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物质的量课件九篇

栏目: 物质的量课件

2024-03-13 08:47

关于“物质的量课件”励志的句子编辑写了一篇文章欢迎大家来浏览,欢迎品读本文并参考。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中之重被遗漏。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五一劳动节主题演讲稿怎么写240字

物质的量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课余生活,熟悉写作范围。

一、导言: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全是精彩充实的故事。踢球、跳舞、画画、郊游??,不管是和同学还是家人,不管是好事、错事,样样都是那么难以忘怀,总是那么感人至深。这次习作就让我们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师生互动,讨论填写内容。

1、我的课余生活可丰富了,经常参加的活动有:__________。在课余,还发生了许多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_______,那一次,我感到特别____________。

②习作:我的课余生活包括记一次活动(游戏)这两类文章的关系写题材范围大的作文可使用大中见小的开头,小中见大结尾方法,从而紧紧把握习作要求。

读范文交流写法。

1、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2、课余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

3、事离不开人,人离不开事。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的特点,写出人文性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特点。

4、内容要按一定顺序写。如“可是??”“于是??”“甚至”“才”“一??就??”让你的.文章更有文理。懂得使用些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如“首先??然后??接着??”“之后”“这时”“当??的时候”“前面”等,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5、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6、如果写范围大的作文可重在写小。写时域广阔的作文应注重以一当十,以十当一的叙事方法,重在写一。从而紧紧把握习作要求。

7、写好自己,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别人分享你快乐。

物质的量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目标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目标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教具准备:

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药匙、小黑板、氯化钠

教学方法:

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数,我们都知道,它不涉及溶液的体积。但是,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往往是量取溶液的体积,而很少称量溶液的质量。此外,在进行有关化学反应计算时,利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物质的量计算很方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只要我们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可知道所取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物质。根据这个设想,人们就找到了“物质的量浓度”这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

[讲述]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探究小实验。课本中给出的是配制0.5L,0.2molNaCl溶液,在做实验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仪器。大家看,我手里拿的是容量瓶,先介绍它的构造:容量瓶是细颈、梨行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瓶颈处标有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瓶内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

容量瓶的规格实验室里常用的容量瓶有100ml,200ml,500ml,1000ml

容量瓶突出的特点:

1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

2是一种精确量器

3不能用于溶解或稀释,也不能用于保存溶液,即配制好的溶液要立即转移到细口试剂瓶中。

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溶质应该首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待溶液温度达到室温后,再将其转移至容量瓶中。

介绍完了仪器后,我们再回到实验中。

[设问]同学们想一想,配制溶液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学生]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板书] 1计算

[讲述]好,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所需NaCl的质量,由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0。2molNaCl的质量为0。2molx58.5g/mol=11。7g我们已经算出NaCl的质量为11.7g,那么我们用什么来称取NaCl的质量呢?

[学生]托盘天平

[板书] 2称量

[讲述]对,因此第2步就应是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11.7g

[讲述]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会了它的使用,今天我请一位同学来称量一下,看看同学们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否掌握。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称量(在同学称量时老师边说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大家再想想,如果溶质是液体,它用什么来量取?

[学生]量筒。

[讲述]对,如果所取的溶质为液体时我们应用量筒来量取。称量好之后,我们将它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大家注意一下,因为我们今天所配制的溶液为500ml,所以所加水不能超过500ml

[板书] 3溶解

[演示]溶解过程

[设问]溶质溶解后能否马上转入容量瓶中呢?

[讲述]是的,不能。因为我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容量瓶上标有温度,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应待恢复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

[板书] 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时应注意,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了避免溶液洒出,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

[设问]大家再想一想,现在这个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

[讲述]目的是为保证溶质尽可能的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我们应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小烧杯2——3次。将洗涤后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板书] 5洗涤(目的是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讲述]当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距刻度线1——2CM处应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应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 6定容(目的是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演示]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能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不能,因为此时溶液中溶剂便多,溶液浓度低于所要配制的溶液的浓度,所以,定容失败了,只好重来。在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切忌俯视或仰视。

[演示]定容完后,应把容量瓶瓶塞塞上,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反转,使溶液混合均匀,这一过程叫摇匀

[板书] 7摇匀

[演示]最后,我们将已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板书] 8贴标签

[设问]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讲述]俯视刻度偏小浓度偏大

仰视刻度偏大浓度偏小

[讲述]配制完溶液后,我们再回到课前我给大家所提出的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它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例如,上述实验所配制的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也就是说,1L这样的溶液里含有0.4molNaCl,所以溶液的组成可表示为0.4mol/l。像这样,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表示,常用的单位为由定义可知,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讲述]大家注意一下,这里分母上是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分子上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摩尔质量。为了巩固一下概念,我们来做道练习题。

[小黑板]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__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_______mol/l

物质的量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准备: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

教学方法: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2NaOH~H2SO4

2mol∶1mol

在化学反应的溶液中如何体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讲述】初中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溶质如果是固体物质,还可以称量,如果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方便。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实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设问】能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过渡】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方便。通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1L。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板书】

【设问】溶质的量在溶液中用什么表示呢?

【板书】 一、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

(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投影】课堂练习

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设问】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设问】5mL与500mL的NaOH溶液,它们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相等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投影】课堂练习

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配制100mL0.5mol/L的CuSO4溶液。

【设问】配制溶液的第一步首先应知道什么?

【板书】1.计算

【设问】⑴实验室中只存在胆矾晶体,我们可以来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那么如何计算出需要胆矾的质量?⑵若所取溶质为液体,应如何取?

【板书】2.称量

【设问】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固体药品应注意哪些?

【演示】称量12.5g胆矾晶体。

【设问】若称量有腐蚀性的物质,例如:NaOH能否放在纸上称量?应如何称量?

【讲述】我们配制溶液用的主要仪器之一是容量瓶。容量瓶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它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

【设问】⑴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说明了什么?

⑵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板书】3.溶解

【设问】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溶解固体物质应在哪儿溶解?用到哪些仪器?在溶解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演示实验】用小烧杯加水溶解12.5g胆矾,并用玻璃棒搅拌。

【设问】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讲述】把溶解好的溶液冷却后,从小烧杯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里。

【板书】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

【设问】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应如何处理?

【讲述】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

【板书】5.洗涤

【讲述】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6.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可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所以,定容失败,只好重新做。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

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最后把容量瓶瓶塞塞紧,把容量瓶倒转过来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叫做摇匀。

【板书】7.摇匀

【设问】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演示】摇匀后,再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设问】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定容时若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小结】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但在应用中物质的量浓度有很多方便之处。

单位是mol/L。

③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作业】课本第61页,第1题⑴⑸⑹,第⒊题⑵⑶。

【随堂检测】(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物质的量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4、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2、通过对解题格式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 :

[复习巩固] 1、已知某1 L H2SO4溶液中含有250 mL浓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2、已知每100克H2SO4溶液中含有37克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设问] 那么,要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从哪方面着手呢?

[结论] 必须设法找出溶液的体积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教师] 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做如下练习。

3.将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溶解于水,得到体积为V的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板书]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一)、依据 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m

M

V

22.4

m总

d总

V=V1+V2

n

V

C=

N

NA

C·V

V=V水

m总

d总

(二)、类型

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请同学们看课本P58例1和例2。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例3、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 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从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分析可知,要算出物质的量浓度,必须设法找出所取溶液的体积及其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由于浓度是与所取溶液的多少无关的物理量,所以,我们既可取一定质量的溶液来计算,也可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来计算,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解法一:取100g溶液来计算

m(H2SO4)=100 g×37%=37 g

n(H2SO4)= =0.37 mol

V(液)= =78.12 mL=0.078 L

c(H2SO4)= =4.8 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 mol·L-1。

解法二:取1 L溶液来计算 V(液)=1 L

m(H2SO4)=V[H2SO4(aq)]·ρ·w=1000 mL×1.28 g·cm-3×37%=473.6 g

n(H2SO4)==4.8 mol

c(H2SO4)==4.8 mol·L-1

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 mol·L-1。

[思考题]对于溶质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的某溶质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为:            。

[同学们思考后]

[板书] c=

[练习] 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H2SO4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 = =18.4 mol·L-1)

[设问过渡]如果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及溶液的密度ρ,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

[同学们对上式推导后得出]

[板书] w=

例4、已知75mL 2mol·L-1 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已知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求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须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依题意,我们可进行如下计算:

解:75 mL 2mol·L-1 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c(NaOH)·V[NaOH·(aq)]=2 mol·L-1×0.075 L=0.15 mol

m(NaOH)=n(NaOH)·M(NaOH)=0.15 mol×40 g·mol-1=6 g

w(NaOH)= ×100%= ×100%=7.5%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板书] 3、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讲解]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我们常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有关计算:

[板书]  c(浓)·V(浓)=c(稀)·V(稀)

例5、配制250mL 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解:设配制250 mL(V1)·1 mol·L-1(c1)HCl溶液,需要12 mol·L-1(c2)HCl溶液的体积为V2

c1·V1=c2·V2

V2= =0.021 L=21 mL

答:配制250mL1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mol·L-1 HCl溶液21mL。

[小结] 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行换算。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4、关于溶液体积的换算

学生练习:(1)课本P62,三、第4题

m总

d总

(2)将此题改为:将250mL 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 ·cm-3的浓硫酸加入350mL水中,稀释得到密度为1.38 g ·cm-3的溶液,求此时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结论:①当混合的液体的密度相差较大时,V=           (补上图①)

(3)把0.5 mol·L-1NaOH溶液200mL和1.0 mol·L-1 NaOH溶液200mL混和后,求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结论:②当混合的液体的密度相差不大时,V=V1+V2(补上图②)

(4)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L的干燥烧瓶里,用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HCl气体后,测得烧瓶内的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的8.5倍,这时把烧瓶口倒置插入盛满水的水槽里,当瓶内HCl完全溶解后,假设烧瓶中溶液不扩散,求烧瓶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结论:③当气体溶于水得到很稀溶液时,可近似V=V水(补上图③)

m总

d总

(4)已知标准状况下HCl的溶解度为500,计算标准状况下饱和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结论:④当气体溶于水得到很浓溶液时,V= (补上图④)

物质的量课件 篇5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 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②会使用游码;

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

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

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

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

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习天平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四、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课件 篇6

本节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一节,着重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重要铺垫。

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通过实验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准备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课本入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读数的方法等进行演示。通过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的质量,既学到天平的使用,又体验到物理的实用性。

结合神六、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冰与水的转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现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是有一定了解的,只不过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够具体,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某个物体有多重,只是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有多重”指的其实就是物体的质量。同时初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虽然不高,但动手的欲望是非常强的,他们很乐于参与实验,在本节课概念教学时,将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和训练,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物理概念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质量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学到新的物理知识,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首先请大家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

塑料桶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塑料桶是用塑料制成的。

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构成的。

一般地,我们把木材、塑料、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组成的;凳子也是由木材制成的;自行车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组成的。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一根铁钉比一枚大头钉含有的铁多;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比同样大小的木结构楼房含有的物质多,制作一张课桌比制作一把椅子所需要的木材多。一般来说,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在屏幕上出示一组练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估算某一物体质量的能力。

你知道吗:介绍地球、太阳、月亮等宇宙天体的质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引入测量质量的工具,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信息快递中的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读完后,请同学对照实物给大家介绍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

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可先请学生同桌相互介绍,然后再请学生代表回答,这样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检查学习成果的机会。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③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④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⑤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超过待测物重,则应改用移游码。

⑥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标尺最大读数)。

②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码;并轻拿轻放。

③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能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学生分组在座位上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橡皮泥的质量。

将橡皮泥捏成小动物或你喜欢的一件物品;然后再称一称橡皮泥的质量。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把一块冰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它们的质量会变吗?由于条件限制,准备冰块有一定困难,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得出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得出物体的位置变化,质量不变。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带着费俊龙和聂海胜从太空返航。我们欣赏一下航天员在太空的照片。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变。

以上事实说明: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改变时,他的质量不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屏幕出示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巩固。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节课利用了“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物质的量课件 篇7

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及其单位——mol,了解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  ”。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 

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板书]一

1.  及其单位——mol

基本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强度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单      位

千克

安培

摩尔

开尔文

坎德拉

符      号

m

kg

s

A

mol

K

cd

[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从中可以看出,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

[板书]  2,的基准

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投影] 阅读提纲:

1、0.    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多少?

2、多少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与1mol粒子中的粒子数目相同?

3、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常数的值,该常数的符号为       ,其近似值为         mol-1。

[讲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通常使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

[投影]:做以下几个练习

1.0.5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2.2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

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 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3、与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

n=N / NA

[投影练习]

1、1mol H2O含      个H2O;      mol H       mol 质子。

2、0.5 mol H2SO4中含      个H,      molO,       mol 电子。

3、0.2mol H3PO4有相同H原子数的HNO3为            mol,有相同氧原子数的H2SO4有             个 ,有相同的分子数的HCl 有           mol,有相同原子总数的NH3              mol。

4、0.2molNaOH含Na+           mol, 含OH-            mol, 与        mol  Ba(OH)2所含OH- 相同。

5、在MnO2 + 4HCl =MnCl2 + Cl2 + 2H2O中制取2molCl2,需        molHCl,  其中有         molHCl被氧化。

物质的量课件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质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

(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将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使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

(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

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

例1:(1) 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先将游码放在标尺 的 刻度线处。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 。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2) 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 盘内。

例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_________盘,测得盛有水的烧杯的质量如图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物质的量课件 篇9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

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 微生物课件九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微生物课件九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一.教材分析:“微生物的代谢”在高考大纲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在微生物和发...

  • 高一物理课件九篇

    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特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这篇“高一物理课件”,相信读完之后,您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对您肯定会有很多有益的收获。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所以我们可能需要每天都投入精力来撰写教案课件。教案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并且也具体体现了教学思路的具体实施方...

  • 物质的密度课件

    教案课件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里面的内容是由教师完善的。制作科学规范的教案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您是否正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物质的密度课件”,我们特别为您精心整理,感谢您访问这个网页,希望您会喜欢这个网站!...

  • 九年级物理课件

    励志的句子小编精心为您准备了一篇关于“九年级物理课件”的样文,这篇文章非常值得保存起来,方便以后参考。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认真编写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必须仔细规划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成功教学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 优质课课件六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工具,每个人都要制定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是否有人在编写教案课件方面遇到困扰呢? 此次主题为“优质课课件”,励志的句子为您准备了一些相关资讯,如果您感兴趣,欢迎查看本文,希望您会喜欢!...

  • 九年级物理电阻课件

    此刻笔者就要为您呈现的是“九年级物理电阻课件”,请继续深入探究本文相干内容。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授课前都应蓄谋一份完备的教案课件,只需事前妥善梳理教案课件,就能轻松上好一堂课。慎重而合理的教案和课件是打造优质授课的关键要素。...

  •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这篇特别为您准备的“质量守恒定律课件”无疑是一份极佳的文章,相信您绝对会非常满意。本文供您参考阅读,并请务必将其收藏起来。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不仅是一种表现,更是一项工作责任。但是,教案和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案制度的培养。...

  • 课件教案九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课件教案九篇"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五副春联。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对春联的诵读,了解春联的内容和...

    课件教案 01-06