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城市化课件集合九篇

栏目: 城市化课件

2024-03-07 13:39

【#范文大全# #城市化课件集合九篇#】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励志的句子特别为您精选的“城市化课件”一定能够让您满意,巨佳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品味!

城市化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从城市群体来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那么,城市化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课件展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两幅图相对照,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有何特点?

3.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

问题1:两幅图相比较,可以总结得出,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该区域1985年只有上海、南京两个特大城市,而到了20xx年,特大城市已达到了5个,即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

问题2: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速度快,而且城市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问题3: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问题4: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南美国家的“虚假城市化”使城市化进程过快,超越了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滞后城市化”又延缓了城市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综上就是整理的《城市化进程与特点》教案,希望可以给您的教学思路提供帮助。

城市化课件(篇2)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1.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1. 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xx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

良好的区位: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等条件。

思考:在以上优势条件中20世纪80年代促进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活动3:阅读P6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完成下表。

放初期 城乡一体化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活动4:自主学习:阅读P66“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完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表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了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多种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高新技术工业获得发展。

结合课本材料和图片思考:“三来一补” 企业的特点;企业性质;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要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发展这种企业的好处是什么?这种企业大量建立以后会给珠三角带来怎样的变化?

活动6:阅读并总结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第二,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民工潮)。

第三,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教师引申]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对我们的启示: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率先推进工业化;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及时根据区位条件的变化因时制宜进行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2.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2)我国加入WTO以后,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

3.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4.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5.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

6.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工业发展有何特点?试分析造成如此特点的原因?

城市化课件(篇3)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从城市群体来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那么,城市化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城市化课件展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1.两幅图相对照,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有何特点?

3.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

问题1:两幅图相比较,可以总结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该区域1985年只有上海、南京两个特大城市,而到了20,特大城市已达到了5个,即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

问题2: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速度快,而且城市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问题3: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问题4: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南美国家的“虚假城市化”使城市化进程过快,超越了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滞后城市化”又延缓了城市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城市化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本课

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等,所以,要了解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必须先了解宇宙。今天我们将在宇宙中找到地球的位置。

【讲授】学习新课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性)

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例如:恒星、星云、行星、月亮、流星、彗星等

所以:天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2)宇宙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运动性)

①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见P4读图思考题):

所以:a、物质的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

b、作为整体的宇宙也在不断演化着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学生活动,教师总结】P4—6活动题

活动题1:证明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活动题2:从八大行星的一系列物理参数看,地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特别是与类地行星没有大的区别,即地球在物理特征或(结构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过渡】地球为什么会存在生命呢?先从地球本身来找一找原因。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适宜的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拥有合适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吸引住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成了原始海洋,孕育了生命。

【过渡】再从宇宙环境来找原因。

(2)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认识到两点: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②地球生命的出现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演化离不开宇宙环境。同时也说明了宇宙中的天体只要具备了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水才可以形成生命

板书

1.1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2)运动性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城市化课件(篇5)

要体现出怎样的城市个性?如何真正用‘大城市’、‘大市区’的理念谋划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尽快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近段时间以来学习《城市化》后思考的问题,尤其结合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要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 丰富的中心城市内涵:所谓中心城市,不仅仅是指高楼宽路、也不仅仅是指人口多,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内涵即城市的质量。在经济结构的质量上,体现在人均GDP、三产比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而学历构成、科技人员比重等人口质量,人均消费、公共交通、社会消费、网络普及率等社会生活质量,建成区面积、绿化等城市建设质量,也同样重要。丰富的中心城市内涵并不仅仅是外延扩张和硬件投入,更主要的还有软环境建设和软实力的提升,包括大力改善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提高居民素质等。

二、 强大的城市经济支撑:城市要发展,必须充分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了解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化,模式上可以采取网络化开发和产业集群战略。发展二级城市,首要是发展城市经济,它是基础也是保证。没有经济实力的强势支撑,县级城市就会外强中干。

因此,我们要积极引进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建立现代城市商务核心区和总部经济等。

三、 吸引人才的创业宝地: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但人才不一定必须要有文凭和资本。一个没有文凭和资本的人,在城市中总是要消费的,只要消费,就是支援了城市建设。如果他不能生存,他会离开;如果他能生存,就证明他是人才。因此对外来人员要逐步取消限制,本地的城乡分界也要逐步消除。总之,一个城市如果要超常规发展,就必须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兴办一流企业。资本跟着人才走,要发展中心城市,吸纳各方人才是重要一步。人才是中心城市健康肌体的‚动脉‛,不能破坏而要保护。

四、 城市扩容循序而进: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连结几区的交通网络逐渐完善,来往趋近方便,为彼此之间的有机对接奠定了良好基础。令人高兴的是,在承接中心城市的房地产业开发日益兴旺,县城区域与市级城市实现有机对接有了可能,一体发展的良好局面的实现成为可能,这正是城市化巨变的第一个临界点。

五、 学习美国的为经济增长而规划城市:一要加强城区路网与外部高等级公路主框架的联结,力求做到城区任何一

点到达高等级公路主框架在短时间之内。二要强化区域内部高速公路成网,发挥高速路网的功能。三是强化宜良‚旅游兴县‛的战略地位,马上建成的宜九公路等旅游专线。道路交通在推进中心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只有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产业基础,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繁荣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着力打造创新活力最足、经济结构最优、创业环境最佳、集聚带动能力最强、社会和谐程度最高的城市,城市建设才能成为具有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功能和交通枢纽作用的中心城市,才能体现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灵魂和魅力!

城市化课件(篇6)

从容说课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附件下载

相关知识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及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一、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

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为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4、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三、城市化特点

1、阅读教材P37-38阅读材料,回答活动问题1、2、3、4

⑴其原因主要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

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

⑵不合理。理由是: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早晚

目前速度慢快

城市化水平高低

所处阶段后期中期

与经济发展关系相适应不相适应

主要原因经济发展

和工业化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后果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⑷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虚假城市化)南美洲国家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滞后城市化)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3、阅读教材P39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如何?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速度慢,而且不稳定。城市化进程不仅受到经济发展长期低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经济体制与政策以及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出现振荡、波折和停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拉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完成教材P40活动第一、二、三小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起步早④出现逆城市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经达到70%左右②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③大城市发展迅速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④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

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3题。

5、四个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B.31.6∶30.5∶37.9

C.15.5∶24.5∶60.0D.37.6∶24.5∶37.9

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9、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B.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0、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1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超过了发达国家

12.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

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3、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

A.苏南紧邻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业大量地迁往苏南地区

B.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

C.这里最新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D.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14、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很快的原因是()

A.城市规划还没有经验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人口的素质不高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一、城市化

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①______地区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城市人口占②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③不断扩大

3.意义

过程意义

城市创造出较多的④______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交流,缩小⑤________________差距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⑥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城市化有助于提高⑦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现代大城市成为⑧____________基地和⑨________________中心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⑩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乡村的______________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____________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特点目前已推进到相对__________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______地带发展较快;出现高水平的______________总体水平较____,推进迅速;城市化水平很____________;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

问题大城市过度扩张,________________的居住环境逐渐恶化,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了“______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城市生态破坏严重,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解决

措施建设__________和工业区;营造高质量的______________大力发展城市及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乡村向城市转变

2.中国城市化

(1)特点

(2)过程

(3)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城市化

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2.读“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下图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减小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考查点2城市化特点

3.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发展图”。则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A.英国、日本、中国、美国

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

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

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1)~(2)题。

(1)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方法技巧

活动思考

1.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郊区和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这种逆城市化现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

2.不合理。理由是:(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不是随着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引起许多社会问题。(2)工业生产和城市扩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比较。

国家

类型城市化特点原因

发达

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变缓工业化早,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发展

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国家独立较晚,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

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现象,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39)

活动探究

1.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

变动方面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

在人口流动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环境生态

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密切,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2.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城市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当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努力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积极

影响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

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

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总之,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东西、城乡经济差距;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P40)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城市②总人口③用地规模④就业⑤城乡发展

⑥产业结构⑦工业生产⑧科技创新⑨信息交流⑩扩散和渗透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支柱经济繁荣成熟边缘大都市带低不平衡市中心区虚假卫星城人居环境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

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化与工业化自然资源大、中、小城市以人为本

基础达标练

1.A[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C[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可首先判断丁对应的国家是中国,甲和乙对应的英、美两国城市化水平较高,但目前发展缓慢。]

方法技巧练

(1)D(2)C[(1)我国城市化水平(45%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从图中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城市化速度并不快。(2)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与题干不符,我国东部城市化速度快于西部,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但大城市人口并未向乡村回流。]

城市化课件(篇7)

一、学习课题;第三节 城市化

二、课程目标

三、重难点: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学生学习成效自我评价

课程

目标

学 习 成 效

评 分

(自评/他评)

知识与

技能

(35分)

学会独立或合作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与

方法

(35分)

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城市化问题,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城市化信息,与他人合作提出探究方案,提出解决城市化环境问题的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0分)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建设家乡社会责任感。

总分

( / )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实验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课程目标

掌 握 要 点

知识与技能

学会独立或合作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城市化问题,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城市化信息,与他人合作提出探究方案,提出解决城市化环境问题的对策。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城市化课件(篇8)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背诵出城市化的概念;

(2)分析说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推动因素;

(3)说出城市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出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的证据,再结合材料判断一个区域城市化的阶段;

(2)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科学城市发展观,尊重人地和谐发展。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

2.难点:

(1)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水平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根据课标的要求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内容。而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变化发展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区别明显,但在过渡阶段却兼有两个阶段的特点,所以给学生具体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时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城市化的形成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四、学法指导

城市化发生在我们身边,前面又学习了一系列城市特征,学生有了对城市的基础知识,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资料共享平台《高一地理说课稿《城市化》》()。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课采用结合乡土材料,案例呈现,通过分析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地理问题。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3分钟,新课教学30分钟,作业小结7分钟,一共40分钟。

(一)联系生活,设问导入

由于学生对于“城市化”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前两节已经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基础知识的具体情况,再加上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采用结合具体时事热点材料,引入本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回忆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从这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出发,谈谈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了很大的影响,再把城市发展与地理结合,引出“城市化”这个地理专有名词,最后设问:城市化是什么呢? 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由此进入新课——城市化。

(二)新课教学

1.理例结合,明确概念

在引入新名词“城市化”后,首先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从1985年发展到2000年有些什么区别,并根据这些变化试着提炼出城市化的概念,之后再结合书上给出的概念加深记忆。要强调概念中的四个关键词:过程、人口、农村、城市。要明白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不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里人口是重要的参与元素,人口在农村与城市间的迁移活动,引起了城市化。

2.常识回忆,层层递进

在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之后,要剖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因。要从现象观察到本质提炼,用两个城市化发展的现象原因引入根本原因。第一、著名女歌唱家董文华唱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奇迹般的崛起座座城”,这两句歌词反映改革开放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动力啊,这就是政策的影响。第二、湖南的株洲,以前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城市,但自从成为铁路交通枢纽之后,发展非常迅速,这是交通对城市化的影响。但是无论是政策还是交通最终都是引起人口迁移来带动城市化的,那么我们从人口迁移的角度来谈谈城市化发展的动因。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人想在城市里生活,希望在城市里安家?请学生回答,回答后结合图2.17进行讲解。

3.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华西村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典型实例,改革前的华西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经过改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它的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让学生扮演不同时期的华西村村民,说明城市化给自己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巨大改变。

城市化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3)了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归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能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和出现的问题。

(2)明确发达国家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成就,增强爱

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

2、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一〕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

〔学生回答〕

〔教师纠正并导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域的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比如,现在的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过渡〕先请同学们阅读图2—17、P41第一自然段思考城市化对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影响

〔板书〕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过程对生活的影响

〔点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城市文明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板书〕(1)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点拨〕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是:改变了城市交通,促进了城乡交流,缩小了城乡差别

〔板书〕(2)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讨论] P41“活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交通工具

〔点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运载量、速度、灵活度、污染);(2)城市的实际情况(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道路状况)。

〔过渡〕城市化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读P41“阅读”,总结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填写下表

[点拨]

1、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并且违反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

2、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上游失去了森林,则下游失去水源补充,致使水资源缺乏;使河湖淤塞,增加了洪灾的机率,加大了防洪投入。城市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区域环境受破坏,城市也会遭殃,产生一系列城市病。

3、生态城市是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做到:①统一规划; ②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 ③尽量种植适生的本土草和树; ④要花、草、灌、林相结合; ⑤依法保护绿地。

〔过渡〕以上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那么,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什么情况呢?阅读图2—22总结我国城市发展趋势(PPT展示图2—22)

〔板书〕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点拨]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大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过渡〕结合P46“阅读”,讨论P47“活动” 议题1、议题2、

[点拨]

议题1:不切实际。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普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城市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成城市特色。

议题2:合理。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三个问题:城市化过程对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然与人文方面的问题及我国的城市化。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影响、问题、对策;一个主题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即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请同学们结合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关注我们这座城市,爱护这座城市,把它建设好,把它保护好。

〔课堂练习〕

1、城市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

①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②工矿企业排放③居民生活燃煤排放④光合作用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B、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是生活污水

C、目前城市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

D、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

3、英国泰晤士河曾受过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它鱼类。如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已被认为是世界大城市中比较干净的河流之一,河中重现了上百种鱼类。伦敦原来是个著名的“雾都”,近年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无烟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内使用,空气中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

(1)1950年伦敦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数百人死亡,造成酸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其合理的防治措施是 ,酸雨对生物界的危害是

(2)泰晤士河河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 和 。污水排入河流,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3)伦敦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有 、 、 等。

〔答案〕

1、B 2、C

3、(1)硫氧化合物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2)城市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河水污染严重,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鱼类缺氧死亡 或 排入的有毒废水,使鱼类死亡(3)建立新城和卫星城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 电化学课件精选九篇

    制作精良的教案与课件是教师优质授课的基石,所以在策划的过程中老师们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设计课堂教学的教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一个优秀的教案课件应该是什么样呢?在此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预备了“电化学课件”,相信会让您受益匪浅,如果我的推荐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记得收藏一下哦!...

    化学课件 10-12
  • 九年级化学课件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课件”,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

  • 站建设课件(合集九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站建设课件,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活动目标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2、乐于参与讨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不随意扔垃圾,分类投放垃圾。3、初步了解环境污染...

    建设课件 01-18
  • 2024电化学课件(汇编九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整理了以下内容:“电化学课件”。一般来说,老师在上课前会准备教案和课件,都会非常认真负责地设计。学生的反应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会持续在网站上更新相关信息,请务必保持关注!...

    化学课件 02-10
  • 超市培训课件优选九篇

    我很高兴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超市培训课件”的文章。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其中一部分工作,因此老师每天都会按时按质地编写好教案课件。编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点内容不会被遗漏。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别忘记收藏!...

  • 护士礼仪课件集合九篇

    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准备的物品即为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需要安静下来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教案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工具,因此在撰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精心选取的“护士礼仪课件”,希望能与您的朋友们分享这篇文章,让我们共同分享智慧!...

  • 最新三亚的课件(合集九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最新三亚的课件”,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朗读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训练手段,也是重要的训练目标。本文所描写的落日景象很美,很有诗意。通过“以读促悟,读中见悟”的方法,引导学...

    三亚课件 01-18
  • 化石课件七篇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化石课件七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

    化石课件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