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芦花荡的教案

栏目: 芦花荡教案

2024-03-07 13:11

【#范文大全# #芦花荡的教案#】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芦花荡的教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芦花荡的教案(篇1)

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传奇人物吧,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板书:芦花荡(小说)孙犁

(学生读课题,注意“犁”与“梨”的区别)

(学生读课文提示;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芦花荡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岁月里。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二、作者介绍:孙犁,(1913-xxxx)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记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三、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摆头),边读边划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标上段号。

四、知识回顾及迁移:

小说三要素及在本文的体现

芦花荡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重点词语;

2. 了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相关知识,体会人物及环境描写妙处;

过程与方法:

1. 默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情节;

2. 通过人物及环境描写的分析,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难点 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央视曾经有一个调查:你幸福吗?今天我也想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你幸福吗?请大家说说心里话。

有的人认为很幸福,有的人觉得不够幸福。可是,在八十多年前我们的同胞却经历着不幸。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生命被任意践踏。然而英勇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他们奋起反抗。在这一反抗日寇的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就走进《芦花荡》,来结识一位老英雄。

二、出示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

2.了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相关知识,体会人物及环境描写妙处;

3.默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情节;

4.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作家作品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四、检查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寒噤( ) 仄歪( ) 竹篙( )苇塘( ) 黄梢( ) 疟子( )泅着( )提防( )( )舀( )吆喝( )( ) 趴( ) 扒( )蹿( ) 飒( ) 转弯抹角( )悠闲( )

(二)解释词语

提防:小心防备。

央yānɡ 告ɡào : 恳求

尖jiān 利lì: 尖锐,锋利

能nénɡ 耐nai: 本事;技能

悠yōu 闲xián :闲适自得

仄zè 歪wāi : 倾斜,歪斜

寒hán 噤jìn: 因寒冷而哆嗦

阴yīn 惨cǎn : 悲伤凄惨

转zhuǎn 弯wān 抹mò 角jiǎo: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张zhānɡ皇huánɡ 失shī措cuò: 慌慌张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五、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内容,如果给这个小说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题目?说说依据,讲讲你所了解的故事。

说明:通过此活动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把握程度,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了解小说:

明确: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

人物塑造的方法: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侧面描写。

六、内容探究

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了解了小说内容,现在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按照小说的结构,本文如何分层?

明确: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

第二部分:(9-54)叙述老头子护送两女孩回苇塘途中的事。(开端、发展)

第三部分:(55-末尾)叙述老头子智斗争日本鬼子的经过。(高潮结局)

课后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说的内容,认识了一位抗日老英雄,他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们。这就是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典型形象。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真实的人物,但他却来源于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的代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如何赏析环境描写。

芦花荡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述的作用,提高描述的潜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方法:

探究,体验

教学媒体:

投影仪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这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状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资料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十分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举例见课文。

4、(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此刻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但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2)还表此刻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还表此刻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十分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还表此刻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总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十分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三。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字词

二、品味赏析:(完成课后练习三)

景物描述: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十分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十分优美,给人一种用心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述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述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述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答案见教参)

2、体味这些景物描述的句子。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述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貌”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但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那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述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5、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三、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个性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述?有什么作用?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述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资料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应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带给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述。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个性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心理描述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补写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7、不是鲁莽。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结: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述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期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述,以便在今后自我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述手法。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预习第三课,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六、课后记:

板书设计: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征:

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二)景物描述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

芦花荡的教案(篇4)

本课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紧扣小说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佳作欣赏和延伸拓展的内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到景物描写再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了解小说的特征。

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

紧扣小说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通过佳作欣赏和延伸拓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1、快速阅读法。让学生以较快速度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地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讨论点拨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讨论,探究小说的三要素。引导学生思维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少数地方,教师做必要的引导、讲解。

3、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战争类的文章进行联系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第一课时讲授:欣赏微型小说《退刀记》,复述课文,熟悉小说情节,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讲授: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补充网上短文一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并照应开头。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并看过不少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对战争有哪些看法呢?

指定2-4名学生回答(用时间4分钟)。预计学生回答内容:

1、赞成战争。能够获得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锻炼自己,成就自己。

2、反对战争。战争的残酷与无情,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3、既反对又支持。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我们反对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因为,只有消灭了一切侵略者,我们才能赢得真正的和平与自由。

教师小结:

我们热爱和平,但我们决不乞求和平;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决不害怕战争。必要时,我们会勇敢地迎击战争,保卫和平。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篇微型小说,看看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听并思考)(用时5分钟)

芦花荡的教案(篇5)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苇塘(wěi)竹篙(gāo)疟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 he)蹿(cuān)仄歪(zè)飒飒(sà)泅着(qiú)穿梭(suō)

2、解释词语:

尖利:尖锐,锐利。

能耐:技能,本领。

悠闲:闲适自得。

央告:央求。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也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吆喝:大声喊叫。

二、导入

电影《黄河绝恋》、《紫日》、《敌后武工队》等都是反映抗日斗争的,最近又在重拍《小兵张嘎》,在这些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群众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更让我们认识到群众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它让我们至今难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发生在抗日战争岁月里的一个故事。

1、作者孙犁:

孙犁,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芦花荡》等集子中。建国后还创作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等。

2、请学生介绍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以及河北白洋淀的情况。

三、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时间:一天夜里

地点:芦苇塘

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

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流血,老头子发恨要讨还血债。

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段落和句子。

明确:事情有:他运输粮草,护送干部;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设计圈套钩住鬼子,痛砸鬼子等。

句子如:“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时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等。

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是文章的文眼,是关键,最能体现老头子的性格。

4、叙事作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本文在刻画主人公时主要用了哪些描写?

作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一般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本文写老头子主要用了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

四、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划出刻画老头子的描写方法并进行分析。

3、找出文章中的写景部分。

芦花荡的教案(篇6)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状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资料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十分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举例见课文。

4、(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此刻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但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2)还表此刻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还表此刻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十分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还表此刻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芦花荡的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环境(单元说明)

《芦花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认为本单元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对战争(战争的根源、战争的历史、战争的性质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选文以叙事作品为主。联系七年级教材,不难发现,从八年级开始,教材在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开始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本册一、二单元安排的均是叙事性作品,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而阅读叙事性作品(记叙文)的基础,就是能清楚地把握记叙的要素。因此,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本单元就是要复习、掌握记叙六要素的知识,通过抓六要素来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获得自己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的独特的领悟。

从过程与方法目标上来说,单元要求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能迅速抓住记叙的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课文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默读技能,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2、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

《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作为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我认为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同时,叙述相对新闻详尽、生动,也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②感知老头子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

情感与态度

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①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②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方法

拟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听读、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激发兴趣→整体感知→品读揣摩→迁移”的教学模式,感知、品读中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说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人物活动的环境——芦花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创设有利于课文学习的情境;采用听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既是因为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也是根据课文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又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的特点,试图培养学生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课文内容,又能通过适当的朗读品味、体验,培养语感;教学模式的制定则是根据情意原理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学情,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㈠导入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教师有感情地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自古燕赵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保卫家园的民族战争之中。在美丽的白洋淀里,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如我们熟悉的《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的小说——《芦花荡》

说明:此导入,意在通过真实的图片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爱,对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对英雄的敬意,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后,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㈡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边听边想像边概括(最好不看书):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说明:听的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听故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同时,听读既给想像创造了条件,又是诱发学生阅读的“有声广告”。因此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听来捕捉有效信息,在想像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方法指导:听的时候注意把记叙要素变成问题,以利于概括。

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小结并过渡:

具体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老头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㈢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①分析情节的具体发展层次。

②说说老头子给你的印象,并请找出相关语句。

方法指导:克服“唇动”“手动”式的默读,养成依靠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的默读习惯。

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引导合作,深入探究: ①小结情节层次:护送(开端)→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

合作探究:

课文开头的几个自然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说明: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从分析情节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布局谋篇。 ②归纳人物性格(相关语句要求绘声绘色地读出来)

爱国、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核心是自信自尊

合作探究:

①你能说出这些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吗?

②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通过老头子这一形象,你能看到些什么?

说明: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扣住人物个性化的东西。

老头子性格的突出特点也是学生最容易把握的就是他的自信自尊,可做重点分析。其他的有一定的难度,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要求学生把相关语句绘声绘色读出来可以检测学生理解的程度。

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的突出特点、思想内核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㈤小结。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你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吗?

说明:这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强调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㈥布置家庭作业:

①请你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你的家人听,并请把你家人的评价带回来。

②朗读课文,归纳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

说明:设题目的,一是为下课时做准备,二是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可增进与家人的沟通。

  • 芦花荡课件(热门14篇)

    在教学环节中,教案课件构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的老师都需要深思细想自己的教学课件。精细打磨的教案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热情。鉴于您的需求,小编特别为您编撰了一篇名为“芦花荡课件”的文章,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您所需的帮助!...

  • 葫芦教案锦集12篇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如果还没有准备好的话就要赶紧完成。只有把教案和课件准备好了,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根据您的要求,编辑整理了以下的有用信息:“葫芦教案”,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希望您喜欢!...

    葫芦教案 02-20
  • 处处设防的芦花鸡

    发现了一堆丰盛的食物,鸡群扑过去,一个个疯狂啄食,紧张的连头都顾不得抬一下。芦花鸡得到一片菜叶,迅速钻出鸡群,向远处惶惶奔去。虽然并没有谁来追逐抢夺,它还是低头撅腚,摆出一副夸张的防御动作,直至跑到僻...

  • 描写芦荟花的句子

    1.芦荟花就像一座金色的三角塔,它是由一个个的梭子形的小花骨朵组成的,下面的花骨朵开得大并且向外舒展开,越往上花骨朵就变得越小,而且簇拥在一起。花茎又粗又高,上面还有蘑菇一样的花纹。 2.我喜欢芦荟花,虽然它的花很小,但也是很美的花。 3.我细细端详芦荟叶当中冒出的一根长长的茎,上面开满了长长的一串

  • 描写芦苇花的句子

    1、到了八九月间,芦苇便开始开花,那毛茸茸的芦苇花,远看是一片雪白,近看却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有奶白色的,有微红色的,还有淡青色的。一阵微风吹来,那如细碎的棉絮的芦苇花,便在阳光下摇荡,放眼望去,好像白色的波浪,小村子便漂浮在这白色波浪上了。 2、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河里长满了芦苇。秋天一到,芦苇花竞

  •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李中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译文及注释】 我向芦花深处走去,群山掩...

  •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1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老师应该认真编写每个教案和课件,以确保教学进程顺利。在教案中,需要详细写明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更加清晰明了。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案和课件呢?我们强烈推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这份教案和课件确实名副其实,希望通过阅读此文,您能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

  • 欧阳修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作者:欧阳修 原文: 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