、铁锹、笤帚、起重机吊臂、肱二头肌、缝纫机蹋板

⑶等臂杠杆(即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F1=F2,所以L1=L2。等臂杠杆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例:天平、定滑轮。

中考物理答题技巧

⒈拿到试卷后,切勿急于答题,用5~10分钟时间“浏览”一遍所有试题,首先要看试题说明要求,例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质量等。还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找出你比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试题,进而确定各科试题中,哪些题先答、哪些题后答的答题顺序,并计划具体的答题时间。看试卷的时候,要注意是否有缺页少题的现象,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

⒉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来分配时间。生物学科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15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返攻难题。从试卷类型上分,第Ⅰ卷用时参考时间约50分钟,第Ⅱ卷用时约85分钟,留15分钟当机动时间。

⒊要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正确解决“速度”和“准确率”的矛盾是寻求时间分配最佳方案的关键。做题速度不能太快,过快不能保证准确率,也不过慢,以至能做的题完不成。所以解题时要准确到位,提高一次性答题的准确率,不要寄希望于最后时间的检查上。应当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题时间的分配。

物理学习方法

认真做好练习

做练习的过程,既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理解、掌握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物理练习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审题。

通过审题,弄清题目所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有哪些已知条件,需要解答的是哪些物理量,要特别注意

挖掘出那些隐含着的条件。

例如:把3千克水从15度加热到沸腾(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此题隐含着末温为100度。

第二,认真分析。

认真分析各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解题关键的核心问题,确定解题方案,寻找必须用到的规律、公式,利用这些规律、公式来建立已知条件和所求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出答案,求得结果。

例如:一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从6v增大到10v,通过r的电流增大了2a,那么电流通过电阻r所做的功在lh内增加了多少焦耳?本题的核心是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是一个变化量,而不是一个具体值,切不可把电流的变化视作电流来用。

需要利用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配合求解。

第三,统一单位。

如果所解答的问题需要用数字进行计算,则计算前一定要先统一好单位,用规定的单位代人进行计算,防止差错,切忌乱套公式、机械模仿。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3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之上的,因此在第一节物理课上,老师会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与复习,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的阶段。

第一节物理课上,老师将带领学生回顾前两年物理学习的重点,如力学、光学、电学等基本概念与原理。通过触发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老师还将用具体的实例来阐述物理原理,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件的设计上,老师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与接受。同时,老师还将设计一些小实验或操作演示,带领学生参与其中,亲自观察和操作。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除了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复习,第一节物理课上,老师还会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习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会设计一些思维导图、案例分析或问题解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另外,在第一节物理课上,也可以安排一些小组讨论或互动环节,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物理学习是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在集体讨论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最后,在第一节物理课的末尾,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及时地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九年级物理第一节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通过多媒体等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呈现,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进步。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将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并为将来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4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理解电路的组成,最后练习画手电筒的电路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实际连接电路,深化对电路结构、电路元件作用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3、知道什么是电路图,电路图的意义。

4、会画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带领学生体会物理现象和知识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简洁明快美。

重点难点:开路、短路及其危害;画电路图

教学准备 手电筒、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提要

引入新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电器应运而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家用电器和电路的组成。

讲授新课(新知探究)

一、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电器和它们的用途以及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电源:交流电 直流电 内能 机械能 光能 声能

电器:电灯 照明 收音机 电饭煲 手电筒

二、观察手电筒

1、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

1) 按下开关按钮,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

2) 观察电池的安放;后盖和电池的连接方法;开关按钮的结构

3) 电灯的安置

2、利用挂图或媒体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

三、怎样使一个电灯亮起来

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

2、 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

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

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3、 组织学生讨论

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 教师总结:

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5、教师重复实验

观察当开关闭合,打开或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所发生的现象,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开路——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

四、电路图

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出示电路中常见元件示教板),而画实物图是很麻烦的为了简便,用国家统—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元件,出示画有电路元件的实物图和符号的投影片,并对元件符号的画法做一说明

2、电路图

1.用规定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路图

2.学生分组讨论

3.完成表格的填写

4.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5.学生讨论和总结

6.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有关问题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5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配合实验、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运动需要力维持。

他的观点来自实际经验,还能用实际经验验证,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维持了近两千年。

设问:我们现在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他有贡献吗?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首先质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纪的伽利略。他观察了球的滚动。

2.质疑假设,科学猜想

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实际观察的结果是: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①现象: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球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伽利略恰恰从这一现象出发,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质疑。

②质疑:滚动的球之所以停下来,真的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吗?

设问:球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摩擦力这种无形的力,伽利略是第一个意识到摩擦力的人。

他改变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发现:水平面越光滑,球滚得越远。于是,他推断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结论:滚动的球停下来,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③假设: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怎样运动呢?

④猜想: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动下去。

过渡: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双斜面实验。

3.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双斜面实验

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倾角可变。实验中我们设定小球始终从左斜面定位卡处由静止释放。

①固定右斜面,改变小球所受的摩擦,观察小球上升的高度怎样变化。重复一次。

思考: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与小球上升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摩擦阻力的大小与释放点到上升的点的高度差是什么关系?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会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②减小右斜面倾角,观察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重复一次。

思考:

1.减小右斜面倾角,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如何变化?

2.如果没有摩擦,减小右斜面倾角,沿斜面滚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小球将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③将右斜面放平,释放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

思考:

1.如果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会停下来吗?

2.如果没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够长,小球将滚到哪里去呢?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6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1、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很多物体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把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时,该力臂最长,与该力臂垂直的力就是最小的力。

⑴省力杠杆(即动力小于阻力):因为F1L2。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大。

例:羊角锤、道钉撬、老虎钳、开瓶扳手、板车、抽水机手柄、手术剪刀、铁皮剪刀、修枝剪刀、指甲剪、汽车脚刹

例:火钳、钓鱼杆、筷子、镊子、船桨、裁衣剪刀、理发剪刀、铁锹、笤帚、起重机吊臂、肱二头肌、缝纫机蹋板

⑶等臂杠杆(即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F1=F2,所以L1=L2。等臂杠杆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例:天平、定滑轮。

⒈拿到试卷后,切勿急于答题,用5~10分钟时间“浏览”一遍所有试题,首先要看试题说明要求,例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质量等。还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找出你比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试题,进而确定各科试题中,哪些题先答、哪些题后答的答题顺序,并计划具体的答题时间。看试卷的时候,要注意是否有缺页少题的现象,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

⒉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来分配时间。生物学科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15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返攻难题。从试卷类型上分,第Ⅰ卷用时参考时间约50分钟,第Ⅱ卷用时约85分钟,留15分钟当机动时间。

⒊要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正确解决“速度”和“准确率”的矛盾是寻求时间分配最佳方案的关键。做题速度不能太快,过快不能保证准确率,也不过慢,以至能做的题完不成。所以解题时要准确到位,提高一次性答题的准确率,不要寄希望于最后时间的检查上。应当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题时间的分配。

做练习的过程,既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理解、掌握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审题,弄清题目所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有哪些已知条件,需要解答的是哪些物理量,要特别注意

挖掘出那些隐含着的条件。

例如:把3千克水从15度加热到沸腾(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此题隐含着末温为100度。

第二,认真分析。

认真分析各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解题关键的核心问题,确定解题方案,寻找必须用到的规律、公式,利用这些规律、公式来建立已知条件和所求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出答案,求得结果。

例如:一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从6v增大到10v,通过r的电流增大了2a,那么电流通过电阻r所做的功在lh内增加了多少焦耳?本题的核心是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是一个变化量,而不是一个具体值,切不可把电流的变化视作电流来用。

需要利用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配合求解。

第三,统一单位。

如果所解答的问题需要用数字进行计算,则计算前一定要先统一好单位,用规定的单位代人进行计算,防止差错,切忌乱套公式、机械模仿。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7

九年级物理之内能教案有反思5篇

作为一名九年级物理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有反思吗?它能帮助你的九年级物理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有反思”,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有反思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有反思2

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试验 ……

进行试验 ……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有反思3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 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 ) ……提出问题

( )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

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有反思4

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 温度计

二、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

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37摄氏度 -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4、体温计: ○1 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有反思5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多么重要。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最终学好,用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导课有趣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物理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填鸭式讲授,对学生就缺乏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那么,怎样在授课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导入课题的问题。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应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有趣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活泼和趣味性,从而对本节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热情。例如讲“汽化和液化”时,演示“纸锅烧水”,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流体压强和流速”教学中,教师用力向漏斗管口吹气,请学生观察下方紧贴漏斗壁的乒乓球是否会掉下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由此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除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外,还可以讲述一些趣味小故事,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重力”时,可以讲一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既展示了“万有引力”的物理情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举例寓趣,设疑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化枯燥为生动,善于举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液体中传播”时,举例:“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来说明问题,在进行“汽化和液化”教学时,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杯子会“出汗”,用此来说明液化原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设疑”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教学中的进程,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个个“为什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其主动思考,大胆回答,从而真正掌握知识。例如讲“压强”时设疑:为什么好汉握不烂鸡蛋,而放在桌上,只要一个手指往下一按,就压破?讲“汽化和液化”时设疑:为什么喝热茶时我们要先吹吹气再喝?像这类设疑,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

三、新奇实验,见之生趣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新奇有趣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富的乐趣。例如在学生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教师演示“筷子提米”,让学生在不可思议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在讲“透镜”时,教师让学生用凸透镜把太阳光汇聚到火柴上,亲眼目睹火柴的热烈燃烧,惊奇之余,兴趣倍增;在学习“升华和凝华”时让学生体会:竟然可以用蜡和树枝塑造美丽的冰雪世界……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学到实在的知识,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联系实际,强化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既在实际中发现知识,又要在实际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比如:在学习了“电磁铁”以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比比看谁制作的磁性更强;学习了“重力”之后,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倒翁和重锤线,并告诉他们:重锤线可使建筑工人工作起来更方便,而制作销售不倒翁使商家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强调:知识就是财富。通过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只要真正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去指导课堂设计,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智慧,解颐笑语,深入浅出,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就一定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a.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b.在条件足够情况下会计算物质的比热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过例题,运用所学比热概念,归纳总结出物体吸热公式,然后再通过例题写出放热公式,加深学生对物质比热的理解。

分析二:本节内容突出体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议

建议一:我们可以先复习比热的概念,然后提出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由此引出课题,并运用例题1进行验证。最后由吸热引申到放热情况的计算,引出例题2。

建议二:在讲完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如何计算物体的比热,并给出例题。

教学设计示例课题

教学重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

一、复习比热的知识

二、物体吸热的计算

Q吸=cm(t-t0)

例题1:把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铝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三、物体放热的计算

Q放=cm(t0-t)

例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克,温度降低到20℃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铁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四、比热的计算

例题3;某物质吸收4.2×104焦耳的热量后,温度升高5℃,则该物质的比热为多少?已知该物质共2千克。

解:已知m=2kg,Δt=5℃,

Q=4.2×104J

所以

五、作业

课本P27第7、8题

提出问题: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

引导学生解题

指导学生

引导学生

学生回忆

思考计算吸热、放方法

学生自己解题

总结比热的计算方法

学生板书

探究活动

调查北方冬天有关取暖的问题,用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九年级物理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

重、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收音机、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话的传播需要电话线,收音机、电视信号的传播没有导线,它们靠什么传播?……电磁波

进行新课:

1、电磁波的产生:

演示:课本80页试验

结果:产生了电磁波(为什么电流要时断时续)

结论: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项目:振动源,波的形成

水波

声波

电磁波,木棍的上下振动

发声体的往复振动

导体中电流不断变化

2、电磁波的传播:

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c=3×108m/s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

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

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

1MHz=1000kHz=1000000Hz

它们的关系:c=λf

3、电磁波的分类:

课本81页图示,分类的依据是频率或波长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阅读“科学世界”

录像……电磁波的海洋

3、达标练习:课本后8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跌倒课件(通用九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每位老师都应该按要求准备教案。教案不仅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需求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为您找到了相关信息:“跌倒课件”,欢迎您来体验精彩内容!

跌倒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跌倒的原因,知道跌倒后应该如何处理。

2、通过看图片,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了解跌倒的多种原因。

3、知道跌倒后可以勇敢地爬起来,并愿意这样做。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活动准备:有关幼儿跌倒地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图片,了解跌倒的原因,

1、教师出示有关幼儿跌到图片一张,问:小朋友,你跌到过吗?你是怎么跌到的?

2、出示图片,请幼儿说说:这张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大家猜猜,这个小朋友是怎么跌倒的呢?(幼儿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分析跌倒的原因。)

二、了解跌倒的后果,并学习处理这些情况。

1、教师:大家知道小朋友跌倒后会怎么样?如果你们跌倒了,你们会怎么做呢?(教育幼儿跌倒后,要勇敢地爬起来)

2、教师在肯定自己跌倒后能够爬起来的幼儿的同时,告诉大家,如果你跌倒了,老师没看到,你一定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检查自己跌倒的部位,看看是否会比较严重。如果严重还要到医院去检查。

三、幼儿到教室外面进行各种活动,教育幼儿注意安全,提醒幼儿:如果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1、教师与幼儿共同到教室外面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跌倒地幼儿要给予鼓励,鼓励他们能够自己站起来,鼓励他们做个勇敢的人。教师在过程中也要注意检查跌倒的幼儿,预防出现不良反应。

2、游戏活动后教师进行小结,表扬跌倒后自己能够站起来,并不哭的孩子。但是要再次重申,如果跌倒必须告诉老师,老师可以帮助判断你摔得是否严重,应该如何处理。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跌倒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同伴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歌曲的感受能力和表演力。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小娃娃跌倒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由“哭声”引出课题。

提问:“咦,听什么声音啊?那么是谁在哭呀?为什么要哭?”(让幼儿自由说)

二、欣赏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1、老师问:“是谁在哭啊?”(小娃娃在哭)“小娃娃为什么哭呢?”(摔疼了,喊妈妈)“后来,谁来帮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帮助了他)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运用图谱说歌词,演唱歌曲并表演,给歌曲取名字

1、老师和幼儿看图谱说歌词

提问: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这时候谁来帮助小娃娃呀?(我)我是怎样帮助他的?

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帮助小娃娃呢?(因为小娃娃摔疼了,哭了------)

2、随音乐磁带看图谱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3、师幼共同表演并演唱歌曲(跟磁带)

4、给歌曲取名字

幼儿讨论,老师小结,歌曲名称《小娃娃跌倒了》,幼儿重复。

四、幼儿自己说一说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该怎样做?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轻松、愉快、有趣。首先,选材非常好,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利用“哭声”设置悬念,然后根据歌曲内容自由表演,其次,这个活动设计层次非常清晰,时间安排合理,过渡非常自然,动静交替,教师教学技巧掌握得非常恰当。

跌倒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 反复感受歌曲,初步了解歌曲的性质,知道名称,了解内容。

2、 在活动过程中萌发爱同伴的情感。

3、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木偶、图片4幅、情景表演,鸡、鸭、狗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 游戏《小动物找家》:幼儿根据不同的小动物的音乐,做相应的小动物的律动,音乐结束,幼儿用心听音乐:356 | 356 | 356 |……6(53)根据最后一个长音的唱名,分别找到小动物的家。

2、 动物大合唱。

(1) 老师出示节奏卡片X X | X X|幼儿拍出后,老师启发幼儿想象是哪些动物来了,幼儿说出后,老师逐个出示该动物的图片(鸭、鸡、狗)按节拍演示小动物,幼儿用四分音符的节奏学小动物叫。

(2) 老师把三个小动物按左、中、右分成三组贴在黑板上,幼儿分成三组各看着代表自己组的小动物边听音乐边在一定的速度下学动物叫声。

3、 发声练习:

1 3 1 3 5 5 5 | 5 4 3 2 1 — |

(老师)娃娃跌倒了(幼儿)快快抱起他。

我们抱起他快快送回家。

4、 新授:

(1) 让幼儿听录音机里小孩的哭声。老师问:“听!什么声音呀?谁在哭呢?为什么要哭?”(让幼儿自由说)

(2) 欣赏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①“是谁在哭呀?”(小娃娃在哭)②“小娃娃为什么哭呀?”(摔疼了,喊妈妈)③“后来,谁来帮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帮助他)

(3) 欣赏木偶表演,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①“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这时候谁来帮助小娃娃呢?”(我)②“我是怎样帮助小娃娃的?”(用歌词内容小结)③“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要帮助小娃娃呢?”(因为小娃娃摔痛了,哭了……)

(4) 老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欣赏,完整感受歌曲内容。

(5) 老师出示4幅图片,启发幼儿按歌词内容进行图片排序,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今天,我带来了4幅图片,图片上画的画就是歌曲里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帮图片排排队。(老师唱一句,幼儿找一幅图片,将图片按顺序排队。)幼儿跟着图片顺序学说歌词。

(6) 给歌曲取名称。

幼儿讨论,老师小结歌曲名称《小娃娃跌倒了》。幼儿重复。

5、 游戏《洒水车》:听音乐做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跌倒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小诗,并会背诵小诗。

2.探究跌倒后你应怎么做?学习象征艺术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有韧劲和毅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堂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诗歌吗,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歌,老师特别喜欢,想送给大家。师范读。

2.喜欢吗,想读吗?(学生自由读,并说一说读后的感想。)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相信学习后体会会更深刻。(师板书课题。)

3.什么是跌倒?

二、创设情境,体会诗意。

1.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事物跌倒了,跌倒以后带来了什么?

风——美丽的落叶;

云——滋润的雨水;

太阳——静谧的夜晚。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会说:落叶什么样 它会对树根和大地说些什么

云什么样子 雨水会对云说些什么

太阳什么样 太阳会对静谧的夜晚说些什么

3.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来。

(第一句:语速稍慢,意味深长。第二句:“滋润”读得缓慢一些。)

4.根据前面的诗句,自己试着写一句诗。

格式: ,跌倒了

才有了 。

5。师:同学们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跌倒后会有这么多美丽的事物,那我们还害怕跌倒吗?生:(不怕)如果跌到了我们要怎样?师:板书: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对!我们不要被困难吓到。生齐读第二小节,要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

6.说说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曾经跌倒过,你是怎么面对这次挫折的?

7.师:同学们看过电视剧《聊斋》吗?知道作者是谁吗?(蒲松龄)是的,他是清初山东人,他四次应考都落地了,跌倒了,但他志存高远,写一副对联用来自警自勉。请看这副对联:出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处于不凡,志向远大,跌倒了的蒲松龄成了名载史册的文学家。

8.“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怎么站起来 ?

9.是啊,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此时此刻我们被这美妙的诗歌所感染。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良朗读这首诗歌。(生齐读)

师:让我们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相信我们的人生会更精彩。

三.板书设计

跌 倒

风--------------美丽的落叶

云--------------滋润大地的雨水 人生更精彩

太阳------------静谧的夜晚

我们------------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跌倒课件(篇5)

音乐教案-小娃娃跌倒了(一)

活动内容:歌曲:《小娃娃跌倒》(一)

活动目标:

1、反复感受歌曲,初步了解歌曲的性质,知道名称,了解内容。

2、在活动过程中萌发爱同伴的情感。

活动准备:

录象、课件、鸡、鸭、狗等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    听音乐进教室。

律动:找朋友

2、    语言节奏:动物乐园

老师出示节奏卡片X X | X X|幼儿拍出后,老师启发幼儿想象是哪些动物来了。(出示课件)幼儿用四分音符的'节奏说出小动物名称。

 

3、    发声练习:

5  6  5  4  3  1  | 2  1  2  3  5 — |  3  3  3   5  5  5  |  3  3  2  2  1—||

我 爱 我 的 小 羊,小 羊 怎 样 叫 ?  咩 咩 咩,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我 爱 我 的 小 猫,小 猫 怎 样 叫 ?  喵 喵 喵, 喵 喵 喵,喵 喵 喵 喵 喵。

我 爱 我 的 小 鸡,小 鸡 怎 样 叫 ?  叽 叽 叽, 叽 叽 叽,叽 叽 叽 叽 叽。

我 爱 我 的 小 鸭,小 鸭 怎 样 叫 ?  嘎 嘎 嘎, 嘎 嘎 嘎,嘎 嘎 嘎 嘎 嘎。

 

4、    新授:

(1)    让幼儿听课件里小孩的哭声。老师问:“听!什么声音呀?谁在哭呢?为什么要哭?”(让幼儿自由说)

(2)    欣赏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①“是谁在哭呀?”(小娃娃在哭)②“小娃娃为什么哭呀?”(摔疼了,喊妈妈)③“后来,谁来帮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帮助他)

(3)    欣赏分解图片,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①“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这时候谁来帮助小娃娃呢?”(我)②“我是怎样帮助小娃娃的?”(用歌词内容小结)③“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要帮助小娃娃呢?”(因为小娃娃摔痛了,哭了……)

(4)    老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欣赏,完整感受歌曲内容。

(5)    老师出示4幅图片,启发幼儿按歌词内容进行图片排序,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今天,我带来了4幅图片,图片上画的画就是歌曲里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帮图片排排队。(老师唱一句,幼儿找一幅图片,将图片按顺序排队。)幼儿跟着图片顺序学说歌词。

(6)    给歌曲取名称。

幼儿讨论,老师小结歌曲名称《小娃娃跌倒了》。幼儿重复。

5、    游戏《三条鱼》:听音乐做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跌倒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人在遇到挫折、遭遇困境的时候,要勇敢坚强,只有重新开始,坚持奋斗,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4.感悟本诗优美的语言,学习“象征”这种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人在遇到挫折、遭遇困境的时候,要勇敢坚强,只有重新开始,坚持奋斗,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早晨,让我们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朗读,嚼成诗歌的芳香。变作美妙的音符,嚼成幸福的清香。这节我们上语文课,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大屏幕)(跌倒){课件1}

师:你们喜欢跌倒吗?(不喜欢。) 师:为什么?(跌倒很疼!会流血。)

师:呀!看来跌倒真不是件好事。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次的跌倒,但每一次的跌倒,又会使我们有许多的收获。那好,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牧也的一首现代诗——《跌倒》。(板书课题:跌倒)

二、内容研讨,深层感悟。

1、出示小诗(师范读){课件2}

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所以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云,跌倒了 让我们在跌倒时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用最美丽的姿势

太阳,跌倒了 站起来

才有了静谧的 夜晚

2、自由读。(要求:读正确、准确、流利)

3、指名读一读

4、在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意境之美。

(1)男女分读。

师:咱们也来试一试,男女分读,记住,一定要亮出你自己的声音啊!明白吗?(学生读)读得不错,换一下角色还能不能读得这么好?来,试一试!

(2)自己读。

师:声音很大、很亮了,可是都把我吓到了,本来跌倒就挺疼的,我们轻柔一点好吗?我们自己来读读,看谁读得又美又柔,声音哦!

(3)师生读。

师:看大家读的那么起劲,我也想参与,我来读一行,大家读下一行,好吧!

(4)齐读。

师:读的不错,要是我们一起读,肯定会更美,要不要试试!再齐读。

5、体会诗意。

这一节中包含了哪些自然界的事物?(风,云,太阳)

引导:

( )跌倒了,收获了( );( )跌倒了,收获了( ); ( )跌倒了,收获了( )。

6、师:兮兮的秋风、洁白的云朵、金灿灿的太阳,正因为它们跌倒了,所以才有了翩翩起舞的'落叶、淅淅沥沥的雨滴,深沉静谧的夜晚,多么诗情画意。这小节共7行诗,采用排比句式,分为三个层次,形成统一的韵律和节奏,读起来优美而深沉。请你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把你们的理解送到诗中,通过朗读尽情的展示出来。(配乐齐读)

7、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那跌倒到底算不算是件好事呢?(是。)为什么?(因为风?云?太阳?)

想一想:落叶会对风儿说:( )。雨水会对云儿说:( )。夜晚会对太阳说:( )

8、仿说。

师:原来跌倒也可以这么美丽,你想想,还有什么也会这么美丽地跌倒呢?

( ),跌倒了,才有了( )的( )。

(月亮,跌倒了,才有了明亮的白昼。星星,跌倒了,才有了划破夜空的美丽。小溪,跌倒了,才有了壮美的瀑布。雾,跌倒了,才有了清晰的世界。大地跌倒了,才有了挺拔的山峰。海水跌倒了,才有了晶莹的浪花。革命者,跌倒了,才有了幸福的今天??)

9、

师:哎呀,说的真美!谁说跌倒不是好事,我看我们都成了一个个小诗人了,我们现在还怕跌倒吗?(不怕)

师:为什么我们不再害怕跌倒?(因为没有跌倒就没有那些美丽了。因为跌倒了我们可以再站起来。)

师:哦,而且还更有经验了呢,所谓“不吃一堑,不长一智嘛!如果你跌倒了怎么办?

生:站起来。(板书:站起来)

师:很简单的道理,看看我们这首诗,这里的“跌倒”只是指我们平时摔了一跤吗?

生:不是。它指挫折、失败。

师:恩,跌倒不仅仅是指摔倒,也指遇到的挫折,困难和失败。这种方法叫象征。跌倒了并不算什么,我们应该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什么样的姿势才算是最美丽的姿势呢?读一读,想一想.(用坚强、勇敢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这就是最美的姿势。)

师:我们个个都很坚强,不怕挫折,不怕跌倒,因为我们知道跌倒之后,会有更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我们就是在一次次跌倒中才长大的,关键是我们在跌倒时,能不能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10、引读。

师:风,跌倒了,才收获了美丽的落叶,所以(我们不再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云,跌倒了,才收获了滋润大地的雨水,所以......

太阳,跌倒了,才收获了静谧的夜晚,所以......

师:结论式的语气,要读得坚定。后面几行相互关联,但是要注意每行之间的停顿,因此要“声断意不断”。自己试一试。

11、指名读。

三、课外延申,深入体会。

1、师: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的际遇,多姿多彩,多少成功的人,无不在失败中站起,在挫折中奋斗。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矢志不渝的心愿;失聪后的贝多芬带着对音乐的不懈追求创造了传世名曲《第九交响曲》;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火热的青春因为坚强而燃烧。跌倒了,不气馁,能坚持,有信心,有勇气站起来就能迎接新的成功。

2、名言。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四、练笔感知,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跌倒过吗?你是怎样对待的?今天学了这首小诗后,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在生活

中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根据此诗,仿写一段,动笔写一写。

五、总结深化。

同学们,没有顽强的意志,人生就像在沙漠中失去罗盘,没有了方向;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永远不能飞翔;在这美妙的早晨让我们放飞追梦的羽翼,点燃希望的梦想,撑起远航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让我们记住,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人更高的山。最美的彩虹总在风雨之后。

跌倒课件(篇7)

一、活动目标

1.能理解歌曲内容,感受、表现歌曲前、后半段情绪的变化。

2.体验关心、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玩具娃娃、音乐《小娃娃跌倒了》、播放器。

三、活动过程

(一)利用小娃娃跌倒的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瞧,小娃娃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帮助她呢?引导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欣赏,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

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小娃娃跌倒了》。小朋友认真听看歌曲里唱了什么?

(三)边表演边唱歌,表演后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提问:路边的小娃娃怎么了?哇啦哇啦哭着喊谁呀?我跑过去抱起小娃娃后怎么做的呢?

(四)播放音乐,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1.通过齐唱、对唱、声势练习,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内容。

2.启发幼儿感受小娃娃跌倒时难过的心情及小朋友有帮助她后的快乐心情,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的前半段和后半段。

3.将幼儿分成两组练习对唱,一组唱前两句,一组唱后两句,然后两组交换歌词再次练习对唱。启发幼儿边唱边拍手、跺脚等声势练习。

(五)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一个伙伴,边唱边表演歌曲。

跌倒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2、体验做中班小哥哥,小姐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帮助小弟弟小妹的图片。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引发幼儿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愿望。

这几天幼儿园里为什么这么多的哭声呢?小弟弟妹妹为什么哭呢?

你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现在我们成哥哥姐姐的应该怎么做呢?

2、幼儿讨论,想想帮助弟弟妹妹的办法。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式来安慰小弟弟妹妹。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看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中发生的事。

图片中的小娃娃怎么了?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小娃娃跌到了,哭了,要找妈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我快快的跑过去,抱起小娃娃,把她送回家"

4、学唱歌曲。

我们把图片中的故事给唱出来吧

(1)老师弹琴,幼儿用"啦"跟着哼唱,熟悉旋律。

(2)对照图片,教师教幼儿唱一遍。

(3)请幼儿对照图片,一句一句唱一遍,不熟悉的句子教师领唱。

5、用各种方式唱歌。集体唱,分组唱,加上动作表演唱。

6、交流讨论,帮助了小弟弟小妹妹后感觉怎么样?是什么样的心情?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的愿望。

跌倒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反复感受歌曲,初步了解歌曲的性质,知道名称,了解内容。

2、在活动过程中萌发爱同伴的情感。

活动准备:

木偶、图片4幅、情景表演,鸡、鸭、狗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动物找家》:幼儿根据不同的小动物的音乐,做相应的小动物的律动,音乐结束,幼儿用心听音乐:356 | 356 | 356 |……6(53)根据最后一个长音的唱名,分别找到小动物的家。

2、动物大合唱。

(1)老师出示节奏卡片X X | X X|幼儿拍出后,老师启发幼儿想象是哪些动物来了,幼儿说出后,老师逐个出示该动物的图片(鸭、鸡、狗)按节拍演示小动物,幼儿用四分音符的节奏学小动物叫。

(2)老师把三个小动物按左、中、右分成三组贴在黑板上,幼儿分成三组各看着代表自己组的小动物边听音乐边在一定的速度下学动物叫声。

3、发声练习:

1 3 1 3 5 5 5 | 5 4 3 2 1 ― |

(老师)娃 娃 跌 倒 了(幼儿)快 快 抱 起 他。

我 们 抱 起 他 快 快 送 回 家。

4、新授:

(1)让幼儿听录音机里小孩的哭声。老师问:“听!什么声音呀?谁在哭呢?为什么要哭?”(让幼儿自由说)

(2)欣赏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①“是谁在哭呀?”(小娃娃在哭)②“小娃娃为什么哭呀?”(摔疼了,喊妈妈)③“后来,谁来帮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帮助他)

(3)欣赏木偶表演,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①“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这时候谁来帮助小娃娃呢?”(我)②“我是怎样帮助小娃娃的?”(用歌词内容小结)③“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要帮助小娃娃呢?”(因为小娃娃摔痛了,哭了……)

(4)老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欣赏,完整感受歌曲内容。

(5)老师出示4幅图片,启发幼儿按歌词内容进行图片排序,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今天,我带来了4幅图片,图片上画的画就是歌曲里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帮图片排排队。(老师唱一句,幼儿找一幅图片,将图片按顺序排队。)幼儿跟着图片顺序学说歌词。

(6)给歌曲取名称。

幼儿讨论,老师小结歌曲名称《小娃娃跌倒了》。幼儿重复。

5、游戏《洒水车》:听音乐做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九年级物理课件


励志的句子小编精心为您准备了一篇关于“九年级物理课件”的样文,这篇文章非常值得保存起来,方便以后参考。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认真编写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必须仔细规划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成功教学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1】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1.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由于燃气的内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一部分由于机器散热而损失,还有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等机械损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不可能达到IO0%,一般情况下:蒸汽机效率6%~15%,汽油机的效率20~30%,柴油机的效率30%~45%。

3.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4.η=E有/Q×100%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2】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有叫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1, ① 50立方米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② 50立方米水重是多少牛?

③ 用一台水泵把50立方米的水提升到距水面30米的一个水箱,这台离心式水泵完成了多少功?

④如果水泵把50立方米的水抽到离水面30米高处用了1小时。求这台水泵的功率是多少瓦?合多少千瓦?

2 甲机器的功率是30kw,乙机器的功率是45kw,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3、一台机器的功率是100W,使用1小时可以做__________J的功。

4、起重机把重为1000N的货物竖直提升到10m高处,所用时间是5s,起重机的功率是_____________W。

5、抽水机要把质量是10t的水抽到30m高的楼顶储水罐中,如果所用时间是10min,抽水机的功率至少是_____________W。(g取10N/kg)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3】

⑴让学生了解电能表参数的物理意义。

⑵让学生会根据电能表读数计算消耗电能的多少。

⑶通过实验得出并理解电功公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⑷让学生会用电功公式计算电器消耗的电能。

重点:电能表参数的意义及计算耗电的方法,电功的含义,电功的公式及运用。 难点:电功的含义,电功公式的得出过程。

机械功的知识;能量的概念;初步的能量转化知识;初步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电能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小灯泡、开关、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师:近期,我们一直在学习电学知识。但说到电,其实,我们最熟悉的还是家庭用电和每月要交多少多少电费。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

教师:出示电能表,问:谁读过电能表的示数,谁会读数?下面我们用2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学案中单相感应式电能表的技术参数的说基本规格。

教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每个人通过阅读了解到得电能表的规格。

学生:回答并交流尚不清楚的地方,鼓励其他同学帮助。

2.电能表的示数为四位整数和一位小数(深色框内的数字)组成,如图15-2所示。 教师:我们来做个小练习,看谁真正理解了电能表示数的含义?

示题如下:

算,小明家2月份消耗多少电能?若1kWh电费为0.52元,应付多少电费?

3.“电压-220V”表示电能表适用的额定电压为 。

4. “电流规格-10(40)A”

“10A”电能表持续工作时的最大电流为 ;

“(40)A”的数字表示在短时间允许内通过电能表的最大电流为40A。

5.“电能表常数300 r/(kW·h)”表示用电1 kW·h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圈数为转。 练一练:

1.若消耗电能2kW·h,则电能表转盘会转过 转。

2.若消耗电能0.5kW·h,则电能表转盘会转过 转。

3.若电能表转盘转过了30转,则说明消耗了电能kW·h。

教师:如图l5-1(b)所示.电子式单相电能表有一个重要参数imp/(kW·h),它表示用电l kW·h耗电指示灯闪烁的次数,如3200imp/(kW·h)

⒈电风扇扇风时;⒉洗衣机洗衣时;⒊电饭锅烧饭时;⒋电灯发光时;

总结:电流做功的过程中,伴随着电能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电流做了多少功,

教师:电流做功的过程伴随着电能转化为其他能的过程,那么,电流做功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我们要探究电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观察或测量电能转化成的其他能的多少,电能可以转化成机械能、内能、光能、化学能等,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想从哪个角度探究这个问题?猜想电能会与哪几方面的因素有关,根据实验条件,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 学生:思考与交流;提出猜想(教师提出探究内容)

教师:根据实验条件,下面我们选择观察电灯的亮暗来探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 说明:电灯亮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能多,因此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也多。 学生:自己根据探究的目的,选择电路的种类,并画出电路图。

教师:有指导地安排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下面的探究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①相同时间,相同电流,电压越高,电流做功多;

②相同时间,相同电压,电流越大,电流做功多;

③相同电压,相同电流即同一电器,工作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越多。

学生:电灯两端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强,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教师师讲解扩展:精确的实验表明:电流在某段电路上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通电时间成正比。

教师:这个规律如何用一个公式来表达?(提示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所以有除法存在,而电功都是正比,则不存在除法)

教师:提示:①公式中四个物理量的单位J、V、A、s要对应。

②三个物理量要对应于同一个用电器或同一段电路。

“算一算”:我们俗称的“一度电”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多少电能呢?

提示:电能单位为“kW·h”,俗称“度” ,1kW·h在数值上等于1kW电器正常工作1h消耗的电能,即1kW·h=1kW×1h。

1.“一度电”能让功率为40W的日光灯正常工作 h。

2.“一度电”能让功率为2kW的空调正常工作 h。

提示:表格为小明家的冰箱的铭牌,由于冰箱是间歇工作的,

0.5kW·h/24h。

天耗电 kW·h。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4】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播,且声速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15℃);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分开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人耳听觉范围:20Hz---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二、响度: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三、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人耳听力范围的:(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

超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信息、绘测海底地形图;B超;检测金属裂纹等。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5】

1.知道及其单位.

2.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的仪表.

1.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充分认识1度电的功能,养成节约电能的习惯.

本节教材是从能量转化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使学生形成对电能概念的初步印象.然后指出电能转化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流做功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是通过实验完成的,但分析实验的过程要用到力学中功的概念,应做好铺垫.

“电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话可以表述的.应当用学生已有的机械能、内能、化学能、光能的概念,在回顾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出电能.由电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广泛性缩小建立概念的困难.运用书上的图帮助学生认识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初中的概念是从能的转化角度讲的,要求学生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关于的计算应做好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的公式.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6】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是个苦差事,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难在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记住和说出他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熟能生巧,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7】

一、复习目标:

3、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准确、规范的求出所要求解的物理量

二、知识储备:

1、电功率 W=___________;

t=___________;

P=___________;

2、电功率 P额=_________ ;I额=________;R=__________;P实=_________

3、焦耳定律:Q=__________,电热器Q=_______;Q=_______;Q=_______

1、 标有“220V W”的电火锅,连续工作3小时,要消耗___________度电,

3度电可以供“PZ 220-40”的一盏白炽电灯正常工作¬¬¬¬¬¬_______h

2。一台电脑正常工作4小时消耗电能1KWh,它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

若将其接入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_。

3、马欣家有“PZ220-40”灯泡三个,“PZ220-25”灯泡两个,“220V 150W”电冰箱一台,如果这些用电器同时使用,电路中的总功率是________;若平均每天用电4h时,则每月消耗电能是__________(一月按30天计算)

内转动300圈,则所接用电器总功率为____________瓦。

该电能表所控制电路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___。

5、灯泡上标有“PZ220-110”,“22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泡的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__________,

灯泡的电阻为______,若灯泡的实际电压为110V时,则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

6、烘乾家有一台微波炉,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4A,则微波炉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瓦,

7、个白炽灯泡铭牌上标有“220V 100W”字样,则这盏灯的灯丝电阻为 __ Ω。如果灯丝断了之后,重新将灯丝搭上,设灯丝电阻变为440Ω,通电后,则灯丝中实际电流为 A;实际功率为 W;灯的亮度变__ _ __,通电1min后,灯丝实际消耗的电能为 J(假设灯丝电阻不随温度改变)。

8、一个标有“220V 1.1kw”的电水壶,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求:

(3)电10分钟,电水壶产生的热量。

9、全能牌电热淋浴器铭牌中的主要参数如表所示,在正常工作时,将满一桶水从20℃

(1)满一桶水的质量是多少? (2)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我们把水吸收的热量与消耗的电能之比叫热效率,求该淋浴器的热效率是多少?

10、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对家用电器进行了相关的观察和研究,他以一台电磁炉为观察研究对

象,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观察电能表的铭牌 220V 10(40)A 50Hz 2000R/kwh

用电磁炉加热一壶水(水的质量m=2kg,初温是30℃) 关闭家里其它用电器,只将电磁炉接入电路烧水观察电能表,表能表的转盘5min内转了150圈,此时用温度计测得的水温为50℃。

请你就这位同学在活动中获得的有关资料,求解或提出有关问题:

(1)加热5min,水所吸收的热量; (2)电磁炉工作5min消耗的电能;

(1)当豆浆机盛满水时,水的质量为多少Kg?

(4)豆浆机做一次豆浆,若电动机累计工作3分钟,电阻丝累计加热12分钟,则总共消耗多少电能

12、下表为一台电烤箱的铭牌,内部简化电路如图所示,R1和R2均为电热丝.

(1)、求:电烤箱在高温档正常工作10min所消耗的电能;

(3)、求:电烤箱在低温档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和R1的功率是多少?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8】

课标要求

1.电压

初步认识,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2.电压表

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自然界的现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动物也有发电的本领,像电鳐,简直可以说是“水中的发电机”。

播放“电鳐的捕食过程”视频:

同时让学生思考:电鳐是怎样捕食的?它有什么秘密武器?从视频和学生的激动氛围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电压

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各小组按照图进行实验,看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总结:要想使小灯泡发光,必须把小灯泡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时一定有电流通过。当分别连入1节和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连入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较亮。原因:电源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2节干电池比1节干电池产生的电压高,电压高时产生的电流大。

归纳总结:(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要使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首先电路是一个通路,再就是电路中有电源。

活动2:自学课本的55页到56页,小组之间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电压的符号是____;电压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你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了么?

(2)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电压呢?

归纳总结:(1)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单位有伏特(V)、千伏(kV)、毫伏(mV),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1 kV=103V 1mV=10-3 V

(2)生活中常见的电压,要记住:一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为1.5 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 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探究点二 电压的测量

活动1:教师拿出几节不同的干电池让学生观察,干电池上的电压值已被磨掉,看不清楚。设问大家对电压和电池已有所了解,能否通过什么方式确定这几节干电池的电压?此时展示材料:出示几种电表,让学生分辨。

归纳总结:表盘上标有“A”的是电流表,表盘上标有“V”的是电压表。

活动2:学生根据桌上所提供的电压表,仔细观察,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观察的电压表所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归纳总结: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0~3V和0~15V,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0.1V和0.5V。

活动3:出示课件,根据学生对电压表所获取的信息,自己分析出所展示的电压表的示数。

归纳总结:读电压表的示数时,首先看接入的量程,然后再看指针所在的位置,根据分度值的大小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活动4: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出桌面上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小组之间先交流讨论如何连接电压表?选择哪一个量程?接线柱如何连接?

教师活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引导学生类比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说明书中的其他问题,教师注意参与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见解新颖的同学注意让他在全班同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用课件展示)①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并联;②红接线柱(“+”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线柱)接负极;③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④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要选择大量程。

用口诀来帮助记忆:“二要、一不、二看清”。“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典例剖析

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电压的实物图,其中的三处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1)电源是由两节电池串联而成,因此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择0~3V量程即可;而图中电压表选择了0~15V的量程,错误;(2)测灯L1两端电压,因此电压表与灯L1并联,而图中电压表与导线并联,故错误;(3)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即正负接线柱错误。

【自主解答】

教学反思

电压的概念是电学中的重点概念之一,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电压值入手,引出电压的初步概念。并通过对小灯泡发光亮度和电压关系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了解电压的作用。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9】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有兴趣的观看。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

【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2)摩擦起电。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10】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初中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初中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初中物理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

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初中物理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

(2)电荷,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实质:将金属导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九年级物理课件【篇11】

6、斜面的机械效率=Gh/(Gh+fl)(h为斜面高,f为物体受摩擦力,l为斜面长)

2、电路中(包括串联和并联)所有用电器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3、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电阻之比,也等于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

4、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电阻的倒数之比,也等于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5、对于同一用电器而言,它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比,等于相应电压的平方比

6、对于额定电压相同的两个用电器,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时,他们的实际功率之比等于他们的额定功率的倒数比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1.推荐26中的复习计划。专题+综合。

本学期学习五章内容,复习时间较紧,单元复习从时间上难以落实。另外,每章学习后都有单元复习、测试,期末的单元复习若突破不了平日的单元复习内容和形式,重复联系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能力上的提升的促进作用,单元复习意义不大。

专题复习一定要建立教学的要求、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突出大连考试的题型。

综合练习以我们考试的形式为主,杜绝一些不着边际的,不符合我们考试的形式的练习题不经过处理发到学生的手中,人为增加学生的负担。

2、推荐5中高琳的复习课方式。

在高度领会复习课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复习设计——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明确复习内容,主要是教师更明确已有目的的教学。

建构知识——通过简洁的知识构建,让学生形成所复习知识的整体结构、会议重要的知识内容。

典型题分析——精心设计的例题,考虑内容上属于重难点知识,方式上开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迁移训练——与教学目标、典型题分析高度一致的练习题组,复习重点突出,及时反馈增强效果。

当堂检测——强化复习成果。

让复习做到高效,教师的高效设计是前提。

3、推荐教育附中张瑾的探究专题设计复习。

专题的设计价值性在于教师的对教学、教研的理解。张瑾老师将自己的对探究教学的要求、理解融汇在探究专题复习上。突出之处是挖掘教材探究问题,进行重新设计习题,达到训练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4、注意我们教研中研究的内容。

对期中测试试题的命题意图的领会情况决定着期末复习的方向准确性。期中测试中没有解决清楚的问题,将继续通过期末测试解决。主要是引导教师及时的进行教学研究。

5、注意选题。

尤其是综合体,其他各省市的探究实验题,有些不适合大连市的要求,需要在制作练习的题的时候进行改编,强调题干中探究问题与题中设问的一致性,防止对学生形成负效应。如探究是否有关应该得出是否有关的结论而不是成什么关系的结论(进一步的问题需要看具体的题意)。

6、新授课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不严谨造成的学生的认识问题及时纠正。

如,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中测量的物理量——斜面长、斜面高都不是确切的答案,请教师予以纠正。

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时候要拉着木块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有物体运动——匀速的要求,还有方向——水平的要求。在测量斜面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时候也有“匀速”和“方向”

三者的相似性的要求目的有什么不同?

  • 九年级圆课件八篇

    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必备资料,每个人都必须制定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好的教案课件具备哪些特点呢?关于“九年级圆课件”的知识你是否已经掌握得足够了呢?阅读这篇文章,相信其中会给您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 二年级上课件九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防止老师忽略重点内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打造了这份“二年级上课件”,如果我的答案能够帮助你不要忘记将它收藏起来!...

  • 年级课件(集锦10篇)

    编辑经过精心筛选,为大家推荐了这篇富有收获的“年级课件”。在每节课上,老师一般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编写自己的课堂教案和课件了。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类似的内容!...

    年级课件 05-15
  • 九年级上册课件11篇

    励志的句子的编辑强烈推荐一篇非常实用的“九年级上册课件”给大家参考,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为您解决深陷的困境帮助您重新理清思路。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 设计专业优质的教学课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

  • 九年级物理课件9篇

    欢迎来到本篇文章我们今天为您整理的是“九年级物理课件”。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课件如果写好,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希望本文提供的一些参考资料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 跌倒课件(通用九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每位老师都应该按要求准备教案。教案不仅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需求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为您找到了相关信息:“跌倒课件”,欢迎您来体验精彩内容!...

    跌倒课件 02-21
  • 九年级物理课件

    励志的句子小编精心为您准备了一篇关于“九年级物理课件”的样文,这篇文章非常值得保存起来,方便以后参考。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认真编写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必须仔细规划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成功教学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 九年级化学课件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课件”,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