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竹古诗教案收藏

栏目: 古诗教案

2024-02-19 12:13

【#范文大全# #竹古诗教案收藏#】这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份关于“竹古诗教案”的资料集合。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的准确性可以体现教学的专业度。感谢您光临本网页尽情浏览吧!

竹古诗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

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

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

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六、个人建议

对诗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好:“你看图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

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

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

(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个人建议

背诗也要注意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带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诵。

竹古诗教案 篇2

复习理念:

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六年级下册的古诗教材,并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使学生习有所得,自觉养成自读自悟古诗,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技能和方法水平。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改变沉闷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设计过程中还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知诗人、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重温六年级下册所学过的古诗。2.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以此诱发学生的复习欲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复习的状态。】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等。

3.重点交流归类列表法。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诗人和朝代对古诗进行归类。

朝代诗人所写的诗篇(

题材对应的诗篇 归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有效地进行了资源共享,使学生从中“得之以渔”,并学以致用。整个环节,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参与者的角色,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复习兴趣浓厚,复习氛围活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重温学法,品读古诗1.指名背诵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

2.出示诗内容。

3.回顾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诵读方法。

4.指名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随机点评。

悟诗境的方法:结合注释,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等。

6.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诗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通过想象来感悟诗境,理解诗意。

7.入情入境地诵读《江畔独步寻花》。

8.巩固练习:根据出示的诗意图,背出相应的古诗,并感悟其诗境,理解其诗意。

9.总结学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复习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我以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版块》中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为例,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并加以点拨小结。最后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复习技能。】

四、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5)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风三四声。

第二关:诗献四季。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献给最喜欢的季节。

第三关:百家争鸣。

思念家乡时,我们吟——感谢母爱时,我们吟——依依惜别时,我们吟——赞美柳树时,我们吟——喜迎春节时,我们吟——观赏瀑布时,我们吟——第四关:金睛火眼。

利用你们的金睛火眼,猜诗主,说出处,看谁最厉害!(《 》

(《 》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 》

(《 》

(《 》

张扬个性的舞台,又打开了学生的记忆大门,使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再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从中受益匪浅,习有所获。】

五、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此情景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让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军在哪,我就放过你!”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___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在于能否学以致用。设计情境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古诗运用到平时生活和习作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体会,共同分享成就感。进行课堂总结,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七、布置作业,凸显个性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并整理归类,资源共享。

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

3.选做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一些回环诗进行吟诵,也可以自己当“小诗人”,创编古诗。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突出个性化,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自觉养成自我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竹古诗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2、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三、精读《春雨》

1、师范读,领读两遍。

2、指导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

3、理解第一句:

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课堂:背诵古诗。

课外: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2、解题。晓:指早晨。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4、简介孟浩然。

三、精读《春晓》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练习朗读古诗。

3、学习古诗。

学习第一句:

眠:睡觉。晓:天亮。

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都有鸟的动听的叫声。

学习第二句:

这句写得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四、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五、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

1、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竹古诗教案 篇4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

《四时田园杂兴》

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竹古诗教案 篇5

《古诗》教学设计


导读: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模仿、创作等环节中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并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同时,本教学设计也将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分类;


2.能够欣赏和解读经典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模仿和创作有风格的古诗;


4.与其他学科融合,拓宽知识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古诗的欣赏和解读;


2.难点:古诗的模仿和创作。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古诗教材、多媒体设备、相关古诗的研究资料、茶歇等;


2.学生:课本、笔记本、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古诗音像)学生以小组形式听课前未接触过的古诗音频,记录自己通过音乐、意境等方面的感受。


2.学习古诗的特点和分类(15分钟)


(教师以多媒体辅助)通过课件展示和讲解,学生了解古诗的定义、特点和一些常见的古诗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古诗的基本认识。


3.欣赏古诗(30分钟)


(教师示范)教师挑选一首名篇古诗,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师将诗句逐句展示在课件上,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学生跟随课件一起欣赏,并以个人、小组方式讨论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手法。


4.古诗模仿(25分钟)


(教师指导)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模仿诗人的写作风格。学生可以选择课堂上欣赏过的古诗,或者自行选择其他经典古诗进行模仿。学生完成后,进行同桌互评和班级展示。


5.创作古诗(3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线索或刺激,如给学生一个主题或一个关键词进行写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学生完成后,进行同桌互评和班级展示。


6.与其他学科的结合(20分钟)


(教师示范)教师将古诗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古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地理景观和自然现象,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7.课堂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研究古诗。


五、课后作业:


1.背诵一首你喜欢的古诗,并写出你的感受;


2.根据所学的古诗风格,继续创作一首古诗。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提高了诗歌欣赏和写作能力。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外,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学习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对古诗欣赏和写作方面的挑战较大,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实践机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

  • 竹子的诗句古诗

    1、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2、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3、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4、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5、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陆容《满江红咏竹》 6、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

  •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3、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德隐《新秋晚眺》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5、修竹畔,疏帘里。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6、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7、林断

  • 写竹子的诗句古诗

    1、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2、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4、藕风气香,竹风韵凉,等他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5、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6、衙斋

  • 关于竹的古诗

    关于竹的古诗 1、《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着,箨龙未信怯春寒。 2、《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

  • 描写竹子的诗句古诗

    1、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2、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3、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4、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5、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柳宗

  • 赞颂竹子的诗句古诗

    1、咏院中丛竹 作者:吕太一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2、苦寒吟 作者:孟郊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3、归园田居其四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

  • 关于竹子的诗句古诗

    1、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2、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3、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4、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5、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