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范文大全# #幼小衔接心得#】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小衔接心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幼小衔接心得 篇1

这个学期是我作为老师的新的起点,我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同样,也是小朋友们作为小学生的新的起点。因此如何衔接幼儿到小学,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学习准备期的设置是提供给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角色转化的“缓冲期”;是适当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呵护他们对小学学校生活的美好憧憬的“调节器”;是学生平稳适应的“过渡期”和正式踏上学习旅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哺乳期”。

要关注他们的衔接问题,就要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自我,受不得批评;只看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长处;他们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力弱,管不住自己;他们不明白小学里应完成学习任务,对自己的事情缺乏责任心。

因此,我们要帮助儿童做好心理调整:儿童在幼儿园受教育的特点是在游戏中认知、在游戏中培养能力。他们一直是在表扬、鼓励和商量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的。初进小学,乍听到老师的指令和批评,他们往往接受不了。另外,对于认知要求的提高和规范,也让儿童感到有点无所适从,因而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在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了几天学的儿童哭着不进校门,任老师家长怎么哄都不行。

因此,对初入学儿童而言,要有一个过渡期,我们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以商讨的口气施教。在教学时,要把课堂教学变为鼓励探究式的师生双边互动,继续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认知,让儿童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而又极富挑战性的事,真正的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过渡期。

幼小衔接心得 篇2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今天非常有幸能代表老师们同大家进行交流。孩子们很快就要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幼小衔接工作牵动着大家的心。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我们幼儿园致力于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为我们知道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进入小学健康发展。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思考,并实施了不少的活动。今天,我们选取了一些历来适合孩子发展的做法,希望给家长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加强对幼儿倾听习惯培养

会倾听是小学生上课听讲的一个基本要求。会倾听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才会做出正确的反应,才会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才能提高。因此,我们很重视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对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代币制、小红花、听故事、复述故事、传话等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但是应该说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在一些时间里孩子肯定会走神,那么教师的眼睛就非常敏锐,会用眼睛和孩子进行交流,有时候发现孩子的头低下来了,那时候就往往会发现他们或者是在动衣服上的一个小扣子或者是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就是这些小小的东西,往往分散了他们很多的注意力,所以希望家长不要给孩子带任何的小玩具、身上佩戴的小饰物也不要戴。(容易分散注意力,也会为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幼儿会倾听。比如:和爸爸妈妈说话时,眼睛要看着,问孩子听明白了没有。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简单的小任务,看孩子完成的怎样,理解水平如何等。

二、加强对幼儿进行的是责任感的培养

5—6岁正是责任感萌芽时期,责任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健康活泼、文明合作、勇敢自信、探索创新的具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能完成简单的任务,有一定的责任感,逐步形成集体荣誉感。”我想大家并不陌生。这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中各班老师都有介绍,家长也填写了“责任感的调查问卷”。我想大家还有印象。

在孩子升入大班之后,我们把任务布置给孩子,不直接告诉家长。让幼儿有一定的任务意识。这需要我们家长的配合和以身作则。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如何。有的家长“你们老师怎么那么多事,整天不是让我们干这就是让我们干那的”,牢骚满腹的话想一想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啊:哦,我爸爸妈妈都说了老师麻烦,那就不用管了,那如果您是这样做的话“今天老师布置什么任务了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相信一次次的,孩子的任务意识会越来越强,会越来越积极主动,那么以后老师布置的任务小朋友都能及时完成了。其实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有点麻烦,但是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做事会更积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在动脑筋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知道责任感的重要,但是有时不知道怎样来引导培养孩子。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感呢?下面我就简单介绍我们老师平时一些好地做法,家长可以举一反三的运用。对孩子来说,责任感包括三方面:

1、对自身的责任意识;

2、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3、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一)、对自身责任意识的培养

1、发挥小书包的管理作用,提高自我服务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书包,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彩笔、油画棒、铅笔盒、数字本、图画本等。在幼儿园,我们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小书包。比如:上数学课、美术课都要用到小书包,都是孩子们自己取放,用完后,自己整理好学习用具。开始用书包时,很多孩子丢三落四,不是忘记铅笔,就是丢了橡皮,很多孩子的书包一直挂在小椅子上,不知道摆放到指定的位置上;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没有检查书包的意识。他自己认为收拾好了,便不再管了,结果经常少东西。结合幼小衔接,我们在平时,先交给孩子这些学习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让孩子知道做完作业后,先把钱币、橡皮、卷笔刀装到铅笔盒里,然后再把铅笔盒和本子放进书包里,最后再检查桌子和地下有没有拉下的东西,确定东西一样不少后,再把书包放回制定的位置。小书包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感到非常具有教育价值,很有实效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孩子们知道了物品不能随便仍,应摆放整齐,学会了有规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通过管理小书包,使幼儿明确小布包的使用与管理都是自己事情,不能依赖他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大大提高了。我们有一部分家长往往把这些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任务给代替了,给孩子收拾书包、整理学习用具,失去了锻炼培养的机会。试想:孩子连自己的事情都不管,任务都完不成,何谈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看到孩子收拾得不整齐,就顺手代劳了,就让孩子自己整理。再比如:让孩子学习自己的袜子、内裤自己洗,家长不要怕孩子洗不干净。

2、一日生活中布置各种小任务,渗透责任感的培养。

(1)布置学习作业。如:写数字、绘画。只有完成作业的小朋友才能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规定时间,完成一定的任务后才能做起他的事情,否则就不行。

(2)主题活动中渗透责任感培养。每次主题活动,我们给孩子布置各种任务。如:结合主题我们已经进行完的主题“我是中国人”等,让孩子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中国的脸谱、少数民族的图片等,我们家长都很积极的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各种京剧脸谱,绘画了少数民族娃娃,我们将这些材料都布置在班级环境中,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脸谱、民族娃娃贴在黑板上,挂在教室里,都自豪地说:“看,那是我做的”。从孩子的表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自信,一份引以为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这里,要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班级活动的支持,其实这种支持也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希望家长一如既往的和孩子们一起继续保持这份热情。

(二)、对他人、集体、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大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不管不问、自私自利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充满爱心、善良、能负得起责任的小朋友。那么,就需要我们家长做个有心人,抓住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引导。首先,大家要知道,“对他人”,包括对家人、对老师、小伙伴。“对集体”,对孩子来说主要是就是班集体。在幼儿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活动来培养。

1、通过开展值日生活动,使幼儿主动承担一定任务,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幼儿明确了值日生职责,并能积极参与值日生活动,如:积极抬床、饭后收拾整理、清扫室内卫生等。比如:服务小明星,在家里,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收拾碗筷、擦桌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通过开展争做小组长、小班长活动,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习管理班级工作,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在竞选活动中,幼儿懂得了要管理好班级工作,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加强了自身的约束力,在管理过程中,幼儿知道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幼儿关心同伴的意识。结合“三八节、教师节”等节日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心,为老师、阿姨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礼物,并献出自己真诚的祝福.对于生病的小伙伴及需要帮助的朋友,我们积极引导幼儿关心同情小伙伴,比如:有的孩子病了很长时间来到幼儿园后,我们引导孩子都来关心她,问问他“你怎么了?病好了没有?我们大家都想你了等等,孩子们之间充满了浓浓的感情,爱心在一句话、一个关心的眼神中自然流露。”在家里,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关心爸爸妈妈、老人等,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爸爸妈妈工作一天了,让孩子给端一杯水、捶捶腿、收拾碗筷等。

4、发挥互动墙的作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的进步只靠说教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刺激物、强化物的鼓励。比如:我们各班级开展的互动墙:“争当升旗手”“星星排行榜”“代币制强化物”。得到10面小红旗后就可以得到1个小红花”,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他们每天数着自己的小红旗数量,看谁得到的最多。有很多家长在家里设置了一个这样的小展台,鼓励孩子,非常好。

(三)、家园互动,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

召开家长会,下发了幼儿责任感的家长调查表,在学期结束后,我们将再发放一次,看孩子前后的对比和进步。前几天,我们发放了“幼小衔接工作家长调查问卷”,听取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我们将采取合理化的建议,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

三、我们还在大班重点进行了竞选小组长的活动,这一活动也是我们近些年来一直研究和很有实效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上进心、自信心。在幼儿园里,我们选择小组长的要求是这样的: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的事务。

2、愿意帮助小伙伴、为集体做事情。

3、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4、遵守班级活动规则,认真做事。

5、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在活动中孩子是活动参与竞选,说出竞选词,大家根据他们的表现和得小红旗数来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是为大家服务,并负责提醒小组成员做好班级的事情。举一个孩子当小组长得到发展的例子。家长在家里,可以以小组长的标准来激励孩子:你想当小组长,就要xxxxxx。

下在学期,我们将重点开展上小学的主题活动,如参观小学、请小学老师来讲课,参加毕业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记录作业的方法等。发放家长问卷等。

四、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家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如过于焦虑,认为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差距太大,对孩子要求高。比如:举例说明还有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有老师小学后还有老师呢,不太重视。那么我们对家长也有一些提示:首先是要用平和的心态,从自己孩子本身的发展水平来看待,纵向比较孩子的发展,只要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进步,那么他就是最棒的。这样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把保重幼儿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幼儿园是以保教为主,既有保育,又有教育。而学校教育是以学习为主,孩子上学后,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需要我们理智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长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如在家里不要随便给人开门等,放学后按时回家。举例说明小学生的事情。

3、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是好事,有时候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这是个顺毛驴,人谁都想听好话,但是做错事情肯定是要批评,有些小朋友不高兴了不来园了,家长也不高兴了,有不少的孩子在小学不适应,情绪低落,所以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4、培养阅读兴趣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孩子就喜欢看电视,看书也是多选择动画卡通书,对其他的书兴趣不高,但大家都知道读书对孩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开阔视野,掌握词汇方面都很有益,这其实需要家长的引导,举例和孩子一起读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等,使幼儿逐渐喜欢读书,读各种书。

小建议:孩子晚上可以做什么事情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看电视(看电脑)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一直看到睡觉;还有甚者,吃饭时间也在看!尤其是孩子们很快就要上小学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可是这样长期下去,既对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利,又对他们眼睛有损伤。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看电视(看电脑)时间长了对身体的影响。通过讲故事、讲道理,或者看一些相关的碟片,让孩子有一个直观地认识。然后再和孩子商量晚上可以干些什么。(内容可以结合幼儿园的课程或者孩子喜欢的事情:画画、写数字、阅读、拼图、手工等),最后合理安排这些事情的时间(一件事情尽量不要超过40分钟)。这样,一份合理、有意义的计划就产生了。制定好了后,开始时,家长要监督孩子按计划做,一定要坚持,不要三分钟热血;孩子形成习惯后,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来完成。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养成。

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家园一致的努力下,一定会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也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的。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

时间过得很快,孩子刚进幼儿园上小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他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许多家长一定被一句话警醒着:“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的,求学,说远点,关系到就业,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幸福。读小学一年级,是人生的又一个起步,怎样成功跨好这关键的一步呢?许多父母对怎样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颇为关心,甚至可以说有点焦虑。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小衔接时期的教育既重视又不过分紧张。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开展学前教育。

1、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家长在孩子入学的身体准备方面要做到:

(1)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止疾病,使他们身心健康;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

(2)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通过投掷、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可通过蜡笔绘图,做拼图游戏,学用平头剪刀和拉链等,增强手的灵活性。

(3)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可送给孩子一个小闹钟,从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慢慢增加定时闹响的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一件事情。至少提前一、两个月,开始作息时间的转换。按照穿衣、吃早饭、步行到校所需花费的时间量,确定起床时间,让孩子习惯这样的作息制度。

(4)保护好孩子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眼(视力)和耳(听力);

(5)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迷路找民警。教育孩子不能玩水、玩火,拨弄电源开关等,以免发生事故;

(6)重视的家长还可以入学前带孩子到医院作一次体格检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是否有疾病感染,如有要立即抓紧治疗,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2、做好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使孩子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将要入学的学校外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本领。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形成入学的心理期待。一般情况下,在5月份会开始报名,办理入学手续。父母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学校的长短。议论要避开孩子进行。

3、做好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家长要提前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毫无疑问,父母疼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孩子小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杂务也由父母包办。孩子开始学习后,首先碰到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字。不把纸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对6~7岁的孩子实在是一种挑战。但是,如果在家里经常干家务的孩子,手会变得相当灵巧,橡皮的使用就不会有问题。还有一位家长说:“我一年差不多要给他买100块橡皮,买了就丢这才是父母为孩子长大后获得幸福人生儿留下的最大本钱。!”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书包像“字纸篓”;乱得要命。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条理做事的习惯。比如衣服应该折好放在哪里、比如玩具应该收拾到哪里。给孩子买一个小书包,让孩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教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要求孩子把东西整理好才能吃饭。过一段时间,要求孩子整理一次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即使孩子做家务不够能干,灵巧。只要养成遇事全力以赴的习惯,也能对孩子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孩子的进取心,责任感,爱心等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再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一个孩子能否学习的好,关键在于他否具有学习能力,即学习潜能。而学习潜能的培养就是从孩子学做日常家务和学会生活自理开始的。

(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4)培养孩子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们小学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

4、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大多数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其中包括: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要独特的鼓励,如写作;帮助别人)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鼓励孩子会问)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遇难事,持之以恒)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不半途而废。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较差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说话,详细地讲解一些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澡的过程。今天学到了什么,交了什么朋友?每天要孩子有一点沟通,哪怕15分钟也好。学会与孩子交流之中的问与答。家长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提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比较和识别事物。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则要尽量周全,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不知道答案,就要对孩子坦言,然后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每天为孩子朗读。为孩子朗读可以从孩子出生时起,并在整个学前阶段持续不断。虽然孩子在开始时可能听不懂这些故事或诗歌,但是孩子可在听的过程中知悉家长的声音,和家长产生亲近感。此外,孩子的身边经常有些阅读材料,可使其对语言和阅读的兴趣较快增长。

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家居何处,周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什么,议论一些什么。可带孩子到周围散步,坐公共汽车,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还可依孩子的兴趣,让他欣赏和学习音乐、舞蹈、绘画。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总之,我们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关,充分地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幼小衔接心得 篇3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习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心得 篇4

时间过得很快,孩子刚进幼儿园上小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他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许多家长一定被一句话警醒着:“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的,求学,说远点,关系到就业,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幸福。读小学一年级,是人生的又一个起步,怎样成功跨好这关键的一步呢?许多父母对怎样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颇为关心,甚至可以说有点焦虑。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小衔接时期的教育既重视又不过分紧张。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开展学前教育。

1、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家长在孩子入学的身体准备方面要做到:

(1)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止疾病,使他们身心健康;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

(2)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通过投掷、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可通过蜡笔绘图,做拼图游戏,学用平头剪刀和拉链等,增强手的灵活性。

(3)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可送给孩子一个小闹钟,从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慢慢增加定时闹响的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一件事情。至少提前一、两个月,开始作息时间的转换。按照穿衣、吃早饭、步行到校所需花费的时间量,确定起床时间,让孩子习惯这样的作息制度。

(4)保护好孩子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眼(视力)和耳(听力);

(5)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迷路找民警。教育孩子不能玩水、玩火,拨弄电源开关等,以免发生事故;

(6)重视的家长还可以入学前带孩子到医院作一次体格检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是否有疾病感染,如有要立即抓紧治疗,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2、做好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使孩子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将要入学的学校外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本领。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形成入学的心理期待。一般情况下,在5月份会开始报名,办理入学手续。父母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学校的长短。议论要避开孩子进行。

3、做好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家长要提前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毫无疑问,父母疼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孩子小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杂务也由父母包办。孩子开始学习后,首先碰到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字。不把纸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对6~7岁的孩子实在是一种挑战。但是,如果在家里经常干家务的孩子,手会变得相当灵巧,橡皮的使用就不会有问题。还有一位家长说:“我一年差不多要给他买100块橡皮,买了就丢这才是父母为孩子长大后获得幸福人生儿留下的最大本钱。!”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书包像“字纸篓”;乱得要命。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条理做事的习惯。比如衣服应该折好放在哪里、比如玩具应该收拾到哪里。给孩子买一个小书包,让孩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教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要求孩子把东西整理好才能吃饭。过一段时间,要求孩子整理一次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即使孩子做家务不够能干,灵巧。只要养成遇事全力以赴的习惯,也能对孩子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孩子的进取心,责任感,爱心等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再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一个孩子能否学习的好,关键在于他否具有学习能力,即学习潜能。而学习潜能的培养就是从孩子学做日常家务和学会生活自理开始的。

(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4)培养孩子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们小学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

4、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大多数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其中包括: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要独特的鼓励,如写作;帮助别人)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鼓励孩子会问)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遇难事,持之以恒)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不半途而废。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较差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说话,详细地讲解一些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澡的过程。今天学到了什么,交了什么朋友?每天要孩子有一点沟通,哪怕15分钟也好。学会与孩子交流之中的问与答。家长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提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比较和识别事物。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则要尽量周全,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不知道答案,就要对孩子坦言,然后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每天为孩子朗读。为孩子朗读可以从孩子出生时起,并在整个学前阶段持续不断。虽然孩子在开始时可能听不懂这些故事或诗歌,但是孩子可在听的过程中知悉家长的声音,和家长产生亲近感。此外,孩子的身边经常有些阅读材料,可使其对语言和阅读的兴趣较快增长。

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家居何处,周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什么,议论一些什么。可带孩子到周围散步,坐公共汽车,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还可依孩子的兴趣,让他欣赏和学习音乐、舞蹈、绘画。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总之,我们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关,充分地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幼小衔接心得 篇5

听了于老师关于幼小衔接讲座后。我把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幼小衔接培养习惯是关键。蒙台梭利教育有这样一个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发式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为孩子储蓄大量的、进一步爆发的、快速成长的、具备更久远竞争力的基础。

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还有一点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有锻炼好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资本。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内容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变化。父母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在各方面辅助老师为孩子科学地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要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他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他人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同时父母应避免以下倾向:

1对孩子期望过高。

2、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会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

3、父母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

幼小衔接心得 篇6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对于自家孩子来说,有一个好的起点好的开端,所以家长们会选择一个好的小学教育为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幼小衔接对促进幼儿的智育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的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范文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很高兴这次参加了幼小衔接的讲座,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也正是我们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事情。

说实话,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女儿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习,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习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为此,孩子在入学前该做哪些准备呢?

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帮助孩子定位角色:我是小学生了!

其实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女儿回家的时候已经会问我:妈妈,我读完大班是不是要读小学了?当时就很惊讶,幼儿园老师已经这么早让宝宝知道小学的事情,让她已经有了这个概念,现在想来,真的不嫌早。而现在,我们家长更要帮助孩子定位这个角色,让她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做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向办法解决。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入学这意味着孩子从家里到了学校,开始了集体生活,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在集体生活中与许多人接触交往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摩擦和矛盾,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与宽容,遵守班级的纪律,关心和爱护集体。

自己整理习惯的养成并爱护学习用品

在这次讲座中,老师着重提到要帮助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连书包都是父母帮助理好。这一点,在我上次参加家长会后,我已经刻意地每天会提醒孩子,晚上睡觉前先理好自己的书包,放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但是,我女儿好像不是很爱惜书本,一本练习本没写几页,封面就已经摇摇欲坠了。故我认为爱护学习用品也是非常重要,好的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她以后的生活。

让孩子学会倾听

幼儿园的教学大多是在游戏中学习,而小学教学都是以老师教授为主,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讲,孩子一定要学会倾听,若孩子没有认真倾听,老师在讲,他就顾着自己玩,一个橡皮擦就可以津津有味地玩一节课,有的小孩不玩的话自己发呆,根本没有听进去,这样一节课下来孩子听课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要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习惯

现在我们会将女儿每晚的功课固定化,她自己也会知道每天睡觉前要完成哪些功课,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学习就变成每天应该完成的事情就想睡前刷牙一样自然。

养成做事迅速的习惯

这次讲座中老师也明确提到,要让孩子养成做事迅速的习惯。这一点是我非常担心的问题,由于女儿在幼儿园吃饭总是最后一个吃完,在家也是要花很长时间吃饭,到了小学肯定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同样地,小孩早晨起床时也十分拖拉,到了小学肯定不能一下子适应。所以,我也是有点着急,听完讲座后,我跟老公就想了很对对策,要尽量在小学入学前,能让女儿能做事尽量加快一点,不能拖拉。

综上所述,是我在此次讲座后的总结的基本的入学需养成的习惯,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习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生活都大有好处。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教育孩子更难。非常感谢此次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让我们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 篇7

大班孩子从孩子园过渡到小学,许多孩子在上学之初会觉得无所适从,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是任务意识和思维模式等都会有一个过渡期。如果不注意做好幼小衔接准备,轻则,会使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适应期延长,重则,会使孩子跨入小学后因不适应而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将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都要认真对待,重视起孩子的幼小衔接,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让孩子顺利迈好入学第一步。

一、心理准备——具有上小学的意识

上小学是孩子求学生涯迈出的第一步,渴望上学,向往小学是入学孩子必备的情绪与态度。

从孩子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因此家长要帮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比如,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的事情,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家长可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谈论上学的话题。如:“宝宝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这些好听的故事都写在书里呢,等你上学认识了字,就能自己看故事了,还能从书里知道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更好听的故事。”

当孩子做了一件让家长满意的事时,可以这样夸奖他:“要成为小学生了就是不一样,真懂事!”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孩子就会产生反感和恐惧,形成心理压力。另外家长要交代孩子:在学校要遵守基本规则;记住自己的学习用品,会和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进行区分;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在校门口等家长来接,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将家长的联系电话告诉班主任,有事要跟老师说,不懂就问老师。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身心健康安全准备

很多父母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不发烧,不生病就是身体健康。其实不然,暂时的没病并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切正常,许多病都有缓慢起病的过程,如铁缺乏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贫血,但对孩子危害在铁缺乏早期即已存在,孩子多动症在孩子未进入小学前往往被忽视。

孩子在孩子园,大多家长认为多动就是活泼好动,到了小学自然会好的错误认识。有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导致孩子体质差、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将影响孩子的学习。如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一方面要及时治疗,另一发面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沟通,以便班主任及时调整座位,给予孩子适当的照顾。

在小学里,孩子的活动空间大了,老师不可能时刻跟在身后,孩子很可能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我们要教育孩子万一弄伤了,不要惊慌,及时找老师解决。告诉孩子在学校不要猛跑,那样非常危险。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也一定要主动告诉老师。

幼小衔接心得 篇8

李璇语的家长

活动结束后,我首先了解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我对孩子们平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这比较放心。

最后,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尤其是马小姐生动的讲解和无私的推荐,让我受益匪浅。

别再说别的了。让我们谈谈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

所以我没有其他的担心。另外,用***、**低来形容**有点不妥,但性价比确实超值。

我们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的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对老师的爱负责,那么其他人都是次要的。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永远不应该找一个脾气暴躁的老师来影响她对生活中需要尊重的人的态度。从心底树立一个老师是一种有爱心的人,所以这个小天使也做到了。

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我们看到并认可了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我们学校现在的教学理念和新中国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

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在这些情况下,让幼儿园寻找措施来弥补救助,肯定是错误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

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

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那么成年人为孩子提供什么呢?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

你有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习,你有没有刻意引导他有意识地学习,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责怪孩子和老师。

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是我这次的全部经历。因为个人性格问题,我说话不低调,所以我写的东西也有点张扬。我真诚地希望能帮助你,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 篇9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之间有着前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5日的研讨会中,我感觉到了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之间存在的“代沟”,正是这些“代沟”造成了幼小衔接中的诸多障碍,也致使我们走了许多的弯路。增加幼小之间的联系,吸收先进的教育观念,明确幼小衔接正确的教育方向正是我们现阶段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

一、幼小形式大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有着诸多差异,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 学习形式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无拘无束的模仿、学习,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收获知识。而小学教育以学习为主,孩子们要在课堂上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完成各科作业,并要认真地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相对来说较为枯燥。

2、 课程内容的.差异。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而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各学科分科明确: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区别于幼儿园每班固定配备两名教师,进行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小学则各学科都有专门的教师传授知识。

3、 学习方式的差异。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但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环境也随之改变。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 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4、 行为要求的差异。在幼儿园,老师们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并没有小学那么高。孩子一旦上了小学,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儿童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而幼儿园是从尊重孩子角度出发,以孩子兴趣点为重。所以,我们更侧重对幼儿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 理解能力的培养,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全方面

何为幼小衔接?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在这幼儿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帮助幼儿实现两个阶段的平稳过渡呢?

1、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避免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的片面教育观,拒绝小学化教育倾向。根据幼小行为要求上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而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应当更加侧重学习兴趣,学习和生活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而幼儿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更能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以语言领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一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儿歌、看图书等使幼儿喜爱文学作品。同时,引导孩子对这些文学作品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帮助幼儿阅读的途径,让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以互相带教的方法一起阅读,增加阅读兴趣。

2、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和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幼儿入学后适应能力。所以,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愿望,激发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兴趣和向往,从心底里准备好成为一名小学生。从而在主观上有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愿望和行动。同时幼儿园应当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可以和小学相互配合,开展参观小学,聆听小学课堂,尝试成为一日小学生等等活动。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本次研讨会中,我们接收到了许多小学老师的希望,老师们希望幼儿园更多的关注到幼儿的良好倾听的习惯、正确的握笔姿势、养成课前做好课堂准备的好习惯。是的,这些都是幼儿学习所需具备的良好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这些良好习惯,除了平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提点和渗透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室中的区域角中创设模拟小课堂的情景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小学学习的知识经验,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许多幼儿的家长教育理念不正确,因担心幼儿在小学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为孩子报了小学课程的兴趣班。以至于幼儿因在进入小学后重复学习相同的知识内容而对学习丧失了专注力和兴趣,对其一生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教师都有被家长要求增加小学学习内容的要求,这时候老师应当进行耐心的解释和疏导,帮助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同时,为了解除家长的顾虑,幼儿园可以和小学相衔接,家长和小学教师相衔接,请小学教师为家长朋友开展一次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解除家长的顾虑。

幼小衔接,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才能让幼儿平稳过渡。虽然,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巨大,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幼儿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愿在我们幼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们能顺利的过渡到小学生活,从而快乐的学习成长!

幼小衔接心得 篇10

今天与许多老师共同参与了“幼小衔接”主题论坛,活动中的发言人都是与“幼小衔接”工作有着直接关系的,有专家、幼儿园园长、幼儿园一线老师,小学校长、小学一线教师,更有一名一年级新生的妈妈。听了他们的发言,我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妈妈,与论坛中的发言内容产生了许多共鸣,但是也同时伴随着深深的无奈。每一个发言者都代表不同的立场,对于他们的行动实践也都有着不同的理由,她们所做的都没有错,都是为了孩子能更顺利,更愉快得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但是还是无力地让我们的孩子活得很累。

这与中国国情、中国教育现状和中国教育水平密切相关。我认为这样的论坛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我们如果整天抱怨也是没有用处的,我想还是主动去尝试接受,尝试适应,力所能及的做些实事去帮助孩子。

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大班,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何适应是幼儿园的首要问题,那么幼儿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作为一线幼儿园教师,我自己的孩子也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要增强孩子的小学入学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孩子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多次参观小学,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满足孩子想做小学生的愿望。同时,在平时要及时提醒孩子上课时坐的姿势要端正,有事先举手,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小动作,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朝着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

同时,要增强学习兴趣,增强孩子在正常活动中的听说能力。例如:在一些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指导他们听故事、歌曲和书籍来欣赏文学作品。

同时,引导孩子大胆质疑这些文学作品,激发孩子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了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要放弃任何能帮助孩子阅读的方式,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以互相教导的方式一起阅读,增加阅读兴趣;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写字的可写书籍,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汉字和写字的兴趣。

平时,利用生活中的可供资源,吸引幼儿一起数数,并练习编题和列计算题,同时,结合主题活动,自编教材增加一定量的计算内容,如:捡树叶、配菜、送鱼儿回家、小鸟的窝、破译**号码等活动。根据不同层次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儿童逐渐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使儿童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还有就是加强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对于幼儿而言,必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和独立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进入小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在这些方面,我们力求创造条件,在各种活动中有机渗透,让孩子们自然地理解、接受。如:

运动中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班级集体中加强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等。每个环节的自觉引导,使我班的孩子只有这些能力,才有真正的成长意识。

我认为,通过幼儿园和孩子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小学入学之路会更加平坦。

幼小衔接心得 篇11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 篇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一)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最后一个学期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 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 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 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 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 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一、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 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 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 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 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 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 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 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 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二、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 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 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 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三、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 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 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 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 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 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 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 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 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 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 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

 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 儿升入小学以后。

 四、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 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 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 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 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 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 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 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 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 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二)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 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 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教法,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再 加上各幼儿园、学前班为迎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片面强调各种知识 的传授,忽略了幼儿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长期得不到根本改 变,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而重复的知识传授又使入学新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另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则缺 乏教学规程,放任自流,使幼儿教育“保育化”,浪费了大好教育时机。

 实践证明,如果学前教育抓得不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小过渡的准 备应从幼儿园小班抓起,重点放在大班和学前班,使幼儿平稳过渡入学,为其终身 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对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诚如一句名 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 自然会专注的去想、去听、去问、去探索。

 培养幼儿的这种可贵精神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必须从幼儿入园时做起才行。鲁 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做,大有碍于孩子的 发达。”而学龄前的孩子们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

 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蚊穴,我们应通过孩子 这种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把丰富的想象力 和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兴趣、爱好、求知欲 变得稳定持久,又把兴趣做为学习的动力。既然小学要教会儿童读、写、算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前教育就应为此做好准备,即组织幼儿进行“前阅读”、“前 书写”、“前运算”活动,如: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看色彩艳丽 的画册、图片,进行“听读游戏识字”,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或游戏过程中 听读、跟读、识记、朗读、背诵儿歌,从而识认常用汉字,为儿童进入小学转而以 抽象符号为主要学习内容做好准备,这就是“前阅读”,幼儿教育中没有“写字” 一课,但幼儿教育中的绘画、手工等发展了幼儿手指握笔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孩子 握笔轻松,运笔线条均匀,为幼儿入学后书写打下坚实基础,这便是“前书写”。

 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取物”、“开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有目 的训练了点数,也就是“前运算”。可见,这些游戏活动就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 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做了准备。

 一提起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觉得非常羡慕,多少还有些感到神秘。根 据幼儿这种心理.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小学生请来,请小学生讲讲他们的 学习、生活、劳动,讲讲少先队、队旗、科技活动、夏令营,使小学生与幼儿距离 拉近,激发幼儿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带上红领巾,早日成为小学生的愿望。对于大 班或学前班的幼儿还可以有组织的把他们领出去,参观小学校,看他们上课、活动 等等,把幼儿想的、听的变为直观感受,使学龄前幼儿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培 养幼儿自理、自立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师、保育员和家长们 的照顾下生活,而进入小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离开别人的监护,许多孩子 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纵,安排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 么。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幼儿园还要逐渐培养幼儿的 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还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 游戏、玩具和伙伴,学会考虑和决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幼儿一 起讨论和决定事情,可以使幼儿充分学会表达意见,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获得体 验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 的密切配合,要经常持久地进行,从幼儿入园时就应开始。

 实践证明,那种事事处处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长们,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习,但 是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一般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那些受陈旧教育思想影响,只 让幼儿围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意识,没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学前使孩 子学会了加减运算、汉语拼音等基础知识,他们送出去的学龄儿童也同样不能适应 小学生活。因此,在入学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儿入学后 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住困难。最

 后,要抓好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大班的幼儿更接近入学年龄,入学 前的准备教育要更具体。

 第一,要培养大班儿童或学前班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加集体 活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集体,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性活动竞赛或集体 布置活动室等等,形成良好集体风尚。

 第二,训练幼儿具有“坐、立、走、说、写、看”的正确姿势,养成每天坚持 看电视中的一段儿童节目,并能讲述其主要内容及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表 达、记忆能力。

 第三,在学前班、大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延长有意注意时间。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所有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 它”。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看,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有的一入学就可能表现出两 极分化,有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 时间较短暂,导致儿童进入正规学习以后成绩悬殊。因此,在大班、学前班下学期 学习,还要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学前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卡,其中有关规定由教师和家长共同 监督指导并坚持定期总结。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要从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学准备教育重 点只放在入学前一年,只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算术题,有的甚至让 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内容,那么,这种“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三)

 很多幼儿家长都关心这一问题:小学之前,给孩子报名上幼小衔接班或学前 班,到底有没有必要?

 其实,很多幼儿园引“课”入园,提前教一些;不少一年级教师却表示:“孩 子提前就把一年级上册学完了,上课净捣蛋。”

 我一直认为知识量不可以成为幼小衔接的重点,幼小衔接班一直都存在,只是 真正贴合儿童需求的培训机构未成主流。理想的幼小衔接课程应整合有效听课能 力、注意力集中能力、超常记忆力、作业规划能力等,通过大脑思维导图、

 游戏式头脑风暴等过度形式课程,教会孩子轻松学习、快速掌握。引导孩子具 备由幼儿园升级到小学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准备及学习能力。在授课形式上, 要承上启下,将游戏、团队互动、课堂教学、家长培训融为一体。如何加入一个 “团体”?大人眼中的小麻烦,实为儿童心中大问题,只有他们提前具备了相应的 理解、交往能力,才能自如的步入小学。

 关于幼小衔接工作心得(四)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 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

 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 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 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 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 10 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 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 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 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 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 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 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 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 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 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 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 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 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 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 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 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 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 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 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

 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 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 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 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 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 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 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 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 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 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 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 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 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 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 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 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 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 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 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 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 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 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 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 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 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 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

 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 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 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 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 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 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 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 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 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 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 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以做智力训 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 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 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 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 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 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 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 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 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 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 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 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 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 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 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 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 最新幼小衔接心得体会推荐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最新幼小衔接心得体会推荐》,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幼小衔接的本质意义不在于知识的衔接,而在于心理的过渡。为深入贯彻《关于学前教育深化...

  •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汇总14篇)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幼小衔接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

  •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热门十四篇)

    人们常常在很多时候会陷入琢磨和胡思乱想的状态,对于琢磨的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自己当下的感受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琢磨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和思维漏洞...

  •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幼小衔接工作总结》,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顺利过渡的一个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了科学引导幼儿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帮...

  •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简短系列(11篇)

    应该怎样记录这些心得体会呢?随着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更多以前没体会到的事情,于是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启示好好记录成文。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所学的知识,这份“幼小衔接培训心得简短”是我不懈努力的成果希望得到您的认可,欢迎您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美妙!...

  •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怎么样才能高效率地写出一篇范文呢?文档处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篇经典的范文一定会被大家下载来参考阅读。分析范文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本质和关系,编辑用心编写这篇“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堪称是激励人心的文章之一,本文旨在为您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

  •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优选

    写范文非常受人欢迎,因为范文可以作为一个有益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体构思在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励志的句子经过认真整理和精心挑选,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幼小衔接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但请注意内容仅供参考!...

  • 幼小衔接招生方案(优质)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幼小衔接招生方案。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近年来,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渐受到各界的重视,被视为未来教育的基石。因此,在幼儿教育的领域中,幼小衔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