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翻了几页书,目光又停留在孙犁的一句诗上:“梦中每迷还乡梦,愈知晚途念桑梓。”
手再也翻不动薄薄的书页,眼再也无法挪开。思念故乡的情绪被此勾出,如此浓烈。
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5岁离开故乡的,大概少不更事,抑或许时常回去,倒也不觉什么。老家还是我固定的巢穴,安定的归宿。直至今年春节过后,我们举家搬迁,来到了这个远离故乡的城市,被故乡拉着的风筝伐,突然放长,风筝有些不稳了!
我是知道的,要回去一次,恐是不易的。回老家住,是不可能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就如烈酒,味浓且烈。珍藏的年代越久,后劲越大。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多青苔,破旧不堪。村人依旧,每逢路过都指点着说:“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
一位乡人来我家做客,对爸爸说:“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果树成林,你那几间旧房留在那儿,太破,太旧,实在太不合调了。”
爸爸却回答:“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
那乡人说爸对那几间老屋感情太浓,舍不得。
我问爸:“那屋留着,能留下什么?“爸只是抚着我的头,望着故乡的方向:”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员,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吧我忘记了。”
我知道父亲指的不是村人是否记得我们,只是希望故乡不要少了自己,自己漂泊在外,想家时,总能马上付出一个影像来。
人,总得有个根,无论贫或富,根都不会变。你是那方的人,留着那方的血。
故乡,紧紧的握住了游子远飞的筝线。
故乡,紧紧的握住了游子远飞的筝线。小作者语言老道,让我想起孙犁的《老家》,文章借用孙犁的文字太多,让人无法评判,我们可以模仿,但不能整段借用,否则这文章就不是你的了!
突然发现,一些爱早已被我埋在心底最深处。——题记
那些感情从未减少过,只是因为一直拥有着,便觉平平淡淡。现在提起“故乡”这个词,才觉得太原这个城市,我有太多忆起的美,太多想说的话,太多无言的爱。
儿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柳巷像一个不夜城,热闹非凡。各个店铺洒下的灯光暖暖地包围着我,大商场巧妙的建筑设计,那些精致的摆件,前来购物来来往往的人流,反而让我觉得给这条街增添了几分高雅的趣味。印像里,那时柳巷是我最喜欢的街道,而今再度漫步于此,心里却有一股莫名的暖暖的亲切,更是在看过些许美景后,觉得它虽不似江南小街般清幽,不似古城老街般厚重,不似花园大理石街般华贵美丽,它只是我童年的乐园,是我的记忆中最繁华快乐的地方,早已倾入深深的爱。
儿时,春日融融,花香萦绕,汾河像一个人间仙境,格外宁静。漫步在石子小路上,放眼望去,河水只有几不可见的粼粼微波,静的像是要凝固,然而虽然宁静却不停滞。阳光倾倒在湖面上,金光四射,却也清新自然。侧耳细听,除了凉风滑过耳际,还有水花拍击之声。天空飘着的朵朵白云,映衬在湛蓝的水面,再加上阳光与水光交相辉映,显得那样充满诗意。突然好想触触这汾河的水,感受这养育故乡的人的母亲河,思绪亦回到了小时候,童年在汾河岸边玩耍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浮现,是我记忆中最无忧无虑的地方,早已倾入深深的爱。
儿时,记得晋祠是一个承载历史的地方,清幽也不失美丽的古城。看这建筑古色古香,湖水碧波粼粼,上面点缀着多多荷花,蜻蜓既是点水般地一过,也是一道极美的风景。最爱的是这里的树,有种古老苍劲之感,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却也纹丝不乱。而垂下的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显得分外典雅。信步于园中,也随处见河于桥下,溪于路边,碧波脉脉,给这里平添了些许意境之美。水的清澈也令人叫绝,游鱼清晰可见,穿亭绕榭,冉冉不绝。晋祠用它美丽沉重的身躯,护着这里的历史文化,成为故乡的一颗明珠,我早已倾入深深的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所有记忆早已离不开“故乡”二字。而我对故乡的爱,却一直没有发觉。现在,试着和故乡融为一体,惊觉,原来那种爱一直珍藏在心里。
静坐在湖边默视着寂静的湖面,皎洁的月光洒满了一池,凉风一吹,树影婆娑,微波荡漾,泛起涟漪,粼光闪烁。湖中有千万个月亮在晃动着。不禁让我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诗句,更是觉得惬意。
如今的月儿这么圆润了,凝视湖中闪烁着的千万个圆月,我的心也随着碧波起伏:今天都已经十五了,不知母亲在做甚?应该和以前一样吧:妈妈和面,搓着汤圆。搓好的汤圆小心翼翼地堆放在案板上,等着父亲把水烧开下锅煮汤圆了。以前的这个时候总会有姐姐和我帮着母亲搓,我故意把它捏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像耳朵、兔子、老鼠、四方……姐姐总会揪住我的耳朵:“小弟,八月十五是团圆的日子,你把圆的捏成别的形状,不吉利……”母亲也这样说我。吃的时候他们都不吃我搓的,只好我自己报销了,还津津乐道。父亲不喜欢吃甜的,老是牙疼的厉害,吃不了几个就放下碗看着我们吃,他也高兴,这可便宜了我和姐姐。
今年十五的月亮比去年还要圆润饱满了,可这回只有父亲和母亲过十五了。他们现在还会再煮汤圆吗?我看到了:母亲在搓,父亲在生火,还给我和姐姐留了两大碗呢!你看月亮上的那两个黑点不就是他们么?就是,爸爸、妈妈又怎会忘记我和姐姐呢?吃完了汤圆,母亲和父亲相互搀扶着坐在道场的石板凳上,母亲指着悬在半空中的月亮和父亲在说悄悄话,一会儿笑一会儿又皱眉头,一会儿又深情地期望着远方。我想到了,是念叨我和姐姐了么?姐姐你远嫁他乡了,你是不是也在望月?你是不是也在搓汤圆?你是不是也在看着圆月,指着它,对襁褓中的侄子讲述小时候母亲对你讲的故事?我看到了月亮上的三个黑点了:左边是爸,中间的是你依偎在母亲怀里听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起风了,母亲紧拉了一下衣领,父亲打了个呵欠说:“我有点累了,我想进屋睡觉?”母亲:“你先回去吧,我还不困,再坐会儿。”父亲进屋拿了一件大袄静静悄悄地披在母亲肩上,母亲微微地抬起头看了看父亲,眼角里露出一丝笑容。父亲的声音像蝉翼一样轻:“别坐太晚了?”就轻轻地走了。母亲双手撑在脸颊上,注视着圆盘。夜静极了,母亲哼起了歌谣:“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儿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姐姐你和我现在不就是两根草:我留学在外,你又身在异乡。
姐姐啊!地动山摇的那一年你我都幸运地身在异乡,可怜了父亲母亲:他们走的如此仓促,如此悲凉,我可怜的父亲母亲啊!
母亲皱起了眉头。妈妈啊!怎么了?是不是看到我四处漂泊,居无定所,而忧愁认了么?是不是看到姐姐独守空闺,远近无亲,而心疼了么?
母亲落泪了。姐姐啊!我看到了母亲在徘徊;我听到了母亲在啜泣;我嗅到了母亲留下两碗汤圆的香甜了!姐姐啊!你看到、听到、嗅到了吗?我的小侄儿是不是在你怀里熟睡了?是不是你在喂他汤圆?是不是他吃的很有香味儿?那都是母亲教你做的。以前你也只会在米粉里撒点糖,随便捏成个椭圆就成了,那一次是母亲手把手教你做,我还在旁边偷笑呢!小侄儿是不是也很喜欢吃汤圆啊?月亮上的那个、黑点就是你吧?太远了我看不清。是的吧?你看你还在抱着小侄儿哄他睡觉呢,你也在哼着小时候母亲哄咱们睡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
父亲披着衣服出来了。静悄悄地站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发呆,沉思,皱眉,落泪。“菊,你怎么了?”父亲打断了母亲的思绪。“哦,你怎么起来了?外边好冷,别感冒了?”母亲轻轻擦拭着眼角的珍珠。父亲:“我睡不着,我看你还坐在外面。冷了,回去吧?”父亲的声音像一阵微风轻抚着母亲。母亲勉强地一笑:“要不你也陪我坐会儿吧?既然你也睡不着。”
漫天的星斗,也冒出了云层,泛着眼睛围在月亮身边。姐姐你也看到了吧:此时月亮的那块儿缺口也缝上了,还多了一个像火星儿一样点围在你们三个人周围:左边是爸,中间的是你,右边是母亲和我!
我们都笑了:原来母亲父亲还在我们身边。
中考之前,为了放松放松,我回了一趟全椒老家。
进入六月,故乡的村庄就像一幅古朴而又清丽的油画,将乡间的美一一展现在眼前。
踏在乡间小路,映入眼帘的,那烟,那月,那丝雨,那青草,还有这农家小舍,这四四方方的田垅,无不清新自然,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暂别喧嚣到处是钢筋水泥的闹市,暂别白炽灯下伏案到深夜的苦思冥想,暂别那令人窒息的中考最后冲刺,走在故乡的小路上,只与如缕的泥土馨香,近距离碰触心灵。任心事,与晴好或是微雨的满腔幽野,漾开一怀淡雅的缱绻。
一垅禾,单纯而悠然地散在风中,如轻潮,呼唤着山峦的永远,成长着天长地久,清清的欲滴的绿,温柔地对着目光招袖。像是六月可睛可雨的天,时浮时沉的云,不时拨响我心弦上的音符,时而腼腆嫩稚,时而老到成熟。
这呼唤心灵的如琴的温柔,随时充溢心间,不可臆解。人生的征途,一如这一方悠然的垅间,坎坎坷坷,高低不平。些许粘在衣履上的尘灰,万千来径,均在淡然的轻轻挥手之间,跌落苍茫。
故乡的六月,美在其中!
只取来烟村那一缕檐前的轻烟,涉笛成曲,抚过任意一个风孔,都是翠色横袭,落在溪谷,叮叮咚咚,恰如乡歌,在村姑浣衣桥下,荡起层层涟漪。
浅桥,清池,溪水,村落,以一屏清雅的画,随手着色,从清风来处起笔,自浅雾弥漫时着墨,勾勒六月浅浅的绿,淡淡的香,接天而来,漫峦而去,温情且婉丽。
最是可爱的荷,随路倚径的麦,篱上攀缘的牵牛,均是我儿时似曾的旧识,一见倾心,再见倾墨,恨不得紧紧拥着,融为一身不可分割的灵魂,懂它,就是懂得此时此刻不可言状的美好。
一旦与这漫村的景致零距离碰触,那心灵,便不忍有一刻的离开,深藏在身心的意念,随自景致的入怀,忘记了岁月的尘霜,更忘记了自己。
乡村的泥土,有一种催人向上的气息,乡村的空气,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清新。
那塘里的荷,是水灵灵的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恰是六月故乡荷的写照。每一分,每一秒,绿绿的荷都有奇幻的变化,断不能以视觉来探究她是怎样吸吮泥香而不染泥污,纯洁美丽,馨香素雅。堤边初露的莲花骨朵儿,紧束一身绿的外衣,却遮掩不住饱满的娇颜,一缕沁人心脾的暗香,独独翩跹在红晴蜓的俏立之下,舞魄弄影。
麦子此时浅浅渐熟,萦黄在路旁,风来,便构筑了一方起伏的幕台,涌起阵阵麦浪。欲滴的穗,划破接天在峦的弦,成为生命展示的可以寻味的绝妙。那些穿梭在麦丛的虫蝶,在音符的顶端,聚聚散散,或直线,或描圆,或低行,或高舞,每一瓣迎风的舞蹈,都是慧心掠翅的风光,弘扬生命的绝唱!
道旁信手斜插的青竹,随路绵延,那些无名的丝藤便随性地攀爬了上来,成了一道绿的屏风,极尽柔软的藤萝,嫩须握篱,一圈圈地缠绕篱的身体,每一根藤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藤环,都是一个生命的高度。
故乡的六月,美在其中!
自然的烟村,是一个蕴在身上的名字,是神游在心河的梦幻。
随渐渐而来又绵绵而去的岁月,积累了行囊中珍贵的财富。难以忘却,这里的每一寸垒基的青石,更难忘怀,从童年一路行来的坎坷,如今,再次浸润在这无尘的清界,那些历经的风情物貌,一一如昨日远去的芬芳,在再一次的交会中深情珍握。
沿自小径,极目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峦,那一坡绿,绿得诱人,那一束束白,白得纯净。这一方土地,任心念回忆曾经的童年往事,踅来踅去,那每一棵山草,都有一缕温暖明晰的色调,带着我,走进如歌的时光;那每一捧泥土,都有一份浓浓的乡情,引领我,走进母亲的怀抱。
真的不愿离去,这六月的故乡,卧在青草深处,张怀远山近水,让每一个回首,厚重在心中,堆积在可以尽情与天地知会的感悟之中。我,融在自然,而自然,便融在我深深浅浅的心中。
炊烟掠过屋顶片片筛风的叶子,一种诗意,便袅袅地随风升腾。
牧童的横笛,浅音渡过柳枝,掠在入目透熟的桃林,给一个恒定的目光,便可将纵横的阡陌一一珍视,成为弦上滚动的字符,将丛荫的每一枚绿叶,摘在眉上,蕴在心尖,将曾经的疲惫挡在门楣之外。
此时,宁静的心,设法拾缀尘事,在这一方精神的世界里,做自由地,爱做的一切事情。
故乡的六月,美在其中。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任何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殊感情,它深藏在心底,浓浓的,挥之不去‥‥‥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但大自然却给了我许许多多的精神补偿,让我的故乡永远在我心中烙下一个抹不掉的记忆,让它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春天,当柳树刚刚长出嫩嫩的小黄芽时,我们几个孩子便跑到村边的小树林去削柳枝,树上的鸟儿在欢快的歌唱着,村边的小溪也在哗哗的流淌着,花儿在为我们招手点头,好像在想我们打招呼,这一瞬间,仿佛整个村庄、整个原野、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我们就这样在春的怀抱里尽情的玩耍。
夏天的中午,我们坐在小溪旁边石头上,垂柳轻轻抚弄着我们的头发,碧水微微挠着我们的光脚,如同仙境一般,一会儿,天气闷热得让人不舒服,我一想,八成是要下雨了,不过一会儿,雨哗哗的下起来了,,雨过天晴,空气更加清新,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不由的把手展了开来,闭上眼金,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秋天,我们钻进了深深的玉米地里,那早熟的大玉米,胖鼓鼓的,黄发红发褪了色,便露出一排排如同小姑娘一般的雪白牙齿来,又让我想起烧嫩玉米的诱人清香,便跑到地理里辦来玉穗烧了吃。那沁人心脾的玉米清香,也不是那容易就随便享受到的,大人见了,就骂我们糟蹋粮食,但是你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如同山珍海味一般,美味极了。
夜晚,池塘的蛙鸣和院墙边蛐蛐的叫声,更显示出农村夜的宁静。
奶奶给我说:“蛐蛐叫的意思是,农忙一过,该拆被洗衣过东了。”我就想,这么快啊!初冬,当白杨树的叶子徐徐飘落的时候,我们在这期盼着另一个春天‥‥‥
我的祖祖辈辈谦卑恬淡的生活在那借以为生的贫瘠土地上,辛勤耕耘,苦苦劳作,但是他们从不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这里就是他们的故乡,赖以生存的故乡,是他们生长的地方。
每天清晨,爸爸便出工,扶着犁,甩着便,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抢那贵如油的春雨,在那些贫瘠的土地里,月黑风高的夜晚,依然能够熟练地种植或收割那贫瘠的山地里长成熟的庄稼‥‥‥,妈妈是个勤劳的人,每天总是起得很早,生活、熬茶、做早餐,把我们喂好,又忙着去上工,干了几小时的活儿,又赶忙回家做饭,喂猪‥‥‥,忙完晚上锅灶的活儿,还得缝缝补补,才算过了一天。
白天,我总喜欢跟父母到地里玩耍,看着父母被太阳晒得紫红的皮肤和干活的劲儿,真觉得是一种享受。这无形中的陶冶,是我感觉到自己桀骜不驯的灵魂是对清贫生活的刻薄回敬,由而回想起爸爸妈妈总是叮嘱我们好好读书。
为什么我每当走到那里,都难忘那片土地?走过如锦似画的山村,走过那大厦林立的城市‥‥‥,我都清楚的知道,我自己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而心中,有一份属于另一块土地的渴望和眷恋,这样日复一日,年过一年,岁月的烟尘、乡情悄然升起‥‥‥。
有时我想是我拥有了故乡,还是故乡拥有了我,因为我知道,不再需要什么。在浸透中我感到自己早就是故乡的一草一木或者一峰一峦,构成那延续在我前世,今生和来世的乡愁,让我有了一份眷恋,一份相思。
啊!故乡,你是成长的摇篮,是你教会我热爱自然,热爱故土‥‥‥
过去总听人说,只有长期在外的人,家乡这两个字才显得珍贵。我就想,家乡的山水,生你养你,不论何时何地,远离也罢,在她的怀抱也好,都一样充满深情。
我是十七岁那年,离开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故乡,算起来也已二十多年了。走的时候,还:“少年不知愁滋味”,早在渴望那个长江入海的城市,向往莺飞草长的江南,有不同于家乡的另一种景色。当坐在长江轮里告别巴山蜀水,我简直像当年仗剑远游的李白,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情。当轮船到达码头,踏上一片陌生而又心仪已久的土地,远望星海与灯海交汇的夜空,呼吸江边自由的空气,心里好不惬意。
大学里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离开了故乡,又都想起故乡的许多好处来。最大的快乐就是把心情写成书信,填上故乡的地址投进邮筒,盼望对方能早日收到,并把家乡的好消息传来,有时一天能收寄十几封信。这时你会发现,最没事做的是本地同学,当外地同学无限深情谈论家乡的许多好处时,他们或默默在听,或附和我们,对身旁的这座大城市发泄不满,我们这些外地人就会想:“连本地人都不喜欢,这地方不好。”
离开故乡的时间越长,对故乡的思念就越深。好在江南的土地上,蜀人的足迹俯拾皆是,如东坡主持修建的西湖苏堤,马鞍山采石矶的太白楼,就连水漫金山的白娘子,据说也是峨眉山上下来的。
当初我选择在江南读大学,就是向往吴地文化,中秋月下灵隐寺浓浓的桂香,夜半钟声里枫桥边的客船,还有乌依巷口、瓜洲古渡、烽火扬州路等。却不想真来到这里,却发现早已失去了那些诗情画意,乃至于发出了:“江南是白开水,蜀中是泸州老窖”的感慨。就连李白的那首:“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都认定,李白写这皖南山水,仍有蜀山的影子。
很快到了毕业的日子,江南对我来说,已经没了当初的新鲜感,我毫不犹豫选择回故乡工作,同学们也不愿去西部的穷乡僻壤,看来我是十拿九稳要回家了。
毕业设计选学习好的学生,到西安某研究所做课题,同学们都很犹豫,说:“毕业分配关系到一生,还是不要走开的好”,而我却第一个报了名。趁这个机会,我去了华山、嵩山,还去了洛阳和开封,西安附近就不用说了,只要地图上有个绿色的点,都会去光顾一下。
回学校已是七月中旬,分配方案早就定了,成都的名额给了一位东北同学(这位老兄不知迷上了天府之国的什么),而我却去了贵州(班主任说我最近),这差点没把我气死,但此时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了。故乡啊,故乡,我只好与您失之交臂。
好在贵州地处南国,对于我这个喜好新奇的人来说,又将得到一种全新的感受。这里有侗乡苗寨,有奇山异川,所在的单位,又是全国最大的卫星地面设备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卖到了广西、云南和贵州三省几乎每一个市县。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内,我自告奋勇带了一个安装队,去为用户开通卫星电视节目,到过三省的绝大多数县城。
出门在外,有远在异乡的贵州人来认老乡,他们以我们为荣,让人非常感动。
记得一次在云南河口,我们去到前线,在一个陆军团里建一座小型电视台。很多贵州籍战士闻讯来帮忙,我们一起搭脚手架,安装直径6米的接收天线和15米高的发射天线。从早上八点一直干到夜深,装置完全正常时,已是深夜两点多钟。由于是挑灯夜战,又处在热带雨林,蚊子和其它飞虫,从很远的地方向这儿飞来,爬满了我们全身,叮得满脸是血,但谁也不叫苦叫累,而是快乐地有说有笑、问长问短,询问着家乡的发展。
那时中越边境正处在战争状态,河口这边经常有子弹从对岸(越南老街)打过来。战士们还说,再过几天,这个陆军团要被抽调去争夺某个高地,今天在场的很多人,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但在今夜,他们却显得异常快活,这是因为从遥远的家乡来了亲人,家乡的产品又带给他们巨大的荣耀,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乡情节啊。从此,我以做一个贵州人为荣。
后来我辗转去了广东,在珠江三角洲的城市里,见识了那些打工仔和打工妹们。他们大多来自江西、湖南和四川等省区的偏僻山村。说实在的,家乡并没有给过他们任何东西,他们两手空空,带着破旧的行囊和美丽的梦想,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省吃简用,却把辛苦所得的大部分,寄给了家乡的父老。
记得一年春节前夕,在肇庆车站,我看到了一幕至今都不能忘怀的感人情景。当时我在车上,看到站台上黑压压100多个女工,清一色的灰色工作服。车上也有10多个女孩,穿着同样的服装。都大约二十来岁,来自四川遂宁的农村。
车下的姑娘们都含着眼泪,一次次挤到窗前,向同伴们重复着要带给父母的话。我也听出来了,因为加班,今年她们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回故乡过年。
当列车徐徐启动,车下100多人,几乎是同时放声大哭起来,车内的姑娘们,更是抱在一起痛哭,那情景震撼了车箱里的每个人。这些故乡的孩子啊,故乡究竟又给过你们什么?
后来看到春节前后的民工潮,我没有反感,有的只是一种尊重。他们胸怀理想,眼含渴望,都是故乡的好孩子,必将成为支撑故乡发展的脊梁。这又使我想起了海外华侨,他们当初也是身无分文,背井离乡,受尽了无数的屈辱和艰辛。而每当祖国母亲有难,又总是他们首先站出来,不论是抗战时的捐赠,还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年里的投资,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出于对祖国母亲真心的爱恋。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当我已完全放弃回家打算,抱定四海为家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回到已经离开二十年的家乡,到一所大学做了一名教师。
然而,当坐上回家的列车时,我就已经在想:故乡,当真的投入到她的怀抱,她还是从前的模样吗?你还会为她传来的每一个喜讯而彻夜不眠吗?你还会为她的每一次进步而忘情欢呼吗?她还是你心底的那盏明灯,无时无刻不在激励你奋发向上吗?我不敢肯定。
我想起了梦里的江南,想起了贫瘠的贵州,也想起了这二十年里曾经到过的许多地方,此时已经在心里隐隐作痛,离开了她们,我才能深深地感到我爱她们。
故乡,也许有一天我还会离去,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远远注视你,为你的风采而自豪,为你的繁荣而欢呼,永远保持那份对你的深深情意。
其实,有的时候真说不清那个普通的小村有什么可恋之处,然而那却是我的故乡。总感觉说不尽的是故乡,那地、那人、那印记着我童年的小河。离开她的时间愈久,思念就愈深。每当忙于工作而疲惫不堪的时候,每当纠结在心而闷闷不乐的时候,每当听见他人谈论故乡而兴高采烈的时候,故乡就会自然地浮现在我的脑际,特别喜欢一个人坐下来,静静地仰望连着家乡的那同一片蓝天,任凭微风拂面,似是故乡呢喃的呼唤,勾起我所有的思绪,随风飞扬。是什么让我对故乡魂牵梦萦?
故乡,是温馨的港湾。孩提时代,她以舔犊之情护佑我成长,尽管外面的世界风起浪涌,尽管也会有风霜雪雨袭来,有了她的遮蔽,我照样尽情地欢呼雀跃,历练自己的翅膀。长大后,故乡把我放飞,却用情感这根结实的线儿,牵住我这飘摇在外的风筝,生怕我有什么闪失。这个时候,工作上的失意、奔波的劳苦、生活的烦恼......只有她才可以倾诉。尤其是活在当下,有谁不戴着假面具示人呢?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办着违心失意的事情,个中的苦恼向谁说?故乡!回到这个温馨的港湾,我才能找到自我,才能展示自我。在我心里,这里才是地球上的一小块乐园,一个和平的角落。
故乡,是苍劲的大树。她植根于这方肥沃的热土,更深深地种植在我的心里。她见证了无数成长的身影和轮回的春秋岁月,自己也在这轮回中感悟着人间冷暖与尘世风月。而我这故乡的游子,就是这树上的叶子,故乡泥土的芬芳沁润了我的灵魂,总有某种难舍难分的情感。多少年后不管是功成名就,荣归故里,还是心烦意乱,失魂落魄,这里就是唯一想回去就可以回去的地方。拉一把条椅躺在树下,这棵大树就像是慈祥的母亲一样,分享我的快乐,或者陪伴我休养疗伤。
故乡,是唱不完的歌。她的旋律和着你喜怒哀乐的节拍,时而欢快,时而悠扬,时而低沉,时而委婉。那深情的曲子大概从我一出世的时候,就已经融入到了我的血液和精神之中,陪伴我一生。不论是身在咫尺,也不管走到天涯海角,这首悠扬的歌儿,总是会从我的心底流出,与我的心脏一起跳跃。唱起这首动人的歌,我就会自然而然的昂首挺胸、轻松自如走世界,就会觉得与母亲之间,其实也就是这首歌的距离,她始终和着我的脉搏在我的耳边轻柔地响起......
故乡,是流不尽的河。尽管今人的改造使得我已经看不到她原来的模样,尽管我找不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然而她却一直流淌在我的心上,与我血脉相连,成为永恒的记忆,成为每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心底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萦绕在心底最深处,几多怀想、几多留恋。在那蓦然回首的寻望中,更涟漪起几多的情感,使得我每段文字或多或少都闪现出她的迷人风景。
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我轻轻叹了口气,抬头望向天空,站在敞亮的天空下,我不知道是因为雨水还是泪水,渐渐地打湿了我的双眼,记忆的隧道又将我带回了那个我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让我想起那个拄着拐棍日日夜夜守望着我的老人。
那还是我小的时候,住在姥姥姥爷家,除了他们,还有一位老者——我的老姥爷。在我仅有不多的回忆中,对他,只是依稀记得他是一头银丝,眼窝深陷,牙齿也只剩几颗,满脸岁月痕迹。因为年事已高,常常见他坐在屋里,屋里的床上,不怎么出门。他似乎不怎么喜欢笑,有的只是淡淡一笑,没有一丝起伏的如同木偶一般的神情。因此,小时候的我对他并没有好感,甚至可以说不喜欢他。
五岁那年,城市里的爸爸妈妈工作稳定了,即将要把我接到城市里住。走的那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我在门外和姥姥姥爷说再见,为了礼貌,我也同老姥爷道了一声,但只是轻轻的,淡淡的。他的耳朵已经有些背了,不知道他听见了没有,但还是应了我一声。而我那时早已经,走了......
雨仿佛闻到了离别的气息,变得更大了,洗涮了小花小草,也浇湿了老姥爷的心。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也许很多年后,我会后悔没有回头再看看那个老人,而现在我带着他们的牵挂走了,也渐渐的忘了他们,甚至故乡。
再次回到故乡,已是多年以后,我带着新鲜的然而姥姥姥爷陌生的气息回来了。但此次的归来,是因为老姥爷的去世。我并没有哭,我知道我对他的感情并深厚。更令我不开心的是那天下着小小细雨,当时穿着我心爱的裙子,弄脏了,因此我还气恼了好久。
后来,姥姥告诉我,你知道吗,你老姥爷自从你走了以后一直茶不思、饭不想,寻问你的去处,那时你怎么也不回头看看他。每逢下雨天,他就拄着拐杖到门口等你回来。此时,我的泪水已随着雨水流下。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他常常叫我去他屋里,可那时的我并不想去,当然我也没有进去,他便默默的进了屋,一会儿又出来到处找我,原来他是去拿点心了,想让我吃。那些点心都是他藏起来,舍不得吃。他并不爱笑,偶尔笑那也是对我。我......忽然想起了那一切关于他和我的事。我仿佛看见了那个坐在门口带着一颗守望的心的身影。
现在,我常常回去看姥姥姥爷,不想让他们也变成我的遗憾,也会带着我的愧疚去看看老姥爷。每次我站在村口,望向门口是,仿佛都会看到那个守望的身影。
窗外,雨已经停了,我想我该回去看看了......看看那个有人守望我的故乡!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我的故乡情结作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静静的初夏夜,风语温柔而甜蜜,天边的弯月,明亮而纯洁,月夜窗台让我难以入眠。故乡,魂牵梦萦的地方,依然又一次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您所需的“故乡作文”。文章写作是学生展现才华、展示个人独特思维的舞台,同时也是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方式。如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参考他人的文章作为借鉴。您对于写好文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技巧呢?...
编辑强烈推荐一篇非常实用的“提高作文写作技巧的秘籍”给大家参考。作文是提高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的重要训练,写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种技能提高专注力和思考能力。好的作文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才能创作出来。以下内容仅供您参考!...
写作是一种勇敢的尝试,它使我们能够勇往直前面对挑战并不断进步。通过将思想写成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和寻找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情怀故乡作文”,希望您能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想看一篇好文章您可以读读“怀念故乡作文”。作文是语言文学中必备的技能之一,作品可以推广一种新观念或思潮。优秀的作文是一个结果,结果的背后都是大量的阅读。希望这些材料对你有所帮助供你参考和使用!...
作文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主题作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写作文要注意真情实感的表达内心的想法,写主题作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篇网络上的好文“故乡的作文”听起来很简单但内容实用,烦请您关注并详细阅读本文!...
写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对于写作文后续的修改,我们的目标是使内容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最近你是否为写作文感到困惑?在这篇文章中,栏目小编详细介绍了有关“故乡巨变作文”的各种信息,但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自行判断是否可信!...
用作文表达情感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找到满足自己内在需求和欲望的方法。多练习写作文,提高文字表达水平,进而提高写作质量。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故乡作文”,希望本网站能够为您提供需要的信息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